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系设计主要包括哪些因素

#IETA2012#&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相同的目标,全新的设计?
由于排放配额是很早之前就按照一个完全不同的预期目标来分配的,经济衰弱被认为是目前市场供过于求的唯一的最大因素。
折量拍卖(back-loading)方案:
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旨在暂缓配额发放的折量拍卖方案来应对已经过剩的市场。折量拍卖意味着对于拍卖时间的改动,即一定数额的配额将推迟几年被拍卖。对于拍卖时间的推迟可以缓解第三阶段前几年的市场供应压力。但是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折量拍卖的配额数量仍未确定,这个数额取决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协商;第二,这个方案是否能实施以及实施时间仍未知,虽然委员会有权力迅速的实施方案,但是仍然有来自各方面尤其是企业的质疑和阻力。
结构性改革:
ETS Directive14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碳市场怎样设计才合理?-中国环保网
||||||||||||||||||
碳市场怎样设计才合理?
    中国环保网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若设计合理、实施到位,既能让决策者实现碳减排目标,又能让企业灵活选择减排方式。这种体制能驱动创新,并鼓励相关行业完成甚至超额完成环境政策目标。
  美国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权交易体系表明,它能减少履约成本,带来技术创新和进步。美国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市场实践表明,这一体系通过给企业提供灵活的履约空间,的确促进了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此外,逐渐提高的排放标准在促使电力企业使用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方面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试点有哪些经验教训?
  存在惩罚条款差别大,分配方法、重复计算等问题
  中国碳交易7个试点地区第一年累计配额交易量(包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约为12.47亿吨。七省市一共有2052家企业参与试点,深圳最多,有635家;天津最少,仅有114家。深圳的企业参与门槛是每年排放3000吨二氧化碳,湖北为每年消耗6万吨标准煤(相当于排放16.5 万吨二氧化碳)。
  目前7个试点地区的惩罚条款差别很大。在深圳,未履约企业或缴纳罚款(差额乘以前6个月市场均价的3倍),或没收下个履约期一定数量的配额(相当于未履约差额)。而在天津,违规企业无需缴纳任何罚款,但企业可能无法享受其他政策优惠。
  试点经验表明,配额的分配方法非常重要。“祖父原则”是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发放配额;行业基准原则是根据同行业排放源的碳强度发放配额。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一直存在广泛争议。
  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是分配方法能否鼓励企业进行长期决策。何时发放配额、发放哪一年或哪几年的配额,有效期多久,配额总量是否会调整,都会影响企业是否买卖配额进行履约。
  试点还暴露出重复计算的问题。中国的排放权交易试点项目同时包括直接排放源和间接排放源。例如,发电企业(如电厂)和用电单位(如大型商业建筑)同时参与同一个排放权交易市场,同时被分配配额,互相之间可以进行配额交易。用电单位开展能效项目后,消耗配额较少,可将剩余的配额出售,这时就会出现重复计算。同时,如果发电企业在同一交易地区,由于能效项目使得用电单位用电减少,电厂需要的配额更少;因此,电厂可以出售这样的盈余配额。用电单位和发电企业销售盈余配额增加了追踪排放的难度,并且可能导致排放量和减少量的重复计算。
  上限和配额怎么设置?
  上限逐步下调的单边调整机制更合理
  西方的碳交易实践提供了很多经验教训,比如,决策者倾向于设置过高的上限、分配过多的配额,高估了严格的上限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且低估了配额过度供给的问题。
  中国碳市场则可以通过引入价格底线或设立上限调节机制解决这些问题。选择上限逐步下调的单边调整机制更为科学谨慎,这样可以保证上限不会设置得过高而难以完成减排目标。而在项目启动后,一旦在一段时间内减排超额完成,或减排成本低于预期,且能确保进一步减排,那么整个项目的排放上限就可以下调。下调机制应在项目启动之前就预先制定,对所有利益相关者公开,一旦实施起来不受政策干预。另一种做法是设置价格底线以保证碳交易的最低价格。
  中国准备在试点后推出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虽然最终形式尚未确定,但官方的各种信息表明可能会具备以下特点:重点放在8大行业,即电力和供暖、冶金、有色、化工、造纸、建材、国内航空及交通。排放上限为30亿~40亿吨。市场规模为每年96亿~640亿元人民币。
  政府表示项目可能在2017年之前启动,第一次履约可能定于2017年或 2018年,在2020年之前全面落实。
  需要什么样的碳市场?
  应制定核心目标,以准确数据为基础
  为实现利益最大化,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首先应制定一个核心目标,可以是在固定日期之前实现碳减排。削减常规污染物的排放、转向低碳燃料、绿色供应链、创造就业这些次级目标也很重要,但不应妨碍核心目标的实现。这些目标是规划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根本基础。此外,规划者还要确保市场效率目标不能干扰环境目标。
  其次,要明确碳交易体系以准确数据为基础。确定整个项目的基线(起始点)、初始分配、参与企业获得及可以使用的配额/抵消,以及履约表现时,都要依靠准确的数据。交易体系的管理者、参与企业和服务供应商在实施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监测、报告与核证系统也将随之改善,必要时对项目整体和特定设施作出调整。
  除此之外,应保持上限目标不动摇。项目要从制定绝对排放上限开始,并保证执行。设计时要避免重复计算,上限应包含向参与企业发放的许可排放指标,以及针对新排放源(或价格波动管理)的备用指标。
  要果断处理超额排放的不履约行为,收回相当于或高于超额排放量的许可排放量(而不是罚款了事)。总的来说,罚款要高于违法所得。
  对体系外的高效减排行为,如减排限额和交易计划等,应予以鼓励, 因为这将减少合规成本。但将排放行为转移到限额以外的区域以实现减排的行为除外。
  此外,确保项目透明度也很重要。参与企业、监管机构和相关第三方都要清楚了解项目的制度,相关义务,获得经济利益、经营灵活性的机会,以及违规后果。此外,也包括完善的监测、报告与核证系统,确保对排放和履约义务做到准确核算。
  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全的法律基础。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要有健全的法律基础,以确保企业清楚了解并且愿意满足履约标准,了解管理者指令。
新闻来源:中国环境报& &
  免责声明
  除中国环保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中国环保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中国环保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任何透过中国环保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中国环保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中国环保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中国环保网之意见及观点。中国环保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环保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敬请谅解。
  相关新闻
主编推荐??????????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环保网
京ICP证070722号碳排放交易制度的中国道路_百度百科
碳排放交易制度的中国道路
《碳排放交易制度的中国道路》是2011年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毅刚。
碳排放交易制度的中国道路
页 数:381
字 数:610000
印刷时间: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7
包 装:平装
《碳排放交易制度的中国道路--国际实践与中国应用》在简明介绍排放权交易的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追溯至排放交易体系的实践源头——20世纪70年代美国排放交易实践及酸雨汁划,着重、全面、系统地梳理了2011年前全球主要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基本情况、设计特征及其逻辑原理、管理操作方面的经验教训,充分分析并吸取我国二氧化碳排污权交易实践的得失,并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国际竞争形势,提出我国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基本原则、步骤与路径、机制没汁细节,并创新地提出发展中国家建立总量控制与交易型体系的可行性操作电路——总量分量控制方法。
第一章 绪论:气候变化 第一节 何为气候变化
第二节 气候变化带来的系统性挑战
第三节 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第二章 排放交易基本概念 第一节 排放交易基本理论
第二节 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工具
第三节 排放交易的国际实践
第四节 机制设计理论与排放交易
第三章 美国早期排放交易实践 第一节 早期排放交易计划
第二节 酸雨计划
第三节 美国早期排放交易计划的借鉴意义
第四章 《京都议定书》下的国际碳排放交易模式
第一节 《京都议定书》的主要发展
第二节 《京都议定书》下的国际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
第三节 《京都议定书》的意义和对我国的借鉴
第五章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
第一节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概览
第二节 euets的缘起
第三节 euets的制度设计
第四节 对euets的评价
第五节 euets可供借鉴之处
第六章 美国区域性排放交易体系
第一节 美国区域温室气体行动
第二节 美国西部气候行动倡议
第三节 中西部温室气体减排协议
第四节 加州总量控制与交易计划
第五节 美国区域排放交易体系的特点与借鉴
第七章 其他国家的排放交易体系
第一节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温室气体减排体系
第二节 日本温室气体减排体系
第三节 印度节 能证书交易计划
第八章 全球自愿减排市场
第一节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概览
第二节 ver交易体系构成
第三节 影响ver价格的因素
第四节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
第九章 我国排放交易的实践及总结
第一节 二氧化硫排放交易的实践
第二节 水体排污权交易
第三节 清洁发展机制下的碳交易实践
第四节 自愿碳市场与环境交易所
第五节 对中国排放交易实践的反思
第十章 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必要性和约束性
第一节 中国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必要性研究
第二节 中国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约束条件
第十一章 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
第一节 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设计的目标
第二节 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设计的特点
第三节 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设计的基本架构
第五节 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基本步骤
第十二章 中国排放交易体系的定价机制设计
第一节 中国排放交易体系的碳定价机制
第二节 关于价格有效性的设计
第十三章 中国区域性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设计要素
第一节 区域性碳排放交易体系设计要素概述
第二节 我国区域碳排放交易体系设计要素建议
第十四章 区域性碳排放交易体系在我国的应用
第一节 区域的产业优势和总量控制政策
第二节 火力发电作为先行减排行业的优势
第三节 晋冀蒙鲁京津的火电行业减排优势
第四节 晋冀鲁蒙京津火电行业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机制设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