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通信工程专业研究方向好还是光电子方向的电子信息工程好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信息来源: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电气工程理论基础,掌握电力系统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熟悉电力工业的科学技术与发展,获得电气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的生产制造、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系统分析、技术开发、教育科研、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特色鲜明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符合学业授予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主要课程设置:高等数学、计算机语言及应用、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电路、电机学、电磁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高电压技术、继电保护等。在本专业中包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继电保护与自动远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高电压及信息技术4个专业方向。学生具有本专业领域内一个专业方向的基本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综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职业目标是电气工程师。就业去向:电网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电力建设部门、超(特)高压公司、电力科研开发部门、发电厂以及与电力生产密切相关的设备制造企业、公司等。&农业电气化本专业培养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以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和开发能力,具备成为我国地方电力系统当代高级经营管理者所需的较全面的知识和良好的素质,适应地方电力系统需要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符合学业授予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主要课程设置:电路、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电力工程、供电技术、用电技术、电网规划、配电网自动化、高电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与控制技术、地方电力经营管理等。就业去向:地方电力系统和大型企业供电系统从事有关的科研、设计、建设、运行、供电及用电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集物理电子学、光电子、微电子学及固体电子学和电路与系统为一体,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符合学业授予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的宽厚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好的发展能力,能够从事各种光电系统、集成电路系统和微电子系统的设计、开发、集成、制造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技术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研发人员。本专业研究领域和方向包括:电子材料与器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光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电路与系统。主要课程设置:电路理论、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数理方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电路、现代光技术基础、薄膜材料、电子材料、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电动力学、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光电子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等。就业去向:电力、IT、通信、航天电子、国防电子等所有涉及电子技术的行业和部门以及科研和教学单位从事科研,技术支持,产品设计、研发和检测、软件开发、新材料的制备、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等工作。&电子信息工程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本专业学生按照教学计划修满所规定的学分后,准予毕业。符合学业授予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应用能力以及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发展能力,能在信息产业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集成、制造、开发、应用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设置:电路理论、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可编程逻辑器件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检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DSP技术及应用、通信原理、数字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就业去向:既可以在从事硬件设计、软件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又可以在与电力系统自动化相关的科研、教学等企事业单位工作。&通信工程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能,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电力系统通信部门和电力系统以外的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制造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符合学业授予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主要学习课程设置包括: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电子电路、信息论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数据库技术及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系统原理、数字通信原理、通信网理论基础、交换技术、光纤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通信、宽带数字网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等。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在电力、电信、航空航天以及其它系统从事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调测、运行管理和工程应用等工作,也可从事教学或管理工作。&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严格的科学实践训练和初步科学研究训练,能适应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领域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集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测控技术于一体,是一个宽口径专业。符合学业授予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主要课程设置:电子电路基础、脉冲数字电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数字信号处理基础、DSP与实时信号处理、电子测量与仪器、嵌入式系统、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软件设计技术、信息通信网络技术、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现代电子技术等。为了适应电力系统的需要,还开设了电力工程、企业管理概论等课程,并设置了39周的集中实践环节。就业去向:在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科学研究、软硬件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信息系统集成以及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本专业是依据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紧密结合智能电网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而开设的新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信息工程和电气工程理论基础,掌握信息与电力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熟悉智能电网发展动态,能够从事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领域相关的生产制造、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系统分析、技术开发、教育科研、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特色鲜明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符合学业授予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一定的创新精神,掌握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理论和电力系统通信技术,掌握电力系统生产、运行的规律和特点,并对智能电网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有一定认识,可以在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电力系统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设置: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语言及应用、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电路、电机学、电磁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电网技术、通信原理、物联网、无线传感网络、传感器与检测、单片机原理、嵌入式系统等。就业去向:电网公司、发电公司、科研设计、高等院校、相关行业或部门从事设计、开发、生产运行与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支持等工作。
版权所有 华北电力大学招生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 京ICP备: 联系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北农路2号 邮编:102206 电话:010-73022
传真:010- E-mail:zsb@大二分专业,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我该选择哪个?他们有什么区别么?_百度知道
大二分专业,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我该选择哪个?他们有什么区别么?
谢谢了,女生,对专业不太了解,以后可能考虑考研?他们就业方向如何,无从谈兴趣,那我应该选择哪个专业我是山东科技大学信电学院
提问者采纳
电子信息工程
涉及通信领域的专业
当你找工作时就明白!各个研究所抢着要! 就是考研的话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硕士 牛逼很,电子信息工程的就业面相对广一些,学习通信的就有点难了,凡事搞通信的 都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 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工作选择电子信息工程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电子信息工程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以下为百度网友答案供参考:
1.对于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来说,主要课程有:大一学习高等数学,英语,电路分析,C语言等;大二学习模拟电子技术或者(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还有基础的线性代数,概率论,复变函数,积分变换等
大三大四学习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射频电路,单片机等。
你所说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以及自动化专业是属于强电专业,通信电子信息属于弱电专业,自动化方面的课程我不太清楚,但是就学科而言自动化方面的专业较容易一些。
学习电子信息工程的,只是感觉自动化的课程比较少,可以有很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然而通信与电子信息课程确实是相当的多。
2.就业前景而言,就通信电子信息方面,因为学的面广所以很多单位都可以进比如,比较...
选通信吧,我就是学的通信,其实大学本科期间,两个专业学的差不多,基本上一样.但是通信对以后的考研以及就业方面有优势,毕竟是热门专业吗?希望能帮助到你!
差别不大。 因为基础课是完全一样的,专业课也大致相同。通信毕业去移动 中兴 等公司多些。 电子信息的可能更宽一些。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正文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解读与就业
学科门类: 工学专 业 类: 电子信息类专业名称: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培养目标:& &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工程科学人才。本专业学生应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各研究方向上(光电子方向、光电信息方向和技术光学方向)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实验技能,并具有综合运用光学科学理论和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培养要求:& &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光电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光电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光电信息科学的研究和工程技术研发,以及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能力。木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和在工程实践中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工程科技创新和创业的意识。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本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工程技术基础、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过程突出以光子和电子为信息基本载体的信息特征,体现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学科交叉的趋势。&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 4.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 5.具备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光电信息系统研究、设计、开发以及系统运行和维护的初步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 7.具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 & 8.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 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 &&主干学科:& & 光学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 & 本专业核心知识领域由光电信息基础类知识、光电信息技术和工程类知识、光电子技术类知识组成。光电信息基础类知识领域包括物理、光学和光学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等核心基础知识;光电信息技术和工程类知识领域包括光电信息技术、光电仪器原理和光电检测技术、光纤与光通信技术、光电传感与系统等知识;光电子技术类知识领域包括光电子技术、激光原理、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等知识。 & &核心课程示例:& & 示例一:工程光学及实验(136学时)、光电检测技术及系统(48学时)、光纤技术(48学时)、光电图像处理(48学时)、光电信息综合实验(4周)、光电信息物理基础(48学时)、通信原理(48学时)、激光原理(32学时)、信息光学(32学时)、光学系统CAD(48学时)、光电传感器应用技术(32学时)、量子光学基础(32学时)。& & 示例二(方向一为偏重经典光学,方向二为偏重现代光学):工程光学及光学基础实验(184学时)、激光技术及应用(48学时)、光学测量(48学时)、光电信息导论(英语授课)(40学时)、光电检测技术(48学时)、光电系统设计(3周)、薄膜光学(方向一)(32学时)、光度与色度学(方向一)(48学时)、光纤技术与应用(方向一)(48学时)、像质评价技术(方向一)(32学时)、光学CAD课程设计(方向一)(3周)、传感器原理(方向二)(48学时)、、光纤通信理论基础(方向二)(48学时)、信息物理基础(方向二)(48学时)、现代成像技术(方向二)(32学时)、光电传感器设计实验(方向二)(1周)、傅里叶光学(48学时)、光学零件工艺学(4周)、实用图像处理方法及软件(48学时)、视频技术基础(48学时)、微机接口技术(32学时)、微机接口技术实验(32学时)、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48学时)。示例三:仪器零件设计(56学时)、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48学时)、误差理论与仪器精度(学时)(40学时)、仪器制造工艺学(32学时)、工程光学及实验(144学时)、光电检测技术(56学时)、数字图像处理(48学时)、光学测量(48学时)、激光原理及应用(40学时)、仪器光学概论(48学时)、光学设计及CAD(48学时)、光学仪器总体设计概论(48学时)、光学零件加工技术(48学时)、薄膜光学与技术(32学时)、微纳制造技术(学时)、光通信技术基础(32学时)、光电子技术及器件(32学时)、光学信息处理技术(32学时)、干涉测试技术(32学时)、傅里叶光学(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 金工实习或电工实习、专题实验或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或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实验与创新和社会实践等。 &&主要专业实验:& & 应用光学实验、物理光学实验、激光实验、光电技术实验、光电信息综合实验等。 & &修业年限:四年。 &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就业方向:& & 光电工程、通信工程、光电子器件原理与技术、微电子技术等信息学科相关的高等院校、研究所和高新技术企业从事教学、科研,光电信息工程、 光纤通信等相关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工作。
郑重声明:本网站内容及图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联系电话:024- 邮箱:
主办单位:辽宁省招生考试办公室
承办单位:辽宁省招生考试服务中心&&ICP证:辽B2-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现设有八个专业一个中心:通信技术专业、光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节能工程技术专业(电子节能方向)、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SMT)、电光源技术专业、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电子工业中心。其中光电子技术专业为国家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通信技术专业为国家精品建设专业、湖北省高职重点专业、教育部财政部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湖北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电子工业中心为国家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工电子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创办时间2004年中高级职称占 60%以上
现设有三个系:电子工程系、光电子技术系、通信工程系;四个专业:通信技术专业、光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一流的电子工业中心。其中通信技术专业为湖北省重点专业和国家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光电子技术专业为湖北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电子工业中心为国家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工电子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具有硕士学位教师占35%,70%的教师为双师型教师。
电信学院始终坚持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为电子信息产业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毕业生因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深受企业欢迎,学院就业率每年稳定在97%以上。2006年我院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有:INTEL产品(成都)有限公司、、华工科技正源光电子有限公司、、、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武汉NEC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TCL国际电工(惠州)有限公司、明基电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苏州飞利浦消费电子有限公司等。王海,1972年10月出生,电信学院院长(主持行政工作),教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湖北省电子学会SMT专业委员会(筹)主任。1994年6月华中理工大学电力系本科毕业,2001年6月获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6月至2003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6月至2009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学任副教授,2009年6月调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电子技术、信息处理、人工智能、计算机应用。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科研项目20多项,共计1千余万元,其中作为第一负责人完成科研项目175万元。研发的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政府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等。节能工程技术专业的方向是电子节能技术。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能源概论、电工电子技术、电子CAD、耗能系统运行管理、热工仪表、建筑节能技术、节能设备、企业节能策划与管理、制冷技术与空调、节能计量与审计、能源利用与管理、智能控制技术。学生在校期间,取得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以及空调维修等级职业资格证书。
本专业特色是培养的学生素质高,节能意识强,综合技能全面,专业水平突出,为现代节能社会提供技术支持。经过市场调研和有关企业专家座谈,认为电子节能工程发展前景广阔,有很大的就业市场。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有三个专业方向:智能化仪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器仪表、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子CAD与仿真技术。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电子技术与实践、电子结构与工艺、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传感与检测技术、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与应用、微机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实训、传感器检测技术实训、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实训等。学生在校期间,取得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电子仪器仪表装配等级证书,维修电工等级证书等。
本专业特色是培养的学生素质高,仪器仪表的组装与应用能力强,可参与智能仪器仪表的开发和助理研制工作。经过市场调研和有关企业专家座谈,认为很多企业需要测量仪器仪表操作、维护人员,就业前景广阔。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专业立足于工业电子自动化及家用电子智能化的应用方向,让培养出的学生能够走向现代电子领域生产、辅助设计、服务、管理一线。使其学有所用,学有所长,满足其求知求技的人生目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学院最早的传统专业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专业特征,以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理论实践一体化等多种教学模式,打造专业特色。
电子工程专业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技术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并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2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0人、高级工程师6人、博士3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本专业教师比例达75%,2名教师具有海外学习和研究的工作阅历,本系“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有多名教师来自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及科研院所。
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备,拥有全国示范性标准的电工技术实验室,模拟技术实验室、数字技术实验室、电子测量实训室、PLC实训室、机器人创新实训室、家用电器实训室、拥有全自动、高智能SMT(表面贴装技术)生产线2条及实训工厂。
电子工程专业有四大职业就业方向:电子设备生产及维护、家用电器的生产与维修、电子产品的节能设计、SMT生产设备的操作及维护。 目前在校生 1200多人,自1990年招收首届高职学生以来,至今已培养了8000多名不同层次的具有较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就业单位包括华为、中兴通讯、烽火集团、NEC、长飞及富士康等知名大企业。他们具有爱岗敬业、改革创新精神,以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上手快的特长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和好评。
随着国家电子产业强国总体规划的实施,电子行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欢迎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实现强国之梦的美好夙愿!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能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单片机与C语言、电源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电子CAD、SMT技术、PLC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音视频技术、电子结构工艺、电子线路设计与制作、电子产品故障与诊断、电子产品组装与检测技术等。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光电子技术专业成立于2001年,以武汉·中国光谷、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国家实验室为依托,经过几年的建设,本系已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光电子技术专业属于湖北省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在人才培养方面紧扣武汉·中国光谷光电子行业的发展需求,走校企合作之路,力求将学生培养成为光电子专业准技师、准工程师,使之成为我国自主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光电子创造业的“三高”人才。现在校学生650余人,已毕业生达900余人,大部分通过了“电工证”、“光纤光缆工证”或“通信终端设备操作及维修证”的双证考核,主要工作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武汉一带,就业率高达97%以上。
本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3人,其中聘请华中科技大学2名教授担任本系顾问,副教授及以上职称18人,双师型教师17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5人。教师科研成果显著,有9部教材列入了湖北省高职“十一·五”规划教材, 近年来公开出版专业教材8本,校内印刷教材和讲义7本,科研项目多达十三项,发表科研论文达四十余篇。
本系实验室与实践教学基地设备完善,现拥有工程光学实验室、激光技术实验室、光电技术实验室、光通信实验室、纤维光学实验室、光学工艺实训中心六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设备总值达450多万元,实验实训使用面积达850平方米,有力的保证了专业学生的实习和培训。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着眼于为社会培养具有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通信行业人才,使培养出的毕业生能够走向该技术领域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通信技术专业是国家级重点专业,是1994年与比利时鲁汶工程技术学院合作在我院无线电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国际合作办学的一个典范。
通信工程专业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技术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并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18人,其中特聘教授2人,副教授、高工5人,博士及在读3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本专业教师比例达70%,2名教师具有海外学习和研究的工作经验,本系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有多名教师来自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电信等国内知名大型企业,是一支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通信工程专业是学校重点支持发展的系部之一,实践教学体系完备,设备先进、齐全。拥有国内一流水准的通信技术基础实验室、155Mbit/s的SDH宽带光纤传输实验室、现代通信技术综合设计实验室、卫星接收与天线实验室、通信终端设备测试与维修实训室等一系列专业实验实训室,学校还将投资200万元新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现代通信网络综合实验室。
通信工程专业有三大职业出口方向:通信终端设备、通信工程与施工和计算机通信,目前有在校生600多人。自1990年招收首届高职学生以来,至今已为全国培养了2000多名不同层次的具有较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就业单位包括华为、中兴通讯、烽火集团、NEC、长飞等知名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以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他们爱岗敬业、富于创新精神,以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上手快的特长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