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理问题,影响我的工作就业和人生,人感到痛苦和焦虑时,自己毫无办法,看过一次心理咨询感觉毫无用处,合适的心

您现在的位置: > > 正文心理咨询后雪上加霜,感到没人给我希望......来源:转载&&发布人:热心网友&&&&发布时间:<font color="#15-11-30&&友情提示:【来访者提问】您好,我求助过的咨询师不下一火车了,可是一个体谅我的都没有,全部无视我的感受,批评我说教我指导我责备我,听完了我的倾诉,不仅不能给我一点温暖,反而全都是对我出言不逊冷若冰霜!我的非常孤冷,非常需要一个心思细腻且善解我的咨询师倾听我并安抚我,给我一个温暖的倾诉环境,以让我轻松快乐为咨询目标。可是她们没有一个是这样做的,都是只尊重客观现实只讲求理论的咨询师,总是不断地批评我还特别能言善辩,你来访者听了更加痛苦人家可不管,还特别的自以为是。所以我感到没人给我希望。后雪上加霜。现在我都不敢去心理咨询了,生怕咨询师说的话再让我不舒服伤害到我。我不需要咨询师引导我成长,成长是我咨询以外自己的事情,我只想找个理解自己的地方时间久了可以靠一靠。我寻觅的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咨询师对我心灵的理解与支持,我寻觅的是咨询师对我的无条件接纳与抚慰,无条件理解我的内心状态。我需要一个以我心灵的轻松快乐为咨询目标的,能够跟着我的个人体验和个人思路走的真正体贴人心的咨询师。我主要是自己走路的,咨询外的时间我还是靠自己的。但时间长了一定有的时候。在咨询的那一小会里我需要咨询师能够尽量地完全的理解我跟着我,而不是以调教我扭转我为手段的“被成长”,我的成长是咨询外的时间自己来完成的。在咨询过程的这一小会儿里,我要寻觅的是咨询师对我无条件的接纳与认同,不需要咨询师来改变我。可是我目前的咨询师都给不了我寻觅的这些,可是生活中的其他人都更不理解我。我见过的咨询师全都对我没有足够的耐心,总拿世俗的大道理强行扭转我,总是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教导我,无视我的真实感受,这就是我现在最痛苦的地方,这点就限制了我的倾诉欲望,堵住了求助者最后的路。我认识6年的咨询师,我希望她可以对我语气和蔼一点,希望她心平气和地与我不要对我,她说她做不到,她还明确地说她不会做到任何来访者的要求,她总是强调她也是人。我需要一个温暖的倾诉环境,她冷若冰霜地说她给不了我温暖,也给不了任何来访者温暖......她说她的工作只是客观的说出事物的真相让来访者看清,仅此而已,她不会照顾来访者的,不会管你来访者能不能接受。她是非常固执非常自以为是的,再说她看到的“真相”难道就是对的吗?我希望她能够尊重我不要无视我的个人体验,她上来就冷若冰霜得说我的所有个人体验全都是扭曲的!真的不明白咨询师是人还是大神,哪来的资格这么指导他人?具体的痛苦还来不及说,咨询师的这种方式这种冷若冰霜的态度就限制我的倾诉。她说她现在做的才是心理咨询的正道。我刚认识她的时候,她真的帮了我不少,她过去能努力地跟着我的思路走,使我得到一些释放,我提的意见她也会非常虚心地接受......过去她承诺以后就以让我满意的方法与我沟通,所以我非常信任她,把所有的秘密都告诉她。我万万没想到她在我毫无思想准备的时候突然觉悟了,完全变了一个人,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她过去一直负责我的痛苦照顾我的情绪,她说那是对我的纵容,她说她过去是心疼我,我心里难受,但那不是咨询师该做的事,我说有效果,她说那样的效果的扭曲的,她认为那样等于害了我。她现在突然觉悟了,要回到心理咨询的正道上了,心理咨询要坚决彻底地斩断移情,所以再也不会负责我的痛苦,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她说她不是我生活中的人,不是我的母亲,不是我的朋友,她只是一个,她一定要把握好她自己的角色,来访者的命运应该自己负责,咨询师不负责来访者的痛苦。花了高价去做咨询我不是去受教育挨训的,任何来访的求助者都不需要咨询师去调教!我见过一火车的咨询师,真的没有一个是合格的倾听者!每次跟她们谈完心里只感觉更堵!就算咨询师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也不能直接教导来访者,否则咨询师和老师和家长和没学过心理学的那些人还有什么区别!【】-心理咨询师回复:如果你还愿意尝试,我们可以谈谈,或许,我不会搭上你那一列谘询师火车,而是能停下来,和你建立符合你要求的谘询。【来访者提问】您好,我在心理咨询的求助之路上确实没少碰了钉子,我的情况跟网上许多咨询师都讲过。我见过的地面上的咨询师都不愿意接纳我,其实一般人都很难接受他人的内心世界,可为什么就连咨询师也这样?靠自己太难了,咨询师也容不下我,我就像一个没有家的孩子一样流浪街头......其实我非常不明白心理咨询师为什么一定要调整和改变来访者?她们为什么只愿意帮助想改变的人?为什么她们中的每一个都总拿“成长”和“助人自助”说事?其实我又换了好多咨询师,都是这样的结果。来访者不需要被咨询师来改变和控制,“成长”也并不重要,关键是咨询师要学会怎样无条件接纳人性的阴暗面。我说我不想改变,只是相对的不想改变,七十四不想“被改变”!人总有变的时候,我也不例外。一个人的改变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是一种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天成的改变,虽然很慢虽然不明显,但这种循序渐进的成长是最踏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所以请咨询师无条件接纳我,不要扭转我,不要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指导我。人是会引导和自我成长的动物。这种循序渐进潜移默化自然天成的改变是挡也挡不住的!这种成长最踏实,因为慢,所以对咨询师的耐心有很严格的考量。我找见的咨询师全都对我没有耐心。每次选择新的咨询师时,一给人家打过去那边就说“我当然愿意帮助你......但是你也要配合......除非你拒绝改变......云云”。我见过的每个咨询师都不约而同地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根本不听我的,所以我给你做不了咨询。如果你不改变,那我也帮不了你。”你说我凭什么一定要听她们的?咨询师是人还是大神,有什么资格这么指导他人?反正我是不需要被咨询师来改变我。我没有那种“改变意愿”,请理解,我是需要倾听需要共青和理解。每当咨询师调整我的时候我都特别反感,她们只讲求理论,引经据典,从来都不从人性出发以人为本,忽略求助者的真实感受。我在生活中最不缺的就是被指导被纠正被灌输了!心理咨询师至少要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切记使本来就奄奄一息的求助者再次因你们的态度或语句而感到雪上加霜。再说,别忘了你还在向求助者索取每小时几百上千块钱的咨询费啊,赶上人家N天的工资了呀!不要再伤害本已奄奄一息找上门来咨询的求助者了!你是人家最后的救命稻草啊。【咨询中国网】-心理咨询师回复:谘询最主要还是以谘客为中心,以谘客的意愿为主。谘询师没有必要违反谘客的意愿,一直要谘客成长和改变不可。谘询的效果,也不是以是否成长或改变为唯一判准。我的是******。若你觉得可以试试让我进行谘询,请加我,再详谈。【来访者提问】您好,每次心理咨询后我都非常不舒服,咨询师大人们说话太不养人了,基本上句句尖酸刻薄!我个人还觉得心理咨询行业的设置和规则对求助者太苛刻,从而把咨询师的责任弱化!不但费用非常的昂贵,而且咨询师还不负责这不负责那不负责一二三,把责任都推给求助者自己。总喜欢凌驾于来访者之上的自恋狂,自吹自擂耻高气扬是我见过的咨询师共有的风格。咨询师索取的咨询费短短一个小时就赶上人家求助者一个月的生活费啊!求助者抱的希望大,要求高一些,也是完全合乎情理的事情,因为这些人花出去的钱可是看得见的啊,知道我们需要辛勤劳动多少天才能赚到你们短短一小时的咨询费吗?再说,漫天要价的咨询师里面很多都是速成班培训出来的门外汉,没什么真才实学,仅凭这么一纸证书把自己包装成资深专家的。我从没指望咨询师是什么救世主,我只是对咨询师的语句和态度非常不满!因为她们做不到耐心倾听,不能与我共情,只是摆伦理教育我!大道理还用她们讲?作为一个有偿消费的求助者,我的要求已经低的没办法再低了,我没有以神仙的标准来要求过任何一个心理咨询师。穷人伤不起啊......【咨询中国网】-心理咨询师回复:耐心倾听和与求助者共情是谘询师最基本的要求。摆伦理教育谘客不是谘询师该做的事,那是学校老师的事。对求助者苛求更不应该。你对谘询师的要求不高,也是应该的。谘询师收费高低自有个人考量,并没有指标性意义。谘客该找的,是适合自己的谘询师。至于适不适合,得谈过后才能略知一二。你可以考虑加我:******,我的谘询价格略低,我们谈谈看再说,不管保证能合你的意,但不失为一个机会。【来访者提问】您好,我对心理咨询师有话说。请原谅我说这些话......我说话不好听,但是这是我的真实经历,有时候话糙理不糙。我花钱求助的这些咨询师没有对人性深刻的理解,不知道人是一个需要被理解的动物,不知道人是可以自我成长、自我领悟、自我引导的动物。她们都不看书、不深刻的思想、不去观察人、不去体验人生,她们对人性没有准确的理解,他们也懒得去理解人性,她们就用他们的匮乏而简陋的经验来指导他们的咨询,她们作为咨询师根本上就没有意识到来访者是需要倾听的,不懂得来访者是可以自我引导自我成长的,她们总认为来访者什么也不懂,认为来访者需要教导和灌输,她们都是自大狂,都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思想要比来访者高明,总喜欢用一种权威的姿态来凌驾于来访者之上,对来访者指手画脚,喜欢捏造塑造来访者。她们都是*****犯和杀人犯,她们在一点一点地杀死我们的精神、创造性、灵性,这就是她们的咨询工作,狗屁不是!!心理咨询师是自以为是的凌驾于求助者之上的自恋狂,她们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人性。首先,停留在行为疗法层面上的咨询师,只讲求理论而丝毫不尊重求助者的个人体验,或以同一种方法对待不同的人,无视求助者的感受,这种对求助者不尊重的态度,就限制了来访者的倾诉!这样的咨询师一点人性化都没有,她们太教条,最缺的东西是耐心,这样容易处理不好与求助者之间的关系。而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足够的时间,是潜移默化如土长苗的自然天成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漫长,也许需要10年,也许需要20年甚至一生!在这个过程中最离不开的东西就是咨询师的耐心!所以咨询师对我极其不礼貌极其不尊重的态度,令我愤怒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我去咨询的问题让我痛苦的程度!但却无力回天。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我从小就缺少家庭的温暖,本以为我每小时给人家这么多钱,我一个月的生活费啊!想必咨询师一定会非常用心地帮助我关怀我拥护我......真的,我每小时送去咨询师荷包里的咨询费比我一个月的生活费还要多啊!可见我对咨询师是多么地尊重啊!可是咨询师却拒绝给我任何的关怀与爱护......甚至说的话比生活中的人还要伤人!其他人要是我,对此什么想法?不在意?总之,我想说凡是搞不好与求助者之间的关系的咨询师,一律不称职!一点人性化思维都没有!原本伤痕累累地求助者再被咨询师捅几刀回来,在这个世道还有活头儿吗?我的要求并不高,说真的,一个咨询师对待自己的求助者,要是连最起码的热情与尊重都没有,出言不逊冷热冰霜,一点不照顾求助者的情绪,说话也不顾及人家求助者能否承受得了,那么这个咨询师无异于杀人犯!!总之,求助者需要的是被尊重被关怀!是咨询师在工作中最需要特别注意的!请原谅我的言重.....【咨询中国网】-心理咨询师回复:“搞不好与求助者之间的关系的咨询师,一律不称职!”应该说是说求助者和谘询师不搭配。不过,要是再加上“连最起码的热情与尊重都没有,出言不逊冷热冰霜”,那还真是不象话了。不同的谘询方法各有利弊,各有适合的求助对象。行为主义疗法适合要求速成效果,过往时期受创较不严重的求助者,也适合那些能接受观念改变的人。但似乎不符合您的要求。学养丰富,人生历练足够,谦逊有耐性,愿意倾听,尊重并支持求助者,不强迫求助者改变,且收费不贵。这样的谘询师比较符合你的要求。做为谘询师,这也是我的理想目标。如果你愿意尝试。可以加我:******。【来访者提问】您好,我一直在寻找一位以人本流派为工作原则的咨询师,那才是对人性的尊重对求助者最慈祥的关照,可是我遇到的咨询师没有一个是这样做的,她们都不愿意接纳我。前面说过了,咨询师尖酸刻薄的态度使我非常失望!我找的心理咨询师总是批评我怎么办?每次心理咨询后都雪上加霜!我找的心理咨询师为什么总是批评我?她哪来的资格这么调教来访者?来访者为什么总是沦为一个给咨询师钱还要被埋怨的人?来访者都是因为内心极度无助才不惜花高价找到咨询师,可见我们是多么需要一个理解自己的地方啊!可是为什么就连咨询师也这么数落我?我去做心理咨询的目的是想找一个可以掏心窝的理解支持并关心自己的心灵栖息地,而不是想要一位好为人师的批评家来教导我该怎样做!花了每小时几百上千的咨询费,却被咨询师熊一顿回来,心里什么滋味啊!咨询师是人还是大神?哪来的资格这么调教他人啊?两小时收了我850元,结果那咨询师从开始到结束一直在批评我!只会说“你要这样......你要那样.......”的句型想改变我。咨询师实际是个批评家,而且嘴巴超常厉害!无论我怎么辩都辩不过人家,无论我阐述什么道理,人家听完都有话挡我.....短短一小时的咨询费就赶上我们N天的工资,做完反而更生气了!我找的咨询师都是只尊重客观只讲求理论的,你来访者听了什么感受她们概不负责。每次做完咨询我都感到雪上加霜,失望而归。这天底下没人给我希望,可是我的心灵真的是需要一个栖息地,累的时候可以躺躺,可以无条件的接纳我的内心,可以让我靠一靠的地方,而不是需要找个人教导我该怎样做的。目前我找过的咨询师,跟她们交谈以后一点都不觉得轻松,她们的工作方向根本不适合我,她们总是以社会的客观理论来说教我,而我真实的个人体验却完全被忽略了。所以我真的好害怕咨询师再伤害我,扭转我。其实我不需要强行改变,而是心太孤独了,迫切需要一个理解自己的地方......跪求,哪个咨询师能够以让我轻松快乐为咨询目标呢,跪求人本流派的咨询师以这种方式出现。【咨询中国网】-心理咨询师回复:对人性的尊重对求助者最慈祥的关照,掏心窝的理解支持并关心自己的心灵栖息地,需要一个栖息地,累的时候可以躺躺,可以无条件的接纳我的内心,可以让我靠一靠的地方,我不需要强行改变,而是心太孤独了,迫切需要一个理解自己的地方,你所描述的,不就是咨询过程的理想状态吗?很讶异竟然你找到的咨询师竟会背此道而行?人本主义学派除了主张以人为本,重要的是,咨询师本身要有哲学素养,丰厚的人生历练,以及悲天悯人的情操,才能无条件接纳求助者,聆听并支持求助者。考虑到一般人收入有限,我订的咨询费较庶民化,80元/小时。月/季缴另有优惠。提前结束咨询关系可退费。建议你考虑一下,不妨给彼此一个机会,让我为你进行心理咨询。你放心,我肯定会在每个咨询环节上,征询并尊重你的意见再进行。我的:******。【来访者提问】您好,我自己完全知道是非黑白、完全有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能力,无需要灌输式的说教,世界上最好的就是自己。所以咨询师的态度使我感到她们是在教育我。其实我在生活中就已经饱受了被教育被评价被指责被灌输,原本以为咨询师大人能够包容我,没想到就连咨询师大人说话也这么生硬,这么露骨,甚至比生活中其他不理解我的人说话更伤人!有的咨询师就喜欢点人家*****直击人家痛处!何况我根本不是她们说的那个样子,咨询师还没把我吃透就妄加评论妄加指责!咨询师是不能对求助者做任何道德评判的,底下是我复制来的网上的四位咨询师大人对我的部分回复,她们均带给我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看完后我非常窝火!她们虽然没收我费,但这些语言等于在支持那些给我带来伤害的地面咨询师,等于进一步刺痛了我!跪求好心的咨询师耐心地倾听,以我需要的方式为我咨询,给我无条件地认同与支持!如果你认为你跟她们不一样,我也可以选择你做咨询。平和.....回复:你好!很理解你的和感受,但心理咨询师也是平凡人,请你想一想,如果有一个人跟你每天反反复复地倾述同样一件事情,你会不会也会或者崩溃呢?更何况你只想倾述,并不想改变,而且又希望得到心理咨询师的认同和安慰呢?你想一想,明明是一件不正确的想法,你已经很困惑和难受了,却希望心理咨询师认同一件不正确的事情,你不觉得心理咨询师很难做吗?请你学会换位思考,同时也希望你自己心里想清楚,你做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不想的困惑和错误的认知,那就继续做你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你又何必付费咨询呢?一点建议仅供参考,祝你快乐!周......回复:你说自己找了很多咨询师做咨询,结果却非常失望,甚至雪上加霜。我想:心理咨询师给你的一些建议你内心比较排斥,可能属于正常的阻抗,因为对来访者说成长是需要经历痛苦的。如果咨询师为了迎合你而曲意奉承,虽然讨好了你,却可能会让你在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那才是真正的对你不负责任啊!当然,作为一个咨询师,无条件接纳来访者很重要,但是,当来访者出现一些认知偏差的时候,及时予以提醒也是必不可少的。心路......回复:您好,谢谢您的信任和来访。“为什么心理咨询师只愿意帮助想改变的人?”,因为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是助人自助,不求不助,谁求助谁。一个人,既然没有改变的需要,为什么还硬要帮助人家呢?“我需要的支持不是心理咨询能给的了的。”,既然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什么还会找一火车的心理咨询师呢?有一点需要澄清一下:心理咨询不是万能的,有些事情是心理咨询师做不了的,我们只能解决心理咨询范畴内的,超出这个范畴的,就不属于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范围,因此我们也是无能为力的。......厦门......回复:我想您会对咨询师这么反应,一定有您的理由。我们必须承认一点的是,咨询师也是人,因此咨询师也会有常人的反应,有她的情绪和不满,有她的局限。当咨询师不能当你的“好妈妈”时,弃之,也许是自己学习怎么独立走路的好机会。探索一下自己的内心,是什么让你一边抱怨咨询师不够好,一边又如一个被抛弃的婴儿死死却拽着咨询师不放呢?【咨询中国网】-心理咨询师回复:每个人都有其谘询风格。你列出的这4笔谘询记录,有些太快下结论之嫌。这是我经常提醒自己的忌讳。不如这样。我们先试谈看看,约十五~三十分钟,协商一下往后的谘询方式—若你要让我谘询的话,若彼此达成协议,你也觉得妥当,再进入正式的谘询关系。你觉得这样可行吗?【来访者提问】您好,谢谢你,其实大多数心理咨询师都没什么真才实学,证书是劳动部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仅仅是个狗屁技师!充其量就跟厨师面点师理发师营养师.....是一回事,只是学了一些肤浅得可笑的狗屁理论,你说她们能懂什么又会干什么!我看不给人添病就不错了!她们大多是参加速成班培训出来的学员。零基础三千多块钱参加三个月的培训考一回试就能拿到证书。培训方式和考试方式也都很业余!这张证书就完全没有含金量!难怪许多二十一二岁的小年轻都拿到了二级证书,你说她们能懂什么?参加速成培训班的很多都是找不到工作的社痞子和半路出家的下岗职工,我妈就认识几个这样的人。仅凭着这么一个资格证就敢标榜自己是资深专家,到社会上开自己的工作室来招摇撞骗!!就是因为现在社会上心理问题很流行,就业也非常困难,才使得这些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痞子有空子可钻!!丧心病狂地利用他人的痛苦来为自己谋利,就是靠卖菜去混碗饭养活自己都比这样有尊严地多!各地的培训机构也成了有关部门捞钱的工具!若我去了一家心理咨询机构,人家向我出示了资格证,我也仍旧完全没法相信她们!因为拿到这张证书太容易了,还等于什么都不会!心理咨询行业门槛这么低收费却这么高,对奄奄一息的求助者实在太不公平了,说得更透彻点,这简直就是对人类灵魂的亵渎!【咨询中国网】-心理咨询师回复:你说的确实是真实现象之一。所以,我才建议试谈。试谈过后,大致了解彼此。您认可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正式谘询。这不是很好吗?请您考虑一下吧。【来访者提问】您好,谢谢你,我还是有我自己的看法要说,咨询师经常跟我说到什么什么“中立原则”?什么中立原则啊,就是因为咨询师有时候太中立了,所以才会只说客观的只讲求理论而不顾及求助者能不能承受的了!由于所谓的“中立”,我在咨询行业的求助过程中看到的全是冷漠。咨询师大人说话不冷不热地,我从中看到的则是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冷漠,是整个行业的冷漠乃至整个社会的冷漠!原本奄奄一息了,现在一个所谓的咨询师又来拿着所谓的真理和真相来教育人、来倒灌人,一下子把本来奄奄一息的人倒灌个半死,这岂不叫人痛苦死、无奈死,还用什么所谓的真相来压迫人,哪有什么所谓的真相,真相都在来访者当下的心中,来访者的心就是真相,只要对这颗心去慈祥地关注就足够了,这就是在面对真相。我认为遇到任何咨询案例,咨询师都应该站在弱者的角度上去想问题,这样效果会更好些!毕竟强者受些委屈不会对他们造成什么损失,而弱者受一点点委屈,对他们则是毁灭性的伤害!中立中立中立,仅仅是机械刻板地坚持所谓的“原则”,不顾及来访者死活更是不行的!还是救人最重要啊!在天朝,任何一个公民,他们如果不到万不得以的时候,如果不到走投无路的境地,如果不到左冲右突找不见一点出口、找不见一点亮光、找不见一点希望的时候,都是不会那出自己几个月的生活费来拜见这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咨询师大人的!总之,请多站在弱者的角度想问题,切记站着说话不腰疼就行了......【咨询中国网】-心理咨询师回复:你遇到的谘询师也真是的,怎么让你对谘询师有如此负面印象。他们可能是误会了中立原则的真义。中立原则,不表示谘询师没有立场—其实这也是不可能做到。只是,在谘询的过程中,不去批判来访者的观点、想法,要有同理心,能体会来访者的感受。中立原则指的是这个。谘询师完全中立,在你的表述中,似乎是,对来访者说了什么,都是点头,然后嗯嗯啊啊的友情提示:&&(在线一对一咨询:80元/50分钟/次)女 | 山东-济宁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方式:QQ文字/QQ语音/电话咨询次数:1249次&&|&& 好评率(99.84%) 擅长咨询的问题:婚恋两性&|&抑郁焦虑|子女教育|两性关系|压力排解|人际沟通|社会适应|性心理咨询最近上线时间:27秒前&&&&阅读本文的人还感兴趣:推荐心理咨询师 >>百度广告
服务声明:本站旨在提供互动交流平台,心理咨询师及网友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提供专业的服务,使和帮助更多的人获益!
咨询中国--您的访问出错了
&您的访问出错了
很抱歉,您的访问出错了。
请检查您输入的网址是否正确。
如果您不能确认您输入的网址,请浏览,来查看您所要访问的网址。
&&搜索心理咨询师
您要咨询的问题:
婚恋两性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子女成长压力疏导认识自我
我也不知道
CopyRight ,版权所有就业的心理准备
就业的心理准备
第三讲 &&就业的心理准备
&&& 就业是大学生人生的重大转折,是关系到毕业生个人前途和全社会稳定发展的大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和关键,应引起社会的格外关注和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否顺利直接关系到国家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社会的安定,关系到学生将来生存发展的需要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目前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心理障碍,如情绪障碍、人际交往障碍、人格障碍等。在社会普遍追求高学历的爆炒下,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劣势,其就业心理也必将面临更多的问
题。因此,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为顺利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如何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缓解就业心理压力,是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第一节& 积极面对择业,树立求职雄心
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以及寻求职业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它贯穿于整个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当中。随着就业难度的增大,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心理准备不足,或由于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缺陷、心理问题,从而在求职过程中出现了就业心理偏差和矛盾冲突,影响了顺利就业。因此,大学生在择业时除了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物质准备外,还要全面、真实地认识自己的专业特色、能力水平、能力倾向、性格特点、气质类型、兴趣爱好等。这样才能在职业的特点、要求和个人的心理倾向、才能之间寻求最佳组合,找到自己心仪的岗位。
一、锻造良好的心理素质
&&& 心理素质专家认为,择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就业心理与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学习心理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个人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着就业,而且影响就业后的工作心理。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实际上是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关系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职业选择是大学生从学校步人社会的开始,也是大学生人生的新起点。大学生在面对这一重大选择的时候,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素质呢?笔者以为需要具备以下四种心理素质。
&&& (一)正确认识自己,确立合理目标
&&& 1.学会认识自己
&&& 认识自我是择业过程的第一步。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日趋完善,对自我的存在及意义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并以此为标准进行择业。但是如果单纯从自身愿望出发,不顾国家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往往会导致就业问题。结果不仅实现不了个人愿望,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择业时,每个毕业生都必须客观评价自己,全面了解社会需求。这样方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例如,现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都在实行减员增效的政策,要求部分人员下岗分流出去。不少大学生却还抱着计划经济时代的老观念,非要挤进来。沿海地区及一些大城市就业人员日趋增加,竞争激烈。西部地区求贤若渴,却很少有人愿意去。大部分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地区仍是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地。这样就导致了人力资源分布不合理,造成人才浪费。因此,大学生要树立符合实情的就业观念。同时,大学生要全面认识自身的特点,评估自己的实力,预测自己的潜能。大学生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气质、个性等心理特点。其次要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然后将自身和职业理想结合起来,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一种职业,一个岗位并不适合所有的人。一个岗位适合一种人可能就不适合于另一种人。例如:让张飞绣花,让林黛玉杀猪就会让两个人都无法胜任。试想一下,让一个人干自己根本就不喜欢或者自己能力胜任不了的事情,如何干得好呢?因此毕业生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才能作出与自己个性特征相符的职业选择,提高求职成功率,也为今后工作有所成就打下了基础。
&&& 2.树立自信心
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没有目标;还有部分大学生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进取意识。再加就业竞争激烈,从而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自信心不足。对北京理工大学的抽样调查显示:55%的大学生不清楚自己适合何种工作,30%的人认为将来不能适应外界的变化,33%的人觉得未来没有前途……,当被问到“你认为不好找工作的原因是什么?”时,有72%的人认为自己不能够胜任或竞争者太多。大学生择业正面临着自信心不足的问题。
自信是求职成功的心理基础,也是现代职业最为重要的职业品质之一。没有自信,人生便失去意义;缺乏自信,人生便失去成功的可能。许多学生求职失败不是因为他们不能成功,而是因为他们不敢去争取,或不敢不断争取。自信是对自己的一种积极评价,即对个人自我价值的表达,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估计,坚信自己能完成任务,达到目标。A·克拉克说得好:“自信的人力量最强大,怀疑的人力量最薄弱。强烈的信念远胜于盛大的行动。”青年学生必须树立应有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世上只有没能获得成功的人,没有不能获得成功的人。同时要积蓄自信的资本,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培养自信的心理素质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
&&& (1)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为只有相信自己的力量,才会有勇气朝着锁定目标前进。要敢于说“我能”、“我行”,经常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
&&& (2)发现自己的优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树立自信的关键在于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利用优势,把它发展到最佳状态;同时,尽量避免自己的弱势。这样在择业竞争中就能积极主动。俗话说的“扬长避短”就是这个道理。
&&& (3)要善于抓住机遇。一个善于抓住机遇的人,成功的概率就更高,自信心就会逐步上升。相反,不善于抓机遇,总是一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架势,自信心就会在漫长的等待中一步步化为灰烬。
&&& (二)要有诚信意识
每年毕业之际,做一份既精美又引人注意的简历是每个毕业生都十分关注的事。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伪造学历和学位证书、添上子虚乌有的实践经历,复制别人的荣誉证书为己所用,自己自封学生会主席等不讲诚信的事时有发生。另据报道我国几家主要国有银行的助学贷款中坏账比例竟高达10%。还有学生随意签约,一女嫁二夫,乱占用就业岗位,不仅造成就业单位损失,更造成了社会资源浪费。诚信意识缺乏已引发了大学生择业诚信危机。那么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是否一定要诚信呢?回答是肯定的。西方有句格言:“诚实是最好的策略。”在求职过程中,诚信是获得对方好感和信任的秘诀,诚信是达到目的的最好手段。相反,不讲信用、弄虚作假只会引起用人单位反感,即使侥幸蒙混过关,也会给今后工作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 美国总统林肯曾说过,你可以在所有时候欺骗有些人,在有些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在用人单位成为买方市场的今天,这些不诚信的行为不仅使行为者本身受害,而且还严重影响就业环境。
&&& (三)增强应变性
&&& 应变是指大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和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以便与就业市场的要求保持最大适应性。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计划赶不上变化”。求职中的灵活变通是一种良性的态度转换。没有变通性与适应力,仅仅是诚实自信,就会显得迂腐或呆板,导致自我封闭,孤芳自赏。要抛弃过去那种择业就是一次到位,要绝对稳定的观念。要把择业看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实际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活动,发展自己,逐步实现自我的价值。
&&& (四)培养竞争意识
&&& 当今的社会就是竞争性社会,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职业竞争是社会竞争之一。随着人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成为大学生就业竞争的法则。大学生应该敢于竞争,善于竞争,要抓住机会,而不要消极地被动等待。首先,要敢于竞争,作为时代骄子的年轻人,要体现年青人敢想敢说敢干的特性,树立“爱拼才会赢”的观念,不能前怕狼,后怕虎,唯唯诺诺,胆小怕事。要敢为天下先,欲与天公试比高。其次,要善于竞争,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身特长,扬长避短,古人云: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宝贝放错了地方可能就一文不值了。最后,还要有敢于承受挫折的竞争心态,任何竞争都存在失败的可能,求职也不例外,只有充分考虑了失败的后果,做好遭受挫折的思想准备,才能提高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从一次次的跌倒中一次次地腾飞。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职场生涯短暂,走过弯路固然能增强自己抗挫折能力,但弯路走多了,快步走在阳光大路上的时间还剩多少呢?我们不惧怕苦难,但也不追求苦难。
&&& 二、明确求职定位与需求
&&& 大学在开始择业前应该首先做好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特别是在职业市场已经逐步成熟,在机会越来越难抓的今天,为自己定位找到正确的发展之路已经刻不容缓了。
&&& 1.职业定位的内涵及分类
&&& 职业定位是指毕业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特征,自己的择业方向和社会的人才需要等因素,确定自己的求职目标。它有两层含义,一是确定自己是谁,你有什么价值目标、适应力、知识结构、个性特征,你适合干什么;二是告诉别人你是谁,擅长干什么。
&&& 职业定位根据职业性质可分为五大类。一是技术型,这类人不愿从事管理工作,更愿意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技术;二是管理型,这类人具有强烈的管理愿望,具备分析能力、人际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基本素质,敢于和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打交道,熟悉潜规则;三是创造型,这类人只需要有自我创造,自我体现的空间,不愿意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四是自由独立型,这类人往往不受拘束,特立独行,天马行空,不愿意在组织中束缚自己。五是安全型。这是我国日前大多数人的职业定位,他们追求职业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不愿意冒险或创新。
&&& 2.职业定位的意义、重要性
&&& (1)定位准确可以使职业发展具有可持续性。我们要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的观念,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实践表明很多人事业发展不顺,后劲不足,都是因为当初定位不准确造成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有些地区经济发展定位不准,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遭受破坏,无异于杀鸡取卵,涸泽而渔。因此,错误的定位会导致个人发展受阻;而准确的职业定位则有利于成就个人的事业,对个人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
&&& (2)定位准确可以合理开发利用自身资源,激发潜能,发挥优势。职业发展需要广而精,更重要的是精。好比一枚钉子,不尖就无法挤进木头中去。有些人涉足很多领域,就好比万金油,什么病都能治,却什么病也治不好,结果特色体现小出来,资源也浪费了。
(3)定位准确可以排除干扰和诱惑,朝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有些大学生社会上流行什么就选择什么职业,或者哪个岗位钱多就往哪个岗位跳,不能持之以恒,结果像小猫钓鱼,三心二意,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俗话说坚持就是胜利,成功往往是坚持到最后五分钟。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有些现在的热门职业,未来可能就是冷门,夕阳产业;有些冷门也许就是将来的热门。风水轮流转,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 (4)定位准确能受到用人单位青睐。大学生择业时往往喜欢在用人单位面前强调自己什么都会,什么都能,上至总经理助理,下至清洁工,自己都能胜任,殊不知犯了大忌。用人单位招聘都是有的放矢的,你定位不准确,用人单位就无法发现你的特长、优势,认为你的自我评价不准确,甚至可以说意志不坚定。连自己适合做什么都不知道的人,想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无异于痴人说梦。
&&& 三、就业定位依据
&&& 大学生合理的就业定位,应包括择业目标(职业、单位、地区、经济条件等)、实现目标的条件(专业、能力、性格、健康状况等)、实现目标的方法步骤(自荐、面试、试用)几个方面。就业定位就是大学生要根据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全面结合自己的综合情况,确立求职应聘的指导思想与基本条件。就业定位的过程就是大学生以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为背景,深入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品质、心理等因素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判的过程。如果分析判断理性、客观、科学,就能准确地测定出自己到底适合于什么样的工作,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到底有多高,自己的发展潜力到底有多大。可见合理的就业定位非常重要。如何合理定位呢?具体来说,大学生就业定位应从多方面考虑,既要考虑个人因素,还要考虑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等。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 (一)社会因素
&&& 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能力的增强和劳动者文化素质的逐步提高,大学生已经是劳动大军中的一员。但大学生就业已经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移。很多大学生看不到社会变迁,一味地追求铁饭碗、国字号、大城市等,结果这些地方都是人满为患,常常是一个岗位上百人竞争。殊不知,国家建设重心已经逐步由东部向西部转移,由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很多大型企业人才饱和,而中小型企业,民办企业由于正处于创业阶段更容易吸收人才。因此大学生应该准确把握社会的风向标,以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为坐标,合理设计成才之路,到中西部去,到基层去,到中小私营企业去,到最能发挥自己潜能的岗位上去。这样定位才能准确,成才的几率就会更大些。
&&& 此外,国家政策,社会价值观,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也成为大学生职业定位需要考虑的外在社会因素。
&&& (二)性格因素
&&&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性格中表现的个体对劳动对工作的态度成分,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成就。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去选择做谈判代表,让一个活泼好动的人选择办公室文员……。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他们工作就不会有激情,与岗位的磨合期就会更长。
&&& 美国心理学家和职业指导家霍兰德经过几十年的跨国研究,提出了职业人格理论。他根据性格特性与职业选择的关系,把人划分为六种个性类型,这六种不同性格的人在选择职业上具有明显差异,如表3—l所列。
多数人都属于几种类型的复合型,很少有人属于单一的某种类型。
&&& (三)气质因素
&&& 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存在着神经生理学的基础.有较强的稳定型。一个人的气质特征会在很多活动中显示出来。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但气质能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效率,特别是在一些特殊职业中,气质不仅关系到工作的效率,还关系到事业的成败。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以为,人的气质由人的体液决定。不同的体液对应不同的气质特点,因而影响着择业心理。气质类型与职业匹配见表3—2。
&&& (四)能力因素
&&& 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特征。经验表明,一些有特殊能力的人,如果从事了适合他们的工作,就很容易取得出色的成就。能力是就业的砝码,能力强,就业定位高一些,能力差,就业定位就低一些。高职院的学生应结合自身专业能力特点准确定位。例如他们有知识结构优势——少而精,社会需要什么,就开什么课程;有实践经验优势——动手能力强。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尤其是生产、服务一线,没有熟练的操作能力是很难胜任的。很多本科生,就业不顺,又重新到技校回炉就很能说明问题。沿海私企,开出年薪18万招高级技工,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单位要找的是最合适的人才,而不一定是学历最高,最优秀的人才。我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许多单位缺少的正是熟练的高级技术员,高职学院定位在培养紧缺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上,也是对广大高职学生的一个很好引导。
&&& 有的高职院校加强就业指导,学生定位准确,专升本名额年年过剩。有的学校学生一味追求高学历、挤专升本独木桥,结果本科读完反而不好找工作。适合高职学生就业的岗位,未必适合没有接受过规范职业技能训练的高学历者。
第二节& 求职、择业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 由于择业问题的复杂性和当前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性,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面对择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和冲突,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和矛盾的产生。全面分析大学生求职、择业中的心理误区和心理冲突,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排除心理困扰,走出择业误区。
&&& 一、择业心理误区
&&& 所谓择业心理误区,就是个体在求职过程中,对自我求职目标的期望、评价等方面,存在不乐观或与现实存在较大差异的一种影响求职的心理倾向。
&&& 随着我国用人制度和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在择业空间更广阔的同时,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有些在求职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误区,从而导致求职过程中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如不讲诚信,同学之间互相拆台,多头签约,甚至诱发重性精神病、自杀等。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已成为各高校心理教育中重点课题,也是当前不可回避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
&&& 常见的大学生求职心理误区有以下几点。
&&& 1.自负心理
&&& 一些大学生对自己评价过高,自我感觉良好,以为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或者认为自己身出名门,紧俏专业,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有的大学生这山望着那山高,抱着“是我去择业,而非职业选择我’’的错误观念。对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需求不了解,完全按照自己想法一厢情愿地谋求高薪职位,结果由于目标定位不切合实际,在择业过程中屡屡碰壁。高不成,低不就,花中选花,越选越差,最后错过花期。
&&& 2.自卑心理
与自负心理相反,但也是自我认知偏差造成。自卑是一种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过度自卑会产生精神不振、消极、沮丧、失望、脆弱等心理现象。这些学生面对就业问题时总感到自己学校不是名牌,学历不高,专业不热,既没有关系可利用,又没有金钱可打点,总之自己一无是处;特别是面对用人单位提出的高学历、高职称、高薪酬的“三高”政策更是自怨自艾,不敢面对。以至于自己不多的闪光点也被埋没,使他们失去了不多的机会。俗语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我们经常在招聘会上看到有些学生言行木讷,面对考官,总是让父母出面,如此当然难得找到满意的工作。有的用人单位招聘时明确提出见求职者本人。一般来说,硬件劣势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以及受到用人单位性别歧视的女生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 3.急功近利心理
&&& 有些同学择业时过分看重地位的实惠,一心只想在大城市,留在沿海发达地区,留在跨国公司。为了功利不惜抛弃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这当然能会得到一时的满足,然而抛开专业优势和自己兴趣去竞争,时间一长很容易遭受挫折。
&&& 4.依赖心理
&&& 部分大学生的观念仍停留在“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上,不能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消极地等待就业单位选择。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从小受到过度保护,依赖性较强,缺乏自我责任感和独立决策能力,在就业时缺乏进取精神,择业时过多地依赖他人。有些学生寄希望于父母、学校、老师,怀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依赖心理,超然于求职之外。一旦希望落空,就会怨天尤人,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埋怨父母无能,社会不公,甚至出现欺骗等极端行为。还有一些独立能力较弱的女生受传统观念、家庭环境的影响,就业时也存在依赖心理。这种依赖心理继续发展,形成依附心理,觉得只要找个条件好的男友甚至嫁个有能力的丈夫,自己有无工作和工作理想都无所谓。
&&& 5.焦虑心理
&&& 就业对大学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很多大学生面对就业和步入社会深感焦虑。眼看着毕业的脚步越来越近,眼看着身边同学一个个名花有主,焦虑心理担心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担心择业上的失误导致终身遗憾,担心专业学非所用,担心下一次应聘又会被拒之门外。毕业生择业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很正常,但不能过度。有的同学整天坐立不安,胡思乱想,情绪不稳定;有的愁眉苦脸,闷闷不乐,忧心忡忡;有的东奔西跑,四面出击,马不停蹄。大学生就业由“统包统分”发展为“自由择业”。目前我国就业采取“双向选择”的原则,即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相互选择。大学生就业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职业选择的自由度越大,选择行为的责任就越重,择业心理压力也越大。很多大学生把人生的憧憬和前途都放在就业上,既渴望进人社会,谋求到理想职业,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绝,担心择业失误造成终生遗憾。因而容易焦虑,对走进社会心里没底。有人甚至患了“择业焦虑症”,一提到择业就心理紧张,怀疑自己的能力,个别人甚至产生绝望的心理,出现极端行为。还有毕业生平时没有认真学习和积累经验,求职的知识、能力、心理准备不充分,求职屡遭挫折,产生极度的焦虑感。
&& 6.抑郁心理
&&& 在全社会就业压力普遍较大的情形下,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择业过程中遭受挫折是正常的事。试问一下,当今社会,除了国内顶尖大学的紧俏专业,还有谁能一锤定音?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一次次吃了闭门羹后,才推开那扇属于自己的门。有的学生受挫后不能正确对待、不思进取、漠然置之,甚至放弃一切努力,把自己孤立起来,自我放逐,不与外界交往,这样就导致抑郁心理发生。
&&& 7.偏执心理
&&& 在就业过程中,学生的偏执心理主要表现为追求公平的偏执,高择业标准的偏执和对专业对口的偏执。特别是面对社会上择业的不良风气,如搞关系走后门。有的学生以偏概全,不能正确对待,把自己的择业挫折全部归咎为社会不公,给自己造成阴影。认为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是人为操作的,从来就没有什么公平可言。学得好,不如关系好,能力强不如容貌强。有的不愿降低择业标准造成有价无市的局面。
&&& 不少大学生在求职路上或多或少地存在上述心理误区,如果不加以调适,不仅仅会在求职过程中屡遭失败,甚至还会有心理健康问题,为今后成才埋下祸害。俗话说求学、求职、求婚是人生三部曲,每一步都要走好,一旦走不好会给人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 8.懈怠心理
&&&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生中出现了“不就业一族”。有些大学生因对工作岗位挑挑拣拣,“高不成,低不就”,自动放弃就业机会,有的在学校附近租房“安营扎寨”,一边打工,一边找工作;有的干脆待在家里靠父母养活。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无所事事,闷得无聊,时常返回学校四处游荡,自称为大学校园“漂一族”。“毕业不就业,未来还是梦”是“漂一族”心理的真实写照。此外,还有部分学生由于考研、出国、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等原因而选择“不就业”,从而获得继续升学,办理出国手续、做好创业准备等“缓冲期”。
二、大学生择业心理矛盾
心理矛盾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方向的动机、欲望、目标和反应同时出现,由于莫衷一是而引起的紧张状态。一般心理矛盾是促进心理发展的动力。但过分强烈,会对人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大多数大学生不合实际的过高预期,使他们处于两难的心理困境。长期存在于择业求职中的心理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每个人都有对生活的美好的向往。对于毕业生来说,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会更迫切和强烈。大学生活让他们拥有了比一般人更丰富的知识和技能。面对纷繁的社会,他们豪情万丈,渴望着展翅高飞,大干一场。然而由于他们真正接触社会较少,涉世未深,对职场上的规则尚不能完全掌握。在很多时候理想与现实严重脱节以致形成极大反差。面对这样的反差,他们往往举棋不定,处于矛盾之中。调查表明在择业取向中,受市场经济与精英意识的双重作用,大学生既表现出市场经济影响下的较为功利化的就业取向,同时又无法摆脱精英意识影响下的理想化特征,出现了理想的自我膨胀和现实的自我萎缩之间的矛盾。
&&& 2.人生价值与艰苦创业精神缺失之间的矛盾
&&& 很多大学生都希望从专业出发选择职业,将来学以致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不希望做一个无所作为,碌碌无为的人;都有一腔报国之志,希望将来驰骋疆场,马革裹尸,而不愿踯躅方圆之地,老死于户囿之中。然而他们往往又不愿意到基层,到边远地区,到艰苦的地方去,或者说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总是想走捷径,想攀高枝,想一夜暴富。殊不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哪一个将军不是从小兵开始的。调查发现:极少大学生乐于接受去小城镇及边远地区工作;50%以上的学生表示在别无他求时才会考虑;30%以上的学生不能接受。实现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与缺乏艰苦创业精神的矛盾造成大学生就业空间缩小,从而加大了就业难度。
&&& 3.渴望竞争与害怕竞争的矛盾
&&& 就业渠道的多样化,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让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大多数学生都渴望能一显身手,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然而当他们真正面对竞争时,又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缺乏勇气。有的怕自己能力不够,一旦落败很丢脸面,有的怕伤和气,有的怕没有退路,全军覆没。总之,表现出退缩心理,而且往往向外归因。认为是社会风气干扰太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却不知真正的原因是他们主观努力不够,没有实践的能力和勇气。调查表明,5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竞争力一般,担心比不过别人;30%的大学生认为竞争取胜的把握很小,只有不到20%的学生认为自己应该胜出。&&&
&&& 4.择业目标定位的矛盾
&&& 有的学生由于缺乏对自己个性特征、知识结构、能力大小的正确认识,在择业过程中往往普遍撒网,多头开花,这实际上是目标不明确,定位模糊的表现。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很多事情都是在犹豫不决中失去机会,犹豫不决是机会的天敌。例如,有的学生被称为“面霸”,同时面试多个单位但又都不签约。原因是有的单位薪水高,但发展空间不大,有的单位刚起步,个人机会很多,但薪水低。结果在观望和等待中花儿谢了。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有的学生要么自视甚高,意识不到自己的局限,不能对就业形势做全面、客观的分析和判断,以致高不成低不就,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遭受不必要的挫折;要么对自己评价过低,忽视自身的优势所在,缺乏自信,瞻前顾后,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在择业中不敢或不善推销自我,不能正确表现自己的才能,以致丧失很多机会。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时应该明确自己能做什么,善于做什么,应该怎么做。用人单位更看重那些目的明确,义无反顾的人。
&&& 三、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和心理矛盾的原因分析
&&& (一)社会因素
&&& 1.高校扩招
&&&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急剧上升。扩招解决了“上大学难”问题,同时却带来了“就业难”的问题。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15万,2002年有145万,2003年有212万,2004年有252万,2005年有348万,2006年有413万,2007年有495万,“十一五”期间,将有2500万大学生就业。而社会岗位的增加幅度远低于扩招的增幅。供需的矛盾日益突出,毕业生就业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导致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在名校和名校,重点院校和地方院校,学历层次之间全面展开,使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承受巨大的压力,容易受挫。同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大中型企业采取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政策,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也“精兵简政”,压缩人员,使得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必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迎接挑战。正如国情问题研究专家胡鞍钢所说:“中国正面临着世界上最大的就业战争。”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像一朵挥之不去的乌云压在高校的上空。
&&& 2.社会变迁
近几年,社会多种体制改革,机制转换,又面临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的国际大环境,使原有的价值观受到冲击,新的价值观尚未形成。在社会转型,新旧交替的过程中,社会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人们的需求表现出多层次,全方位的特点。青年学生接触社会少,了解社会不深,生理心理尚处于发展成熟阶段,缺乏坚定的信念和深度的理性思考,容易受外界影响,价值取向趋向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在社会上的所见所闻和同学问的攀比,更强化了他们的利益观念,导致择业价值取向错位。有人说,现在的中国就像一口沸腾的大锅。处于这一环境中的大学生,在就业中极易心理动荡。
&&& 3.就业机制不完善
&&& 市场经济提倡“优胜劣汰”“公平竞争”,但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时仍存在不正常的现象。如,有的用人单位无节制地提高用人规格,大专生就能胜任的工作却非要招收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造成人才浪费。有的单位明确规定要男生不要女生。有的单位宁愿要有“关系”的差生,也不要无关系的优等生等等。另外,当前人才市场流通渠道还不畅通,公平竞争的环境也不完善,从而使既无关系,又不突出的毕业生容易产生就业危机。有的毕业生由期望过高变为自信心动摇,甚至失去自信,导致价值观发生变化,不能正确对待择业。
&&& (二)学校因素
&&& 1.高校改革相对滞后
&&& 社会发展变化飞快,高校教育尚不完全适应发展需要。高校教育目前处于调整期,短时间内无法紧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大学生就业难和高校教育质量不高有密切关系。在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大学生容易感到“知识不够用”和“能力不足”,从而导致自卑和焦虑。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文凭和实际水平不太一致,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不太适应社会需要,学科知识陈旧,影响就业”。因此,高校如何适应社会新形势,进行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的改革,提高师资水平,加强学校的配套发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高等教育改革的滞后,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另外,我国的高等教育沿用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偏重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缺少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导致很多毕业生眼高手低,思想多于实践,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要,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 2.就业指导工作相对滞后
就业指导在国外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但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从国外的经验看,从幼儿园开始,学校就承担着系统的职业生涯辅导和职业教育任务,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有较强的理性思考和感性准备。而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中根本没有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内容设置。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毕业生新旧择业观冲突,茫然不知所措,导致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出现种种心理适应问题。如何保持健康的择业心理,自信心、心理平衡和自我调节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做得还不够,甚至明显滞后于学生择、业心理的发展变化。
&&& (三)家庭因素
&&& 近年来,为拉动内需,高校实行收费上大学,学费一度上涨。收取费用既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又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但很多大学生来自贫困家庭,尽管国家和学校采取了各种措施,如助学金、生活补贴、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但他们仍然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部分大学生经济状况窘迫加上虚荣心,导致心理矛盾加剧。加上父老乡亲寄予厚望,自尊受伤害,则容易产生委屈感、受辱感和不公平感等,导致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碍。此外,部分家长受传统观念束缚,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子女安排一切,却忽视了子女的主观愿望和性格优势,这些容易使大学生在择业时产生矛盾心理。
&&& (四)个人因素
&&& 1.毕业生本身处于矛盾期
&&& 毕业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问题。这一时期是他们人生最动荡的时候,内心充满丁各种矛盾。心理学认为,人在认识自我、剖析自我时有一种无形的东西——无意识的自我保护机制在保护着自己,影响对自我的全面、正确、客观和公正的认识,使真实自我产生变形或扭曲。心理学研究表明,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的差距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安葬于西敏寺的英国国教主教的墓志铭就这样写道:我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要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我发觉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了范围,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家。但是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接着,我步人中年,无奈之余,我将试图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从人愿,他们还是维持原样。当我垂垂老矣,终于顿悟了一些事情:我应该先改变自己。
大学生择业是在各种矛盾中的选择。自我和超我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奉献与索取的矛盾,社会需求与自身实力的矛盾等充斥着就业过程。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是前所未有的。加上大学生本身处于人生心理矛盾突出的时期。他们心理发展不稳定,容易出现矛盾。如,开放与封闭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情感与理智的矛盾等。再次,当代大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同步。相当一部分人心理不成熟,加上个体生活经历不同、体验不同,因而个性心理特征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心理特征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 2.旧择业观的影响
&&& 受传统的“铁饭碗”影响,部分毕业生择业时定位不切实际,过分考虑工作的稳定性和待遇问题。还有部分人,一心往发达城市和沿海城市挤;对私营企业,艰苦行业,待遇较低的单位不加考虑,不愿意去基层、西部地区,更不想吃苦自主创业。不少毕业生认为找不到好工作就不能报答父母,无颜见江东父老。
&&& 3.自我定位不准
&&& 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要么自视甚高,要么评价过低,对自己定位要么过高,要么过低,甚至有的没有定位,随波逐流。在择业过程中茫然徘徊。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没有正确的自知,就难以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难以发挥自己的潜能。
&&& 4.个人能力和素质不高
&&&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就业顺利与否。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当代大学生整体素质较高,但仍存在缺陷。有的大学生注重知识学习,忽视人际交往。有的大学生知识面窄,文科生不了解理科常识,理科生不了解人文常识;还有一些学生学习不努力,专业知识不扎实,英语和计算机水平低,实践动手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缺乏;有的学生依赖性强,缺少独立解决问题解决困难的磨炼,承受能力差,意志薄弱。这些都会影响就业。
&&& 总之,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问题和矛盾,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大学教育的大众化,毕业生人数剧增,就业市场还不完善等等。主观方面,大学生刚踏入社会,阅历较浅,涉世不深,心理也不成熟,不善于面对应激事件,心理防卫机制还不健全。但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属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具有适应性障碍特点。因此,只要加强引导,教育得当,适当宣泄,绝大多数人会随着应激源的消失而趋于正常。
第三节& 择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对于一个身心发展还不很完善,社会阅历不够丰富的大学生来说,择业中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就业中产生心理冲突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对的现实。每个大学生都要运用正确的调适方法,提高择业中的抗挫折能力,正确看待困难与失败,有效排除异常心理,争取择业成功。大学生择业心理的正确自我调试要做到以下几点:
&&& 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 择业观是大学生职业理想的直接体现,是他们对于择业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择业活动中的综合反映。大学生求职中所遇到的挫折,大部是由非理性观念引起,若不能正确把握,将直接影响毕业生能否正确认识自我、适应社会并成功就业。
&&& 1.从一次就业到多次就业
&&& 在计划经济年代,人们很少流动,一次就业定终身的思想根深蒂固。受其影响,有一部分学生对待择业慎之又慎,左挑右选,多角度、多层次比较,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追求就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样很容易失去机会。现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劳动力资源配置机制日趋健全,劳动者的职业流动成为十分普通的现象。大学生在确立职业时要认识到在其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工作变换是极为正常的,期望一劳永逸是绝对不现实的。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在职业生涯漫长的发展道路上,开始就跑在前面的未必就领先一辈子。职业生涯像一场马拉松,领先和落后都只是暂时的。应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现代社会为我们提供了独立发展的空间,毕业生应不急于短时间内找一个固定的铁饭碗,要学会在运动变化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 2.从单一就业到多渠道就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少数学生仍然心存幻想,抱着“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心理,建立过高的就业期望,眼光只盯着理想的岗位,如公务员、跨国公司、大型外资企业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结果屡屡失败。据调查,70%的大学生选择政府机关单位,17%的学生选择民营企业,80%的学生选择沿海城市大城市,11%的学生选择中等城市,西部地区,农村。俗话说,“如果你不能扭转风向,你就必须学会调整自己的风帆。”高级的水手都会因势利导,巧借风向。最后到达胜利的彼岸。大学生就业也应如此,多角度观摩,全方位出击,多渠道就业。无论是流动就业,临时就业,还是弹性就业,只要能展示自身的价值,体现自己的能力,做什么工作都行。君不见,异军突起的民营,私有企业在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历史潮流已占据半壁江山。
&&& 3.淡化专业对口观念
&&& 专业知识是一个知识结构的主干,是知识结构的主体,专业对口,一直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则。但是在目前市场经济下,人才大量流动,专业交叉,跨学.科联合,使用人单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以及社会对人才录用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社会对毕业生的需要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学校的专业设置既有滞后于社会发展变化的情况,同时也存在某些边缘学科超越社会发展的情况。因而学校的专业设置不能与市场需要一一对应,要适应这种新形势就要求大学毕业生从专业的框框中解放出来,主动地在广阔的社会中寻找切人点,大胆尝试,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同时,大学生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在就业中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 二、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我调适自觉性
&&& 心理学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选择地运用。
&&& 1.理性情绪法,也称正确归因法
&&& 人有理性与非理性两种信念,这些信念指引下的认知方式会左右人的情绪。此理性情绪法源于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创立的“理性——情绪疗法”。他认为情绪困扰并不一定由应激源直接引起,而常常是由经历者对事件的非理性认识和评价引起。因此要消除人的不良情绪,就要设法将人的非理性观念转化为理性观念。例如,有的学生在就业中遭遇挫折就消沉苦闷、怨天尤人,原因在于他的非理性认识——大学生是天之骄子,顺利就业理所当然,“天生我材必有用,堂堂大学生受过系统高等教育的人,找工作不是小菜一碟”。正是因为这样的心理,才导致了不良情绪。如果将这些情绪观念加以纠正,则不良情绪自动缓解。大学生在运用理性情绪法时,应首先分析自己的消极情绪有哪些,找出非理性观念(绝对化、完美主义、予取予求),并对其进行挑战、质疑和辩论,同时对比两种观念下个人的内心感受,鼓励自己向理性观念方面转化,从而有利于排除不良情绪。
&&& 2.适度宣泄法
&&& 从心理卫生角度讲,不良情绪就是心理活动的垃圾,如果不将其扫地出门,过分压抑自己的情绪,只会使垃圾越积越多,不利于身心健康。适度的宣泄,可以把不良情绪施放出来,从而使情绪正常。切忌把不良情绪强压于心底。忧虑隐藏越久,受到的伤害就越大。宣泄的方式有很多,如倾诉、哭泣、运动等,但要有节制、要适度、要注意方式方法,时间场所以及要顾及他人的感受。不能一味只考虑自己痛快而忘了别人的感受。这好比把自己家里扫出的垃圾都扔在了别人家门口。宣泄应是无破坏性的。较妥善的办法是向朋友、老师倾诉,一吐为快。也可以去打球、爬山、参加大运动量的活动,宣泄情绪。
&&& 3.自我慰藉法
&&& 自我慰藉就是自我安慰,实际是自我辩解。人不可能事事顺心。如果遇到困难,尽了主观努力仍无法改变时,不必苛求自己。毕业生择业遇到挫折时,说服自己,适当让步,另辟蹊径可以缓解动机的矛盾冲突,消除焦虑,抑郁,有助于保持心理安宁和稳立,如失败时告诉自己,“失败是成功之母”,拿自己的优处比别人的短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有句话很有启发意义,每个人不要做他想做的或应该做的,而要做他可能做的,拿不到元帅杖,就拿枪。拿不到枪,就拿铁铲。找个可以接受的理由,让自己内心平静下来,承认并接受现实,得以解脱痛苦。
&&& 4.情绪转移法
&&& 有时不良情绪是不易控制的,这时可以采取缓冲的办法,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使自己没有时间、精力、甚至空间,沉浸在不良情绪中,以求得心理平衡。例如,可以把择业问题暂时放一放,出去旅游,或学习一门技术,或参加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
&&& 5.松弛练习法
&&& 松弛练习是一种通过练习学会在心理和躯体上放松的办法。通常通过肌肉放松,音乐放松等训练,让心理焦虑、恐惧得以消除。
&&& 自我调整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环境调节、自我激励法、自我暗示法、自我升华法等。这都是一些事后应变的方法,关键还是要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磨炼坚强的意志,培养开朗、豁达的人生态度,这样才能在择业压力面前,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 三、加强择业指导
择业指导就是运用心理咨询的原理和方法,从职业的分工、选择、适应发展等方面给毕业生以帮助和指导,帮助毕业生用慎重、科学的方法理智地选择工作和职业,使每个毕业生都能扬长避短,人尽其才。
&&& (一)加强择业指导
&&& 学校作为毕业生制度改革的主体,要对学生加强就业政策引导,广泛深入地宣传就业制度改革的方向,步骤和内容,介绍当前改革和形势,为大学生不断提供就业的知识情报。如社会发展趋势,对人才规格的要求,科技发展现状及趋势,毕业生反馈信息等,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信息和科学信息的选择力与判断力,独立分析有关前途活动的能力,缩短与社会实际生活的距离,尽快地适应社会。
&&& (二)加强心理训练
&&& 要指导毕业生掌握必要的心理知识,启发学生了解自己、认知自己、评价自己。在知识、能力、情绪、社会适应个性品质,行为特点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对自己有一个起码的了解。有针对性地积极排除择业心理问题,有目的性进行心理训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内心冲突和压力。
&&& (三)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 面对产业结构的客观要求,和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要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和市场取向,及时改革调整学校专业结构、学科结构、层次结构、布局结构、使学校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实行无缝接轨。要优化教育、人事、劳动部门之间的关系,转变大学生就业的传统观念,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使大学生就业服务有坚实的依托。
&&& (四)帮助毕业生搞好职业生涯设计。
&&& 要运用先进的理论和手段,对学生的心理能力、爱好、基本性格进行综合测评,为其初步规划将来职业范畴,使学生理性地、全面地认识自我,尽早地为职业生涯做好积极的准备,减少择业过程中的盲目性,从而做到合理而充实的择业。
&&& (五)要做好毕业生择业技巧指导工作。
&&& 择业技巧指导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有许多技术和技巧是毕业生择业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毕业生存在的不良择业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起因于缺乏恰当的择业技巧,例如,要指导学生做好求职前的准备工作,明确具体的应聘程序,掌握基本的谈话技巧,慎重地签订合同,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自我介绍不着边际,简历制作不得要领,言语不当,衣冠不整等细节原因的失误。
发表评论:
馆藏&16055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回忆使我感到痛苦4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