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户外美术爱创想的意义

培养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提高幼儿的创想思维能力--《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年06期
培养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提高幼儿的创想思维能力
【摘要】:正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游戏环境,使幼儿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美术活动其实就是游戏活动,而游戏是幼儿认识、感知、体验世界的主要途径,美术以其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和极强的操作性成为启智、怡情、励志、创造的良好途径。利用美术的形象性、直感性、愉悦性的特点,调动幼儿的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13.6【正文快照】: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游戏环境,使幼儿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美术活动其实就是游戏活动,而游戏是幼儿认识、感知、体验世界的主要途径,美术以其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和极强的操作性成为启智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继阳;;[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1年01期
莫源秋;;[J];当代学前教育;2011年02期
陈萍;;[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年07期
丁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17期
程妍涛;;[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年08期
李琼珍;;[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1年01期
刘洁;;[J];山东教育;2011年12期
张斌;;[J];幼儿教育;2011年13期
朱文婷;;[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6期
;[J];天津教育;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景芳;;[A];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沈卉;;[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高翠;;[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陈晓琴;;[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叶向荣;;[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秦明;;[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吴结籽;;[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杨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孙雪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王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琳 记者
伏怡;[N];鞍山日报;2010年
甘孜县幼儿园
钟文俊;[N];甘孜日报(汉文);2010年
佛山日报见习记者
聂亮超;[N];佛山日报;2011年
本报记者 胡航宇;[N];中国教育报;2005年
深圳商报记者
张妍;[N];深圳商报;2010年
张胜波 通讯员
粤教宣;[N];南方日报;2010年
本报记者 李海俊 毛静;[N];晋中日报;2010年
胡静;[N];消费日报;2010年
田畅 实习生
孙婉茹;[N];鞍山日报;2010年
曹林;[N];检察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蓉晖;[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严仲连;[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杨斌;[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原晋霞;[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苏滨;[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张鹏;[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马刚;[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邹跃进;[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路晨;[D];西南大学;2009年
冯民生;[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常畅;[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毕钰婷;[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蒋晓娜;[D];河南大学;2011年
胡文芳;[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谢宁;[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郭咏梅;[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张婷;[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刘芳;[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李华;[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杨丽坤;[D];西南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当前位置: > > >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绘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绘画活动中幼儿表现美的灵魂是幼儿的自由想象和创造。儿童借助绘画活动可以交流感情、表现生活感受,而绝不仅仅是依样画葫芦似地模仿。但笔者通过为期四个多月的教育实践,通过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的观察记录,发现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绘画简单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孩子由原来的&异想天开&创造性地绘画变成了机械地服从或模仿成人。
其实孩子天性活泼,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我们作为孩子的引导者,不是考虑如何在绘画活动中教幼儿画出多么美丽、完整的画面;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引导幼儿去想象、去操作;用手中的画笔去体现智慧、体现想象。
一、问题的提出
绘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儿童借助绘画活动可以交流感情,表现生活感受。孩子们依靠观察、记忆,自己创造视觉符号,自己构成画面空间去表现认识,从儿去或得成就感、得到兴趣的满足。儿童参与绘画活动是一种乐趣,在这种愉悦中,他们的感知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他们画的形象也许有些歪斜、也许与生活中的真实还有些距离,但他们是创造&艺术&,是用自己独有的方法去传达。
然而,笔者在为期四个多月的实习过程中发现。在幼儿绘画活动过程中,老师似乎形成了一种教学模式,先是告诉幼儿绘画的主题是什么?应该画些什么?然后老师示范画,接着幼儿根据教师的讲解、按照老师的范画进行绘画活动。幼儿从不会画到会从画不像到画得像。绘画活动失去了应有的创造、幼儿的想象力受到了束缚。到底如何培养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想象力呢?绘画能力的发展与幼儿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jiaoyu/meijiao/5793.html
------分隔线----------------------------
中国画家:
外国画家:
儿童专题:
其他专题: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激发幼儿美术创想的实践研究
【字体: 】 【】 【】 【】
江苏省教育科研&十一五&重点课题《幼儿自主创造性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激发幼儿美术创想的实践研究
苏州工业园区东港实验幼儿园&& 曹婷
摘要:儿童创造想象力的发展与培养,是当今世界各国研究者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因为那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最宝贵的资源与财富,是未来的生产力。而美术活动则是促进幼儿创造想象发展的重要载体。去激发幼儿的这种创造想象力,我从以下做起:
*提供多样的材料,创造幼儿创想的条件。
*亲密有趣的师生互动,创设幼儿创想的氛围。
*各活动间的整合,拓展幼儿创想的空间。
儿童创造想象力的发展与培养,是当今世界各国研究者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这不仅因为儿童的创造想象力是其认知、智慧发展中重要的方面,与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新一代的创造潜能就是一个国家、民族最宝贵的资源与财富,是未来的生产力。幼儿期正是无拘无束表达心灵的黄金时期,而美术活动则是促进幼儿创造想象发展的重要载体。那么如何去激发幼儿的这种创造想象力呢?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做了以下的实践研究:
* 提供多样的材料,创造幼儿创想的条件。
&&& 美术活动中丰富多样、富有童趣且生活化的材料,是幼儿进行创作活动的载体,孩子在探索新材料、组合新材料的基础上,会萌发更高的创作热情。
1、利用材料的色形激发想象
回归生活的材料有着各自的属性特点,孩子根据它们的特性,在老师的引导下开阔思路,在&迁想状物&&借形造像&中进行发散性想象。其中在小班&借形造像&运用得比较多,&迁想状物&中大班才会用,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才能逐步自主想象构思并自己选取合适的材料创作。
案例一:在小班的美术活动《春天到》中,组织孩子在幼儿园里寻找树枝,孩子找到后立刻在地上拼搭起来,你搭的什么?我搭了一座房子,还把树叶做成门窗。回到教室后让幼儿把树枝涂上颜色印在纸上,再用手指在树枝上印出美丽的花瓣;一幅幅在春天美丽而不同的树展现在我们面前。
案例二:在大班,老师请家长一起收集了大小不一的废旧纸箱,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把这些纸箱当成了建造城堡的砖块,在这些&砖块&六个面的表现空间里自由涂抹装饰,孩子们有的单独画一幅,有的合作完成一只纸箱,有的一组人完成一幅连环画,忙得不亦乐乎。作品完成后孩子们开始拆装,用这些装饰过的砖块搭建了一座座风格各异的&城堡&,在&城堡&的外层还铺设了由开放的纸箱拼接成的一条条迷宫,孩子们在其中玩钻爬游戏,真是快乐极了。废旧纸箱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选择性又很强,完成的作品又具有极大的组合作用,充分发挥了美术材料的多种功能。
2、鼓励孩子选择不同材料创作
发动家长和孩子选择性地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随手可得、可塑性强、好保存的废旧材料和自然材料。其中废旧材料有:饮料瓶、废纸、光碟、木屑、纸盒等;自然材料的有各种种子、果蔬、叶子、树枝、草秸等;大凡能作画,能涂色,能给予孩子自由涂鸦的东西都是好材料,都能促进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
案例三:在我们琳琅满目的美术区角里孩子们都在忙个不停:在石块上设计个图案,然后来摆一摆,讲着自己编的故事;在鸡蛋壳上画上个自己喜欢的脸谱,再在瓶子上画上京剧服装,一组合开个京剧演唱会;用稻草、草绳扎出个十二生肖小动物,形态各异;用旧布头制作个民族娃娃、在手套上画福娃、在酒瓶上进行涂色、在文蛤壳上画风景等;还有泥土、报纸、水果蔬菜等等,就这样出现了风格各样的作品。
孩子的丰富想象必须有知识、经验的支撑。由于孩子因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多种原因,没能对一些材料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经验。在实践中我发现,孩子喜欢用奇特新颖,自己没使用过的的材料,但这种材料有的容易成形却很难保存,有的很难相互拼接,有的很难上色,有的不容易定形。这些问题我都会想办法帮助解决,就这样我们的孩子遇到什么材料都会拿回来试一试创作自己的作品,让孩子的想象翅膀张得更开。
* 亲密有趣的师生互动,创设幼儿创想的氛围。
《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法&有这样观念的教师,才能保证幼儿创造想象的持续发展。
1、接纳幼儿的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他们都有自我表现和表达的欲望,他们不仅用语言,也用艺术的手段,用自己的作品表达和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体验。而美感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所以有时他们不是不会表达自己的心里感受,而是在很多时候受到成人提供的素材限制,不得不按成人的方式、眼光进行表达,所以他们变得不乐意学习、毫无兴趣。如果我们能提供给幼儿更合适创造的载体,幼儿就会按自己的方式表达,就会无拘无束地发挥自己的想象。
案例四:在一次装饰空瓶的美术活动中,有的孩子剪纸很棒,他就选择了剪纸的方法在装饰;有的孩子直接用橡皮泥盘成图案贴在瓶上装饰;有的孩子用乳胶调颜料直接画在瓶子上;有的孩子则在瓶子里面动脑筋,往里分层次的放有颜色的纸;有的孩子用胶水在瓶子上涂一层,再一粒一粒的把种子粘上去;有的孩子用树枝、吸管等材料装饰成小人;有一些能力强的孩子则选了几个相同的瓶子排在一起,画一系列组合画;孩子们用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无拘无束地画着、谈笑着。在这样宽松的创作氛围中,有了选择的自由,有了创作的冲动,得到了被认同的尊重。
2、利用游戏引发兴趣,把学习基本技能转化为幼儿乐学的动力
技能是为幼儿更好地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愿望服务的,孩子的个别差异让我们明白,有些技能技巧的学习不一定是幼儿当前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寻找教育契机,把幼儿必备的技能学习内容转化为幼儿自己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游戏起到了顶梁柱的作用。因为在《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法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而游戏在活动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首先,游戏是幼儿进行活动的重要形式,幼儿可以在积极、轻松、愉快的情绪中掌握技能,增强自信心。其次,游戏是幼儿再现生活经验的一种方式,在再现生活的游戏中使其所学的内容得到巩固。
案例五:孩子们喜欢福娃的形象,但有些孩子又没有耐心细致地表现五个福娃的形象特征,于是我们就讲完成的福娃代替自主性游戏时的钱币,可以在游戏中进行买卖,按完成得好坏可以增加钱币,这样孩子认真完成福娃作品就有了动力。
案例六:在区域活动中我巧妙地设计把技能的&让他学&转化为他们自己的&我想学&;在小班为了训练孩子的涂色和绘画线条,我设计了&变魔术&的游戏,游戏的效果是只要把没有色彩的画从框里拉出就会变出美丽的颜色,首先我先画好图的底稿,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涂满,按要求夹到画框里就可以自己变魔术了。在游戏中孩子不知不觉就把涂色的技能得到了巩固和练习。
3、根据内容合理组织多种教学形式
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发现,孩子对单调的形式极易厌倦,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合理组织教学形式;学习新技能时,可以通过集体教学提高学习速度;而折纸、剪纸活动可以放在区角进行,让孩子同伴间学习也是个体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泥工、瓶艺受材料和空间限制可以轮流进行、个别指导,最大可能地提供给幼儿美术创作的机会和时间。
在美术创作活动中,还可以把静态的教学改为动态学习,教师应该是一个鹰架者的角色,提供给孩子适当的支持,要摆脱单纯静态讲解的范式,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在丰富的立体空间里学习,在体味乐趣中学习。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的观点,发挥自己的想象,表达自己对世界的印象。
&&& 案例七:一天,我把孩子带到了幼儿园的沙坑旁,让孩子们自己找一根树枝玩画沙画,孩子们兴奋极了,那平整的沙坑成了天然的画板,后来有的孩子把树枝都丢了,用自己的手脚和身体做起了画,画出了想象丰富、生趣盎然的沙画。孩子们摆脱了小桌子与画板的约束,在无限广阔的空间里激扬自己的梦想,享受了画沙画带来的极大乐趣。
* 各活动间的整合,拓展幼儿创想的空间。
幼儿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艺术创造中普遍采用的是拼接的方式,大量生动而丰富的表象积累非常重要,因为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幼儿的生活世界越丰富,储存的表象越多样,创造的可能则越大。
1、让幼儿观察多彩而变化的生活
陈鹤琴先生早就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和变化生动的生活世界是蕴藏美的天地。花的绚丽、树的多姿、云的多变、虫的多样;四季的缤纷色彩、建筑的多种风格、节日活动的丰富多彩、城市的喧嚣热闹&&这一切都包含了图形、色彩、线条与比例等不同的美术元素,都是孩子积累表象形成概念的学习内容,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走进大自然、贴近生活、多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帮助孩子建立起对物体的初步印象,学习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孩子在观察中获得的知识越广泛丰富,掌握表象越生动、清晰,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想象与创新组合就更有新意,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就越有基础。
案例八:我们地处鱼米之乡,盛产瓜果,因此幼儿园每年在不同的季节都会组织孩子去采摘亲子游,孩子们亲手采摘着果子、刨着泥挖着红薯,在山坡上自由打滚,与父母分享着甜甜的劳动果实,一起游戏、表演动人的歌舞,看着窗外流动的风景。回来后孩子们的快乐跃然纸上,真实表现了欢乐的内心世界,色彩丰富、画面大胆、人物夸张,表现了高度的创新性。
2、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相互渗透
幼儿的美术创想活动还应重视在其他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案例九:在大班语言活动中,经常尝试让幼儿用笔勾勒出诗歌、散文中的优美意境,画出童话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视听结合深刻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音乐活动中各种性质不同的乐曲,赋予它们某种主题,让幼儿用画面表达对乐曲的理解。同时,幼儿的不同主题、不同色彩的美术作品也是发展幼儿语言的好题材,孩子们在五彩缤纷的美术天地里,凭借自己的经验、理解和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讲述。
3、建议家长经常带幼儿参加各类社会活动
幼儿的美术创作不单是在幼儿园里完成,或是在美术课上完成的。在园外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看画展、街头美术涂鸦、沙滩娱乐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有的甚至是家庭聚餐时孩子创意的一盘独特菜肴,生日时制作的一个颇有特色的蛋糕,参加婚礼时帮忙扎制的缤纷彩球,在社会活动中,通过爱心教育、环保教育和对未来世界的遐想,促使孩子进行联想,表达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这些都蕴含着丰富的美术元素,都能激发幼儿美术创想灵感。
&注:该论文获2009年读获江苏省&师陶杯&论文评比三等奖
江苏省教育科研&十一五&重点课题《幼儿自主创造性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在整合教育中,促进幼儿和谐自主全面发展
&&&&&&&&&&&&&&&&&&&&&&&&&&&&&&&&&&&&&& 曹婷
&&&& &以学生为主体&是&开放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的核心,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是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尽可能创设开放的、多元的教育环境,选择丰富的学习内容,让不同智力的学生主体在教学中都得到发展。在我国新近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里郑重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启蒙性&和各方面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反映了幼儿教育课程整合观念的导向。整合课程已成为当今幼儿课程的发展趋势。我们园在整合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开放式教育教学,促进幼儿自主发展,健康成长。
一.以幼儿主动参与为课程整合的出发点。
《纲要》中的核心理念是&以儿童发展为本&。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着眼儿童学习方式的改变。即将授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何为探究式学习?我们认为是:把活动主题的教师纯预设性变为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相结合;把活动材料的教师提供性变为师生共同参与性;把活动目标的纯知识性变为情感、兴趣、能力、知识的整合性;把幼儿间接经验获得的被动接受性变为直接经验获得的主动实践性。探究式学习是以幼儿为本,幼儿充分自主、独立的学习过程。活动中不只是要求教师有计划的引导幼儿从事一系列活动,更是以幼儿的自身兴趣、经验和需要为出发点,创设的有教育潜力的情境,让幼儿在这种背景下在自由地探索和学习中获得经验、建构自信、发展自我。
首先,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兴趣使幼儿敢于冒险,并使活动得以维持。幼儿没有兴趣,就缺乏真正的动机,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
案例1:教师利用小灯泡发亮的原理,设计了&给小动物喂食&的游戏,让幼儿去尝试喂小动物吃什么食物,小动物的眼睛会亮,从中探索出当电源、电线、灯泡构成一个闭合回路时,灯泡就亮了,游戏中幼儿的兴趣很浓,积极性和主体性都发挥出来了。
其次,让幼儿去实践体验。人的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种过程不仅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更能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亲身体验中萌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案例2: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先将小磁鸭和各种材料制成的板、磁铁交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去玩、去操作、去发现,然后问他们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幼儿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的发现:&我发现磁铁会透过好多材料的板吸住小磁鸭。&教师没有把答案告诉幼儿而是让幼儿在主动接触材料,自由操作的过程中,得出结论。接着教师又为幼儿设计一个新的游戏:&打捞沉船,&要求幼儿不用手拿,不把磁铁伸入水里,把沉船打捞上来,让幼儿自己去思考,去操作,直到成功。这两次游戏材料的投放是由浅入深的不,其目标隐含在材料设计、操作活动中,完全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第三,教师的支持和引导。幼儿是活动中的主体,但教师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促进和转化的关键作用,教师的支持、引导能够使幼儿从&接受学习&变为&探索式学习&。因此在幼儿的探索活动中我们要站在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度上,鼓励幼儿大胆地运用原有经验进行猜想,根据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运用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幼儿大胆地探究,并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获得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认识。
案例3:在&吹泡泡&的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许多的吹泡泡的工具,问:&这些工具能吹出泡泡吗?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的?&于是就先让幼儿提出自己假设的想法,有的说:&我用方形工具吹出的泡泡是方的&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猜想去操作验证,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把发现记录下来。最后我们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幼儿发现不管是什么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结论。
二.以师幼互动为课程整合的生成点。
&师幼互动&是指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和过程,师幼互动的特点能直接影响幼儿的认知与社会性能力的发展,也能帮助教师转变教育理念、转变视角,走近幼儿,确立&以幼儿为主&的观念。
整合课程赋予了我们宽泛及富于弹性的空间,作为整合课程的具体操作者,要以孩子们最近发展水平的热点、兴趣点为基点选择课程的内容、拓展生成活动。
1.在寻常话题中提炼建构生成活动。在整合活动中,我们深入地去研读每个孩子,关注孩子们发展的每一个寻常时刻,分析着他们这些行为产生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诱因,从而一个又一个的生成活动产生了。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又根据幼儿的意愿和需要,尊重幼儿个性的发展,真正地支持、提升生成活动这种富有生命力的活动,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建构者。
案例4:一天,我带领着幼儿饭后散步,看见幼儿园大门外汽车堵住了,汽车尾部冒出的烟雾弥漫着整个天空,它很快成为孩子们热烈讨论的话题,明明说:&老师,我妈妈说这烟有毒&。洋洋就说;&摩托车发出的烟也有毒的,现在我爸爸的摩托车不可以开了。&旁边几个幼儿马上争先恐后地说:&可以买电瓶车&。&电瓶车的电瓶也有毒的&。一时间,幼儿都忘记走路了,在大门里兴奋地指手划脚,争论起来。我仔细地聆听着幼儿的话,从中我发现,他们很想了解哪些东西有污染,对环境造成危害,对大自然的一些食物链又乐于知道。于是一个新的主题产生了,当时由于是午休时间,在让幼儿尽兴地讨论几分钟后,对幼儿说:&我们都想了解大自然,知道保护环境的方法,对吗?下次老师带你们一起收集资料,一起讨论怎么样?&。回到教室我依据幼儿当前关注的这个热点问题,和幼儿一起构建了一系列的活动,安排观看地球受污染的课件、参观有关幼儿园周围环境、观看气象台,组织幼儿收集有关的资料图片、收集废旧材料等。
2.使预设活动和生成活动相互交融。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幼儿生成的主题经过教师的支持、提升,可以以教师预设的活动形式进行展开。而在教师精心预设的活动中,幼儿受到材料、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又会时时拓展生成出属于他们的新的活动内容。
案例5:在开展《我长大了》主题活动中,孩子体会到&我长大了&是一件神奇和令人高兴的事,体验了自己长大的喜悦;学会了自己去想办法处理生活中的各项困难;他们开始关心自己身边的人,他们学会了主动帮助自己身边的朋友;然后我们开展&与众不同的我&的艺术活动,想让幼儿从多元的角度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让孩子学习如何大胆地展示自我,并积极努力去成为一个大胆、自信、勇敢的快乐体。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在让幼儿谈谈自己与别人不同之处时,首先发现了各自名字的不同,每人都有着不一样的好听的名字,于是&我爱我的名字&这个活动就代替了&与众不同的我&走到了我们跟前。在这活动中幼儿了解了自己的名字和名字背后的小故事,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和期望。使幼儿喜爱自己的名字,对自己充满信心。在此基础再请幼儿用水粉来书写自己名字,进行装饰、想象,为自己的名字设计一个特别的造型,拓展幼儿的思路,发挥展示幼儿创意、个性的一面。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教师预设与幼儿的生成活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相互递进,周而复始的。而我们教师的作用则更多地是聆听、筛选、建构、支持和拓展。
三.以幼儿和谐发展为课程整合的落脚点。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智能构造是独特的,每一个幼儿的学习途径和能力发展是不同的,几乎所有的人都以多种智能组合运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因而,应开发幼儿的多种智能,并帮助幼儿发现适合自己特点的爱好和特长。《纲要》中也强调各领域的内容要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1.使每个幼儿都能和谐全面发展。我们的这种整合已经不是以前形式的简单拼凑,而是一种全面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生活活动、运动活动、游戏活动等有效整合开展,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目标与要求中既有情感,又有认知,既有社会性发展,又有技能的要求。课程更多顾及的是幼儿自身综合和谐的发展。不要使语言活动仅仅发展幼儿的语言、美术活动仅仅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要让幼儿在语言活动中也能习得科学经验、体验情感态度和提高艺术的审美力。我们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探索,构建了一系列以某一领域为主线的整合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各种生活经验、习惯和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我们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案例6:在小班教室里,《和纸宝宝交朋友》的活动开始了,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中,除了认识常见的餐巾纸以外,还让幼儿用餐巾纸学会擦鼻涕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中通过颜色和数量的特征,找到自己喜欢的手工纸;第三环节里在广告纸上寻找到指定的物品,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第四环节里认识了报纸的用途,还了解过期的报纸可以废物利用;最后还一起团报纸球玩。不同学科的目标都围绕着纸制品这个核心整合在了一起。
2.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成功。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因此在活动中我们都尽可能为幼儿提供丰富而有层次性的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促进幼儿有差异的发展。
案例7:在&我爱运动,我爱奥运&的活动中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建议他们使用水粉,鼓励他们大胆地设计自己想象中的吉祥物,并说出他们的意义;对于中等水平的幼儿,我们启发引导他们把作品描绘出来,简单的介绍一下;而对于能力差的幼儿,则降低难度,提供一些参考材料让他们临摹,以便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因此,幼儿园的整合教育是教师与幼儿主动建构的课程,是预成性内容与生成性内容有机整合的课程,是将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园内教育交织互融的课程,是打破学科领域,追寻幼儿自主、和谐、全面发展的过程。在解析课程,研读幼儿的历程中,我时时为幼儿的创造潜能而惊讶和感动,在开放式课题研究的指导下,我和整合课程的亲密接触将会使我的教学实践焕发新的生命力。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日
上一篇:[ 04-09 ]下一篇:[ 04-09 ]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找不到相关分类
本月排行TOP1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