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效果评价怎么写手册无义的义怎么写

观念无义战:别想说服我!
旅美物理学博士,ID:学而时嘻之
关键字:&潜意识观念意识形态政治立场客观中立原则问题媒体娱乐新闻理念阴谋论政治辩论互联网传媒帝国
霍金写《时间简史》和《大设计》两书,都有一个被所有人忽视了的第二作者:列纳德&蒙洛迪诺。这两本书能够畅销,我怀疑霍金本人的贡献也许仅仅是他的名气,因为公众其实并不真喜欢科学知识&&哪怕是霍金的知识。而霍金也深知&每一个数学公式都能让这本书的销量减少一半&。如果真有读者能在这两本&霍金的书&中获得阅读上的乐趣,很可能相当程度上要归功于蒙洛迪诺。从他独立完成的Subliminal:How Your Unconscious Mind Rules Your Behavior(《潜意识:控制你行为的秘密》)这本书来看,蒙洛迪诺真的是个非常会写书的人。他完全了解读者想看什么。
《潜意识:控制你行为的秘密》
[英] 莱纳德&蒙洛迪诺
Vintage出版社 2013年出版
看完《潜意识》,我也知道读者想看什么了。在书中蒙洛迪诺讲了个很有意思的笑话。说有一个白人天主教徒来到天堂门口想要进去,他跟守门人列举了自己的种种善行,但守门人说:&可以,不过你还必须能够正确拼写一个单词才能进。&&哪个单词?&&上帝。&&GOD。&&你进去吧。&
一个犹太人来到天堂门口,他同样被要求正确拼写一个单词才能进。守门人考他的单词仍然是&上帝&。这个单词非常简单,所以他同样拼写正确,于是也进去了。
故事最后,一个黑人来到天堂门口,他面临同样的规则。但是守门人让他拼写的单词是&捷克斯洛伐克&。
这个笑话的寓意是,像我们这样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接收信息都有一个门槛,低于这个门槛的我们根本不看。我的门槛就相当高,谁想向我说明一个什么科学事实,我一般都要求他出具学术论文。比如作为一个爱国者,我对中医的存废和转基因的好坏这两个问题非常感兴趣,特别关注相关的论文。然而就算是论文也有好有坏,要知道有的论文根本不严谨。所以一篇论文质量好坏,我也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达到我的标准才算得上是严谨的好论文:
如果这篇论文是说中医有效的,我就要求它拼写&上帝&。如果这篇论文是说转基因无害的,我就要求它拼写&捷克斯洛伐克&。
你不用笑我,你也有同样的毛病。蒙洛迪诺说,人做判断的时候有两种机制:一种是&科学家机制&,先有证据再下结论;一种是&律师机制&,先有了结论再去找证据。世界上科学家很少,你猜绝大多数人使用什么机制思考?每个人都爱看能印证自己已有观念的东西。我们不但不爱看,而且还会直接忽略那些不符合我们已有观念的证据。
有人拿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做了个实验。研究者根据某个容易引起对立观点的议题,比如是否应该禁枪,伪造了两篇学术报告,受试者随机地只能看到其中一篇。这两篇报告的研究方法乃至写法都完全一样,只有数据对调,这样其结果分别对一种观点有利。受试者被要求评价其所看到的这篇报告是否在科学上足够严谨。结果,如果受试者看到的报告符合他原本就支持的观点,那么他就会对这个报告的研究方法评价很高;如果是他反对的观点,那么他就会给这个报告挑毛病。
去年方舟子大战韩寒,双方阵营都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寻找证据,写了各种&论文&,来证明韩寒有无代笔。有谁见过任何一方说本阵营的论文不够严谨么?他们都认为对方的论文才是胡扯。这远远不是最可怕的。如果我反对一个结论而你支持,那么当我看一篇支持这个结论的论文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用更高的标准去看,就会认为这个论文不行;而你,因为支持这个观点,则会认为这篇论文很好&&如此一来我不就认为你是弱智了么?于是两个对立阵营都会认为对方是弱智。一切都可以在潜意识发生。
认为别人弱智和被别人认为是弱智,其实也没那么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媒体也参与到观念的战争之中。
如果人已经被各种观念分成了阵营,那么媒体就不应该追求什么&客观中立&,因为没人爱看客观中立的东西!媒体应该怎么做呢?技术活动家Clay Johnson 在 The Information Diet (《信息食谱》)这本书里,给我们介绍了美国收视率最高的新闻台 Fox News (福克斯新闻)的成功秘密。尼克松时期,媒体人Roger Ailes有感于当时媒体只知道报道政府的负面消息,认为必须建立一个&拥护政府的新闻系统&。然而事实证明Fox News 的成功并不在于其拥护政府(它只拥护共和党政府),而在于Ailes有最先进的新闻理念:
第一,有线频道这么多,你不可能,也没必要取悦所有观众。你只要迎合一个特定观众群体就可以了。第二,要提供有强烈主观观点的新闻。
给观众想要的东西,比给观众事实更能赚钱。观众想要什么呢?娱乐和确认。观众需要你的新闻能用娱乐的方式确认他们已有的观念。福克斯新闻台选择的观众群体,是美国的保守派。每当美国发生枪击事件,不管有多少媒体呼吁禁枪,福克斯新闻一定强调拥枪权&&他们会找一个有枪的采访对象,说如果我拿着枪在现场就可以制止惨案的发生。美国对外军事行动,福克斯新闻一定持强硬的支持态度,如果有谁敢提出质疑,他就会被说成不爱国。哪怕在其网站上转发一篇美联社消息,福克斯新闻都要做一番字词上的修改来取悦保守派,比如《选民对经济的担心给奥巴马带来新麻烦》这个标题被改成了《奥巴马跟白人妇女有大问题》。
可以想象,知识分子一定不喜欢福克斯新闻。的确没有哪个大学教授宣称自己爱看这个台。就连我所在的物理系的毕业典礼,系里请来的演讲嘉宾都说:&物理学有什么用呢?至少能让你学会判断福克斯新闻说的都是什么玩意儿。&可是如果你认为福克斯新闻这么做是为了宣传某种意识形态,你就错了。他们唯一的目的是赚钱。
比如修改新闻标题这件事,其实从技术角度说并不是网站编辑的选择,而是读者自己的选择。很多新闻网站,比如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使用一个叫做 multivariate testing(也叫A/B testing)的技术:在一篇文章刚贴出来的时候,读者打开网站首页看到的是随机显示的这篇文章的两个不同标题之一,网站会在五分钟内判断哪个标题获得的点击率更高,然后就统一使用这个标题。事实证明在读者的选择下最后胜出的标题都是耸人听闻型的。
福克斯新闻的收视率在美国遥遥领先于其他新闻台。因为CNN在北京奥运传递火炬期间对中国的歪曲报道,很多人认为CNN是个有政治色彩的媒体,其实CNN得算是相当中立的&&这也是为什么它的收视率现在节节败退。据2012年《经济学人》的报道,倾向自由派的MSNBC现在收视排名第二,CNN只得第三,而这两个台的收视率加起来也比不上福克斯。乔布斯1996年接受《连线》采访,对这个现象有一个非常好的评价:
当你年轻的时候,你看着电视就会想,这里面一定有阴谋。电视台想把我们变傻。可是等你长大一点,你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儿。电视台的业务就是人们想要什么它们就给什么。这个想法更令人沮丧。阴谋论还算乐观的!至少你还有个坏人可以打,我们还可以革命!而现实是电视台只不过给我们想要的东西。
美国人玩的这一套,中国也有人早就弄明白了。今天我们的有些媒体和网络上有各种观点鲜明的文章和报道,它们或者骂得特别犀利,或者捧得特别动人,观众看得畅快淋漓,十分过瘾。但是这些文章提出什么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没有?说过什么能够修正我们现有思想的新信息没有?它们只是在迎合和肯定人们已有的观念而已。因为它们的生产者知道他们不需要取悦所有人。他们只要能让自己的粉丝基本盘高兴就已经足够获利的了。他们是&肯定贩卖者&。政治辩论?其实这只是一种娱乐。
王小波写过一篇《花剌子模信使问题》,感慨中国人听不得坏消息,一旦学者敢提供坏消息就恨不得把他们像花剌子模的信使一样杀掉。我想引用乔布斯的话:王小波说的太乐观了。真正令人沮丧的现实是所有国家的所有人都有花剌子模君王的毛病,而且他们的做法不是杀掉坏消息,而是只听&好&消息&&那些能印证我们观念的消息。
这个毛病叫做&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如果你已经开始相信一个什么东西了,那么你就会主动寻找能够增强这种相信的信息,乃至不顾事实。这样一旦我们有了某种偏见,我们就无法改变主意了。《信息食谱》说,Emory 大学教授 Drew Westen 通过实验发现,对那些已经强烈支持共和党或民主党的学生来说,如果你给他们关于他们支持的党的负面新闻,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会显示这些人大脑中负责逻辑推理的区域关闭了,而负责感情的区域却激活了!换句话说他会变得不讲理只讲情。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威胁。这个受威胁的感情会让你把相反的事实用来加强自己的错误信念。社会学家Brendan Nyhan甚至发现了一个&逆火效应&:你给一个保守派人士看关于布什的减税政策并没有带来经济增长的文章之后,他居然反而更相信减税可以带来经济增长。
在确认偏误的作用下,任何新证据都有可能被忽略,甚至都被对立的双方用来加强自己的观念。这就是为什么每一次枪击事件之后禁枪派和拥枪派都变得更加强硬。另一本书,Future Babble(《未来乱语》)讲了个更有意思的实验。实验者给每个受试学生发一套性格测试题让他们做,然后说根据每个人的答案给其各自分析出来了一份&性格概况&,让学生评价这个概况描写得准不准。结果学生们纷纷表示这个说的就是自己。而事实是所有人拿到的&性格概况&都是完全一样的!人自动就愿意看到说的跟自己一样的地方,并忽略不一样的地方。
可能有人以为只有文化程度比较低的人才会陷入确认偏误,文化程度越高就越能客观判断。事实并非如此。在某些问题上,甚至是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群,思想越容易两极分化。
一个有意思的议题是全球变暖。过去十几年来媒体充斥着各种关于全球变暖的科学报道和专家评论,这些报道可以大致分成两派:一派认为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如果不采取激烈手段限制生产,未来气候就会不堪设想;一派则认为气候变化是个复杂问题,现有的模型并不可靠,二氧化碳没那么可怕。如果你对这个问题不感兴趣,你根本就不会被这些争论影响。而《信息食谱》告诉我们,对全球变暖的观点分歧最大的人群,恰恰是那些对这方面有很多了解的人。调查显示,越是文化程度高的共和党人,越不相信全球变暖是人为原因造成的;越是文化程度高的民主党人,则越相信这一点。
如果谁想看看这个争论严重到什么程度,可以去看《经济学人》最近一篇报道(日)的读者评论。这篇文章说,尽管过去几年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不顾气候学家警告而继续增加,可是地球平均温度却并没有升高,远低于科学模型的预测。文章下面的评论水平跟新浪网足球新闻的评论不可同日而语,敢在此说话的可能没有高中生。评论者摆事实讲道理,列举各种论文链接和数据,然而其观点仍然鲜明地分成了两派。就连这篇文章本身写得够不够合理,都有巨大的争议。
观念的两极分化并不仅限于政治,人们可以因为很多事情进入不同阵营,而且一旦选了边就会为自己阵营而战。你的手机是苹果的还是安卓的?这两个阵营的人不但互相鄙视,而且有时候能上升到认为对方是邪恶势力的程度。人们对品牌的忠诚似乎跟政治意识形态没什么区别。我们看苹果新产品发布会,再看看美国大选前两党的集会,会发现两者极为相似,全都伴随着狂热的粉丝关注和激动的专家评论。
也许因为手机已经买了或者政治态度已经表过了,人们为了付出的沉没成本而不得不死命拥护自己的派别,也许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身份,也许是为了寻找一种归属感。但不管是什么,这种阵营划分肯定不是各人科学推理的结果。根据诺贝尔奖得主 Robert Aumann 1976年的论文 Agreeing to Disagree,说如果是两个理性而真诚的真理追求者争论问题,争论的结果必然是二人达成一致。那么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真理追求者呢?认知科学家 Hugo Mercier 和 Dan Sperber 2011年的一篇论文Why Do Humans Reason?甚至认为,人的逻辑推理能力本来就不是用来追求真理的,而是用来说服别人的。也就是说我们天生就都是律师思维,我们的大脑本来就是个争论设备。这也许是因为进化总是奖励那些能说服别人的人,而不是那些能发现真理的人吧。
互联网很可能加剧了人们观念阵营的划分。在网上你连换台都不用,推荐引擎自动根据你的喜好提供信息。我相信气候学家对全球变暖的预测大大言过其实,我认为决不可以废除死刑,我使用苹果手机,我还要求豆浆必须是甜的豆腐脑必须是咸的&&在这些原则问题上我从来不跟人开玩笑。如果微博上有人发出违背我理念的言论我怎么办?我果断取消对他的关注。我们完全有权这么做,难道有人上微博是为了找气生么?可是如果人人都只接收符合自己观点的信息,甚至只跟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交流,那么就会形成一个&回音室效应&(echo chamber effect)。人们的观念将会变得越来越极端。
有鉴于此,Johnson 号召我们改变对信息的消费方式。他提出的核心建议是:&Consume deliberately. Take in information over affirmation.&&&要主动刻意地消费,吸收有可能修正我们观念的新信息,而不是吸收对我们现有观念的肯定。这其实是非常高的要求。要做到这些,我们必须避免那些预设立场的说服式文章,尽可能地接触第一手资料,为此甚至要有直接阅读数据的能力。可是有多少人能亲自研读各项经济指标再判断房价是否过高呢?对大多数人来说现在房价是高是低只与一个因素有关:他是不是已经买了房。
我建议把上面那两句英文刻在iPad 上。不过我发现最新的一系列针对社交网络的研究显示,也许回音室效应并不存在。有人研究Facebook的朋友关系,发现人们并没有只跟与自己政见相同的人交朋友。我们在网上辩得不可开交,生活中仍然可以跟对方辩友&隔着一张桌子吃饭&。哪怕在网上,统计表明人们的关注集群也不是按照政治立场划分,更多是按照视野大小划分。更进一步,我们也许过高估计了对方阵营的极端程度。有人通过调查统计美国两党的支持者,发现如果一个人对某个政治方向有强烈的偏好,那么他对对方阵营的政治偏好,往往会有更高的估计。可能绝大多数人根本没那么极端,可能互联网本身就是个极端的人抒发极端思想的地方。对Twitter的一个研究表明,其上的言论跟传统的民意测验相比,在很多问题(尽管不是所有问题)上更加偏向自由派。一般人并没有像Twitter上的这帮人那样拥护奥巴马,或者支持同性恋婚姻合法化。互联网不是一个调查民意的好地方。
但无论如何,确认偏误是个普遍存在的人类特性,而且有人正在利用这个特性牟利。错误观点一旦占了大多数,正确的做法就可能不会被执行。既然改变那些已有成见的人的观念如此困难,也许双方阵营真正值得做的只有争取中间派。今年的 Nature Climate Change 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说,虽然不可能改变那些已经对全球变暖学说有强烈看法的人的观点,但是可以用亲身经历来影响那些对气候变化并没有什么成见的人,而这些人占美国成年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五。一个策略是可以告诉一个中间派,你爱去凿冰捕鱼的那个地方,现在每年的冰冻期比十九世纪少了好几个星期,来吸引其注意力。
这个真不错。当然,在我这个坚定的全球变暖学说质疑派看来,那些看见自己家门口的池塘不结冰了就认为全球变暖的人纯属弱智。
图片为观察者网编辑添加
原标题:观念无义战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梁哲浩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最近更新的BLOG列表
最新更新的文章列表
精彩推荐列表
且看毛泽东对陈独秀的评价!无情无义的阶级斗争!
&&&&陈独秀:在九顶“桂冠”下抗争,
/history/shixueyuan/detail_/.shtml
&&&&陈独秀本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第1-5届)。“五大”以后,共产国际为令其充当斯大林在中国革命种种策略失误的替罪羊,直接以非常手段解除其领导职务(日),直至开除党籍(日)。1929年陈与彭述之等组成“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动派”(简称“托派”)。日被捕,到日释放出狱,同年中共就陈独秀合作抗日问题提出“三项条件”,关键是要陈公开声明脱离托派并承认过去加入托派的错误。遭到陈的断然拒绝,他说:“我不知过从何来,奚有悔”。②如果说1929年陈是从组织上脱离了中共,1937年则从情感上告别了中共。“沉思熟虑”六七年,陈终大彻大悟,从政治制度的根本处深刻地批判了苏共打着社会主义的招牌执行“党的独裁”,指出“是独裁制产生了斯大林,而不是有了斯大林才产生独裁制”。其实这也是对中共的反思与警示。
&&&&“朝闻道夕死可矣。”日陈独秀带着清醒而不屈灵魂逝世于四川江津。
&&&&陈独秀死后从中共那里前后获得了九顶“桂冠”:右倾机会主义、投降主义、
&&&&反党、托陈取消派、叛徒、反共产国际、间谍,成为中共党史上的著名反派人物。
&&&&陈独秀革命一生,死后受此殊荣,与毛泽东的陈独秀观有着很大关系。
&&&&我在拙著《天下第一刊:〈新青年〉研究》中,曾提到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到延安时代对陈独秀都有崇高评价,“至于毛泽东日后对陈独秀的评价与日俱退,到底是他对陈氏有新的认识,还是个人崇拜意识作祟:自己的谱摆得越大,对先驱者评价就越低。”2008年5月在安庆召开的“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学术研讨会”上,叶尚志老先生对我的这个观点表示赞成,并希望讲清毛对陈的评价为什么会“与日俱退”。我愿在本书中努力完成叶老交给的历史命题。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将毛的陈独秀观略作梳理。毛随着他自己的经历与地位的变迁,对陈独秀有个由仰视,到平视,到俯视乃至鄙视的过程。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所提出的问题。”由“言必称康(有为)、梁(启超)”转向了“言必称陈(独秀)、胡(适)”,并模仿《新青年》创办《湘江评论》。《湘江评论》创刊之际恰逢陈独秀在北京被捕,毛非常震惊,创刊号上最重要的文字就是他写的《陈独秀之被捕及营救》,文中盛赞陈是“思想界的明星”,甚至高呼:“我祝陈君万岁!我祝陈君至圣至高的精神万岁!”毛与斯诺在延安窑洞聊起他漫长的革命历程,还承认:“当我在北大的时候,他(陈独秀)给我的影响也许比那里任何人给的都大。”
&&&&建党之初,毛泽东曾一度当过陈独秀的秘书,他已由追星族走近了陈独秀。大革命时期陈曾阻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些毛自视甚高的宏文的发表。毛不免对“老头子”心生埋怨,怨他“不把共产国际的命令给党的其它领导人看”,“不和我们讨论这些命令”,没有设身处地去体谅陈独秀对共产国际的命令心里不服组织上服从的无奈境况,事后甚至议论陈是“彻头彻尾的独裁者”。心气甚高的毛泽东,此时或已由仰视而平视陈独秀了。
&&&&不管红太阳是怎么升起的:是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还是毛泽东改写了历史?这不是本书题中应有之义。现实是1935年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成了中共实际上的最高领袖。到延安时代,毛终于有暇顾及未来如何写党史,和斯诺的谈话与其说是追叙“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不如说他有志于重写一部以他为中心的中共党史。此时他已高居宝塔山俯视中国大地,陈独秀也在他俯视的视野之中。虽没忘怀陈早年对他的影响,但他已附和斯大林的调子将中国大革命失败的责任推之于陈独秀,甚至说陈是反面教员,是“不自觉的叛徒”。1937年到1938年,苏联“斯大林正在雷厉风行地反托派”,延安的王明、康生立即造谣污蔑陈独秀为托派加汉奸,甚至是“每月拿日本三百元津贴的日本间谍”。立即有王星拱等社会名流“为正义、为友谊,均难缄默”,投书各大报纸,为之辩诬!过去的看法,王明、康生的行经似乎与毛泽东无关,甚至有违毛的旨意。但仅从1938年3月《七月》(月刊)上发表的毛泽东《鲁迅论》,就知道事实并非如此。毛在《鲁迅论》中说:“(鲁迅)他在1936年就大胆的指出托派匪徒的危险倾向,现在的事实完全证明了他的见解是那样的稳定,那样的清楚。托派成为汉奸组织而直接拿日本特务机关的津贴,已是很明显的事情了。”如今真相大白,1936年7月《文学丛报》(第4期)和《现实文学》(第1期)同时发表署名“鲁迅”的《答托洛茨基派的信》,冯雪峰代笔的,鲁迅认为“一点也不像”他的语气。那么到底是谁叫冯雪峰“代圣立言”的?那“大胆的指出托派匪徒的危险倾向”的观点是出自冯的创造还是另有来头?有待发掘史料另作研究。人们只知道冯当时是中共尤其是毛泽东与鲁迅之间的重要桥梁,只知道毛借用鲁迅的名义说事,与王明、康生的观点没根本区别,而且王、康的言论也绝非什么个人行为。
&&&&值得庆幸的是,建国前毛泽东曾有两次对陈独秀稍微公正点的评价。日,毛说:“在五四运动里面,起领袖作用的是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大学教授虽然不上街,但是他们在其中奔走呼号,做了许多事情。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现在还不是我们宣传陈独秀历史的时候,将来我们修中国历史,要讲一讲他的功劳。”
1945年在“七大”预备会议上,毛又说:
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等同志,是起了大作用的。我们那个时候学习作白话文,听他说什么文章要加标点符号,这是一大发明,又听他说世界上有马克思主义。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们集合起来的,这才成立了党。我说陈独秀在某几点上,好像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做了启蒙运动的工作,创造了党,但他在思想上不如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在俄国做过很好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陈独秀则不然,甚至有些很不正确的言论,但是他创造了党,有功劳。普列汉诺夫以后变成了孟什维克,陈独秀是中国的孟什维克。
姑且不去计较“总司令”这种比拟确不确,也不去辨析陈独秀是否发明了“标点符号”,也不去细论陈独秀与普列汉诺夫的异同,更不去深研“五四”运动与中共创立的关系,这里至少承认陈的两大功勋:其一、“五四”思想启蒙,其二、创造了(中共)党。但此时的毛泽东大有“粪土当年万户侯”,乃至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气势。陈的那点功劳,如今得由毛审时度势,说能讲就讲,说不能讲就不讲。大有民谣所云:“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味道,强调的是说者的权威。或许由于陈生前不仅拒不认错,而且对“延安派”,多有恶评,毛那“指点江山”的文字,长期秘而不宣,直到他去世后的年分别在《党史研究》和《人民日报》上发表(此当为胡耀邦呼唤思想解放的结果)。
建国后,毛泽东一代雄主地位的确立,他更有“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创造了党”的陈独秀也被视为“俱往矣”的行列,毛对他评价真是每况愈下,而走向全盘否定。
一是“著名的大叛徒”、“阶级敌人在党内的代理人”。1955年1月,毛泽东在《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问题的报告》上加了一段话,其中写道:“我们党内曾出现过陈独秀、张国焘等著名的大叛徒,他们都是阶级敌人在我们党内的代理人,我们曾经进行严肃的斗争驱逐了这些叛徒”。
二是“坏人”。1955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上批判高岗、饶漱石时说:“没有托洛茨基,没有张国焘,没有陈独秀,还不是也行吗!这些都是坏人……没有你,地球就不转了吗?地球还是照样地转。”
三是“不愿继续革命的人”。1955年10月,毛泽东说:“本人也有不愿革命的,比如陈独秀不愿继续了,张国焘不愿继续了,高岗、饶漱石不愿继续了,那是极少数的。大多数人是愿意继续革命的。”
四是“不可救药的人”。1955年10月,毛泽东说:“像托洛茨基那种人,像中国的陈独秀、张国焘、高岗那种人,对他们无法采取帮助态度,因为他们不可救药。还有像希特勒、蒋介石、沙皇,也是无可救药,只能打倒”。
五是“反面教员”。1956年4月,毛泽东说:“我们有很多反面教员如日本、美国、蒋介石、陈独秀、李立三、王明、张国焘、高岗。”同年8月,毛泽东又重申前说。
六是“反革命分子”、“分裂派”、“是敌我矛盾”。毛泽东说:“我们对待这种犯思想错误的人,跟对待反革命分子和分裂派(像陈独秀、张国焘、高岗、饶漱石那些人)有区别。陈独秀也有政治纲领,但他搞托派,搞分裂,在党外搞反党活动。”1959年8月,毛泽东在庐山会议讲话中说:“现在的彭、黄、张、周的问题,就有许多人感觉惊奇。……他们有两面性。一面,革命性,另一面,反动性。直到现在,他们与叛徒陈独秀、罗章龙、张国焘、高岗是有区别的,一是人民内部矛盾,一是敌我矛盾”。
毛泽东的这些言论实则是他“文革”中所谓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理论的先声。“继续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实质上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革命人民群众和国民党反动派长期斗争的继续,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继续”。与“文革”中以非常手段定刘少奇“为叛徒、内奸、工贼”一样,他给陈独秀加了种种“桂冠”,毫无依据地将之与蒋介石、沙皇、希特勒、美帝、日寇等混为一谈,难道不正与那所谓“两个继续”的理论在逻辑上打通了吗?
到“文革”中的1971年,毛泽东更大讲特讲所谓中共五十年历史上的十次“大的路线斗争”,对犯了所谓“错误路线”的十大领袖的集中批判已达到了顶峰:“犯了大的原则错误,犯了路线、方向错误,为首的,改也难。历史上,陈独秀改了没有?瞿秋白、李立三、王明、张国焘、高岗、饶疏石、彭德怀、刘少奇改了没有?没有改。”如今众所周知,十大错误路线的领袖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冤案,有的已经平反(如瞿秋白、彭德怀、刘少奇),有的正在呼吁平反(如陈独秀),有的也还要重新审视。十大路线斗争的神话早已破灭。“文革”对国家对人民而言,是史无前例的劫难;对毛泽东而言,则是史无前例的造神运动:对毛的“个人崇拜被鼓吹到狂热的程度”。有趣的是毛自己就是那场造神运动的总设计师。晚年毛泽东仍富有浪漫主义幻想:对外成为“马列主义的顶峰”、“世界(尤其是第三世界)革命的领袖”,“要把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插遍全球”;对内不仅要当党、政、军的缔造者和“伟大领袖(统帅、导师、舵手)”,而且是“十大路线斗争”中战无不胜的英雄、真理的化身: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作为中共的缔造者与前期领袖的陈独秀的历史存在,显然成了毛要当党的缔造者的历史障碍。更何况毛泽东夺取政权之前反对“由一党一派一阶级来专政”,夺取政权之后“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甚至公开承认:“‘你们独裁’。可爱的先生,你们说对了”。实则国共都是“以俄为师”,都是仿行列宁、斯大林式的“专政”。毛泽东晚年说自己是“秦始皇加马克思”(按,有人说应当是“秦始皇加斯大林”)。
&&&&而陈独秀晚年则不遗余力地批判苏联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不幸十月以来,轻率的把民主制和资产阶级统治一同推翻,以独裁代替了民主。民主的基本内容被推翻,所谓“无产阶级民主”、“大众民主”只是一些无实际内容的空洞名词,一种抵制资产阶级民主的门面话而已。
&&&&即令各国所谓“无产阶级革命”出现了,而没有民主制做官僚制之消毒剂,也只是世界上出现了一些史大林式官僚政权。决不能创造什么社会主义。任何独裁都和残暴、蒙蔽、欺骗、贪污、腐化的官僚政治是不能分离的。
&&&&一班无知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更加把独裁制抬到天上,把民主骂得比狗屎不如……把现代变成了新的中世纪。
&&&&陈独秀是在严厉地批判斯大林主义,其批判锋芒岂止于斯大林?
&&&&“道不同不相与谋”。上述两点,或许正是毛泽东对陈独秀的评价与日俱退的根本原因。人民期待着毛泽东“修中国历史”时,讲一讲陈独秀的功劳,恢复他的历史真实面貌。结果是恰恰相反,建国以后尤其是“文革”中陈独秀被毛泽东说得一无是处。
&&&&冯友兰临终说,毛泽东“在几十年中,他兼有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君、师’的地位和职能。”他将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新民主主义及以前阶段,二、社会主义阶段,三、极左思想阶段。他说:“毛泽东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其性质是大不相同的,第一阶段是科学的,第二阶段是空想的,第三阶段是荒谬的。”如此说来,毛泽东晚年的陈独秀观,当属“荒谬”之列。
&&&&如果说冯友兰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勇,却毕竟是书生之谈。而杨尚昆作为亲历者,他的话就更见证实性。
&&&&杨尚昆曾说:“毛主席这人,他全部是在矛盾中活下来的。但是基本的是要保存他这个权,所以历史上谁反对了他,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例如瑞金时期,“反毛反得最厉害的是任弼时”。“毛一直到‘文化大革命’之前还在讲,最后在中共苏区剩下的一个反对他的就是任弼时。”杨估计“任弼时如果他不是,‘文化大革命’也非整死不可。”因此不难想象,秉有九牛不回犟脾气的陈独秀如果活到建国初期,他的处境未必比王明好(王明当时还是中央委员,并允许两度去苏联治病);如果活到“文革”,他的遭遇未必比刘少奇好(刘少奇虽是“文革”最主要对象,他毕竟还有检讨的姿态),真不知他会以何等方式离开这多灾多难的人间。
&&&&日陈独秀逝世于江津时,各方尤其是中共反映冷淡。静尘曾有文鸣不平说:“假使陈独秀在十年或二十年前,噩耗传来,无疑将引起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大冲动;可是这个时候,他的死不过像一片小小的瓦片投到大水里,
&&&&只在水面上略略掀起几圈微波。死非其时,这情景对于一位怪杰的陨落是最凄惨不过的。”联系到“文革”众多开国元勋尤其是刘少奇的悲剧,我不得不信服高语罕所云:
&&&&独秀先生是一个东西南北到处为家的人,自然也是抱着“到处青山能埋骨”的见解。他今天安息在这里,真可谓“得其所哉”!就他的怀抱、他的遭际以及他对于时局之展望来说,此时撒手而去,也是恰到好处。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华网的观点或立场]
对于陈独秀的事情,共产党内集体讨论的!请不要污蔑毛主席!
您好,您尚未登录,请后进行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历的自我评价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