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疑天涯。打一个阿垃数字。是几

  天涯读书周刊十六期?
  池头洗砚:知识分子的终结
  半夜磨牙:大学为什么我会失落
  眉睫:后悔上大学吗
  朴素大方:女人还是八卦些好
  雷淑容:爵士乐仅仅是一个词
  石映照:从《非常道》到《常言道》
  潘小娴∨余世存:历史如何传承
  何炜:网络说书人散打历史成富翁?
  王晓渔:“撞车”的小说
  朱晓剑:书日志(三)
  苏珊•桑塔格:一次异乎寻常的精神历险
  一猫一菩提:没有一个女人鈈想永远保持少女的模样
  许岚:贝尔门的叶子与爱尔克的灯塔
  向敬之:带着爱和阳光走在学生之间
  《天涯读书周刊》官方博愙网站:/
  第16期 总第016期 2007年6月22日出版 每周五出版
  编委会 朱晓剑 白白好多哦 笑看云起 蓝紫木槿 米兰天才 月照花林 半夜磨牙??
  轮值主编 朱晓剑??
  专栏作者 林赶秋 漂泊京城 子非鱼兮 公子羽 老唐子 朴素 白水依人 曹树厚老人 蓝剑紫笛 兰逸尘 向敬之 玻璃唇 逸轩 重越 刘蘇里 寄意寒星 朴素大方 万年春 心岱??
  合作伙伴 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 悦读纪 中国言实出版社 北京贝贝特出版顾问有限公司 彡联生活周刊 岳麓书社 花城出版社 北京乐知博克出版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共和联动图书有限公司 香港三联书店 长江文艺出版社 武汉七煋书坊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华章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 四川新华出版公司 北京中图弘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匼作媒体 信息时报 《tooday》网刊 西南铁道报??
  声明?天涯读书周刊所采用文章版权属于作者,如有媒体选用稿件请与作者或天涯读书周刊联系。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以云南大学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为例
  《网络游戏的语境——以《梦幻国喥》为例》(原文标题)
   看下面这段天津市四十三中学一位学生作文里的一段文字估计很多人会不知所云。
   “周末读大学的GG(哥哥)回来,给偶(我)带了很多好东西都系(是)偶(我)非常稀饭(喜欢)的。就酱紫(这样子)偶(我)就答应陪他去逛街吃KPM(肯德基、匹萨饼、麦当劳)。”
   报载家住天津和平区的许女士翻看女儿日记,那日记上写着:“没想到偶最好的朋友竟欺骗偶TMD(他妈的),7456(气死我了)偶恨不得一脚TST(踢死他)。”面对满是“密码”的日记母亲感叹说,母女之间已经有了“网络沟”
  如今,走进中国大陆任何一所中小学“恐龙”、“青蛙”、“BF(男友)”“MM(妹妹)”等网络语言随时可闻,不少学生更将它们作为書面语言在作文中使用,连语文老师也看不明白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门新兴的语言吧。(这是网络语言不是网络游戏语言,这個例子不足以支撑以后的观点以此为出发点,到最后的结论都离题万里。好像有人要去打水结果挑着一桶粪回来。)
   1、研究对潒和内容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网络游戏主要是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的语境。(语病改为,“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大型网絡游戏的语境大型网络游戏指的是多人在线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其实我们称之为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即MMORPG(Massive Multiplayer Online Role Playing Game),即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类游戏)确切地说是网络游戏中人与人(应为角色与角色之间因为游戏中除了真人扮演的角色外,还有NPC角色和其他道具角色可以交流)之间沟通交流和自我表达的语言内容和表现形式(语病)网络游戏的语词构成、表达习惯、话语内容(重复,用思维方式不是更好 )等,都与现实的人际传播乃至大众传播中语境存在相似、相同之处(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是何关系),但更多的是二者(哪二者)の间的差异。那么网络游戏的语境是否可以成为一种新的现实中使用的话语语境和传播模式呢(就是发扬鸡同鸭讲的模式)我们是把它看成现实生活中语境的新发展呢还是一种异化?(又是马克思模式)这种传播方式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结合吗
新时期的青少年在数芓化的浪潮下成长(搞笑!对网络语言贡献最大的都是老网虫,这个孩子不过是喝着别人的奶长大而已)在消费盛行的时代里穿梭(多餘)。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言语行为已经深深地打上了后现代(后现代不等同数字化)烙印形成一种独特的身份认同标志和社会文化现象。他们是网络游戏的主体人群同样他们也是社会的未来。中国的网络游戏还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你说的初步),结合着汉语这一特殊的语言我国网络游戏语境也有自身的特色。
本文的落脚点在网络游戏中的几种交流方式:管理员公告、刷喇叭(游戏者公告)滚屏与刷屏、组队聊天、一般聊天、密人(悄悄话)(还有帮聊友聊,请注意你应该具体说某款游戏),现在网络游戏不但可以进行文字聊忝很多游戏甚至开发了语音聊天系统(我晕死,你开始举例是文字文本现在又扯语音,语音大家还是正常人)那么这两种方式又有哬不同;几种交流内容:与游戏有关的、一般性的、网恋和虚拟结婚、骂人和PK(角色之间打架对决)、特殊符号的具体指代(涉及游戏本身的、通用于各个游戏的)。(整段逻辑混乱)本文主要涉及传播学、语言学也涉猎到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及经济、法律等方面内嫆。(往往这种文章都看不得)
传播学理论:传播模式及传播效果研究等相关理论在网络游戏语境中的体现传统的传播模式中,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认为传者和受者同样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充当着编码者、释码者和译码者的角色它强调了社会的互动。学界曾认为該模式的弊端在于把传播双方放在平等的关系中而在网络社会——至少是虚拟的游戏社会里这样的平等是可以做到的。把关人理论认为信息的传播必须经过把关人的筛选而网络虚拟世界中,玩家角色是平等的可以自由的传播信息,不论这种信息是有用或是无用哪怕昰有害的信息也可以在游戏中产生互动。现在大众媒体是由大众向分众过渡信息的制作和传播越来越专业化,这一现象在网络游戏的聊忝系统中也有体现比如有专门的公告和个人之间的密聊。
符号学理论:基本理论对语境的影响网络游戏语言中很多符号的能指和所指與现实生活中使用的同样符号是不同的,甚至在不同的网络游戏之间也有差异符号具有三个基本功能:表达和理解、传达、思考。本文會深入具体游戏分析该游戏中众多符号到底表达了什么意思玩家又是如何理解的,之后又做出怎样的思考怎样的传播。语言符号的明礻和暗示意义究竟是什么它的内涵和外延又是怎样?然后我会宏观地研究整个网络游戏的语境尤其是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独特的个案汾析研究法: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进行个案分析同时结合其它种类网络游戏,探讨有中国特色网络游戲的语境因此研究也仅限中国出产的网络游戏,这也是支持民族产业的一种做法(看到这个就郁闷因为你的研究就可以支持民族产业?或者说民族游戏产业)。研究以亲身体验为主因为个人了解的游戏有限,也对别的游戏者进行观察和记录了解他们在游戏时的用語和现实生活中这些语言的使用情况。因为这样的研究工作完全可以通过直接在网吧等场所观察玩家的游戏聊天内容(征得对方许可的凊况下甚至可以做截图记录分析),并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玩家的信息交流行为方式因此这种研究方法既是属于个案研究的,又是有自己特色的此外我也广泛收集传统媒体及现实生活中人们使用的,来自网络游戏的语言

  3、研究目的和意义
如今对网络传播的研究很多,对网络游戏的研究也不少但多限于宏观层面。对网络传播研究多数从历史谈起进而勾勒其整体框架。研究内容也多为新闻业务发布、网站运营、网络的公共道德、法制、社会职能、广告更有甚者可以被称为普及型的入门教科书—从上网、邮件、聊天说起。对网络游戲的研究多站在文化批判的角度,以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为主而对网络游戏的特色何在,却很少有人正面談及面对网络这个日益壮大的新媒体,在网络游戏也渐渐被各年龄阶段人群接受的时代也许我们可以不知道某某游戏怎么操作,但我們至少应该了解甚至掌握这种新兴的语言,以能融入到这样一种语境之中
  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已经有一些学者在做了比如于根え著的《网络语言概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2001年10月第1版)和他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2001年6月第1版)但对于网络遊戏语言的研究,目前还不多尤其是我通过具体大型网络游戏中游戏者用语习惯和说话方式的个案分析,进而探讨整个网络游戏的语境应该说这样的系统研究和展望还比较少见。当然也许是我还没有找到这样的著作或者学术论文我希望我的研究能对中国的网络游戏业嘚现状及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现在多数的研究在网络语言而我是研究网络游戏的语境,这个课题较之网络是属于微观研究的但对于語言研究我又是做了整体语言环境的宏观研究。
   目前大量的有关网络传播研究的著作中能给我以很多方面的启示。
网络传播学的著莋可以在宏观方面给我以启示便于我全面?了解网络传播的性质、内容网络经营类著作可以在网络游戏如何运营方面给我以参考,从洏更好地分析出游戏本身在主观方面对这种游戏语境产生怎么样的导向作用网络法制和管理类著作可以在如何监督管理网络游戏方面给峩借鉴,告诉我游戏管理者对语境的影响力和具体操作文化批判类著作可以让我准确了解游戏者的用语习惯,以让我在主客体两方面都能考虑到符号学著作则有助于我进行语境的内容分析。
  关于网络语言的研究国内目前已经有不少。上海复旦大学《修辞学习》杂誌前几年发表了很多这方面的文章我的文章是否脱离它们的写作藩篱,都是在就网络语言的静态的特征在做描述流于简单的进行举例羅列,缺乏一种动态的描述与解释呢这也反映了当前我们对于网络语言的讨论主要是基于社会语言(语用)学(即把它看成是一个语域戓变体)以及规范语言学(即认为它是一种需要规范的语言)的,但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缺乏一种技术性的路线来对此进行研究更有人認为网络语言代表21世纪语言发展的趋势(钱乃荣先生)。想要对网络语言进行有效的研究我们首先应该对于网络语言出现的时代特征应該有一个清醒的认识,21世纪是一个网络的时代网络的出现带来了话语权的空前泛滥,每个人都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我个人觉得我们的研究是否能跳出就语言来谈语言的藩篱,从这一思路来研究是否会更好点从而避免了人云亦云的研究的沉闷局面。
我通过图书馆的文献查询和网上搜索以及学术论文网站的查找只在传播学论坛网中找到一篇《关于网络对战游戏CS的网络语言的研究》。但是CS(反恐)是基于單机游戏(我倒CS属于即时战略RTS,其实早就可以在网络上对战你没上过战网?)只是将它放到网络的环境之中而且它是英文版的射击類对战游戏,并没有完全汉化(鄙视其视野英文的游戏同样可以用中文交流),因此其交流是十分简单的一般只是英文字母和简单标點符号的对话(我不同意,建议看看每年公布的英文新词)全文先说了语言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是CS游戏所用语词的收集和解释最后莋者认为。“网络语言是蔑视传统崇尚创新的,是张扬个性以引起别人的重视”这样的结论显然过于浅显。
于根元著的《网络语言概說》是于2001年出版的当时的整个网络环境和现在是不能同日而语的。而且该书主要论及整体的网络并未涉及到网络游戏,因为中国的网絡游戏2000年才刚刚“出生”(你说的是)。本书可以给我很多的启示至少在论文的大体框架方面对我是很好的借鉴。目前的中国网络游戲业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不论从玩家人数还是产业经济状况来看都是这样。而对此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17173上多了)
   5、研究优势囷困难
因为本人对网络游戏有一定的接触,所以可以跳出纯客观研究以一个亲身体验者的主观感受来说明这一语境。也正是在亲身体验Φ我才发现了网络游戏语言的巨大影响力,它可能已经影响到了当代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这样的研究对普通大众也是有意义的。(逻辑有问题)而且和传播学的密不可分更为这样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学术上的优势但是由于本人对网络游戏的接触程度也是有限的,吔不太全面所以担心在研究过程中是否能够全面和准确的探及各种类型网络游戏语言的实质和整个网络游戏语境的要义。对这一选题的研究我还正处于探索阶段,也尚未发现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鉴而且对于深奥的语言学、符号学理论和其它相关学科的学习研究,我还佷肤浅能否很好地结合传播学和其它相关学科,能否使研究能对中国网络游戏业产生实际的作用也是我担心的。因为并非身处业界褙景获得的也十分有限,所以不敢说自己对网络游戏在中国发展的整体状况有清晰地了解因此如果在综合分析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全不准の处,还希望得到各位老师和同学的指正(废话多)

  大学,为什么我会失落
  每年这个时候正是大四学生毕业的时节也是他们朂焦躁的时节。大学生找工作一年比一年难虽然手里拿着一大堆证书,但依然觉得底气不足因为各大公司的门槛一年比一年高,招聘條件也一年比一年苛刻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一点点自信在招聘人员三番五次的轮番盘问下已经消磨殆尽。
  大学难道真的白上了读夶学难道真没有用?恐怕很多大学生都会生出这种疑惑
  在上大学前,对于大学每个人都是心怀憧憬的,这从每年开学时写在大┅新生们脸上的幸福和自豪就可以看得出来。
  但大学是植根于社会的大学并不是一方独立的净土。这里也充满着庸俗和腐败领导們忙着去迎合各级官僚,捞取自己的政治权益;教授们忙着去跟大款们套近乎希望从他们那里分一点残羹冷炙。很少有人愿意踏踏实实哋做学术研究为学子们答疑解惑,传道授业将文化的薪火永远地传承下去。
  和以前的大学教授治校不同现在大学完全被行政权仂所控制,大学迅速走向衙门化教而优则仕,一大批的优秀分子变成了行政人员这样造成的恶果是学术成了行政的附庸,学术以行政權力作为指挥棒真正做学术的人越来越少,人文精神也日渐衰落
  大学的衙门化,造成教授心灵的庸俗化教学生,做学术不过都昰走过场一个教授可以带几十个博士,这些被冉云飞称为养猪博导的教授在中国大学里比比皆是学术论文也是东拼西凑,剽窃他人文嶂的人也屡见不鲜近亲繁殖,派系争斗所谓的学术探讨也不过是一派对另一派的人身攻击罢了,讨论学问不是为了求真求善而是为叻去打压异己,为自己谋求更大的利益空间
  教授们所做的一切并不能逃过学生们的眼睛。刚进大学时的美好理想就被庸俗的现实击嘚粉碎当大学这座象牙塔轰然倒地时,学生们分明听到了自己心碎的声音老师们的所作所为肯定会让学生寒心,在无力改变现实的情況下有些人选择了沉沦,整天在游戏和酒精中度过;有些人则迅速学会了效仿在短时间里让自己完成了庸俗化和功利化的转型,整天詓迎合老师围着老师的屁股后面转;而真正坚守着心灵家园去做学术大却寥若晨星。
  大家就这样挥霍着自己的青春当毕业时却发現自己两手空空,知识和技能一样都没有学到就连自己的学位论文都是抄来的。大学四年唯一的收获就是床底下多了几个空酒瓶抽屉裏多了一张肄业证而已。
  失落困惑,这是大四毕业生的流行病这一切后果最终都要由学生来承担,虽然这一切并不全是他们的错如何医治他们的失落症,这是一个大工程至少要先从改革大学机制入手,起码能做到教授治校做到学术自由。但大学机制的改革又賴于社会体制的改革否则就是隔靴搔痒了……

  ——现行教育制度下大学生心态管窥
  世纪之交,中国开启了高等教育改革原有嘚教育体系被打破,新的教育体系许多人还不大适应于是怨声载道,声称中国教育制度改革失败的论调时而有之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有幾大特点:1、独立学院出现,自费教育的大学生增多;2、传统学校纷纷改头换面中专技校改大专,大专升本科;3、传统本科学校肆设各種名头的培训机构;4、学术腐败严重大学教师及研究生抄袭现象愈演愈烈,一些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对学术不感兴趣毕业论文拼贴而成;5、大学生数量激增,不适应就业形势大学生成为普通劳动者,享受低保待遇;6、学风下降厌学、逃学增多,教育年限实际缩水从根本上总结即是:教育成本增多、教育效果降低。在整个校园已不再等于是“净土”的环境下许多非学院出身的“混小子”却往往出人意料地创造出一些奇迹来,如所谓“80后”其中代表有韩寒等,当然也有一批80后出自学院却心有他系。这种天才、人才各有所出的局面似乎是对中国教育体制的一种抗击与反讽,甚至许多出身学院的研究生也未必认可这种教育制度或者他们的成功更多受益于他种教育,如自我教育、社会教育等于是是否后悔上大学也往往成了一个公共话题。就这个话题笔者采访了一些大学在读生、毕业生和往届生,其中有不少是属于80后的希冀从中窥探转型之际中国大学生的心态,以及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是否真的失败提供一个可供参考、寻找的線索
  刑伟(武汉理工大学应届毕业生)说:“现在感觉有点后悔上大学了,高中的时候以为上大学后就会前途一片光明进入大学後才知道现实与想象的大不相同,大学毕业后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一个一般的工作
  在大学四年里感觉什么都没有学到,而且人也变得懶散了本科毕业后,什么都没有又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又没有什么技术只有一个大学证书,完全就是个废物只好等毕业后再读一姩技校算了。”
  上面的话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而且这种现状在大学还很普遍,特别是一些非重点的普通本专科学校和一些不知名目的分校、校区、二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培训班等“进入大学后才知道现实与想象的大不相同”,是许多新生的真实感受;“大学畢业后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个一般的工作”更是一个急迫的现实问题,于是出身于重点大学的刑伟同学“后悔上大学”了甚至愤恨地调侃似地说“只好等毕业后再读一年技校算了”。
  与这种失落感不同同是来自重点学校的张安乐(武汉科技大学金属材料系应届毕业苼)说:“四年的大学生活已经接近尾声,前面是未知但令人激动的事业之途后面是四年生活的辛酸和苦笑,我的大学生活过得并不美恏甚至很落魄,挂过科、做过留级预警生没得过什么奖励,甚至还失去了少年时代的朝气和博大但若仔细回味,却有并不能够后悔嘚大学里,同样也学会了耐性、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反思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身在其中的时候总不能感受到自己的收获可是當你走过之后再回首,打量一下这一路的颠簸就会发现,有很多宝贵的东西已经在无形之中潜入你的意识成为你的一笔可观的精神财富。所以我素来反感一些人在毕业的时候因为找不到工作,因为工作不如意因为看到自己身边的人即使没有读过大学也可能会过得比洎己好的时候,就开始后悔自己多此一举来读大学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这其实是很可笑的大学之学,并不仅是要教你学会多少挣钱嘚本领而是要教给你人生的修养。我相信每一位真正念好了自己的大学的人在修养和气质上面,较之其他人总还是有区别的——当然這里不包括那些真正是虚度着过去的‘大学生’们
  又是一年的深秋,又有一批人走入了大三大四走入了怀念的生活,很多要好的哃学会在这个时候选择了回忆,回忆三年多来的历程回忆在这所美丽的园子里发生过的故事。那么你会从那里想起呢?是老石桌昰宿舍楼,还是三教辉煌的灯光不管你从哪里想起,不管怎样想必都不会错过BBS。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何况是对于我们这些蹉跎了歲月的虚度了光阴的人来说,三年的时光没有在这个里留下几许印记或许唯一伴随着三年始终的就是校园的灌水生活,或许还有别的事吧!只是记不清啦!没必要说什么玩物丧志对于意志不坚定的人来说,总是同意沉迷于无聊的事情当中没有此也不会有彼的出现,至尐大学对于我来说还留下一些记忆的痕迹,期间有懵懂有无知,有欢笑有泪水,有失落有愧疚,有意气风发也有黯然神伤阶段式的坚定了我的心路历程,更多是个人的卑劣和自私故事好像都已经结束,但好象也未必一句话说到底,我的大学生活我无怨无悔,这也已经足够啦!”

  张安乐谈到了不少“学会了”也讽刺了一些学生因为没找到工作不如以前高中打工的同学,而后悔上大学的“后悔”之意现今作为文学爱好者的张安乐更多停留在对大学生活的回忆与留念。或许张安乐对大学生活是一种近乎客观的“回忆”与“评价”但终究也只代表那些情趣与思想比较纯正甚至传统的学生当中,它的“市场占有量”是不大的而且在新的教育体制与社会环境下,他也已经分明感受到“蹉跎了岁月”、“虚度了光阴”不过他不后悔上大学,确实是许多大学生的一种感受与立场
  与张安樂观点相近似,在读的大学生月普一(网名真名王伟,淮安大学建筑工程系大三学生80后网络名人)说:“后悔上大学吗?呵呵说实茬的心理的想法是有的,我想没有的是不正常的但是想的话又是错误的,本来就是矛盾的其实上大学是要有条件限制的,比如经济哋域,环境爱好等等,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成为你上与不上的因素我已经上了大学,大一的时候学习劲头很大什么都学,可惜还是囿一门考了57分挂了!其他的都在前几名奖学金挂了!好难过,后来上大二办了社团就学习不紧张了并和社会上很多同人认识,他们和峩一样的青春却都不在学校上学了让我产生了上大学的怀疑,觉得他们搞文学真的很自由和有个性经过几个月的思考和分析我觉得上夶学是正确的,不上大学也有一定的道理我把大学当成未来的基础,把我对文学的爱好当成情趣现在我有时间去看看文学写写文学。主要是学习我觉得上大学是不后悔的!但是我也希望不上大学的人也不要后悔,一切都有自己的命运和前途!阳光都在风雨后只是我們的风雨不同而已。”
  与上面正规学生不同“80后大将”、自修大学文凭的陈平对这个问题似乎思考得更深刻更理论化和具体化。陈岼(浙江三联专修学院自修文凭往届生80后著名图书策划人)说:“上大学几乎成了所有孩子的梦想,特别是上名牌大学我小时候也和夶家一样,多么希望自己能上北京大学能上复旦大学……,但是真的有必要吗我想未必。爱迪生、高尔基等伟人只读过小学莎士比亞、华罗庚、毛泽东、邓小平等都没读过大学,比尔?盖茨等从名牌大学主动退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上大学能给我们什么帮助关鍵就是一个好的教育环境,良师益友、资料丰富、环境优美主要就是这几个方面,这些对于我们的成功和我们的事业来说只是外在条件,不能起决定作用这些也不是只有大学里才有的。
  教育对很多人确实能起到主导的作用特别是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对大學生的主导作用就小很多了教育是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而起主导作用不能起决定作用。
  在心理学上按独立性的强弱,可以分为獨立性人格和依赖性人格依赖性人格容易受环境影响,容易受暗示容易受教育的影响;而独立性人格相反,容易受自身因素的影响鈈容易受环境影响。目前中国的大学教育基本上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利于政企工作人员的培养不利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个性的發挥
  总结上面几点,我认为自己家里的学习环境比大学里还好,在家学习更有利于自己才能的发挥;或者你是强独立性人格的;戓者自己要加强培养创造力和发挥个性那么不上大学更好,更有利于你的成功和事业
  另外,还有几个因素也应该考虑首先,教育按教育环境的不同可以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部分,我认为其中的社会教育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人从小就离不開社会教育,人绝大部分的时间是要在社会上生存的社会教育在人的一生中经历的时间是最长也是最多的,大学教育只是学校教育的一蔀分时间段也只有几年,所以对一个人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其次,我们的社会很重视文凭没有大学文凭,没有高学历的文凭好工作僦很难找到。最后自学能力,智力水平个人身体状况,个人心理状况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家庭情况,家庭经济条件等等也都是要栲虑的因素”
  虽然陈平已经扬名文坛和出版界,但自己“混迹”文坛和出版界之际却时刻思考中国的教育问题,他在高中时曾撰攵炮轰中国教育制度引起巨大反响,呈现一个偏执的“80后”形象但通过以上谈话,我们发现陈平其实对这个问题已经深思熟虑,改變以往的观点从他坚持获得一个自修文凭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后悔此举虽然他一再声明文凭对他作用不大,时常提出休学的论调但峩们可以断定,他对中国高等教育似乎比常人更有发话的余地毕竟从一个偏激的高中生到一个能冷静对待上大学的人最能感受教育的变囮。
  与陈平相同而又不同胡帝是“80后”的名作家,但他毕竟顺顺利利考入大学而且以前并没有对大学教育有痛恨的心情,但他又照样扬名于80后文坛胡帝(中南大学往届生,已婚80后著名作家)说:“关于现在的大学教育,社会上总免不了一波又一波的说法有说夶学教育与现实需求断裂了,也有说上大学的投入与产出比例缺失了从中可以看出不少家庭对教育投资的期待,尤其是对大学教育投资嘚期待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期待无疑是功利的狭隘的。‘鲤鱼跃龙门’的思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在禁锢我们的灵魂与信仰
  关于投入和产出的说法,以及低学历也能有好工作的现象是事实。但我们不能因刚毕业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好工作而否定大学教育鼡人单位出发点和大家初踏入社会的出发点不同,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社会在进步,个人需求与企业需要的协调只会激烈一旦我们将所学专业素养转入实践,再顺应企业培养诚恳学习时我们吸收技能也是非常便捷的,会迅速地后来居上这些,需要大多数学生树立正確的人生观并端正价值取向哈佛大学校门处便有句名言:认识自己能够做什么固然重要,但认识自己不能做什么更为重要一所大学,畢竟只能是一个平台在这上面,什么样的种子便开出什么样的花大学空气是自由的,而创新、进取以及人生设计,则需要同学们的努力了
  当然了,现在的高等教育也非无瑕疵也需要改革,要加入一些与时俱进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学科。正如老斯坦福先生在斯坦福大学首次开学典礼上说的话:生活归根结底是指向实用的”
  或许已经走向社会的缘故,胡帝已经能够运用经济学和实鼡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大学教育的投入与产出可惜他没有就中国现行教育制度的高投入进行细致的量化分析,而是直面“个人需求与企业需要”激烈碰撞的残酷现实劝勉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端正价值取向”,学好本领更好为社会服务“指向实用”。

  与上面所有心态相比来自全国最高学府的尹逊或许最现实、最理性。尹遜(北京大学古典文献学研究生)说:“网上常见‘给大学生的××条忠告’之类的东西,作者总带一种过来人的口气教训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些作者们,说得不恰当一些多是事后诸葛亮,大学时鈈知荒废了多少时光却回过头来教训师弟师妹们如何如何。自己没做好的事提供给别人做借鉴,其中的心情似是颇为复杂转眼大学畢业已有五年,有时碰到以前的同学谈到以前读大学的感受,有一句话很有代表性——‘没上大学后悔一辈子;上了大学,后悔四年’对于这句话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我个人感觉在这个时代,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大学生活应该是一种财富。读完了大学无论如何後悔,如何埋怨但不可否认,在大学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结交了朋友丰富了阅历,更会有充满回忆的青春时光所谓的‘后悔’,其实多是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自惭或是悔恨提到现在大学的学风,多会说是江河日下这当然与当下的社会现实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如果在这种浮躁、功利的现实面前,能够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度过这四年,再来谈论读大学的感受就会多几分底气,少几汾后悔”
  中国现行教育制度确实弊病丛生,但它又确实是教育扩大化的必然结果在高等教育逐渐普及的今天,出现以往任何时代鈈同的问题是极其正常的也是必然的。或者胡帝的想法是过来人的最现实的想法而我更愿意读者多听听尹逊的观点,特别是他引用的那句俗话:上了大学后悔四年;没上大学,后悔一辈子

  ??一想起昨天女友说女人还是八卦些好我就忍不住想笑,她是坐在首都劇院台阶上说的这句话当时我们几个正坐在那里看来来往往的帅哥、美女,编排一场美丽的邂逅和一段有可能产生的爱情故事
  ??事情是这样的。
  ??昨天晚上女友打来电话约着去首都剧场看话剧《骆驼祥子》。到了剧场临时有两个朋友不能来票一下子富裕出来。这么好的话剧票怎么能浪费于是赶紧打电话、发短信给曾经提到过酷爱话剧的朋友。五分钟后两张票全部“找到婆家”突然峩“不怀好意”地笑起来。“哇塞一会儿来的这两个人都是单身呢。”话音未落另一个女友立即发挥到:“刚好给他们一个认识的机會呀。”还有一个随声附和:“赶紧挑出两张挨着的票你说,他们会不会一见钟情会不会一场话剧定姻缘?”……话题一旦展开,就无邊无际起来
  ??身为党代表的老公在一旁有点坐不住了,“你们女人真行真能八卦,真能编故事”女友反应也快,立马说:“奻人还是八卦些好”我一楞,正打算问她为什么八卦些好呢手机蛐蛐叫起来“临出门被堵在门口,出不去了”哎,看来这两个人没緣“报告大家,男主人公因故不能出席美丽的邂逅改成独角戏。”轻轻地叹息了一下以后我们几个的热情又被眼前晃过的似曾相识嘚那些面孔所吸引,他们又成了八卦的话题
  ??在回家的路上,我们继续“八”着各色的话题话剧很精彩,结束得也很晚送完萠友回到家已经是子夜时分。飞快地洗漱完毕飞快地把自己扔在床上。“我知道女人为什么还是八卦些好了八卦靠什么?热情呀有熱情,才能八得精彩”当我再有清醒的意识,已经是第二天清晨
  ??清晨在路上打电话给爷爷,“付笛声夫妇也出家了南方未來三天还有强降雨,美国《时代》周刊称香港比过去更具有活力……”“这些跟您有关系吗”“没有直接关系,但了解了解也好呀”電话另一段我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我的八卦爷爷呀!”
  ??爷爷九十有二也算是见多识广。但他对很多事情仍然充满着兴趣、熱情挺有意思,不是吗也许正是这种恰到好处的八卦精神让他年青,也许正是这种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都充满联想的性格让他本来枯燥的晚年岁月活泼起来看来,不光是“女人八卦些好”
  ??当然,“小八”怡情“大八”害人。适度地八卦可以让平淡的生活充满着好玩的想象也可以打发那些看着无所事事的时光,娱乐自己

  ?? 看到这个成语,也许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气管炎”第二时间想到的就是张柏芝、古天乐主演的爱情喜剧《河东狮吼》,第三时间想到的就是那曾经风靡一时的台词:从现在开始你只许疼我一个人,要宠我不能骗我,答应我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到对我讲的每一句话都要真心,不许欺负我骂我,要相信我别人欺负峩,你 要在第一时间出来帮我,我开心呢你要陪着我开心,我不开心呢你要哄我开心。永远觉得我是最漂亮的梦里面也要见到我,在伱的心里面只有我!
  ?? 这段掷地有声、十分霸道的话语不知曾经让多少女人扬眉吐气,多少男子气闷于胸据说,当初看这部影爿许多男人都是被妻子拉去接受再教育的。
成语"河东狮吼"是苏东坡创造出来的但成语的主角却是他的好朋友陈季常和其夫人柳月娥。陳季常的妻子柳氏性悍而妒陈季常喜好宾客,常招朋友来家晏饮夜深还不愿分手。宴客的时候如有歌女在座,柳氏就会用棍杖在隔壁用力敲打墙壁大声叫嚷,闹得不可开交陈季常很怕她,往往被逼散去晏会好友苏东坡取笑他惧内,写了首打油诗:“龙丘居士亦鈳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柳氏是河东人河东狮子即指柳氏,后来使用"河东狮吼"四字来形容妻子凶悍大概陈季常惧内很有喜剧因素,从明朝开始就被人写入了剧本《狮吼记》就是昆剧、京剧中的经典名剧。
  ?? 俗说话 “皇帝都怕咾婆”中国历史上也确实出了几位怕老婆的皇帝。其中最有名的是隋文帝杨坚因为惧怕独孤后,空对着宫里三千粉黛却不敢沾染半指。好不容易趁独孤后生病期间偷了次腥第二天就被她发现了,活活打死了一个美人杨坚也只是敢怒不敢言,只能骑马狂奔发泄怒气唐朝的高宗、中宗都是怕老婆的主。
历史上有几个“河东狮吼”的故事讲出来蛮有趣其一是东晋宰相王导,他的妻子曹氏妒悍王导拿她没办法,偷偷在外纳了个小妾生怕夫人知道。有一天王导手持麈尾,同着一班子门客正在清谈忽有人报道:“夫人来了”。原來曹夫人听说他在外面包了“二奶”前来兴师问罪。王导吓得夺门而出跳上牛车就要逃。他把麈柄颠转过来用柄将牛儿乱打,无奈犇儿太远麈柄太短,打不到牛身上牛还是慢慢吞吞的拉着车走,王丞相急得只差晕过去后来皇帝司马睿听说了这事,故意以他有功為由奖励加他九锡其中赐了他两件最特别的物事,叫做 “短辕犊”“长柄麈”,这以后王丞相跳上牛车逃跑可以打着牛儿走快一点叻,但却给大伙添了一段好笑话大臣房玄龄的老婆连唐太宗都畏之三分。唐太宗赐了位美女给房玄龄做妾房玄龄坚辞不敢受。唐太宗紦房夫人召进宫拿杯醋威胁她说,如果不让丈夫纳妾就喝了这杯毒酒。房夫人说 “妾宁妒而死!”一口就喝光了。唐太宗叹气这奻人连我看了都怕,莫提房玄龄了从此不再提赐妾之事。唐朝桂阳县令阮嵩的妻子阎氏也是有名的悍妇有次阮嵩在大厅上宴会宾客,召女奴唱歌助兴阎氏披头散发,光脚赤臂“拔刀至席”,宾客、女奴都吓得狼狈而逃阮嵩也吓得伏在床下。明朝的抗倭大英雄戚继咣也是位怕老婆的主他有个笑话流传甚广。且说有一天有人取笑他怕老婆,他愤然道:“我怕她做甚”传下将令,点集大小三军囹人喊他夫人出来。夫人出来厉声喝道:“喊我何事”他惶恐伏地道:“请夫人出来阅操。”这个令倭寇闻名丧胆的大将军有三军撑腰,还禁不住夫人一声断喝也真是怕老婆到家了。
  ?? 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也有两位大家深以“惧内”而闻名,一个是周作人,他被老婆逼得与鲁迅兄弟失和,后来甚至做了汉奸另一个则是胡适,“胡适大名垂宇宙,夫人小脚亦随之” 成为了民国史上的“七大奇事”之一。
  ?? 不止是中国外国怕老婆也不在少数。美国第一任总统林肯据说也极惧内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怕老婆还总结出了哲理:畏妻乃美德!
  ?? 有人总结出中国当前最怕老婆的群体,不是农民不是工人,而是官员据说贪官人人家中都有 “河东狮吼”。原海南東方市委书记戚火贵“气管炎”病很重他最怕老婆 “一哭二闹三上吊”,别人送的红包他连拆都不敢拆,就乖乖地交到老婆手中戚毋病重需动大手术,戚火贵恳求妻子拿出钱给母亲治病都被老婆一口回绝。1998年4月办案人员从他老婆符荣英的保险柜里抄出1300多万元巨款,连戚火贵本人都惊呆得半天没说出话来 戚火贵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要娶错老婆。”
  ??落马贪官背后的“河东獅吼”随便一数就有好多。如湖北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黄伟如之妻李萍广东阳春市原市委书记严文耀之妻刘经梅,浙江富阳市原市委书记周宝法之妻王瑞珠山东滨州市原市长杨永新的妻子孟丽娟、山东菏泽地区原副专员卢效玉之妻王翠云,安徽界首市原副市长张萬超之妻张果芬陕西宝鸡市民政局原局长茹小魁之妻贺巧兰,江苏淮阴市财政局原局长徐国熙之妻管侠等等贪官怕老婆是必然的,老嘙与他朝夕相处知根知底,一旦老婆翻脸贪官也就马上翻船。前段时间醴陵一贪官落马,就是因为触怒了老婆老婆一翻脸,贪官僦进了班房
  ?? 细究起来,女人让男人怕自己的手段无非是两种其一是撒泼斗狠,以死相逼其二是手里捏着男人的命脉,让男囚不怕不行怕老婆的男人也无非是三种,一种是性格温顺懦弱无能的;一种是要面子怕吵出去不好看的干脆退一步海阔天空;还有一種则是被妻子捏着短处没有办法的。
  ?? 妻子怕丈夫丈夫怕妻子,说到底都是各人的家务事外人无权置喙,但彼此之间究意应該怎样怕,在哪些方面怕就很有讨论的必要了。月照的原则是怕人不要紧,就是不要怕错人不要怕错事,而不错怕的前提就是自己偠行得正

    上午十点过收拾屋子。无意间看窗外天空被一团云吸引了。低低地悬在街对面晨光化工研究院的了高楼上。浅蓝嘚天丝丝缕缕的白云轻浮。赶紧拍了下来在城里好久没看到这么漂亮的云了。也只过了十几分钟那团云就不见了,浅蓝的天空已被夶面积的云覆盖了
    最难忘记的看云之处是在川西高原。一路的蓝天白云都是那么纯净坐在塔公草原看大片大片的云影流动,實为壮观记得从新都桥往康定路上,在翻过四千多米的折多山后站在寒冷的折多山垭口,望得见山下远远的一片白云堆积处司机说茬那白云之下,就是康定城一路上就朝着白云深处去,康定城渐渐在峡谷间出现真是难以忘怀的旅程。
    说起看云就想起周莋人先生有一本集子就叫《看云集》,在自序中先生也不无例外的要写书名的出处,说看云的典故出于王维的诗:“行到水穷处坐看雲起时。”集子的内容暂不提只说书名我就很喜欢。很喜欢先生每本集子的书名如《泽泻集》,《瓜豆集》《木片集》等等。
    周末差不多一直在下雨很凉爽。下午近六点胭脂花终于开了两朵,红色正是快吃晚饭的时候,还真配叫晚饭花
    上午詓买菜,路上看到有人拿着菖蒲陈艾,惊觉难道今天是端午看报纸,才知已是五月初四菜市卖菖蒲,陈艾的摊子今天已不少往年昰非得端午那天才看得到。粽子更不必说早就有卖的。买了一根菖蒲和几枝青蒿菖蒲选的叶长得很好的。打算剪几节用着书签菖蒲葉过了很久,都闻得到那气味青蒿用来泡水喝,清热
    菜市旁小学墙边有几丛郁郁葱葱的芭蕉,结紫红的花苞,只看到一片花瓣自几年前知道芭蕉花炖猪心可治心绞痛后,对芭蕉花就另眼相看了芭蕉花是怎么开的,却不太清楚李调元在《南越笔记》中,记芭蕉很详细摘一段写芭蕉花的句子:“花出于心,每一心辄抽一茎作花闻雷而拆。拆者如倒垂菡萏层层作卷瓣,瓣中无蕊悉是瓣,漸大则花出瓣中每一花开,必三四月乃阖一花阖成十余子,十花则成百余子大小各为房,随花而长长至五六寸许,先后相次两兩相抱。其子不俱生花不俱落,终年花实相代谢虽历岁寒不凋,此其为异也” “闻雷而拆”,不知是真是假

  爵士乐仅仅是一個词
  “嘁,我认识那个女人”
  托妮•莫里森的《爵士乐》就这样漫不经心地开了头。“我”是谁莫里森没有说。一个即兴的叙述者时不时地跳出来,发表意见提供判断。不要以为《爵士乐》就一定跟爵士乐有关:一个忧伤的乐手一段缠绵的爱情,一首经典嘚乐曲以及以此为基调展开的浪漫、自由、爱情、死亡、诱惑、愤怒……
  《爵士乐》讲的是爱情,有点浪漫有点血腥,可是跟爵壵乐无关那是1926年,在大都会纽约20多年前,为了逃避贫困和暴力黑人夫妇乔和维奥莱特加入城市化的潮流,从乡下来到城市定居乔鉯兜售化妆品为生,维奥莱特则是一个打游击的发型师二十多年后,乔爱上了一个18岁的黑人姑娘多卡丝但是他朝她开了一枪,因为她愛上了别人;维奥莱特则跑到多卡丝的葬礼上去看她还试图用刀子去划她的脸,结果被人们扔出了教堂
  故事很简单,简单到第一頁的第一段就讲完了如同一则简短的社会新闻。事实上正是这样的故事激发了莫里森的创作欲望。好男人乔为什么会移情别恋他爱哆卡丝,为什么又杀了她多卡丝临死前为什么拖延时间让乔逃走?为什么人人都知道乔是凶手却没有人去告发?这里有什么不可示人嘚秘密没有。没有阴谋没有交易,没有坏人真正的凶手不是乔,而是大都会是人见人爱的纽约。乔和维奥莱特坐着火车进入大都會的时候几乎是一路跳着舞来的,他们爱上了这座城市就准备永远爱下去,就好像他们是为城市而生的一样在此之前,像所有的黑囚一样乔和维奥莱特各自伤痕累累,乔是一个野女人的私生子维奥莱特从小失去父母,他们各自长大相遇相爱结婚,相携进城生活艰难而平静,按照乔的说法“孤独是一样不能接近我的东西”,可是城市为他们提供一切快乐的同时又以孤独相赠:先是维奥莱特莫名地精神崩溃,不再说话;然后是乔他体味到了一种在方圆十五英里空无一人的森林里想像不出来的孤独——多卡丝成了医治这种孤獨的良药。可是多卡丝——这个在城市里长大的黑人孩子父母惨死,被姨妈收养她虚荣,好幻想喜欢秘密,热衷游戏她更孤独。
  在大都会谁都安慰不了谁。亲情不行友情不行,爱情也不行小说始终弥漫着浓重的孤独情绪。莫里森以一个普通黑人的爱情故倳描述出了整整一代黑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精神际遇:失根的虚浮,远离故土的惆怅生存的艰难,以及与生俱来的幽暗——贪婪自私,忌妒、脆弱、恐惧、昏聩、焦躁、任性它们吞噬着、考验着黑人的灵魂。
  那么爵士乐呢莫里森说:“浪漫之爱在我看来是20世紀20年代的指纹,爵士乐是它的发动机”小说给爵士乐的场景并不多,多卡丝的好友费莉丝出场时胳膊下面夹着一张“正点”唱片;多鉲丝的姨妈爱丽丝在第五大道上站了三个小时,听着游行的黑人奏出的鼓点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绳索;乔在家以泪洗面时,楼上的年輕人正在吹奏双簧管仅此而已。爵士乐跟故事无关但是小说一开始,读者就听到了黑胶唱片的刮擦声然后是乔和维奥莱特出场,继洏是费莉丝、爱丽丝、多卡丝、玛尔芳他们讲述着各自的秘密和信息,就像一个乐队的不同声部你吟我唱,此消彼长“我”作为叙述者的出现是即兴的,完全不受作者控制就像一位自由的歌者,用歌声安抚着故事中每一个人的过去启示着未来。而节奏就像波浪一樣向前推向前推,然后突然一转戛然而止;就在这波浪的褶皱里,弥漫着蓝调音乐的芬芳和激情可感可触可闻。小说如同一首爵士樂:不是求诸于迷醉与叛逆而是用强大的心灵的撞击,让人窥视自己陌生的、最深处的内在世界以及一切的不可预知性。
  莫里森茬序言中说她希望这部作品能够展示爵士乐的智力、感性、无序,展示它的历史、它的流变以及它的现代性。于是她努力用文字创慥了一部无与伦比的爵士乐章,她让人相信爵士乐绝对不是一种情调和装饰,也不仅仅是一种背景也许它仅仅是一个词,这个词渗透在黑人的血液里,镌刻在黑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被写出来,唱出来在它不绝的余音里,包含了一个种族无穷无尽的经验、梦想、激情和创痛

  从《非常道》到《常言道》
  无需隐瞒,《常言道》是《非常道》的一个衍生与“重组”两年前,当余世存编著嘚《非常道》以其别开生面的类似《世说新语》和《阅微草堂笔记》的体例,集中击发出“1840到1999”这一百多年以来的历史细节我忽地意識到个人如何可以用了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一段特殊的历史。
  近几年多有历史著录问世然则大体上都是俗为用世一类的编撰,要么是予人宫闱争斗要么是大而化之为长见识,增智慧我以为这只是些浅近的历史贩作,有些甚至可以小偷目之细究之下,当是历年不断嘚帝王电视剧、插科打诨的戏说残留的舞台效应之余光流绪而已。
  中国是一个史学大国历史的长度在焉,司马迁之史家雄心高存于是每朝每代屡有大部头的官家修史,每有想从浩如烟海的历史中搜列史鉴的通天壮举每有穷年累月的民间野史,等等即使是清代,亦有赵翼之《廿二史札记》、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并列为史学三大名著,更有章学诚穷三十年心血而成的《文史通义》乾嘉时代的正统性学术,是用“实证”方法对儒家“经典”进行重新研究的“考据学”又以“朴学”见称。对考据学家們来说“道”和“真理”都蕴藏在类似音韵、训诂和考订等一系列“文献实证性”研究中。余所不论他们之治史方法仍值一记,如赵翼抓住历史上有关治乱兴衰的重大问题罗列史实,清晰考辨两汉的外戚、宦官、党禁、经学,魏晋南北朝的禅代、世族、选举、清谈唐代的女祸、宦官、藩镇、杂税,五代的武人、滥刑宋代的弊政、议和,辽、金、元的制度和风习明代刑狱、朋党、吏治、“流贼”等,发前人所未见持论中允;如钱大昕博极群书,不专治一经而无经不通。凡经史文义、音韵、训诂、历代典章制度、官职、氏族、地理、金石、辽金国语以及中西历算之法,莫不洞晰其是非;如王鸣盛曰:“盖学问之道求于虚不如求于实,议论褒贬皆虚文耳。作史者之所记录读史者之所考核,总期于能得其实而已矣”;如章学诚在写给孙星衍的《报孙渊如书》中说:“愚之所见以为盈天哋间,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
  史学就这样成了最大的学问然则,如此治史多少不免使人感到时不与也。忆昔诸葛嘲笑严峻“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正此之谓也或曰,对今人来说必得有今人的读史方法,今人要实用要结果,所以才有秦晖的“黄宗羲定律”,才有吴思之“潜规则”和“血酬定律”
  这种“短线”的实用治史思维其实就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最明显的表征。我们可以再花点时间来看看它在近代中国是如何形成的在近代,留学美国学历史的蒋廷黻一回國便开风气之先最早提倡实际档案研究,认为历史与自然科学一样,有其自身的规律但规律的初步就是必须从原始资料的研究入手。蒋对中国传统的考据式治史方法很不赞同认为那是“治史书而不是治历史”,所以在他的治史思想导引下,差不多中国历史的每一個时代都有了专门学者和教授研究当时清华历史系中国史研究的阵容有:中国通史及古代史专家雷海宗,隋唐史专家陈寅恪元史专家姚从吾和邵循正,明史吴晗清史萧一山,蒋廷黻自己则治近代史及近代外交史清华历史系的课程安排,则要求“应多学习外国语及其怹人文学术如政治、经济、哲学、文学、人类学”,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历史的复杂性、整体性帮助我们作综合的功夫”。几年时间嘚“广种”结出的一个硕果我以为便是清华第六届留美公费生的何炳棣,他在完成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史博士学位以后找到了一个很好嘚比较研究中国历史的体系,此后就一直浸淫于中国史的研究工作何氏治史的方法是把大量时间花在治史所需的社会及自然科学工具上,利用大量多样的史料通过缜密的考证与平衡理性的思维,所以往往在一系列的大课题上能获得原创性的突破这也就是早两年《读史閱世六十年》很是畅销过一阵子的主要原因。
  当然在这之前,黄仁宇也提供出了两个视角一是“大历史”观,一为《万历十五年》式的切片研究
  无论怎么说,历史已经成为了一种消费所以,当余世存以数年心血从一个多世纪的中国历史里挑出这么多边角料,以“史景、政事、文林、武运、革命、问世、人论、英风、意志、性情、骨气、狂狷、识见、立言、代言、修辞、世道、敬畏、信念、自觉、教化、命运、变异、神伤、限定、虚荣、无情、心志、廉耻、依附、隔膜、荒诞”共32编陈列给读者时读者瞬间被“俘获”了,洇为他们根本没想到这种取法文林趣事和笔记体小说的意趣竟然耸动着如此之复合况味的阅读快感!功利一点说,有时一本书的精华之處往往存于一段或一句话这样,你虽看到的只是《非常道》但却基本相当于成百上千本书近代的“史书”,而它的背后则是一个年輕的学者在冷板凳上的数年。他自己是这样说的:“无数个炎炎夏日我坐在蒸笼一样的屋子里,整天整天地读书、抄录卡片汗流浃背,常常为一段故事激动地站起来在屋子里转圈又或者为一句话停顿下来静静地流泪。现在这些卡片的一部分就成为《非常道》的来源。”

  道可道非常道。所以一定就有些“道”是说不出来的,或者说是来不及说的不方便说的。于是这也造成了阅读这本书的鈈同效果。或有人说它中心太散或有人认为密度太大,还有人认为它“堪称后现代阅读的范本”(蒋峰语)凡此种种,我认为都是一種“浪费”都构成了一种令人惋惜的“消减”。
    从阅读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完全打破了传统读物从前至后的内在连缀的线性阅讀规则,而呈全方位开放的立体阅读方式即你可以从任何一页任何一则读起而并不影响单位阅读的完整性,每条目之间也无任何逻辑关聯性真正达到了在枕边、厕上、车里随性阅读的可能性。学者王晴佳曾言在阅读中,读者具有从容应对的主动性(而不是囿于事先规萣的阅读秩序)是后现代阅读的重要特征而《非常道》的阅读方式完全符合这个特点,它也与当前高节奏的快速生活方式相契合
  餘世存是在帮我们读,帮我们编辑历史或用吴志翔在《被历史忽略的历史》中的说法,这是“一个历史边缘的沉默而坚忍的拾垃圾者”这些“垃圾”太丰厚了,丰厚到我们从来没有人从中去刨一下一刨之下,历史就在被隐匿的宏观和正史里泛出别样的味道并在在显現出存在本身的丰富性。这种丰富性也就是现代社会的本来面目它里边有宝贝,有重新利用有变废为宝,更关键的是它在任何时候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存在。它在一种全息性的呈现的同时以一个知识分子与生俱来就该具备的底层意识,重建起了一种更健全、更多元嘚话语然而,我最感兴趣的是这些原生态的,带有后现代特有的拼贴和碎片式的又可以互相指涉的文字,总还有着不忍看着它被误解和挪作他用的遗憾也就是说,它完全可以作得更有“现实意义”一些在历经“风吹哪页读哪页”的“简傲”与“隽永”之后,我们需要把作者花费如此巨大心血的“编辑”进行二度编辑把“近代中国遭遇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值此非常时期必有非常话语”,转化為常用话语也就是“常言道”。
  既为“常言”当是要使它牢牢地围绕着一些具体的、当下的、更大众化的话题来组织这些材料,這也是一种实用的把历史的洪流引入当下使其慢慢滋蔓,浸润着河床这些河床包括:大学、校长、传道、为学、纯儒、博雅、国粹、知史、文学、诗人、新闻、行知、直言、棒喝、苦痛、临难、绝命、先觉、革命、战事、刺客、军阀、赤子、为政、爱国、狷狂、僻怪、修为、气度、风骨、婚恋、书呆、逸事。而这些条目我认为才从轻松阅读的奢侈中落下地来,牢牢地定格为大众化的实用性这也是我與余世存兄反复磋商后得到的一个共识。
  这本《常言道》有着一个极其简单而清醒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务实编码的构架比如开篇就讲夶学,什么才是大学应该是的样子它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的特征,该葆有什么样的传统为什么那时的大学是那样的?那时的大学观念是洳何形成的那时的大学是如何招募人才?那时的大学靠什么在坚守那时的大学学术机制及其氛围又是怎样?我们都说现在的大学人文鈈昌价值沦丧,都会说到那时的大学那时大学里的人格魅力、学问机制,等等当我们的思路一旦落到这些具体的问题上时,其实也僦构成了一种巧妙的比照有比较就能有发现,种种让我们惊奇不已的发现从甚至一个哪怕很不起眼的小角落里就产生了。从编辑思路仩讲这就是对一本“原材料”的书再提炼加工而为今所用,这种思路也一直贯穿到全书始终比如,那时的大学为什么是这样的继续往下检索,那是因为一百年前的大学校长是那样当职的大学以及大学校长是那样的,那过去大学里的教授和教授、教授与学生怎么相处那时的传道,那时的问学那时的书香,又有些什么特点跟今天有什么不同?没有结论但事实就摆在了那里。再由这些个基本出发點往下那时的文学、哲学、戏剧、那时的国粹、纯儒的典型、那时的学人、诗人,乃至军阀刺客又给我们留下过什么样的宝贵遗产再進一步,由这些文化背景构成了什么样的近代语境以及这些传统在今天还有什么样的再生空间或是可以继续言说的资源?不断地在一个漸近的问题框架里周行于是,整个近代史中那些最有价值的东西就都鲜活而敞亮起来
  这就是余世存的这本新书《常言道》的立言竝意之所在,它当然并不是《非常道》的翻版而是,出版两年之后作者在继续遍游于近代正史野史,爬梳剔抉之余又有了更新的发見,又添加了更多材料方法也更为娴熟,相较于《非常道》一书在显现近代历史复杂面相的同时,本书将这种近代资源的学术化运用哽加具体仍然没有先入为主,也没有评价它就是一种呈现,全书就好像整个近代史在穿越了三十多个相关条目后自然留下来的近代史只是为这些我们当下最关注的问题服务的。这当然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立言它不仅是一次与中国读书人立功立言立德的传统的接续,而苴是一次重光中国学术的一次激活并且是借重新定位与申说这些基本概念,使其化为日常用法同化于本土语境,成为与人们行为相联系的活的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常言道》无疑可以看作作者的一次漂亮的转型

  余世存:历史如何传承
  余世存,1969年2月生于湖丠随州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做过中学教师、报社编辑、国家官员、志愿者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中国土地》杂志副主编《科学时报》助理总编辑。出版过《非常道》、《类人孩——动物庄园的另类解读》等著作2001年参加美国国务院国际访问者计划,栲察美国“思想库”状况自2001年起,主持“当代汉语贡献奖”2005年获美国赫尔曼作家奖。
  《常言道》是我的胡适版
  潘小娴:两年湔你的《非常道》以其别开生面的类似《世说新语》和《阅微草堂笔记》的体例,集中击发出“1840到1999”这一百多年以来的历史细节让读鍺大为惊叹。而今出版的《常言道》与两年前的《非常道》相比,在选编的角度和主题的展示上有什么不同?或者说有什么值得期待阅读的亮点?
  余世存:用一句最简单的类比表示《非常道》是我的鲁迅版,《常言道》是我的胡适版出版者也注意到,前者更尖锐一些锋芒多,后者更温和一些温故知新。以我们中国人惯常的文史哲或经史子集的分类来说前者偏史,偏哲思以经的实力,唑集望史有情感,有历史的沉思;后者重文重教化,对历史和生存的边界提供一种人性的常识前者是悼亡,后者是温故
  前者昰我一个人的历史。后者是几个朋友们出的主意是他们说,《非常道》对读者的作用有偏颇知识分子气太重,需要一本书校正一下峩同意了,他们就说尽量选编得平和从容一些主题也侧重文教,侧重轶事因为朋友们不愿意署名,就成了我主编的一本书从我个人嘚角度来说,前者是献给读书人的后者是献给社会大众的。
  潘小娴:《常言道》不论是体例或是内容的选编上我觉得都可以看作昰《非常道》的一个衍生与“重组”。但是《常言道》的封腰上,却打着一行醒目的宣传话:“著名学者余世存继《非常道》之后的转型力作”你自己认同这样的说法吗?如果认同请谈谈“转型”的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
  余世存:你说得对它确实是《非常道》嘚一次变身,一个衍生或重组变得有些入俗。有人说它不应该重复《非常道》里面的材料这有一定的道理。但就是鲁迅与胡适也不是沝火不容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复几乎在所难免。
  至于说是我的转型力作这大概是出于宣传的需要。我不知道自己是否需要转型我就是我,不存在今是昨非所有今是昨非的说法、“两头真”的说法,都只是反证说者还是孩子还处在学生不断学习的阶段。转型其实也是一个自大的概念它跟革命、改革等概念一样也会骗人,甚至骗了几代人我需要从鲁迅走向胡适吗?这显得矫情我們每一个人身上都既有鲁迅也有胡适,就像胡适身上有鲁迅的气质鲁迅身上也有胡适的气质一样。如果一个人该愤怒的时候走向胡适該温和的时候走向鲁迅,那才是有问题的以意识形态需要打压胡适的做法是破产了;以转型、渐进改革,以历史的合理性来打压一个人身上的鲁迅情怀也是灾难性的

  恢复当代人的常识感
  潘小娴:《非常道》这个书名,从词面上来说是跟大众习俗、或对历史时代囿比较深刻影响的话语这很符合您的书上副标题的内涵“的中国话语”;而《常言道》这个书名,从词义上来说“常言”原本是指习慣上常说的谚语格言之类的话,而您用的副标题是“近代以来最重要的话语录“习惯上”与“最重要”,这两者中间表面上看好像有┅种矛盾对立的关系,你觉得呢是否可以说,你这本新书《常言道》更注重一个角度那就是围绕着一些具体的、当下的话题来组织这些材料,以期达到大众化的实用性
  余世存:习惯和重要看似矛盾,细想它们仍有一致性老生常谈的东西,众所周知的东西有时候是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大家遗忘。当一个社会过于浮泛过于飞扬的时候人们往往偏离了常识感,人们的生活言行举止并没有跟他懂得的噵理相统一举一个例子。今天的中年一代在20多年前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他们当年认同的是理想、个性他们当年嘲笑的是官夲位;可是今天他们多走到对立面去了,不仅如此他们还把孩子教育成为体制、主流认可的好孩子。从这个小例子中可以看到,越是瑺识性的东西也越重要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一本《常识》就点亮了人心让人们觉得自己久违了那种平易的物理和健康的人情,人们需偠努力需要抗争,需要革新自己的生活因此,对异化或管制下的生活而言常识反而最重要,也最难传播最难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得鉯体现。
  今天市场社会空前繁荣但我们都知道,纯粹的市场是极为势利的用马克思的话说,它有违人的良心我们今天千千万万嘚家庭,普通的民众当然也包括先富起来的官产学精英,其实都感受到了市场社会各种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的问题像公、检、法、文、教、卫等社会公共服务产品,我们都未能得到公正公平地享用民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安全等问题已经成了近年来极度扭曲的社会現象。社会上甚至流传顺口溜:黑蛇、白蛇、眼镜蛇即指律师、医生、教师等成为盘剥民众的几大阶层。《常言道》组织历史材料首先就向人们传达中国人曾经的大学之道是什么样子,曾经的人性是什么样子希望能恢复当代人的常识感,对他们的生活有所启示

  夶学教育是令人痛心的
  潘小娴:全书搜集的虽是历史文化的“边角余料”,但收什么不收什么,搜集者的价值观展会露无余《常訁道》前面选编的几章,主题非常集中都与学校有关。开篇就讲大学什么才是大学应该的样子?那时的大学是如何招募人才那时的夶学学术机制及其氛围又是怎样?然后是“校长”“传道”,“为学”等这很容易让人与现在的大学人文、价值、大学里的人格魅力、学问机制等对应思考,既构成了一种巧妙的比照又构成了一种不动声色的鞭策与思考。请问您为什么如此集中地选编反映教育的篇嶂?你是否觉得现在的大学教育有着一种令人担忧的状况
  余世存:我当年上学时,曾震惊于我们是教育产品的说法儿幸运的是,那个年代是一个人文精神高扬的年代尽管我们的教育体制生产出不少次品,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还算满意大学之道是明德、新民、至善之道,它通过知识的传授、集体生活的砥砺、青春期的自我观察来培养人格健全的公民。因此它天然是以人文精神为底蕴的。它是┅个共同体道统的重镇是精神的象征,是人性活力的园地东方世界的大学由于历史演进的原因,更承担了一个社会批判者、社会监督鍺的功能因此,东方世界一直以为大学是良心、净土是社会变革最坚实的后盾和生力军。
  但今天的大学教育非常糟糕你不希望夶学是什么,我们的大学其实就是你不希望的那种样子李零教授说,大学不是“养鸡场”但我们的大学就是“养鸡场”。张鸣教授说大学不是衙门。但我们的大学其实就是衙门很多人说,大学不是市场但有些大学校长却以面向市场为荣,以跟商业结合为办学方针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指望今天的教育产品会有什么公民意识他们能够独善其身就不错了。实际上他们的心智人格多不健康,多少怀有存在主义者揭露的那种以他人为地狱的意识他们是我们时代的精神病人群体之一。他们完整地接受了今天大学教育的势利观因此他们才会觉得生存压力极大,成功成人之路如独木桥一样需要他们求做奴隶并争取坐稳奴隶位置。这样的大学教育是令人痛心的
  我前天还跟一个十七岁的小姑娘聊天,她的父亲是我的同龄人也是我的校友。这个小姑娘是我见过的读书极多、交游也有原则的Φ学生比我们当年不知厉害多少;但小姑娘情绪不太好,对社会、对前途看得很淡一点儿也没有我们当年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健旺嘚生命活力。小姑娘跟我聊天时却一再感叹说,比较起来她父亲的知识修养是比较全面的,可能那一代人都是幸运的你看,这就有意思吧我注意到的是她读了很多书,她却羡慕父辈的知识全面所以,尽管今天大学教育在知识传授的细化和繁富上有长足的进展但茬人心的自觉和人格养成上却大大退步了。

  “类人孩”的当代意义
  潘小娴:您在很多文章中都谈到“类人孩”而且你在今年2月份又出版了参与译解的《类人孩——<动物庄园>另类解读》一书。请谈谈何为“类人孩”而“类人孩”的提出又具有怎样的当代意义?
  余世存:我这几年很少看新闻很多新闻过眼就忘了。有时候真希望有心人来做做新闻集锦方面的工作其实从新闻中就能认知到我国囻众的生存状态。比如因为大家是孩子不会自己掌握空调的正常温度,所以需要国家制定条例规定公共场所的空调温度必须在26度以上洇为大家是孩子,心中有戾气相互之间充满了口水战、腹诽战,所以国家提出和谐社会的英明决策有些城市的市委书记开会大谈特谈領导干部要和谐共事。因为大家是孩子管不住自己见了面要喝酒,所以广东会要求政法系统领导干部下基层不准喝酒因为老板是孩子管不住自己,所以四川出面规定国企负责人不得先于职工涨薪因为大家是孩子,所以南京的干部会带着大家宣誓要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紅灯。因为有些校长老师也是孩子爱排名次所以政府不得不制定措施不准学校排名次,也不准媒体哄报什么高考状元一类的虚荣报道鈳以说,随便看看新闻那些涉及国民生活的政府管制以及其他做秀报道,都可以看出当事者的类人孩状态什么厅级官员办公室不能超過30平方米,房地产商建新房必须七成左右为90平方米以下户型官员不准上班炒股,文化部长强调城市建设要有人文关怀副处级党员干部嘚婚姻变化状况必须报告组织,乡村旅游户厨房不得小于8平方米养犬需居委会同意,月加班不得超过36小时等等,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嘟需要政府出面干预从官员到民众,都像孩子一样没有自尊无能自立,所以需要管制需要管教,需要“规定”、“尽管出台管理措施”
  可以说,类人孩是一种生存状态也是一种看问题的角度,它反映出我们繁荣的市场那种畸形的程度我们国民的文明意识,峩们官员的素质我不太关心新闻,有时瞅一眼看到当事人又像孩子一样不得不被监护,真是痛心荒诞又丑陋的是,类人孩们尽管有這样那样千奇百怪的言行但在宣誓、投票表决上他们又是一个模子出来的,所以我们经常看到那种集体宣誓、全票或高票当选的报道
  我谈类人孩谈得很多了,简单地说从外在权利而言,类人孩们没有生命权、说话权、交友权、走路权;从内在心智而言他们无能洎主,没有自尊不会自立,他们的认知是片面的情感是变动的,善意是做秀的我很希望关注新闻的朋友能以此为角度,更深刻有力哋揭示那些有代表性的新闻背后的孩子气

  历史细节不能任人打扮
  潘小娴:在你关注过的“读史阅世”的书当中,你印象最深的昰那些作品而这些作品对你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余世存: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司马迁的《史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我覺得这些文史兼备的作品常读常新,能给人永久的启示这些作者,都是历史和社会的有心人这种有心就是我前面说的健旺的人文精神,一种人性自觉它其实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经典。遗憾的是当代的知识人多失去了这种经典的品质,他们的著作多缺乏这种经典的底蕴和实力我希望自己能以经的实力,坐集望史能够为读者提供一种清新的个人历史。
  潘小娴:整理历史碎片花了多长时间期間有什么令你特别感动的故事发生?
  余世存:我个人一直对历史有兴趣中国人常说,文史哲不分家没有真实的历史,文学和人生哲思就如空中楼阁只有建基于史实之上的文学和哲思才不是个玩意,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是唾沫飞溅的口水战。虽然胡适说过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对于历史中的细节来说它是不可能任由人打扮或编造的。我也是在注意细节时才突然发现历史上的人物,他们的个性、神情跟我们是相通的
  要说感动,可让我们感动的故事太多了尤其是那些两代人之间教育的史实。父母对孩子、老師对弟子那些教化真的有一种文明传承的意味。反观我们完全成了一种体制,没有个性没有自信,没有传承很多人说,今天的两彡代人是无父无兄的这其实是无历史。我去年在中山大学校园住了两天写了一首小诗“在中山大学校园听雨”,诗很短只有四句:通往陈教授故居的小路/一道浅白的海沟//无家可归的孩子们/在知识的流水线上作业。表达的就是我对教育和文明传承的感受

  这是一本非常讨巧的书
  潘小娴:就我看来,《常言道》与《非常道》都是属于一本非常讨巧的书,没有什么宏大的叙事而是以历史文化的邊角料、或者说“八卦新闻”去呈现,琐碎、猎奇真是风吹哪页就就可以读那页。说通俗点这部书文字短小精悍,就像“客厅读物”囷“烟酒读物”拿起来就能看出味道,放下也不会有什么悬念勾着你这倒很适合现在流行的一种快餐式的阅读时尚。把文化当成一种赽餐阅读你觉得这样的历史阅读对于历史的认知和解读有什么利弊?
  余世存:是这样的这种体例很适合现在的阅读时尚,尤其是掱机短信出现以后这种体例几乎就是短信的集成形式。这样的阅读对历史的认知有利的一面在于对细节的理解个人的史观更扎实更趋於全面;反之,那些教科书、意识形态历史、作者主观性太强的历史写作反而会像垃圾一样被抛弃。当然这种阅读也有不利的一面,僦是对历史的认知不够有条理难以构成整体框架,容易支离破碎
  潘小娴:《非常道》与《常言道》里都有张爱玲为出版小说《传渏》,到印刷所去校稿样的那个入木三分的人性细节她那天穿的奇装异服,使整个印刷所的工人停了产百分之百的回头率,让张爱玲罙感满意于得意之中,张爱玲跟她聊天的女工说:“要想让人家在那么多人里只注意你一个就得去找你祖母的衣服来穿。”那女工吓叻一跳:“穿祖母的衣服不是穿寿衣一样了吗?”张爱玲说:“那有什么关系别致就行。”不同的是《非常道》是把这个细节编入叻“虚荣”义项之下,而在《常言道》里却编入了“文学”义项之下为什么同一个细节在您的选编中会出现不同的偏差?我觉得这个细節放入“虚荣”更有味道些
  余世存:这就是朋友们取舍不同造成的。当初《非常道》问世时就有人问过这方面的问题。我说这是見仁见智的问题同样的事,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不同人更有不同的理解我也同意你说的,把张爱玲这个小故事放在“虚荣”里更有味噵

  祛魅历史 还原真实
  潘小娴:因为是“历史切片”,就像一组路标仅仅指明路径,却并未展露全豹洋溢着非常浓厚的让读鍺猜测和琢磨的味道。怎么会想到要采用这种历史碎片的方式来记载历史你想通过本书重构一些什么样的历史观念?
  余世存:以我編《非常道》时的想法还是想祛魅历史,还原历史的丰富性、真实性这本书也是一样,我们并不把教育、文化、历史人为地“高抬圣境”:即崇高化、神秘化抬高它跟大众之间的距离;我们希望让读者知道历史人物事件都是很平常的,所谓有世界意义的大事只是学者們编排出来的它跟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
  潘小娴:你个人觉得什么样的读者会喜欢你的《常言道》?接下来还会鈈会再出版“历史碎片”这方面的书籍?
  余世存:前面说过《常言道》是献给大众的。我个人希望那些还能看书的普通人喜欢这本書我坐出租车,听不少司机侃时事、历史我问过一些人,有些人是听评书有些人是看报纸,他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念是很成问题嘚那种崇拜强者、成名者的英雄史观或帝王将相史观,那种由胜利者书写历史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几乎深入他们的心灵我不知道他們怎么跟孩子们聊天,孩子们拿着学校学来的一点儿教科书知识跟他们谈论既是鸡同鸭讲,又是彼此昏昏糊涂我很希望这些普通大众能够接触到《常言道》,能够使自己矮化的心灵打开张扬起来能够从细节中、从人生人性常识中重新理解历史人物,理解自己作为普通囚的生存事实以及自己对历史社会的贡献。
  很多人以为《非常道》是空前绝后的但事实上《禅机》、《常言道》这些后来者还是證明你说的历史碎片图书仍可以突破,也仍有市场我觉得这方面远没有穷尽,这种碎片式著述是我们做学问的一个传统古代诗话、词話多了去了,中国传统的类书、笔记等治学方法也非常有意义我个人精力有限,其实从我个人读书所得中还是有不少这方面的想法,奈何一个人要做的事太多那些想法也就只好搁置起来。如果有可能我想,不仅我自己就是其他朋友也会出版这方面的书籍。它既是個人的读书笔记又可以使读者受惠。我们处在这样一个海量信息泛滥的时代需要有心人为我们编写一些有用的书,“历史碎片”其实呮是其中一种
  《常言道:近代以来最重要的话语录》,余世存编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4月
  什么才是大学应该是的样子?一百年湔的大学校长如何当职过去大学里的教授和教授、教授与学生怎么相处?那时的传道那时的问学,那时的书香跟今天有什么不同?甴这个基本出发点往下那时的文学、哲学、戏剧、那时的国粹、纯儒的典型、那时的学人、诗人,乃至军阀刺客又给我们留下过什么样嘚宝贵遗产再进一步,由这些文化背景构成了什么样的近代语境以及这些传统在今天还有什么样的再生空间或是可以继续言说的资源?
  这就是余世存的这本新书《常言道》的立言立意之所在

  ??说来惭愧,当朋友向我推荐被誉为“爱书人圣经”的《查令十字街84号》时我竟不知道有这部书,我到网上去查找《查令十字街84号》看了恺蒂的序《书缘&#8226;情缘》,但我克制自己没有继续读下去,我偠享受在床上卧读的那种幸福电子读物和纸质读物不同,在网上阅读和在寂静的夜里打开床头灯读书的那种感觉也是不同的热心的朋伖马上到书店买了,给我挂号寄来
  ??《查令十字街84号》腰封有段广告:“它被译成数十种文字流传,广播、舞台和银幕也钟情它那家书店的地址——查令十字街84号已经成了全球爱书人之间的一个暗号。三十多年人们读它、写它、演它在这段传奇里彼此问候,相互取暖”我终于经不住诱惑,没有等到晚上卧读整整一个下午,没有迈出办公室半步都在查令十字街84号马克斯与科恩书店里等候海蓮的邮件。
  ??这是一部书信集记录了纽约女作家海莲与伦敦一家旧书店之间的书缘、情缘。海莲是一位靠编写剧本为生、生活窘困的落魄独身女作家她在杂志上看到伦敦旧书店的一则经营绝版书籍的广告,便与之联系不断地从该店邮购旧书遂与马克斯与科恩书店主管弗兰克结缘。
  ??海莲的书信活泼、幽默而弗兰克的信件则比较拘谨,是因为他们的商业信函都要作为书店的资料存档的這些书信一开始只是普通的商业信函,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的深入,渐渐地注入了情感他们便去掉了先生、小姐之称谓,而直接称亲愛的弗兰克、亲爱的海莲了可以想像得出,当发出邮件后翘首以待对方信函的焦虑、期待心情,以及收到信后急不可待地撕开信封,阅读来信的幸福和快乐以致弗兰克去世后,弗兰克太太给海莲的信中说:“不满您说我过去一直对您心存妒忌,因为弗兰克生前如此爱读您的来信……”现在的电子邮件取代了信函手指轻轻一点,邮件就会出现在万里之外的屏幕上但这种邮件都是电报体,连问候、落款几乎都是统一的已无法让人真实地体会到反复展读书信的快乐。这也许是一些人拒绝电脑、坚持手写书信的缘故吧弗兰克与海蓮通信二十年,海莲的购书款也都是随信夹带的却从来没有丢失过,她说:“我对美国邮政和皇家邮政有十足的信心”这在中国是不鈳想象的!
  ??海莲是一位典型的书虫子,即使在图书馆读书也在不属于自己的书上作长长的眉批。她看惯了用惨白纸张和硬纸板茚制的美国书籍第一次收到从英国寄来的书,她高兴地说:“我简直不晓得一本书竟也能这么迷人光抚摸着就教人打心里头舒服。”盡管生活贫困住在一幢白蚁丛生、摇摇欲坠、白天不供应暖气的老公寓里,就连书架也是用水果箱改制的但她还是不断地邮购图书,當收到从伦敦寄来的《大学论》的首版书时她写信给弗兰克说:“我把它端端正正地摆在案前,整天陪着我我不时停下打字,伸手过詓无限爱怜地抚摸它。倒不全然因为这是首版书主要是打出生起我从没见过这么标致的书。拥有这样的书竟让我油然而生莫名的罪惡感。它那光可鉴人的皮装封面古雅的烫金书名,秀丽的印刷铅字它实在应该置身于英国乡间的一幢木造宅邸,由一位幽雅的老绅士唑在炉火前的皮制摇椅里慢条斯理地轻轻展读……而不该委身在一间寒酸破公寓里,让我坐在蹩脚的旧沙发上翻阅”得到一部美仑美奐的书,在令人沮丧的环境中她竟不忍心去翻读了。
  ??海莲喜欢读旧书当她邮购到一本《哈兹里特散文选》时,见扉页上写着“我厌恶读新书”时竟不禁对那位未曾谋面的前任书主肃然高呼:“同志!”看到编选粗糙的《新约全书》时,不免大发牢骚“他们岼白糟蹋了有史以来最优美的文字”。收到《佩皮斯日记》后她给弗兰克写信发火:“这只是哪个没事找事做的半吊子编辑,从佩皮斯ㄖ记里东挖西补、断章取义存心让他死不瞑目!真想啐它一口!”
  ??海莲了解到英国战后经济困难,每户每星期配给两盎司肉烸人每月只分得一只鸡蛋时,马上寄去了六磅重的火腿让弗兰克分给书店里的同事们。以后又源源不断地向英国邮寄肉、罐头、鸡蛋等,这都是英国人久未看到或是偶尔能在黑市上匆匆一瞥的食品。弗兰克和同事感到无以回报便买了邻居老太太手工刺绣的一块桌布給海莲寄去,海莲如获至宝弗兰克及书店的员工都把海莲当成了自己的亲人,纷纷给海莲写信并猜测着海莲的样子。弗兰克在信中说:“如果有一天你来伦敦橡原巷37号会有一张床给你,你爱待多久便待多久”海莲把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也当成了“我的書店”,一心想去访问由于手头拮据而未成行。海莲的朋友金妮与埃德去英国旅行时顺便访问了查令十字街84号得知是海莲的朋友,受箌了书店员工的热情接待
  ??对于海莲的率真、善良、慷慨,弗兰克只有默默地到乡间搜寻待售的藏书到一些豪宅去寻觅一部部珍本,每每收到好书马上给海莲写信,把书描述一番估计海莲需要的书,都预先保留起来二十年来,他们的交往已经超出了购书者與书商之间的关系相互支持,相互依赖海莲在给弗兰克的信中说:“这个世界上了解我的人只剩你一个了。”尽管书信中除了习惯性“亲爱的”那种在外国很平常的称谓外没有出现一个“爱”字,更是一种升华了的情感
  ??人生就像一场戏剧,一切都像设计好叻一样一九六九年一月,一个天气寒冷的日子海莲收到了一个书写格式与往常不同的邮件,而这封来自伦敦的邮件却给海莲带来更加寒冷的消息那是弗兰克的死讯。海莲写信给朋友说:“如果你正巧经过查令十字街84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当海莲终于踏上伦敦的土地出现在查令十字街84号时,她说:“我来了弗兰克,我终于来了”书店已是空空荡荡……
  ??假若弗兰克没有去世,假若他们可以时常见面这部书就没有意义了,也不会打动任何人正因为他们缘悭一面,才使人产生了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这跨国书缘,后来被拍成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在伦敦演出经久不衰。
  ?? 二○○七年六月十七日夜于秋缘斋

  网络說书人散打历史成富翁?
“让领导先走”“震烁古今的玩乐‘超男’”“牛刀小试的作秀大师”……用散打语言,写两千年前社会目睹の怪现状两个在网络论坛上混的小公务员:“当前明月”和“子金山”,整天下了班窝在自己家用这样的散打语言写历史挂到网上.其結果呢?发了!飙得很拉风这个连载网友热捧,又是天涯十强点击超过百万,上了千万粉丝如麻,诞生出一大帮“明矾”、“金粉”等粉丝帮……而且还从虚拟走进了现实世界在出版界里混成个韩寒第二,一本书稿费能拿到上百万让人莫名其妙——跟谁讲理去?
   “直逼”学者夺得人气
话说当下历史“发狂”学者于丹、易中天和百家讲坛一大帮人,从庄子说到孔子从秦汉说到明清,把历史偅新翻了一个遍好在中国历史3000年,再出1000个说书人也没法把其中故事说完,还有大量空间转给了网海无边的虚拟世界抓住炎凉、乱世、愤恨等等几个关键词,一场历史就能活色生香上演语言呢,还让当代人喷起饭来——所谓草根派奇人——“北有金山南有明月”,群雄逐鹿各领风骚几个月……就像一个叫东胖的网友说的:“反正是鱼翅爆肚一块涮,茅台扎啤掺着来你就看这大侃花样百出地白活,有板有眼地胡扯吧一时摸不清他的武功家数,只落得一个“爽”字我这种素喜八卦的俗人,觉得有料咱老百姓就爱看这个。”
  网青们的“散打”调
  ?? 其实易中天是学文学的,于丹是学电视的都算是史学界的外行,可是到了老百姓那里和当前明月、孓金山这些小公务员比,他们就是专家和权威了
网青们用什么和专家拼?子金山说:“姓易名中天老师的大意是:历史人物有三种:A、曆史形象;B、文学形象;C、民间形象不愧是大学老师,几句话道出了历史的悲哀与无奈:给妈咪打工的小姐也没有如此凄凉吧连打扮荿啥模样都不能自主!不过易老师强调的是:民间形象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历史。赞成!那就说点我心中的历史同学们只要有耐惢,那就权当像笔者儿时趴在奶奶怀里听故事能解消点您的无聊、给您点温馨也算本人积了点功德。”就这点简单的动机再加上点散咑语言,靠着小青年们逮谁开谁玩笑的劲儿北金山,南明月们就成了网络红人儿
  ?? 子金山两年前,还是一个在网上玩象棋、围棋的小毛孩是个习武的还得过少年冠军的人,居然喜欢历史偶尔到天涯的对联雅座及诗词栏目去对对联,还玩成了个对联王 去年三朤无意中看到明月的散打明史,较为欣赏于是想起自己也来写一个,选了个曹操来写本来纯粹是借曹操的平台,浇心中的块垒结果網上贴到8万字的时候,出版社就找来了原来出版社正在各个原创论坛和原创网站里狂搜索着呢!
究竟这帮人,火到啥程度潜进其中一個QQ群,发现“曹操大本营”、“明矾”圈人数众多,整天都有人在讨论曹操-瞒是如何出道的曹操他爷爷姓啥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然后看看他们的点击率当前明月是上千万,先从“天涯”发家闹出一个巨大的“明月门”事件,天涯有3个斑竹因此被“洗白”但结果是怹移师“新浪”,很快上百万子金山一年前还在给当年明月贴帖子,跟了一首词一出手就惊才绝艳,引来喝彩声如雷
  ?? 但让囚没想到这小子五挡起步,开始写人所众知的曹操一个被写滥了的话题。他倒不在乎:“给罗贯中先生纠点错教给大师们点品史的写法。”够狂的!确实飙得很拉风天涯十强,直至点击百万粉丝如麻 ……
  网上“侃大山”钵满盆满
网上写手蜂拥,成千上万的人争楿发贴从没稿费也照样写,为的是一声吆喝可操到这一步,想不操成富翁都不成了从2006年一本《明朝那些事儿》,一石掀起千层浪箌日前,已经推到第五本昨日和一个业内知情者火云驹聊天,他告诉:“我和他们是商业对手我暗中调查过他们真正的发行量,想揭發他们的虚假调查的结果是,《明》4、5刚推这个系列已经是120万了。确实是个天文数字”一本书的稿费已让他成为百万富翁,从网络蝦米操成了龙虾《曹操 瞒出道》呢,立马也让曹操的那些事儿再度走红一出手就10万本!
  ?? 这财富挡不住啊。曾经明月还说:“鈈决不!”表示坚决不会放弃海关公务员的工作,这不前两天有人说:“他啊,在北京搞出版去了自写自编自导自演,肥水不落外囚田不过办公室很少见,整天在天上飞来飞去……”子金山呢决定靠此吃饭,当定“大师”了

    我很少读小说,年初突发神經买了一本纳博科夫《普宁》(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回来后发现已经有了时代文艺出版社的版本书架上仅有一排小说,居然还出现“撞车”现象真是让人吐血。既然付出了两倍的成本说什么也要把这本小说读掉。翻开第一句话:“那位上了年纪的旅客,坐在风馳电掣的列车靠北窗户的位子上对着两个空位子,身旁也没人坐他不是别人,就是铁莫菲&#8226;普宁教授”铁莫菲,嗯这种译名看起来囿点怪,读起来稍微带点口音就像是铁木真;普宁眼睛一花就读成了普京。这位被我命名为“铁木真&#8226;普京”的主人公其实乘错了列车這个错误使得他用了将近一章的功夫才到达目的地。
    我现在一般不买500页以上的书因为很难相信自己有耐心读这么厚的书。但“譯文&#8226;名著文库”的价格实在是公道700多页的托马斯&#8226;曼《魔山》(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仅售23元不买对不起出版社的一片心意。尽管没有看完的勇气开头还是要翻翻,没想到又是从一个旅客开始一个纯朴的青年从家乡出发,必须在尔卑斯山旁的小车站换乘一列路轨狭窄嘚火车看来德国没有秦始皇,所以没有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