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儿童积极心理暗示效应发展进行有效的教育?

一、生心理教育迫在眉睫

  1、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健康定义中提出全面健康三要素:无躯体疾病、无心理疾病、具有社会适应能力。这使人们树立健康的新概念—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的八个标准:第一,智力正常;第二,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点:第三,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第四,正视现实;第五,了解自我,悦纳他人;第六,热爱生活,善于人处;第七,人格完整和谐;第八,懂得“变”是永恒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人们对心理健康有了进一步认识,衡量人们的素质是否达到理想水平,很重要一项标准就是看他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人际关系良好,能正视现实和自我,情绪乐观,意志坚定,人格健全与社会协调一致。

  心理健康状况决定着人们潜能的发挥。一个人心理功能所能达到的完善程度,主要取决于各项心理素质的全面,充分、和谐、匀称的程度与自我调节及整合水平,许多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片面,畸形和障碍的人几乎毫无例外地在心理功能水平上都会受到干扰和限制,这种干扰和限制的结果不仅仅表现在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

  其影响常常是整体和全局性的,有时候甚至会使一个人在其他方面的优势丧失殆尽,使以往的努力前功尽弃。比如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由于患有某些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而影响其社会适应水平,有事甚至连正常的生活都无法维持。这时候知识再多,本事再大也发挥不了作用。此时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因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是一项重要工作,并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2、要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改革

  素质教育是人的教育,而心理素质教育必须坚持科学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应根据中学生自身发展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又针对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思想道德,文化知识、价值观、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能、审美和挫折教育。

  随着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全面推广。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把“实现素质教育”转化成了现实。

  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素质加强了培养。但是在人们大力呼吁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时,往往忽略了心理素质教育。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应该认识到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势在必行。心理素质关系学生的一生,不容半点马虎

  3、学习心理知识,发挥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行为的组织者、领导者,要想教师能够充分发挥教育能力,做学生学习行为的促进者、帮助者,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与教学质量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有很大关系。

  如果一个教师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往,师生之间就会有难以逾越的屏障。

  一个教师如果脾气暴躁,学生一有错误就横加指责,极易使学生产生心理反感,厌恶,害怕教师,疏离学习,这样的教育目的只会渐行渐远,而一个教师如果热情开朗,积极上进,耐心宽容,理解冷静,能够站在学生立场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努力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改正错误,那么学生在这样耳濡目染中使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二、几个方法教你理解儿童心理

  一、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要想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先要了解孩子心理上有什么压力、压力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必须听听孩子的倾诉,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专心地看着孩子,认真地听他说话。只有父母肯把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心理压力的真实情况,才能够针对问题帮助他们。

  二、帮助孩子面对恐惧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比如不跟别人一起逃学、不跟着别人作弊、抽烟、抄作业等等,就因此而受到嘲笑,甚至会受到孤立,感到恐惧、不知所措。这时,父母应当教导孩子要坚持原则,不对的事一定不能做,让孩子知道,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这正是一个人成熟勇敢的表现,也是有主见、有头脑的表现。

  三、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

  当父母亲的小时候肯定也会遇到和孩子相同的事情,可是当时作为孩子的你是怎么想的呢?当时你又是怎么处理的呢?但是现在自己的孩子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这些是可以拿出来和孩子一起分享的。如果孩子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曾经有面对烦恼和压力的时候,这样爸爸妈妈说的话他们就会比较听得进去,也会特别的乖巧。

  四、培养孩子的自尊

  培养孩子的自尊可以加强他们抗拒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比如让孩子发表一些建议,把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事情交给他自己去做,并且重视孩子的想法和言行。这是培养孩子自尊的好方法。孩子有较强的自尊就会有勇气、胆量和辨别力,不会同流合污。

  五、关心孩子的成长

  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这对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大有裨益的。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去学这个、学那个,应该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意愿。父母要付出爱心,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光心孩子交的朋友,多关心孩子的所想所做。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你能够及早发现并且加以恰当的引导,孩子就不会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轻松愉快地度过少年时光。

三、中老年必须重视心理保健

  一、心理保健与心理教育

  广义的心理保健包含了心理教育,或者说心理教育是心理保健的一种方法、一个领域、从方法来看,心理保健离不开心理教育,通过教育将心理保健知识传授给广泛的人群,以达到心理保健的目的。

  从领域来看,心理教育是心理保健工作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方面,有着相对固定人群的方式。

  心理教育的目的是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和心理保健观念。心理保健的预防、矫治、提升功能,特别是其中预防、提升功能,必须通过心理教育才能实现。

  只有树立了自觉的心理保健意识,掌握了心理保健的必备知识,心理保健才能最终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及群众事业,而达到全面保健的最高宗旨。

  心理教育的形式、途径很多。课堂教育是在学生中进行心理教育的主要形式,这种形式效率是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近年来许多地方把心理教育列入社区管理科普健康知识的内容,许多地方开设了心理教育课,这是一种非常可喜的现象。

  除此之外,讲座、会议、座谈和媒体等,都是心理教育的好形式,也都不同程度地发挥着心理教育的功能。

  二、心理保健与心理辅导

  心理保健离不开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心理保健的一种重要形式。

  心理辅导是辅导者教给被辅导者一些心理学知识、心理保健的方法,指导被辅导者通过认知、调节、疏导和训练,自己对自己进行保健。可以说,心理保健的大量工作,都是通过心理辅导完成的。

  没有心理辅导,心理保健工作就可能是不全面的、效率低下的。

  心理辅导与心理教育有不同的特点。首先,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次,二者的目标不同,心理教育主要是培养人们的心理保健观念,心理辅导则主要是授以心理保健的知识和方法,知道训练。

  再次,心理教育的面和范围要比心理辅导广泛,心理辅导常对一个或几个人实施,心理教育通常是对大量的公众实施。

  最后,心理辅导知觉目标是改善人的心理状态,而心理教育则是以培养人健康的心理素质为目标,心理教育主要是实现心理保健的最终目标。

  心理辅导的形式是个别辅导、集体辅导、书面辅导、电话辅导、网络辅导,也可以是讲座、课堂辅导或通过媒体辅导。

四、大常见心理问题需警惕

  在青少年发育的时间段,大脑的技能在不停的增强,接触到的社会上事物也在不断扩大,社会活动实践不断的变多,他们的认识能力也在快读发展,在青少年发育的这段时间里,他们的思维和记忆力以及判断的能力都会有显著的增加,因此大脑的逻辑思维会逐步占据主要的引导地位,会通过抽象、分析、概括、综合、推理来判断和反映对事物的内部联系与内部关系。

  会从片面化和绝对化的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地利用理论思维,而且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明显提升。

  青少年开始逐步用批判的视野角度来观察、评论周围事物,并有其独特见解,喜欢质疑乃至争论。这写表明青少年会开始思考人生以及世界,在内心提出许多有关“人生意义”、“人生目的”、“人生理想”等这一类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个人内心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常会为此感到不安、沮丧、迷茫与苦恼,这时候青少年心理咨询就可以给青少年在心理上最大的帮助。

  通过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咨询中,最经常发生的问题通常有四大类,分别是上网成隐、讨厌上学、高考心理咨询或者亲情关系。

  从心理咨询的角度看厌学,实际上还是和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人格特征有关。厌学比较常见的心理特征有如敏感、不安全感、抑郁、焦虑、稚气、人际紧张、情绪紊乱等。而厌学常见的人格特征则有安全缺乏型、自尊维护型、情感依赖性和意义缺乏型四种。

  安全缺乏型的厌学者,对未来充满了焦虑,容易和人比较。所以很难以承受学业不佳时的失败,因而容易厌学。自尊维护型的厌学者,将成绩和自尊挂钩,一旦成绩不佳则自尊心受到打击,因此也很容易因为自尊不足而厌学。情感依赖型的厌学者,学习动力是为了获得他人的喜爱,因此在人际交往出现问题的时候,也会导致厌学。意义缺乏型的厌学者,追求轻松自由的气氛,因此会对于压力表现出逃避行为。

  综上所述,对于青少年厌学的原因,可能是一种或几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需要找到其厌学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以指导和培养。人格因素跟成长环境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对于青少年厌学的心理咨询,一方面会关注青少年厌学的原因发掘、并试图和青少年共同关注原因的形成及纠正,另一方面也会关注青少年的个人成长环境。

  上网网成瘾或者说就是依赖网络,生活依赖网络不仅仅存在于青少年,不分年龄层次的人都会有这种问题,对互联网的依赖有急有缓,如果造成生活的不方便,就需要更多的关心了,相对于家长而言,自己孩子因为网络影响成绩下滑,后悔莫及。

  一部分青少年属于情感性网络成瘾,这部分青少年将全部的情感和精力投入到网络交友中。还有一部分属于网络游戏性成瘾症,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在网络游戏中以获得游戏带来的成就感。

要:伴随着我国儿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实施有效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儿童具备良好的心理品格,保持积极乐观、开朗活泼的性格,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独立能力以及发展能力。当前我国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实践与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儿童教育机构以及家庭都应当承担起自身的责任,结合儿童的个性化特征以及实际发展需求,来探索多元化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提升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儿童 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措施

当前针对儿童的教育大多集中在知识教育以及安全教育这两个方面,忽视了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也就导致有一部分儿童的心理素质不高,心理品格不够健全,严重者还会产生一些儿童心理疾病。爱因斯坦曾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要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1]。”因此在进行儿童教育的过程中,要将心理教育放在与智力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注重对儿童的良好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从而提高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儿童的自信心与独立意识,减少儿童对家长、对教师的严重依赖心理,规范儿童的交往行为以及学习行为等,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重要基础。

一、进行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有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同步发展

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拔苗阶段,在各方面生理机能不断发展成熟的同时,也要保证儿童的身体发育、智力水平以及心理认知达到协调统一[2]。但是目前,许多儿童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家长给予孩子过度的溺爱与保护,儿童在实现快速身体发育的同时,心理品质还不够健全,主要就表现为儿童缺乏独立意识,对家长过度依赖,胆子小,害怕面对陌生环境,自尊心较强、缺乏自信心,这也就使得一部分儿童虽然生理发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心理认知水平仍然低下,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同步发展。而通过开展有效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类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2.有助于完善儿童教育体系

实施有效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助于完善当前的儿童教育体系。目前我国在开展儿童教育的过程中,相应的知识体系以及教学评价体系已经趋于健全和完善,提升了我国儿童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当前儿童教育专家、家长以及教师都越来越意识到针对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面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缺失和不足,要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上的完善,真正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儿童教育的方方面面,强化对儿童个性品质以及道德行为的引导,从而补充和完善儿童教育体系,为儿童教育事业的高质量与高水平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二、进行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研究

1.在儿童教育中融入爱的教育

要进行有效的儿童心理教育,就要在儿童教育中更多地融入爱的教育,让儿童在爱的包围下来实现良好心理品格的塑造[3]。这里所说的爱的教育包括父母的爱、教师的爱、同学之间的爱、对大自然的爱等,让儿童学会体会爱并且奉献爱和传递爱,就能够让儿童养成尊重他人、关怀他人、团结他人的良好个性品质。要做好爱的教育,教师与家长首先就要学会尊重儿童,与儿童保持平等的关系,在儿童表现出错误行为或者与小伙伴发生争论时,不要一味地指责,而是重在对儿童的引导,了解儿童的思维方式,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来帮助儿童化解矛盾,形成正确认知,并且多采用鼓励方式来让儿童改正不良行为,改正之后可以给儿童一个爱的抱抱,真正的满足儿童的心理预期,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2.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与学习氛围

学校是实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要培养儿童优秀的心理品格,提升儿童的心理素质,就要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与学习氛围[4]。首先,学校可以多举办一些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让儿童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如何处理与小伙伴之间的关系,通过交朋友来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比如可以让儿童合作,用积木搭一座城堡,在这个过程中让儿童感受到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带来的快乐。其次,教师还要注重对儿童责任感与自信心的培养,这就可以通过在学校中设立植物角,或者是饲养一些无害的小动物,比如小仓鼠、小兔子等,让儿童参与植物养殖与动物饲养的过程,每天安排一名孩子进行浇水和喂食,这既符合儿童的兴趣爱好,同时还能够提升儿童的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养成认真负责的良好品质。

3.注重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注重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引导,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广大家长要认识到培养儿童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学校可以构建家校合作平台,向家长传递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家长要根据专业教师的指导,在家庭中开展相应的活动,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儿童的独立自理能力,并且可以采取打分制,将一些儿童可以自己的小事进行罗列,每完成一项家长就要给孩子进行打分,慢慢的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把这些成长和变化记录下来在家校合作平台上进行分享,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孩子的独立意识得到了增强,不再事事都依赖家长。家长也可以逐步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从“保护伞”变为“引路人”,切实提升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水平。

进行有效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就要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学校同家庭形成合力,为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共筑一片蓝天。

[1]马咸茂.关于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书育人,2020(08):35.

[2]任英洁.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教育建议[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06):67-69.

[3]张永红.浅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技巧[J].学周刊,2020(05):166.

[4]苏玉桃.浅谈如何有效进行儿童心理健康教育[J].文学教育(下),2020(01):162-163.

[5]夏鳳.浅谈低龄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甘肃教育,2019(24):55.

1、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切勿超前学习。孩子的发展受成熟机制的制约,与其年龄相适应。因此,父母和教师应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依据规律去养育他们。此外,还应当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他们尚未发展成熟之前,要耐心等待,切勿过度焦虑,更不能揠苗助长。

2、理解孩子的天性,让其充分体验每一个发展阶段的乐趣。每个儿童都是在尽可能地达到最佳的成熟水平。自由而充分地成长是儿童天生就具有的不可剥夺的冲动。只有为儿童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空间,儿童才能充分地发展其固有的潜能。养育儿童并不是强迫他进入预先设定好的模式中,而是在民主和自由的环境中,对他成长过程的一种指引。

3、了解儿童发展的周期性,把握关键期进行教育。个体发展的关键期比其他阶段更有意义,教育应当把握关键期。当儿童处于该阶段时,家长和教师应该对他们加以训练、严格要求;而未达到该阶段时,应耐心等待,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进行惩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积极心理暗示效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