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软组织挫伤伤用胶带包扎

绷带包扎实验报告
绷带包扎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池锝网
本文已影响 人
篇一:外科手术实验报告实验一 外科手术器械及其使用【学习目的和要求】 1.认识常用的手术器械。2.掌握外科常用器械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能。3.掌握常用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器材】 手术刀、手术剪、血管钳、手术镊、持针钳、拉钩、缝合针和缝合线等。一、手术刀 1.种类 有固定刀柄手术刀和活动刀柄手术刀两种。活动刀柄手术刀常用,由刀柄和刀片两部分组 成。2.执刀的姿势 ①指压式②执笔式③全握式④反挑式 3.用途 ①锐性分离(如切割) ;②钝性分离(用刀柄分离组织) ;③代替线剪切断缝线,代替手术 剪切开腹膜等。主要用于锐性分离。4.使用时注意事项 ①用刀刃的突出部分切割;②用力要适当;③避免用刀尖插入深部看不见的组织,以免造 成副损伤;④握刀柄的位置要适当,过低妨碍视线,过高控制不稳,影响操作。二、手术剪 1.种类 分为组织剪和线剪两种。①组织剪:用于剪断组织。其尖端较薄,剪刃锐利。分大小、长短、弯直等种类,直剪用 于浅部操作,弯剪用于深部操作,使手和剪刀柄不妨碍视线。②剪线剪:用于剪断缝线。剪线剪前端钝而直,刃较厚,一侧刃尖部有一弧形凹陷,剪线 时将缝线放于此处。三、手术镊 1.种类 根据手术镊的尖端是否有齿分为有齿镊(鼠齿镊)和无齿镊(平镊)两种。2.用途 用于夹持、稳定或提起组织以利切开和缝合等操作。四、止血钳 1.种类 ①分直、弯两种②分大、中、小号,③蚊式止血钳④有齿止血钳⑤“无损伤”血管钳, 2.用途 ①夹出血点和血管止血;②钝性分离组织;③牵引缝线。不要用它夹皮肤、脏器和脆弱组 织,防止损伤组织。五、持针钳 1.种类 分为握式持针器和钳式持针器两种。2.用途 用于夹持缝针缝合组织。缝针应夹在持针器的前端,夹缝针的中后 1/3 交界处,针尖向上倾 斜 30 度左右,缝线应重叠 1/3,以便于操作。六、缝合针 1.种类 ①有眼缝合针,无眼缝合针。②根据缝合针的形状,缝合针又分为直针,1/2 弧形,3/8 弧形③根据缝合针前端的形状,缝合针分圆锥形和三角形二种。2.用途 用于缝合组织。 实验二外科打结法【学习目的和要求】 1.学会外科手术中的三种打结法。2.掌握正确外科打结法的技巧。3.了解打结时的注意事项。4.掌握手术中的剪线和外科拆线的方法。【器材】 示教细绳、持针钳、血管钳、丝线卷、线剪。1.结的种类 有方结、三叠结和外科结三种。①方结:又叫平结,由两个方向相反的结组成,是手术中最常用的结,用于各种缝合时的 打结和结扎小的血管。方结不易滑脱。②三叠结:又叫加强结,是在方结的基础上再加一个结,共 3 个结,第 3 个结的方向与第 1 个结相同。三叠结比较牢固,结扎后不易松脱,常用于大血管和肠线的结扎。③外科结:打第一个结时绕两次,然后再打第二个结。第一个结绕两次使缝线的摩擦面增 大,打第二个结时第一个结不易松脱。外科结牢固可靠,多用于大血管、张力较大的组织和皮 肤缝合。此外,在打结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错误结,常见的错误结有假结和滑结两种。①假结:打结时两结方向相同即可打成假结。假结易松脱,要避免打此结。②滑结;打方结时,两结方向虽然相反,但两手用力不均,只拉紧一根缝线,形成滑结。滑结易松脱,要避免打此结。2.打结的方法 常用的有单手打结、双手打结和器械打结三种。3.打结注意事项 ①打结时两手拿线的两个末端,并且两侧线应等长。②收紧缝线时要求三点成一直线,即左、右手的用力点和结扎点成一直线,不可成角上提, 否则结扎点容易撕脱。③第一个结和第二个结的方向应相反。④两手应用力均匀。⑤深部打结时, 最好一手食指伸到结旁以指尖顶住一根线, 另一手握另一根缝线缓慢拉紧, 否则易松脱。4.剪线 ①剪线方法:术者打结完毕后,将双线尾提起稍偏向术者的左侧,对面助手用稍张开的剪 刀沿拉紧的结扎线向下滑至结处,再将剪刀稍向上倾斜,然后剪断。倾斜的角度取决于要留线 头的长短。②留线头的长度:丝线,皮肤留 5mm,皮下留 1 mm,较大血管留 3 mm,肠线留 5 mm,不锈 钢丝留 5~10 mm,将钢丝头扭转。 实验三 缝合【学习目的和要求】 1.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常用的组织缝合方法。2.掌握正确组织缝合的技巧。3.了解组织缝合时的注意事项。【器材】 血管钳、手术镊、缝合针和缝合线、持针钳等。1.对接缝合 单纯间断缝合:⑴单纯间断缝合:又称结节缝合,是最常用的缝合方法;适用于皮肤、皮下、筋膜、腹膜、 血管、神经、胃肠道等的缝合。优点:①操作简便、迅速;②即使个别缝线断裂,其他缝线不受影响,整个创面不会裂开; ③如果切口感染,可将少数缝线拆除排液。缺点:使用缝线较多。单纯连续缝合:⑵单纯连续缝合:是用一条长缝线连续地缝合一个切口;用于腹膜、胃肠道、子宫和膀胱 的缝合,很少用于皮肤和皮下缝合。优点:节省缝线,密闭性好。⑶连续锁边缝合 ①缝合方法与单纯连续缝合法相似,只是在缝合时将缝线交锁;②这种缝合能使每一针缝 线在进行下一次缝合前得以固定;③多用于薄而活动性较大的部位(皮肤)缝合。缺点:一处 缝线断裂,全部缝线松脱,使切口裂开。⑷表皮下缝合 ①又称真皮缝合,美容缝合,适用于小动物;②缝合时,缝针在切口一侧的真皮穿过,再 从另一侧真皮穿出,打结,用连续水平褥式缝合平行切口缝合,最后在真皮下打结;③一般用 可吸收缝合材料。优点:皮肤无普通缝合针孔的瘢痕。缺点:有连续缝合的缺点,张力强度较差。⑸十字缝合 ①结节缝合法连缝两针,然后打结,缝线在切口上交叉呈“X” 形或“十”字形;②用于 张力较大的皮肤缝合。⑹压挤缝合 ①适用于犬猫肠管吻合时的单层间断缝合;②压挤缝合法是将肠管的浆膜和肌层分别相对 接,粘膜和粘膜下层内翻,使肠管密切对接,防止液体漏出和保持正常的肠腔容积。2.内翻缝合 用于胃肠、子宫、膀胱等空腔脏器的缝合。伦勃特(Lembert) ⑴伦勃特(Lembert)氏缝合法 又称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是胃肠手术的传统缝合方法,缝合浆肌层,不单用,应先全层 缝合胃肠道,然后用此法缝合浆肌层。伦勃特氏缝合法分为间断和连续两种,常用间断伦勃特 氏缝合法。①间断伦勃特氏缝合法 缝线分别穿过切口两侧浆肌层,然后打结,使部分浆膜内翻对合。此缝合方法用于胃肠道 的外层缝合。②连续伦勃特氏缝合法 第一针缝合和打结操作同间断伦勃特氏缝合法,然后用同一缝线进行连续浆肌层缝合,最 后留线尾,在切口一侧打结。用途同间断法。库兴(Cushing) ⑵库兴(Cushing)氏缝合法 又称连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也是浆肌层缝合。第一针缝合和打结操作同间断伦勃特氏 缝合法,即先在切口一端做一浆肌层间断内翻缝合,然后用同一缝线平行于切口做浆肌层连续 缝合至切口另一端(与表皮下缝合相似) 。常用于胃、膀胱和子宫浆肌层缝合。康乃尔(Connel) ⑶康乃尔(Connel)氏缝合法 与库兴氏缝合法相同,仅在缝合时缝针贯穿全层组织。可用于胃、肠和子宫的缝合,用的 比较少。⑷荷包缝合 即连续环状浆肌层缝合。主要用于①比较小的胃肠穿孔的缝合;②胃、肠及膀胱造瘘管固 定时的缝合;③肛门的假缝合(术前) ;④直肠脱垂还纳后的缝合,不收紧,小动物留一指通过。内翻缝合方法中只有康乃尔氏缝合法缝合全层,其余都是缝合浆肌层。3.张力缝合 ⑴间断垂直褥式缝合 ①距创缘 8mm 处做一结节缝合不打结,然后针于同侧距创缘 4mm 处刺入皮肤,越过切口到 对侧穿出皮肤,打结;②缝合时要求第二针刺入真皮下,使切口皮肤不外翻;③针距 5mm;④用 于张力较大的皮肤缝合。⑵间断水平褥式缝合 又称纽孔状缝合, “U” 形缝合。①距创缘 2~3mm 做一结节缝合不打结, 针平行切口向前 8mm 做第二个结节缝合,打结;②针距 4mm;③适用于血管和腹膜的缝合。近远— ⑶近远—远近缝合 优点:创缘对合良好,具有一定抗张力强度。缺点:需线较多,费时多。组织缝合的注意事项 1.缝合时要尽量减少缝线的用量; 2.缝合时应松紧适度,针距一致; 3.尽量用间断缝合,少用连续缝合; 4.缝合时缝针呈直角刺入组织,拔针时按针的弧度和方向拔出; 5.缝合皮肤时应防止内翻,缝皮下时不要留死腔; 6.缝腹膜时不要将腹内脏器缝在腹膜上; 7.空腔脏器缝合后要求闭合性好,不漏气不透水,不能让内容物溢入腹腔,不能使内腔过 于狭窄。 实验四包扎法【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绷带的种类。2.掌握几种常用的卷轴绷带包扎法。2.练习夹板绷带与石膏绷带的装置与拆除。【器材】纱布、医用脱脂棉、卷轴绷带、石膏绷带、胶带等 一、包扎法的概念与种类 一、种类 根据敷料和绷带的性质及其用法不同,包扎法分为以下 4 种:1.干绷带法 2.湿绷带法 3.生物学敷法 4.硬绷带法 二、包扎材料 1.敷料 ①纱布:②海绵纱布:③棉花:2.绷带 ①卷轴绷带:多用纱布制成,用途最广;②复绷带;③夹板绷带;④支架绷带;⑤石膏绷带。二、卷轴绷带 通常称为绷带或卷轴带,用卷绷带机卷成。一、卷轴绷带的种类 1. 纱布绷带:2.棉布绷带:3.弹力绷带:4.胶带:二、基本包扎法 绷带多用于家畜四肢、尾部、头部和角的包扎。卷轴绷带的基本包扎法有 5 种。1.环形包扎法 2.螺旋形包扎法 3.折转包扎法 4.蛇形包扎 5.交叉包扎法 三、 复绷带和夹板绷带 一、复绷带 1.复绷带:是按家畜身体一定部位的形状而缝制的双层布,在布上缝合若干布条以便打结固定。包 括眼绷带、喉绷带、耆甲绷带、前胸绷带、背腰绷带和腹绷带。二、夹板绷带 1.夹板绷带:夹板绷带由衬垫、夹板和固定材料构成,是借助于夹板保持患部安静,避免加重损伤 的具有制动作用的绷带。2.夹板绷带的种类 分为临时夹板绷带和预制夹板绷带两种。三、支架绷带 是在绷带内有作为固定敷料的支持装置的绷带,用套有橡皮管的软金属构成支架借以固定敷料。小动物四肢常用改良托马斯氏支架绷带。四、 硬化绷带 硬化绷带主要指石膏绷带。一、石膏绷带的装置方法 根据放衬垫的多少石膏绷带可分为无衬垫和有衬垫两种,有衬垫石膏绷带应用衬垫较多,常用,其装 置方法如下:1.骨折复位后,清除皮肤上的污物,患肢先用脱脂棉衬垫包裹,然后再松松地包一层纱布绷带,范 围要超出装石膏绷带的预定范围; 2.将石膏绷带轻轻横放到盛有 37℃~40℃左右的温水盆内,使整个绷带卷全被淹没,待气泡出完后, 两手握石膏绷带的两端取出,用两手掌轻轻对挤,挤去多余的水分; 3.从病肢的下端先做一圈环形包扎,然后作螺旋形包扎向上缠绕,直至预定的部位,每一圈石膏绷 带应盖住前一圈石膏绷带的上 1/3。每缠一圈绷带后都要均匀涂抹石膏泥,使绷带紧密结合; 4.大动物缠绕 6~8 层,小动物 2~4 层; 5.包扎最后一层后,将衬垫两端向外翻转,包住石膏绷带的边缘,最后在石膏绷带表面涂石膏泥; 6.为加速石膏绷带的硬化,可用电吹风机吹干。 马、骡四肢装石膏绷带应从蹄匣部开始,否则易造成蹄冠褥疮。犬、猫从第二、四指近端开始。二、注意事项 1.打石膏绷带前要备齐物品; 2.病畜必须保定确实,必要时全麻或局麻; 3.装置前必须准确整复患肢,最好拍 X 光片检查; 4.长骨骨折时,石膏绷带的长度应超过上下 2 个关节; 5.骨折后尽早包扎石膏绷带(3 天内包扎,局部肿胀第 3 天最重,7 天后减轻) 。6.缠绕时要松紧适度,一般以在石膏绷带两端能插入一手指为宜;缠绕的基本方法是把石膏绷带“贴 上去” ,而不是“拉紧了缠上去” ,每层应力求平整; 7.未硬化的石膏绷带不要用手指压,以免向下凹陷压迫组织; 8.包扎最后一层后,应将衬垫的两端外翻; 9. 包扎后在石膏绷带表面涂石膏泥,使其光滑平整; 10.最后在石膏绷带上注明装置和拆除石膏绷带的日期,并尽可能标记出骨折线。三、石膏绷带的拆除 一般大家畜 6~8 周拆除,小动物 3~4 周拆除。拆除方法:先用双氧水、热醋或饱和食盐水在石膏夹表面划好拆除线,使之软化,然后沿拆除线用石 膏刀切开、石膏锯锯开或石膏剪逐层剪开。
篇二:包扎术包扎术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绷带、三角巾包扎的基本要领和包扎 术。实验器材:普通卷轴绷带、三角巾、医用橡皮膏、剪刀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一、 绷带包扎法 (一) 、环形包扎法 此法适用于包扎额部、手腕和小腿下部等粗细均匀的部位, 也用于其他绷带包扎法的开始和结束。(二) 、螺旋形包扎法 此法适用于包扎上肢、大腿等肢体粗细差不多的部位。(三) 、反折螺旋形包扎法 此法适用于包扎小腿肢体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包扎从环形 包扎法开始,然后用一拇指压住卷带上缘,将其上缘反折 (注意避开伤处)并压住前一圈的 1/2~2/3,每圈的折线应 相互平行 (四) 、8 字形包扎法 适用于包扎关节部位,有两种方法:1. 从关节开始 2. 从关节下方开始 二、 三角巾包扎法顶角斜边底角 底边(一) 手部包扎法 (二) 足部包扎法 (三) 头部包扎法 (四) 大悬臂带 (五) 小悬臂带 【注意事项】 一、 包扎时应使伤员处于舒适的体位,包扎过程中尽可能不 要改变伤员的位置 二、 包扎时动作要熟悉、柔和,松紧适中 三、 绷带包扎要从伤部远端开始,包扎结束时可用胶布或打 结固定,但结不能打在伤口上 四、 螺旋形包扎、反折螺旋形包扎、 “8”字形包扎,每圈都 要压住前一圈的 1/2~2/3 五、 包扎四肢时应使指、趾端外露,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实验报告 包扎术姓名 年级 班级 年 月 日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内容:遇到问题和解决方法:自我评语:教师签名:
篇三:实验二十包扎实验二十【目的】包扎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绷带、三角巾包扎的基本要领和包扎技术。【器材】 普通卷轴绷带、三角巾、医用橡皮膏、剪刀等。【方法与步骤】 一、 绷带包扎法 (一) 环形包扎法 此法适应与包扎额部、手腕和小腿下不等粗细均匀的部位,也用于其 它绷带包扎法的开始和结束。包扎时将绷带带头斜放与包扎处,用一 手拇指压住将卷带环绕包扎一圈后, 再将斜放的带头一个小角反折过 来,然后继续环绕包扎,后一圈覆盖前一圈,包扎3~4圈即可(图 20-1) . (二)螺旋形包扎法 此法适应与包扎上肢、大腿等肢体粗细差不多的部位。包扎时以环形 包扎法开始, 然后将卷带向上斜行缠绕, 后一圈覆盖前一圈的 1/2~2/3 即可(图 20-2) 图 20-1 环形包扎法 (三)反折螺旋形包扎法 此法适用与包扎小腿肢体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包扎从环形包扎法开 始,然后用一拇指压住卷带上缘,将其上缘反折(注意要避开伤处) 并压住前一圈 1/2~2/3,没圈的折线应互相平行(图 20-3) 。 图 20-2 螺旋形包扎法 (四) “8”字形包扎法图 20-3 反折螺旋包扎法适用于包扎关节部位,有两种方法:1. 从关节中心开始,先做环形包扎,然后将卷带斜行缠绕,一圈绕 关节的上方,一圈绕关节的下方,两圈在关节凹面关节交叉,反 复进行,逐渐远离关节。包扎时每圈压住前一圈的 1/2~2/3,最后 在关节的上方或下方以环形包扎结束(图 20-4)图 20-4“8”字形包扎法之一2. 从关节下方开始,先做环形包扎,然后将卷带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来 回做 “8” 字形缠绕并逐渐靠拢关节, 最后以环形包扎结束 (图 20-5) 。图 20-5 “8”字形包扎法之二 二、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依三角形命名, 有顶角、 底角、 斜边和底边等名称 (图 20-6) 。(一) 手部包扎法 三角巾平铺,患手手掌向下,指尖对三角巾的顶角,平放在三角巾的 中央底边横放于腕部,然后将三角巾中的顶角向上反折,再将两底向 手腕背部交叉围绕一圈,在腕背打结(图 20-7) 。图 20-6 三角巾图 20-7 手部包扎法 (二) 足部包扎法 与手部包扎法基本相同。(三)头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的底边置于前额,顶角朝向头后正中,然后将底边从前额绕 至头后,在枕后交叉再绕至前额打结,最后把顶角拉近并向上翻转固 定(图 20-8) 。图 20-8 头部包扎法 (四)大悬臂带 适用于出肱骨与锁骨骨折以外的上肢损伤。将三角巾顶角放在伤肢的 肘后, 一底角置于健侧的肩上, 肘关节屈曲, 前臂放在三角巾的中央, 将下方的底角上折,包住前臂,在颈后与上方底角打结,最后把肘后 的顶角折向前面,用橡皮膏或别针固定(图 20-9) 。图 20-9 大悬臂带 (五)小悬臂带 此法适用于锁骨和肱骨骨折。将三角巾叠成四横指宽的宽带,其中央 置于伤肢前臂的下 1/3 处,两端在颈后打结(图 20-10) 。图 20-10 小悬臂带【注意事项】一、 包扎时应使上缘处于舒适的体位,包扎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改变 上缘的位置。二、包扎时动作要熟练、柔和,松紧适中。三、绷带包扎要从伤部远端开始,包扎解释时可用胶带或打结固定, 但结不能打在伤口上。四、螺旋形包扎、反折螺旋形包扎、 “8”字形包扎,每圈都要压住前 一圈的 1/2~2/3。五、包扎四肢时应使指、趾端外露,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实验报告实验二十 姓名______ _____年级_____班 实验目的: 包扎 ____年____月____日实验器材:实验内容: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自我评语:考核成绩及评语: 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篇四:(完整版指导书)《体育保健学》实验报告《体育保健学》实验指导书院 专 班系:业:级:体育系 体育教育二0年月日1 实验一人体一日需热量计算【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学会并初步掌握运动用活动来观察计算法对人体一日需 热量进行测定的基本方法。【实验原理】 应用由直接或间接测热法所取得的人体各项热能消耗的数据,计算实际活 动的热能消耗。详细观察记录人体一天(24h)中,各项水运的内容和时间(以 min 计) ,然后归类相加,查表找出每项活动单位时间的热能消耗值,与该项活 动的时间相乘, 即得出该项活动的热能消耗量。将全天各项活动的热能消耗量相 加,再乘以体重或体表面积,即得出人体一天活动的热能消耗量。采用平衡膳食 时, 在此基础上再加上 10%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热能, 就是人体一天的 需热量。【实验器材】 人体各项活动热能消耗数据表格资料(附录 1-1) 、计算工具。【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记录人体一天(24h,折合 1440min)内,身体各项活动内容的名称及 其所占用的时间(以 min 为单位计) 。二、合并相同活动内容的活动项目时间(min) ,并将活动名称和时间(min) 逐项登记在实验报告的相应栏目内。三、核算一日活动时间是否满 24h,即 1440min。四、依附录 1-1 查找各项活动、动作的单位热能消耗值(J) ,登记在实验报 告的相应栏目内, 对于查检不到的活动项目, 可查找与其近似项目的热能消耗率, 以取代该项目。五、逐项计算活动项目消耗的热量,并在合并相同的活动后,总计 1 日内消 耗的热量(J·kgˉ1)。六、合计各项活动的总耗热量 D (J·kgˉ1)。2 七、计算身体的各项活动的耗热总和 E (J·Dˉ )。E = D×体重 八、计算受试者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耗热量 H (J·Dˉ1)。H = E×10% 九、得出受试者身体一日需热量 S (J·Dˉ1)。S = E + H 【注意事项】 一、记录一昼夜活动内容时间应计满 24h,(1440min)。二、计算中,应将一昼夜内相同活动内容的时间合并后计算。三、记录中,对表中查不到的项目,在选择近似活动项目时,选择应恰当、 合理。四、影响计算结果准确性的非计算性问题:如查表中看错行或串行,则其活 动的耗热量与活动项目不对应; 抄录数据时计错数字中小数点的位置,会造成计 算结果有较大出入。13 实验二包扎与止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绷带、三角巾包扎的基本要领和技术。【实验原理】 因运动损伤或其他意外引起的出血,有时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必须进行止血。通过压迫出血部位相应的表浅动脉,可起到临时止血、抢救 生命的作用。【实验器材】 绷带、大、中、小三角巾、医用橡皮膏、剪刀、卷轴绷带等。【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绑带包扎法 (一)环形包扎法 常用于四肢粗细均匀处和颈额部位,如手腕、小腿下部,包扎时将带头斜放在伤肢上,用手压住,将卷带绕肢体包扎一圈后,再将带头的 一个小角反折过来,然后继续绕圈,第二圈盖住第一圈,包扎 3、4 圈即可。注 意要抬高伤肢,不应下垂上肢。(图 2-1)图 2-1 环形包扎法图 2-2 螺旋形包扎法 扎图 2-3 转折形包二、螺旋形包扎法常用于肢体各部位,包扎时先做 2、3 圈环形包扎,以后向上斜形缠绕,每圈盖前圈的 1/2~1/3。(图 2-2) 三、转折形包扎法(反折形包扎法) 常用于肢体粗细不等部位(前臂、大、 小腿) ,包扎前 2、3 圈用环形包扎,再按螺旋法包扎,但每圈反折一次,以左手 指压住绷带上方,右手缠绕,注意反折线应一致,后一圈压前一圈的 1/2~1/ 3。(图 2-3) 四、 “8”字包扎法 常用与关节(膝、肘、踝)部位。4 图 2-4“8”字包扎法 A.从关节中央开始的包扎法 在肘关节, 先在肘关节处环绕包扎数周, 然后将绷带斜形缠绕,一圈在关节上缠绕,一圈在关节下缠绕,两圈在关节凹面交叉 反复进行逐渐离开关节,每圈压前一圈的 1/2~1/3,限制肘关节屈伸活动。B.从关节下方开始的包扎法 在踝关节下方环形包扎 2~3 圈,然后由下而 上,再由上而下作“8”字缠绕,最后以环形包扎结束,在关节上方打结。(图 2 -4) 二、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有大小两种:大三角巾以一米见方白布对角剪开即成, 小三角巾比大 三角小一半。(三角有顶角、底角、底边、腰或斜边) (图 2-5)图 2-5 三角巾 (一)头部包扎法 大三角巾底边折叠(约两指宽)放在前额眉上,顶角放在枕后,然后把两底角经两耳上方分别绕至枕后交叉,作半结压住顶角,再绕至 前额缚结,最后将枕后部顶角拉平,塞入半结内。(图 2-6)图 2-6 头部包扎法 (二)肩部包扎法5 用大三角巾,先把底边与顶角对折成宽带,将宽带中部放在腋下,两端在肩 上交叉,分别绕过胸、背部,最后在对侧腋下作结,注意在健侧腋下垫棉花垫, 以防腋下受压不适。(图 2-7)图 2-7 肩部包扎法 (三)肘部包扎法图 2-8 肘部包扎法用小三角巾, 先令伤员屈肘, 将三角巾顶角放在上臂后面,然后把两底角于前臂前面交叉, 再绕至上臂后面作结, 最后将顶角反折塞入结内。(图 2-8)图 2-9 手部三角巾全包扎 (四)腕、手掌、手背包扎法图 2-10 手部三角巾半包扎一种是用小三角巾半包扎,手掌平放在三角巾中间,掌指关节与底边平齐,顶角朝向压肘部,然后将两底角于手背交叉绕至腕 掌面作半结,再绕至腕背面作结,最后将顶角反折塞入半结内。另一种是手部三 角巾全包扎。(图 2-9~10) 三、前臂悬挂法 (一)大悬臂带 用于前臂和手的损伤 将三角巾顶角放在伤肘后,底角一边在健侧肩上,伤臂屈曲 90°,放在三角 巾中央,下方底角兜住伤肢。(图 2-11)6 图 2-11 (二)小悬臂带大悬臂带图 2-12 小悬臂带用于锁骨骨折和肱骨骨折, 先将三角巾叠成四横指宽的宽带, 中央放在 伤侧前臂的下 1/3 处,两端在颈后打结。(图 2-12) 【注意事项】 一、 包扎时应使伤员处于舒适的体位,包扎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改变伤员的位 置。二、 包扎时动作要熟练、柔和,松紧适中。三、 绷带包扎要从伤部远端开始,包扎结束时可用胶布或打结固定,但结能 打在伤口上。四、 螺旋形包扎、反折螺旋形包扎、 “8”字形包扎,每圈都要压住前一圈的 1/2~2/3。五、 包扎四肢时应使指、趾端外露,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止【实验目的】血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绷带、 三角巾包扎的基本要领和技术, 熟悉全身主要 浅表动脉的体表位置,并能准确定位,熟练掌握指压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实验原理】 因运动损伤或其他意外引起的出血,有时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必须进行止血。通过压迫出血部位相应的表浅动脉,可起到临时止血、抢救 生命的作用。【实验器材】 胶布、剪刀、止血带、软布、卷轴绷带等。【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全身主要浅表动脉的体表定位和指压止血法 3 人一组, 先观看课件或实验指导, 熟悉全身主要浅表动脉的准确位置,7 然后一人监督,另 2 人互相进行浅表动脉的定位。(一)额部、 颞部出血 当头部或额、 颞部出血时, 一手扶伤员头部将头固定,另一手拇指在耳前正对下颌关节处(可摸到搏动)用手将颞浅动脉压在颞骨上。(简单地说:耳前、颧弓上方压颞浅动脉)注意:寻找动脉时要先摸到动脉的搏 动。图 2-13 颞部动脉压迫止血法 图 2-14 颌外动脉压迫止血法 (二)面部出血图 2-14 锁骨下动脉压迫止血法 图 2-16 肱动脉压迫止血法眼以下面部出血, 用拇指指腹在同侧下颌角前约 1. 5 厘米处压面动脉, (有些书称颌外动脉)压在下颌骨上。(三)肩和上臂出血 令伤员头转向健侧, 用拇指在锁骨上窝 (在锁骨上方内1/3 处)摸到锁骨下动脉,压在第一肋骨上。注:所有的压迫点都是在出血的 同侧。(四)前臂和手出血 使伤臂微外施外展,用手指(食、中、无名指)在肱二头肌肌腹内侧沟将肱动脉压在肱骨上。手指出血,压患指两侧根部,并抬高患 肢。(图 2-17) (五)大腿和小腿出血 下肢出血,使伤员仰卧,伤侧大腿稍外展外旋,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将股动脉压在耻骨上,要双手重叠利用掌根下压。(图 2-18~ 19)图 2-17 指动脉压迫止血法图 2-18 股动脉压迫止血法 图 2-19 胫前胫后动脉压迫止血法(六)足部出血压迫胫前、 胫后两动脉, 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内踝与跟骨之8 间和足背皮肤皱纹中点。二、止血带止血法 (一)橡皮管止血带止血法 现场没有条件情况下,有两种橡皮管止血带止血方法:第一种:先在要用止 血带的部位用三角巾、 毛巾或衣服垫好,将止血带的一端留出一部分并用一手的 食、中指夹住靠在垫上,另一手将止血带适当拉紧拉长,绕肢体 2~3 圈(压在留 那一部分止血带上)后,将残留夹在食、中指间拉出即可。第二种:在伤口处用 绷带、三角巾等勒紧止血,其中第一圈绕扎为衬垫,第二、第三圈分别压在前一 圈的上面并适当勒紧,然后打结。用于四肢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图 2-20 橡皮管止血带止血法 【注意事项】 (1)用指压止血法时一定要找准浅表动脉压迫点的位置,但不要在正常人 体上进行压迫(特别是颈部的动脉) ,以防引起意外。(2)用止血带止血时,止血带要绑扎在伤口的近心端,并要在肢体周围垫 上软布后再扎血带。(3)注意观察伤肢变化 要注意在伤口垫敷料或干净的手帕后再包扎,包扎时注意暴露肢端(特别是休克或晕迷的病人) ,最好在止血带上标注日、时、 分时间,以便准确掌握时间,上肢 30 分~1 小时,下肢 1 小时~1.5 小时,放 松一次,一次 1~2min,放松时仍注意用手压迫住伤口,以防出血过多,直到送 进医院为止。(4)无论用哪种方法进行临时止血后,都应将伤员迅速送往医院进行处理。9 实验三心肺复苏术【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心肺复苏术,并能熟练地进行单人操作。【实验原理】 在某些情况下,人体会发生心跳、呼吸突然停止,会造成大脑严重损害。立 即施以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可使血液循环得以恢复,挽救生命。【实验器材】 绷带、心肺复苏人体模型、录像带、酒精棉球、镊子。【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熟悉心肺复苏模拟人模型 在教师的指导下, 观看图片结合阅读心肺复苏模拟人的使用书, 熟悉并 明确使用方法。(一)判断意识和畅通呼吸道 发现昏迷倒地病人后,轻摇病人的肩部并高声喊叫:“喂,你怎么了?”若 无反应,立即掐压人中,合谷 5s,若病人仍未苏醒,立即向周围呼救并打急救 电话 120,然后将病人旋转成复苏体位,即病人仰卧,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 双手放于躯干两侧。(图 3-1) 用仰头举颌法开放病人气道:抢救者一手置于病人前额使头部后仰, 另一手 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颌角处,抬起下颌。(图 3-2)图 3-1 放置复苏术体位 (二)人工呼吸图 3-2 仰头举颌法图 3-4 触摸颈动脉在应用仰头抬下颌保持气道开放条件下, 按于前额的手的拇、 食两指捏闭伤10 员鼻孔(但不能按压鼻梁) ;抢救者深吸气后,吻合伤员口腔(张口与病人口腔 外周合严)作 2 次全力呼气;一次吹完后,应离开伤员口部,再侧头吸入新鲜空 气后吹第二次,抢救者要斜眼观察病人胸壁是否随吹气而有起伏。若无起伏(可 能气道不通或吹气技术不当) ,吹气时不能同时做胸部按压,前十几口气量稍大 一些,10~20 次后改为中等力量,16~18 次/分或 1 次/4~5s,儿童吹 20~ 24 次/min。(图 3-3~5)图 3-5 口对口人工呼吸 (三) 胸外心脏按压图 3-6 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先判断病人有无脉搏。抢救者一手置于病人前额使其头部保持后仰, 另一手 在靠近抢救者一侧触摸病人的颈动脉,用食指及中指尖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男子 可先触及喉结), 然后向旁滑移 2~3 厘米,在气管旁软组织处轻轻触摸颈动脉搏 动。(图 3-6)图 3-7 胸外心脏按压的定位 在判断病人没有脉搏后, 就应立即准备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使伤员应仰卧于 硬板床或平地上,医者用食、中指沿伤员肋弓上移至胸骨结合处,再用一只手掌 根部紧靠食指摆好定位,急救者双手重叠,用掌根按于伤员胸骨下半段(非剑突 处) ,找到胸骨下切迹(剑突处)作为定位标志(图 3-7) ,然后将食指和中指的 两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 肘关节伸直, 借助于自己体重和肩臂重量适度用力, 有节奏地带有冲击力地向下压(下陷 3~4 厘米) ,对儿童要用单手按压,婴儿仅 用两指按压, 下压后, 手指不能接触胸壁, 迅速将手放松。成人 60~80 次/min,11 儿童 80~100 次/min。肘勿弯曲,也不要像推撖面杖似的用力,不能按压正对 心脏的肋骨处,以免造成骨折。(图 3-8~9)图 3-8 按压时的姿势 【注意事项】图 3-9 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使仰头举颌时,注意手指不要压迫病人颈前部,颌下软组织,也不 要使颈过伸。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每次吹气量不能过大,否则易造成胃大量充气。判断有无脉搏时, 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 以免颈动脉受压妨碍头部供血 不足,检查时间不可超过 10s。胸外心脏按压用力应平衡,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也不以忽快忽慢,禁 止做猛烈地冲击,按压时手指不要压在胸壁上,否则易纯真肋骨或肋软骨骨折。按压时用力应垂直向下, 不要左右摆动, 双手掌要重叠放置, 不可交叉放置, 按压后放松是定位的手掌根部不可离开定位点。(图 3-10~11)图 3-10 按压的手型错误图 3-11 按压的上肢错误12 实验四常见运动损伤检查【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症状、诊断要点、熟悉基本体征,初 步掌握操作的检查方法。【实验原理】 运动损伤的检查方法与骨科检查法的原则大致相同, 多是损伤 动作的重复,运动损伤的检查一般包括以下 5 个部分。一、望诊 侧对比。二、触诊 触摸患部皮肤温度、肌肉张力、软组织韧度、有无压痛感。三、检查自动、被动和抗阻运动 据受伤肢体的被动活动,发现异常形态和 观察患者姿势、步态、局部征象,有无瘀血、肿胀、畸形并与健异常活动,用以发现关节、及关节周围和关节邻近组织伤病情况,神经系统的障 碍、肌肉、肌腱、筋膜的病变等,作为体征检查判断的重要环节。四、测量长度、角度、力量、畸形角度 五、听诊 等。【实验器材】 诊断床(由按摩床代替) 、手法检查图片、模型、课件、录像带等。【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大腿部肌肉拉伤 (一)大腿后部肌肉拉伤 大腿后部肌肉是指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肌肉拉伤机制有二:其一, 被动拉伤。如劈叉、压腿、跨栏时,大腿后部肌肉被动拉长,超过了肌肉本身的 伸展性而致伤。其二,主动拉伤,如跑、跳蹬地时,膝关节由屈曲位移向伸直位, 屈肌用力收缩时地面的反作用, 使该肌群处于紧张状态,再加上股四头肌的猛烈 牵拉使该肌而造成损伤。(图 4-1~3) 一是与标准比较,二是与健侧比较。可了解关节内发出的各种不正常声音如:弹响、摩擦音、吱喳音13 图 4-1 半腱半膜肌抗阻实验图 4-2 大腿后群肌腱止点抗阻试验图 4-3 股二头肌半腱半膜肌背伸抗阻试验(痛点为伤处) 1、症状与诊断 (1)明显受伤史。(2)疼痛 肌肉拉伤后,伤部有明显疼痛,甚至出现跛行。(3)压痛 伤部有明日明显压痛。(4)肿胀淤血 重度损伤可在局部见到肿胀及青紫淤斑, 肌腱或肌肉完全断裂 时,常可见到膨大的断端以及两断端间的明显凹陷。(5)抗阻收缩痛 用力抗阻运动时,伤部明显疼痛。2、检查方法 (1)望诊 患者取俯卧位,裸露双侧下肢,对比检查。在伤部有明显压痛点,压痛部位常常发硬。通过不同检查法,可找到不同的痛点及压痛部位肌腱。当肌肉完全断裂时,常可在伤部触摸到膨大的 断端以及两断端间的凹陷。(2)运动功能检查 抗阻收缩痛。半腱肌、半膜肌及股二头肌均起于坐骨结节,半腱肌止于胫骨 的内上髁前后,股二头肌止于腓骨小头。其作用有屈膝位时伸髋,膝屈曲位时内 旋小腿,防止膝的旋转不稳。其损伤部位常见有坐骨结节部拉伤、肌腹部拉伤、 下部肌腱处拉伤。因此,抗阻收缩痛检查方法也略有不同,痛点及压痛点也不尽 相同。(二)股四头肌拉伤、挫伤 股四头肌拉伤主要多见于跑、 跳运动项目中, 在起跳或后蹬一瞬间的肌肉强 力收缩,尤其在准备活动不充分的情况下拉伤。此外,肌肉疲劳,协调性遭到破 坏时,也易受伤。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方, 又缺乏保护, 在对抗运动中, 被撞击而致挫伤。伤后常有广泛的出血、 肿胀。如若处理不及时, 不正确, 常可继发为骨化性肌炎。14 图 4-4 股四头肌伸膝抗阻 (查内外侧头损伤) 1、症状与诊断 (1)急性损伤史。图 4-5 股四头肌全屈抗阻试验 (查股直肌和髌腱的损伤)(2)拉伤后,伤部即刻疼痛,挫伤后,即刻局部感麻木,继而出现疼痛。(3)压痛。(4)肿胀、淤血。(5)功能障碍,患者屈、伸膝疼痛。2、检查方法 患者取仰卧。裸露双侧下肢,对比检查。(1)望诊 肌肉拉伤部位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肌肉挫伤多见于股直肌的中部 或靠近膝关节的部位,压痛明显。无论肌肉拉伤或挫伤,伤部一般触之较硬,这 是肌组织破坏后引起的血肿包块,处理不当易引起骨化性肌炎。(3)运动功能检查 股四头肌屈、伸膝功能障碍。屈、伸膝抗阻试验疼痛为试 验阳性。(图 4-4~5)如患者做后蹬动作,则伤部疼痛。二、膝部运动损伤 (一)膝半月板损伤 膝半月板损伤是膝部较为常见的运动损伤,多见于篮球、足球、排球和体操 等运动项目。当膝关节屈曲位时,小腿固定,大腿在做内收、外展或内外旋转同 时,突然伸直膝关节,半月板受到股骨和胫骨的夹挤、研磨,造成损伤。少数运 动员没有急性损伤史,系由过多的磨损或多次微细损伤所致。1、症状与诊断 (1)有急性外伤史或缓慢发病史。(2)膝部疼痛,有撕裂感。(3)膝部肿胀,关节可积血或积液。(4)膝关节活动时可能出现弹响。15 (5)可出现“交锁”现象。(6)膝关节稳定性下降 (7)X 光检查常规摄正、侧位平片,对诊断意义不大,但可骨质病变。膝关 节空气造影,对诊断有价值,必须与临床检查结合,才能得出正确诊断。2、检查方法 患者脱去长裤,裸露双膝,两侧对比检查。(1)望诊 肿胀 急性期关节肿胀,慢性期可见股四头肌萎缩,以股内侧肌最明显。(2)触诊 压痛 在关节间隙有明显的固定的压痛点。(3)运动功能检查 ①膝扭转屈伸试验(麦氏症) 此检查法实际上是重复一次损伤机转。检查者 一手握患者足部,另一手扶膝上,使小腿外展或外旋,然后将膝由极度屈曲缓慢 伸直,如关节隙处有响声(听到或手感到),同时出现疼痛,即表明内侧半月板损 伤,也可反方向进行,外侧疼痛或伴有响声,即外侧半月板损伤。(图 4-6)1、外展外旋2、屈曲3、伸直 图 4-7 半月板前角图 4-6 膝扭转屈伸试验(麦氏症) 挤压试验 ②半月板前角挤压试验(指压试验)患者取坐位。检查者一手拇指放于膝眼或内外侧关节间隙,另一手握踝关节上方,作膝关节的屈伸、旋转活动。拇指尖 给半月板一定压力, 压痛点即为半月板损伤部。膝眼压痛系前角损伤。膝关节内、 外侧间隙压痛,应考虑半月板边缘撕裂。(图 4-7) ③膝关节提拉和旋转挤压试验 患者俯卧于床上, 检查者一侧膝部压在患者大腿后面,两手握住病人足部向上提拉,并内、外旋转,若有疼痛,提示韧带损16 伤。检查者两手握住踝部用力下压膝关节,并作内、外旋转,由极度屈曲位慢慢 伸直,在某个角度疼痛,说明有半月板损伤。疼痛在极度屈膝位为后角损伤,膝 部屈曲 90°疼痛为体部破裂,膝关节伸直位产生疼痛为前角撕裂。(图 4-8)1、提拉2、旋转挤压图 4-8 膝关节提拉和旋转挤压试验 ④半月板摇摆试验 患者仰卧, 膝关节伸直或半屈, 一手拇指放在内(或外)侧关节间隙,压住半月板,另一手握住足部,并内外摇摆小腿,使关节隙开大缩 小数次,如拇指有鞭条状物进出滑动于关节隙或感到响声,患者疼痛,即表示该 半月板损伤。(图 4-9)图 4-9 半月板摇摆试验 (二)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在体育运动中也是比较多见的, 在足球、 篮球、 体操、 跳跃等运动项目中常易发生。当膝关节在 130°~150°半屈曲位时,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足与小腿固 定,大腿猛烈内收、内旋,都 可使内侧副韧带损伤。1、症状与诊断 (1)急性外伤史。(2)疼痛 膝关节内侧剧痛,随后可减轻,然后疼痛又逐渐加重。(3)肿胀、淤血. (4)功能受限 由于半膜肌、半腱肌出现保护性痉挛,致使膝关节强迫处于半屈曲位,膝关节功能受限。(5)膝关节外翻痛。17 (6)X 光检查膝关节强迫外翻位的正位,对诊断侧副韧带断裂有较大意义。2、检查方法 (1)望诊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扭伤时,膝关节内侧可见轻微肿胀:如属韧带部分撕裂时则肿胀明显伴皮下淤血青紫,当韧带完全断裂时,膝迅速肿胀,皮下 淤血青紫,关节间隙增大,如伴有半月板、十字韧带损伤时,可见关节肿胀(关 节内积血或积液),此时髌骨周围凹陷变浅或消失。(2)触诊 压痛点多在股骨髁或胫骨内侧髁部位, 如合并半月板损伤, 则关节内侧间隙可有明显压痛。(3)运动功能检查 患者仰卧位,患膝伸直,检查者一手抵住膝关节外侧,另一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上方,向外侧动小腿(图 4-10)。例如,膝疼痛即为该韧 带损伤:再如, 同时膝部有松动感(即开口感), 则为该韧带断裂。膝副韧带纵束, 斜束两部分,此种膝伸直位的侧扳试验主要是反映纵束病变,而屈膝约 30°位 上的侧扳试验主要是检查斜束的损伤。图 4-10 侧扳试验 (三)髌骨软骨病 此伤病又为髌骨软骨软化症,髌骨劳损。多见于篮球、排球、舞蹈项目。本病多由膝关节于半屈曲位过度屈伸, 扭转活动, 使髌股关节软骨而受到经 常的摩擦、 挤压、 捻错、 冲撞等机械刺激, 长期负荷超出了所能承受的生理限度, 以致影响局部组织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致使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化,造成本 伤病的发生。1、症状与诊断 (1)无外伤史,但膝关节有过度训练史。(2)膝关节疼痛,疼痛随病情发展,渐时加重。(3)膝关节“打软” 、无力。(4)髌骨软骨摩擦试验阳性。(5)髌骨压痛及髌周压痛。18 (6)单足半蹲试验阳性。(7)伸膝抗阻试验阳性。(8)X 光检查膝关节侧位与轴位片,早期无明显病理改变。晚期可见髌骨关 节面软骨感化的高密度影像及髌骨上、下缘骨质增生等表现。2、检查方法 (1)望诊 (2)触诊 ①髌骨压痛试验(推髌试验) 患者取仰卧位患膝微屈,膝后垫沙袋或枕头。检查者用手掌垂直按压骨,适当施加压力,并向上、下、左、右推动髌骨,疼痛 者为阳性(图 4-11)。患者裸露双膝以下部位。晚期患者可见到股四头肌萎缩。图 4-11 髌骨压痛试验 ②髌骨边缘指压痛图 4-12 髌缘压痛试验患者取仰卧位, 伤膝伸直放松, 检查时把髌骨向内侧或外侧推, 使其边缘翘起, 另一手食指触摸髌骨内侧或外侧边缘, 压痛者为阳性(图 4-12)。③髌骨软骨摩擦试验 患者取坐位, 膝关节放松。检查者一手托住腘窝上方,另一手掌压住髌骨。嘱患者屈伸膝关节或检查者推动髌骨,有粗糙感或摩擦音为 阳性(图 4-13)。图 4-13 髌骨软骨摩擦试验 ④髌骨抽动痛图 4-14 伸膝抗阻试验患者取仰卧位,松果者用手掌压住髌骨,让患者主动 收缩股四头肌使髌骨突然向上滑动,出现髌骨下疼痛为阳性,意义同髌骨压痛。但应19 两侧对比。(3)运动功能检查 ①抗阻伸膝试验 检查者将一前臂置于患者膝后, 一手握住一患者小腿前方并施以阻力,令患者膝由屈逐渐伸直,疼痛或膝软即为阳性(图 4-14)。髌骨软 骨病多在伸膝 110°~150°角时疼痛。②单足半蹲试验 患者健腿提起,用伤腿站立并慢慢下蹲,膝部疼痛时,检查者推髌骨向内或向外,疼痛反而减轻或加重者,均为阳性(图 4-15),表明 髌骨或股骨关节软骨的一侧有病变。图 4-15 单足半蹲试验 三、踝部运动损伤 (一)踝关节韧带扭伤 踝关节韧带扭伤很常见,尤以外侧副韧带为最多见。在球类、田径、滑雪、 体操、跳伞等项目中发生率高。1、症状与诊断 (1)急性外伤史。(2)踝部剧烈疼痛。(3)局部肿胀,皮下或见淤血。(4)有功能障碍,如跛行、甚至不能行走。(5)畸形 严重扭伤时韧带断裂可合并关节脱位,可见踝内翻畸形。(6)X 光检查双踝强迫内翻位,拍正位片,双踝对比,若见关节外侧间隙增 宽,则说明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2、检查方法 (1)望诊 患者取坐位,裸露两踝,双侧对比检查。形态检查:对比观察两足踝外形。踝关节扭伤时,内外踝前下方肿胀,淤血斑。重伤可有踝的外翻或内翻畸形。20 (2)触诊压痛点检查(以外侧副韧带扭伤为例)。距腓前韧带扭伤,压痛点在外踝前下方;跟腓韧带扭伤,压痛点在外踝尖偏下约一横指处。(3)运动功能检查 ①踝关节强迫内翻试验患者取坐位, 检查者一手握住踝部上方, 另一手握住 足的前部并做内翻动作,如踝外侧痛,而做外翻时不痛,即为阳性,表明踝关节 外侧副韧带损伤。(图 4-16)图 4-16 踝关节强迫内翻位检查 ②抽屉试验检查图 4-17 踝抽屉试验检查者握住患侧小腿下部, 一手端握足跟, 在踝关节跖屈位,推拉距骨前后错动。与健侧对比,如活动范围较健侧为大,即属试验阳性, 表明踝关节外侧韧带全部断裂。(图 4-17) 【注意事项】 1、检查手法要柔和,不能在局部反复检查,以免加重伤情。2、要根据主诉、现病史和局部检查三项主要内容互相联系综合分析病情。3、实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严肃认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要按照实验指 导书中要求的检查体位、姿势、逐项进行。4、操作动作力图准确、规范、协调、用力和缓、平稳、不可动作粗暴、要 与“患者”交流,体会“患者”的感觉与身体反应。先检查症状较轻的肢体,再 检较重的肢体,如果病人因疼痛难忍,不能接受,不能勉强。检查是时注意保暖,应裸露被检查的部位,与健肢比较时,要全面观察。但 其它部位要用被单或衣服覆盖保暖。21 实验五穴位按摩手法【实验目的】 能正确掌握按摩的基本手法,体会手法的功力、即持久、有力均匀、柔和、 深透。【实验原理】 在中西医理论的指导下,按摩主要是凭借术者的双手,采用各种手法,作用 于人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通过机械、神经、体液的刺激和调节,提高各器官 系统的功能,以达到调理人体功能,防治伤病为目的的一种物理疗法。【实验器材】 按摩床、按摩巾、按摩介质、多媒体课件、图片、录像带 【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摩擦类手法 (一)推法 按而送之为推。用指、掌或肘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 直线推动。可分轻、重手法。轻推摩多用于按摩的开始和结束,缓解重手法如揉 捏,按压时的不适感,重手法多与其它手法交替进行,拇指推摩多作用于身体较 小的部位(头、面、四肢小关节等理顺肌腱等) 。【方法与步骤】 (1)轻推摩 四指并拢,拇指分开,全手接触皮肤着力沿着淋巴流动方向轻轻向前推动,动作柔和、均匀、力量作用于皮肤。(2)重推摩 但注意避免疼痛。(3)拇指推摩 【动作要领】 轻推摩时用的压力较轻;重推摩时用的压力较重。作全掌重推法时,四指并 拢,拇指分开,要求掌根着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时可用另一手掌重叠按压于手 背上,双手同时向下加压,沿着淋巴流动的方向向前推动。(图 5-1~4) 用拇指指腹,单手或双手操作向一定方向推摩。方法同上,但用力大,虎口翘起,掌根用力,深达皮下组织,22 图 5-1 推法 法 (二)擦法图 5-2 拇指推法图 5-3 掌推法图 5-4 拳推用拇指或四指指腹,大鱼际、小鱼际、掌根、紧贴于皮肤,作来回直线形往返摩动为按摩。有三种方法:(拇指指腹和大鱼际肌擦摩、拇指擦摩、 手掌或掌根擦摩)用于四肢、腰背、关节、韧带肌腱。根据不同部位采用不同手 形。1、掌擦法2、小鱼际擦法 图 5-5 擦摩3、大鱼际擦法【方法与步骤】 (1)拇指指腹和大鱼际肌擦摩 拇指指腹和大鱼际平行地放在皮肤上进行往返地擦摩,其余四指托住被按摩的部位。(2)指腹擦摩 以四指为支点,用拇指擦摩,或以拇指为支点,四指擦摩。手掌和掌根放在被按摩的身体某部位,往返重复(3)手掌或掌根擦摩法擦摩,可以掌平擦、侧立掌擦、大鱼际擦。(图 5-5) 【动作要领】 1、操作时腕关节要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以肩关节为支点,带动手 掌作前后或左右的直线往返擦动,不可歪斜。2、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压力要均匀适中,在擦动时以不使皮肤褶叠为宜。3、擦法的速度一般较快,往返擦动的距离要长,动作要均匀而连贯,但不 宜久擦,以局部皮肤充血潮红为度,防止擦损皮肤。23 图 5-6 指摩法 (三)摩法图 5-7 掌摩法用食、中、无名指或手掌面着力,附着于被按摩的部位上,以腕部连同前臂作缓和而有节奏的环形抚摩动作。着力部位不吸定皮肤,而在体表环 旋滑动者称摩法。有指摩法和掌摩法。刺激轻柔缓和舒适,常用于按摩的开始, 以减轻疼痛或不适,常配合揉法、推法、按法等治疗消化不良、胀气腹痛、痛经。(图 5-6~7) 【方法与步骤】 用食、中、无名指指面或手掌面着力,附着两者之间被按摩的部位上,肘关 节微屈,腕关节放松,指掌关节自然伸直轻轻放在体表上,以腕部连同前臂作缓 和而有节奏的环形抚摩移动,可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均匀往的连贯操作, 【动作要领】 1、操作时手腕放松,指掌自然伸直,随动作自然的屈伸,可沿顺时针或逆 时针方向均匀往返的连贯操作。2、120 次/min 频率。3、动作柔和协调,用力不可太重。(四)抹法 用单手或双手的指腹或掌面紧贴于体表上,略用力作上下左右或 弧形曲线的往返移动, 称为抹法。抹法适用于头面部、 颈项部、 胸腹部和掌指部, 尤以头面部较为常用。对头痛、头晕及颈项强痛等症常用本法作配合治疗。图 5-8抹法图 5-9 拇指抹法图 5-10 四指抹法【方法与步骤】 抹法的动作与推法相似, 但推法是单方向移动, 而抹法则可根据不同治疗部 位作单向或任意往返移动。【动作要领】24 1、操作是用力要均匀,动作要缓和,只刺激到皮肤血脉及浅层肌肉,防止 推破皮肤。2、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图 5-8~10) 二、按压类手法 按压类手法其操作特点是用掌指或肢体其他部位从施术部位的表面向深 部垂直用力。此类手法包括按、点、掐等。(一)按法 用手指或手掌在体表某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压称为按压, 可分为指按压,掌按压,肘按压。腰背、肩、四肢僵硬或发紧时应用,在腕关节 处,可用两手十指交叉,两掌根夹住手腕,相对用力,按压反复数次。图 5-11 掌压法 【方法与步骤】图 5-12 掌按法和指按法用手指、掌根、单双手,双手重叠、肘关节等按压身体的一定部位(痛点、 穴位或关节)力量由轻→重→轻,均匀用力,并稍留片刻,频率不宜过快,次数 不可太多,3~4 次之内。在某些关节、大肌肉群、腰部可间断性一按一松,有 节奏地按压,力量由轻到重按压。【动作要领】 1、按压着力部分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操作时用力方向要与体表垂直,由 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力达组织深部。2、拇指按穴位要准确,用力以病人有酸、胀、热、麻等感觉为度。(图 5- 11~12) (二)点法 用拇指或中指的指端压体表叫点。点穴位处叫点穴。多用于穴位 和疼痛点。【方法与步骤】 用拇指点时, 其余四指握拳, 拇指伸直或微屈使其指间关节紧靠食指以助力, 若用中指点穴,则拇指和食指夹中指远端间关节,以助力,在肌肉丰厚处可用肘 尖点,点穴应由轻到重,使患者有“得气感” (酸、麻、胀、重)点后稍待片刻25 (30~60min)再逐渐减轻,并轻揉缓解点穴后的不舒适反应。图 5-13 【动作要领】点法1、点法分拇指点、屈指点、肘尖点和中指点,点头接触面积小,用力集中, 刺激量大。2、点法练习时要精力集中,认真严肃做到力到意到,贯彻由轻到重,再由 重到轻的原则。(图 5-13) (三)掐法 用指端或指甲缘着力, 在穴位或肿胀部位掐压用力的手法。行气、 防止粘连、开窍提神、缓解痉挛,消肿、常用于昏厥、休克、抽搐等急救掐穴位。图 5-14 掐法 【方法与步骤】 用于消肿:应从远心端向近心端移动。用于掐穴位,应逐渐加力,有“得气” 感, (酸、胀、麻、串、沉)如掐“人中”穴,勿用指甲。【动作要领】 1、操作时术者拇指微屈,用指端按压穴位,以拇指掐法为常用。2、操作时垂直用力按压,掌握在 4~5 次,不宜反复长时间使用。(图 5- 14) 三、揉搓类 揉搓类手法动作轻快柔和, 刺激舒适而无副作用。特点是操作时带动皮下组 织一起运动,而在皮肤表面摩擦。本类手法包括揉法、揉捏、搓、滚法等。(一)揉法 用手掌、掌根、大鱼际、小鱼际、拇指或四指指腹部分,着力于26 一定的部位上, 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声的 揉动而滑动。【方法与步骤】 揉深层组织时频率慢(30-60 次/min)在肌肉肥厚处,可用双手重叠,在 大面积或四肢上揉动,可螺旋移动。手法较柔和,适应于运动按摩也适应于治疗 按摩,尤其在消除疲劳的按摩中应用更广泛,可用于身体各个部位。【动作要领】 揉动时手指或掌要紧贴在皮肤上,不要在皮肤上移动,手腕要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或整个手臂小幅度的回旋活动,不要过分牵扯周围皮肤。(图 5-15~16)图 5-15 掌根揉和平掌揉法图 5-16 大鱼际和小鱼际揉法(二)揉捏 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手成钳形,将全掌声及各指紧贴于皮 肤上,作环形旋转的揉捏动作,边揉边捏边作螺旋形地向心方向推进,根据需要 可单手或双手操作。【方法与步骤】 四指并拢, 虎口张开, 全手指均匀地紧紧地接触皮肤, 用力将肌肉钳住上提, 着力点在虎口附近,可以局部揉捏,也可以在四肢揉捏,在移动中,手指、手掌 都不能离开皮肤,手指不得弯曲,用力均匀,避免指尖用力,根据需要可单手、 双手(双手重叠,双手并排揉捏) 、双手操作时要向同一方向进行,往往拇指以 揉为主,四指以捏为主,频率 50~100 次/min。【动作要领】 1、揉捏要求全掌着力均匀,必须有意识地减少食指与拇指尖习惯性的对掌 用力,以加强拇指与其他三指的掌根对掌用力。2、要求腕部柔和放松。(图 5-17)27 单手双手图 5-17 揉捏法 (三)滚法 用手背及掌指关节背侧的突起处在被按摩部位滚动的手法,称为 滚法。图 5-17 滚法 【方法与步骤】 手指轻度屈曲,略微分开,腕部稍屈,用手的尺侧手背,小指、无名指、中 指的掌指关节着力,连续往返前后滚动,滚动时肩、臂、腕不要紧张,用力要均 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奏,不能跳动和摩擦。用于腰、背、大腿等肌肉丰厚的部 位。【动作要领】 1、肩臂和手腕要放松,肘关节要微屈约 120°,即腕关节屈曲,前臂旋后 是向外滚法约 80°,腕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时向内滚法约 40°。2、着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滚动的频率每分钟约 140 次。(图 5-17) (四)搓法 用双手掌着力,挟住被迫磨损部位,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 回往返移动。适用于四肢的肌肉及肩、 膝关节等处, 常在每次按摩的后阶段使用。【方法与步骤】 双手把被搓的肢体夹在两掌心之间,相对用力方向相反,来回搓动,频率 100~200 次/min,强度小时感觉轻松舒适放松,强度大时会有明显酸胀感,搓 速由慢→快→慢,结束以慢告终,动作连贯不可间断,搓上肢时,被按摩者宜取 站立或坐位,术者可取马步站立在被按摩者一侧,并上体略前倾,便于发力,力 达皮下组织和肌肉。28 【动作要领】 1、操作时两手用力要对称,动作柔和而均匀,搓动要快,移动要慢。2、运动前,若要压力大,频率快而持续时间短的搓动,能提高肌肉的工作 能力,运动后,若采用压力小,频率缓慢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搓动,能加强消除肌 肉的疲劳。(图 5-18)图 5-18 搓法 四、提拿类手法 此类手法的共同特点是:对皮下组织或肌肉进行上提或牵拉, 手法频率 较低,重复次数较少,刺激性较强;具有解表发汗,疏通经络,解痉止痛的作用。此类手法包括拿法、弹筋和捏脊法。(一)拿法 用拇指与其它四指相对用力,在穴位或按摩部位提拿、揉捏。【方法与步骤】 肩臂放松,腕、掌、指等关节协调用力。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食、中指或 与其它四指相对用力提拿、摇晃、揉捏,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主要用于颈项、 肩背、四肢部或风池、肩井等穴位及颈项两侧部位,可治疗外感、也可用于运动 中振奋精神。【动作要领】 1、操作时肩臂要放松,腕要灵活,以腕关节和掌指关节活动为主,用指面 相对用力提拿。2、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3、拿法刺激强度较大,拿捏持续时间宜短,次数宜少,拿后应配合使用轻 揉法,以缓解刺激引起的不适。(图 5-19~20)29 图 5-19 拿法 (二) 提弹(弹筋)图 5-20 其它拿法用手指将被按摩部位的肌肉或肌腱迅速提起, 迅速放开的手法。治疗慢性肌 肉损伤(肱三头肌,斜方肌,背阔肌,股二头肌)等。【方法与步骤】 用拇指与食、中二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肌肉或肌腱速提速放,象木工弹 墨线一样,弹筋后,马上配合揉法以缓解不适。【动作要领】 1、用指腹着力,切勿用指端用力内掐。2、用力要由轻到重。刚中有柔,每处每次可提 1~3 次,然后使用轻揉法, 以缓解因提弹而引起的不适感。(图 5-21)图 5-21 弹筋 (三)捏脊法 用两手在脊柱两旁将皮层提起,进行和捏推的一种联合手法, 为捏脊法。治疗小儿消化和呼吸系统疾病。对成人神经衰弱及消化不良症也有较 好疗效。【方法与步骤】术者两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 捏起患者脊柱两旁的皮肤,随捏随提,双手交替捻动皮肤并向前推进,自尾骨起 沿脊柱向上至大椎止,反复 10 次左右,或者将两手拇指伸直,其余四指屈曲, 以拇指与食指中节桡侧面相对,拇指在前,捏起脊柱两侧的皮肤。【动作要领】 1、病人俯卧,背部肌肉放松。术者提起皮肤时用力要均匀。30 2、动作要缓和、连贯,防止皮肤的不适感。(图 5-22)图 5-22 捏脊法 五、叩击类 此类手法的共同特点是均以有节奏的冲击力,即叩、击、拍、 打等力刺激治疗点。包括叩法、击法和捶法。(一)叩法 以臂力带动腕关节活动,使两手在治疗部位作轻快而有节奏的弹 打,称为叩法,根据着力点不同,又分为指叩、掌叩和拳叩。叩法具有舒筋活血、 祛风止痛及消除肌肉疲劳的作用。【方法与步骤】 叩法:两手握拳,用拳的尺侧面交替叩打,叩击时力量要均匀,手指、手腕 尽量放松,发力在肘部。切击:两手手指伸直张开,用手的尺侧进行切击。拍击:两手半握拳,掌心向下或两手伸直张开。以上手法,快慢要适中,由轻而重。另外,还有五指尖合拢捏撮或分开的指尖叩打。【动作要领】 叩法较击法力量轻,轻击为叩。可以半握拳轻轻捶击,两手交替上下好 像击鼓;也可以两手平放,掌心虚空或用手指叩击。叩法应用时可发出有节奏的 啪啪声。叩击时以肘为支点进行发力,肩、肘、腕要放松。(图 5-23~27)图 5-23 平掌叩图 5-24 侧掌叩图 5-25 合掌叩图 5-26 手背叩图 5-27 俯拳叩(二)击法 用掌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或用桑枝棒击打体表,称为击31 法。根据使用部位不同分为:拳击法、掌击法、侧击法和指尖击法。常用于头顶、 腰背四肢部位。【方法与步骤】 两手握拳,用拳的尺侧面交替叩打,叩击时力量要均匀,手指、手腕尽量放 松,发力在肘部。另外,还有五指尖合拢捏撮或分开的指尖叩击,如雨点落下。【动作要领】 由于击法类手法作用力直接且多用“刚劲” ,如果运用不当易给患者造成不 必要的疼痛,因此,临床应用本法时,要注意动作技巧,直接击打,刚中含柔, 均匀协调,操作和缓有序。(图 5-28)图 5-28 击法 (三)捶法 按照叩击要领, 以单手的侧拳、 仰拳或掌根击打治疗部位的手法, 称为捶法。分为侧拳、仰拳和掌根捶。常用于肩胛、腰骶和四肢关节和肌肉隆起 处。【方法与步骤】 捶法要肩、肘腕放松,组织深部,两手有节奏地进行上下交替捶击。动作要 协调、连续、灵活。【动作要领】 捶法是以实拳直接刺激组织而产生振动, 发出声音比较闷实。因此捶法要求 做到:准(对准治疗点)、狠(用力要足够)、稳(捶下去要稳住不可移动)、实(发 出闷实声音)四个字。一般一个治疗点捶 1~3 次。侧拳捶手握实拳,以拳的小鱼 际面为着力点。仰拳捶手握实拳,以掌背掌骨部为着力点。掌根捶时五指伸直, 以掌根部为着力点。(图 5-29)图 5-29 捶法32 六、动摇关节类 关节的被动运动手法,称为运动关节类手法,具有滑利关 节、松解粘连、增强功能、整复脱位,调节气血等作用。(一)抖法 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 肢远端, 小幅度, 快速连续摆动肢体或肌肉、 称之。可分为肢体抖动和肌肉抖动。常作为治疗腰腿疾病的结束。图 5-30 肢体抖动 【方法与步骤】图 5-31 肌肉抖动肌肉抖动法:被按摩者肌肉放松,按摩者用掌、指轻轻抓住肌肉,进行短时 间的快速振动。肢体抖动法:按摩者单手或双手握住被按摩者肢体的末稍,做上 下、左右快速抖动。【动作要领】 动作要连续、均匀、频率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抖动的幅度要小,频率一 般较快,用力不要过大。(二)运拉法 按摩者在被按摩者的某一关节部位作被动的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环绕、以牵引活动的手法称之运拉法。用于四肢和关节按摩 结束时,以活动肢体和关节。【方法与步骤】 按摩者一手握住被按摩者的关节近端肢体, 另一手握关节远端肢体, 根据关 节活动的可能性,作屈、伸内收外旋、内旋外展、环绕等牵引活动,动作要轻柔、 关节活动范围由小到大,以不引起关节疼痛为原则,切忌强行拉伸,以免造成损 伤,由于各关节的活动范围不同,要注意力度的大小,下面主要介绍七个关节的 运拉。1、肩关节 按摩者一手握住被按摩者的肘部,另一手按住肩上固定,作肩 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外旋、内旋、环绕等活动。2、颈部 按摩者一手扶住被摩者的头项,另一手托住其下颌处,轻轻地作 左右旋转和前俯后仰的屈伸动作。3、肘关节 一手托肘关节后部,另一手握住腕部运拉前臂,使肘关节作屈33 伸,前旋、后旋等动作。4、指关节 一手握住腕关节,另一手抓住手的四指作屈伸、内收、外展、 环绕, 5、髋关节 被按摩者仰卧,按摩者一手握踝部,另一手按于膝关节上,使膝 关节屈曲,然后使髋关节屈伸,回旋环绕。6、膝关节 被按摩者仰卧,按摩者一手按膝关节,一手握住小腿下部,做小腿内旋、外旋, 使膝关节屈伸旋转。7、踝关节 一手握踝关节上部,另一手握住前足掌,作屈伸、内翻、外翻 及环绕。【动作要领】 1、运拉时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动作幅度要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做到由小 到大。2、作环转运动时,可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图 5-32~37)图 5-32 腕关节运拉图 5-33 肘关节运拉图 5-34 肩关节运拉图 5-35 髋关节运拉图 5-36 膝关节运拉 拉图 5-37 踝关节运(三)拔伸法拔伸即牵引的意思。固定肢体或关节的一端,牵拉另一端的方法称为拔伸法。用于颈项和四肢关节错位和肌肉或韧带痉挛部位。【方法与步骤】 用于肩部的拔伸手法,称为“肩部拔伸法” ,如“肩部端提拔伸法” 、 “肩 部膝项拔伸法” 、 “肩部外展拔伸法” 、 “肩部抬举拔伸法”等。用于肘部的拔伸手 法,称为“肘关节拔伸法” ,如“掌屈拔伸法” 、 “背伸拔伸法” 、 “尺偏或桡偏拔34 伸法” 、还有拔指法等。【动作要领】 1、头颈部拔伸法 患者正坐,医生站在患者背后,用双手拇指顶在枕骨下方,掌根托住两侧下颌角的下方并用两前臂压住患者两肩,两手用力向上,两前 臂下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2、肩关节拔伸法 患者坐位。医生双手分握患者腕和肘并逐渐用力牵拉,让患者身体向另一侧倾斜(或有一助手帮助固定患者身体),与牵拉力对抗。3、腕关节拔伸法 医生一手握住患者前臂下端,另一手握住其手部,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逐渐牵拉。4、指间关节拔伸法 用一手捏住被拔伸关节的近侧端,另一手捏住其远侧端,两手同时用力向相反方向牵拉。在操作时用力要均匀而持久,动作要缓和。(图 5-38)图 5-38 颈部拔伸法 【作业】 一、写出下列手法应用时的顺序和手法的分类(按按摩的动作形式分:摩擦 类、揉搓类、挤压类、提拿类、叩击类、动摇关节类和按用力方向分:平行用力 手法、垂直用力手法、对合用力手法、对抗用力手法、关节运动类手法) 。推法:运拉:擦法:揉法:搓法:按法:拍击:抖动:35 二、写出每种手法的定义:三、写出手法中的体会(指出手法的重点、难点) :36 实验六观看录像【实验目的】 通过观看录像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运动按摩的各成套手法, 并能达到实践中初 步应用。【实验原理】 利用按摩的手法不同变化及按摩时间、面积、强度、频率的调整,以求达到 人体在运动或比赛的前、中、后身体处于适宜的状态,预防伤病,消除疲劳。【实验器材】 录像带、电视、多媒体、教材、按摩床、介质 【实验方法与步骤】 观看录像:一、运动前按摩 (一)抑制性手法(10~15min 左右) 1、方法和步骤 (1)推摩前额,点印堂、太阳穴。按摩者站于运动员的对面,用双手拇指腹 点揉印堂穴 3~6 次, 再用双手拇指交错按摩前额部 3~4 次,接着双拇指指腹自 印堂穴处向前两侧分开推至太阳穴,反复 3~4 次后,推至耳后,双手五指指腹 并拢,向下推,止颈部两侧,反复 3~4 次。(2)梳理头部 次。(3)拇指密集按压头部,配合穴位。用一用拇指指腹沿头正中线从前额向 头后按压,点揉上星,百会,风池并稍加用力,反复 3~4 次,此手法要稍慢, 轻快柔和。对运动负荷量较大的关节、肌肉的按摩:可大面积轻推摩,轻揉、轻揉捏, 用力小,速度慢。2、动作要领 一手五指分开用指腹从前额向头后方向推摩,反复 3~437 (1)手法要轻柔和缓,要力量轻、速度慢、时间长、按摩面积大。(2)按摩时间,一般在赛前 10~20min 前。(3)操作时间,一般为 15~20min。(二)兴奋性手法(3min 左右) 1、方法和步骤 (1)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在其身旁,用双手拇指重揉攒竹、丝竹空、 太阳、再点内关、风池、大椎,足三里。(2) 重推斜方肌外缘从外向内重推第 4~7 颈椎处的斜方肌外缘, 手法要重, 使酸胀反应直达头和眼部。(3)揉捏和拍打肩部 (4) 叩点头部 两手五指的指端合拢平齐, 两手相对叩点运动员的两侧颞部、 前额、枕部各 10~20 次, (5)两手相对挤压头部。对肌肉关节的按摩:先重推和快擦 3~4 次, 接着 1 分钟左右的局部重揉捏、 搓、拍打、按摩后做专项准备活动。2、动作要领 (1)手法要干脆利索,要力量重,速度快,时间短,按摩面积小。(2)按摩时间一般在准备活动之后,比赛之前 5~8min。(3)操作时间一般 3~5min。(三)提高温度的手法 1、方法和步骤 寒冷季节训练和比赛,队员皮肤发凉、关节、肌肉僵直,活动不开,易造成 损伤,可采用自我按摩方法,先将两手心搓热,然后较重快速的推、擦、搓、提 高皮温,增加血循环,提高肌肉功能和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和弹性。2、动作要领 (1)重点快速做裸露的四肢皮肤、关节和颜面处的推、擦、搓法。(2)操作时间一般 2~3min。二、运动中按摩(即竞赛和训练间歇时间内的按摩) 1、方法和步骤38 运动中按摩的目的,是迅速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视不同情况而定, 项目不同运用的手法和部位也不同, 原则上需按摩的肌肉 充分放松。一般多采用自我按摩,有条件的运动队有随队医生,专职按摩师、举 重、体操、摔跤、拳击。而一般运动员根据自己的项目特点,在训练或比赛的间 歇期采取短暂的自我处理,一般不超过 3min,对运动的大肌肉群,如投掷、跳 跃项目可对小腿和大腿揉捏、抖动放松,而体操项目主要按摩上肢,足球则半场 休息时做下肢按摩。2、动作要领 (1)重点做负荷大的肌群。(2)操作时间一般 1~3min。三、运动后按摩 (又叫恢复按摩) 1、方法和步骤 训练或比赛后,根据个人情况,有极度疲劳时,可休息 2~3 小时后洗完温 水澡做按摩,疲劳程度轻者,仅按摩负荷较在的部分肢体,非常疲劳时,全身按 摩时间 30-40min,以放松为主。2、动作要领 运动恢复性按摩有两种按摩顺序:第一种:先下肢(大腿、小腿)→躯干(臀、腰、背)→上肢→头 第二种:先腰、背→臀→下肢(大腿、小腿)→上肢 手法以揉、捏、搓、抖动、叩打、按压为主,配合穴位。要先按摩大腿肌群 →小腿肌群,先按摩一条腿,再如此按摩另一条腿。【作业】 一、简述运动按摩分几个阶段,不同的阶段的目的及要求是什么? 二、兴奋性按摩和抑制性按摩的本质区别和要求是什么? 三、运动后按摩的目的和身体按摩的顺序及列举 3 个重点手法。39
篇五:包扎术包扎术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绷带、三角巾包扎的基本要领和包扎术。实验器材:普通卷轴绷带、三角巾、医用橡皮膏、剪刀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一、 绷带包扎法 (一) 、环形包扎法 此法适用于包扎额部、手腕和小腿下部等粗细均匀的部位,也用于其他绷带包扎 法的开始和结束。(二) 、螺旋形包扎法 此法适用于包扎上肢、大腿等肢体粗细差不多的部位。(三) 、反折螺旋形包扎法 此法适用于包扎小腿肢体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包扎从环形 包扎法开始,然后用一拇指压住卷带上缘,将其上缘反折 (注意避开伤处)并压住前一圈的 1/2~2/3,每圈的折线应 相互平行 (四) 字形包扎法 、8 适用于包扎关节部位,有两种方法:1. 从关节开始 2. 从关节下方开始 二、 三角巾包扎法 (一) 手部包扎法 (二) 足部包扎法 (三) 头部包扎法 (四) 大悬臂带 (五) 小悬臂带 【注意事项】 一、 包扎时应使伤员处于舒适的体位,包扎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改变伤员的位置 二、 包扎时动作要熟悉、柔和,松紧适中 三、 绷带包扎要从伤部远端开始,包扎结束时可用胶布或打结固定,但结不能 打在伤口上 四、 螺旋形包扎、 反折螺旋形包扎、 字形包扎, “8” 每圈都要压住前一圈的 1/2~ 2/3 五、 包扎四肢时应使指、趾端外露,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实验报告 包扎术姓名 年级 班级 年 月 日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内容:遇到问题和解决方法:自我:教师签名:
相关热词搜索:
[绷带包扎实验报告]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实验报告】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池锝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软组织挫伤怎么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