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读失利了,考研还有机会吗?

这一代多考几十分,少考几十分作用会更小,小很多,读书的作用只是为当螺丝钉而准备。高考的作用的顶峰是在恢复高考那几年,我的导师,博导那一辈就因此受益,他们本科毕业就留在了高校,我硕导告诉我,他是恢复高考第一年考上的大学,他大学同学里除了死了的和进去的,不少行政职务在正厅及以上,有两个同专业同学是工程院院士,一个专业一年总共三工程院院士。这种情况放到现在是完全不敢想象的。到了70后,谁学土木,谁开挂,我相信这一点没有人会否认。比如中建,中铁建的建成和改制时间是1984年和1990年,如果这些年份里选了土木的人,一般会被直接分配到这样的央企总部,然后大基建开始那一刻,只要没进去的,现在手里一到两个小目标都是混的差的。再到80,90后及95前,产业信息化建设,同时也是创业潮的涌现,75到80后是这个世界经历过最疯狂时代的人,他们看到了世界规模最大的经济腾飞奇迹。中国的人口红利所能创造的物质改变速度能够让任何人迅速积累财富,实际上在198x年到201x年里,来中国进行投资的外国人也享受了巨大的红利。但是这个红利的利用到今天,不敢说结束,起码增速放缓是必然的。因为人口红利的粗糙释放会导致很多后果,竭泽而渔必须过度到从长计议。高激励型的经济体系,导致了高度焦虑和许多不尊重人类行为特点的处理方式诞生,比如996,007。包括过度依赖人口红利激发制造业发展,到经济周期时引发失业潮,也是在这个问题之内。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必须认识到,未来的就业目标依靠两件事而决定,第一,经济发展是否依然依赖高激励体系?如果继续依赖,那么大部分人必须选择新兴理工科,因为不选,将没有新的增长点,会有更多的人因此而失业。第二,如果不依赖了,大家各司其职,遵守劳动法,严肃税制,央企国企的投入占比下降,市场主动调节的作用增加,收入差距放缓,内循环增加,减少焦虑倡导平和,则包括娱乐,文旅,心理服务,文化创意,医疗旅游等轻服务业也会被随之发展起来。我更希望是第二点,让更多的人因此而有选择,通过慢激励休养生息,慢慢进步,大家不再通过焦虑不安的情绪而打鸡血,反而是各自发挥才能为社会发展而努力。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无法再因高考而获得大收益,这是事实,而被无限的卷入考研,甚至读博的焦虑循环之中。并且在这个中间,也没有真正培养出多少真本事出来,仅仅是为了完成向上爬的目标而奋斗,这其实是糟蹋人生的一种表现。无法精进,无效内卷。不管是哪种,静下心来学好东西,世界很大,机会也很多,如果上了一本线,再去复读弄个211,那还不如选个有利于自我发展的专业,精进专业,学好语言,多几条出路。
必须可以啊,只要你不断努力我高考失利,只读了一个三流二本,然后又考研,今年已经成功拿到博士录取通知书听说点赞的同学都可以心想事成呐--分割线--这两天实在是太多人私信我了由于论文的事最近我也很忙,没办法一一和大家回复,真的不好意思了大家问的最多的就是没考好要不要复读,其实这个问题大家要从以下几个角度问问自己:1、自己是一个自制力很强,复读这一年不会被其他事物所干扰2、能忍受复读这一年所遇到的任何压力包括但不限于学业、家庭3、家里有能力支持你复读4、能接受复读后比复读前更差的结果5、你所说的考炸真的是因为你所说的严重外界因素干扰所致6、在下一次遇到严重外界因素干扰时,你能泰然自若7、你能接受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以上问题你都能克服和接受,那就复读;如果不能,那就好好报考去读大学吧人生最主要的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什么时间努力都不晚---------分割线----------关于考研,前阵子在网上看到一段话,感触很深,跟你分享下:“每一个考研的学生,你们都知道,考研这个东西,只要你动了念头,除非你考上了,否则你一辈子肯定不可能真正放得下。每每想到它,你为它努力过、付出过,但是最后你放弃掉再去争取一次的机会,你会在一个不知名的闲来无事的下午回想起来并沉默良久,为止动容,甚至会在午夜梦回时分泪流满面……因为,考研,这2个字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叫梦想。人一旦有了梦想,就再也不能满足于在地上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考复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