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可以叫自己的孩子可以孤立新冠治愈的儿童吗?

壬岷 · · 来源:人民健康论坛公众号

  昨日开始,深圳一些媒体纷纷发布一则新闻:《深圳市三医院发布最新研究结果 建议开始或试点儿童新冠YM加强针接种》。

  不过,这可能还仅仅是一个建议。

  如果做个民意调查,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乐于接受给儿童接种加强针。当然,这样的民意调查可能并不会有。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发布的这篇报道内容比较详实,开篇即讲,今年1月以来,新冠病毒奥密克戎BA.2变异病毒感染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多,儿童感染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对此,笔者还记得天津首战奥密克戎时,一开始传得比较快速的一个说法也是:“奥密克戎更易感染儿童”,这一观点在当时也引起了很多普通老百姓的担忧和恐慌。一些地方“闻风而动”,籍此鼓励孩子们去接种YM。(参考阅读:)

  不过很快,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颖在新闻1+1节目中做了说明:奥密克戎是全人群都易感。

  因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很强的免疫逃逸能力,现有YM防感染的效果较大减弱,所以才会造成全球奥密克戎感染迅速增多,尤其是非常依赖YM防疫的欧美国家。笔者理解的,这应该是儿童感染成为突出问题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YM防奥密克戎感染的效力大大减弱,如果又没有采取足够的其他防感染的物理措施,全人群都易感,包括儿童。比如美国,截至今年5月6日,美国已有近1300万儿童确诊新冠肺炎。

  现在欧美一些国家的长新冠问题越来越突出,受到严重影响的人数持续增加,也包括儿童。新冠后遗症的问题,他们目前并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因此,也有一些专家提出,要避免长新冠,最好就是防感染。

  6月28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卢洪洲教授团队等,在线发表了儿童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感染临床特征和YM有效性的最新研究结果。论文揭示接种新冠灭活YM可以对儿童奥密克戎BA.2感染后的临床疾病严重性及病毒尽快清除,带来一定的保护作用。

  这还是把重心放在了YM防重症上。

  实际上,国内散发疫*情中,一些地方也都出现过儿童感染新冠病例,但我国内地出现过儿童新冠重症病例。就算是防疫拉跨的魔都,在3-4月出现数十万感染病例时,其中包括1万多儿童感染,也并没有见报道过儿童重症病例。这和接种YM有关系吗?肯定有,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是“早发现早治疗+中医为主治疗中西医结合”。

  ——这么说是有根据的。YM接种是从2020年12底才开始的,3-11岁儿童接种是2021年10月底11月初开始的。2021年11月初时,大连郑州辛集均出现过学校聚集性感染,但这些孩子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没有出现重症病例。(参考阅读:)

  目前,深圳市三院卢洪洲教授课题组已将研究结果向国务院新冠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YM研发专班进行了专项汇报,他们强调儿童接种新冠病毒YM的必要性,建议开始或试点儿童加强针接种。

  6月21日左右,美国开始给6个月至5岁的幼童接种新冠YM,获批的是两剂莫德纳YM或三剂辉瑞YM。但4月的一项全美调查发现,在5岁以下儿童的父母中,只有18%的表示,一旦有YM可用,他们就会为孩子接种;近40%的则表示他们会先观望;11%表示他们只会在需要时为孩子接种;还有27%则表示他们“绝对不会”为孩子接种。

  由此可见,美国家长给孩子接种新冠YM的意愿是比较低的。这一点,也体现在他们12-17岁青少年和5-11岁儿童的接种率上:2021年10月,美国即批准了5岁以上儿童接种辉瑞YM,但12-17岁青少年接种率是59%,5-11岁儿童接种率是29%。

  为何美国儿童青少年接种率不太高?主要是对辉瑞YM不良反应的考量上。

  这种考虑,是正常的。

  现在欧美国家流行起来的BA.4和BA.5可能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真是验证了YM跑不过病毒的变异。

  防感染还是最重要的。

  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应该考虑更加安全又有效的防感染措施呢?比如,更加合理地采用中医药防疫,建立中医药防疫屏障。

  毕竟是我们的孩子,代表着未来。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冀鸣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父母应该报销远程学习费用吗?

父母在苦苦挣扎。除了日常的不便和更大的生活压力之外,这种流行病正在造成经济损失——远程学习也无济于事。

在家庭学习设置、用品、在家提供的所有膳食以及在父母工作时照顾孩子进行在线教育之间,与远程学习相关的成本正在增加。在我们许多人经历过的最前所未有的时期,父母每个月都要花费数百美元来维持生计并让他们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根据全国零售联合会的数据,预计今年的支出将增长 30%,达到 339 亿美元。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说,父母真的很伤心,纽约的一个家庭花了 1,300 美元购买新设备,包括 iPad、桌子、蜡笔和记号笔,供他们今年 100% 在家学习的 6 岁女儿使用。她才一年级——在一所公立学校。

相关:家庭正面临不合理的远程学习期望。这是怎么办

托儿费用的上涨已经是一个问题,但现在,由于父母不得不依靠日托或类似的中心来帮助监督孩子在父母工作时的远程学习,财务状况确实受到了打击。寻找可靠家庭护理平台 Care.com 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55% 的家庭每年至少花费 10,000 美元用于托儿服务——而且是在 学年之前。在 2013 年至 2019 年期间,日托的平均每周费用从 186 美元跃升至 215 美元,尽管一些父母现在报告说每月花费 700 美元以上,这样日托中心可以每周几天在他们不上学的时候照看他们的孩子由于混合时间表,亲自参加。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密苏里州参议员乔什·霍利(Josh Hawley)最近宣布了《2020 年新冠疫情期间帮助父母法案》,他计划引入该法案,以补偿父母在大流行期间的远程学习费用。

“从第一天起,我就一直在呼吁为工薪家庭提供帮助,而学年的回归只会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紧迫,”霍利在一份声明中谈到该法案时说。 “学校停课、标准学术日历的中断、混合和远程学习模式以及其他变化迫使父母寻求替代工作安排或完全离开劳动力队伍。由于政府要求他们处理这些现实,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工薪家庭需要尽快得到救济。”

相关:父母同意:政府需要在 COVID-19 后帮助照顾儿童

该立法不仅将在 2021 年 6 月之前为家庭每月提供 1,200 美元,而且还将为父母提供每个孩子 800 美元的可退还税收抵免——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补偿父母因孩子的远程学习而失去的工作班次或工资以及额外的教育费用。

父母现在如何获得远程学习费用的减免

是的,“帮助父母”法案听起来可能会有所帮助,但在此期间父母应该做什么?我们刚刚开始新学年,不知道远程或混合学习需要多长时间。好消息:父母有一些选择。

了解您是否可以使用《家庭首次冠状病毒应对法》规定的 12 周紧急带薪休假。

研究可以帮助您的家庭节省大笔资金的税收抵免,例如儿童税收抵免,可为每个孩子提供高达 2,000 美元的家庭。

通过购买翻新的电子产品而不是购买新的电子产品来降低成本。 Notebooksforstudents.org 等网站也提供笔记本电脑折扣。许多零售商还提供返校折扣,因此值得在购买前进行研究。

请咨询您的互联网提供商以获取交易。一些主要供应商正在为低收入家庭降低价格,或者将允许新用户免费获得 60 天。

与家人、朋友或邻居分享学习用品并批量购买以节省资金。

现在关注您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因为大流行带来的负担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儿童与儿童学会Adolescent Psychiatry 汇集了资源,帮助父母和孩子应对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

那里有一些帮助——父母只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就可以得到它。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检出率为17.2%,重度抑郁为7.4%。也就是说每4个青少年里,就有1位正在被抑郁症折磨。抑郁已经不再是小概率事件。

不仅仅是我国。美国也有研究数据指出:平均每100名美国儿童中就有10名有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抑郁症、强迫症和多动症。日本的研究人员也发布报告:6岁至15岁的中小学生人群中,13%的孩子有抑郁症倾向。


触目惊心的数据告诉我们:身为父母,不应该只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众多影响孩子心理的因素中,家庭教育是首要其冲的。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父母进入了“依法带娃”时代。但教育孩子,不仅仅是要“依法带娃”,更要“从爱出发”。

个体心理学奠基人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如何打开孩子的心门,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做一个懂孩子、会爱孩子的父母,才是我们修炼的第一法则。


01 依恋,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孩子会特别黏着妈妈或者其他养育者?比如:遇到让自己紧张或者害怕的事情,就会立刻跑到父母身边。听到熟悉的声音或者闻到熟悉的气味才会放松下来。这,就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段亲密关系:依恋。


当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安全型的依恋关系,父母就能成为孩子的情感安全空间。但很多父母都是在无意识中就破坏了与孩子的依恋关系。不论何种形式的依恋创伤,都会让孩子的情绪、行为、人际关系等受到负面影响。当孩子感受到父母发自内心的爱意,接纳、共情、理解孩子,他们才会全心全意地重新与父母建立依恋关系。父母的爱,是孩子扬帆起航的最大动力。


02 敏感小孩,需要更多的包容

你有没有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比如:“男孩子要勇敢一点,不可以哭!”“女孩子不要那么调皮,淑女一点!”如果你这么说了,那你正在把你的孩子装进一个“盒子”里。所谓的“盒子”,其实就是性别世界的条条框框,是这个世界强加给孩子的“定义”。但是,并不是每一个男孩都要热爱足球,不是每一个女孩都喜欢布娃娃。孩子是独立而独特的个体,如果我们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去限制孩子们的成长,那么社会、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很可能让那些原本就非常敏感的孩子感到不安和痛苦。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20%的人群都是高敏感。敏感的孩子,经常觉得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周围人的眼光和言语评价,都会影响到孩子。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孩子的过敏率越高。原因之一就是“过度卫生”让孩子的免疫系统无法正常发育。过度保护孩子,就相当于让孩子的心灵长期处于“无菌”状态。一旦外界有任何刺激,都会让孩子产生“过敏”。但问题是,只有孩子能够接受挑战、容许犯错、克服恐惧,才会变得更坚强。敏感的孩子身上有一系列优点:温柔、和善、富有创造力。他们身上独特的气质能让他们在某些专业领域如鱼得水。父母最重要的,就是做那个为他鼓掌、为他喝彩的人。

03 破除羞耻感,培养孩子的自我认同感

很多家长对羞耻感比较陌生,但是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家长对孩子贴上“老实巴交”“害羞”“内向”等标签。其实这些标签的背后,都指向一个隐含的心理:我是无价值的,我是有缺陷的,我不配得到爱,而且这种感觉不能让别人知道,因为我的缺陷是令人羞耻的事情。

加州大学巴巴拉分校的社会学家托马斯·谢夫说,“羞耻感是最不容易被承认、最难释放的情感。”羞耻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孤立、无价值,产生不配感和无归属感。遗憾的是,很多父母还在用制造羞耻感的方式“教育”孩子。反复体验羞耻感,会导致对自己的有意识或者潜意识里对自己的憎恨。还会助长自己的内心自我批评、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当孩子无法处理内心的自我憎恨和自我拒绝时,还可能产生自残行为。破除羞耻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正是因为这种情绪会根深蒂固地影响孩子的人生,我们才更应该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去对抗它,虽然时间漫长,但这之后,孩子才会继续焕发生命的光彩。


我们的孩子生活在家庭、社会、学校中,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想要孩子茁壮成长,必须让家庭土壤为孩子提供充足的养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冠小孩隔离大人能陪同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