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对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学习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现状及建议--《华章》2013年13期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现状及建议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现在是中学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分析语文"综合性学习"相关内容,进而提出有效改进的建议,对于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3.3【正文快照】:
当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已经把“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标准体系之中,语文学科是我们的母语学科,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充分发挥“综合性学习”作用有利于语文学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实现由实施反观教材,反观语文学科,充分发挥语文在人文教育方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栗青生;[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林崇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杨雪梅;[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4年04期
蒋丰,廖祖英;[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11期
张正明,余国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卢晓东,赵琼;[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曹会东,李海平,莫碧华;[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冯周卓;[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年02期
宗凤昌;;[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6年Z1期
陈国英;[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钱贵晴;任钢建;谷丽应;董旭;徐文祥;陈爽;李松;;[A];贵州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潘清;曹玉民;;[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一鸣;[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甘永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李青;[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董蓓菲;[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鲁定元;[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燕良轼;[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王炜;[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黄远振;[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门学泳;[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吴国斓;[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战秉聚;[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喻东丽;[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李金芬;[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孔春生;[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吴志捷;[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张炳意;[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张志扬;[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鲍传友;[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韦芳;;[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12期
屈常春;刘家明;;[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年04期
张红顺;刘桂娥;高云凤;;[J];职业时空;2010年05期
吴芒;;[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S1期
王浩;;[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0年Z2期
汤剑辉;;[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04期
孙菊霞;;[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1期
王耀芳;;[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尹晓军;[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11期
尹晓军;[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连云;;[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高辉;;[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赵峰;;[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张虎;;[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王宗钦;;[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王建中;;[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任慧敏;;[A];山西省创造学会创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议专辑[C];2001年
苏文凯;;[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赵靖;;[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八——追寻的旋律[C];2003年
鲁华夏;;[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吴起县第一中学 宗帅远;[N];延安日报;2010年
麻城实验中学
蔡尤臻;[N];黄冈日报;2010年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三高
侯洁;[N];学知报;2010年
江苏省运河中学
杜荣凤;[N];学知报;2010年
河南省光山县第二高级中学
杨道忠;[N];学知报;2011年
罗维斯;[N];文艺报;2011年
河北省邯郸县第6中学
安红娟;[N];学知报;2011年
河北省邯郸县第6中学
刘建永;[N];学知报;2011年
内江市东兴区杨家镇中心学校
雷桂英;[N];学知报;2011年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
申夏;[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建军;[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坤;[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陈琳;[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杨彤彤;[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黄燕;[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杨林洲;[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申彤;[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覃宗毅;[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余宇娟;[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曹爱民;[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邓雪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人教版初中教材语文综合性学习特点实施建议
下载积分:8000
内容提示:人教版初中教材语文综合性学习特点实施建议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0:46:0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人教版初中教材语文综合性学习特点实施建议.PDF
道客巴巴认证
机构认证专区
加  展示
享受成长特权
官方公共微信小学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09-07-31 &匿名提问 发布
走进新课程中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涪陵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曾永智                         (联系电话: 邮编:408000)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和特征;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区别;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类型: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和设计;语文课标对中高段综合性学习要求和安排;语文课标关于综合性学习评价;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综合性学习  在新一轮课改中,《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相并列,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这次语文课程改革的前瞻性。如何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实施中的一个重大疑难问题,也是当前广大语文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和设计,这就是我们需要认真探讨的一个课题。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和特征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那么,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呢?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实施小学语文课程过程中,通过学生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形成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和各科知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历练能力、获得经验,逐步形成主动探究、创新学习的能力。是整体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品质的重要途径。  内涵: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一种全新的课程组织形态。   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整合知识与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 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基本特点:  1.综合性: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和社会需求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语文知识的综合,强化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软化学科边缘,注意学科的整合。让学生在读书、写作、调查、研究等多种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要注意课内外的综合。课内导学,课外扩展,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实现课内为课外引路,课外为课内服务的综合性学习体系。  2.自主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生活,实施的主体便是学生。综合性学习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它不仅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设计和指导,更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开放学习的领域与内容,开放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过程,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创造了条件,是每一位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  3.探究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对世界事物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前提。   4.开放性: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要注意开发课内资源,还要利用好课外资源,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将学习时间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学习空间由课堂扩展到社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在社会中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问题。  从学习内容上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上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学习过程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主要内容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二是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三是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综合性学习无论是内容、时间、空间、组织形形式、指导方式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从学习时空分配上看,学习时空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堂扩展到社会,由课本走向生活等等。她不受40分钟时间和狭窄空间的束缚,而是根据主题内容弹性地安排学习时间、空间。可根据单元内容,也可根据课时内容进行安排,可长,可短;从空间组织来看,不限于课堂,可扩展到课外和校外。  从资源上来看,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要注意开发课内资源,还要利用好课外资源。  学科的学习都有发展一般能力的功能,语文学习也不例外,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定基础作用。而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其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特点,更能在发展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如,有的学校利用国庆节放假,让学生走出家门,了解涪陵的“昨天,今天,明天”,形式可以是写作、摄影、调查、绘画……   5.实践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生活实际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沟通学生与社会生活及大自然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  6.合作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复杂而系统的学习活动。人际交往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形态,也是语言交流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很难想象在没有交际和交流中却学会了某种语言,因此,“语文课标”特别强调合作,它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重视师生、生生间的合作性。   7.体验性:语文本身十分注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综合性学习更是如此,要特别注重“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学生的情感激发和牵引,把情感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独特感受有机结合起来,而不是抽象的分析和说教。  8.统整性:所谓统整,系指合成一体或关联起来的意思。综合性学习的统整性,不仅包括学生发展的统整性、和谐性,而且包括不同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  9.生成性: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新的知识与技能,生成新的学习方式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区别   1.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2.两者的区别:  (1)从学习内容上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语文课程体系学习中展开的,所有的活动内容都与语文相关,否则就不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了。而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内容直接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它没有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尽管它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但它不受体系化知识的限制。  (2)从学习方式上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以调查、访问和各种形式的表达为主,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则因活动主题而具有多样性特点。  (3)从学习目的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不能忽略了语文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盲目地引入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组织为“生物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等,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宗旨。从学生来说,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应该得到语文方面的收获,而不是其他学科的知识或材料。因此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为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服务。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目的更直接地指向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类型  1.学科综合型。它是以语文教材的单元或题材为中心,由另一个或几个学科的单元或题材的一部分相配合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1)第一种类型是语文学科目标体系的综合,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知识的整合。体现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组织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单元综合性学习,根据教材文本以主题组元的形式,设计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题材综合性学习,可以把不同年级教材的相关知识进行大胆的有机整合,创造性地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2)第二种类型是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使学生学会在各个领域里用语文,在运用中进一步学好语文。如学习《赵州桥》一课,可联系美术教材中《家乡的桥》《我为祖国造大桥》和自然常识教材中的《桥》,设计题为“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可拟定以下活动程序:①“知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有关“桥”的资料,了解古今中外著名的桥梁和相关的力学知识。②“画桥”。画一幅自己设计的桥的图纸。③“造桥”。按照设计图纸,用胶泥或其他材料造一座自己喜欢的桥模型。④“颂桥”。写一篇关于赞美桥的文章。  2.观察实验型。综合性学习活动有体验性的特点,客观上要求学生要经常从事一些实地观察、实验等活动。学生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从中获取多元文化。如低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认识标志”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竖有标志,制作描绘所观察到的标志,并进行研究这是些什么标志,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然后制作成标志汇集展版,写上文字说明,最后在班上进行交流讲解。整个活动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了生活中的标志,通过探究知道了各种标志的意思及作用,通过文字说明告知自己和他人生活中不同的标志表示的意思,遇到不同的标志该怎么做。达到了“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3.专题活动型。专题活动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一个个专题为纽带,把学生语文知识积累与社会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围绕专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创造生活,从生活中获得亲身经历、体验和感悟。如秋天是水果成熟的季节,教师可根据本地盛产的有名水果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题为“正是柚熟飘香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写柚。组织学生到沙田柚种植地区观察。描述沙田柚(写短文)。(2)画柚。为沙田柚写广告词,作广告画(广告策划,上街展示)。(3)访柚。采访种植户,了解沙田柚的生长周期及经济效益(口语交际,写采访稿)。(4)看柚。实地察看种植沙田柚的环境及土壤,访问科委,提出改良沙田柚的建议(调查访问,小组汇报)。(5)致信。为了沙田柚更香甜──致沙田柚种植户的公开信(应用文)。设计这样的学习活动,既要有内容的综合,又要有能力的综合,活动步骤要层层递进,环环紧扣,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听、说、读、写综合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如可以根据三峡库区移民搬迁,设计题为“大搬迁”的综合性学习;根据治理滑坡,种植长江防护林,设计题为“绿色防护林”的综合性学习;根据库区蓄水,抢救文物,设计题为“库区文物”的综合性学习等系列活动。  4.课题研究型。课题研究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习为根本,以现代社会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保护、社会福利、健康问题等)为基础,超越学科的框架而组织起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题本身有综合性,涉及到各学科的领域。如在新学期开始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制订出本学期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由选择题目进行研究,利用课余时间,在探索中自主学习。教师应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给学生以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的指导。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和设计  (一)教学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有别于传统的学科教学强调理性的、间接性的、活动性的、共同性的特点,它强调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体现主体性、体验性和实践性,重视学生的探究学习方式。  1.导探究,重运用。培养学生对事物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是综合性学习的前提。在教学中,设计的活动应该是“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设计,可以是教师提出,给学生以引导示范,更多的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如“家乡城市的变化”“家乡的大桥”“三峡移民大搬迁”“三峡库区文化”等都可以让学生提出来研究。  2.导过程,重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一般不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而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其要求,主要指向过程。因此,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学习活动,注意积累活动中每个环节的开展与自己的感受,有什么收获、提高和发展。学习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的过程。关注过程,还应该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及参与程度。培养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人人主动积极地投身其中,善于与他人合作,就有了综合性学习的保证。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对活动是否都参与,是否积极认真地参与,活动过程中还有些什么样的成果和表现。  3.导方法,重体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将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所以,在综合性学习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方法”的学习引导。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重点要让学生掌握的方法有:各种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课内外学习的“结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等。具体地讲,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制订学习活动计划和方案,要指导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写总结报告。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教师点拨、示例,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而不是讲授有关方法的道理。  (二)教学环节:  抓好四个环节:  1.组织策划:制定计划,提供课题学生选择。  2.分组活动:开展调查访问,搜集信息、图片、数据等。  3.交流汇报:小组活动成果展示,得出结论。(写出研究报告)  4.总结评价:激励为主,等级评价。  (三)教学设计      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内容,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教学目标的综合设计   (1)“三维”目标的综合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不是孤立的三块内容,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产生于知识的发生与能力的形成过程当中的,既不能机械地分开,也不能去分步实现,比如先去达成知识和能力的目标,然后实现过程和方法的目标,最后再去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是不可能的,而是要有机结合、综合考虑。在《大自然的启示》一课就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搜集资料交流信息中获得启示和警示,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再把这种情感转化为行动,写警示语、标语、倡议书、建议书、诗歌、小报等提高其语文综合能力,这样把多个教学目标综合在一起,起到了“师逸而功倍”式的“善学”效果。   (2)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综合         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目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切就是预设目标,这种目标是极其重要的。生成性目标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前没有预设的、是在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师生、生生间多向互动,激发智慧涌动的课堂里,突破着活动的预设,一些更有价值的课堂生成资源被开发成预设外的“生成性目标”。正是这类活动适度而有序的不断生成,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3)学科内部的综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加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加强各方面能力的整体发展。如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大自然的启示》,让学生说自己的发现、在大自然中受到的启示,让学生写警示语、诗歌、写建议书等都是体现了语文综合性的特点。   (4)各学科之间的综合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提倡跨领域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通过语文与音乐、美术、体育、思品、自然、数学、劳动等相沟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放,少一些条条框框,给学生自由度,鼓励、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发挥特长。比如:学生网上查阅资料、观察大自然现象、实验发现、设计小报等都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运用,旨在将其他学科中所学运用于语文学习,为提高语文素养服务。这一综合性学习过程,既有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又有学生各科能力的结合,学生要完成以上任何一题作业,绝非简单的抄抄写写就能了事,必须将语文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相融合,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   (5)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结合         书本学习与社会活动的紧密结合是综合性学习的又一特征,一切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渠道,也就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比如“长江在哭泣”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这样设计: ①长江特产知多少 ②为长江特产写广告词、作广告画 ③采访渔民,了解水产资源的现状 ④查看长江水质,访问环保部门 ⑤为了子孙后代——致渔民的一封公开信教案,但上课时教师就不能背教案,而应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生成。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完全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一展风采,既培养了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语文综合素养在“小课堂”中生根,在“大课堂”中发芽、开花、结果。   2.教学方式的综合设计     (1)教学方式的整体考察。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明确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确定学生在课堂、教材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改变语文课程传统教育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转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团结协作,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收集和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教师没有多讲,而是给出三个问题:①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②人类的哪些行为是对地球毁灭性的破坏?③怎样保护地球?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一个问题与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一起查找搜集有关资料,加工整理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小组汇总,再全班交流。这一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框架,变成了学生的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享受成功的快乐体验。学生不仅学到了许多有关地球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探究、积极合作,培养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教学方式的重点转变。一是要体现自主性学生要成为自主参与的能动主体,因为语文教学的最终效果是体现在学生这一主体上的,没有学生参与或者学生参与得不充分,语文综合性教育就无法开展或者说是不完美的。二是要体现合作性,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不是只让一些相对较优秀的学生多发言,而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动手”,使教学成为整体智慧的交融、碰撞和升华。三是要体现探究性,要强调学生不能被动地等待知识的传递或都说是知识的获取,而是通过自身主动与外界的接触、沟通、了解、感受、体验形成构建自己的“知识”,从而获得自身合理的认知结构,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3.教学评价的综合设计     (1)要从重“选拔”转为重“发展”。由于受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语文课程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单一的闭卷考试手段,以成绩论优劣,从学生中选拔所谓“尖子生”,评价已成为事实上的“选拔”,学习好就是样样好,以偏盖全。而语文新课程评价则认为,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更好地发展服务,体现教学以“育人为本”的理念,改变过去从高分到低分给学生“排名次”的做法,从而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长处的机会,保证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获得整体发展。    (2)要从重“结果”转为重“过程”。评价应侧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要注重使其形成综合素质,而不能侧重于看学习结果。既要注重学生的量化成绩指标,又要把着眼点放在教学过程中,看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如何,参与的积极性如何,探究的能动性如何,以及方法的科学性如何等等,从上述几个层面来综合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像语文档案袋之类的评价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3)要从重“教师评”转为重“大家评”。传统的评价有一个较明显的欠缺,即把作为评价对象的学生排斥在评价体系之外,仅作为“旁观者”或“局外人”,具体评价由教师一个人来完成,而新的评价理念则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民主性,即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家长、师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同时,增强评价的民主性,评价中注重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使被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把评价结果“强加给”学生。  五、语文课标对中高段综合性学习要求和安排  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综合性学习的比较         第二学段       第三学段   出现次数   每学期两次   每学期两次,      一“大”一“小   呈现方式      在精读课文后布置,在语文园地中设“展示台”交流       打破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的界限,整组集中安排。以活动建议为主,阅读材料为辅   学习时间      课外活动,     课内交流       课内外一体化   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综合性学习的比较        
第二学段(3~4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相关内容。  1.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3~4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是:①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②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③ 能在 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④在家庭生活或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2.这一学段规定的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有三个方面: ①继续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 ②尝试研究生活(家庭、学校、社会)问题; ③趣味语文活动。  3.采用的学习形式主要有: ①观察性学习:观察→表达(书面或图文); ②体验性学习:活动→观察或体验→表达; ③实践性学习:实践活动→学用语文; ④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搜集资料→提出见解→共同讨论。   人教版高年级教材“大综合”的安排     五年级上  册   遨游汉字王国   有趣的汉字   我爱你,汉字   五年级下  册   走进信息世界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六年级上  册   轻叩诗歌的大门   诗海拾贝   与诗同行   六年级下  册   难忘小学生活   成长足迹   依依惜别   六、语文课标关于综合性学习评价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  ——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  七、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新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1.教师应处处重视自身的示范性。“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语言技能的形成尤其如此。因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应处处重视自身的示范性,在自然的交流状态中向学生提供规范的语言样本,并在言语中传递祖国语言的丰富与美好。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示范良好的交往技能:比如倾听的技巧,以什么语言方式参与集体讨论,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如何面对批评意见等等,学生在这样的交往中不仅提高了语言能力,而且直接获得社会经验。  2.教师要积极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教师要积极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参与性是指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一方面要参与学生的学习,在平等沟通与合作中实施教学;另一方面自身也要以更积极的姿态走进生活,去实践、去学习,真正参与到综合性学习中来。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本身的生活经验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应试教育把教师的躯体禁锢在教室内,把教师的思想束缚在课本中,“两耳不问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失去生活这个“源头活水”,教师便会“江郎才尽”,语文也就越教越死。教师只有深入生活,开拓视野,才能在学习指导中内引外联,挥洒自如。在综合性学习中,内容其实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找到一条自己的学习之路。  3.教师要做朋友式的合作者。教师要做朋友式的合作者。正是从“生活”这个基点出发,语文综合性学习倡导教师“下水”,全过程的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平等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接受他们的评价。这样,在学生眼中教师就不再是一个综合性学习的“局外人”,这是教师的“学习者”角色获得认同的基本前提。作为教师,也在切身的学习中加深了对综合性学习的理解,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综合性学习是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的出现不仅是对学生更是对老师的一次重大挑战。我们的体会是:生活处处是语文,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形成一定语文能力的最广阔的空间。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新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新的课程理念的体现,有其本质特征和不同的类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实践,多学科交叉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科学掌握学习过程和方法,在实践中获得体验,获得成功,由此体现语文新课程的新价值。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于是,小组合作学习就像一缕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吹到了每一个课堂,但万物都有它的规律??多必滥。“自由式”、“随意式”的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比比皆是,老师抛下一句“你们可以分小组讨论一下”,学生们便开始热热闹闹的大讨论,具体在讨论些啥,天知道。于是,又有一股风刮起来了,有人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到底有多少,应该慎用。在这两股风的袭击下,有些老师就干脆不用,省得你说我这个没到位,那个流于形式。以前,我在教学实践中也在尝试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每次都好像是走过场似的,以为有些问题只要让学生一起讨论了,就是小组合作了。而正因为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理解,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实效性。学生小组合作由于没有形成必要的分工,和学生合作意识的缺乏,使得学生误认为合作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通过学习本人明白了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在问题生成中,产生合作的需要。这种合作是在学生自愿的,主动的,积极的需要下产生的,组内必然要有明确的分工。另外,合作学习方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及合作技巧。要使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必须先精心组建一个个合理的学习小组。在组建学习小组时,一般以前后两座四人为一组,如果最后多出一人或两人,可以把他们规划到前面一组去,活动时,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座位,形成习惯后,他们会觉得很自然、很方便。在这其间,还应注意的是,小组成员的组成还应考虑学习基础好的、善于表达的、中等的和有困难、不善于表达的学生的合理搭配。使其各得其所。另外,羊群不可无领头羊,我们的学习小组也应设立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由组长进行组织,其余组员可以编个号,便于以后分工合作,而且这个组长大家还可以轮着当。小组交流后进行汇报,首先要求学生先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说说同桌是怎样认为的。这样的汇报使学生真正地进行交流,既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又要仔细聆听同桌的观点,并进行比较、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真正地发挥出来了。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