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国学孩子的性格弊端有什么好处呢?

随着高考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国学经典被引入到考题中,不仅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是对知识积累的考察。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齐桓公(小白)、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成为作文题目中的材料。

而且从出题角度来说,文言文阅读课内外比例由原来的1:1,变成了全部是课外阅读,难度也大大提升了。

所以,读国学经典不仅是孩子应试上的要求,也是培养文化底蕴最好的方式之一。

现在,很多家长也是让孩子从小接触国学,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几年前,李湘做客综艺栏目《诗意中国》的时候,展示了女儿王诗龄的书画作品。

王诗龄虽然上的是国际学校,但是每周的传统文化课也是没有一丝懈怠。

李湘还在节目中分享了自己诗意教育的理念:她以“班昭之后,一人而已”之称的王贞仪为典范。

秉持“生活赠我苦与乐,我与诗意绘生活”的诗意生活态度,让女儿从小就受到国学文化的熏陶。

在其他节目中我们也能看出,王诗龄从小就有礼貌,待人接物方面也非常得体。

从小学习国学的孩子到底多厉害?

其实,孩子从小学习国学,不仅能提高识字量,还能让孩子在国风古韵中,感受语言的美、文化的博大精深,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化修养。

1、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学习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蕴涵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是人类最有价值、最高哲学思想的书。

像《诗经》《论语》这些经典之作,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国学的内容丰富,包含诸如天文、地理、历史、治国、修身、道德、伦理等丰富知识,古往今来,无数少年儿童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让孩子从小诵读这些最有价值的书,就如同师从贤哲,从人生的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从高起点展开人生。从小教导孩子诵读经典,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而且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儒雅人格的基础。读古之人,与圣贤为伍,是一个人精神境界高尚的表现。

中华传统美德的18个德目中,有三分之一是关于行为习惯的,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劳节俭、诚实守信、谦虚礼貌等待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既要靠家长和老师的正面引导,也要靠国学知识的熏陶。

孩子读了《弟子规》中“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后,便会产生感恩父母的初始心态,为以后孝敬父母打基础;而当读了“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就会引导孩子关注修德育才,少些与别人攀比吃穿的想法。

国学大师牟宗三说:“少儿学习的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储蓄银行,中华文化最好的货币就是经典,在年幼时将最好的货币存在他们心中,他们长大后一定会知道怎么用。”

2、读国学经典,全方面塑造孩子

经常读国学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好习惯,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也会从更高的起点上迈步。

国学也会让孩子逐渐形成较高的专注力、内心宁静安详的良好读书习惯,《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讲就是这个道理。

从小读国学,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识字量,对今后写作文也大有帮助。孩子常常苦于写文章没有好的事例,其实就是平时积累的不够。国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典故,读过后孩子就能学会引经据典,使文章变得有深度。

同时,读懂经典,孩子会形成博览群书的习惯。许多读经典的孩子,在6岁-10岁时,能主动找书读。从而视野开阔,智慧流溢。

除此之外,经常读国学经典,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很大帮助。通过诵读经典,孩子的形象思维(右脑)获得全面的锻炼,从而为学习数学、物理、外语、化学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而且,经典的内容早一点存储到头里边,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消化,从而使理解力也获得提升。

3、《少年读国学》:中高考知识素材库,

学习做人做事的精神成长宝典

学经典,死记硬背显然不是聪明方法,还可能引起孩子的抵触。

如果能用更有趣的方式进行讲解,将经典和孩子的生活联系起来,经典就会“活”起来。孩子学得时候不觉得枯燥,背诵、考试自然也不在话下。

中国青年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少年读国学》系列就是作者写给孩子的国学经典,基于《诗经》《楚辞》《左传》《论语》和《孟子》的经典文本,参考相关典籍,编写成有趣又动人的故事,便于孩子轻松阅读,吸收国学精华。

不同于市面上其他的国学书,《少年读国学》中没有繁冗的文言文,很多孩子看到文言文后认为自己看不懂,就会产生抵触心理。这套书为孩子避免了读不懂的问题,将国学经典中的典故、成语写成一个个有意思的小故事,让孩子有兴趣并且愿意读下去。

例如《少年读诗经》中,有我们熟悉的著名的大禹治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还有齐桓公的故事,甚至一些历史“冷知识”,可谓包罗万象。

不仅如此,这套书包含的知识面也十分广阔,有介绍明君、昏君、贤臣的故事,还有关于情爱的诗歌、巾帼女英雄等等。

文字上通俗易懂接地气,做为课外阅读书目,是孩子亲近国学经典的上佳选择。同时,有助于孩子理解文言文,提升阅读力、写作力、理解力、记忆力和表达能力,也是适合亲子共读的好作品。

除此之外,这套书也是学生的高考必备知识素材库,《少年读诗经》《少年读楚辞》和《少年读左转》三本书都讲到今年高考作文全国卷i的阅读材料管仲、鲍叔牙和齐桓公的故事,学习本书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三个人物的个性特点和他们之间的故事。

一个从小受国学熏陶的孩子到底有多厉害?

请记住9个字:见自己,见众生,见世界。

国学塑造了孩子们的心智,健全了孩子们的人格,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也必将温暖他们的整个生命。

赠书|《朋友请听好》:你的孤独我们感同身受

赠书|孩子的饭桌礼仪,从家庭开始培养

赠书|猛男养猫,都是大型真香现场

赠书|神童,王阳明贵人语迟的传说

赠书|接收这份来自90后哈佛、耶鲁双料学霸妈妈的八个诚意分享

赠书|课堂上老师不讲的有趣物理知识,才是孩子最感兴趣的!

赠书|看完泪奔!致敬:为我们的幸福生活负重前行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学习国学经典重要,学了这些才让我们真正成为中国人。要学,但不能死记硬背僵化的学,更不必故弄玄虚表演式地学。应该把孩子的学习生活分做几个部分,而学经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别相信学会了经典什么都会了,现在已不是过去八股取士了。建议,通过学经典扎住灵魂的根,然后自然科学,史哲人文,生活能力也都要学!

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不仅是增进知识的过程,不仅是把知识消化于生命,转化为生命所具有的德性的过程,而且具有熏陶气质、变化性情、提高涵养的意义。国学经典教育不仅培养文义通晓、才华擅长、经书熟习、学问通彻的博学之士,更是要培养行谊谨厚、立品端正、品行端方、敦品励行的谦谦君子,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既博又雅。

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好吗?怎样对孩子开展国学教育?

国学教育是好事,但是如果幼儿园开国学教育,得看他怎么教?比如说跟读之类的可以,这没有坏处但最好不要让孩子练习写,毕竟幼儿园孩子都太小,手和神经都没有发育成熟,写字是需要神经都成熟之后,再配合手才能写出来的,所以只听和读个人赞同,同时所说的国学,个人认为就是以孝为首,其他为辅,学习为尾,学习并不重要,国学教我们的是做人,弟子规所讲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面所关注的,先要学会做人,比如说孝顺,诚实,范爱等做人的道理后才可去学习,以上的意见,个人总体来说是知识学习过去的,国学是祖宗留下来的宝贝,从孩子抓起,没有坏处,但需要我们作为父母的以身作则,以上建议供您参考,如果您认为有道理,记得关注哟

我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很多幼儿园都开展了国学教育,但是收效却不尽如人意。有的幼儿园照搬传统私塾教育模式,室内悬挂孔子、孟子等大家画像,组织学生席地而坐并诵读等国学经典作品,为幼儿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但是,凡事都讲求度,需要选用正确的处理方式,幼儿国学教育在此方面的工作力度明显不足。

所以正确的开展幼儿园国学教育意义重大。

  1.传承经典、传承美德。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自私、任性、不懂礼貌等现象比较普遍。在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让幼儿学习传统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能够教育幼儿孝亲尊长、友爱伙伴,使他们变得更加懂事明理。另外,幼儿园通过开展国学教育,还可以系统全面地培养幼儿很多的良好习惯。

  2.健全幼儿的人格。

  幼儿阶段的教育是心性和人格培养的黄金阶段,对孩子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可以在幼儿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热爱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种子,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让他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对健全他们的人格,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通过学习国学会让幼儿懂得什么是善恶,什么是孝,什么是乐观进取,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等等,从而达到健全幼儿人格、促使其全面发展的目的。

  3.有助于启迪幼儿的智慧。

  3~6岁是幼儿的学习最佳期。大脑生理学家们发现,儿童的智力发展和性格形成在0~3岁间就完成了60%,3~6岁间完成了80%,这几年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孩子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因此,从小让幼儿接受中国古文化的熏陶,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国古文化的诗词美、韵律美、语言美等,不但可以培养幼儿读书的兴趣,还可以提升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开展国学教育,培养儿童良好人格,形成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打好做人基础,这是功在当今、利在后世的大事情。

经典诵读的作用是让幼儿通过熟读和记忆,达到内容与内心的融合,然后在日常生活的某个情境中,得到不自觉的唤醒,从而达到道德情感与习惯的教育。

教育活动是区别于经典诵读的,以游戏为主展开的,有目标的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活动。其教育内容涉及面很广泛,体现在幼儿基础课程五大领域以及文化学习的各个方面,形式活泼多样,不拘一格,一般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体验,操作,交流讨论,肢体表演,游戏等方式,达到对传统文化美学及生活习惯,社会交往、行为规范的理解。

集体教育活动内容涉及面广泛,能够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且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教学的方式方法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幼儿园指导纲要》及《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目标与要求,很值得大力提倡。

有很多幼儿园把中国特色作为环境创设的主题,形式上有墙饰,吊饰,展览架摆放,楼梯贴等,其内容包括文化艺术,饮食,经典诵读,文明礼仪等多方面的内容。

比如楼道墙体悬挂或张贴了各式各样的戏曲脸谱、文化扇、剪纸、国画等;楼道吊饰则装饰成了中华瓷器的造型,小主题命名为《中华瓷韵》;展览架一般做成博古架的造型,摆放一些以石头、瓶子、粘土为载体的中国元素的装饰。

吊饰以中国戏曲,中国瓷艺,中国剪纸,中国扇艺,十二生肖,四大发明,二十四节气,二十四孝、成语故事绘图等作为题材。

这些装饰首先从视觉上给人以浓重的中国味,使幼儿置身于中国元素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体验中华文化的丰厚与博大,感受中华文明的大气与典雅。同时在美学,科学,社会等方面对幼儿进行了引导和熏陶。墙体上可以辅以文字说明,墙体内容的制作与收集可以是老师,幼儿以及家长,形成墙体与幼儿互动,墙体与家长互动,也可以在楼梯上,柱子上一些小空间粘贴三字经,千字文等典籍内容,使幼儿和家长随时可以诵读。

一般指的是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或重大节日紧密相连的大型主题活动。我们引导幼儿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不要局限于放几天假,出去玩几天。我们更应该从这些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教育意义上来着手。

比如,端午节我们不仅可以在环境创设上悬挂香包,艾草,还可以请幼儿从家里带来粽子和小朋友一起品尝,不仅体验分享的快乐,更能结合故事和图片,视频,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对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以《团团圆圆中秋节》为主题中秋节上,我们可以请爷爷奶奶来幼儿园和宝宝一起过节日,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背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鼓励宝宝把月饼敬献给爷爷奶奶,在温馨的氛围中感受浓浓的亲情,体验尊老爱幼的美德;

春节,我们可以以《红红火火中国年》为主题,在幼儿园包饺子,作水果拼盘,蘸糖葫芦,做手工灯笼,用各种材料粘贴对联等,使幼儿真切感受中国年的各种元素,引发幼儿对中国年的喜爱。并在此基础上,可以延伸节日礼仪,道德习惯等方面的教育。

大型亲子活动拉近了幼儿园、幼儿及家长的距离,使家长认识到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性,和幼儿园达成共识,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也便于幼儿的国学教育进一步延伸到家庭中。

大型文艺汇演中,我们可以排练内容上或形式上和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节目,引导幼儿以音乐、韵律,歌舞等表演形式,感受中国文化美,体验中国文化的内涵。

比如舞蹈《唐诗新唱》,音乐剧《守株待兔》等。这些表演首先要通过很长时间的排练,在排练过程中,老师对幼儿动作,表情的指导能够引导幼儿体会中国经典的意义;

其次,这些表演场面宏大,更能够使幼儿感受到中国文化气势的恢弘。而且,一般的大型演出往往会以影像的方式保存下来,使幼儿百看不厌,从而使其教育意义得到不断地延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国学孩子的性格弊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