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课文 解析

当前位置: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与《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近。(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作者感慨人生的短促无常。(3)“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两句互文见义。(4)本文写客吹洞箫的声音非常精彩:如怨如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默写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1)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2)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3)歌窈窕之章(4)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主要考查你对&&诗文默写&&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课文背诵: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的识记背诵能力。诗词背诵:主要考察学生对诗词的识记背诵能力。 &常考古诗词: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日希。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高中必背古诗词:
1、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 释] 暝:晚上。喧:喧动。浣女:洗衣服的女子。随意:任凭,听凭。 [简& 析] 诗歌意境高妙,其中寄寓了诗人洁身自好的志趣;纯朴的山村生活,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2、游子吟 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 释] 晖:日光。 [简& 析] 《游子吟》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对于春天阳光般夺取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 释] 城阙:帝王居住的城,这里指长安。三秦:指关中(陕西潼关以西)地区。五津:四川省泯江的五个渡口,泛指蜀川。宦游:出外做官。海内:四海之内,天下,指全中国。歧路:分手的路口。沾巾:沾湿手巾,意思是哭。 [简& 析] 古代的许多送别诗,大都表现了“黯然销魂”的情感。王勃的这一首诗,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创高标。 4、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 释] 鸡黍:泛指饭菜,杀鸡待客。场圃:指打谷场和菜园。就菊花:来欣赏菊花,另一说来喝菊花酒。 [简& 析] 诗的首联只写主人的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颔联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颈联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尾联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流露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整首诗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 5、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 释] 龙城飞将:指卢龙镇的“飞将军”李广,汉代名将曾任右北平郡太守。 [简& 析] 此诗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平凡的悲剧,平凡的希望,都随着首句的“秦”“汉”这两个时间限定词的出现而显出不平凡的意义。首句格调高昂,气势雄浑,也足以统摄全篇。 6、渔 歌 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 释] 箬(ruò)笠:箬叶编的斗笠。不须:不用。 [简& 析] 《渔歌子》描绘水乡风光,在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自己爱自然、慕自由的情趣,与盛唐山水诗人有其一致之处。
发现相似题
与“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29107281790153331271390277342117567浙江省湖州市湖州中学、菱湖中学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书利华教育网]&&共用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超值!),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湖州市湖州五中、菱湖中学学年第一学期12月联考高一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坍圮(tān)譬如(pì)隽永(juàn)间不容发(jiàn)B.瞥见(piě)创伤(chuāng)亘古(gèn)乳臭未干(xiù)C.熨帖(yù)引擎(qíng)胡诌(zōu)灯影幢幢(chuáng)D.蝙蝠(biān)庇护(bì)昵称(nì)羽扇纶巾(guā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六只小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起,它们确确实实是一群就在我们的峭壁之下的空地上蠕动和互相碰撞着的狼。(《像山那样思考》)B.“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弄出的响动,OO@@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我与地坛》)C.冰消雪化之后,顷刻间现出银色闪烁的王国。在毁灭一切的巨浪之下,蜇伏着的是宝贵的百花吐艳的潜力。(《鸟啼》)D.那一成希望在于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人们不想活,情愿照顾殡仪馆的买卖,这种精神状态使医药一愁莫展。(《最后的常春藤叶》)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2)忙碌是一种充实,更是一种巨大的充实,当我们茫然得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就要试着做自己。(3)他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叫得连车厢都了。(4)母亲的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A.乞求悠闲震动张扬B.祈求清闲振动宣扬C.乞求悠闲振动宣扬D.祈求清闲震动张扬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设身处地地去闻才能明了。B.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C.对发达国家而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是水到渠成,而对正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却是未期先至的不速之客。D.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它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B.波士顿马拉松赛的两声爆炸,无疑给大型体育比赛的安保工作敲响了警钟,如何确保赛事安全,成为组织方必须面对的新难题。C.这次大会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已经完成了,我们咀嚼、体味这一段经历,没有失落感,有的只是在平凡事务中享受奉献、成长与幸福。D.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北京永定河西岸盛大开幕,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为了方便游客,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更要用人生的尺度②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会不同③在一定意义上,人是教育的产物④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⑤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⑥当然,这里说的教育是广义的,不限于学习教育A.③②⑥④①⑤ B.④①⑤⑥②③ C.④⑤②③①⑥ D.③②④⑤⑥①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组是()A.米哈依尔?肖洛霍夫是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曾获得列宁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他的作品《静静的顿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B.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英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善于描写底层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著名的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C.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D.《我的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北京人,被称为“用轮椅来丈量自己生命的作家”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8.对课文中的句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严寒持续了好几个星期,鸟儿很快地死去了。田间与灌木篱下,横陈着田凫、椋鸟、画眉等数不清的腐鸟的血衣,鸟儿的肉已被隐秘的老饕吃净了。――作者开篇描绘鸟尸,象征死亡的严冬的鸟尸与象征新生命的暖春的鸟啼两者对比,肯定了生命冲动的力量不可阻挡。(《鸟啼》)B.“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杰作”一语双关。既指贝尔曼在雨夜中画的那片树叶,形象逼真,使琼珊误以为是真的树叶;又指贝尔曼舍生为人的崇高精神。(《最后的常春藤叶》)C.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地坛。――地坛除去了身上所有人工的雕琢,磨灭了身上的浮华与光芒,让生命显露出本真的模样(世事沧桑,时间无情),以便让"我"看到人生的真相(人生不可能没有磨难)。(《我与地坛》)D.窗外的天气晴朗得象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无聊”是说作者百无聊赖、无所事事、无病呻吟才会写这种文章,窗外诱人的冬景使得脱离实地欣赏的一切的活动都显得那样的无聊。(《江南的冬景》)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B.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C.攀援而登,箕踞而遨D.下饮黄泉,用心一也10.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A.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小学而大遗B.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顺流而东也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泣孤舟之嫠妇D.而耻学于师望西山,始指异之11.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凌万顷之茫然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洋洋乎与造物者游C.倚歌而和之吾尝终日而思矣D.其皆出于此乎方其破荆州12.下列句子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今安在哉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灭六国者,六国也,13.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开篇即景抒情,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空间巨大;“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时空广阔,英雄豪杰无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B.“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作者把目光从江涛转向赤壁,既点出了赤壁的历史意义,也为下片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C.“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描写了周瑜风华正茂的形象。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是为了突出小乔貌美,足以与周瑜相配,美人英雄相得益彰。D.“羽扇纶巾”一句描写了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的文士风度,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谈笑间”三字,字字千斤,力透纸背,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14.某班级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拟出几条警戒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宣传语,下列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A.红灯停绿灯行,请遵守交规:上班走下班过,应敬畏生命。B.处罚违章不留情,看似无情最深情。C.斑马线上,讲礼让显素质;红绿灯下,守规则才安全。D.不准闯红灯、穿越人行道、车行道和铁路道口。二、现代文阅读题(本大题共7小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一17题。(9分)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可以不到1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在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某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10余天,粉丝数量达到16万多人,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截至3月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6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由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透视中国的“微博热”,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摘自《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15.下列有关微博“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微博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者。B.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机。C.微博可以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D.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并引领着公共舆论的走向。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独特的优势使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B.“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事件说明,微博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且对社会有所改变。C.微博成为了公众新的生活方式,它促进了社会的交往,对社会关系的总和进行了重塑。D.微博信息形式、传播方式决定了其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它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17.综观全文,“微力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18-20题。(20分)身后的眼睛曾平(1)那是一头野猪。(2)天高月爽,四周清亮空明,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苞谷林上,也洒在对熟透的苞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3)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4)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苞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这是他目前惟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父亲保证了的,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父亲回家吃晚饭去了。孩子是吃了晚饭之后主动向妈妈提出来换父亲的。(5)野猪的肚子已经多次轰隆隆地响个不停了。野猪眼露凶光,龇开满嘴獠牙,它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6)孩子已经能嗅到野猪扑面而来的臊气。(7)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孩子没有,孩子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上去,尽管只有一小步。这已经让野猪吃惊不已。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野猪嗷嗷地叫个不停。野猪的头猛地一缩,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和重量冲向孩子。(8)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正在他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拦住了汉子的猎枪。(9)汉子是孩子的父亲。拦住孩子父亲的是孩子的母亲。(10)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孩子的父亲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11)汉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12)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的目光全盯在孩子和野猪身上。月光洒在孩子父母紧张的脸上,一点也掩饰不住他们的担心。他们已经躲在窝棚的角落里有些时候了。(13)孩子没有退缩,也没有呼喊。他死死地咬紧牙,举起木棒严阵以待。(14)野猪和孩子对视着。(15)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孩子恨不得将手中的木棒插进野猪龇着獠牙的嘴里。(16)野猪喘着呼噜呼噜的粗气。听得见孩子的心咚咚地跳动。(17)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一粒粒的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18)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19)他们都在积蓄力量。(20)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地,跑了。(21)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在了地上。(22)孩子的父亲母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们走了过来。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全是得意。(23)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嚎啕大哭。孩子不依不饶,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胸上,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一点也没有了先前的勇敢和顽强。(24)孩子的母亲抱起孩子,重复着父亲的话,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母亲的脸上全是赞扬。(25)孩子继续不依不饶,哭着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母亲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26)孩子似懂非懂。他只好仔细地看了又看父亲母亲的眼睛,父亲母亲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怎么帮的啊?(27)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18.“身后的眼睛”指什么?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19.文中多处运用了环境描写,试结合文章说说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6分)20.结合文章分析“我”的性格特点。(6分)21.孩子的父母本可以一枪打死野猪,可他们没有,为什么?请结合本文的立意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4分三、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共33分)(一)文言文阅读,完成22――24题。(9分,每题3分)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盘盘焉,镅苫脸缮剑缬晷搜B.多于九土之城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骊山北构而西折D.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独夫之心,日益骄固23.下列各句中,从文言文特殊句式看,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戍卒叫,函谷举A.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B.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C.不拘于时,学于余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先用四个三字短句领起,音节紧凑,气势不凡,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既写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B.作者一连用了“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等四组排比句式,写宫人梳妆打扮,这些生动的描写,既表现了宫女之多和她们生活的奢靡,也进而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C.用了六组“使……多于……”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然而对于阿房宫的被烧毁,“可怜焦土”一语,作者也寄予了无限的同情。D.结尾作者连续慨叹,情不能禁。杜牧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并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最后,用“后人”的委婉称谓,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意味深长。(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5――26题。(6分)双调?蟾宫曲 自乐[元]孙周卿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选自《太平乐府》)【注】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25.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__________(三)课内文句断句、翻译和默写。(18分)27.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将画横线句用“/”断开并翻译。(3分)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1】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注【1】游酢:人名。28.翻译。(9分)①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3分)②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3分)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分)29.名篇名句默写。(6分,任选3小题,每题2分)①歌台暖响,。,风雨凄凄。(《阿房宫赋》)②举酒属客,,。(《赤壁赋》)③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念奴娇?赤壁怀古》)④,不能十步。,功在不舍。(《劝学》)四、作文(60分)30.世界上的路有千万条,有千万种不同的走法。自然界:山路,水路,阳关大路,羊肠小路,候鸟迁徙,驼行沙漠……人类社会:爬山涉水,远行的路,回乡的路,求学的路,情感的路,人生的路……请以“在路上”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要求:⑴角度自选。⑵立意自定。⑶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014学年第一学期湖州五中、菱湖中学12月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答案卷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D间不容发(jiān)瞥见(piē)胡诌(zhōu)2.A竞相蛰伏一筹莫展3.D4.CA项,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B.“不寒而栗”指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用在此处不合语境。D.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这里说熊猫“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不恰当。5.BA.“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杂糅,一种表达是“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高鹗续作这一说法”,另一种表达是“现在大家一般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C.最后一句“有的”缺宾语中心词,可加“的满足感”之类的词。D.“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缺主语,“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也不对。应改为“针对513公顷的园博园,为了方便游客,管理部门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6.A7.B美国8.D在这里所谓的“无聊”并不是说作者百无聊赖、无所事事、无病呻吟才会写这种文章,本文正是作者对故乡江南多年感情的厚积薄发。9.C10.D11.C12.B13.C(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现出周瑜的丰姿潇洒、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14,C二、现代文阅读题(本大题共7小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一17题。(9分)15、D.“并引领着公共舆论的走向”错。文章谈到国内新的舆论机制时说:“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共同掀起舆论高潮。”故应是微博对公共舆论有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引领。16、C.A“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错,为外加信息;“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也错,有违事实。B“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错,不合文意。根据文意,应是微博的出现引起社会形成新的舆论机制,而不是“微博”本身。D“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错,不能必然地推断。17.①微博主要给传统媒体在媒介传播方式和新闻传播主体两方面带来了改变。②微博具有强大的设置议题的能力,影响公共舆论。③微博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了影响。等等。(3分)分析:结合文章第三四五段分别进行概括。关键句为“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18-20题。(20分)18.“身后的眼睛”是孩子父母的眼睛。(2分)它是全文的文眼所在,与孩子的眼睛、与野猪的眼睛相对应,点明的全文的主旨。(2分)19.(1)烘托背景与气氛,(1分)作品开关“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苞谷林上,也洒在对熟透的苞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烘托出宁静的氛围,暗示着宁静后的危机。(1分)(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1分)“月光洒在父母紧张的脸上”,写出了孩子父母对孩子安危的担忧,自然引出的故事情节的发展。(1分)(3)烘托人物性格,(1分)“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一粒粒的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月光烘托出孩子的坚定、勇敢、紧张。(1分)(意思对即可)20.⑴“我”(文中七岁的孩子)因为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主动提出看守玉米地,并且向父亲保证会看护得更好。说明“我”懂事,心系父母,勇于承担责任。(2分)(2)当野猪准备袭击玉米地并准备向“我”发起进攻时,“我”本可以求助父母,但是“我”没有退缩,没有畏惧,而是握紧木棒与野猪对峙,表现了“我”的沉着、冷静、勇敢和顽强。(2分)(3)野猪跑走后,“我”看到了自己身后的父母亲,扑向母亲怀抱并嚎啕大哭,表现了“我”的天真。(2分)【只写性格不写分析只得1分】21.孩子的父亲看到野猪准备扑向孩子,于是要扣动扳机杀死野猪,但孩子的母亲制止了他的行为。孩子的母亲要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自立自强、勇敢面对现实、不屈不挠的品格。(2分)当今社会,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自立自强能力的培养,应从“我”的父母身上学习培养孩子能力的方法。(2分)(言之成理即可)三、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共33分)(一)文言文阅读,完成22――24题。(9分,每题3分)22.B23.C24.C(二)古诗词鉴赏,完成25――26题。(6分)25.[答案]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运用的效果。在这首诗歌中,作者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采用白描写法,每一个意象之前都冠以“山”这一定语,赋以山的特征;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也是一种渲染,通过这样的反复或说渲染,作者意在传递山之于作者的生活、情感的影响。多次出现“山”,增强了节奏感,每个“山”都有不同的意义,并不雷同。26.[答案](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个问题的难点在于“扫山云”。“扫山云”是指掠过山头的云,云动影生,惊动了栖息的鸦鸟;“月出惊山鸟”中的“惊”是因为月光的作用使鸟产生错觉。前句鸟因形(或影)而惊,后句鸟因光而惊,二者是有差别的。动态的东西包含形与质,具体来说包括动作、声音、光线等的变化,只要考虑到这一点,答出以动衬静这一表达技巧不是难事。另外,在一般诗文中,山村大多是静的,这些动态的东西往往会增加山村的灵动性,也可以更明显地衬托出山村的幽静。【诗歌赏析】作者以隐逸生活为乐,此作就是写他感受到的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生活简朴,用山竹做粳米饭,用山水煮山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都可食用。住在山上,吃在山林,欣赏的是山中风光,事事离不开“山”。伟岸的山、崇高的山,使得他乐在其中,也表明了作者的志向高洁。很显然,这首诗饱含着诗人对传统世俗生活的对抗情绪。、(三)课内文句断句、翻译和默写。(18分)27.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1】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翻译: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28.29略...
亲!请或新用户?
栏目导航(搜索资料请进)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