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剑桥大学 clare greyP.Grey 教授提出的高性能锂氧电池

2015 年在你的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什么?
【零下丷度的回答(44票)】:
我来说几个电池领域的研究进展(不要走开,后面有彩蛋):
1. 一种更好的铝离子电池:
图片摘自:图片摘自:
下载地址:
简要介绍:
铝的低成本和有用电气性质表明,铝离子充电电池也许能提供可行的、安全的电池技术,但阴极材料方面的问题、循环性能差的问题和其他相关问题始终未能解决。在这篇论文中,Hongjie Dai及同事描述了一种铝离子电池,它能在一分钟内充电,同时与以前文献中报告的电池相比循环寿命也大大提高,而且容量几乎没有衰减。这种电池利用一种非可燃性离子液体电解质、通过铝的电化学沉积和溶解以及氯铝酸盐阴离子向一种新型3D石墨泡沫阴极内的嵌入/脱嵌来工作。摘自:
国内媒体的报道:
图片摘自:图片摘自:
知乎科普贴+打脸贴:
这个电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还是很低,比起锂电池差太远(铝太重了)。而且以牺牲性能为代价的如此快速充放电,真有那么必要?上一次(09年)MIT Ceder的那篇关于磷酸铁锂的快速充放电的nature文章(巧的是那篇也用到是ultrafast)后来引起很大争议,来来回回争论了好久(被锂电中最大牛的Goodenough批)。但大家公认是电池如此快速充放电在原理上可行,实际上一点也不可行。其他不说,安全隐患大大增加(也就是起火燃烧爆炸的几率大大增加)。全文请戳:
2.介孔少层碳超级电容器
图片摘自:图片摘自:
下载地址:
简要介绍:
超级电容器是重要的新型储能器件,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和安全可靠等特点。目前超级电容器已应用于混合电动汽车、大功率输出设备等,形成一个非常可观的市场规模,近年来保持近20%的全球增长率。但现有超级电容器仍受限于低能量密度(商用活性炭:5–7瓦时/公斤),远不如锂电池(&80瓦时/公斤),原因在于较低的比容量(&250法拉/克)。而同属炭族的石墨烯,因拥有高比表面积、优良导电率和稳定化学结构特点,久为研发热点,并有望成为下一代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理想电极材料。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合成了一种氮掺杂有序介孔类石墨烯碳,材料电化学储电的比容量高达855法拉/克;组装成的对称器件能快速充电和快速放电,不亚于商用碳基电容器。摘自:
媒体报道:
图片摘自:图片摘自:
知乎科普贴+打脸贴:
对于很多事情,大多数人宁要虚假的希望,也不要残酷的真相。我从不拒绝想像力,这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但是你不能指望这个东西万能,套进来就能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要不然你用互X网思维给我做个电池试试?电池技术发展的确比较缓慢,这需要我们大家一起踏实把事情做好,而不是天天指着满天飞的噱头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看看日本做电池的那种匠人精神,这永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呼吸电池
听着是不是有点酸爽?
图片摘自:图片摘自:
下载地址:
简要介绍:
早期锂-空气电池设计的另一个问题是反应性高的锂金属阳极会与电解液反应并遭到破坏,而且反应产物会覆盖锂阳极并使其失活。不过,这个问题似乎并没有在Grey的电池中发生。Grey说,她们的电池在充放电数百次后,其性能仅略有下降。她估计,她的团队设计的电池的单位质量存储能量密度比当今一些电动汽车(比如特斯拉汽车)用的锂离子电池至少高5倍。
······
这种电池的另一个创新之处是用于阴极的材料。许多以前的锂-空气电池使用了各种形式的多孔碳,但Grey和她的同事的电池含有一种较新的材料,称为还原态石墨烯氧化物——一种单原子厚度的纯碳薄层,从石墨上揭下,通过氧化再还原获得高度多孔的结构。
媒体报道:
摘自:摘自:
知乎科普贴+打脸贴:
对于这篇文章报道的成果来说,其实还是在用Li-O2的老梗。对于动辄上万的容量,高达5000多的能量密度,建议还是忽略为好。虽然次此文中计算容量精确了很多,但只算石墨烯电极的质量(只有大概0.01mg),用这么小的分母来除,算出的质量容量mAh/g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不考虑所有生成物的质量,不考虑过量锂的要求,不考虑氧气钢瓶的质量(姑且认为氧气质量为0吧),只这样计算出的超大容量只是为了忽悠外行吧。如果说这样就能让电池和碳氢化合物的能量密度相媲美了,那简直就是耍流氓。这一点已经被业内早就批透了,但遗憾的是似乎然并卵。。。全文请戳:
还有一篇锂空气电池的长答案:
4. 镁电池突破、锂硫电池进展
图片摘自:
下载地址:
简要介绍:
王春生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一起来解决这个难题。他们从锂硫电池的类似机理中得到启发,认为如果在电解质中加入锂离子,就可能与多硫化镁反应使其变得可溶,从而阻止镁阳极材料的损耗。他们于是尝试着在镁硫电池的电解质中加入锂盐,结果正如所料:电池寿命大大延长,现在可以充放电达到30次了。尽管这个记录还远未达到实际应用的程度,但已经比之前大大提高了。摘自:
Aurbach(以色列电化学大牛)有话说:由于需要加入锂盐,王春生研究团队的镁硫电池的电解质的体积会更大一些,这可能会影响这种电池的整体能量密度。
知乎上目前还没找到科普贴。
锂硫电池进展:
图片:图片:
简要介绍: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化学家研制出了一种保护阴极硫的方法。二氧化锰纳米层被用来捕获可溶性的多硫化物,其与阴极硫还原后首先形成的可溶性锂多硫化物反应,在表面上将其转化为不可溶的硫代硫酸化合物,然后进一步和其它多硫化物反应,将它们通过歧化反应还原为不可溶的硫化锂,从而阻止了阴极材料的流失。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电池能够充放电2000次以上(如果每两天充放电一次,可以用至少10年),解决了关键的电池寿命问题。
除了二氧化锰纳米材料之外,氧化石墨烯材料也表现出了类似的阴极硫保护能力。
知乎上有一篇贴子:
以上被引用的作者如果要求删除,请联系答主,谢谢。
下面是一些2015年被Highlight的文章,目前知乎上都没有科普贴,我抛砖一下:
5.细菌电池,可协助处理重金属污染:
图片摘自:
下载地址:
图片摘自:
简要介绍:
德国、英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将存在于土壤和水中的细菌与磁铁矿共同培养,并控制光线照射量。通过磁、化学和矿物学分析方法,该研究小组发现,在模拟白天的光照条件下,二价铁氧化细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可以利用光能氧化磁铁矿(Fe3O4)纳米颗粒中的Fe(II);在夜间条件下,三价铁还原菌(Geobacter sulfurreducens)开始发挥作用,逆转白天的氧化过程。这种氧化-还原过程伴随着电子的转移,也就是说,磁铁矿中的二价和三价铁离子分别扮演电子供体和受体的角色,在细菌的“帮助”下,磁铁矿就是一个“天然电池”。
该文另一个共同作者Andreas Kappler说:“这个有趣的发现可能会被用到地球化学领域,最近的工作已经开始使用磁铁矿处理有毒金属,例如,磁铁矿可以使毒性强的六价铬还原到毒性较小的三价铬,然后将其固定到磁铁矿晶体中。这些还原细菌有可能增强磁铁矿清理有毒金属的效果,不过我们现在也只是处于了解这一生物工程效果的早期阶段。”
6.燃料电池迎技术突破
图片摘自:图片摘自:
下载地址:
简要介绍:
最近,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一锅法”在工业炭黑上制备高度分散Pt3Ni八面体,同时,在其表面掺杂了各种过渡金属得到M-Pt3Ni/C,其中M = V, Cr, Mn, Fe, Co, Mo, W, or Re。掺杂后的氧还原反应催化剂同时具有高反应活性和高耐久性,特别是其中的Mo-Pt3Ni/C,其表面比活性为10.3 mA/cm2,质量比活性为6.98 A/mgPt,分别是商用Pt/C催化剂的81倍和73倍。摘自:
7.太阳能电池效率打破纪录:
图片摘自:图片摘自:
下载地址:
简要介绍:
韩国的科学家们将二碘化铅-二甲亚砜膜浸入到甲脒碘化物溶液,因为甲脒碘化物对二碘化铅的亲和力比二甲亚砜要高,所以甲脒碘化物取代了晶格中的二甲亚砜,从而形成了FAPbI3钙钛矿结构。这一分子内交换(intramolecular exchange)过程产生的FAPbI3薄膜具有(111)-择优结晶取向、大颗粒且致密的微观结构、无二碘化铅残留的平整表面。摘自:
同样是关于转换效率,韩礼元教授也带领其研究团队及合作者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图片摘自:图片摘自:
下载地址:
简要介绍:
该研究发现并制备出了适合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高导电性的重掺杂型电荷传输层材料,并探索出了其最优化制备条件,实现了高效率的光生电荷的抽取和分离,同时在大面积范围内成功抑制了薄膜缺陷,消除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常见的迟滞效应。该研究在将电池工作面积提高约10倍的条件下,依然获得能量转化效率为15%的稳定输出,这也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指标首次可以与其他类型太阳能电池在同一标准下进行比较。该结果得到国际权威机构AIST的认证,并被收录于2015年第46期《Solar cell efficiency tables》,填补了国际上长期以来该领域的研究空白。摘自:
欢迎大家补充,祝大家元旦快乐
【最纯的乙醚的回答(32票)】:
我也来说说我们领域。我只是谈谈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第一个重大突破就是weyl point的实验发现,这个发现被physics world评为2015年十大年度进展。
下面是一些简介:
weyl point在凝聚态物理里面被称为weyl 费米子。weyl point在electronic crystal(电子晶体)里面和photonic crystal (光子晶体)里面被同时实验实现。
什么是weyl费米子?Weyl费米子是Weyl提出的满足三维Dirac方程的一类粒子,它具有特定手性,质量为零。曾经有段时间认为weyl费米子就是中微子,后来证明不是的。因为中微子有质量,而weyl费米子没有质量。另外一种等效电子质量为零的材料就是大名鼎鼎的graphene了,也就是石墨烯。但是与石墨烯不一样的是,这次实现的是一种三维的体材料,而石墨烯是一种二维材料,这样它的实用性可能更强。
由于这种费米子等效电子质量为零,那么就能极大提高电子的传输效率,这个有点跟石墨烯是一样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它具有拓扑保护的特性,所以鲁棒性更强,这在量子计算机中可以大展拳脚。
第二个重大突破是光频段超表面隐身衣的实现。
这篇文章是那期science的封面文章,非常具有新闻性,国外有铺天盖地的报道,但是国内没有见到什么报道。按照以往的规律,每年都有一两篇关于隐身衣的实验文章发表在science或者nature上面。2012年是静磁隐身衣,2013年是时间隐身衣,2014年是三维声波地毯式隐身衣,今年就是这个超表面光学隐身衣。
原理很简单:利用一些表面结构的光学纳米天线或者散射腔,调节电磁波的反射相位,从而把本来扭曲的反射波阵面,恢复到跟镜子一样的情况。
相比以前的隐身衣,它具有很多的优点,比如超薄(几分之一个波长),可以隐身任意物体,易于制造,反射波没有侧向偏移等等。
超表面隐身衣实际样品
没有隐身衣
【美国白菜的回答(13票)】:
谢邀。高能物理领域:
LHCb发现两个奇异粒子——五夸克态,该成果入选英国物理学会旗下杂志《Physics World》的2015年国际物理学领域十大突破(Breakthough of the Year)。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标准模型预言了五夸克态的存在,自那时起,人们在实验上不断孜孜以求,希冀找到预言中的粒子。为此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展开了竞争,追寻了三十几年。
2015年7月,LHCb实验组以确定无疑的结果向世人宣布,他们发现了两个奇异粒子,这两个粒子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五夸克态”粒子。
我们都知道强子包括介子和重子,介子是由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组成,重子由3个夸克束缚而成。例如,质子是重子,它包含了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而K+介子包含了一个上夸克和一个反奇夸克。在二十世纪,人们发现的强子都是各种介子和重子。
然而强相互作用的理论——量子色动力学(QCD)——并不禁止奇异粒子的存在,
比如,四夸克粒子、五夸克粒子,胶球等等,都是符合QCD要求的。
反过来说,如果实验上发现这些所谓的奇异粒子并不存在,那么现在的QCD就是错的。
其实早在2000年左右,已经有实验组宣称观察到了五夸克态存在的迹象,质量约在1520MeV到1560MeV的范围。然而,其他实验组没能重复出这个结果……
这一次,LHCb的物理学家们以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了五夸克态的存在——它们的质量在4400MeV左右。这两个粒子的显著性达到了9倍标准差(9sigma),要知道,在粒子物理领域,达到5倍sigma的显著性才能算是“发现”(discovery)。
LHCb的团队确信他们发现的粒子正是五夸克粒子,包含了两个上夸克,一个下夸克,一个粲夸克和一个反粲夸克。他们的科学家认为:实验数据统计量足够大,信号的显著性远超5倍sigma;在分析了所有可能性之后,这个信号必须包含五个夸克。
当然,这个新发现的“五夸克态”可能是介子和重子耦合得到,但也有可能它是由五个夸克直接耦合得到的。目前的研究还说不清楚是两种情况的哪一种,需要等待更多的实验数据。
不管如何,这个发现以确凿无疑的证据说明,标准模型下的量子色动力学是伟大底,光荣底,正确底理论。
想了解更多关于五夸克态的发现?
参见我的另一回答:
============
第一个运用量子场论构造五夸克态,用来解释实验结果的努力,来自于一个中国科学家:刘觉平。
他的文章参见:
【刘威的回答(28票)】:
计算机视觉,MSRA在一年内搞出R-CNN, Fast R-CNN, Faster R-CNN, YOLO和最近丧心病狂的100+层深度神经网络刷爆imagenet!秒天秒地秒宇宙。
【如果天黑前来的急的回答(96票)】:
分子生物学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的新进展
CRISPR的全称是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可以翻译成常间隔回文重复序列簇。最早是1987年底发表的一篇来自日本的微生物基因组学文章宣告发现的,就是微生物基因组里存在一些意义不明的回文重复序列。
直到2000年,这种序列被定义为Short Regularly Spaced Repeats (SRSR),也没人知道是干啥的。2002年左右,有科学家发现这些重复序列总是和一些特定的基因分布在一起,就把这些基因起名字叫CRISPR-associated genes (Cas),但是还是不知道有什么功能。
一直到2005年,才发现,居然重点不在那些重复的回文序列上,而是在它们之间的那些间隔序列里,那些间隔中的序列都是噬菌体的基因组序列啊。
于是2007年,科学家宣布,原来这是细菌对抗噬菌体的一种免疫机制,可以把入侵过的噬菌体的基因序列“存盘”下来,下次就可以利用这些序列来识别外来噬菌体的DNA并消灭之。
至于具体是如何消灭的,到了2010年才有科学家发现了一部分机制(Cas4的功能),到了2012年才揭示出切割外源DNA的关键核酸内切酶Cas9的作用方式。
Cas9的作用方式很特别,它会携带CRISPR序列转录出来的RNA(gRNA)当做探针,去配对目标DNA,如果序列吻合,那么它就发挥内切酶活性果断把对方在特定位置cut掉。Cas9的作用方式很特别,它会携带CRISPR序列转录出来的RNA(gRNA)当做探针,去配对目标DNA,如果序列吻合,那么它就发挥内切酶活性果断把对方在特定位置cut掉。
这个机制一发现就轰动了,很多人立马就觉得这个岂不是只要提供各种特异性的gRNA,我想让Cas9切哪里就可以切哪里,我想编辑哪里就可以编辑哪里,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活细胞里做。
于是年,CRISPR-cas9就被到处用,大家纷纷报告:细菌可以用、酵母可以用、老鼠也可以用、水稻也可以用……不但一次可以改一个基因,甚至还可以一次编辑好几个目标……于是这就成了一种全天候的新一代基因组编辑工具。
当然还有MIT天才脑洞打开,把Cas9改造成TF(转录因子),于是想激活哪个基因就激活哪个基因(当然实际上也会有一些诸如脱靶的问题,没有这么理想)……
于是2015年,这个领域的大佬们在美国开了个会,本人有幸作为学生去参加了。
一番交流后,大家基本都同意一个事儿:这个工具太牛了,唯一限制它的因素就是我们的想象力不够。
很多人都已经把它玩出花来了。
虽然CRISPR还有很多技术细节有待优化,但是和过去的技术比这简直就是马良的神笔啊。
2015年全球分子实验室只要涉及基因编辑,基本都在粉CRISPR,简直就是多年难得一见的明星技术。大家一边喊不要乱用啊,不要用在人类胚胎上啊,一边看大佬们为了专利较劲。
总之,2015年分子生物学领域,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新进展、新玩法当之无愧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
然并卵,对于我这种对大规模基因组编辑木有需求的生物狗来说,我也只是会用就好了,实际并不是对我帮助特别大。就好像登月对我的生活没啥影响,不过登月真的对人类发展很重要。
---------------分割线--------------
好吧,我解除匿名,免得被怀疑盗别人答案。匿名是因为这篇答案没打算花时间写成科普文,写得不够严肃,有失专业水准。要是真感兴趣,现在这个技术红得发紫,到处都有详尽的资料。
CRISPR技术在合成生物学圈子里开始升温其实是2012年底,2013年开始普及,2014年成熟,2015年得到科学界历史定位。经历了3年持续延烧,终于从合成生物学烧到分子生物学界再烧到整个科学界。
非常值得自豪的是,这已经是合成生物学连续第二年为科学界贡献重大科学成果。
2014年生命科学领域的No.1也是合成生物学贡献的:
首次人工合成酵母三号染色体
图:活酵母细胞中有一条人工设计合成的染色体图:活酵母细胞中有一条人工设计合成的染色体
酵母全基因组合成是一个跨国大项目,2014年公布的synIII从设计到成功进入活细胞发挥功能耗时7年。是人类向完全合成真核生命迈出的重大一步。
今年去美国开会的时候了解到,Venter研究所也在对2010年发表的人工合成原核基因组进行模块化处理,相信会衍生出一系列重大成果。可以说,科学家早已不满足于用CRISPR对基因组修修剪剪,人造生命的时代已经隐约可见了。今年去美国开会的时候了解到,Venter研究所也在对2010年发表的人工合成原核基因组进行模块化处理,相信会衍生出一系列重大成果。可以说,科学家早已不满足于用CRISPR对基因组修修剪剪,人造生命的时代已经隐约可见了。
有答主指出CRISPR用于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比CRISPR技术本身更重要,认为技术本身没有什么。对此我保留意见。人类胚胎基因编辑严格来讲算不上一件有创新性的工作,而且早在CRISPR技术问世之前就可以通过TALENs等技术实现,其出名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这是一次有违科学伦理的尝试,触及了科学界心照不宣的忌讳。这和国内生物伦理观念淡薄,缺乏法律和监督机制有关,不但不是一块里程碑,恐怕还是一根耻辱柱。作为一个做合成生物学研究的人,本不应该轻易评价同行的工作,犹豫再三,还是觉得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应该阐明。
【郑博的回答(8票)】:
石油污染修复,最新没有什么进展,技术10几年前已经成熟,刚刚特意看了下最近的一篇文章 40天前发表的一篇综述,感觉跟5年前的综述没有什么差别。 我们不像做纯生物的 物理之类的 会有阶段性的推进。 我个人看来, 技术已经成熟的背景下,实验室里做的各种优化无非是换个法子想发文章 对实地工程作用微乎其微。
我们系一个做地下水和土壤修复的老师说:每年这么近千篇文献都是bullshit,都是在实验室里 小规模捣鼓出来的 一扩大就‘早泄’了的crappy work, 不能叫study或者research, 算不得推进性进展。
【张正昊的回答(10票)】:
我是搞微波光子学的,简单来说就是用光纤的低损耗,超大带宽和光域光谱处理实现微波信号处理和传输。
最近这些年,微波光子的滤波器,全光变频器,光ADC,DAC已经越来越成熟,性能指标已经逼近或者超过电的系统,大家的目标是实现全光的信号处理,但是目前各种激光器、调制器、探测器价格巨贵,离实用还差很远。这是背景。
这两年领域内最大的进展是硅基光子集成工艺和技术的发展了吧,将上述功能模块集成在一个片子上,能大大降低成本,目前系里好几个实验室都在布局,包括我们实验室。UC Davis的Ben Yoo教授之前来交流,他们已经能够做到多层多通道的集成,就像现在的多层PCB板一样,当时颇为震惊。如果这项工艺能够成熟,现在的通信系统容量至少能再提高一个量级。
【夏果的回答(6票)】:
太阳能光伏领域,短短3年之内,钙钛矿光伏器件的效率已经从百分之几超过21%了。
【张伟涛的回答(4票)】:
本人电子与通信专业的,课题是麦克风阵列波束形成研究。
前沿……倒不是。早在二战雷达技术中早就用到了beamforming。我的任务是用到麦克风阵列语音处理中。
首先波束形成的定义:选出指定方向的语音信号。
本文所有图都是采用的统一准则算法,最近忙着做实验,文章真的好久没看了(两个月了吧)。
宽带波束图:
混合语音 (3个声音,一男一女,加孩子的笑声,以及本底噪声):是30度,90度,120度方向的信号
混合语谱图:混合语谱图:
选出90度的信号:
语音谱:语音谱:
ps:欢迎大家批评指正ps: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曾昭云的回答(3票)】:
谢邀。在无线网络和通信方面最火的,我觉得今年应该是无线充电技术和无线能量传输与采集。今年这块几个网络与通信的顶级期刊上,出了很多相关的专题。
【黄炎的回答(42票)】:
人类首次编辑胚胎——比克隆人更可怕
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堪比当年地球诞生第一个生命。
这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比克隆影响更大,突破了底线。也引发了伦理讨论。
百年之后,人类如何回顾这次中国人走出的第一步呢?知我罪我,其唯春秋。
《之所以把这个列出来,而不是CRISPR/Cas9,是因为技术障碍不太大,zfn,talen都可以实现,应用才是可怕的。就像克隆羊的出现,是一个标志,在这之前克隆技术已经很成熟。类似的,物理学大厦构建早就完成,而原子弹、火箭的出现才是一个标志事件,我们现在不缺技术,而是在应用和工程层面上的突破,我们人类载入史册的行动,曼哈顿工程,登月,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都是如此。当有人把各种技术集合在一起,那就是一个突破。至于这个突破是耻辱还是标志,交给历史吧》
首次编辑人类胚胎DNA——中山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将CRISPR/Cas9酶复合物注入胚胎中,这会在特异的位点结合并拼接DNA,用于改造了导致一种潜在致命血液疾病——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研究人员说,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医学用途存在一些重大的障碍。
不少科学家认为这是第一次报告将CRISPR/Cas9应用于人类植入前胚胎,就其本身而论这项研究是一个里程碑及引人警戒的故事。对于那些认为已做好准备测试这一技术来清除致病基因的医生而言,这一研究应该是向他们发出的一个严正警告……
顺便说一个去年的里程碑事件。
换血让你返老还童
简直就是众筹生命/吸血鬼的真相?
去年的两篇轰动一时的文章,把年轻老鼠和年长老鼠连在一体(联体小鼠),让血液循环互通,然后老老鼠变年轻了…
中文解读中文解读
埃博拉病毒?cas技术进步?肯纳威克人的争议
附上科学杂志生物类发现
【GavinSong的回答(8票)】:
珠宝鉴定专业
美帝的GE公司在合成钻石后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人工合成翡翠
美国宝石学院 (GIA) 首席宝石鉴定师 John I. Koivula,8 日在 GIA 台湾研讨会上,带来一颗美国奇异公司 (GE) 实验室制作的合成翡翠。这颗合成翡翠制作精巧,外观与成分与天然翡翠无异,引起在座宝石专家与珠宝业者热烈讨论。
这种合成翡翠制程列为专业机密,只知是在 1400 度的高温和高压下,以类似合成钻石的方式制作,成品无论是成分、构造、折射率、比重还是吸收光谱,都和天然翡翠一模一样,除非使用高阶的检测仪鉴定,否则无法以肉眼或一般方法辨别。据悉已有业者向奇异公司表达商业合作的意愿
-----------------------------------------------
GE公司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一直想整这个玩意
当时实验室条件有限 合成出来的翡翠太假了
今年放出的这次大招比较厉害需要用钱红外,以及拉曼光谱
拉曼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天然翡翠与GE合成翡翠的拉曼谱峰的差异特征不明显。
红外吸收光谱测试结果表明,GE合成翡翠显示一组(、3614 cm-1)与天然翡翠截然不同,且由羟基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谱带。
建议还不知晓这项事件的老板以及各位看官
在进翡翠或者购买时 三思
关于上面提到的合成钻石 想读的戳这里
真实隔行如隔山 其他的回答没有一个是看得懂的
【忍野汪汪的回答(5票)】:
额,第一次被邀,略囧,作为汽车从业者,只能聊聊车了。
大约两三个星期前,在公司的PPT比赛上提到新能源汽车,当时豪言“充电五分钟,行驶十小时”,虽是笑谈,但毕竟抱着些期待。
结果上周就出了新闻:
如果消息属实,这可能是近年来对电动汽车行业最大的提振了。
至于传统汽车行业,目前以及长期的掣肘之处还会是动力与油耗的平衡。这点,从各大汽车厂商纷纷推出小排量涡轮就可以看出。
另外,汽车自动驾驶技术也越来越趋近于民用化。自动泊车和定速巡航可以说已经是初步的应用,完全的无人驾驶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继谷歌之后,丰田也推出了Lexus的自动驾驶研究成果,两者都计划五年后商品化该技术,而更激进的特斯拉则声称两年内推出自动驾驶。是否如约而至,拭目以待吧。
【大竹的回答(2票)】:
IBM的7nm黑科技
【章立刀的回答(4票)】:
【徐朝的回答(3票)】:
第一次被邀请回答这样一个有关学术的问题。
本科汉语言文学,研究生阶段学习艺术学理论,研究领域主要是艺术生产与文化产业,涉及艺术思潮与流派、现代艺术研究、文化设计、文化产业、美学等。
题主问“你的研究领域2015年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在人文学科范围内回答这样的问题不太合适。 社科、自然学科或许还可以评比量化,但在人文学科很难做到。
莱辛的《拉奥孔》、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康德的三大批判、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的本源》、列维纳斯的《从存在到存在者》、波德里亚的《物体系》《消费社会》、哈贝马斯的《现代性哲学话语》,以及柏林伯格、弗雷泽、维贝克等人的作品。这些都是我们研究领域的大家之作,常读常新,每次都有新的启发与收获。
在人文艺术领域谈最新的、最重要研究的成果,就好像站在高山,就误以为自己就是高山。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lare maguire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