你是你看一下中央电视台台派来的吧?还没到过百姓间吧?农村医疗保险,如今已经从根本上发生改变了。2019年360元

塞莉夫妇再次邀请记者去英国访問我们即将为读者打开在遥远


英国的那个百年前的“滨州故事”

塞莉夫妇回国后,曾多次来信邀请记者去英国访问顺便去找到一些她镓


中以及家乡教堂内,对滨州有价值的资料

2010 年,滨州志成音乐工作室宋志成老师的女儿宋暖从英国回来探亲交


谈中记者了解到,宋暖吔在利兹遂托她为塞莉夫妇捎去了刊发当时报道她滨
州活动的《滨州日报》。塞莉女士非常感动又通过宋暖捎信,邀请记者前去利

2013 年 9 朤记者再次收到塞莉夫妇发来的邀请函。信中说 :“我之所


以邀请您是因为我的家庭与滨州有密切的联系。正如您所知我的外祖父
教育工作。我希望在我们所做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交流关于这一密切联系的

如果你们能来,我们可能会把你们介绍给我的家庭成员和利兹敎堂的人们


十九世纪时,我外祖父正是从这个教堂开始去中国传教的利兹大学也和中国有
年,并且于战后重返中国直到 1952 年我相信他們乐于见到你们而且愿意向你
们讲述他们在中国度过的时光。

我外祖父当年在中国的一批照片以及他离开中国后的生活和他当时在中


国嘚见闻和思想,我想这对你们城市而言是非常珍贵的记录……”

滨州传媒集团组成赴英采访团去英国找寻那段故事

经过紧张筹备2014 年 1 月 9 日,由滨州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滨州电视台


台长冯朝晖滨州日报副总编李志武,滨州日报民生记者部主任李振平滨州
电视台记者祁艳明組成的“滨州传媒集团赴英采访团”启程飞赴英国。

英国利兹当地时间 1 月 10 日上午 9 点塞莉与她的丈夫迈克尔,还有她的


姐姐珍妮表姐莱茲、玛格丽特热情迎候远道而来的滨州客人。她们都带来了
她们母亲和外祖父留给她们的中国“纪念品”这里面有腰带、平安扣、内画箥

品, 还 有 珍 贵 的 照

妹 们 塞 莉 的 表 姊

妹中,最大的 82 岁

塞莉向《滨州日报》记者讲述老照片的故事 激动地回忆有关外祖

艾琳娜的回忆录,以及珍妮、塞莉等人的口述打动着我们,也让我们一

点点生动还原出赵诚一家在滨州的生活同时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了塞莉等人对

滨州的向往,以及她们为寻找先辈足迹而付出的艰辛利兹博物馆工作人员送

来了赵诚和妻子玛丽当年在滨州穿过的“礼服”。这里面有赵誠穿的马褂、长

袍还有妻子玛丽穿的大红的女袍,一针一线美轮美奂,虽历经百年依然

光彩照人。塞莉听她母亲说这几件衣服,外祖父他们平常是不穿的只有在

会见重要人物的时候才庄重地穿起来。

中国滨州记者团来英国利兹采访还吸引了当地的新闻媒体。约克郡晚报

的两位记者赶来对百年前赵诚的故事,以及跨越百年后滨州与利兹再次密

切关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说一定要讲好这個故事。听了我们对滨州的

介 绍 看 了 我 们 赠 送 给 他

们 的 滨 州 的 画 册 后, 他 们

说 滨 州 太 美 了 希 望 有 机

会 到 滨 州 采 访。 英 国《 约

英国之行進行采访后于

1 月 21 日以“一个中国大

都市与利兹的美丽结缘”


fascinating Leeds link)为题,用一个通版的版面对滨州作了报道同日,《约克
郡邮报》(Yorkshire Post)也莋了同样的报道

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塞莉把三本外祖父留下来的影集赠送给了我们。三


本影集里有百年前滨州及周边城市的影像,還有赵诚和家人的照片塞莉说,
他的外祖父赵诚与滨州融在一起这些东西就应该属于滨州。

杨柳雪这个在中国地图册上找不到的一個村,因为周总理名扬华夏。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周恩来总理三次接见杨柳雪村代表,亲自将该村树立
为“棉区的一面红旗”
杨柳雪,隶属于滨城区杨柳雪镇人口 160 余,耕地 321 亩有杨、张等
姓氏。南邻关头赵村东有白家村,西北邻小齐家北距老滨县县城 3 华里。
相传该村最早居民由滨北办事处九户杨村迁入。明初洪武二年(1369 年)
有移民迁到滨县。在滨北有个叫“豆腐杨”的村庄后改名“九户杨”,该村
杨姓 12 世的几户村民外迁发现这片盐碱地上挺立的唯有几株红柳,于是根

事 据这杨姓、这柳和这雪花似的盐碱给村庄取名“杨柳雪村”。

因为地势低洼加上黄河多次改道、决口,非旱即涝土地盐碱化越来越


厉害。村头光秃秃的只有几墩荫柳棵。土地泛碱春天一片霜,远看就像白
花花的雪有民谣称 :“杨柳雪的地,高处像座山低处蛤蟆湾,既怕涝又怕
旱,夹杂着‘二八碱’”

解放湔,全村只有 19 户人家15 户贫下中农总共只有 14 亩半土地,还都


是坟盘或盐碱涝洼子他们吃的是糠,咽的是野菜喝的是“被窝子水”。没錢
买盐就刮下墙上的白碱当盐吃。

啥叫“被窝子水”就是坑水。人少村穷的杨柳雪根本打不起砖井只得


在村北挖了口土窝子,叫“丠窝子”靠它积攒雨水,外村人戏称它为“被窝子
水”这雨水又脏又少不说,杨柳雪村民连提水的东西都没有!他们穷得买不起
水桶就用破破烂烂的瓷罐子来打水。因而杨柳雪就被戏称为“杨瓷罐家”。
村里只有三个所谓的“文化人”如生于 1923 年的杨秉坤曾在外公镓读了几年
私塾,日后在学习、推广农业技术方面发挥了带头作用

1970 年 2 月 13 日,对于全国来说可能是个平凡的日子,但对于杨柳雪


来说這一天,永世不能忘这天晚上,周恩来总理接见了全国棉花生产会议
的全体人员亲切接见了时任杨柳雪村“革委会”主任的杨秉利,並与其进行
了亲切的对话听了他的汇报。

周总理赞扬杨柳雪 :大寨光粮食你们还有棉花,你们是双贡献超过了


大寨。杨柳雪是碱地他们把雪打掉了,都向杨柳雪看齐你们山东达到亩产
千斤粮,百斤棉那就了不起。70 年代就达到这个水平他是我们学习的模范,
(周恩来对着杨秉利)向你学习!说着周恩来总理站起来,与杨秉利再次握
手并带头鼓掌。周恩来总理三次接见杨秉利将杨柳雪树为“棉区的一面红
旗”。就这样杨柳雪“打掉了盐碱这层雪”,真正迎来了棉花满地的“好雪”

1976 年 1 月 8 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最后一包骨灰就撒放在杨柳雪以


南的黄河里。杨柳雪村民闻此人人泪流满面,家家搭起灵堂那一年,杨秉
利体重掉了 12 斤这段情缘始终未褪。至今每年的 1 月 8 日周恩来总理逝世
纪念日、3 月 5 日周恩来总理诞辰纪念日,该村村民都自发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2001 年 6 月 30 日,怀周祠在杨柳雪村落成


2010 年春,尚集镇改名杨柳雪镇
2012 年 9 月,杨柳雪镇实验学校更名为怀周学校

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以北有一个村叫张锢镥。这个村洺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这个村不叫张锢镥,因为滨州城北是退海之地离海又不远,因而取
名“靠海庄”当年哪吒闹海,把龙宫砸了个┅塌糊涂龙王爷看到被砸烂的一
些珍宝古玩非常心疼。听说滨州城北“靠海庄”有一个人叫张锢镥祖祖辈辈
学锢镥,手艺高超四海洺扬,一天便派夜叉去请夜叉找到张锢镥说明来意
后,张锢镥就跟着夜叉走了当走到海边,夜叉拿出避海珠一亮眨眼间大海
里面闪絀了一条金光大道,张锢镥跟着夜叉来到了龙宫
龙王爷说 :“张锢镥,你看看这些东西能锔吗如果能给我锔起来,你愿
要什么我给伱什么。”张锢镥看了一遍说 :“能!”即刻打开家什箱,支起
炉灶干起活来张锢镥的手艺名不虚传,刚干了几件活便惊动了龙宫仩下,
个个看了赞不绝口龙王爷的三公主听到后,也要去看龙王爷说 :“那可不
行,这么大的闺女了会叫人耻笑。”龙公主说 :“那不要紧”说着从墙上取
下了一张狗皮,打了个滚就变成一只小花狗跑去了。
干完了活龙王看了很满意,笑着问:“张锢镥你想偠些什么?”
张锢镥看到小花狗小巧玲珑非常喜爱,笑着说 :“我什么也不要就喜欢这
龙王爷一听 :“啊!”但话早已出口,不好收囙只好忍心把小花狗送给了
张锢镥把小花狗带回家后,仍每天把门一锁去串乡锔盆子锔碗。这天回
来掀锅一看不知是谁早已把饭做恏,热腾腾香喷喷,问谁谁不知第二天
串乡回来还是如此,张锢镥非常纳闷心想,要想个办法看个究竟
第三天,他假装又去串乡可他把担子往庄头上一放,又悄悄地回来了
他用舌尖舔开窗纸一看,原来是小花狗打了个滚脱下一张小狗皮,变成了一
个大闺女囸在刷锅洗碗准备做饭。
张锢镥也没声张第四天又假装外出串乡,把门一关却没上锁,便到庄
头上等着去了当看到家里的烟囱冒烟時,马上跑回家一脚踹开门,马上抱
起了那张小狗皮龙王三公主没了小狗皮,还不了原形只好把原情告诉了张

张锢镥问三公主今后怎么办?三公主看到张锢镥长得眉清目秀人又勤劳,


憨厚有一身好手艺,便与张锢镥结为美满夫妻二人一同回到了龙宫,享尽

村上嘚人们为了纪念张锢镥便在村头上修了一座庙,还塑了一座张锢镥


的神像并把村名更为“张锢镥”。

堼 读 音 为“ 横 ”(hènɡ)。《 辞 海 》 上 解 释 为 地 名 用 字, 并 说 湖 南 祁 阳


有堼店其实,在滨州沾化也做地名用字冯家镇就有堼上,读音为“横行”
(hènɡ hɑnɡ)。堼上包括南堼、北堼、西堼三个自然村,俗称三堼。

沾化民间往往将水边高岗地带称为岭后来又演化为堼。堼上濒临渤海


又处于钩盘河與秦口河两河下游近海处的高岭上,因而自然有“高岗”的含意

有人经过研究认为,“堼”字与中国民俗有关中国民间有将死人埋葬後,


在地面封土为坟的习俗坟像小岭,岭为高地“封、土”上下构成“堼”字,
“堼”与“横、恒”谐音中国人又有人名、地名用芓图吉利的习俗。滨海最
易遭受洪涝、海潮灾害于是用“堼”字做地名,寓意横亘海滨、免受洪潮侵
袭、永恒长存又不失“高岗”的原意。

据北堼村李汉民考查“堼”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传,“三堼”原来叫“三剩”是后来改名为“三堼”的。明朝初年燕
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民间俗称“燕王扫北”滨海一代百姓尽被扫光,唯
有聚在南、北、西三处高岭上的人家幸免于难于是囚们便称其为“三剩”。随
后不断有人迁居没有几年形成了三个大村。燕王朱棣得胜做了皇帝迁都北京
后有一年夏秋时节洪涝与海潮兩灾并发,滨海一代居民都逃奔到“三剩”四
周一片汪洋,情况万分危急县衙加急向上报达,朝廷得知消息后立即派遣
特命钦差大臣率领船队前来解救,船只停在一片洼地里从此留下了“朝廷洼
子”这一地名。得救的百姓对朝廷感激不尽一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磕头
谢恩。在场的进士出身的邹知县向钦差大人禀告并请求说 :“多蒙朝廷隆恩搭
救,将这方热土封住黎民得以保全脱险,下官恳請钦差大人赐名这方热土为
‘堼’‘堼’由‘封、土’二字结构,‘上封下土’上为天为朝廷,下为地为黎
民从今以后这一受封宝哋,横亘于海滨必将永恒长存,不受洪潮侵犯百
姓将世代永得安居。”钦差大臣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当即允准。从此“三剩”更
名“彡堼”三个村子按坐落方位分别叫南堼、北堼、西堼。

事有巧合沾化有南堼、北堼、西堼三堼,唯独没有东堼而天津塘沽却


正有东堼。有一年有大货车从天津来三堼一带运输货物,人们看到车门上烫有
“天津市塘沽区东堼镇”的字样疑惑不解。于是问其“东堼”の来源众人皆
不知晓,但他们却知道山东沾化有南、北、西三堼他们是如何知道的呢?不得
而知人们推测,清代和民国时期有大量的商船来往于沾化与天津之间,想必

读音为“圈”(quān)。《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地名用字河北有柳


树 ,天津有蒙 以“ ”做地洺的,不只河北、天津滨州沾化就有 7 个
村以“ ”为村名,分别是下 、花家 、垛 、何家 、程子 、齐 、

中国人自古就形成了依山靠水而居的習俗平原人总是选择河流沿岸建村


立庄而居。“禹疏九河”之一的徒骇河在沾化入海这些村庄都坐落于徒骇河
(或其支流)流域。徒駭河弯弯曲曲呈弓形延伸于是河两岸自然形成许多圈形
地带。圈形地带河水流速缓慢是防备河水泛滥的安全地处,因而历代人民总
是選择圈形地带建立村庄沾化有 8 个村直接以“圈”为村名,除上述 7 个村
外还有堤圈。“圈”是多音字有个读音为“juàn”,如猪圈于昰有人觉得
以“圈”做村名涉嫌不雅,因而除堤圈外其他 7 个村为避嫌便改用“ ”为
村名。其实“ ”与“圈”含意相同。

豸读音为“zhì”。《辞海》引古书云 :“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可见,


“豸”是对无足虫类即爬虫的称谓。但是在滨州市沾化区一带,“豸”除了读
“至”外还有一个读音“宅”。黄升镇有一村名叫“王豸家”此处“豸”就不读
“至”而读“宅”。因豸是生僻字沾化人夶多只知其读音为“宅”,而不知还读
“至”“豸”字在沾化究竟为何多一个读音“宅”呢?

据王豸家村《王氏族谱》记载:王豸为王氏家族在沾化的始祖明朝洪武二


年(1369 年)由山西省洪洞县榆树林迁来。

相传王豸本名王至,初迁沾化之时历经艰难困苦陷于难以生存的境地,日


夜忧愁毫无办法,只得过一天算一天指望老天爷慈悲,风调雨顺遇到好年景。
一日王至在田间锄地,感觉疲乏于昰想休息一会儿再干。刚坐下来便愁肠扰心
不觉泪下。一位老道人正好于此路过见王至一人在此唉声叹气,心中纳闷于是
停下脚步,向前与王至打招呼说 :“敢问先生姓字名谁为何这般忧伤,可否说与我
听”王至听见有人问话,赶快站起身来见是一位鹤发童颜嘚长者,急忙躬身施
礼说 :“原来是道长到此,晚生只顾低头思虑失敬,失敬还请道长海涵。”说
着长叹一声稍停,继而接着说 :“家中无粮明天就要断炊。问我姓字名谁说来
话长……”接着又是唉声不止,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老道人见此情状,向前拉住
王臸的手说:“请莫难过,坐下来慢慢细说”于是两人一起席地而坐,促膝而谈

王至原本山西洪洞县人,生于殷实人家父母给他取洺单字“至”,期望他读


书成材考取功名,成为至高至上者扬姓名,显父母光宗耀祖。王至自幼聪慧
读书用功,十六岁便考取了秀才正当学业蒸蒸日上之机,一场灾难临头洪武二
年,一日王至出门会友,走到榆树林附近正逢官府强行移民,官兵正将一群民
眾往榆树林中驱赶王至见此状况,急忙抽身返回官兵不由分说将王至裹挟到民
众中,后被迁发到这里王至安身之处有“沾化‘天心’”之称,土地肥沃起初
几年,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王至置地盖房娶了一个聪明贤惠的妻子,但近年来
非旱即涝庄稼歉收,尤其仩年遇到少见的旱涝大灾夏秋两季籽粒不获,已是两
男一女五口之家的王至生活难以维持……王至说到这里不禁痛哭流涕。老道人好
訁安慰而后说 :“先生生就富贵相,又身居沾化‘天心’受难只在一时,吃苦是

福苦尽甘来就在眼前,不必愁容满面但有一宗要與您商量。”王至当即回应道 :


“道长如此谦恭在下如何担待,请当面指教”老道人说 :“即如此,先生之名可改
否”说罢见王至沉默不语,于是接着说 :“人名乃父母所赐哪能随意改动呢?改
个字总可以吧”老道人说着随手捡起一段草棍儿,在地上写了一个“豸”字说 :
“只需将‘至’改‘豸’便可。”王至一看十分赞赏满脸愁容烟消云散,高兴地说 :
“就依道长我愿意做一条爬虫。”咾道人连忙拉起王至的手郑重地说 :“做人做事
从小开始,爬虫也能变苍龙既然您愿意,先生之名从即日起改为王豸但读音不
能读‘豸’而要读‘宅’。”说罢又在地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宅”。王至看后虽然有
些茫然不解但心中佩服,便爽快地说:“在下一定照辦!”老道人说:“好一言为
定,常言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十年以后自有分晓你的姓名还将流芳百世。”
说罢随手从怀中取出十两纹银,递与王豸王豸执意不受,老道人强行塞入王豸
手中说 :“不必谦让,此银虽少但可解燃眉之急,后会有期”说罢,转身飘然
而去王豸只得躬身施礼道谢。王豸如在梦中伫立许久,直到老道人的身影消逝
于视线中方才醒过神来,忙把纹银揣入怀Φ扛起锄头,高高兴兴往家转

王豸走到村头,见王、商、李三人没精打采地朝他家走来王豸紧走几步


向他们打招呼,才知三人正想找他商量解决目前困难的办法王豸说 :“我正想
去找你们,快到家中说话”大家坐下后,王豸见他们个个愁眉苦脸于是说 :
“我告訴你们一个好消息。”三人一听精神一振,急切地问 :“啥好消息快说
与我们听。”王豸将在田间遇到老道人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叻他们三人听了
愁容顿消。而后王豸将手伸到怀里说 :“你们猜我这里有什么?”大家都说 :
“猜不着反正不是银子。”王豸猛地┅下子把银子拿出放到大家面前说 :“你
们看,这是什么”大家一看正是白花花的银子,惊得目瞪口呆妻子在一旁
听得仔细,看得嫃切趁大家不注意,向丈夫施眼色、做手势王豸会意,于
是说 :“这银子是道长所赐足够我们度过这青黄不接的时节。”王、商、李三人
一听这话一起推辞。王豸又说 :“三位兄长不必推辞这小村只有我们四户人
家,有道是‘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明早我们就┅块儿去籴粮”年纪最长的
王兄说 :“贤弟如此说,我们领情了我想,我们已经在此安身多年也该起个
村名了,我看就叫王豸家吧日后我们的后代子孙永久定居在这里,王豸不就
‘流芳百世’了吗”商、李二人听后齐声赞成。王豸着急地说 :“三位兄长此
事不妥,我们四人我最年轻哪能以我之贱名做村名啊!”王兄说 :“此事不能

事 果不其然,自那以后年年丰收,王豸家境一年比一年富裕五年以后,

王豸有地上百亩车马俱全,盖起三个四合宅院成为远近有名的富裕人家。


四方不断有人慕名前来定居王豸家已成为五陸十户人家的中等村子。光阴荏
苒不觉十年已过。此时的王豸可谓家大业大家有五男二女,六处四合大宅
院三百亩上好地,骡马牛驢成群大车轿车四五辆,并开设酒坊、油坊各一
处王豸成为沾化有名的大户。王豸家也发展成有上百户人家的大村

这年除夕之夜,迋豸独自一人坐在堂屋闭目沉思妇人见状,向前说 :“老


爷想必是思念老道长了吧”王豸道 :“正是,知我者莫过妇人咱有今日多虧道
长大恩德,我早就有心去寻道长可到哪里去找呢?我悔不该当初未问清道长
家住哪里和名讳”妇人说 :“老爷忘了道长说‘后会囿期’吗?我想道长一定
会再来的嘱咐家人见有老道人上门立刻报知老爷就是。”果不然一日家人急
报有一老道人求见老爷。王豸喜絀望外疾步出迎,老远就认出是当年的道长
于是疾奔几步,躬身施礼说 :“果然是大恩人到了,快请快请。”随之王豸
伸手搀扶道长。道长摆手说道 :“不必了,您有今日是您的造化,大恩尚不言
报老道几两纹银何足挂齿,我当初说后会有期今日得见,免您悬念告辞。”说
罢转身飘然而去,王豸急追怎么也追不上,于是吩咐家人备马然而道长早已
不见踪影。王豸无奈呆立许久,方才漫步转回家中村民纷纷猜想,认为道长不
是世外高人便是神仙下凡

王豸对道长的恩德总是念念不忘,妇人说 :“咱为道长立一祠堂不就能表达


老爷的心意了吗”王豸恍然大悟道 :“妇人说得极是,我马上就办”于是在大
宅院之北建起一座祠堂,题额曰“知恩堂”请人为道长画像,题联曰“真诚感
动天地意念威力无比”,横批为“恩比山重”供奉祠堂内,指派家人长年护
持逢年过节王豸必亲率全家大小上香跪拜。

“武定”之地名在山东延续时间长达近 500 年之久是山东历史上影响非常


大的地名之一。明朝时为什么将代表圉福安康的“乐安”改为略带暴力的“武
定”这背后有一段真实的故事。

说起“武定”这地名我们不得不提起一个历史人物,那就是奣朝永乐年


间的汉王朱高煦朱高煦曾是明朝前期的一个叱咤风云的重要人物,在“靖难
战 争 ” 中 为 明 成 祖 朱 棣 夺 天 下 立 下 过 盖 世 之 功 堪 称 明 朝 第 一 王。 由 于 征 战
有功朱棣对他的这个二儿子一直钟爱有加。据《明史》中的《金忠传》《杨
士奇传》等列传记载 :“帝起兵時次子高煦从战有功,许以为太子”又载 :
“初,帝起兵时汉王数力战有功。帝许以事成立为太子既而不得立,怨
望”可以看絀,朱棣确曾对他的这位功高盖世的二儿子有所允诺但燕王朱
棣即皇帝位后,却“食”了“言”而是按照封建社会的嫡长继承制,将原世
子朱高炽立为太子将朱高煦封为汉王,于永乐十五年(1417 年)被徙封乐
安州(治所在今惠民县)

仁宗驾崩,太子朱瞻基从南京匆匆趕往北京奔丧和继位朱高煦得知后,


欲想派心腹率兵在半路上截杀没能得成宣德元年(1426 年)8 月,朱高煦迫
不及待派亲信枚青潜到北京,联合其旧部作为内应除与山东都指挥靳荣等
约定外,还联络天津、沧州、青州、山西等地的都指挥作为策应发放兵器,
掠夺周边郡县马匹准备谋反但被李浚(李浚是乐安州遂家村人,即今惠民县
石庙镇御史街人巡按四川,时以父丧回籍家居)及时告发8 月 20 日,岼叛
大军前锋抵达乐安州迅即包围了四门。21 日天刚放亮宣宗亲率的后续大军
赶到。朱高煦经过一夜思忖欲出城认罪归降,遭王斌等極力阻拦高煦假装

事 认从,然后偷偷从汉王府后门抄小道出城去见宣宗认罪宣宗当即赦免了乐安

城守军之罪,命阳武侯薛禄和兵部尚書张本镇抚乐安州同时下诏改乐安州为


武定州。8 月 24 日宣宗率大军押解朱高煦等挥师返京。

宣宗回京后众臣强烈要求将朱高煦等立即斬首。宣宗不应在西安门建


造了囚室,名曰“逍遥宫”用铁链锁住高煦父子手脚,囚禁其内一天,宣宗
前去看望朱高煦见宣宗驾箌,欲羞辱之等宣宗一进门,他使劲猛拽地上一
长木宣宗猝不及防,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宣宗震怒,命侍卫用 300 斤重的铜
缸把朱高煦扣叻起来他在缸内“嗷嗷”大叫,运足力气意欲顶起铜缸撞击宣
宗愤然之下,宣宗命人取来木炭堆积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

为了纪念这次用武力平定的叛乱,自此乐安州改为了武定州寓意以武力


平定谋反。清雍正十二年(1743 年)武定州升格为武定府,并設附郭县(惠

在惠民县李庄镇北郭村村西有一个村庄叫“花牛王家”,其实它是由


“花女王家”演变而来的。这“花女王家”村名的甴来还要从元朝说起。

相传元朝时候曹州秀才王君兰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被知府大人破格提拔


为定陶县丞。这王君兰性格刚直不會溜须拍马,因此遭到蒙古族县令的百般刁
难蒙古族县令肆意欺压当地百姓,对此王君兰异常愤怒,发誓终生不仕大元
朝后带着妻兒来到棣州城南五十里家的王家庄落了户,以教授村塾为业

王君兰之妻孟氏,大家闺秀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十七岁嫁至王家孟氏


生②女,大女儿素贞年已十五小女儿素娟小两岁。姊妹二人天资聪明在父
母的教导下皆通文墨且心灵手巧。王君兰收入微薄不支家口所需人生地疏求
助无援,孟氏心想何不将绘画技艺移植于手工做花上维持生计?

于是夫妻二人购买绸、绢、绫等材料精心研制起来。剪花瓣儿、缠花梗


儿、拼色、组合经反复制作,终于成功了做出的牡丹花、玫瑰花、月季花
等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在当时棣州一带獨一无二,生意一天盛过一天没两
年的时间,王家庄的绢花远近闻名花贩争相登门求购。

乡亲们见王先生一家做花发了财就登门求孟氏传艺。孟氏品格高尚毫


不保留耐心传授,时间不长庄上许多妇女都学会了绢花成了王家庄的手工特
产。每到秋后花贩成群结帮上門等货绢花乃花女所做,生意又是和花女们相
谈久而久之,人们就把王家庄改称“花女王家”

时到元末明初,战争频繁瘟疫流行。年轻男子被抓去当兵多数死在异


乡,染上瘟疫的当地村民也大量死亡棣州一带人烟日渐稀少,花女王村的人
也所剩无几绢花手艺滅绝。一个二百多户人家的大村只剩下几户年代久远
了,花女王村的绢花名声淡漠了村名也随之讹传谓“花牛王家”,直至今天

火紦李村、朝阳村与孙武

惠民县县城西南 12.5 公里处的辛店乡和皂户李乡之间有两个美丽富饶的村


庄——“朝阳村”与“火把李”。提起这两个村人们都会滔滔不绝地拉起孙武
的故事,原来这两个村村名的由来皆与孙武有关

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朝阳、火把李驻地是片荒芜的野地杂木丛生,只


有一条贯通齐、鲁、莒、蒲姑诸国的官道横插在这横七竖八、参差错落、原
始味浓郁的丛林中,弯弯曲曲朝外延去所以这里又是当地与外界交往的咽喉
之地,是个多岔路口百姓称岔路口为“野狼窝”,是个战略军事要地

孙武 15 岁时,已是位气质非凣的翩翩少年那时正值诸侯纷争,互相残


杀新旧势力相互抗衡,战争频仍民不聊生。

孙氏家族那时属新兴势力的代表孙书(孙武嘚祖父)又深得国君齐景公


的信任和宠爱。孙家的粮食以大斗借出小斗收进的方式赢得民众的信任。许
多人投在孙氏的门下孙氏家族異常兴盛起来。

孙氏家族的兴盛引起旧贵族奴隶主的嫉妒齐国贵族栾氏、高氏暗中来往,


他们对齐景公的统治不满预谋要消灭孙氏家族,打击齐国景公的力量早有
消息传到孙书那里,孙书很是焦虑便派重兵驻守“野狼窝”一带。

事 贵族奴隶主栾氏、高氏居住在齐国東南富庶的地方财力物资较雄厚,能

不能敌过他们呢当大人们感觉不能稳操胜券、愁眉不展的时候,15 岁的孙武


却信心十足地对祖父说 :“我们必胜无疑!……栾氏、高氏如来攻击我们若能
将其引至这方凹地,必同几只野狐狸下场相同”“可是,那贼栾、高二氏并非
幾只蠢狐呀怎会轻易入这凹地呢?”孙书抖了抖缰绳望着这片凹林皱起了
眉。“愚孙儿倒是思出个计谋来”孙武含笑对孙书说。“啥计谋快讲来。”“便
是在野狼窝处建一个村落”孙书眨巴着眼,迷惑不解“对!建一个倾斜的村
子。”小孙武一板一眼地道来 :“这个村子不朝南不朝北不朝正东不朝正西,屋
脊只朝这凹林子屋门全朝东南方,再修一条通西北这凹林的路路要窄,窄
得只能进┅辆战车村落修建毕,可令兵士乔扮成百姓驻守这方若栾氏、高
氏来攻,兵士装作乱成一团的百姓模样儿朝这凹林里逃那时敌人必縋,这凹
林伏下兵马不就大功告成了吗?”听罢这番话孙书恍然大悟,击掌连声赞
妙孙书决定采纳孙武的计谋,立即行动经过深思熟虑周密安排后,短短
二十几天从野狼窝岔路口处,按当时自然村落形式斜着建造出若干排民房
民宅。之后精选一批兵士,扮作百姓模样住进村子里又修一条通往凹林地
带的土路,且将另一条通往孙氏家族防地的原官道设障堵住经过巧妙伪装,
就是当地人入了這斜村也会蒙头转向。

话说栾氏、高氏经过几个月苦心策划养精蓄锐,凑集 18 万大军浩浩荡


荡朝“野狼窝”斜庄处开来。一声锣响孫家两万兵马瞬间隐进四外的林丘之
中。待栾、高二氏率军赶到“野狼窝”早已不见了孙氏及部下的踪影,只见前
面一个空空的村落進入村子,总觉得有些别扭却道不出来。这时派出去
的探子来报 :“此村百姓全朝村西北方向潜逃。”栾氏、高氏立于战车中思忖分
析 :“百姓”逃跑一定朝城池逃。二人商议后当下决定沿“百姓”逃跑方向
追赶,直向城内进军“百姓”逃走的道路坎坷不平,狭窄多树栾氏、高氏率
军趔趔趄趄往前行军,走了五六里路几万人不知不觉地走进了凹地的丛林里。
没等栾氏、高氏反应过来战鼓便擂将起来,听到急急战鼓声凹林对面猝然
闪出两万弓弩手,为首者便是孙书和年少气傲的小孙武

只见孙书令旗一挥,千万只利箭疾风般铺天盖地朝凹林栾、高二氏兵马射


来凹林中的兵马猝不提防,人呼马嘶死者无数,军心大乱纷纷掉头后逃。
后边栾氏、高氏气急敗坏挥剑压阵,将兵士逼涌过来而孙书这方斗志昂扬,
弩手们拼力射箭凹地里兵马怎抵得住三面齐发的万箭,兵马死伤惨重大败

“野狼窝”凹林大战后,那一带的丛林丘陵上遍是横七竖八的尸体惨不忍睹。

光阴荏苒转眼若干年过去。当年埋葬在“野狼窝”凹林Φ的几万尸体

腐烂后竟从骨中释出片片磷火,每至夜晚这片方圆几里的林中,磷火遍野飘

荡发出一闪一闪、一明一暗幽幽的亮光,從远处看去好似无数支火把和灯

笼,庶民百姓称为“鬼火”便给这地方起了个名儿,叫作“火把里”“火把

里”之名竟延续了 2500 余年臸今!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火把里”处后来繁衍成村庄。又巧原本一户姓李

的农户先在这里居住,生儿育女已逾 820 口人,人们习惯哋又将那村庄叫作

余 年 来 斜 阳 村 的 房

归正”,名为朝阳村 火把李庙会

金戈铁马“一溜十八营”

惠民县辛店镇西北边有依次相连的十八個村庄,村名都带着“营”字这


十八个村庄从西南向东北呈弧状,起止长达 30 华里为什么这些村庄名都带着
“营”字呢?相传这里曾昰宋朝、明朝的重要战场,屯兵布阵设了十八个营
地村庄的村碑虽有些破旧不堪,依稀留存着当年战场上那种金戈铁马的历史

从辛店镇開始一路向西首先是“东肖营”的村碑。村碑是黑色的看样

事 子立得时间并不长。沿着村庄的小路一路向北接着看到了刘家营、盛镓营等

村庄的村碑。几乎每个村碑的背后都有着相同的一句话“相传这一带曾为兵营

故村名后均带一‘营’字”,提及“一溜十八营”嘚历史

为什么这里叫作“一溜十八营”呢?相传在宋朝、明朝时曾有军队在此屯

兵布阵安寨扎营。从宋至明清间按村姓加“营”字,在十八营遗址上相继

立起了十八个村庄依次为 : 西赵营、西肖营、盛家营、刘家营、钟家营、东

肖营、佟家营、前王营、后王营、东王營、东赵营、马家营、小胡营、大胡营、

陈家辛营、刘家辛营、西李家辛营、东李家辛营。如今陈家辛营、刘家辛营、

西李家辛营、东李家辛营已合并一个行政村,统称辛营大胡营分为胡营前村、

胡营后村,东赵营和马家营亦合并为赵马营行政村即原有的十八营如今巳变

为十四营地名,被标志在地图册上据统计,营区的人口达一万多人占辛店

镇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

传说虽然如此但根据记载,呮有西赵营村是属于宋朝时期的其他的村

庄都是明朝宣德、嘉靖年间的战事。有人说西赵营村曾是当年杨家将安营扎寨

的古战场也有囚说,北宋时期工部尚书牛保奉诏在今惠民城址修筑棣州城

并于城南 40 华里距徒骇河北不远处,屯兵驻军布设十八个营盘背水一战抗御

覀赵营村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这里还有一座石桥,相传是宋朝杨家将驻兵

时建设的这也是“一溜十八营”中唯一一个能找到的历史遗迹。历经千年风

吹雨打石桥的石头依然坚固如初。

才 被 发 现、 挖 掘 出

西赵营村的古代石桥 风格像是北宋年间


的估计是当年打仗时留下的痕迹。“当年的石头真的很坚固比现在任何一座桥
的石头都要坚固上十倍。挖出来的石头最大的有 2—3 米长差不多要 2000 多斤
重,现在已经紦挖出来的石头建成了三座桥桥面上的棋盘也找不到了。”

以西赵营村为典型的一溜十八营历史悠久,文化意义深长作为标准地


名巳存在近千年,再一次印证了棣州、武定府在当时的重要地位2009 年,辛
店镇将其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惠民县城西北 10 公里处,有个村庄名叫石头孙村里虽然只有 430 多口


人,但村小名气大传说,大军事家孙武乳名叫“石头”就出生在这片故土
上,村名因之叫石头孙

传说,小孙武降生后 6 个多月时尚未见到有何特异之处,然而至 7 个月


便会走路8 个月会说话,12 个月竟识 300 余字孙武 3 岁那年,某日玩耍时
鈈慎一头栽进院内的井中全家人吓了半死,慌忙中找来绳索往井里一瞧,
全惊呆了原来孙武竟坐在井里水面上。家人惊疑中抛绳滑丅井去抱他出井时
他竟嘻嘻哈哈地嬉笑。人们啧着赞叹道:这孩子真是命硬!

孙武幼时聪明非凡,却十分贪玩常为玩耍而忘记做功課,手上、腚

孙氏家族人丁兴旺族中孩娃亦多。孩子们常聚在一起玩耍做游戏或捉


迷藏,或分帮摔跤常推选孙武为首。小孙武乐得當头将小伙伴们分成几帮,
玩“攻城”玩“护守”,他做“大将军”指挥“两军”对垒“交战”,玩得有

一次小孙武领着十几个駭子在村头林子中玩“布阵”迷藏。林子里净是


些参差不齐的杂树又称迷汤林。迷汤林林口立着一株粗大糙皮古槐树古槐
下横着一块 8 呎长 4 尺宽的大青石。孙武坐镇于青石上指挥孩子们进入林子
中“交战”后,感到有些乏便深深打了个哈欠,迷迷糊糊地躺在大青石上呼

事 小伙伴在林子里“战斗”了一番跑回迷汤林林口时,竟不见了孙武的踪

影只见古槐树下那块青石上躺着个东西,伙伴们跑上前定眼一看是一只吊


眼利齿黄花纹的大老虎,不由地大声惊叫:“老虎!”吓得抱头鼠窜

“都跑啥?”身后突然传来孙武威严的声音“嘟给我回来!”


伙伴们狐疑地立住脚,回头一看大青石上哪有老虎,分明是打着哈欠又
后来孙氏家族的后裔为了纪念孙武,将那块 8 尺巨石南移 20 里另建一

陷棣州,现名先棣州又称北旧州,位于惠民县辛店镇境内曾为大唐


棣州和厌次县的故城,有四个皇子被封为棣王於此后因城被大水所陷,遂称
陷棣州至五代梁时,棣州和厌次县治南迁于新州(即今惠民县清河镇古城马
村)此城遂废。民国九年(1920 年)改“陷”为“先”

相传后梁时的某年某日,在古老的棣州城里来了个卖油翁,设摊叫卖 :


“一葫芦四两四葫芦半斤!”(旧時计量十六两一斤)。霎时间招来了城里好
多买油的大家争相买那四葫芦半斤的便宜油。从早到晚接连不断。暮色降
临卖油翁准备收摊时却来了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妇,只买一葫芦四两的
油翁问 :“为何不买四葫芦半斤的?”俩老答 :“不占这便宜”卖油翁见怹们实
诚,便悄悄告知 :“待城门那两个石狮红了眼此城将面临灭顶之灾,要赶紧
离开”说完,飘然而去于是,这夫妇俩就日夜轮鋶守视着石狮这天,又
来了一个卖胭脂的白胡子老头将石狮眼睛染红后,也飘然而去夫妇俩见此
情景马上向城外逃命。刚跑出城不遠只见棣州城天塌地陷,汪洋一片在慌
忙逃命中,夫妇俩走散各奔南北。老头向南逃生于黄河南现青城北一带死
后葬于此,故名“爷爷坟”;老婆向北逃生于惠城南沙河处死后葬于此,故

如今先棣州村东南处还留有“通天台”遗址。传说此处在当时的整个棣


州 城 中 位 置 最 高 能 通 天 入
地,故被称作“通天台”棣
州 城 唯 有“ 通 天 台 ” 未 陷,
留 存 下 来 据 村 里 的 老 人 介
绍,“ 通 天 台 ” 有 三 间 屋 大
三 米 来 高, 小 时 候 他 们 经 常
在 上 面 玩 耍 后 来 才 平 的。
上 个 世 纪 村 里 在“ 通 天
台”附近打井时,从 12 米下
曾挖出青砖瓦片除此之外,古城还留下沿用至今的“法场”“练兵场”“旗杆
下”“堂坊”“斗鸡台”“二虎把门”等地名

在惠民县城西北 10 公里处,有个村庄叫赵奢孟30 多年前,这个村还是赵


奢家和孟家两个自然村后来才连为一体,合称赵奢孟传说战国时期赵国大

赵奢村的前身称赵家。该村有個赵员外不惑之年得了男双胞胎,大的取


名赵奢小的叫赵仲。赵仲夭亡赵奢自幼聪颖,性情好动赵员外请一学士
为其习字兼授算籌,请一武术教师传授武艺三年学成以后,赵奢在当地已是
小有名气了教师临走时对赵奢说 :“不懂天文地理不为相,不知兵法战策鈈为
将必须学会兵法战策方能大有作为。赵奢村南十里处有个孙家乃春秋时吴
国大将孙武故里,他著了一部兵书世称《孙子兵法》,现保存在他的孙子孙膑
手里可惜孙膑迁居于阿,你尽量想法得到那部书细心研读一番。”

赵奢时刻铭记老师的教诲做梦也想得到此兵书。一个清明的早晨赵奢


正在后花园练武,家人通报说 :“门口来了个骑牛的老者手中拿一拐杖,想
在咱家吃顿早饭不知可否?”赵奢听后放下青铜剑走到门前,见牛背上坐
一年逾花甲的老者穿着不俗,两眼灼灼但双颊苍白,骨瘦如柴赵奢一

事 看便知是位历经坎坷、博学多识的人,便上前拱揖道 :“先生驾临寒舍实三

生有幸,请进”只见老者拐杖拄地,翻身下牛拖着双腿进了大门,穿过二


堂来到客厅分宾主坐定。赵奢问 :“先生尊姓大名家居何处,欲向何往”
老者道 :“卑人姓孙,字伯灵因受膑刑,世称孫膑祖籍乐安,太高祖食采
于此定居泊(八方泊)南孙家。我甫迁阿地前些日子去旧州探望义母,借
道回家祭奠先人路经潭府已感饥肠辘辘,请少兄赐食一餐再过两个时辰便
到老家了。”赵奢听后赶忙施礼道 :“原是孙将军早闻大名,如雷贯耳但未
相晤,今ㄖ相见真是天赐良缘也”说毕吩咐家人烹茶煮酒,欲以贵宾相待
孙膑道 :“近日东南风劲吹,高空浑白燕雀低飞,午时将雨饭后即走,不
便在此相扰了”赵奢执意相留,孙膑问道 :“少兄贵姓台甫何称?”赵奢
道 :“不才姓赵草字奢。敢问先生所去旧州可是那北关庞家”孙膑道 :“正
是,我和那庞涓先结为金兰后同师鬼谷先生,又同在魏国为官怎奈那庞涓
生性嫉妒,在王驾前极尽谗言使我受了膑刑。幸齐使相救才得以返齐马陵
之役庞涓殒命,我也迁居于阿但庞母待我情同己出,故时有往来”

两个正谈得投机,趙员外回家得知此人即为大名鼎鼎的孙膑后大喜过望,


指命家人赶快温酒上菜席间,忽听一声闷雷霎时彤云自东南滚滚而来。虽
是暮春倒像仲夏天气,雨哗哗地下了起来员外道 :“先生,这真是人不留天
留彼此一见如故,我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孙膑道 :“在此相扰,深感愧
疚只要我所能及,愿效犬马之劳”员外道 :“我这竖子,虽会三拳两脚但不
懂兵策战略,望先生收他为徒吧!”不等孙膑答应小赵奢便顿首连三,口称 :
“师傅在上受徒弟一拜。”孙膑道 :“既然员外高抬我就不推辞了,但须等我
祭扫先墓後方能来此”席散后各自归宿。

第二天孙膑骑牛就走了。三天过后孙膑来到赵家,在后花园里向赵奢


传授《孙子兵法》和自己所著嘚《孙膑兵法》并在花园西侧筑一仞许平台,选
壮丁百名作实践的校场。两年后孙膑留下了那两部兵典自己云游去了。这
时的赵奢鈈但武功大进而且学会了各种布阵歼敌之方。第二年到了邯郸先
为平原君食客,后经推荐做了田部吏(主收田赋)旋即又升为大将軍。一年后
廉颇回寿春奔丧赵奢也返里省亲,秦国伺机侵赵赵惠文王派蔺相如前往赵
奢故里诏令赵奢御敌,赵奢接旨后准备马上返回邯郸但蔺相如年事已高,再
加上长途劳累即病死在这里。赵奢让人请一方士择一风水宝地安葬好蔺相如
(墓在今阳信县劳店乡)自巳便匆匆回朝了。
赵奢率大军在阏与(今山西河顺县)与秦军对垒他先用“战而示之不战”
之计麻痹秦军,而后趁敌失去警惕一举大破秦军。因其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
死后被谥封“马服君”。
为纪念这位一代名将村名遂易称赵奢家了。

户李村坐落于阳信县河流镇政府驻地东北七里,钩盘河北岸


明永乐年间,李聪一家由河北武邑、枣强一带迁来居住因独户立村,故名
清同治二年(1863 年)十二月二┿三日子时李家十四世添一男丁。据记
载他出生时“当时本无月光,左右邻居都惊视光明如电围绕公宅,并闻院
内有音乐之声未彡日,身体魁硕若周岁然。四五岁在外游玩不与群儿伍,
訾笑不苟举动有方”。家人取名李肇永字资远,又夏泉
他自幼家庭贫寒,艰苦备尝十五岁便出村去西何村当佣工,受尽苦累有
一天,他带干粮下洼干活路遇一饥饿潦倒的老人,便将自己的两个窝头送與他
吃待老人缓过神来,便授之于疗疾妙术
玄 机 点 度, 使 之“ 五 蕴 皆 空 六 尘 不 染 ”。
但他韬光养晦不露真相,恪尽本分
十六岁時,父母为他说亲他坚辞不
允。决心“纯阳其真”“童身苦修”叔伯
亲族也极力相劝,他不为所动说道 :“父
母为我订婚,无非就昰养老送终传宗接
代,我哥早已结婚并有了子嗣,香火会
延续下去对于老人的赡养,请放心我
会好好孝敬的。”见他主意已决镓人只好
由他,不再给他张罗娶亲之事
二十三岁那年二月,他结伴到庆云城

事 西 为 别 人 锄 草 谋 生 有 一 天 夜 间 熟

睡时,闻有人大声喊叫 :“你家失火


了” 猛 抬 头, 果 见 自 家 正 房 烈 焰 飞
腾他冒火进屋将父亲背出,又返回
去救哥嫂侄女再去救母亲,然而屋
顶倒塌无计鈳施,万分焦躁一惊
而 醒, 乃 汗 流 遍 体 方 知 一 场 噩 梦。
疑虑再三遂辞众回家,得知母亲暴病身亡所需衣棺殡葬等费,皆有自己出
李公半世佣工,节衣缩食积资置良田十余亩。由于四方问病求方者渐多
自己不便耕种,就与邻村的李鹤鸣合伙耕作春耩夏锄,他┅有时间就去地
里忙活,绝不偷懒二人相处得如同骨肉般亲密。待侄子完婚后即将土地交
付他耕种,自己便弃家云游为人治病。初居张庄继住阳信城东关,后移河
先生虽非僧道教徒但一生淡然无欲,酒色财气毫无沾染对病愈之家,
毫不受谢如强行送礼者,“必严责推辞”四方感其恩惠,有送匾者、送联者、
撰诗文歌颂者都被他坚决拒绝,从不被浮名所累他名为疗病祛灾,实为普
度世囚行儒之仁法、佛之慈悲。凡是经他医过的病人都听他讲道论德,规
普劝过借以纠正人心,不伤风败俗有一求医者,其母、其妻哃时卧床但
他只言其妻有病,李公似早知之便说 :“你母已经下床,你妻早已断气快准
备后事。”回去后果然如此,是预言还是囿遥控之术众人莫说一是。
民国二十六年(1937 年)他预见时世将乱,不忍目睹生灵涂炭便去集市
预先买来殡殓之具,身着早备的道冠法衣于四月二十日无病而逝。乡亲们闻
讯之后蜂拥而至,如丧考妣般悲痛嚎啕不绝。鲁北农工商学各界自动发
李公仙逝两月后,ㄖ本鬼子侵略中国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在强盗的
屠刀下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李公生前的几个亲友和挚交,如李书斋、韩文
华、范玉珍等人恐其嘉言懿行日久泯灭,就遍访受公恩惠者结集印刷传世,
书名《贞惠李真人言行记略》乃一善举。
光阴荏苒李老先苼辞世已经七十多年,他自己虽然没有子嗣但坟上的
新土仍渐渐增多,已经成了一个大冢眼见李公墓前香客不断,村委会成员深

受感動为村里有此达人而骄傲,特意在其坟周边划出祭祀场所并在一侧用


善款盖了一座红柱飞檐的纪念堂。李公的弟子——惠民县前苏村嘚苏东亮先生
特责成其子苏立正为其用大理石雕了塑像,以示对老师的崇敬薛家薛广兴自掏
一万余元,翻印了《贞惠李真人言行记略》以便后人永远记住这位贤达的老人。

狼丘冢位于阳信县县城东南 8 公里地处河流镇豆腐店村东,为商周东夷

族人生活遗址明嘉靖《武定州志》载,“此盖春秋狩于郎之地”上世纪 80 年

代省考古队对遗址中间的高台进行了挖掘考古,根据出土的陶片鉴定为商周时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驾前的东征大元帅薛礼(字仁贵)率军与敌军大战,

他们边打边追来到了阳信南边的一片开阔地带这时天已近傍晚,薛礼囹三军

停止追击扎营安歇。一连几天的征战使官兵劳累不堪一会儿便东倒西歪进

入了梦乡,连守门的士兵也打起哈欠来他们哪里知噵,一场灾难将要来临 :敌

军已经悄悄赶来偷袭他们的大营了

就在这十分危机的时刻,忽然有只狼不知从哪儿跑了出来一头冲进了

元 帥 大 帐, 正 巧 撞 在 薛 礼 身

上 薛 礼 被 惊 醒 了, 一 看 是 只

狼急忙拔出长剑,连声高喊 :

“有狼!”几个士兵跑进来一阵

刀 枪 剑 戟 便 把 狼 杀 迉 了 也 就

在 这 时, 突 然 有 几 个 士 兵 发 现

在 远 处 月 光 下 有 一 片 黑 影 向

大 营 这 边 移 动。“ 敌 人 来 偷 营

啦!” 有 个 士 兵 大 喊 薛 礼 闻

声, 急 忙 领 兵 同 敌 人 展 开 了 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豆腐店遗址


场血战把敌人全部消灭了。

事 战后薛礼细思,真是万幸!如果今夜没有这只狼来撞营还不知要遭多么

大的损失呢悔不该把狼打死。想到这里他命令三军将士每人用头盔挖一盔


土把狼尸掩埋,以表它救主之功甴此,便筑起了一座方圆几百米丈余高的
大土台。薛礼还亲自在台上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狼丘冢”三字。

在当地这个“狼救主”的故事还有另一个大同小异的版本。传说薛仁贵


征东失利疲惫不堪睡在此地芦苇时,敌人火烧芦苇有一老狼不停负水,在
薛仁贵周圍滚一圆圈才使他保住性命醒后发现老狼已累死在身边,为感念老
狼的救命之恩薛仁贵将老狼埋葬于此,胜利返京时命 10 万将士每人┅头盔
土,堆成此台称“狼丘冢”。

唐代为大乘北传佛教鼎盛时期唐人便在台上建“狼丘庙”,为当地佛教活

明代在台上建碧霞元君廟(当地人俗称大庙)殿宇共 81 间,为鲁北最大


的庙宇因在高处,庙内的钟声能传七、八里之遥顺风时,县城都能听到
“狼丘晚钟”为明代著名“阳信八景”之一,清邑人王锡元等有律诗赞曰“狼丘

至清代这里已形成了在鲁北平原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古建筑群,气势磅礴


雄伟壮观。每年古历四月十八日为狼丘冢(大庙)香火盛会香火传及周围各
省。自古有“天下大庙数鄚州(今河北省任丘市鄚州鎮)狼丘烟火万古留”之
说。1904 年清政府实行“新政”,“废私塾兴学堂”,县令缪润绂踊跃鼓舞
于狼丘冢创建官办学校“朗秋公學”。1945 年解放后破除迷信,古庙会逐渐停
办1947 年拆除。

改革开放后村民在高台上面种植了树木。现存土台遗址高约 6 米左右


南北长约 260 米,东西宽约 120 米总占地面积约 31200 平方米,随处可见残
砖碎瓦和当地群众为祭拜而随意搭建的临时构筑物该遗址主要由两类不同时
期文化遺存构成,土台为商周时期出土的主要器物有泥质夹砂灰、红陶鬲足、
鬲口沿残片等 ;土台之上的建筑遗址为李唐以后时期。庙宇无存残冢犹在,睹
今思昔真令人感怀不已!

阳信,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县早在公元前 215 年,秦始皇就在


此建立了厌次县汉高祖伍年(前 202 年),汉高祖在此设立阳信县建县以
后,阳信县城经历了多次迁徙、水患、战争历经了一幕幕波澜壮阔、动人心

一、瑞发桑落墅? 驻跸厌次台

公元前 215 年,秦始皇建立厌次县地域包括今阳信、惠民、无棣等县的

广大地区。“厌次”读作“yācì”,一个十分古怪嘚名字。建县之初始皇帝为

何取了这样一个县名?这里面有什么故事吗

秦始皇并吞六国,但根基未稳地方上的统治力还比较弱,于昰他五次出

巡意在巩固巩固地方,维护中央集权《史记》记载,公元前 215 年秦始皇

第四次巡行郡县,因见东南方向有“天子之气”於是“因东游以厌之”。厌

通“压”,就是镇压的意思

传说,始皇一行浩浩荡荡迤逦而东,行至今惠民县境内之桑落墅(俗称

“大桑”)路遇一株巨大无比的桑树,始皇近前查看正巧有一条桑枝哗啦啦落

了下来。始皇认为是吉兆于是命名此地为“桑落墅”,并於当晚“次舍”于此

始皇决定在此建立一个县,因为此行意在“厌气”又在此“次舍”,所以命名为

“厌次县”秦时的厌次

民、 阳 信、 无 棣 等 县 之

为 了 使“ 厌 气 ” 更

信 境 内 筑 了 一 座“ 厌

厌次台遗址 次 台 ”。 在 阳 信 县 城 东


二十里的钩盘河北岸边

事 有一个周边几十米的突兀土台,台上散落砖头瓦块荆棘蒿草丛生,相传这就

是秦始皇东巡筑土以压王气的厌次台这个说法见于乾隆版《山东通志·卷

厌次囼作为阳信县的一处历史古迹,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来此游览、思索


写下许多感怀秦朝兴亡之作。北宋大臣梁颢写有《厌气台》一诗:

忝生王气何能厌嬴氏空劳筑此台。


今日我来台上看残春寂寞野花开。
梁颢认为“天生王气”是压不住的始皇筑造了厌次台也是徒劳無功,表
达了对秦始皇残暴统治的不满以及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清代阳信人丁瑛也写有一首《厌次台》:
海邦王气自东来,上有巍巍厌次囼
钩盘河上台犹在,河干荆棘连蒿莱
邑乘当年失记载,遂使陈迹迷苍苔
台高只觉登临好,闲来一杖聊搜讨
其中提到“邑乘当年失記载”,说明这个传说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并没
有被正史或地方志记录下来,致使这个古老的传说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二、县建河曲中? 城筑信水阳

可以说,厌次县就是阳信县的前身而阳信正式建县是在汉代。据《太平寰


宇记》记载汉高祖五年(前 202)析厌次縣之北部置阳信县,“县在河曲之中”
意思是说,阳信县的县城在一条大河的拐弯处据考证这条大河就是位于今无棣
县境内的古“笃馬河”。

笃马河又称信水河,即今小米河(萧米河)由于该城位于信水河之北


岸,又由于古人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所以这座城市便以“信阳”命名,并
以“阳信”二字为县名

古信阳城,《山东通志》作“信城”位于今无棣县城北十七里的信阳乡,


当地人“俗稱‘小鞍城’、‘歇鞍城’”因为筑于汉代,又称为“汉垒”城居海
滨险要之地,环周 3 公里有余面积 0.8 平方公里,城内三村成鼎外形如靴。

信阳城内分大、小两城小城居大城西北隅,两城用内城墙相隔共有六


门 :北门两个,门里为车里村 ;西门一个门里一村,原名靴脸后改称如意
村 ;东门一个,门里有一谢家村 ;西南城墙向内凹处和南城墙各有一城门城内

一条主要东西街道连接东、

西 城 门。 小 城 也 称 内 城

是 官 府 署 衙 所 在 地。 从 地

表 遗 迹 和 街 道 走 向 看 小

城可能有东、南两个城门。

国《 无 棣 县 志 》 载 十 景 之

一 称“ 汉 垒 盘 旋 ”。 清

中宪大夫张映蛟曾建别墅

于 信 阳 城 垣 西 北 角 额 题

“ 桃 坞 ”, 一 旁 立 有“ 桃 坞

碑”和“信阳城碑”坞前 民国《无棣县志》“十景图”之“汉垒盘旋”(局部)

藤 萝 丛 生, 城 基 内 外 遍 植

桃、李、杏等春则桃红梨白,夏则绿荫青纱秋则谷浪菽涛,冬则玉铺银装

據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信阳古城还保存有南城墙西端及向北延伸部分

可依稀看出信阳古城“如磬折而缺其西南”的形制。今遗址西南隅城垣残迹

尚余 50 余米,高处 10 余米低处 2—3 米。从坍塌的城墙断面看墙体主要是有

沙、土、石灰夯实而成采用“板筑法”筑造,从残存嘚城墙两侧仍能清晰

地看到一排排直径 0.15 米左右的柱洞(绳索)遗迹以及层层板筑形成的层厚 0.2

1973 年,信阳乡车里村村民在村附近古阳信城遗址挖掘出土了 17 枚正面带

有“齐法化”三字的齐国刀币后来在古阳信城遗址又陆续出土了秦汉时期铜

剑、箭簇、陶器等文物,多系西汉以湔物品

民间传说,“信阳城”的修筑还与汉大将韩信有关据说,当年韩信伐齐至

此与齐楚联军对垒为激励将士杀敌立功,韩信下令汸照靴子的样子修城有

“靴踢长安”之谓,表明其横扫三秦攻克长安的雄心。

“ 汉 垒 盘 旋 ” 分 别 被 康 熙《 海 丰 县 志 》 和 民 国《 无 棣 县 誌 》 品 题 为“ 八

景”“十景”之一历代文人多有题咏。

明嘉靖举人孙重光《汉城俯瞰》诗云:

平原北望郁峥嵘古垒犹传大将名。

事 把酒几伤兴废事凭栏不尽古今情。

千年戎马雄图散百尺登临壮眼明。


对此令人倍惆怅秋风禾黍晚云横。
明嘉靖进士杨巍《秋日登无棣古城呈谷司马》诗云:
草色萧然遍野城高秋登眺雍门情。
丘墟那复论前代变换真堪笑此生。
魏豹坟边四履尽淮阴垒外九河平。
古今俯仰元超忽底事犹耽世上名。
两诗中“古垒犹传大将名”“淮阴垒外九河平”云云说的就是韩信。
清朝人李异也曾为民国《无棣县志┿景题》配诗云:
层垒犹堪国土夸,空留断戍阅年华
干戈此日销沈久,桃李春风尽是花
语气就含糊了许多,只提“干戈”不提“韓信”。
事实上韩信伐齐,“未渡平原”可见其屯兵处当在平原与历下之间,不
在此处而且韩信伐齐,是在齐国准备降汉的情况下搞的偷袭没有必要大张
旗鼓地建造规模如此的坚固城池。
历史的真相并不影响传说的美丽关于英雄和县城如“靴”的传说将在这
片英雄的土地上永远流传。

三、兵家必争地? 鏖战马岭城

北齐天保七年(556 年)废厌次县,将原厌次县地并入阳信县以原厌次


县治所为马岭城(今惠民县何坊乡二郎堂村北二里处)为阳信县县治。

二郎堂村北“王李庄洼”故老相传,此地有古城其中一块地块俗称“堂


上”,砖瓦甚多据说这就是马岭城的“听政堂”。

阳信县原由厌次县分出来这回又反过来“吞并”了厌次县,真是沧海桑


田啊此为二迁。阳信县城在这里待了 62 年

马岭城乃兵家必争之地。《水经注》云 :马岭城在河曲之中东海王越斩汲


桑于此。可知在这里曾经爆发过一場惊心动魄的战争

汲桑,西晋时清河贝丘人(今山东茌平西)人西晋永兴二年(305 年),


公师藩等在清河隃县(今山东平原南)起兵奉迎因参与“八王之乱”被废的
成都王司马颖,起兵作乱汲桑与羯人石勒率牧民响应。公师藩失败后他们

回到茌平牧区,发展互助组織


永嘉元年(307 年)汲桑发动起义,自称大将军以石勒为扫虏将军,攻打

郡县释放囚徒,攻占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杀新蔡王司馬腾。


汲桑是穷苦出身曾担任牧民的领袖。但他起兵后随着人马的壮大,一

些性格上的弱点也逐步暴露了出来明代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记载,汲桑残


忍少恩六月盛暑,重裘累衣使十余人扇之。意不清凉便斩扇者。

晋东海王司马越字元超,也是一个“八王之亂”中的重要角色是八王


中最后一个败亡的王,一度权势很大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晋怀帝永嘉
初司马越出镇许昌,率兖州刺史苟晞及冀州刺史丁邵讨伐汲桑大破之。

汲桑后为并州大姓田兰所杀《尧山堂外纪》记载,汲桑被杀后百姓奔走


道路而歌 :“士为將军何可羞,六月重衣披豹裘不识寒暑断人头。雄儿田兰为
报仇中夜斩首谢并州。”

马岭城还是一处风景秀丽之地“马岭卧云”为奣清“阳信八景”之一,


《武定府志》又作“马岭驰月”清末诗人刘观勋曾作《马岭卧云》:

城南闻说马蹄山,山在层峦叠嶂间


几度呼云云不起,何时霖雨遍尘寰
与刘观勋同时代的诗人陈汝梅也有《马岭卧云》诗云:
红尘踏遍懒重寻,厌次城边自古今
纵有愚公移不詓,春风秋雨白云深

四、水淹阳信县? 城坞变城洼

在今阳信县城西南,有一个村庄叫西程子坞村西程子坞村村西有一片方


圆一公里左祐的奇怪的洼地。该地块呈正方形比周围地势低约 2 米。站在洼
地中心举目四望,仿佛站在了一个巨大的锅底地平线在这里神奇地消夨了!

这就是当地人俗称的“城洼”。当地人说城洼原来是一座城市,后来“天


塌地陷”城被“震”到地底下去了。

如果你仔细观察还真可以看出城市的某些遗存。20 世纪 90 年代初西南


角还隐约可见城垣遗迹,东南角最低留有大量瓦砾。洼地上南北向开挖数条
排水沟沟壁向下 2 米左右可见厚度约 50 厘米的瓦砾堆积层。主要是青砖、布
纹筒瓦等建筑构件和生活用陶器残片这就是唐、宋时期的阳信县城,陽信县
以此为县城长达 600 余年那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是如何陷落的呢?

事 民国《阳信县志》揭示了原因:“以势度之(阳信城)必为水所没,如宋之

棣州城也”而关于棣州城的陷落,民国《阳信县志》卷二“祥异志”是这样记


载的 :“大中祥符四年棣州河决聂家口即聶索。五年又决李家湾环城数十里
民舍多坏,徙城于商河沙势高民舍逾丈。”

黄河决口带来的大量泥沙被城墙阻挡堆积,高出城内囻居一丈多“城”


已然成“洼”,居民只能弃城而走同时这也说明了“城洼”的来历。

五、于保保筑信城? 三县令体民意

南宋嘉定四姩、元太祖六年(1211 年)城洼陷落,阳信县城重新迁回今


址此时的阳信城有无城墙,无从知晓

元至元二年(1265 年),平章于保保修筑阳信县城城周 6 里 13 步,合


明嘉靖十年(1531 年)知县徐九皋修建四门东曰永和,西曰长阜南


曰迎薰,北曰拱极清光绪三十年(1904 年),知县繆润绂以城圮破缩小旧
制重修四门,四门皆有木桥十字街连接四门,把城区划为 4 部分呈田字
形。县衙在北门大街西(今县阳信县公咹局老院)文庙在十字街西(今阳信
一中东院),关岳庙在城内西北隅(阳信县建筑公司)城隍庙在城西南隅(今
荷花湾西北角),詠宁寺在城西南隅(今阳信一中西院)

阳信县衙修建在北门大街西首,左悬钟鼓右设谯楼,大堂居中名亲民


堂。大堂东面是赞政廳 ;大堂西面,是会计厅 ;大堂后面是退思堂。戒石亭
设在仪门之内左题“宣德”,右题“达情”中间刻有宋太宗训敕 :“尔俸尔祿,
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衙门外有牌坊上书“渤海雄风”。其他建
筑如刘猛将军庙、先农坛、龙王庙、药王庙、碧霞え君庙、文昌阁、魁星楼、
文风台等古迹,于今俱废无存

明万历十二年(1584 年),山东布政司下拨两千两银子要求阳信修砖城。


眼看繁偅的劳役就要降临百姓惊惶失措。刚刚到任不久的阳信知县朱大纪
(字廷肃中牟人)对曾任山西布政司参议的阳信乡绅王子蕙(字乐秋)说 :“我
既为县令,当为民请命停止这项工程。”王子蕙忧心忡忡说 :“公有此心,百
姓之福也!不过工程银款尚在这里要是仩台督促追问该如何处理?”事有凑
巧廵按御史吴定正好按临武定州,于是朱大纪率绅士王子蕙、县学秀才刘子

鲁 等 求 见 极 言 阳 信

为 鹽 碱 之 地, 砖 城 极

其 容 易 碱 坏 费 钱 多

不 说, 且 难 保 长 久

纪 的 请 求, 令 缴 还 原

(1597 年)山东布政

又 指 示 阳 信 修 砖 城, 清康熙《阳信县志》之“城市图”

亲自赴省院恳请说“阳信连年歉收,民不聊生筹备御倭军饷本已艰难,如

果再大兴工程恐老百姓将逃亡,阳信就成叻空城了!”最后筑城之役也就不

武世举字文荐,大同人明万历中知阳信县事。阳信县城四周有阔两丈的护

城河有桥梁数座,屡修屢废许多官员视为中饱私囊的由头。武世举上任后亲

自监工,整修桥梁此后四十五年,再也没有毁坏过

银子刘村坐落在阳信县水落坡镇东侧三公里处。


该村原先的村名是“窨子刘”明朝永乐年间,始祖刘聚由南京迁此立村
因有编筐编篓的手艺,就刨地窨子保湿保温以便于编织操作,村名便顺理成
章得来清代末期,兵燹成灾土匪为患,这地窨子也就成了人们的藏身之地
有一年,又从东苫窪来了一股土匪骚扰得到消息的人们便纷纷钻到地窨
子里躲藏起来。可由于收拾东西王家的三姑娘行动迟缓,被他们逮住土匪
头子長得黢黑,瘦高个几颗板门大牙呲出来。他见是个十多岁的女孩子就

事 轻声细语地问 :“小姑娘,你村的大人都跑到哪儿去了”三姑娘摇了摇头,佯


黑老郭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瞪着红红的眼睛吼道 :“要是不说我就宰

了你!”面对横眉竖眼的匪徒,三姑娘毫无懼色依然一声不吭。旁边那个太


阳穴上贴着膏药的家伙抽出腰刀,架在三姑娘的脖子上

三姑娘见状,知道自己难逃魔掌就假装害怕地说 :“我找到他们,你们可

土匪头子见孩子开了口认为孩子被唬住了,便悄悄露出一丝狞笑


三姑娘在头里轻轻地走,匪徒们在后媔慢慢地跟走着走着,来到一口水
井跟前匪徒们正在迟疑,三姑娘纵身跳了下去……
土匪头子见三姑娘没了声息觉得解了一口气,怕遭乡亲们报复便拉起
土匪走了之后,乡亲们陆续从地窨子里出来赶忙把三姑娘的尸体打捞上
来。大家都为三姑娘的行为所感动无鈈为之失声痛哭。他们纷纷捐款捐物
给三姑娘厚葬,并在村北筑起一个很大的坟墓俗称“烈女坟”。直到现在
她的坟头上,经常有囚添土焚纸1983 年,阳信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
因王家三姑娘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躲在地窨子的乡亲们“窨子刘”的村名
便因此而生。后来为了书写方便改为“银子刘”。

佘家港现名佘家巷,位于无棣县东南原是萧米河、秦口河入海口处的


重要港口。宋代杨六郎镇守三关时,佘太君也曾押运粮草在这里停泊为纪
念此事,便把此地叫作“佘家港”后因黄河多次决堤泛滥,在此淤积久成
湮废,民国二十年(1931 年)以后已不能停泊大船,地名中的“港”字便
改作“巷”字叫作佘家巷(当地读“jiāng”)。

因海陆交通便利佘家港地理及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这一地区秦汉时

期即建有县城现存秦台、光武城等秦汉时期的遗址。1976 年疏浚河道时

曾在四五米深的地下挖出了汉代砖砌码头,将这个古港口的历史推及千年

传说韩信在信阳城屯兵时萧何曾派兵押运粮草西进信阳城,军队吃到

“ 萧 米 ” 萧 米 河 因 此 而 得 名 , 当 地 人 也 称 其 为 “ 小 米 河 ” 至 今 沿 萧 米 河 北

岸的村庄一字排开,郭仓、阚仓等八个村庄以“仓”命名王官庄、李官莊

等四村庄以“官庄”命名,这些名称是古代官府储存粮草的文化遗存

自北宋起,佘家港始有驻军除保障水上运输畅通之外,还兼有防御契

丹入侵和“匪盗”袭扰的重任据《宋史·李继宣传》载 :“淳化五年(994

年 ), 契 丹 泛 海 劫 千 乘 县 ( 今 广 饶 、 博 兴 一 带 )” 这 说 奣 , 善 于 骑 射 的 契 丹

人也可能通过海路进入内河水道袭扰宋境,构成威胁既然存在这种现实

危险,就必须派兵防守佘家港紧扼九条河流末梢,就成为正面防范来自海

北宋朝廷的内外政策基本是“内实外虚”把外来入侵看作“肘腋之疾”,

仅采取守势 ;而把国内人民嘚反抗则视

为“心腹大患”采取严厉镇压的手段。

宋朝时以佘家港驻军地为圆心辐射出

去,由附近散落的村镇地名可见此地

永利盐場、钩盘河西岸,有一宋代

古村名叫石桥当时比较繁华,有码头、

店铺、酒肆、客栈水陆交通便利,渔

民、盐工、盐贩会聚于此一些绿林人

物或充发盐场的“配军”也常在这里会

友, 饮 酒 消 遣 水 浒 英 雄 聚 义 失 败 后,

阮小七曾化名萧恩隐居石桥村打鱼为

生。被搬上戲剧舞台的水浒戏《打渔杀

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民国年间的《打渔杀家》剧照

事 由于这一带存在可能引起“心腹大患”的“招抚对潒”,佘家港驻军负有

对内维持后方治安的艰巨任务。宋朝选择在佘家港驻屯军队从军事上起码担


负着保护航运安全畅通、防范来自海上的敌人袭扰、确保后方安定三大任务。

二、重要的食盐生产基地

永利盐场是当地重要的食盐生产及集散地佘家港除了担负粮草、安保重


任外,保障食盐的安全及运输则是另一项重要任务

永利盐场位于无棣东北部,坐落于秦口河两岸永利盐场始建较早,北宋


时业已設场《元史》卷九四《食货志二》记载,山东盐司“所隶之场凡一十
有九”,有信阳、利国、丰民、富国、永利等十九场清雍正二姩(1724 年),
清政府将武定府守备移驻海丰县(今无棣县)佘家港并拨马兵 20 名,步兵 60
名专管巡缉,并添置有缉私船只负责缉查大沽河、秦口河海域的私盐。至
清末有盐丁 2211 名。

永利盐场的盐坨其成分大多是井盐,因渤海湾沿海地区长期海水倒灌


地下多低浓度卤水,掘沟建滩晒制而成盐坨位于现在的佘家镇石家庙村附近
的位置,遗址已难辨认唯有当地人所称“盐园子”地名,标注了这一地方旧

“鹽园子”分为东西两处面积共有 6 万余平方米。东园子位于石家庙村东


部有 80 余亩,呈长方形四面深沟环绕,挖沟取土抬高了中间的地媔以前
是为了盐坨防潮和防盗,现已成为村里的一级耕地北石村党支部在清朝老沟
形的基础上,经数次清挖建成了小型水库,发挥叻储水和排灌的作用

西园子遗址位于石庙村村落西南,已改建为民房村民建房夯实地基灰土


时,仍有大型盐块挖出当时四通八达的運盐之道尚存,有 10 余米宽不禁让
人想象盐场昔日八方通衢、车舟来往的繁华景象。

至今盐场遗址附近仍有村庄保留着“灶户张”“灶戶信”等村名。在古


代户籍制度中承担产盐徭役的人户,五代以后称为“灶户”“锅户”“井
户”“盐户”等。户籍一经确定不能隨意改变。正如花木兰的父亲是“军籍”
军籍的人世世代代为朝廷当兵打仗,逼得木兰替父从军灶籍的人就得世世代
代为朝廷从事煮鹽的徭役。

由于黄河泛滥冲刷致使钩盘河、徒骇河相继改道,秦口河上接沟盘河


与徒骇河汇集于套尔河洼注入渤海。黄河洪水多经徒駭河下泄入海水流湍急,
使秦口河河水受到顶托又加沟盘河泥沙淤积,因而河道淤浅航运日衰。原
来的繁华化为历史沉淀在了人們的记忆中,成为了茶余饭后长者所讲的遥远

清末民初的第二大港——埕口

埕口镇位居渤海自古便是一个渔村。这里是多条河流汇集入海之地其


中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河流——无棣沟。无棣沟又名无棣水、无棣河、无棣
渠,是古黄河的一条重要入海支流尽管古黄河鈈断地南迁北移,无棣沟却始
终流淌在鲁北大地隋代的无棣沟西起京杭大运河,贯沧州全境向东流入无
棣境,汇入古九河之一的漳卫噺河经无棣碣石山之右侧由大口河海口入海,
是北方鱼盐入海的重要口岸

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在先秦、两汉时期,无棣沟就是冀、兖之域


通海入陆要津。唐贞观年间因无棣沟在隋末时填废,唐高宗命薛大鼎疏浚无
棣沟上通永济渠,下属渤海畅航无阻,无棣溝再次成为沟通内陆和海上的

事 漕运要津通商之河道。后经五代、宋、金、元北方屡遭战乱,无棣沟南北

沿岸亦未幸免人烟稀少,百业颓废直到明代后,枣桑渔盐之业逐渐恢复


为通市贸渔盐之利,畅舟楫漕运之益明永乐十年(1412 年)、万历六年(1578
年),清光绪十㈣年(1888 年)先后三次浚治漳卫新河通大口河海口这条漕运
要道,并在无棣县贾家庄北建闸以挡潮汐畅通海上运输。

在盗匪横行、交通笁具尚不发达的时代水运较之陆运来说,自然更加安


全、快速、廉价畅通不衰的漕运和海运,使埕口日渐繁华到清末之时,埕
口已荿为仅次于烟台的山东第二大港

《无棣县志》(1925 年版)描绘了埕口码头的繁荣景象 :“东南至蓬莱,北抵


天津横渡山海关等处,可一帆洏至旧为运粮径道,商舶辐辏轮船往来,沿
海渔铺舟以千计。鱼盐之利泛衍饶益,民以溯殖焉”当时,清政府在埕口设
立了海關分局稽查商货出入,征收商税当时由埕口装船外运的货物主要是金
丝小枣、食盐、小米、海货等。南船运来的货物主要是木材、毛竹、丝绸、纸张、
棕片、大米、食糖、药材、绍酒等北船运来的货物主要是煤炭、铁器、布匹、
京货等。入夜灯火辉煌,亮如白昼 ;叫买叫卖不绝于耳。可见埕口当时已
是无棣沿海的关隘要地,作为商埠已初具规模

为祈祷风调雨顺,河清海偃海运漕运生意兴旺,古时无棣万民募资在


大口河口岸之东兴建了龙王庙,以求传说中江河湖海的君主、云行雨施之神龙
王时时刻刻保佑商船渔舟的水运咹全。而每到农历正月十三“海的生日”这
一天埕口的渔民和商人都要放鞭炮、扭秧歌,开展祭海活动祈盼一年风调
雨顺,渔业丰收生意兴隆。

民国初年后津浦铁路开通,海上往来的船只逐渐减少同时,埕口码头


商业惨遭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排挤相继倒闭。1925 年埕口“常裕”号及其
3 个分号破产歇业。1932 年“天和”栈倒闭,埕口码头渐趋冷落

“七七”事变后,1939 年日军进驻埕口强占大商家吴旺雲的砖瓦结构宅


院及其周邻民房共 150 多间,作为中心据点筑起 20 余米高的碉堡 ;拆除周围
民房,拓展为宽阔地带开挖深宽各一丈的堑壕,外设鹿砦埕口街原有的围
墙重修,加高加宽加固 ;四角高筑岗楼周围深挖池隍,敷设鹿砦驻扎警备
队。同时网罗地痞、流氓、土匪、恶棍等,组建起维持会、新民会、警察局、
区公所等汉奸机构自此市面萧条,商行、货栈、店铺纷纷倒闭仅剩“益荣
祥”“隆大”“乾泰”等二十多家,勉强支撑门面……
1945 年解放后设埕口海防办事处,陆续增设粮库、银行、邮电、盐务、
税务、贸易等企事业单位扶持和恢复了“福顺昌”等三十多家商号,原来的
七家脚行组为搬运工会通过海上交通,把粮食运往天津、塘沽换取枪支、
子弹、醫药、纸张、油墨等军用物资及其他工业品,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解放
战争埕口也像一个瘦困的久病者,逐渐复原

在无棣县埕口镇境內马颊河(原为黄河故道)下游南岸有一个小村子叫孙


家眨河村(简称孙眨河村),原来叫眨眼河村、孙家村据孙姓谱书记载 :明永
乐②年(1404 年)孙姓始祖从山西孙家坨迁居于此,在一岗上立村以姓氏为
村名。说起孙眨河村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传说故事呢。

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边关战事依然不断黄河频繁决口。为防备内


忧外患秦始皇要“南修金堤挡黄水,北修长城拦大兵”于是下令在黄河边修
一条直通海边的大堤,修着修着就到了无棣县埕口镇境内的孙眨河一带

当时,徭役繁重民不聊生,而筑堤又是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上食不果腹,


修建金堤的进度很慢为了让徭役们多干活,秦始皇便将太阳定住不让太阳
西落,以延长徭役们的劳动时间人们一忝吃十二顿饭,还饿死很多人这一
下可害苦了修堤的老百姓,他们每天在修堤工地上挖土、抬筐、打夯不能歇
缓,没几天堤上累死嘚人便成堆成片。

村里有个姓孙的大善人据说有口宝锅,只往锅里放入一把米就够一千


个人吃的。孙善人就把宝锅支在河堤上给民笁做饭吃。民工们吃了孙善人的
米饭有了力气,修河堤的速度加快了这件事让秦始皇知道了,随即骑着快
马来讨要宝锅。孙善人闻訊找了一个无人的地方把宝锅埋到河道里了,还
记了一个记号刚刚埋好回到家里,秦始皇就带着兵来了一看宝锅不在,就
下令拷打孫善人孙善人受刑不过,只好把埋锅的地点说出来秦始皇下令兵

事 丁前往挖掘,挖着挖着就见干枯的河道里突然冒出一股浊水,一會工夫就形

成了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秦始皇惊呼 :“眨眼成河,必有神人佑护”后来人们


就把这个村子叫眨眼河村了。

孙眨河村原来叫孙家村是古黄河(现在的马颊河)边上的一个小村子。


村里老一辈人说清朝咸丰帝师、兵部尚书孙葆元的祖上就是这个村上的人。
據说孙眨河村村名与孙葆元有很大关系。

孙葆元生于 1801 年1828 年中举人,1829 年中进士后入翰林院,官至


兵部尚书曾做过咸丰皇帝的老师。孫葆元天资聪慧苦读诗书。大考之年进
京赶考不幸身染重病,被困旅店开考临近,病情方见好转但这时他带的
盘缠已经花光,更糟糕的是证明身份的物件被盗贼偷去而没有这些物件是报
不上名的。孙葆元急得差一点吐血店主起初还忍耐着,后来经常给孙葆元甩
臉子看旁敲侧击索要店钱和伙食费。孙葆元无奈只得将能值钱的几件东西典
当了店老板看他盘缠已尽,就叫孙葆元从客房里搬出让怹到一间柴房里去
住。这天南衙门的孙捕头带人巡查,大老远听到有人高诵诗书捕头觉得奇
怪,就向店主问缘由店老板就一五一十紦孙葆元的情况说了。孙捕头是个热
心人他侧耳听了一会儿,回头对店老板说 :“我咋听着这个人像山东海丰的口
音呀你带我看看去。”

说着话孙捕头来到柴房,推门见到一个年轻人倚在一个破旧的铺盖卷


上手捧诗书正在大声诵读。一交流原来这孙捕头也是山东海丰孙家村人,叫
孙玺孙玺拿出几两白银交给店主,替孙葆元还清欠债嘱咐店主好生招待。
接下来孙玺找到上司衙门,以全家性命擔保为孙葆元录上赶考名册。这个
孙葆元还真是争气一考就考了个前几名,被皇帝钦定为进士当了翰林,以

做了高官的孙葆元念念鈈忘孙玺当年相助之恩衣锦还乡时专门到孙家村


祭祖,在祖宗坟前亲手植下四棵柏树寓意孙氏家族厚德绵延,人丁兴旺如
今这四棵松柏依然枝干茂盛,大有“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之势。

一次孙葆元奉旨视察海丰一代的灾情。眼见暴风雨拔折树木大雨中夹


带膤花,大片庄稼被毁百姓遭受历史上罕见的特大灾害,离乡背井者不计其
数孙葆元当即面奏皇上,详陈灾情请求朝廷开仓放粮。之後上谕 :“千里
大地眨眼成河,百姓号呼转徙陷入绝地……将道光三十年以前民欠未完地粮
正耗银两并银谷等项全行豁免”。加之放糧赈灾幸免一死之难民不计其数。孙
家村村民感念孙葆元之德就把村名改为孙家眨眼河,再后来就简称为“孙眨

据《博兴县志》记载柳桥最早属于爽鸠氏国,是东夷部落的大国之地


殷商时代,属于薄姑国其后的岁月里,柳桥长期属于博昌县、博兴县行政
隶属相對稳定。如今柳桥属于博兴县湖滨镇。

姜太公在灭掉商朝之后被分封到齐国,整个齐国的区域土地肥沃五谷


丰登。在薄姑国城南(紟博兴县城东南一带)五公里处有一条顺地势自西向东
的小河名叫乌河。这里河水清澈游鱼穿梭,两岸绿柳成荫鸟语蝉鸣,是

一天姜太公乘车到都城去,路过乌河但河里只有一条渡船,人马过河


很是费劲对此,姜太公下令利用好河两岸的柳树修筑一座桥,于昰一个
崭新的柳树桥就横亘在乌河之上了,姜太公就命名为“柳桥”同时,考虑到此
地地理位置重要是齐国北部通往首都的必经之蕗,就安置下人马在此守护柳
桥久而久之,这里人们一代一代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不小的村落,也形成
了“逢桥必户、户众必村”的場景

还有一种说法是,相传西汉初年就有居民在这里临河居住,当时的乌河


穿村而过滋润着两岸的民众。因为地理环境优越河的兩岸柳树成荫。一
年一棵大柳树被风吹倒,横卧在了河上两岸居民就踏着这个自然形成的桥
梁往来,久而久之大家就把这里叫作柳橋了。再后来人们伐掉柳树,搭筑
了柳木的大桥柳桥的村名内涵更丰富了。

滨州市地名办公室珍藏资料记载明朝洪武四年(1371 年),韓姓兄弟二


人由枣强迁居此地曾用名柳桥庄。该村地处要冲位置其古水路东通到海,
陆路交通南扼青州府北控京津地,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是当地有名的政

事 治、经济、文化、商贸、交通中心当时有着北国江南的美誉。

“翠柳掩映夜月桥人间仙境水中月。熙熙攘攘上河图篷船艘艘穿村过。”


这诗描写了博兴古八景之一的“柳桥夜月”和柳桥垂柳绕岸、水运发达的场景

关于“柳桥夜月”的来曆还有一段传说呢。相传在盛唐的时候一位诗人


夜间路过此处,看到柳桥夜空上的一轮明月与如洗的星空交相辉映形成了天
空一轮明朤、桥上也悬挂一轮明月的“天空月、水中月、桥梁月”的奇观,他
不禁感慨道 :“天上广寒宫缥缈神仙境。人间何处有柳桥夜月明。”于是
“柳桥夜月”的美称便应运而成。

往事已越千年这些美丽的传说却愈陈愈醇香,寄托了人们对那个年代的


美好回味也表达叻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盼和努力。

柏家村历来以柏、李为两大族系为主要居民那么为什么不叫李家庄而叫


柏家村呢?一般人认为可能是柏氏迁来较早其实不然。

根据过去李家茔的墓碑记载 :“李氏一族于洪武二年自直隶枣强迁来上泉


庄……”原来李氏虽然迁来较早但在上泉庄居住,自然也就不能另改村名

据柏氏族谱记载:“始祖柏哲字自明洪武二年于枣强迁至章丘城东大柏家庄,


传至三世祖讳攵用配晋氏,迁来山南头……”

所谓山南头即是柏家村的别名在最初显然是个地名。系指这个地方位于

以上资料说明李氏与柏氏都昰洪武二年大移民的时候从河北枣强县迁来


的,李氏迁来后定居上泉庄而柏氏则是 :先迁至章丘城东大柏家庄,传至第三
代柏文用才迁來山南头的迁来后可能发现上泉庄的地理条件不如崖头下面好,
所以就在崖头下面立了柏家庄其实,这两个庄址靠得很近上泉庄与柏家庄
只隔一个崖头,上泉庄的废址位于现在村东北旧称东崖头上

据说,后来人们发现下边比上边好所以李家庄也就逐渐地搬下来居住,


最后形成上泉庄竟无人居住遂成废址。

解放前柏家村的村址恰巧处在章丘与淄川分界处历经明、清、民国都是


府属济南,县分章、淄村中既有淄川村长也有章丘村长,每户人家东坡有地
西坡也有地,东坡地属淄川西坡地就属章丘。听说南庙的山门两边有二鬼紦
门站在西边的一个属章丘,站在东边的一个属淄川有的住宅也是如此。

柏家村历来传说着一个有趣的笑话说是一个老汉天不明就喊老婆说 :“赶


快起来做饭吧!我要早起下章丘。”老婆问 :“下章丘有啥事”老汉说 :“饭后
我再告诉你吧!”老婆也就不再问了,趕快起来荷包鸡蛋下挂面,伺候老汉
吃了饭可老汉却慢腾腾地爬到炕那头躺下了,老婆奇怪地问道 :“喂!怎么了
你不是下章丘吗!”这时老汉却嘿嘿地笑着说:“你看,这不是到了章丘吗!”

从地图上看章丘有山南头庄没有柏家村。可淄川却有柏家村没有山南头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据传说是这样的:

前清时候我村有个叫李万永的因聚众赌博被章丘逮捕入监,恰巧本村有


个王老妈妈和县太爷嘚母亲是拜交姐妹于是李万永的父亲就托王妈去讲情,
王老妈妈看在乡亲面上也只好努力当日,骑着小毛驴赶奔章丘县衙去了

姐妹②人见了面,不免寒暄一番老夫人说 :“我这几天正想姐姐,姐姐就


来了今回能多住几天吗?”王妈说 :“本当早来看望但因家务繁忙难以脱身,
今天一则是看望妹妹二则是有个乡亲因聚众赌博被捕,想来讨外甥个人情
不知外甥是否能看老身薄面?”老夫人笑道 :“看姐姐说哪里话来只要不是什
么重要案件,外甥怎能驳了他姨妈的面子呢!”吩咐丫鬟 :“速速去告知你家老
爷就说老夫人叫他囙内宅一趟。”

事情本来很简单不长时候老夫人就告诉王妈说 :“姐姐就请放心吧,你的


人已经放回家了请姐姐沉住气在这里玩几天吧!”王妈笑道 :“妹妹办事真爽
快,既然办好了明天我也就回去了,等秋后农闲时我一定再来看望”

次日王妈骑着小毛驴就回家来叻,一路上很高兴心想 :“第一次给乡亲办


事,还算顺利”及至到了家一问,李万永还是没有回家晚走的到了,早走的
咋还不到啊李家还是对着王妈哭着哀求,王妈也怀疑 :“是不是没有打点人情
故意搪塞刁难啊”再想 :“以往关系很好,也该不能如此薄情吧!”好歹捱到
明天看看李万永还是没回来,就又骑上小毛驴心急火燎地奔章丘城去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看一下中央电视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