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380v转220v裸线离地4.3米合格吗?

我的电机总功率是11千瓦,距离变压器550米,三相四线380V,25平方钢芯铝绞线(即裸线)可以用吗?谢谢!_百度知道
我的电机总功率是11千瓦,距离变压器550米,三相四线380V,25平方钢芯铝绞线(即裸线)可以用吗?谢谢!
提问者采纳
我给你算一下吧铝线电阻率0,不够用吧线路这么远;I=5/22=0.33平方.。你可用70平方的铝线电缆才行的.227欧姆求铝线截面S=PxL /R=0.33平方应采用平方铝线68;0.227=68.028311KW
电流22A导线长度550m变压器端电压380V末端允许电压370V线与线电压降10V单线压降5V求单线电阻R=U&#47
其他类似问题
裸线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们家二楼窗前1左右有380V电线经过,最近想盖房子,我想问下380V的安全距离是多少这根电线是否对人有危险_百度知道
我们家二楼窗前1左右有380V电线经过,最近想盖房子,我想问下380V的安全距离是多少这根电线是否对人有危险
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最近想盖房子,我想问下380V的安全距离是多少,这根电线是否对人有危险,希望懂的人讲解下?安全第一!盖好房子后有什么潜在的危害没?盖房子时是否会有吸引力从而对建筑人员有危险?如何才能避免,非常感谢,或者有什么好的建议我们家二楼窗前1左右有380V电线经过
提问者采纳
高压电缆外皮到地面深度不得小于0.7米。裸导线380V线路边导线距民用建筑的水平距离为2.5米,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lt,不得小于1米,位于车行道和耕地下,各级电压导线边线在计算导线最大风偏情况下。如将高压线移到地下,高压线与住宅楼应距离20米,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66千伏—110千伏为40米。而根据有关规定.5米;&绝缘架空线380V线路边导线距民用建筑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均为2米;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第五条规定,垂直距离为2
你的意思是政府他们违反了规定?即不能让380V离居民房太近了?
不全是,她们这是擦边球的,不过你可以反映上去,要求把电线拉远一点,因为有辐射的,长期下去肯定对身体不好。
那问下,按规定像这样的电线应该距离居民房的安全距离是多少呢?
其实只要不小于1m,电力公司就可以不负责任了。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是盖房子可就要注意了,380v没有吸引力,但是在施工极容易碰到线,责任电力公司肯定会想方设法的推到你们身上。像你这种情况完全可以要求移远一点,因为你家房子盖在架电线前,再加上电线从你窗口走过还是有一定危险系数的。说不定小孩子顽皮用棍子玩电线呢,你说呢。所以最好把线移远一点是利大于弊。
是啊,可电线杆已经定位了,腐败的政府会为了你的盖1件房子移动吗?而且你也说了他们基本没有违反什么规定。若有什么标准那就好了。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但因距离较近容易造成接触触电,没有电磁辐射问题380V属于低压,建议用带皮导线采用街码将电线固定在你家墙上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可以用网子作个防护网,没有吸引力,不过在干活时千万不能碰到它,只能起个提示作用安全的话应在3M以上
没有什么太在意的,380V和220V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3项火线之间的电压为380V。三根火线对零线就是220V。和家中正常用电没有什么区别的。
但这样是否有吸引力呢?
其实你担心的是电磁辐射之类的危害,辐射无处不在,没有必要较真。三相电虽然是380V,但实际发生触电伤害时一般还是人触及一根火线对地(较少出现两手同时接触2根火线)。电压还是220V你说的吸引力意思是靠近多少会造成触电事故吧。应该不存在吧。只要施工时注意安全期别去直接触摸或潮湿的工具触碰就行了。低压电所谓的吸引力我是否可以理解为发生触点事故后人能够自行摆脱的能力呢?这又和每个人的皮肤和说穿鞋子的绝缘有关。发生触电时人体神经会受到刺激造成手臂自然收缩反而握紧带电体。
380V的电线与家庭用的电线一样,只要是带绝缘表皮的线,没有老化的地方就没问题,裸线的话就要做好相应的措施,预防,如做好隔离,在施工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盖房子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求临时电规定??_配电箱_百科问答
求临时电规定??
提问者:田德敏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贯彻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保障施工现场用电安全,防止触电事故发生,促进建设事业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民、集体、个体单位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中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380/220V三相四线制的低压电力系统。对1kV及以上的高压变配电工程,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执行。  第1.0.3条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中的其它有关技术问题尚应遵守现行的国家标准、规范或规程规定。  第二章用电管理  第一节临时用电的施工组织设计  第2.1.1条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5台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50kW以上者,应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第2.1.2条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以下和设备总容量在50kw以下者,应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  第2.1.3条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应包括:  一、现场勘探;  二、确定电源进线,变电所、配电室、总配电箱、分配电箱等的位置及线路走向;  三、进行负荷计算;  四、选择变压器容量、导线截面和电器的类型、规格;  五、绘制电气平面图、立面图和接线系统图;  六、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  第2.1.4条临时用电工程图纸必须单独绘制,并作为临时用电施工的依据。  第2.1.5条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编制,技术负责人审核,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第2.1.6条变更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履行第2.1.5条规定手续,并补充有关图纸资料。  第二节专业人员  第2.2.1条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电工完成。电工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  第2.2.2条各类用电人员应做到:  一、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  二、使用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是否完好。严禁设备带&病&运转;  三、停用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  四、负责保护所用设备的负荷线、保护零线和开关箱。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  五、搬迁或移动用电设备,必须经电工切断电源并作妥善处理后进行。  第三节安全技术档案  第2.3.1条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其内容应包括:  一、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全部资料;  二、修改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资料;  三、技术交底资料;  四、临时用电工程检查验收表;  五、电气设备的试、检验凭单和调试记录;  六、接地电阻测定记录表;  七、定期检(复)查表;  八、电工维修工作记录。  第2.3.2条安全技术档案应由主管该现场的电气技术人员负责建立与管理。其中《电工维修工作记录》可指定电工代管,并于临时用电工程拆除后统一归档。  第2.3.3条临时用电工程的定期检查时间:施工现场每月一次;基层公司每季一次。基层公司检查时,应复查接地电阻值。  第2.3.4条检查工作应按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对不安全因素,必须及时处理,并应履行复查验收手续。  第三章施工现场与周围环境  第一节在建工程与外电线路的安全距离  第3.1.1条在建工程不得在高、低压线路下方施工,高低压线路下方,不得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它杂物等。  第3.1.2条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应不小于表3.1.2所列数值。  第3.1.3条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架空线路的最低点与路面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表3.1.3所列数值。  第3.1.4条旋转臂架式起重机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物边缘与10kV以下的架空线路边线最小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m.  第3.1.5条施工现场开挖非热管道沟槽的边缘与埋地外电缆沟槽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5m.  第二节外电防护  第3.2.1条对达不到第3.1.2条至第3.1.4条中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增设屏障、遮栏、围栏或保护网,并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牌。  在架设防护设施时,应有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或专职安全人员负责监护。  第3.2.2条对第3.2.1条的防护措施无法实现时,必须与有关部门协商,采取停电、迁移外电线路或改变工程位置等措施,否则不得施工。  第3.2.3条在外电架空线路附近开挖沟槽时,必须防止外电架空线路的电杆倾斜、悬倒。或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加固措施。  第3.2.4条在有静电的施工现场内,集聚在机械设备上的静电,应采取接地泄漏措施。  第四章接地与防雷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4.1.1条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连接。专用保护零线(简称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的零线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引出。  第4.1.2条城防、人防、隧道等潮湿或条件特别恶劣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必须采用保护接零。  第4.1.3条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应根据当地的要求作保护接零,或作保护接地。不得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地。  第4.1.4条作防雷接地的电气设备,必须同时作重复接地。同一台电气设备的重复接地与防雷接地可使用同一个接地体,接地电阻应符合重复接地电阻值的要求。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和避雷装置可利用自然接地体接地,但应保证电气连接并校验自然接地体的热稳定。  第4.1.5条在只允许做保护接地的系统中,因条件限制接地有困难时,应设置操作和维修电气装置的绝缘台,并必须使操作人员不致偶然触及外物。  第4.1.6条一次侧由50V以上的接零保护系统供电,二次侧为50V及50V以下电压的降压变压器,如采用双重绝缘或有接地金属屏蔽层的变压器,此时二次侧不得接地。如采用普通变压器,则应将二次侧中性线或一个相线就近直接接地。或通过专用接地线与附近变电所接地网相连。  第4.1.7条施工现场的电力系统严禁利用大地作相线或零线。  第4.1.8条保护零线不得装设开关或熔断器。  第4.1.9条接地装置的设置应考虑土壤干燥或冻结等季节变化的影响(见表4.1.9),接地电阻值在四季中均应符合本章第三节的要求,但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值只考虑在雷雨季节中土壤干燥状态的影响。  第4.1.10条保护零线应单独敷设,不作它用。重复接地线应与保护零线相连接。  第4.1.11条保护零线的截面,应不小于工作零线的截面,同时必须满足机械强度要求。保护零线架空敷设的间距大于12m时,保护零线必须选择不小于10mm2的绝缘铜线或不小于16mm2的绝缘铝线。  第4.1.12条与电气设备相连接的保护零线应为截面不小于2.5mm2的绝缘多股铜线。保护零线的统一标志为绿趸扑摺T谌魏吻榭鱿虏蛔际褂寐趸扑咦鞲汉上摺  第二节保护接零  第4.2.1条正常情况时,下列电气设备不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应做保护接零:  一、电机、变压器、电器、照明器具、手持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  二、电气设备传动装置的金属部件;  三、配电屏与控制屏的金属框架;  四、室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  五、电力线路的金属保护管、敷线的钢索、起重机轨道、滑升模板金属操作平台等;  六、安装在电力线路杆(塔)上的开关、电容器等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及支架。  第4.2.2条正常情况时,下列电气设备不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可不作保护接零:  一、在木质、沥青等不良导电地坪的干燥房间内,交流电压380v及其以下的电气设置金属外壳(当维修人员可能同时触及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和接地金属物件时除外);  二、安装在配电屏,控制屏金属框架上的电气测量仪表、电流互感器、继电器和其它电器外壳。  第三节接地与接地电阻  第4.3.1条电力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工作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4Ω。  单台容量不超过100kVA或使用同一接地装置并联运行且总容量不超过100kVA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工作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10Ω。  在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Ωm的地区,当达到上述接地电阻值有困难时,工作接地电阻值可提高到30Ω,但应采取第4.1.5条规定的措施。  第4.3.2条保护零线除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作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线路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电动机械的重复接地应符合第八章的规定。保护零线每一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0Ω。在工作接地电阻允许达到10Ω的电力系统中,所有重复接地的并联等值电阻应不大于10Ω。  第4.3.3条每一接地装置的接地线应采用二根以上导体,在不同点与接地装置做电气连接。不得用铝导体做接地体或地下接地线。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不宜采用螺纹钢材。  第4.3.4条电气设备应采用专用芯线作保护接零,此芯线严禁通过工作电流。  第4.3.5条手持式用电设备的保护零线,应在绝缘良好的多股铜线橡皮电缆内。其截面不得小于1.5mm2;其芯线颜色为绿趸扑  第4.3.6条Ⅰ类手持式用电设备的插销上应具备专用的保护接零(接地)触头。所用插头应能避免将导电触头误作接地触头使用。  第4.3.7条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作保持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第4.3.8条移动式发电机供电的用电设备,其金属外壳或底座,应与发电机电源的接地装置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第4.3.9条移动式发电机的接地应符合固定式电气设备接地的要求。下列情况可不另做保护接零:  一、移动式发电机和用电设备固定在同一金属支架上,且不供给其他设备用电时;  二、不超过两台的用电设备由专用的移动式发电机供电,供、用电设备间距不超过50m,且供、用电设备的外壳之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时。  第四节防雷  第4.4.1条在土壤电阻率低于200Ω/m处的电杆可不另设防雷接地装置。在配电室的进线或出线处应将绝缘子铁脚与配电室的接地装置相连接。  第4.4.2条施工现场内的起重机,井字架及龙门架等机械设备,若在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以外,如在表4.4.2规定范围内,则应安装防雷装置。  若最高机械设备上的避雷针,其保护范围按60°,计算能够保护其它设备,且最后退出现场,则其它设备可不设防雷装置。  第4.4.3条施工现场内所有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30Ω。  第4.4.4条各机械设备的防雷引下线可利用该设备的金属结构体,但应保证电气连接。  第4.4.5条机械设备上的避雷针(接闪器)长度应为1至2m.  第4.4.6条安装避雷针的机械设备所用动力、控制、照明、信号及通信等线路,应采用钢管敷设。并将钢管与该机械设备的金属结构体作电气连接。  第五章配电室及自备电源  第一节配电室  第5.1.1条配电室应靠近电源,并应设在无灰尘、无蒸汽、无腐蚀介质及无振动的地方。  第5.1.2条成列的配电屏(盘)和控制屏(台)两端应与重复接地线及保护零线做电气连接。  第5.1.3条配电室和控制室应能自然通风,并应采取防止雨雪和动物出入措施。  第5.1.4条配电室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配电屏(盘)正面的操作能道宽度,单列布置不小于1.5m,双列布置不小于2m;  二、配电屏(盘)后的维护通道宽度不小于0.8m;(个别地点有建筑物结构凸出的部分,则此点通道宽度可不小于0.6m);  三、配电屏(盘)侧面的维护通道宽度不小于1m;  四、配电室的天棚距地面不低于3m;  五、在配电室内设值班或检修室时,该室距电屏(盘)的水平距离大于1m,并采取屏障隔离;  六、配电室的门向外开,并配锁;  七、配电室内的裸母线与地面垂直距离小于2.5m时,采用遮栏隔离,遮栏下面通行道的高度不小于1.9m;  八、配电室的围栏上端与垂直上方带电部分的净距,不小于0.075m;  九、配电装置的上端距天棚不小于0.5m;  十、母线均应涂刷有色油漆(以屏(盘)的正面方向为准),其涂色应符合表5.1.4-2规定。  十一、配电室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耐火等级应不低于3级,室内应配置砂箱和绝缘灭火器。  第5.1.5条配电屏(盘)应装设有功、无功电度表,并应分路装设电流、电压表。电流表与计费电度表不得共用一组电流互感器。  第5.1.6条配电屏(盘)应装设短路、过负荷保护装置和漏电保护器。  第5.1.7条配电屏(盘)上的各配电线路应编号,并标明用途标记。  第5.1.8条配电屏(盘)或配电线路维修时,应悬挂停电标志牌。停、送电必须由专人负责。  第二节电压力400230V的自备发电机组  第5.2.1条发电机组及其控制、配电、修理室等,在保证电气安全距离和满足防火要求的情况下可合并设置也可分开设置。  第5.2.2条发电机组的排烟管道必须伸出室外。发电机组及其控制配电室内严禁存放贮油桶。  第5.2.3条发电机组电源应与外电线路电源联锁,严禁并列运行。  第5.2.4条发电机组应采用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并须独立设置,其接地电阻值应符合第4.3.1条要求。  第5.2.5条发电机控制屏宜装设下列仪表:  一、交流电压表;  二、交流电流表;  三、有功功率表;  四、电度表;  五、功率因数表;  六、频率表;  七、直流电流表。  第5.2.6条发电机组应设置短路保护和过负荷保护。  第5.2.7条发电机并列运行时,必须在机组同期后再向负荷供电。  第六章配电线路  第一节架空线路  第6.1.1条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铜线或绝缘铝线。  第6.1.2条架空线必须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木、脚手架上。  第6.1.3条架空线导线截面的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导线中的负荷电流不大于其允许载流量;  二、线路末端电压偏移不大于额定电压的5%;  三、单相线路的零线截面与相线面相同,三相四线制的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截面不小于相线截面的50%。  四、为满足机械强度要求,绝缘铝线截面不小16mm2,绝缘铜线截面不小于10mm2;  跨越铁路、公路、河流、电力线路档距内的架空绝缘铝线最小截面不小于35mm2,绝缘铜线截面不小于16mm2.  第6.1.4条在一个档距内每一层架空线的接头数不超过该层导线条数的50%,且一根导线只允许有一个接头,线路在跨越铁路、公路、河流、电力线路档距内不得有接头。  第6.1.5条架空线路相序排列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同一横担架设时,导线相序排列是:面向负荷从左侧起为L1、N、L2、L3;  二、和保护零线在同一横担架设时,导线相序排列是:面向负荷从左侧起为L1、N、L2、L3、PE;  三、动力线、照明线在两个横担上分别架设时,上层横担,面向负荷从左侧起为L1、L2、L3;下层横担:面向负荷从左侧起为L1、(L2、L3)、N、PE;在两个横担上架设时,最下层横担面向负荷,最右边的导线为保护零线PE.  第6.1.6条架空线路的档距不得大于35m;线间距离不得小于0.3m,横担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不得小表6.1.6-1所列数值;铁横担应按表6.1.6-2选用,本横担截面应为80×80mm2;横担长度应符合表6.1.6&3的规定。  第6.1.7条架空线路与邻近线路或设施的距离应符合表6.1.7的规定。  第6.1.8条架空线路宜采用混凝土杆或木杆,混凝土杆不得不露筋、环向裂纹和扭曲,木杆不得腐朽,其梢径应不小于130mm.  第6.1.9条电杆埋设深度宜为杆长为110加0.6m.但在松软土质处应适当加大埋设深度或采用卡盘等加固。  第6.1.10条直线杆和15°以下的转角杆,可采用单横担,但跨越机动车道时应采用单横担双绝缘子;15°至45°的转角杆应采用双横担双绝缘子;45°以上的转角杆,应采用十字横担。  第6.1.11条架空线路绝缘子应按下列原则选择:  一、直线杆采用针式绝缘子;  二、耐张杆采用蝶式绝缘子。  第6.1.12条拉线宜用镀锌铁线,其截面不得小3×φ4.0.拉线与电杆的夹角应在45°~30°之间。拉线埋设深度不得小于1m.钢筋混凝土杆上的拉线应在高于地面2.5m处装设拉紧绝缘子。  第6.1.13条因受地形环境限制不能装设拉线时,可采用撑杆代替拉线,撑杆埋深不得小于0.8m,其底部应垫底盘或石块。撑杆与主杆的夹角宜为30°。  第6.1.14条接户线在档距内不得有接头,进线处离地高度不得小于2.5m.接户线最小截面应符合表6.1.14&1规定。接户线线间及与邻近线路间的距离应符合表6.1.14&2的要求。  第6.1.15条配电线路采用熔断器作短路保护时,熔体额定电流应不大于电缆或穿管绝缘导线允许载流量的2.5倍,或明敷绝缘导线允许载流量的1.5倍。  第6.1.16条配电线路采用自动开关作短路保护时,其过电流脱扣器脱扣电流整定值,应小于线路末端单相短路电流,并应能承受短时过负荷电流。  第6.1.17条经常过负荷的线路、易燃易爆物邻近的线路、照明线路,必须有过负荷保护。  第6.1.18条装设过负荷保护的配电线路,其绝缘导线的允许载流量,应不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或自动开关长延时过流脱扣器脱扣电流整定值的1.25倍。  第二节电缆线路  第6.2.1条电缆干线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  第6.2.2条电缆类型应根据敷设方式,环境条件选择,电缆截面应根据允许载流量和允许电压损失确定。  第6.2.3条电缆在室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应不小于0.6m,并应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不小于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等硬质保护层。  第6.2.4条电缆穿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及引出地面从2m高度至地下0.2m处,必须加设防护套管。  第6.2.5条电缆线路与其附近热力管道的平行间距不得小于2m、交叉间距不得小于1m.  第6.2.6条埋地敷设电缆的接头应设在地面上的接线盒内,接线盒应能防水、防尘、防机械损伤并应远离易燃、易爆、易腐蚀场所。  第6.2.7条橡皮电缆架空敷设时,应沿墙壁或电杆设置,并用绝缘子固定,严禁使用金属裸线作绑线。固定点间距应保证橡皮电缆能承受自重所带来的荷重。橡皮电缆的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2.5m.  第6.2.8条电缆接头应牢固可靠;并应做绝缘包扎,保持绝缘强度,不得承受张力。  第6.2.9条在建高层建筑的临时电缆配电必须采用电缆埋地引入。电缆垂直敷设的位置应充分利用在建工程的竖井、垂直孔洞等,并应靠近电负荷中心,固定点每楼层不得少于一处。电缆水平敷设宜沿墙或门口固定,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1.8m.  第三节室内配线  第6.3.1条室内配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采用瓷瓶、瓷(塑料)夹等敷设,距地面高度不得小2.5m.  第6.3.2条进户线过墙应穿管保护,距地面不得小于2.5m,并应采取防雨措施。  第6.3.3条进户线的室外端应采用绝缘子固定。  第6.3.4条室内配线所用导线截面,应根据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确定,但铝线截面应不小2.5mm2,铜线截面应不小于1.5mm2.  第6.3.5条潮湿场所或埋地非电缆配线必须穿管敷设,管口应密封。采用金属管敷设时必须作保护接零。  第6.3.6条钢索配线的吊架间距不宜大于12m.采用瓷夹固定导线时,导线间距应不小于35mm,瓷夹间距应不大于800mm;采用瓷瓶固定导线时,导线间距应不小于100mm,瓷瓶间距应不大于1.5mm;采用护套绝缘导线时,允许直接敷设于钢索上。  第七章配电箱及开关箱  第一节配电箱及开关箱的设置  第7.1.1条配电系统应设置室内总配电屏和室外分配电箱或设置室外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实行分级配电。室内总配电屏的装设应符合第五章第一节的规定。室外总配电箱,分配电箱简称总配电箱、分配电箱(下同),如无特指,合称配电箱。  第7.1.2条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如合置在同一配电箱内,动力和照明线路应分路设置。  第7.1.3条开关箱应由末级分配电箱配电。  第7.1.4条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的地区,分配电箱应装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地区。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  第7.1.5条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不得装设在有严重损伤作用的瓦斯、烟气、蒸汽、液体及其它有害介质中。不得装设在易受外来固体物撞击、强烈振动,液体侵溅及热源烘烤的场所。否则,须作特殊防护处理。  第7.1.6条配电箱、开关箱周围应有足够二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不得堆放任何妨碍操作、维修的物品;不得有灌木、杂草。  第7.1.7条配电箱、开关箱应采用铁板或优质绝缘材料制作、铁板的厚度应大于1.5mm.  第7.1.8条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端正、牢固,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坚固的支架上。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下底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大于1.3m,小于1.5m;移动式分配电箱、开关箱的下底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宜大于0.6m,小于1.5m.  第7.1.9条配电箱内的电器应首先安装在金属或非木质的绝缘电器安装板上,然后整体紧固在配电箱箱体内。金属板与配电箱箱体应作电气连接。  第7.1.10条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开关电器(含插座)应按其规定的位置紧固在电器安装板上,不得歪斜和松动。  第7.1.11条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工作零线应通过接线端子板连接,并应与保护零线接线端子板分设。  第7.1.12条配电箱、开关箱内的连接线应采用绝缘导线,接头不得松劲,不得有外露带电部分。  第7.1.I3条配电箱和开关箱的金属箱体、金属电器安装板以及箱内电器的不应带电金属底座、外壳等必须作保护接零。保护零线应通过接线端子板连接。  第7.1.14条配电箱、开关箱必须防雨、防尘。  第二节电器装置的选择  第7.2.1条配电器、开关箱内的电器必须可靠完好,不准使用破损、不合格的电器。  第7.2.2条总配电箱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和分路隔离开关总熔断器和分路熔断器(或总自动开关和分路自动开关)、以及漏电保护器。若漏电保护器同时具备过负荷和短路保护功能,则可不设分路熔断器或分路自动开关。总开关电器的额定值、动作整定值应与分路开关电器的额定值、动作整定值相适应。  第7.2.3条总配电箱应装设电压表,总电流表,总电度表及其它仪表。  第7.2.4条分配电箱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和分路隔离开关以及总熔断器和分路熔断器(或总自动开关和分路自动开关)。总开关电器的额定值、动作整定值应与分路开关电器的额定值、动作整定值相适应。  第7.2.5条每台用电设血应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必须实行&一机一闸&制,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二台及二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第7.2.6条开关箱内的开关电器必须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电设备实行电源隔离。  第7.2.7条开关箱中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的装设应符合第4.3.7条要求。36V及36V以下的用电设备如工作环境干燥可免装漏电保护器。  第7.2.8条漏电保护器应装设在配电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和开关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  第7.2.9条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国标GB6829-86《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要求,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使用于潮湿和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第7.2.10条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两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作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分段保护的功能。  第7.2.11条漏电保护器必须按产品说明书安装、使用。对搁置已久重新使用和连续使用一个月的漏电保护器,应认真检查其特性,发现问题及时修理或更换,漏电保护器的正确接线方法见表7.2.11.  第7.2.12条手动开关电器只许用于直接控制照明电路和容量不大于5.5kW的动力电路。容量大于5.5kW的动力电路应采用自动开关电器或降压起动装置控制。  第7.2.13条各种开关电器的额定值应与其控制用电设备的额定值相适应。  第7.2.14条配电箱、开关箱中导线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的下底面,严禁设在箱体的上顶面、侧面、后面或箱门处。进、出线应加护套分路成束并做防水弯,导线束不得与箱体进、出口直接接触。移动式配电箱和开关箱的进、出线必须采用橡皮绝缘电缆。  第7.2.15条进入开关箱的电源线,严禁用插销连接。  
回答者:文芷凡
Mail: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80v功率计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