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儿童世界的一天开始用英语在线翻译发音翻译

插翅而飞的孩子(三)
自学的力量
3.第二节 好奇:天赋神权
英华兰治校理念三:用一切捍卫孩子好奇的权利。
作者简介:英华兰的Dr.Bing,德国儿童教育学博士,数字媒体硕士和计算机软件工程本科。精通英法德三门语言,从事儿童语言习得研究和教学十余年,是孩子的贴心挚友。
上一节说到,在旧有知识体系不在管用,而新知识千变万化的动荡时代,我们决定完全放弃对知识的追逐,而转为引导孩子成为知识海洋的一个小小探险家,在探险的技巧提高和探险过程中找到乐趣,而丝毫不在乎收获宝藏的多少。
人做每一件事,都是从主导动机出发,产生行为,行为导致了一个喜闻乐见的结果,从而产生精神上的正反馈和刺激,成为良性循环的过程。
一个理想的例子是:孩子喜欢音乐,继而接触钢琴,经过苦练,得到家长老师的嘉奖,比赛取得成绩,进而更加苦练,最后成为了国际舞台的大师。
让孩子成为知识海洋的小小探险家,也是同样的道理。而一开始他们原本的动力:主导动机,造物主已经为他们具备好了,那就是与生俱来的好奇。因为好奇,他们才会不断发现这个陌生的世界的各种秘密,从模糊到清晰,从细节到大体再到细节,一步步建立起对物质宇宙和社会环境的概念,进而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这就是好奇心产生的本源。
然而生活却是好奇心的终结者。
学生时代,我曾经和同社好友自驾三天三夜到偏远的山区观看数十年一次的流星雨。半夜3点,我们天文社的成员们在浩瀚的流星雨下,帐篷边的火堆旁,庄严地宣誓:每年都要重聚于此,重温这个人生最壮丽的时刻。然而很遗憾,毕业后十余年,我们一次也没有做到:在评职称,来不了;老婆生孩子,来不了;在赶一个项目,来不了;公司遇到困难,来不了……我们开着好车,住在体面的小区,孩子读着名校,岗位一级级地晋升,工资一级级增长,但同时,那天的誓言却渐渐被遗忘了。
你还能不能回想起,你是从哪一天开始,对这个世界不再好奇?从你发现这个世界的生存规则只有几个基本点而其他事物毫无用途可言的那天吗?从你开始每天劳心劳力地为生存或者生存地更好而无暇顾及天上变幻莫测的云彩和初春新发的枝芽那天吗?总而言之,一定是有那么一天,这个世界对你失去了原本的精彩,那一天就是你失去童真的一天。
对于孩子们,他们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在充分地用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来尝试理解这个未知的,多姿多彩的世界。他们生活中的每一时刻,都充满了对一切的好奇。他们眼中的世界是绚烂而神秘的,天上的游云, 新发的枝芽,甚至就连一个屁:一切一切都是那么有趣那么精彩。
真是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卢梭《爱弥儿》)
我们大人,其实应该羡慕他们。这曾经是多么美妙的生命体验!不,我们不应该单纯地羡慕他们,我们应该捍卫他们在孩提时期最最基本的权利。
奇怪的是,世界上那些获得最巨大成功的大家,无论是在学术,艺术还是商业领域,都是一些具备着儿童般稚气的人。因为他们保留着一颗善于发现的好奇童心,他们能更深刻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问题的本质,另辟蹊径找到一个更好的答案和方案。所以,好奇造就不凡。
我认识很多孩子,一见到我就好像囚犯被释放了一样,涌上来围着我,追问各种古灵精怪的问题,例如:“屁为什么这么臭?”,“屁真的可以烧起来吗?”,“屁为什么可以烧起来?”我想,之所以他们可以围着我问这种问题,并且在和我扯皮中找到无限的乐趣,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家长会用另一种态度面对他们。一部分家长可能直接就咆哮起来。也有部分家长尝试有耐心地回答他们的问题,但他们内心也一定是一万曲《忐忑》响彻云霄:“什么狗屁问题?太不务正业了!”另一部分的家长可能只是不屑一顾,直接搪塞过去。而孩子是非常敏锐的,他们从家长那勉强的微笑感受到自己问题的不待见,于是他们开始不再发问。
孩子失去了好奇这个珍贵的礼物,是来自家长对孩子眼中的世界那些小精彩、小乐趣的不理解。家长每日面对各种生活、社会压力,他们更期待的是一个早早听话懂事、分担家庭压力、成为社会英才的孩子,而不是听到这些“一点用处都没有”的问题。
因此孩子会把他们发泄的出口转向我。因为我不但会和他们一起打开WIKI查找屁的成分,浓度达到多少可以燃烧,还会告诉他们吃很多大豆之后到浴缸里,用一个反转的玻璃瓶收集纯屁的方法。这些时刻,孩子往往是笑得满脸眼泪,满地打滚。
孩子钟爱我,是因为我用一切来捍卫他们神圣天赋的,好奇的权利,不惜和家长争锋相对、兵戎相见。
然后,我会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相关的东西上,例如这个对“屁”乐此不彼的孩子,就会知道硫化氢具有臭鸡蛋的味道,火焰什么色,甚至分子式怎么写。为以后的化学课堂建立了很好的初始印象。同时,孩子心中充满问题时,只要拿出Ipad,打开WIKI/百科,就可以迅速地找到答案,这就迈出了自学,自我探索的第一步。
所以怎么维护孩子的好奇心,并且把“不务正业”变成“务正业“,其实之间仅仅差一个小小的引导。
何况,界上的知识从来就没有“不务正业”和“务正业”之分。
这样一次次的小小的巧妙的引导,很有可能孩子将来的一生,对知识的追求,留下的是一个快乐的,完美的体验,使他们在未来追求知识的漫长道路上,能够用愉快坚定的心去迎接每一次挑战,并且最珍贵的是,他们能把好奇心,保留得尽量的久远。
如果你实在做不到满脸热情地迎接他们每个奇怪无比的问题时,那请至少,不要打搅他们心中那个缤纷多彩的小世界吧。谢谢。
————————————————————————————————————————————————————
希望大家会喜欢这个题目,并且通过转发使英华兰治校理念传播久远。并欢迎大家在未来的九十八天中参与到我的写作中来,给我发来你家孩子成长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完成这本书。我的私人微信号BCDoering, 邮箱 ,如果您是英华兰的家长,请在我们论坛发帖。
无论你在那里,我都会找到你。
请关注我校微信号 ,获得本书最新发布
posted by bingbangbong in
插翅而飞的孩子(二)
第一章 自学的力量
2.第一节:崩溃的旧世界和新法则
英华兰治校理念二:让孩子永远能适应新法则。
作者简介:英华兰的Dr.Bing,德国儿童教育学博士,数字媒体硕士和计算机软件工程本科。精通英法德三门语言,从事儿童语言习得研究和教学十余年,是孩子的贴心挚友。
在上一节我说到,要成为羽翼丰满插翅而飞的孩子,我们需要赠予他们三个及其重要的童年体验:
好奇并且学会自学,享受自学
能猜测、发现事物的规律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一个壮举
这三个体验其实就是:一、自主收集信息的体验,二、自主解决问题的体验,和第三,通过一次实战,对前面两个能力带来的成果,为自己进行一次决定性的肯定(好像加冕仪式一样),从而产生深远而坚定的自信。
而好奇,和进而产生的自学能力,是三个体验的起点。
记得《疯狂原始人》这部电影吗?
故事的开篇,原始人一家平静地生活在千年来一成不变的原始人生存法则中,爸爸教导孩子们:不要好奇,不要冒险,一到天黑就躲回山洞,否则结果就是“DEAD“。那是一段对“遵守规则的重要性”非常经典的演绎。然而,忽然某天开始,地壳变动,一切旧的法则都不再适用。这个时候,好奇,大胆,创新,学习能力极强的Gay,忽然成为新生存法则的制定者。一番惊险的冒险之后,连保守的原始人爸爸,也欣然接受了Gay的新法则,幸亏他的转变,一家人得以生存下来,并且适应了翻天覆地中的新地球。
而我们现在生活的,就是和《原始人》一片中几乎相似的,地壳变动,天翻地覆的时代。百年的大企业,一夜之间轰然倒塌;曾经车水马龙的购物街,转眼之间门可罗雀;曾经全国拥有上万名学员的培训中心,老板卷款走人;曾经呼风唤雨的报社,一朝人去楼空。再也没有什么职业和行业,可以自称是安稳的金饭碗了。技术的大潮正在好像推土机一样颠覆我们这个世界每一个行业,每一种生活,每一个家庭。被触及和颠覆,只有迟和早的区别,但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而她的速度,就好像一场海啸,当你发现时,她已经近在眼前。
传统的知识体系已经完全没有用处。
现在的小学,中学,高中,翻开课本,和我们这一代人还是孩子的时候,区别根本不大。但是人类总知识、信息体量的90%,都是过去这30多年互联网诞生以后产生的。
时间的沉淀已经不能代表什么了。考古学家惊讶地对比尼安德特人(古欧洲的一种原始人)在十万年的时间里,使用的石制工具居然几乎没有任何改良。可以说,人类物质和信息文明是从中世纪的结束开始井喷式发展,而互联网产生的三十多年,进入了超光速。
就是说,面对自己都完全看不清楚的未来,我们已经完全失去了庇护孩子的能力了。既然是这样,我们反而应该觉得一身轻松了。让我们送给孩子几个能够伴随他们上路的技能,让他们自己去面对这个充满未知、危险却又精彩绝伦的未来吧。
也就是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予渔:以其让他们学习知识,不如让他们学习怎样快速获得知识的态度和方法。
当然,这就是好奇和求知,也就是自学的能力。
请感受一下,下面两个孩子的思维和能力区别
孩A:老师我不会
老师:哪里不会?
孩A:全都不会
老师:文章那里没看明白?
孩A:都没看明白
老师: 。。。。。。。
孩B:老师我看完了,但是我不是很明白几个地方
老师:哪里不明白?
孩B:书上说是这样,但是我查了WIKI(百科),上面不是这么说的
老师:那我跟你解释一下,其实两个说法不冲突#¥%……&*
孩B:老师,但是我觉得还是有冲突啊。#¥%……&*
老师: 。。。。。。。。。
只要是做过老师,就能从孩子提出一个问题的质量,迅速分辨出他的“慧根”如何。如果他们都是出自对孩子教育很重视的家庭,那么两个结果很可能是来自家长不同的理念,而不是来自占比极小的智商因素:
孩A家长重视的是孩子会了多少,他们把孩子当做装盛知识的容器,装得越多越好。不会就死背,硬是噎下去就好了。
孩B家长重视孩子自己去发现,探索,找到答案。他们期望孩子是个小小探险者,重视的是寻宝技巧的培养和寻宝过程的乐趣,而不是找到什么宝藏。
中国会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向别人夸耀自己孩子的知识量,例如弟子规背了多少,唐诗背了多少,英语单词背了多少。而我在欧美遇到的中高产阶级父母都不会夸孩子的知识量,除非遇到很书虫知识量很大的孩子,家长也顶多夸耀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浓厚,而不是用知识量来作为夸耀的指标。这代表着一个很清晰的家长期待的心理差别。
你的孩子总会想方设法成为一个你心目中理想的孩子,直到他发现自己做不到。家长理念的方向,其实已经大体上决定了孩子以后前进的方向。
所以当你现在完全明白我所举例的每个故事和它们背后的含义,并且放弃了一开始强迫孩子对知识进行量的追逐,并且决心从此引导孩子追逐知识的动力,方法和技巧时,你已经走出了最重要的第一步。
————————————————————————————————————————————————————
希望大家会喜欢这个题目,并且通过转发使英华兰治校理念传播久远。并欢迎大家在未来的九十九天中参与到我的写作中来,给我发来你家孩子成长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完成这本书。我的私人微信号BCDoering, 邮箱 ,如果您是英华兰的家长,请在我们论坛发帖。
无论你在那里,我都会找到你。
请关注我校微信号 ,获得本书最新发布
posted by bingbangbong in
插翅而飞的孩子(一)
1.引言“你的孩子有一双丰满的翅膀吗?“
英华兰治校理念一:让孩子拥有一双丰满的翅膀。
作者简介:英华兰的Dr.Bing,德国儿童教育学博士,数字媒体硕士和计算机软件工程本科。精通英法德三门语言,从事儿童语言习得研究和教学十余年,是孩子的贴心挚友。
从前有一个渔夫,是整个渔村最优秀的,每次出海都可以满载而归。他努力培养自己的儿子,想让他能像自己一样,成为一名出色的渔夫,然后十多年,孩子还是对捕鱼一点办法都没有,每次出海都几乎空手而归。老渔夫很不解,他向邻人诉苦:那么多年来,我把所有的技巧和道理都告诉了儿子,可他怎么一点都听不进去呢?邻人说:可能恰恰是因为你一开始就把所有的技巧都一早告诉他了,所以他没有办法通过自己的犯错和亲身经历去获得捕鱼真正的技能。这个时候,老渔夫才恍然大悟。剥夺了孩子真正学会捕鱼本事的人,原来恰恰是自己。
这是一个我很久以前听到的故事。但我一直都觉得很值得回味。因为这个老渔夫做的,其实正是千千万万家长正在做的一件事,我们的整个教育制度在做的一件事。这件事表面上是为了孩子好,而实际上,却是剥夺掉孩子通过犯错、摸索和尝试,完成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突破、自我飞跃的机会,剪掉他们本来与生俱来可以用来飞翔的翅膀。
我们习惯把自己所有走过的弯路,所有可能导致风险的禁忌,所有完成任务的最佳方法都告诉孩子:
”不要玩火!“
”这个事情做了没用的!“
”这个兴趣不能当饭吃!“
”这道题应该这么做!“
”不会吗?我做给你看。“
”不用试了肯定不行的。“
我们想要孩子每一件事一出发就到了终点,多快好省,效率第一。为了让他们能更快地成长,领先别人,成为竞争的成功者,我们在他们屁股上插了火炮,点着了引火线,发送上天去,想他们去的又高又远。
当然结果是他们的屁股上的火炮灭了以后,他们会掉下来而且摔的很惨,因为他们的翅膀已经剪掉了。
而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有一双翅膀,那双翅膀变得羽翼丰满起来,是在童年和这个世界的互动和慢慢感受和体验当中完成的。
为了得到这双翅膀,他们需要完成几个最重要的体验。
1. 好奇并且学会自学,享受自学
2. 能猜测、发现事物的规律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一个壮举,
这三个终极体验,使得孩子长大后一直保持求知欲,问题解决能力,还有伴随一生的成功的早期体验和自信。
一个在童年时期还没有提问,家长就给出答案的孩子,长大别说保持好奇了,可能连基本的思考能力都没有。
一个一遇到问题,家长就出面解决的孩子,长大以后面对任何小麻烦都会措手无策。
一个孩提时没有经历过成功,或者成功都是由家长一手包办的孩子,长大后绝不会有自信去完成一个任何的生活的挑战。
这些孩子,当他们去思索,去探索,去克服障碍的机会都被剥夺以后,他们出自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就消失了。他们永远地失去了由内而发的力量。这些就是那些被剪断翅膀的孩子。当人生每一步都被家长包办以后,很难想象这些孩子以后的人生会是快乐的。
《插翅而飞的孩子》讲的首先是一个关于英语启蒙的故事,这是我的本行。这个部分是关于孩子的【知识成长】。我作为一名德国博士,至今还不理解知识是“教“出来的这个概念。因为从小到大我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都是自学来的,上课基本是打瞌睡,考试前搞突击,成绩居然还一直非常好。所以每每有人说:你是教育学的博士又精英法德三门语言,你教我一下法语吧。我就会愕然地回答:我不会教你学法语,但是我可以教你自学法语的办法。问我的人就会觉得我很吝啬自己的时间,没趣地走了。也经常会有家长来到我的学校,问:“在你的学校,你们能教我的孩子学下多少个单词,背下多少个句型?”我会尴尬地回答:对不起我们不教这个,我们培养语感,让孩子获得自学能力,成为独立学习者和流利表达者。家长就会摇摇头飞快地跑开,好像自己在和一个神经病说话一样。
其实在现在这个时代,知识是最不值钱的一样东西。各种搜索,百科,自动翻译,资料下载。知识现在已经是唾手可得的东西了。“你教我的孩子这个词怎么读吧。这个才叫教!”很多家长还停留在一百年以前的心态。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普及家长对学习英语,甚至孩子总体学习能力发展的认识。
其次,《插翅而飞的孩子》讲的是一个关于【心灵成长】的故事。在我十多年的教育从业生涯里面见过的无数个案例,千万段与家长、孩子的对话,还有我的思索。在同样的环境不同的指导策略下,孩子有的成为了参天大树,有的却仍是枯黄的小草。
————————————————————————————————————————————————————
希望大家会喜欢这个题目,并且通过转发使英华兰治校理念传播久远。并欢迎大家在未来的一百天中参与到我的写作中来,给我发来你家孩子成长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完成这本书。我的私人微信号BCDoering, 邮箱 ,如果您是英华兰的家长,请在我们论坛发帖。
无论你在那里,我都会找到你。
请关注我校微信号 ,获得本书最新发布
posted by bingbangbong in
《英华兰魔法英语》是一套风靡欧洲的儿童英语互动教材体系。教材由简入深,内容覆盖儿童英语启蒙所需的全部基础知识,大量的智能语音识别,让孩子使用十分钟立刻开口说英语。课程内容全部嵌套在大型魔法历险故事中,孩子无意识跟随着魔法历险,潜移默化,三个月实现英语口语听说突破和语感启蒙。
免费试用地址:
各位妈妈可能会问:不是都用美国原版教材吗?为什么这套是欧洲的?妈妈们有所不知了,美国教材一般都是英语作为母语,或者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SL, 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例如拉丁移民)的小孩学习的,他们因为有语言环境,学习策略和欧洲小孩学英语的策略(EFL,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完全不同,你就假设一下你把自己6岁孩子的中文教材拿给一个刚来中国的美国孩子学,他肯定学不下去是吧?中国孩子学英语,其实用欧洲教材更合适! 因为他们都是把英语作为外语(EFL)学,情况和美国小孩完全不同!欧洲科技和教育发达,产品精良可靠,英华兰体系是最适合中国孩子的。
全套互动课程包括27个单元:包含1200多个单词,120多个句型,60多个语法规则和全部自然拼音初级内容。语音识别互动多达3600多个!保证孩子开口机会,越听越顺,越说越溜达。
发音:国标广播,略偏美
字幕:英文,可开中文
赠品:好消息!随课程立即附送:
1.儿童英语资源大全:收录来自全世界约5万个儿童flash动画,儿歌,游戏和小课程,无限制使用!
2.智能儿童字典:支持查字,查句,任意查询都配图并有美式发音(了不起,任意句子都可以听到,太高科技了)
3.智能语音教练:每课课后都提供三个高智能语义分析的人机对话练习,对发音已经比较准确的孩子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练习机会。
课程单元内容:
0. 来到Everland(水平测试定级).
1. 认识新朋友(打招呼/礼貌用语).
2. 阿尔法贝特通道-上(自然拼音:字母表,字母做字首发音规则).
3. 阿尔法贝特通道-下(自然拼音:字母表,字母做字首发音规则).
4. Piggie的新房间(日常用语).
5. 神秘的宫殿(自然拼音:元音开闭音).
6. Piggie的一堂课(课堂用语,文具).
7. Piggie的午餐(用餐用语,食物).
8. 魔镜的世界(自然拼音:辅音).
9. 购物日(购物用语,文具).
10. 倒转的世界(自然拼音:复习发音规则).
11. Piggie的野餐(复习句型).
12. Piggie的梦想(职业).
13. 抽屉里的猪世界(自然拼音:复合元音).
14. Johnney的家人(家人和房间).
15. 数字兄弟(0-99数字).
16. 色彩王国(颜色,气象).
17. Piggie病了(生病用语,助动词).
18. Piggie和雪人(身体部位,方位介词).
19. Piggie的圣诞节(圣诞习俗,现在进行时).
20. 神奇动物园(动物,谜语,自然拼音综合复习).
21. 时间先生(时间的表达).
22. 机械人的阴谋(自然拼音:复合辅音).
23. 小鸡出生(一般将来时).
24. 家庭纠纷(所有格,形容词).
25. Pikabum的办公室(单词总复习,自然拼音总复习).
26. Everland的秘密(一般过去时).
27. 决战Pikabum(总复习).
posted by bingbangbong in
——精通18国语言天才少女的奇幻人生旅程
1928圣诞前夜,在德国汉堡的富豪区Blankenese,一位有着橄榄色大眼睛的女婴出生在在一个巨富的犹太家庭。知识渊博的父母希望她能拥有智慧这个财富,因此取名伊丽莎白(Elisabeth Loewe)。父亲不论生意多忙,都每晚在心爱的女儿床边,给她讲犹太先辈的故事:大卫怎样击败巨人歌利亚,摩西怎样带领族人劈开红海逃离埃及….智慧和幻想自幼就深深扎根在年幼的Elisabeth心里。
伊丽莎白自幼就有一个很可爱的好朋友和邻居,同岁的弗莱迪。冯。艾申巴Frederic von Eschenbach,一个金发碧眼的纯日耳曼贵族男孩。他总是伊丽莎白的守护者,每当有小孩向伊丽莎白喊犹太猪并扔石头的时候,他总是冲上去狠凑一顿。
很快战争爆发了,伊丽莎白的父母都被扔进了集中营。她很幸运,被父母的德国朋友冒死救出,几经辗转秘密送出了德控区,先是在意大利的拿波里,后来又陆续到过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巴西里约,(后来的)以色列的海法和耶路撒冷等城市。10来岁的她的足迹已经踏遍了无数个国家和城市。逃难的那些年,远离自己的父母四处飘荡,凄苦是不必多说的。但也是充满冒险色彩,战争时期的欧洲犹太人都在到处逃难,他们在外乡重逢,虽然身体里都流的是犹太人的血,但说得却是各种各样不同的欧洲语言,承传的是不同的欧洲文化。Elisabeth的青年时期就在这样一个文化和语言激烈碰撞的环境下度过的。漂亮可爱的Elisabeth在这些富裕难民的社交圈子里左右逢源,但她的内心非常孤独和恐惧,能缓解她焦虑的,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语言。由于奔波流离的生活,她没法上学,知识都是在叔叔婶婶的帮助下自学的。就像众多杰出的犹太女性,例如居里,阿伦特一样,她也是一个无比聪慧的孩子。几年间,她就流利地掌握了荷兰语,瑞典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芬兰语,意大利语等多种欧洲语言,还可以阅读拉丁语,希腊语和希伯来语的书籍和文献。20岁前她就掌握了18种语言。
另一个能让她在战乱的逃亡生活中找到慰藉的,是她汹涌澎湃的幻想。她幻想世界上有一个理想的国度,那里没有战争和不公,只有着爱和魔法,堡垒在天空悬浮,一条星河永远在天际流淌,守护女神维护着那里的和平,那里说一种有魔法的语言,只有用魔法语言沟通,那个世界才会和平,当那里的人的语言失去魔法的时候,战争就会爆发,就像圣经里巴贝塔的预示一样。从12岁起,伊丽莎白每天都精心地在日记里描绘她关于这个世界的想法,还有在这个世界游历并学习魔法语言的幻想故事,她把自己在那些颠沛流离的年头里外语自学的窍门和方法也写在了自己幻想的游记中。到她18岁的时候,她的魔法日记已经有三大箱子。而这个魔法世界,叫英华兰,Everland,永恒国度的意思。
战后,已经出落的亭亭玉立的伊丽莎白还是回到了给了自己无数创伤的祖国,德国。但已经物似人非——她的父母已经死在集中营里。幸运的是,她在Blankenese再次遇到了当年的弗莱迪,他也已经出落成一个英俊高大挺拔的美男子。他们很快坠入了爱河。他们相爱的日子里,他们骑着自行车在德国的原野乡间漫游,开着敞篷车在法国南部海岸奔驰,他们一起朗诵着传统的席勒、海涅的诗,争辩着新进的萨特、德里达的思想,或者在舞厅里随着蓝调的音乐跳一个通宵的舞…..那段日子很快抚平了战争对伊丽莎白带来的伤痛。那是她一生最快乐的日子。
但好景不长,迫于家族的需要,弗莱迪最后还是娶了一个日耳曼血统银行家族的女儿,抛弃了美丽又智慧的伊丽莎白。巨大的打击使得伊丽莎白痛不欲生,后来她一生未嫁, 把悲痛升华成了宽恕和爱。她把自己的余生献给了这个曾对她造成巨大伤痛的祖国——德国,之后的几十年,她一直在汉堡附近的教养院帮助孩子,并收养了两男一女三个德国血统的孤儿,他们叫Bernd,Jutta和Horst。她又重新编辑了自己少年时关于英华兰魔法语言世界的故事。并用故事为载体教会孩子们各种不同的语言和语言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她通过魔法世界的故事,教会了他们宽恕、爱和生活的真谛。而伊丽莎白也在给予的过程中,找到了人生真正的幸福.
伊丽莎白是一个极有才学的人,她写诗,画画,并举办过几次小型画展。但由于战时苦难的经历,她是一个极其低调的人,数次拒绝了出书和出名的机会。她的老年是在汉堡附近Bremen高级住宅区的别墅里度过的,当时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已经成为语言学教授,另一个开办了自己的公司,成为了成功的企业人。1990年,女儿死于一场车祸,年迈的伊丽莎白痛不欲生,不久也离开了人世。她死后,巨额遗产的一小部分给了两个已经功成名就的儿子,剩下的大部分捐赠给了多家儿童福利基金会。儿子们在她的遗物中找到了三本《英华兰魔法世界历险记》手稿,Elisabeth, Fredieric, Bernd, Hoerst, Jutta,这些名字都出现在故事里成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在各种奇幻历险中,带领读者走进叩开心灵大门的魔法语言的世界。
Bernd问Horst,我们难道应该尊重母亲隐世的意愿,把她一生的心血埋葬吗?Horst果断的说,不可以,那是对世界遗产巨大的浪费。
于是便有了你们知道的宏伟壮阔英华兰魔法英语三部曲——《心之魔法》《勇者之路》《以太的考验》。
******************************************************************************************************************************************************************************************************
2000年我到德国数学和信息技术排名第一的不莱梅大学硕博连读. 到达后第一天,导师Frederic跟我说, 旅馆今天没有床位给你,我只能问问我的朋友谁有地方收留你,quess what,我的一个老朋友, Bernd Loewe, 一个我们业内很牛的大企业家,居然说,他听说你一个中国人也能说两门流利外语(当时我还不会德语,另外,外国人认为中国人说句地道的英语都是很困难的),还不是外语专业的,所以对你很感兴趣,让你不妨去他去世的母亲的旧宅小住.
那天放学后,我和教授驱车沿着Bremen市中心森林公园间的林荫大道驱车,来到了市中心的富人区, 走进期间一所不太显眼的白色5层别墅,前庭花园的灌木已经长得看不出原来修剪的形状.这就是Elisabeth Loewe生前的住宅,现在空置多年,因为儿子希望把这房子留作纪念. Bernd 和妻子为我们开了门.这是一对60开外,仪表异常优雅的夫妇.他们非常和蔼地迎接我们进屋.就算是多年后的今天,我都清晰记得那一幕, 当我看到近6米的天花,纯白色落地的窗帘和无装饰盘旋而上的楼梯,几乎被这房子的极朴素又极豪华的品味震呆了,这就是Loewe夫妇要借给我住的地方!?
我和Loewe打过招呼,他们就和教授用德语很块地交谈起来,我就趁不注意到处张望,很巧地,我发现了书架上有一本中文书—–《中国之笛》, 就是这本汉学家汉斯.贝格写的中德双语诗集,启发马勒创造了不朽的《 大地之歌》. 我问Loewe先生,这本书的主人,是您母亲吗? Loewe先生深情地接过书,说,是的,她曾经研究过中文,这本书的中文,她能看懂,你看.他翻开书,我看到中文的行间有很多德文的笔记. 于是,Loewe先生便说起了她母亲的故事和她构想出来的魔法世界……
后来我很快学会了德语,有幸能阅读到Elisabeth Loewe的魔法世界亲笔手稿. 记得那是用了三天的时间没日没夜地读完的,清楚记得我读完最后一句的时候,天刚刚破晓.第一缕阳光射入窗户,落在书上, 那一刻的感觉,好像整个世界毁灭了,又全新诞生了一样.语言是什么,语言学习的精粹,甚至更深远的东西,例如语言如何构筑着我们的人类文明…….多少人一生都没有领悟的东西,被一个故事,一语道破了.阅读这个故事,对孩子,是一次智慧的起航, 对大人,是一次心灵的修行.
又过了很多年后我学成准备回国,那时候我已经是Loewe一家的好朋友和常客.Bernd 和Horst 问我,你想要把英华兰的思想带到更多地方去吗?
我果断地说,我想,无论如何!
英华兰陈博士
以太说: 孩子,你已经通过了全部的考验,我会实现你任何的愿望!
皮吉说:我想要永远的和平
——-英华兰第三部《以太的考验》
posted by bingbangbong i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语翻译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