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错事父母打孩子犯法吗

spank实践技巧「精华」

你知道吗,这个周日,4月30日,将会有一个奇怪而又特殊的节日!

“国际不打小孩日”(4月30日)

这个节日的口号是:“请来试试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者你将会发现,今天过后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

这个特殊的节日是由美国民间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于1998年发起的,因为节日的英文名称中“spank”一词就是我们讲的、最直接的惩罚方式“打屁股”,所以也有人将这个节日翻译成“无巴掌日”或“拒绝体罚日”。

在美国,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随口说了一句“昨天我爸爸打我了”之类的话,警察会马上找上门来。而在中国,大家仍时不时在探讨教育孩究竟该不该用打的方式,实在是令人有些捉急!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其实,打孩子根本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父母在发泄自己的愤怒情绪罢了。打骂孩子时,虽然孩子表面上诚惶诚恐,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根本没有反省,更不会去思考该如何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甚至有些极端的孩子会想办法赶快逃离家庭,逃离父母的管束。尤其是2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规则意识是正常的。打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警示作用,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所以,“打孩子”是一种最愚蠢的、最不走脑,最不走心的教育方式!

也许你会说,那孩子犯错不能打,也管不住啊!其实,教育孩子,不一定要打,要学会用更明智的惩罚措施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下面这些惩罚孩子的方法比“打”更管用

1、冷静告诉孩子你的不满

如果出现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况,比如,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孩子依然不停闹腾而影响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围人和周围的环境时,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面对孩子的问题。比如,当你要气炸天,将手要扬起的那一刻,一定要控制住你的洪荒之力,冷静两三秒来平复情绪,如果实在忍不住就打在自己身上。

当你冷静后,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比如,告诉孩子“我现在心情不好!”“你这样做我很不满意!”“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你的表现很让我伤心!”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2、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最直接

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要指导孩子如何自己去弥补错误。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时,孩子还需要自己来清理桌子上的牛奶。这样不但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可能导致什么结果,也能够让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程当中产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于避免孩子再犯同类错误。

3、间接方式惩罚孩子也很有效

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对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而是通过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动画片的时间。

玩是孩子最热爱的事,剥夺玩的权利来作为惩罚手段,的确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孩子下次也容易吸取教训。但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家长一定要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不能心软。当然,父母最好还要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比如,如果每次主动把玩具收拾好,可以增加看动画片的时间。

4、美国家长用计时隔离惩罚孩子

在打孩子犯法的美国,妈妈们会用计时隔离“惩罚”孩子。比如你可以在家里设置一个专门的处罚区,在处罚区上摆上软垫或一张椅子,孩子做错事后,就让孩子独自呆在处罚区,怎么哭闹都不理睬他;准备闹钟或时钟,计限制处罚时间,或让孩子讲处罚多久的时间;处罚完后,让孩子说出今天被处罚的原因。这样能够让父母和孩子都冷静下来反思自己错误的行为。

5、惩罚孩子做家务也是好方法

如果孩子孩子乱画,乱丢东西、玩具等,可以惩罚孩子做家务,让孩子学会珍惜劳动成果。父母应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较小的幼儿可由父母一起带领做家事;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询问孩子在帮忙家事时学习到什么。

比如孩子喜欢骂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动作时,可以在家里固定地方放一个小桌子,准备一本画册及颜色不同的画笔,让孩子将发生的时间和做错的事情画下来;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从孩子的画中了解到,孩子犯错的心理想法;此为艺术治疗法,较不会伤害到孩子自尊心。

比如孩子故意从高处往下跳,车上跑跑跳跳。可以在在家中规划一个处罚区,准备一个时钟或闹钟,计时孩子处罚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反思为什么做错了。注意处罚时间不宜太久,否则会造成孩子更顽皮的反效果。处罚完后,询问孩子被处罚原因,让孩子自己知道做错的原因。

最后分享一段话:人们把殴打成年人是为侵犯,把殴打动物视为残暴,可为什么把殴打孩子称作教育?

各位爸妈,从今天开始,控制好你体内的洪荒之力,做个不打不骂孩子,最走心教育孩子的好家长吧!或者你将会发现,今天过后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

更多资讯请关注摇篮网微信公众号(yaolan-com)

提醒爸爸:黄金棍下并非都出好人

  “打孩子是为孩子好”——相信许多爸爸的出发点是这样,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黄金棍下出好人”,从今天的教育实例来看,只能说并非如此。我们不妨看看下面这两位爸爸的故事。
  第一位爸爸有个爱搞破坏的孩子,他常常将家里的收音机、遥控板、手表等东西拆得七零八散,拆时兴趣十足,但之后却很难复原。孩子的妈妈下岗了,家中只靠爸爸一个人的工资,经济上有些拮据。看到孩子将家里有用的东西变成了废物,这位爸爸真的是气不打一处来。一天,爸爸看到孩子又在摆弄一个收音机,拉起孩子就是一顿毒打,边打边骂:“你这个败家子!”孩子一边躲闪,一边辩解说:“我看见你的收音机坏了,没有办法听广播了,我就想把它拿出来修一修。”爸爸一听更气,觉得孩子不仅不承认错误,还为自己狡辩。于是,下手更重,直到孩子认了错才作罢。第二天,孩子的妈妈拿着收音机问爸爸:“你什么时候把它修好了?”爸爸拿过来一看,发现收音机修好了,这才知道自己错怪了孩子。可从此之后,孩子对家里的东西再也不敢碰、不敢摸了。
  第二位爸爸的孩子好奇心特别重。这位爸爸在自家的花园里种了几棵樱桃树,孩子看着越长越茂盛的樱桃树,脑子里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这几棵樱桃树长得这么好?”为了将心中的疑问弄清楚,小家伙找来一把斧头把树砍了,想看看树里有什么奥秘。爸爸回来后,看到樱桃树被砍了,非常生气。于是,他把家里所有的孩子叫到一起,问是谁干的?孩子们都很害怕——包括那个砍树的小家伙,但他为了不连累别人,还是勇敢地站了出来:“爸爸,树是我砍的!”爸爸正想打孩子,孩子说道:“我说的是实话,绝没有假话。”听到孩子的申述,爸爸的怒气平息了,“是啊,孩子虽然砍了樱桃树,但他已经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如果我还打他,会不会将他诚实勇敢、敢于承认错误的优点给打掉呢?”最终,这位爸爸不仅没有打这个孩子,还对他面对错误、勇于承认的行为给予了表扬。

  上面两位父亲的做法,谁对谁错,爸爸们心里大概已经有了答案。其实,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第一位父亲不盲目地打孩子,也许孩子的动手能力,能成为他今后人生最大的闪光点。如果第二位父亲不管三七二十一打了孩子,孩子或许以后再也不敢说实话了。

  看到这里,你还能将“黄金棍下出好人”的古训进行到底吗?打孩子是可以让他听你的话,但经常的打骂,却会损害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健康。

  1.身体不适。 孩子的神经系统非常脆弱,粗暴地态度及打骂恐吓,会使他的精神高度紧张、恐惧、甚至引发心里障碍。有些孩子还会因为精神刺激而表现出躯体不适,如,突然发热、感冒及原因不明的呕吐、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2.自暴自弃。 经常遭遇责骂或挨打,孩子会开始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低于别人,并产生自卑、自暴、自弃心里,甚至表现出遇事冷漠,行事胆怯。本来是一件能够做好的事情,但由于对自己缺乏自信,于是,便干脆不做或故意去搞破坏。

  3.逆反心理。 一些“犟”孩子,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不干,即使挨打也不屈服,这种“犟”其实是对父母的一种反抗。当他不认可父母对自己的惩罚时就会不服,这种因不服而产生的反抗,便会以“犟”的形式表现出来。

  4.暴力性。 孩子挨了打,在潜意识里会把打架当作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与别人产生冲突时,就会模仿大人用“打”的方式去对待别人。有些孩子会在打骂中会出现不平衡心理,这种心理会让他把不满转移到其他小朋友身上——父母打他,他就打其他人,父母在他身上表现得越粗暴,他对小朋友也就越粗暴。

  5.说谎行为。 经常挨打的孩子,做错事时就会为了逃避挨打而掩饰事实,编造假话,尽量找借口来帮自己摆脱挨打。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对父母说实话,养成说谎话、不诚实的恶习。

  6.仇恨心理。 不难发现,孩子一般都不会与经常打骂自己的父亲接近。孩子在承受暴力的过程中,其幼小的心灵已经形成“爸爸是坏人”的思维模式。这将导致孩子不仅在感情上与父亲疏远,还可能产生仇恨心理。

  7.胆小。 被父亲的棍棒管“乖”的孩子大多胆小、懦弱、敏感。如,看到别的孩子挨打也会害怕,听见父亲叫他的名字就显得精神呆滞,心跳加快等等。

  孩子有自己的自尊心和独立人格,要改正他的错误,也必须让他对错误有所认识、有改过的愿望,否则,即使是棒打责骂也起不到效果。

1、感到孤独。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他们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2、学会说谎,因为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骂。

3、变得懦弱。如果孩子经常被父母打骂,时间一长,孩子见到父母就会立刻产生恐惧心理,继而不敢接近。

4、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得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儿不听话怎么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