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明港镇信阳市明港新村2014年年底能够解决老百姓的搬迁问题吗?

热门关键词: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 E-mail: QQ: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焦点新闻
&&评论排行信阳市市发改委政府信息公开网
公正、公平、及时、准确、服务、便民
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索&&引&号:
公开形式:
公开时限:
发布日期:
分&&&&&&类:
成文时间:
地&&&&&&区:
单&&&&&&位:
第一篇 &实施跨越发展,加速特色崛起
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连续五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初步统计,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92亿元,历史性地突破1000亿元,按2005年价,五年年均增长12.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300元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4.1亿元,是“十五”末的2.5倍,年均增长20%以上。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26亿元,比“十五”翻了两番,年均增长近30%。品零售总额突破433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
业主导能力实现新突破。自2008年开始,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同时超过一产和三产,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每年拉动经济增长5个百分点左右。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突破110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3亿元、增加值278.67亿元,比“十五”末接近翻两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3亿元,年均增长26%以上。
农业基础地位达到新高度。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288亿元,年均增长11.8%,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左右,粮食产量115亿斤,连续五年保持在100亿斤以上,用占全国0.47%的耕地生产出超过全省10%、全国1%的粮食,农业的基础产业作用进一步提升;机械总动力达到461万千瓦,龙头企业发展到199家,华英富农行动成效卓著,红茶研发和生产取得历史性突破,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11元,与全省和全国的差距比“十五”末分别减少2.23和16.2个
乡一体化深入开展。中心城区面积由46平方公里增加到68平方公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城镇化率达到35.9%,比“十五”末提高8.5个百分点。“六城联创”全面推进,相继成功创建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省级文明城市”和“国家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通过了省级验收。相继获得“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20强”、“2009年度中国十佳宜居城市”、首届“中国创业之城”、“全国休闲城市30强”、“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十二五值得关注的典范市”、“中国最具绿色竞争
破430公里,公路总里程位居全省前列,实现县县通公路、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航空、水运取得历史性跨越,明港机场加快建设,淮河航运正式通航。能源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华豫2×66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建成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突破200万千瓦,风电等新能源建设明显加快,电网规模、电力输送能力较“十五”末翻了一番。水利建设明显加强,防洪抗灾能力稳步提高。国土资源开发保护得到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全面推进。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沼气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进程步入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比“十五”末提高7.5个百分点左右。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度缩减。事业单位人事工资改革全面展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快速推进,医药卫生、文化、教育科技、供销、警务等重点领域体制改革有序进行。全市上下紧紧抓住产业转移机遇,深入开展招商行动并实现重大突破,利用外资扩展到17个国家和地区,与6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与17家央企开展了战略合作,有36家国内外500强企业在信阳投资落户。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和省外资金分别达到16694万美元和146.5亿元,比“十五”末分别翻了两番和三番。
和谐社会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创造活力不断增强,五年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10家,获省科技进步奖累计33项,专利授权量累计706项。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均比“十五”末增加了9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累计47.1万人,下岗失业工人实现再就业累计15.6万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保试点全面铺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五年新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2010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92%,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8.26%和9.2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各级各类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大市和劳
、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特别是启动实施了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河南省鸡公山文化旅游综合开发试验区和15个产业集聚区建设,我市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更进一步。这五年形成的在复杂形式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经验是,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统一,必须始终坚持加强薄弱环节与谋划长远发展相统一,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与扩大开放相统一,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统一。总之,经过五年的发展,信阳宜居宜业的城市魅力更加显
专栏1 “十一五”规划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
城镇化率(%)
森林覆盖率(%)
城市绿化覆盖率(%)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万元产值能耗降至(吨标煤)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 FONT-FAMILY: 仿宋_GB<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 FONT-FAMILY: 仿宋_GB亿达到22036元左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60亿元,城镇化率达到46%左右。
――发展方式显著转变。产业结构、城乡结构、需求结构调整和优化取得显著进展,服务业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战略支撑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以上,科技引领水平显著提高,“三化”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较快发展,信阳绿色竞争力不断提升。
――居民生活显著改善。进一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城乡居民居住、出行、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11%左右,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社会建设显著加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社会风气、社会信用和社会秩序进一步优化。就业岗位持续增加,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显著推进。行政管理、要素市场、收入分配、教育医药、农村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取得新突破,发展环境更加优良。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量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1%和24%
元生产总值CO2排放量2005
按省下达目标确定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 FONT-FAMILY: 仿宋_GB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的粮食生产项目,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大力实施标准良田工程、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工程、国家优质粮产业工程、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努力构建植保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粮食储藏、农业机械化示范工程等科技支撑体系。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推进高产稳产粮田建设,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加快良种繁育科研体系建设,完善县级农机、植保、土肥、种子质量检测、水利等粮食生产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田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建设。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以市场为导向,适时扩大粳稻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点面积。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完成中低产田改造350万亩,高产稳产田达到517万亩,水稻和小麦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660万亩和445万亩,粮食产量突破120亿斤。
切实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加大惠农补贴力度,逐步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增加农业转移性收入。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财产形式,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
175低产田168万亩),开展1-2个土地整治示范工程,建设一批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区;结合新农村建设,完成100个“整村推进”土地综合治理示范村项目建设和7.5万亩以上农村居民点减量整治任务,整治荒地,完成补充耕地7.5万亩。
创新农村产权交易机制。做好农村土地、林木等产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全市统一的纸质和电子档案。扶持建立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有形市场、制度体系,鼓励引导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完善纠纷调处机制,完善仲裁程序、方法和制度。规范林地林木流转,建立林业合作组织,完善林业要素市场体系,在林权流转、林业经营、金融服务等方面探索形成更加成熟的经验。建立较为完善的集体林权制度,形成林业集约经营的格局。到“十二五”末,耕地和林地流转面积均达到500万亩左右,分别占全市耕地和林地面积的60%左右;规模经营面积(50亩以上)分别达到30%和50%左右。
创新集体经济管理机制。理顺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形成职能明确、运转协调的分工协作体制。理顺村级经济决策、运营、监督职能,形成权责一致、专业高效的管理体制。采取多种方式盘活农村集体存量资产,增强集体经济实力。着手整顿清理村级财务,建立规范的村级财务管理机制,控制村级财务风险。探索建立在产权基础上的集体经济之间、集体经济与其他经济成分之间合作发展的途径和方式。
创新农业风险防范机制。构建涵盖现代农业需要的上下互动、左右协调、功能健全、职责明确、作用明显、运行高效的现代农业风险防范机制,逐步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着力建立重大灾害救济制度和健全农业支持补贴制度。
创新农业投入保障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统筹支农资金整合、使用、放大,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探索农村物权抵押质押信贷模式,加快成立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或农村资金互助社,争取实现县乡覆盖率100%,基本完善所有乡镇的基础金融服务,构建。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 FONT-FAMILY: 仿宋_GB
超过40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50亿元,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左右。
绿色食品产业。定位于优质、安全、营养类食品生产和加工,做大做强粮食加工、畜禽产品加工、茶叶加工三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油脂、水产品、饮料、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四大特色产业。着力构建华英鸭、肉鸡、生猪、粮食、食用油、饮料、酒水、茶叶、水产品等食品产业链,精心培育一批“名、特、优、新、绿”产品,推动产业配套发展,实现由扶持单个企业向扶持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转变。到“十二五”末,争取实现绿色食品生产和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把信阳打造成世界知名、行业一流的绿色食品基地。
新型建材产业。重点提高非金属保温建材深加工水平和产品档次,发展聚氨酯建材、珍珠岩保温建材、以珍珠岩和膨润土为基材的耐火建材和钢丝网架珍珠岩等复合板材;推动粉煤灰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在墙材生产中的综合利用;兼顾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等产品,坚持控制总量,优化配置资源,做大做强水泥企业。争取到“十二五”末,实现规模以上企业超过25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00亿元,推动信阳新型建材基地建设朝“中国绿色建材谷”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龙头引领、配套协同、集群发展,培育壮大信息家电、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下一代网络技术及服务等产业,努力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为全市新的支柱产业,使我市成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承接地。重点抓好电子产业园建设,加快与重点企业的合作,加快清华产业园、台商科技园建设,带动一批新的电子企业入驻,着力打造上下游产业配套衔接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提升配套能力,形成集聚发展格局。加快实施电脑配件、数码产品、新型照明等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项目。针对商贸物流产业需求,鼓励发展射频标识和基于IPV6的实用互联网应用技术,“可视化”供应链体系,以及集信息服务、电子交易、电子支付和电子政务于一体的、互动的协同商务模式的支持技术等。
轻工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家居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快推进信阳工业城中小企业孵化园、深圳华夏高新技术科技园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承接家用电器、家具厨卫等产业转移,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和沿海产业链整体转移,鼓励发展家具和家用电器产业,建设信阳国际家居产业小镇,打造成为信阳乃至河南省建设产业园区的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制陶、工艺和包装印刷等产业,适当发展塑料制品产业,限制发展皮革制品和造纸行业,加快推进造纸业的改制重组和产业升级。做大做强卧房家具、客房家具、办公家具、儿童家具等优势家具产业,全面提升地板、家电、橱柜等成品家装、家饰和家纺产业,发展壮大板材、型材、石材、涂料、陶瓷等家装家居材料、辅材产业。力争用3至5年时间,把信阳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家居生产基地和分销中心。
有色工业。继续深化与河南煤化集团等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大钼矿资源整合开发力度,推进河南永丰钼业有限公司千鹅冲钼采选项目建设,做好商城县汤家坪、新县千斤等钼矿项目前期工作。
超过300亿元。
化工产业。积极扩大煤盐化工产业产能,继续深化信阳化工企业与河南煤化等大型化工企业的战略合作,推动甲醇产品深加工,促进煤化工产品多元化和上下游一体化发展。重点发展高浓度、复合型、多品种的化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其中间体,高性能聚氯乙烯、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及下游深加工等高附加值产品。禁止传统农药产品生产。限制发展过分依赖资源和环境的基础煤化工产业。
钢铁工业。推进信钢综合节能改造及新产品开发,推动组建产业联盟,提高市场占有率。按照省冶金工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要求,努力打造以长材、螺纹钢、棒材、带钢、H型钢为主的区域性建材钢基地。
纺织工业。推进纺织企业加快先进技术、工艺应用和更新改造步伐,引导产业集聚,尽快形成较为全面的纺织工业体系。大力发展服装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着力发展具有产业链优势的内衣、童装、运动休闲服装和家用纺织品等,加快皮毛羽绒、羽绒制品特色产业的发展。积极承接沿海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加快实施超越服饰、淮滨裕盛等项目建设,培育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 FONT-FAMILY: 仿宋_GB
70%<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 FONT-FAMILY: 仿宋_GB%
,整合开发全市的文化和旅游资源,着力培育提升要素市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着力打造内陆山地旅游度假休闲区和特色山水养生服务区,建设成为豫南文化旅游中心。深入挖掘信阳文化的内涵,打造特色旅游精品,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南湾湖―鸡公山―灵山黄金旅游带、大别山红绿旅游带、淮河历史文化旅游带协同发展的总体布局,形成重点突出、层次鲜明、错落有致的旅游网络。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市场活力和诚信水平,加强产业互动,推进文化旅游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发展。
至80%,确立信阳在区域粮食物流体系中的枢纽地位。积极推动信阳国际茶城项目建设,力争将信阳建设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国际茶叶交易集散地。以华英鸭、固始鸡、生猪等为主,大力发展冷鲜细分割肉、调理半成品肉、熟肉制品等三大类产品主导的禽畜肉制品交易中心。加快物流发展平台建设,突出抓好物流项目,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企业,推进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构建以信阳中心城区物流枢纽为中心,以潢川物流枢纽为次中心,以其它综合性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为支撑的现代物流网络,重点打造信阳商贸物流中心和沿京广铁路、京九铁路、S204公路、S339公路的物流产业带,将信阳市建设成为豫鄂皖三省结合部重要的现代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 FONT-FAMILY: 仿宋_GB
,努力走出一条全面开放、城乡统筹、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加快信阳新区开发进程。推进以羊山新区、工业城、上天梯非金属矿管理区为主体的城市新区建设,深入贯彻“功能复合、产业复合、生态复合、空间复合、体制复合”五大复合理念,以复合型新区为主要载体,推进产业集聚、城乡统筹、产城融合,促进“三化”协调、城乡协调。努力把信阳新区建设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先行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新区、文化旅游试验区、对外开放示范区和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在全市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构建“6+3”中心城市框架。推进平桥、河、羊山新区、工业城、上天梯管理区、南湾管理区等6个市辖区联动发展,打造以复合型新区为“核”、面积达36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以40公里范围内的鸡公山管理区、罗山县城和明港镇作为3个卫星城,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协同化和一体化发展,构建“6+3”中心城市框架。
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和品位。拉大中心城区城市框架,加快产业集聚,增强承载能力,争取到“十二五”末,使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80万人。完善信阳作为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充分突出水特色,加强城区的水系勘测、规划与保护性开发;继续实施河两岸治理工程,完善两岸景观带和新八景建设;稳步推进中心城区的旧城改造,继续推进内河开掘拓展、清淤治理等工作;推进引南湾(或北湖)水进入城区内河,将内河河段治理成水清景美的城市窗口。加强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和新区管网建设,全面加强南湾水库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保证市民饮用水安全。加强地下管网建设和地下公共管沟的配套建设,加快城市弱电管网建设,推进城市架空线路入地工程。
体,城区人口达到50万以上。推进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淮河航道建设,加快固始与市内的淮滨、商城和市外的叶集、霍邱等中小城市的联动发展,放大固始毗邻皖江城市带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争取到“十二五”末,城区人口突破40万人。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 FONT-FAMILY: 仿宋_GB产业集聚区、培育一个超百亿的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一个人口规模超20万的中等城市,把罗山、商城、淮滨、息县四县县城建成城区人口25万以上的中等城市,把新县县城建成城区人口20万以上的中等城市。
口规模的8个省级重点镇,通过加快专业园区建设,逐步发展成为10万人以上的小城市。支持具有资源和产业基础条件的44个市级试点镇(乡),通过发展特色明显的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文化旅游服务业,逐步做大城镇规模。对于不具备产业集聚基础的小城镇,重点强化区域服务功能,为周边农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 FONT-FAMILY: 仿宋_GB年,省、市、县三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率先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平台建设,2015年完成的比例达到65%以上。加快城市建成区内现有城中村向城市社区转变的步伐,并同步推进社会组织形态转变,使村民真正转化
建25个左右、总面积10万平方
快城市供水工程和水质保障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新建、改造供水管网300公里。尽快完成中心城区水厂的部分工艺和设备升级改造,更新水质化验设备,使公共供水水质标准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06项指标与限制,两年内普及完成8个县的公共供水水质达标。加快城市燃气管网和配套设施建设,到“十二五”末,中心城市和县城的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85%和50%以上,实现城市燃气设施向重点镇延伸。积极发展集中供热,力争到“十二五”末我市集中供热初具规模。加快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与改造,建成完善的雨水排水体系,完成城市建成区内积水点改造。实施雨水系统设计重现期分类管理,中心城区和各县城的一般地区分别达到1-3年和1年以上,城市干道、交通枢纽、地下通道、商业中心等重点区域分别达到3-5年和2年以上,中心城区立体交叉道路排水达到5-10年,确保城市暴雨期间安全度汛。统筹协调各类地下工程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避免城市道路反复开挖,实现城市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配套建有地下公共管沟。
入污水管网集中处理,改善人居环境。加大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建设力度,提高污水收集率。实施生活垃圾密闭收集和运输。在市中心城区建成中水回用工程和污泥处置示范工程,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置。到“十二五”末,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不低于40%,市、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基本实现渗滤液无害化处理,完成各
以创建“园林城市”和“人居环境奖”为契机,加快城市游园、绿地系统、湿地公园和生态园区建设,全面完成市、县内河治理工程,完善水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各县城结合本地实际分别建成1-3个广场、综合性绿地公园,中心城区建成10个左右特色公园。贯彻“安全、高效、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以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为重点,合理布局近郊防护林、风景林、生产林、水源涵养林。“十二五”期间,重点在中心城区和八个县城近郊营造防护林、水源涵养林1万亩;在鸡公山、南湾湖、灵山寺等风景区和重点交通干线出入口及城市近郊营造0.4万亩风景林、发展17万亩生产林。固始、商城、罗山、光山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实现所有县城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争创国家生态示范县,全市城市绿地率达到35%、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目标。
镇中小学校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加快幼儿园学前教育设施、职业教育基地和高等院校建设。每年改扩建薄弱学校20所,在信阳中心城区建设10所公办幼儿园,建成职业教育园区;河区再新建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羊山新区新建4所小学。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全面完成规划内的县级医院以及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完成信阳市中医院病房楼、信阳市精神病医院、10个纳入规划的县级医院项目、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3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健全完善市、县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加强县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市直文艺院团剧场、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建设改造,完成广播电视数字化改造,建立一批功能实用、标准较高的文化设施和重大项目。加强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建设,加快羊山新区体育中心片区建设,实现所有城市社区建有基本公共体育
片开发、土地划拨、贴息、价格、政府补贴、项目代建制、PPP(公私合营)等模式,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灵活运用BT(建设-转让)、BOT(建设-运营-转让)、TOT(转让-运营-转让)等融资模式,扩大城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规模。对城市道路、广场等基础设施衍生的无形资
业贷款担保和土地整理储备平台,着力提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支撑和集聚发展四大保障能力。力争到“十二五”末,培育1至2个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以上、5个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聚区。
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围绕主导产业定位,重点引进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促进同类和关联企业、项目高效聚集,带动配套企业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做大做强高端制造、绿色食品、新型建材等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强力推进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生物医药、新型能源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承接服装、家电、制鞋、陶瓷、家具、玩具、五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式转移,提高吸纳就业能力。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形成建材、造船、柳编、钼矿开发等一批产业集群,培育1至2个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10个左右主营业务收入超十亿的特色产业集群。
加强专业园区建设。依托中心镇和有条件的小城镇,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园区。全部完成专业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到“十二五”末,争取入驻企业、就业人口和上缴利税额比2010年翻两番,全市专业园区数量达到10个以上。
统筹产业功能布局。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强化引导各县区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大协调力度,使引进项目分门别类地入驻各产业集聚区。依托15个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支点,东向发展形成以宁西铁路为轴线的沿宁西产业隆起带。
推动产城互动发展。统筹现有城区与产业集聚区功能布局,推动城区基础设施向产业集聚区延伸,加快完善配套产业集聚区道路、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城市功能完善促进产业集聚,以产业集聚增强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吸纳能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通过迁村并点推进产业集聚区内村庄向城镇社区转化,完善户籍、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配套政策,力争2013年产业集聚区农业人口全部转变为城镇居民,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
推进集约节约发展。提高产业集聚区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确保信阳市建成区内产业集聚区不低于国家级开发区、县域内产业集聚区不低于省级开发区的投资强度标准。加快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建立完善产业集聚区土地集约利用考核评价体系,实行评价结果与下年度土地利用指标直接挂钩,创建一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集聚区。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严格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关闭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环保不达标企业,在具备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合理布局、以热定产,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热电联产机组,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创建一批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
提高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高产业集聚区要素集聚、自我积累和自主发展能力。强化管理体制创新,支持在产业集聚区先行先试各项各类改革和创新,扩大县域产业集聚区管理权限,形成统筹、高效、富有活力的管理体制。鼓励产业集聚区按市场机制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公共部门与民营企业合作,加快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坚持综合考
绕15个产业集聚区建设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和服务设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区域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基地。到“十二五”末,全市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技术研究中心,力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重点企业的省级工程实验室和省重点实验室数目达到5个以上,培育10个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力争把信阳工业城和上天梯管理区建设成省级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培育20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义务教育,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保证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8%以上,辍学率控制在2%以下。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城乡对口支教工作。力争义务教育2012年实现初步均衡,为2020年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总体目标打好基础。进一步规范入学制度,扩大办学规模,努力增加城区小学学位,着重解决“大班额”问题,满足新增生源学位需求。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救助政策,健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落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重视发展普通高中和特殊教育。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普及城区学前3年教育,农村学前1-2年教育,全市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5%以上,全市95%的乡镇建立乡镇中心幼儿园。争创省级示范幼儿园6-7所、市级示范幼儿园45所。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到“十二五”末,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左右,稳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支持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
认真抓好特殊教育,进一步完善“随班就读、集中补偿”的特殊教育模式,保障特殊教育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巩固针对视力、听力、智力、肢残四类残疾儿童的“普九”成果,确保四类残疾儿童的入学率达到90%以上,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保障残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紧缺的矛盾,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力开展订单培养和定向培养,“十二五”期间,完成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0万人。完成初、高中毕业生职业技术培训30万人次。完成各类成人职业培训300万人次。用5年左右时间,重点建成20个左右符合标准的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争取8-15所职业学校进入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薄弱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重点建设2-3所国家级、3-5所省级中等职业学校和3-5个省级重点专业点。继续实施“511”建设计划,即全市每年建成5所市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0个市级重点专业和10个市级骨干实训基地。加强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努力使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力争达到100%。
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提高全市中等以下教育财政性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到2012年达到4%,以后每年逐步提高。创新财政教育拨款机制,探索财政投入按学生数量、毕业生质量拨款新方式,采用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支持教育发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筹资机制,逐步化解高校债务问题。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完善财政、税收、金融、收费、土地等优惠政策,保障民办学
。争取到“十二五”末,形成环境友好、机制灵活、产出高效的人才发展局面,初步建成人才大市,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07万人左右,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16%,每万人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40人左右,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人口的比例达到22%。
市213个乡(镇)
化、石武客运专线及宁西铁路增建二线等三条国铁信阳段工程,力争石武客运专线2011年、宁西铁路二线2012年建成通车。加强开封经周口至潢川地方铁路项目的研究,在豫南地区形成东西方向、连接多个大中城市的铁路大型通道及铁路枢纽城市。改造信阳老火车站及北广场、明港火车站,建设2万
程达到550公里,形成“三纵三横”的高速路网布局,打造“一小时交通圈”。
在90%以上,中桥及以上桥梁技术状况均保持在三类(含)以上。继续帮扶农村公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到“十二五”末,县道中等级公路比例达到100%,乡道中等级公路比例达到95%以上。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县乡公路的网络化水平,加强县乡道危桥改造,完成息县城南大埠口径中渡店、李塘、梅寨至光山县孙铁铺的辅修工程,逐步实现“乡联县畅、路通桥畅”,争取实现农村公路铺装率达到70%以上,等级公路达到80%左右,农村公路里程数达到22800公里左
继续加强航道建设,基本形成地区水运网框架。水运总里程达到351公里,高等级航道总里程达到156公里。煤炭、粮食、建材专业化码头合理布局基本形成,内河高等级航道达标率达到70%,其中淮河航道基本达到规划等级。加快淮滨至三河尖(豫皖界)淮河航道建设,推动沿淮河向上游方向的淮滨至息县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实现
深化交通建管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综合交通调控与协调机制,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干线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探索建立专业养护和群众养护相结合、灵活多样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完善运输市场准入、退出和监管制度,促进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运输市场。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各级各类融资平台的作用,积极利用产业基金、保险资金、长期票据以及BOT(建设―经营―移交)、BT(建设―移交)等融资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支持交通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货运物流化,促进运输产品多样化、精细化和个性化。建立统一协调的综合交通安全保障和应急反应机制
提升基础信息网络服务能力。逐步形成从城市到乡镇的网络有效覆盖,推进“光纤到村”工程。实施移动通信网络升级工程,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城乡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积极跟进部署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有线电视网络,全面推进和加速实施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双向改造。
加快建设重大应用网络平台。建设城市高速信息网络平台,大幅度提高网络接入标准,便捷获取三网融合应用服务。完善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加快建设无线城市,加快建设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推进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和行政效率提升,实现90%的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在线办理。
大力推动重大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居民健康电子档案、社保“一卡通”、市政公用服务“一卡通”、智能交通、应急指挥、数字医院、数字旅游等一批重大信息系统,初步实现医疗卫生、劳动保障、交通出行、水电气等服务信息网上公开和网上咨询、网上投诉等,居民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享受到便捷、经济、优质的信息化服务。建设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培训、就业、市场、气象等方面的互联网视频服务,提升农村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建设完善人口、自然资源环境、宏观经济等和空间地理、法人代码等基础信息数据库,促进税收、金融等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健全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和风险评估制度,建立网络信任、容灾备份等体系,建设计算机病毒防治、应急处置、安全通报中心等,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综合防护能力。
城市建设结合起来。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实施工业节能综合改造、建筑节能、低碳交通、公共机构节能、重大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节能产品惠民、节能服务体系建设、节能监察能力建设等八大重点节能工程。加快淘汰电力、建材、钢铁、有色、化工、造纸、发酵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落后产能,对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设备及产品强制性淘汰制度,推广先进节能技术、设备和产品。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制度,对新建、改建、扩建等涉及新增产能项目,实行国内领先水平的能耗、物耗、水耗等标准。健全节能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
加强土地管理,促进土地合理高效利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最严格的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健全土地整治机制,构建集约节约用地机制,强化监督管理机制,保障城乡发展特别是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实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组织开展“千村土地整治”试点。积极探索适合我市的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清理处置闲置建设用地。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布局。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优化水资源配置。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推进水资源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推广节水型设备和器具,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灌区节水改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强力推进工业节水技术改造,提高中水回用率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累计下降30%以上。加快城镇供水管网改造,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失率,有序开采地下水资源,全面关闭各类违规自备井。
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深入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和开发秩序整顿,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促进我市优势珍贵矿产资源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加强金属材料、木材、水泥等材料的节约利用。培育壮大替代产业
好于Ⅱ级标准天数在292天数以
“4050”岗位不少于8万个,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建立健全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逐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健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调整、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劳动保障监察、企业工资分配等劳动者维权机制。到“十二五”末,力争使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劳动保障监察受理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均达到95%以上。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积极扩大新农保范围,力争“十二五”期间实现全市全覆盖。不断扩大城镇医疗保险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逐步提高城镇医疗保险待遇。制订参保的激励政策,引导各类人员及早参保、长期参保和连续参保。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逐步拓展社会福利保障范围,稳步提高基本养老金、最低工资和基本生活保障的标准。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多渠道充实社会保障基金,进一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建立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和动态增长机制。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稳定和促进就业的功能;强化工伤保险制度预防工伤和促进职业康复的功能;完善生育保险制度,提高生育保险待遇。完善供养经费管理制度,新建乡级敬老院300所、新增床位1.5万张以上,实现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完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和救灾物资储备管理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完善城镇企业及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等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各种社会保险制度相互衔接、协调发展,满足参保人员多层次保障需求。力争实现城镇职工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和建设,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集疾病防控、健康教育、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应急救治为一体的“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备优良、精干高效、方便群众”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落实综合防治措施,严格控制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不断强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地方病、职业病的防控,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逐步提高人均卫生经费标准,全面免费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每年至少有3所县级医院,每县有1-3所中心乡镇卫生院达到标准化水平,每个行政村都有村卫生室,大力开展乡村医生系统培训和全科医师培训。根据国家安排启动实施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专项建设规划,逐步改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建立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充分发挥其全面指导作用;改善10个县区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确保其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积极探索社会办医,提供多层次、多样性医疗服务,逐步形成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非公医疗机构共同发展,布局合理、分工明确、防治结合、保证质量、技术适宜、运转有序的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大力开展乡村医生系统培训和全科医师培训。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参保、参合率稳步提高。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水平,逐步提升补偿封顶线,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市、县、乡、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直补,全面实行门诊统筹,力争实际住院补偿比例达到50%以上,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和基金监管,强化经办机构能力建设。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建立完善城乡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完善优惠减免和大病限额救助相结合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做好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逐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制度,确定不同规模、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制订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规范临床医师用药行为。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管理、处方审核制度。加强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医药卫生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建立基本药物使用和合理用药监测考核评估制度,定期检查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管理情况。完善药品安全监管体系,有效防控药品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改革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方向,加快推进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初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形成规范合理的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机制,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通过切断医院与药品销售的利益联系,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减少“大处方”和过度检查,使群众得到实惠。同时,大力加强公立医院管理,优化诊疗流程,提高效率,缩短排队时间,方便群众就医。完善社会办医政策,鼓励和引导社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 FONT-FAMILY: 仿宋_GB
信阳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群众基础,将信阳自行车赛打造成“全省一流、国内知名”的群众体育品牌赛事,并争取国家体育总局和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的认可,力争使信阳自行车赛成为国家级常设赛事,填补我省国家级自行车赛事的空白,推动信阳成为集运动休闲、体育旅游、观光度假为一体的“景观体育”胜地,形成品牌效应。紧紧围绕“奥运争光计划”,构建合理的项目布局,逐步形成以田径、跆拳道、自行车等奥运重点项目为主的优势项目,同时确立一批潜在优势项目,加强和省级以上优秀运动队的项目衔接,继续办好市第四届全民运动会及各项年度单项赛事。
打破行业壁垒,扩宽民间投融资渠道。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体系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完善中小企业创业辅导、融资担保、技术服务三大平台,帮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培育壮大民营企业集团。推动中小企业向龙头企业聚集,进入大企业生产体系。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依法经营和诚实守信,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发展的配套措施,设立非公经济发展扶持资金,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
文化节、固始根亲文化节、商城桂花文化节、企业招商项目洽谈会、区域贸易投资洽谈会等节会活动为契机,积极融入国家和省组织举办的招商活动。继续加大对重大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力度,努力提高签约项目落地率,增强招商引资时效性。创新招商方式,突出招商主体,明确招商方向,选好招商对象,落实招商责任,规范招商行为,健全招商体系。
吸引央企和行业500强企业在我市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加强与世界500强商业企业合作,引导其商业网点加快向我市覆盖。
扩大外贸规模并提升水平。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经营,形成竞相加快发展的大经贸格局。将招商引资、企业“走出去”与外贸进出口工作统筹兼顾,在高新技术、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大力引进出口型项目,形成新的出口增长点;努力在我市培育2至3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承接国内外服务外包业务的自主品牌企业;继续为外贸公司提供跟进服务,鼓励、扶持具备条件的外贸企业到境外投资设厂。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拓宽出口外销渠道。积极组织出口企业利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参加国内外重大展会,建立网络信息,结识更多的新客户,拓宽出口产品销售渠道。采取政府推动、政策支持、市场引导、巩固求新的办法,巩固老市场,大力开拓中东、拉美、非洲、大洋洲等新兴市场。
争取落实财税支持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出口基地公共平台建设,切实做好全市尤其是技术含量、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出口退税工作;继续推进银企合作,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扶持并扩大企业保单融资规模,支持外贸企业探索人民币结算。
加强信阳海关建设。进一步强化与海关、外汇管理、财政等部门的协作,实行24小时
员突破230万人,境外就业人员突破2万人,劳务收入突破300亿元。
和培训机构,设立创业园区,加强引导和服务,保证返乡创业者享受优惠政策。争取到“十二五”末,返乡创业人员达到5万人,投资额在200亿
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信阳市政府办公室网络管理科承办
建议使用: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技术支持:河南诺奇软件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阳市明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