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排空气法为什么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理想气体密度??

为什么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以有向下排气法收集?
为什么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以有向下排气法收集?
具体点。。不是说空气密度大吗那不是根本那气体进不去啊?
怎么能浮在上面 ,而且那被排的空气去哪里了?
补充:那空气呢去哪里了?
补充:那如果有1长一短导管怎么办氧气通哪根?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密度比空气大的会沉下来,所以用瓶口向上排空气 

密度小的会飘起来,所以要瓶口向下
两根都可以通过
首先是密度小的气体会上升,在瓶中会把上面的空气给挤出瓶外。同时制备氧气的时候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采取向下排气法,长的导管才通入氧气,氧气在瓶底逐步把空气给排除瓶外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收集气体时密度比空气小,为什么要用向上排空气法_百度知道
收集气体时密度比空气小,为什么要用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必须用向上排气法,由于空气密度大,收集过程中气体能将空气排出,如果用向下排气法,则你收集的气体乏涪催皇诎郝挫酮旦捆永远不纯净。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这是错的说法,密度比空气小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而不是向下。
应该用向下吧,气体在空气下面,易收集
向上排空气法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有什么区别?怎样判断呢?_百度知道
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有什么区别?怎样判断呢?
提问者采纳
收集气体两种1排水----收集气体比较纯净凡难溶于水与水反应气体都用种收集:氢气、氧气2、排空气----操作简便纯度比较差:向排空气----适用于密度于空气气体:氧气、二氧化碳等
向排空气----适用于密度于空气气体氢气等密度接近空气气体能用排水收集
怎样判断是用的是排水法还是向下排空气法?
1、根据气体的密度与空气比较,密度大于空气的,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小于空气的,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2、直接根据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判断,如果该气体不溶于水或者难溶于水,而且与水不反应,就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提问者评价
O(∩_∩)O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溶于水比空气轻气体用排水向排空气适用于比空气气体
有什么区别呢?
根据气体的密度、水溶性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
怎样判断是用的是排水法还是向下排空气法?
不溶于水比空气轻的用向上排水取气法比空气重用向下排空气法
排空气法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某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该气体可采用方法应用向上排空气法还是向下排空气法
某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该气体可采用方法应用向上排空气法还是向下排空气法
密度大,也就重,应向上排气
回答数:2397根据实验装置图1,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可
练习题及答案
根据实验装置图1,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可选用______装置(用编号回答,下同);(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可选______装置;(3)请你写出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反应式(用化学式表示):______.(4)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选用______装置作为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收集气体时可选用______或______.(5)图2是某学生设计的一种有洗气、贮气等用途的装置.当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______(填“a”或“b”,)处导管通入.
所属题型:问答题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找答案上)
(1)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E)收集;(2)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C;(3)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 MnO2 . 2H2O+O2↑;(4)由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可知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择A;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D)收集,不溶于水用排水法(F)收集;(5)使用该装置时,如果用排水法收集时,不仪易溶于水,气体要从“短”的进,将水从长端排出来.    故答案为:(1)E;(2)C;(3)2H2O2 MnO2 . 2H2O+O2↑;(4)A,D,F;(5)b
马上分享给同学
初中三年级化学试题“根据实验装置图1,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可”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思路、
氧气的制取和收集、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文字表达式、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化学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是初中阶段的重点知识,气体发生装置的设计和改进是气体制取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1、初中化学主要应掌握氧气O2、氢气H2、二氧化碳CO2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可以从所需仪器、药品、反应原理、收集方法、实验装置、验满、验纯及操作要点等方面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能够总结和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实验室制取气体及验证其性质的实验,属于基本操作的简单综合实验。通过对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总结气体的个性及几种气体的共性,提高记忆效果。&
2、设计装置的依据制取气体的装置分两部分: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取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而设计,收集装置是根据气体的性质(主要是物理性质)而确定的。
确定收集装置的原则&&气体的收集方法是由该气体的性质,如密度、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否与空气或水反应、是否有毒等决定的。
气体发生装置:
①&固+固&的反应,简称&固体加热型&,装置如图A所示,如用KMnO4或KClO3和MnO2制O2。
②&固+液&的反应,简称&固液常温型&,装置如图B、C、D、E。如用H2O2和MnO2制O2、用锌粒与稀H2SO4制H2或用CaCO3与稀盐酸制CO2。同B装置相比,D装置具有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制取的气体量较多的优点;C装置不仅添加液体药品方便,而且可通过导管上的开关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E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加入药品的量和速度。
③&固+液&的反应的发生装置的其他改进:
为了节约药品,方便操作,可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这些装置都可自动控制。
当打开弹簧夹时,溶液进入反应器内开始反应;当关闭弹簧夹时,气路不通,反应产生的气体将溶液压出反应器外,液体与同体分离,反应停止。
气体收集装置:
难溶或微溶于水,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如:H2、 O2、CH4等
不与空气发生反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如:O2、 CO2等
不与空气发生反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如:H2、CH4等
①使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但缺点是会使收集的气体中禽有水蒸气。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有大量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应注意将导管伸到接近集气瓶瓶底,同时应在瓶口盖上玻璃片,以便尽可能地排尽空气,提高所收集气体的纯度。使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比较十燥,但纯度较低,需要验满(可燃性气体则要注意安全,点燃之前一定要验纯,否则有爆炸危险)
药品的选取和实验方案的设计:
(1)可行性:所选取的药品能制得要制取的气体;
(2)药品廉价易得;
(3)适宜的条件:要求反应条件易达到,便于控制;
(4)反应速率适中:反应速率不能太快或太慢,以便于收集或进行实验;
(5)气体尽量纯净;
(6)注意安全性:操作简便易行,注意防止污染。
例如:①实验室制取H2时选用锌粒,而不用镁条、铁片,原因是镁价格贵且反应速率太快而铁反应速率又太慢;酸选用稀硫酸,而不宜用稀盐酸、浓硫酸,因为用稀盐酸制得的H2,因混有HCl而不纯,而锌与浓硫酸反应不生成H2.
②制CO2时可选用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而不选用Na2CO3浓盐酸、稀硫酸,原因是Na2CO3,反应速率太快,浓盐酸易挥发出HCl气体,稀硫酸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也不能煅烧石灰石,因为条件不易达到,不呵操作;
④用KClO3、过氧化氢制O2时,要加少量的MnO2,作催化剂,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操作程序:
实验室制取气体存选择好药品、仪器后操作的一般程序:
(1)组装仪器:一般按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
(2)检查装置气密;
(3)装药品:若是固体跟液体反应,一般是是先装入固体再加入液体;
(4)准备收集装置: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在制取气体之前将集气瓶盛满水;
(5)制取气体;
(6)收集气体并验满;
(7)拆洗仪器。
注意:①给同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②用加热KMnO4或KClO3(MnO2作催化剂)的方法制取O2,若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移走酒精灯;
③固体跟液体反应制取气体时,要注意长颈漏斗末端要插入液面以下进行液封,以防漏气。
装置的选取与连接: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往往与气体的净化、气体的干燥综合在一起。气体综合实验的装置选择及连接顺序为:
气体净化的几种方法:
(1)吸收法:用吸收剂将杂质气体吸收除去。如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可先用浓NaOH溶液吸收CO2,再用浓硫酸等干燥剂除去水蒸气。常用吸收剂如下表:
吸收的气体杂质
吸收的气体杂质
可溶性的气体:HCl,NH3
CO2,HCl,H2O
CO2,HCl ,H2O
灼热的铜网
(2)转化法:通过化学反血,将杂质气体转化为所要得到的气体:如除去CO2中的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CuO+COCu+CO2
气体的干燥:
气体的干燥是通过干燥剂来实现的,选择干燥剂要根据气体的性质。一般原则是:酸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碱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干燥装置由干燥剂的状念决定.
(1)常见的干燥剂
可干燥的气体
不可干燥的气体
名称或化学式
H2、N2、O2、CO2、HCl、CH4、CO
固体NaOH、生石灰,碱石灰(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
H2、O2、N2、CH4、CO、NH3等
CO2、SO2、HCl
除NH3外的所有气体
(2)干燥装置的选择
&①除杂试剂为液体时,常选用洗气瓶,气体一般是 &长进短出&,如下图A。
②除杂试剂为同体时,常选用干燥管(球形或u 形),气体一般是&大进小出&,如下图B、C。
③需要通过加热与固体试剂发生化学反应除去的气体,常采用硬质玻璃管和酒精灯,如下图D。
装置连接顺序的确定规律:
(1)除杂和干燥的先后顺序
①若用洗气装置除杂,一般除杂在前,干燥在后。原因:从溶液中出来的气体通常混有水蒸气,干燥在后可将水蒸气完全除去。如除去CO中混有的CO2和水蒸气,应将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H2SO4。
②若用加热装置除杂,一般是干燥在前,除杂在后。如除去CO2中混有的CO和水蒸气,应将气体先通过浓H2SO4,再通过灼热的CuO。
(2)除去多种杂质气体的顺序一般是先除去酸性较强的气体。如N2中混有 HCl、H2O(气)、O2时,应先除去HCl,再除去水,最后除去O2(用灼热的铜网)。
(3)检验多种气体的先后顺序(一般先验水蒸气):有多种气体需要检验时,应尽量避免前步检验对后步检验的干扰。如被检验的气体中含有CO2和水蒸气时,应先通过无水CuSO4。检验水蒸气,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O2.
气体收集的技巧:
(1)排水集气法适用于&不溶于水且小与水反应的气体&,如下图A。
(2)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且小与空气成分反应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如下图B。
(3)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且小与空气成分反应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的气体),如下图C。
&(4)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
①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相近时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②当气体与空气中某一成分反应时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5)有毒气体收集方法的确定
①有毒,但气体难溶于水时,一般采用排水法收集。如下图D
②有毒,但气体叉易溶于水时,则采用带双孔胶塞(一长一短的导气管)的集气瓶利用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但必须接尾气处理装置,以免多余的有毒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如收集氨气可用图E。
气体制取实验中关于仪器或装置选择题目的解题技巧:
(1)需要研究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化学反应原理;
(2)需要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应采用的实验装置;
(3)需要研究如何证明制得的气体就是要制取的气体。
根据给出的仪器或装置进行选取时,应明确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是两套(同体加热型和固液常温型),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确定选用哪套发生装置;气体的收集装置主要就是三套(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依据气体的性质来确定选用什么样的收集装置。选择仪器时要注意先对实验原理进行判断,然后再根据原理确定装置所需要的仪器。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图:
考点名称:
氧气的制取和收集是化学学习的重点,也是历年考试的热点。我们不仅要学好氧气制取的知识,而且要触类旁通,逐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实验室制取收集氧气:
过氧化氢制氧气
高锰酸钾制氧气
药品和反应原理
2H2O22H2O+O2&
2KMnO4K2MnO4 + MnO2 + O2&
固液常温型
固体加热型
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也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整体装置图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再锥形瓶中装入二氧化锰
③塞好带有长颈漏斗和导管的橡皮塞(长颈漏斗的下端一定在液面以下,否则氧气会从长颈漏斗中跑出来)
④向长颈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⑤收集氧气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将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要在管口放一小团棉花)
③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点燃酒精灯,预热后加热试管
⑤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
⑥收集完毕,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⑦熄灭酒精灯。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其操作步骤可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7个字。可用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①伸入试管或锥形瓶中的导管应刚刚露出橡皮塞即可,否则不利于气体的导出。
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应刚伸人集气瓶口即可,过长不利于水的排出,气体不易收集满。
③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的底部,否则不利于空气的排出,收集的气体不纯。
④用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末端应在液面以下,否则氧气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①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湿存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③铁架台的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距离试管口1/3处)。
④试管内的导管稍伸出橡皮塞即可,这样便于气体导出。
⑤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
⑥加热时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酒精灯外焰要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⑦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注意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大盆气泡冒出时,证明已集满。
⑧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再撤掉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就会被倒吸入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⑨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小颗粒进人导管。
⑩盛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正放,因为在相同状况下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正放可减少气体的逸散。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①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其均匀受热;
②铁夹要在距离试管口1/3处;
③导管不宜伸入试管过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④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⑤如果实验所用药品为高锰酸钾,通常要在试管口塞上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随氧气进入导气管;
⑥排水法集气时,当气泡连续且均匀从导管口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混有空气。制备出的氧气收集后,集气瓶应正立放置在桌面上;
⑦实验结束,应先移导气管,后移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
例题: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装药品,②检查气密性,③固定装置,④加热,⑤收集气体,⑥将导管拿出水面,⑦熄灭酒精灯。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③①②④⑤⑥⑦C.②①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⑦⑥
解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可以利用&查装定点收离熄&,这句话来记。
考点名称:
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语言,正确、熟练地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必需具备的重要基本功。
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
1.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化学方程式既然是化学反应的表达形式,显然,有某一反应存在,才能用化学方程式表达;没有这种反应存在,就不能随意写化学方程式。因此,掌握好反应事实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首要条件;
(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相等的,这是为实验事实所证实了的、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的基本定律,化学方程式必须科学地表达这一规律,这就要求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即通过调整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使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2.要注意&四查&
一个完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必需是各种物质的化学式正确、注明了必要的反应条件、配平、并标明了沉淀&&&或气体&&&符号。为此,写方程式时要注意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检查。
(1)查化学式。化学式写错是写化学方程式时最常见的错误,这是根本性的错误。化学式是化学方程式的基础,化学式写错,就等于那个反应不存在,写出来的化学方程式还有什么意义呢?
(2)查配平。上面提到,化学反应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无疑是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的,这样的方程式当然是错的。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更能导致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发生错误。所以,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意检查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要逐步掌握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技能技巧。
(3)查反应条件。不少化学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缺少了反应条件,有的反应是不能发生的,或进行得很慢。化学反应常有这样的情况:反应物相同,但由于反应条件不同,因而会得到不同的产物。也就是说,反应条件能影响某些反应进行的方式。所以,必要的反应条件是不可缺少的。举一个常见的例子: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反应,但是我们知道,在常温之下,水是十分稳定的化合物,根本不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很明显,&直流电&这个反应条件非常重要,不能遗漏。
(4)查标号。即:要检查在生成物的化学式旁边是否正确标明了沉淀符号&&&或气体符号&&&。
坚持&四查&,可以有效地防止写化学方程式时可能出现的缺这少那的错误,确保用正确的、完整的化学方程式表达化学反应事实。
考点名称:
化学文字表达式:化学方程文字表达式即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步骤:
(1)写:根据反应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2)注:注明反应条件,即点燃、加热、光照和通电等。
化学方程文字表达式书写常见错误
对于初学化学的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常常会犯一些错误,老师可以帮他们进行理解,切不可强调死记硬背。
错例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解析:氧气是一种物质,氧表示元素,只是组成氧气的成分;氧的化学符号为O,氧气的化学式为O2,氧和氧气有区别,两者不可以替换。
例2:硫在空气中燃烧
解析: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才是反应物,空气中有很多的成分诸如氮气、二氧化碳气体等并没有参加这个反应,支持硫燃烧的物质只是空气中的氧气,硫和氧气才是反应物。
错例3: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析: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氧化反应),而不是反应条件,让蜡烛燃烧起来的反应条件通常是用火柴将其点燃,反应条件应为点然。
错例4: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
解析:一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以是多样的,硫酸铜溶液或者红砖粉末代替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二氧化锰并不是唯一的催化剂。一看到催化剂就条件反射似的想到二氧化锰,是对催化剂的定义理解有歧义。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根据实验装置图1,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可”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中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想气体密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