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长物志作者》

《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个国家与民族、区域个性与文化差别越来越小,园林设计出现概念“沙漠化”、特色“模糊化”、景观“趋同化”的态势,传统建筑语言日益模糊,历史文化脉络出现断层,具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逐渐消逝。园林是“物化”的历史,也是“人格化”的载体。回顾历史,明代苏州园林的造诣已臻颠峰,文化格调高逸,熔文学、哲学、美学、建筑、雕刻、山‘水、花木、绘画、书法等多门艺术于一炉,衍生出中国文人“游于艺”、“隐于市”的生活模式,成为明代文人人格建构和品玩赏鉴的物质载体,也是我们开展明代文人园林研究的奠基石。
在传统园林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外专家学者较多地以传统文人园林的艺术特征和历史背景为研究重点。目前,已有少量文献涉及到《长物志》中几卷的评述,然而针对《长物志》造园思想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存有较大的挖掘空间。《长物志》涉及的内容广泛,既包括建筑、园林又包括各种器具、造物;既有整体的设计规划和要求,又有具体的设计内容和细则,无处不渗透出高雅的设计品味和深邃的精神追求。《长物志》的艺术美学思想,是晚明社会江南地区商品经济萌芽背景下文人品味精致生活和显露温文气质的产物,其中也蕴含了彼时彼地复杂而幽微的文人心态。该著作中丰富的园林美学思想、环境设计思想和工艺造物思想,集中体现了晚明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形象展现了当时文人清居生活的物态环境,是研究晚明园林审美文化的重要史料。
论文以现代设计艺术学的角度深层次剖析文震亨《长物志》的造物思想,梳理出一整套带有鲜明个性的艺术美学思想。通过对该著作中各种造物细则和生活情趣,乃至文人们间礼仪风尚的研究,发现各要素间存在着情与理脉络上的涵构关系,传达出一种旷达高远的士人情怀。而在当今园林设计中继承与挖掘传统文学理念,呼唤人们潜在的“人文情怀”逐渐将成为当今设计的主流。
本文从三个层面由浅入深的开展研究工作:第一个层次,史据考证,全面介绍文震亨所处历史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重点研究文震亨生平、著作及其造园实践,了解其审美意趣。通过剖析晚明江南文人园林体系的社会背景和总体特征,特别关注“隐逸”文化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的体现。第二个层次,依托原著阐述其造物原则:“巧夺天工,各得所适”、“门庭雅致,屋舍相宜”、“制具尚用,厚质无文”、“神形兼备,忠实畅达”。第三个层次,总结造园美学思想《长物志》的造物观“适”、美学观“雅”和伦理观“意”。《长物志》中所阐释造园思想对当代造园艺术具有很强借鉴性和启示性。
总之,尊重地域文化、深挖美学理论、提炼纹样符号、将设计研究重心延伸至其背后隐藏的中国传统文化,以一种求实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对待传统文化,由表及里地深入传统文化内部,对当代生活所需的“文人园林”提出新的思路与展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TU986.1【目录】:
Abstract7-13
第1章 绪论13-27
1.1 《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背景及意义13-17
1.1.1 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背景13-15
1.1.2 《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意义15-17
1.2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17-19
1.2.1 研究对象17
1.2.2 概念界定17-19
1.3 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19-23
1.3.1 国外研究状况19-20
1.3.2 国内研究状况20-23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23-25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25-27
1.5.1 研究内容25
1.5.2 创新点25-27
第2章 文震亨与文震亨造物27-34
2.1 文震亨所处的时代27-29
2.2 文震亨的生平29-30
2.3 文震亨审美情趣30-32
2.4 文震亨的著作及造园实践32-33
2.5 本章小结33-34
第3章 晚明江南文人园林的发展概况34-47
3.1 江南文人园林体系的相关背景34-38
3.1.1 动荡不安的政治环境34-35
3.1.2 繁荣兴旺的商业经济35-36
3.1.3 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想36-37
3.1.4 蓬勃发展的绘画艺术37-38
3.2 南文人园林体系的总体特征38-41
3.2.1 以文人士流为造园主体38-39
3.2.2 以诗情画意为审美追求39-41
3.3 晚明江南文人园林的美学思想41-44
3.3.1 崇尚"宛自天开"之趣41-42
3.3.2 鉴赏"拳石勺水"之境42-43
3.3.3 追求雅致个性之美43-44
3.4 "隐逸"文化与《长物志》造园思想44-46
3.4.1 空间之"宜"44-45
3.4.2 造型之"简"45
3.4.3 景观之"意"45-46
3.5 本章小结46-47
第4章 "巧夺天工,各得所适"47-70
4.1 居室之适宜47-54
4.1.1 功能与布局47-49
4.1.2 空间与尺度49-51
4.1.3 纹样与材质51-54
4.2 水池之重心54-60
4.2.1 理水55-57
4.2.2 造景57-59
4.2.3 寄情59-60
4.3 山石之巧作60-64
4.3.1 掇山61-62
4.3.2 品石62-63
4.3.3 巧作63-64
4.4 花木之搭植64-69
4.4.1 古雅65-66
4.4.2 意韵66-67
4.4.3 配植67-69
4.5 本章小结69-70
第5章 "虚实相生,格韵兼胜"70-89
5.1 "因景互借"70-74
5.1.1 随宜70-72
5.1.2 就势72-73
5.1.3 巧借73-74
5.2 "虚实相生"74-79
5.2.1 掩映75-77
5.2.2 映衬77-78
5.2.3 疏密78-79
5.3 "格韵兼胜"79-83
5.3.1 意动79-81
5.3.2 婉曲81-82
5.3.3 雅格82-83
5.4 "合式配就"83-88
5.4.1 题景84-85
5.4.2 用典85-86
5.4.3 陈设86-88
5.5 本章小结88-89
第6章 "制具尚用,厚质无文"89-105
6.1 "精简而裁,藏锋不露"89-94
6.1.1 造型简练89-91
6.1.2 结构精当91-93
6.1.3 装饰适度93-94
6.2 "重简素,忌浮华"94-99
6.2.1 宁古无时95-97
6.2.2 宁朴无巧97-98
6.2.3 宁俭无俗98-99
6.3 "随方制象,各得所宜"99-104
6.3.1 因地制宜100-101
6.3.2 因时制宜101-102
6.3.3 因人各异102-104
6.4 本章小结104-105
第7章 "旷士之怀,幽人之致"105-118
7.1 《长物志》之"物境"105-109
7.1.1 动境105-106
7.1.2 静境106-108
7.1.3 虚境108-109
7.2 《长物志》之"情境"109-113
7.2.1 五感观照109-110
7.2.2 情感写照110-112
7.2.3 情景交融112-113
7.3 《长物志》之"意境"113-117
7.3.1 《长物志》文人园林居室的"旷士之怀,幽人之致"113-114
7.3.2 明清文人园林空间的意境美114-116
7.3.3 大观园的"情""景""意"116-117
7.4 本章小结117-118
第8章 结论与启示118-138
8.1 造物观——"适"118-123
8.1.1 适——"用"118-119
8.1.2 适——"宜"119-121
8.1.3 适——"度"121-123
8.2 美学观——"雅"123-129
8.2.1 雅陈清供123-125
8.2.2 雅藏鉴赏125-126
8.2.3 雅集品茗126-129
8.3 伦理观——"意"129-136
8.3.1 《长物志》之"游"意129-131
8.3.2 《长物志》之"赏"意131-133
8.3.3 《长物志》之"合"意133-136
8.4 结语136-138
参考文献138-147
致谢147-148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及发表的论文14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许悦;丁山;;[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许兴海;;[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方继孝;;[J];博览群书;2009年12期
刘显波;;[J];中华建设;2007年09期
孟兆祯;[J];风景园林;2005年02期
杨鸿勋;;[J];风景园林;2006年06期
孟兆祯;;[J];广东园林;2006年01期
张劲农;;[J];广东园林;2007年06期
顾蓓蓓;[J];规划师;2004年01期
易涵;;[J];建材世界;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武忠;[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赵晓峰;[D];天津大学;2003年
吴晓明;[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薛晓飞;[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陈波;[D];浙江大学;2006年
孙伟科;[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王亚军;[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张晓燕;[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王竞红;[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秦岩;[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新静;[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赵熙春;[D];天津大学;2003年
王湘昀;[D];湖南大学;2005年
王一帆;[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胡晓宇;[D];重庆大学;2007年
侯涛;[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汪洋;[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龚玲燕;[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李韫;[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白亚仁;[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A llan Barr(白亚仁);[J];蒲松龄研究;2000年Z1期
王光福;赵瑜;;[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刘艳玲;;[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陈才训;;[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陈才训;时世平;;[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吴天德,张宗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厚实;郭彤;;[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刘斌;;[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朱仰东;;[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文;;[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刘建国;;[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裴继刚;;[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孟修;;[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陈建农;;[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孟庆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黄鸿仪;;[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王萍;;[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张复合;;[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五辑[C];1993年
朱良文;;[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五辑[C];199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凯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付明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胡文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王厚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刘宝春;[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高刘巍;[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张洁;[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翟艳芳;[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杨玲;[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王淑英;[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梦;[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杨和平;[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许耕耘;[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吴冬丽;[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娄飞;[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唐珣;[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贺艳;[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陈鑫;[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董桥锋;[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张迎芬;[D];河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方睿;;[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王健;[J];安徽建筑;2002年04期
王健;[J];安徽建筑;2002年06期
章志红;;[J];安徽林业科技;2003年02期
岳毅平;[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孟二冬;[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孙明;[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陈巍;[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俞孔坚;[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刘晓明;[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庆日;[D];浙江大学;2003年
余树全;[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王欣;[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包战雄;[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郑静;[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唐舜;[D];湖南大学;2003年
罗慧君;[D];浙江大学;2004年
张兰;[D];浙江大学;2004年
王奉慧;[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梁蕴;[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翁翊暄;[D];东南大学;2004年
吴文;[D];清华大学;2004年
杨光军;[D];河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盛养源;[J];室内设计与装修;1997年01期
谢华;陈汗青;;[J];艺术教育;2010年08期
王今栋;[J];室内设计与装修;1995年05期
李志明;;[J];中国园林;2009年11期
李宝昌,汤庚国;[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童赛玲;[J];新美术;1994年04期
邓其生;;[J];广东园林;1982年01期
梁友松;;[J];时代建筑;1985年01期
王绍增;;[J];中国园林;1985年03期
冯桂丛;阎林甫;;[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198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萍;;[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陈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二辑)[C];1981年
;[A];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学术论坛会议材料[C];2009年
侯帆星;;[A];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学术论坛会议材料[C];2009年
王道成;;[A];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学术论坛会议材料[C];2009年
张定中;;[A];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学术论坛会议材料[C];2009年
苗正华;郝前芳;;[A];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学术论坛会议材料[C];2009年
张定中;;[A];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学术论坛会议材料[C];2009年
郑焕友;罗小龙;苏勤;;[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刘秀晨;;[A];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坤民;[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张劲农;[N];中国花卉报;2005年
刘国信;[N];建筑时报;2006年
静雲;[N];中国建设报;2006年
陈强;[N];中国文化报;2010年
山东景轩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景观石网运营总监
李先军;[N];中国花卉报;2011年
潘广庆;[N];广东建设报;2003年
张劲农;[N];中国绿色时报;2003年
刘国信;[N];建筑时报;2007年
倪超英;[N];建筑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华;[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李元;[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李世葵;[D];武汉大学;2009年
于亮;[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阴帅可;[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邵丹锦;[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赵晓峰;[D];天津大学;2003年
赵迪;[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冯宜冰;[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贾玲利;[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大卫;[D];北京服装学院;2012年
阎婷婷;[D];天津大学;2012年
张敏莉;[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曹菊枝;[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黄惠珊;[D];苏州大学;2001年
詹红;[D];重庆大学;2002年
吴立威;[D];中南林学院;2003年
王栋;[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张兰;[D];浙江大学;2004年
刘伟龙;[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手机扫描二维码,把小组装进口袋
第三方登录:您当前的位置:&>&&>&&>&
马未都说收藏 电子书下载
书籍作者:
上传格式:.rar
书籍大小:53 KB
更新时间: 00:00:00
所属分类:人文社科
书籍状态:
使用环境:[!--softfj--]
数据一览:总点击()
手机下载:
内容简介:
《马未都说收藏》txt下载& && && && & 收藏热的形成,必须要具备几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就是官方的提倡和默许。比如北宋末期宣和年间,伟大而窝囊的皇帝宋徽宗非常提倡收藏,他首先成立了国家画院,自己任画院院长一个皇帝亲任画院院长!他网罗天下所有顶级画家聚集到他的门下,为他作画,编辑《宣和画谱》。官方的提倡是收藏热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今天,官方也提倡。比如央视有《鉴宝》栏目,每个博物馆都不停地推出各种各样的文物展览。这些在我年幼的时候,都不可能看到。  再有就是国家对文物的收购。这些年,国家用重金买下很多流散在世界各地的文物,收归国有。比如故宫博物院在1995年,斥资将近2000万元人民币,买了一张北宋的画,张先《十咏图》。这张画早年从故宫流出去,现又收归故宫。2002年,财政部又斥资将近3000万元人民币,买了米芾著名的《研山铭》,收归国有。这些都表明国家的许可或者说提倡的态度。  第二个特征是出版物集中。今天能够看到的所有有关文物的出版物,都是在收藏热时期出现的,包括北宋、晚明、乾隆时期、晚清和我们现在。  我喜欢收藏的时候,先喜欢的是陶瓷。当时全国有关陶瓷的书就两本,一本是中国硅酸盐学会编的《中国陶瓷史》,一本就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陶瓷》。今天完全不同了,如果喜欢收藏,不管哪个门类,你去书店,五花八门的书,所有资讯都可以很轻易地查到。我喜欢陶瓷收藏的时候,是查不到的。  出版物集中也是收藏热的集中体现。比如宣和时期的《宣和画谱》、《宣和书谱》、《宣和博古图》,这些都是北宋时期的著作。晚明时期,有一个文学家,也是画家,叫文震亨,是文徵明的曾孙。他写了一本关于鉴赏收藏的书《长物志》。长,在古音中念“丈”,“家无长物,诗书自乐”。“长物”,指多余的东西,是自谦的说法。古人把一些很贵重的东西,说成是一种人生多余的东西,就叫长物。那么乾隆时期,我们都知道,乾隆皇帝为了编辑天下所有他收藏过的名画,编出一本书叫《石渠宝笈》。还有《西清古鉴》,也是乾隆时期编的书。晚清就更不用说了。民国初期有一个人叫赵汝珍,写了一本《古玩指南》,这是给所有收藏的人看的一本收藏手册。  以上这些都说明出版这类书,一定是收藏热的时期。  第三个特征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就是摹古和作赝成风。  摹古是君子坦荡荡:我模仿前朝的成就。我以我现实的力量,来达到古人曾经达到的一个高度。比如乾隆皇帝,他最愿意做的就是这件事。乾隆很多瓷器的落款就写着“大清乾隆仿古”,他写得很清楚:仿古。当然,也有一部分不写,他就要以自己的能力达到古人的高度,让你真假莫辨。作赝的出发点就不一样了,它是为了欺世。今天很多搞收藏的人都被作赝,简单说就是作伪、作假,给苦恼着。每个人拿到东西以后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它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都苦恼这件事。这就是作赝成风,也是收藏热的一个标志。=中国古代家具中还有一类,不属于以前说过的任何门类,就是架类家具。  首先是衣架。古代的衣架跟今天的衣架完全不一样。你肯定觉得这种衣架根本挂不上衣服,但这里有个概念,过去古人不是挂衣服,而是搭衣服。现在的西服笔挺,得找个衣服架子挂,得有板有型。但过去的衣服是软的,跟面条似的,往衣架上一搭就完了。衣架一般都搁在床头,使用方便。  第二种是灯架。所谓灯架,严格讲应该是烛台架。过去没有电灯,灯架上面都搁蜡烛,一左一右摆放。过去在架类家具中,灯架非常名贵。  第三种是脸盆架。过去没有盥洗间,就在屋里放一个脸盆架,上面搁一个脸盆。架上有个地方很窄。我见过作伪的脸盆架,放香皂的位置做得特别宽,因为他想要搁大香皂,肯定要做宽。但他不知道,过去根本没有香皂,也就搁一个皂条,很窄。我小时候还使胰子呢,跟乒乓球似的。那么,跟脸盆架非常形似,但比脸盆架小很多的架子,是干什么用的呢?巾架,就是专门挂毛巾的,多讲究啊!  第四种是火盆架。有方的,也有圆的,中间搁一个金属的火盆,冬天烧炭取暖。我们今天有空调,又有暖气,冬天不受寒冷之苦了。过去的人冬天非常受罪。当时文人的脚下都得搁一个炭盆,那炭有煤气,还得防止煤气中毒呢。我前两年到南方,还看到屋里使用炭盆,特别有意思。盆里的红炭用灰埋着,扒开以后特别暖和,非常漂亮。过去使用炭盆,在明清小说中都有记载,像《红楼梦》里曾多次出现。黛玉躺在那儿气息奄奄,要焚稿断痴情,让紫鹃把炭盆点上,紫鹃还怕把她熏着。  还有一种架类家具,是我们梳妆打扮时使用的镜架。过去镜子就搁在上面,后来演化成梳妆台。古人多讲究啊,镜架做得非常漂亮,小姐们每天对镜贴花黄。镜架出现得非常早,东晋《女史箴图》中就描绘了。  这一讲讲的是家具中的杂类,比如屏类、几类、架类。按照非常科学的分类方法,中国的家具基本可分成五类。第一类卧具,第二类坐具,第三类承具,第四类庋具,第五类杂具。通俗的说法就是:床榻类、椅凳类、桌案类、柜架类、其他类。这五类基本囊括了中国家具。  您听了这几讲以后,能够对中国的家具,从外观形制到精神层面,大致有所了解。下面要讲中国家具的另一个层面,家具的用材,它反映了中国人精神追求的另一个层面。
《马未都说收藏》内容截选:
关键词有:马未都
下载地址:[]
下载帮助:
推荐使用快车下载本站TXT电子书,使用 WinRAR 解压本站全本书籍。
如果这个TXT书总是不能下载请到下方发表评论报错,我们会及时帮您解决并回复,谢谢合作!!
下载本站全本图书,如果服务器暂不能下载请过一段时间重试!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请到报错或是到QQ群内(群号:)找管理员咨询,我们将在那里提供更多 、更好的电子书!
本站提供的TXT电子图书是供学习研究之用,如果喜欢,请到当当或其他书城去买正版图书。
发表评论:
网友推荐热门小说
本书相关小说
本类热门小说
本书的版权作者所有,如作者认为本站侵犯了您的版权,E-mail: 通知我们,我们立即删除!
《马未都说收》是一本很棒的书,动人的情节,优美的文笔,看后心情大悦,为了让本书的作者()能写出更好更多的极品作品!
请您购买本书或购买本书VIP和多多宣传本书,也对本类电子书的支持!中华文学文化的将来,我们共同努力,共创辉煌!
Powered by 落吧书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q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