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和明矾一个性质而且可以食用明矾的害处

您的位置: &&
食用级明矾白矾十二水硫酸铝钾
起批量(吨)
供货能力:
可销售总数量:
最低订购量:
建议零售价:
**产品已下架**
**产品已下架**
联系我们时请说是从盖德化工网上看到的。
已通过企业实名备案
联&系&人:杨经理 经理
企业经济性质: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所&在&地&址:*********产品已下架*********
详&细&地&址:*********产品已下架*********
上次登录时间:日
产品详细说明
产品英文名称:
KAl(SO4)2·12H2O
EINECS编号:
& & &十二水合硫酸铝钾(Alum) ,又称:明矾、白矾、钾矾、钾铝矾、钾明矾,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无色立方晶体,外表常呈八面体,或与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形成聚形,有时以{111}面附于容器壁上而形似六方板状,属于α型明矾类复盐,有玻璃光泽。密度1.757g/cm3,熔点92.5℃。64.5℃时失去9个分子结晶水,200℃时失去12个分子结晶水,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明矾性味酸涩,寒,有毒。故有抗菌作用、收敛作用等,可用做中药。明矾还可用于制备铝盐、发酵粉、油漆、鞣料、澄清剂、媒染剂、造纸、防水剂等。 &&& &产品性质 & &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化学式KAl(SO4)2·12H2O,加合式K2SO4·Al2(SO4)3·24H2O,相对分子质量为474。在20度,1个标准大气压下,明矾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5.90g。 &硫酸铝钾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它在水中能电离产生两种金属阳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 & & &产品用途 & &明矾溶于水后电离产生了Al3+,Al3+与水电离产生的OHˉ结合生成了氢氧化铝,氢氧化铝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与带负电的泥沙胶粒相遇,彼此电荷被中和。失去了电荷的胶粒,很快就会聚结在一起,粒子越结越大,终于沉入水底。这样,水就变得清澈干净了。 &泡沫灭火器内盛有约1mol/L的明矾溶液和约1mol/L的NaHCO3(小苏打)溶液(还有起泡剂),两种溶液的体积比约为11:2。明矾过量是为了使灭火器内的小苏打充分反应,释放出足量的二氧化碳,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 &炸油条(饼)或膨化食品时,若在面粉里加入小苏打后,再加入明矾,则会加快二氧化碳的产生,大大加快了膨化的速度。这样就可以使油条(饼)在热油锅中一下子就鼓起来,得到香脆可口的油条(饼)了。 & &在硫酸盐镀锌中可用作缓冲剂,以稳定镀液的ph值。硫酸铝钾用于硫酸盐镀锌、刷镀锌和镁合金的化学氧化,也可用作处理污水的凝聚剂,若用于镀锌需要注意其铁和重金属的含量。 & &明矾还可用于熬绿豆稀饭,主要作用是使绿豆更容易被煮烂。 & &明矾还可用于制备铝盐、油漆、鞣料、媒染剂、造纸、防水剂等。 & &包装 & &本品采用25kg双层塑料编织袋装,贮存于干燥、通风处,严防雨淋。 && && &咨询电话: & & & & & &本公司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售后服务,欢迎广大客户来电垂询、参观、考察、洽谈业务。产品+价格+服务=满意100% & & &&&河南路腾化工产品有限公司销售的使用明矾,河南郑州价格最低,河南郑州质量最优,河南郑州服务最周到,哪里有卖使用明矾的,河南郑州路腾化工产品有限公司,河南郑州哪里使用明矾最便宜,河南路腾化工产品有限公司,漯河哪里有卖使用明矾的,河南路腾化工产品有限公司,南阳哪里有卖明矾 的,河南路腾化工产品有限公司,洛阳哪里有卖明矾的,河南路腾化工产品有限公司,西华!郑州!扶沟!平顶山!舞阳!舞钢。
食用级明矾白矾十二水硫酸铝钾相关供应商报价
公司名称报价日期
VIP济南春禄福商贸有限公司
VIP武汉大华伟业医药化工有限公...
VIP上海邦景实业有限公司
VIP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VIP上海研生实业有限公司
VIP上海谷研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美国/德国
VIP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VIP上海抚生实业有限公司
美国、中国等国
VIP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进口、国产
VIP上海一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VIP青岛捷世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进口、国产
VIP上海谷研实业有限公司
VIP上海邦景实业有限公司
24.00元/瓶
VIP南京化学试剂股份有限公司
VIP(克拉玛尔)上海谱振生物科...
共有291家供应商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 、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盖德化工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同时我们郑重提醒各位买/卖家,交易前 请详细核实对方身份,切勿随意打款或发货,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虚假信息,请向盖德化工网举报。 。
总部电话:8
江苏办:025- 客服电话:1,6 展会合作:9
版权声 明&2016全国【质量保证】仓库现货供应钾明矾
人民币¥0元每吨
包装规格25kg/袋
所在地:广州市天河区东圃圃兴路广州化工城B座3329房
联系电话:020- 请说明来自顺企网
联系人:何强辉
在线咨询:
关键词:钾明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明矾,白矾,质量保证,优质产品,珠三角
61.242.42.212
产品编号:
十二水硫酸铝钾&- 复盐&编辑词条&修改义项名
b&添加义项&
&钾明矾 即 十二水硫酸铝钾。
十二水合硫酸铝钾(alum)&,又称:明矾、白矾、钾矾、钾铝矾、钾明矾,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无色立方晶体,外表常呈八面体,或与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形成聚形,有时以{111}面附于容器壁上而形似六方板状,属于&型明矾类复盐,有玻璃光泽。密度1.757g/cm3,熔点92.5℃。64.5℃时失去9个分子结晶水,200℃时失去12个分子结晶水,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明矾性味酸涩,寒,有毒。故有抗菌作用、收敛作用等,可用做中药。明矾还可用于制备铝盐、发酵粉、油漆、鞣料、澄清剂、媒染剂、造纸、防水剂等,还可用于食品添加剂。
十二水合硫酸铝钾
12 hydrated aluminum potassiumsulfate(alum)
明矾、白矾、钾矾、钾铝矾、钾明矾
kal(so4)2&12h2o
可溶(溶解度:约5.90g)
1.757g/cm3
10史料记载
11中医应用
12禁止使用
13历史传说
折叠编辑本段分子结构
折叠编辑本段理化性质
明矾石为碱性硫酸铝钾,明矾为含水硫酸铝钾。枯矾则为失去结晶水的明矾。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化学式kal(so4)2&12h2o,加合式k2so4&al2(so4)3&24h2o
硫酸铝钾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它在水中能电离产生两种金属阳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折叠编辑本段制备方法
srbn.mchu.net原料:
明矾(分析纯),培养皿,烧杯,玻璃棒,镊子,去离子水。
1.使用电子天平称取60g明矾。
2.加热去离子水至沸腾,并倒出200ml至烧杯中。
3.将60g明矾放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4.将完全溶解后的明矾不饱和溶液用漏斗和滤纸过滤,并取150ml溶液倒入培养皿中。
5.将盛满明矾溶液的培养皿小心转移到其他地方,过程中不能倾洒溶液。
6.静置溶液,用其他的培养皿盖住装满溶液的培养皿,静置一天到两天。静置时不能震动溶液,不能触碰溶液,不能降温过快,否则会完全失败。
1.晶体最好晚上做,室温不宜过大。
2.培养皿可以换成烧杯。
3.温度降低的越快,晶体最终的形状越好。
4.静置过程中不能用镊子触碰晶体,否则会使得溶液底部出现密集的小晶粒。
5.过滤可以使用干净的眼镜布。
6.直接培养晶体,即无核结晶,得到的是不完整的晶体,想要得到完整的晶体可以使用悬挂法。
折叠编辑本段合成方法
[3]1.天然明矾石加工法将明矾石破碎、经焙烧、脱水、风化、蒸汽浸取、沉降、结晶、粉碎,制得硫酸铝钾成品。 & & & 2.铝矾土法用硫酸分解铝矾土矿生成硫酸铝溶液,再加硫酸钾反应,经过滤、结晶、离心脱水、干燥制得硫酸铝钾产品。
3.重结晶法粗明矾加水煮沸、蒸发、结晶、分离、干燥制得硫酸铝钾成品。
4.氢氧化铝法将氢氧化铝溶于硫酸,再加入计量的硫酸钾溶液加热反应、经过滤、浓缩、结晶、离心分离、干燥、制得硫酸铝钾成品。
5.将18.37g硫酸钾溶于70g 100℃的水中,另将70.24g十八水硫酸铝al2(so4)3&18h2o溶于60g 100℃的水中。趁热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在不停的搅拌下使混合液慢慢冷却。当溶液冷却到20℃时,可获得约85g十二水硫酸铝钾的结晶。
6.采用重结晶法。将工业品硫酸铝钾加水溶解,然后经净化、除杂质、过滤、浓缩、结晶、离心脱水、干燥,制得硫酸铝钾。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产地
中国主要产地有安徽省、浙江省等。
中国最大的明矾产地应该是浙江省温州市,约占全国总储量的70%。
温州矾矿,位于浙闽交界的苍南县境内,明矾石矿产丰富,已探明的明矾石储量2.4亿吨,占全国的70%、世界的60%,素有&世界矾都&之称;炼矾历史悠久,明矾石开采和炼制可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迄今已有600余年历史。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毒性
十二水硫酸铝钾明矾晶体放在空气中会有一定的挥发,但不会对人体有什么伤害。
明矾中含有的铝对人体有害。长期饮用明矾净化的水,可能会引起老年性痴呆症。已不主张用明矾作净水剂了。
当明矾作为食品添加剂,被人食用后,基本不能排出体外,它将永远沉积在人体内。
其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明矾可以杀死脑细胞,使人提前出现脑萎缩、痴呆等症状,影响人们的智力,对生命影响不大。
虽然中国早在30多年前就曾禁止过铝制餐具的使用及明矾作为食品添加剂,但最近几年,人们在这方面的意识越来越淡薄,导致明矾的使用率有所上升。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将明矾列为有害食品添加剂。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用途
折叠工业应用
十二水硫酸铝钾泡沫灭火器内盛有约1mol/l的明矾溶液和约1mol/l的nahco3(小苏打)溶液(还有起泡剂),两种溶液的体积比约为11:2。明矾过量是为了使灭火器内的小苏打充分反应,释放出足量的二氧化碳,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炸油条(饼)或时,若在面粉里加入小苏打后,再加入明矾,虽然会加快二氧化碳的产生,大大加快了膨化的速度,但是对人体不好。这样就可以使油条(饼)在热油锅中一下子就鼓起来,得到香脆可口的油条(饼)了。
在硫酸盐镀锌中可用作缓冲剂,以稳定镀液的ph值。硫酸铝钾用于硫酸盐镀锌、刷镀锌和镁合金的化学氧化,也可用作处理污水的凝聚剂,若用于镀锌需要注意其铁和重金属的含量。[1]
折叠药物功能
明矾性寒味酸涩,具有较强的收敛作用。中医认为,明矾具有解毒杀虫,爆湿止痒,止血止泻,清热消痰的功效抗阴道滴虫等作用。一些中医用明矾来治疗高脂血症、十二指肠溃疡、肺结核咯血等疾病。
折叠食用功能
明矾还可用于熬绿豆稀饭,主要作用是使绿豆更容易被煮烂。
明矾还可用于制备铝盐、油漆、鞣料、媒染剂、造纸、防水剂等。
明矾溶于水后电离产生了al3+,al3+与水电离产生的ohˉ结合生成了氢氧化铝,氢氧化铝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与带负电的泥沙胶粒相遇,彼此电荷被中和。失去了电荷的胶粒,很快就会聚结在一起,粒子越结越大,终于沉入水底。这样,水就变得清澈干净了。
折叠编辑本段药理作用
⒈ 抗菌作用 明矾对多种革兰阴性、阳性球菌和杆菌都有抑制作用;对常见化脓菌有较强抑菌作用.实验表明:明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试管法).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弗氏和志贺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副伤寒甲杆菌、变形杆菌及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纸碟、平板法);对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作用最强,对牛型布氏杆菌、百日咳杆菌、脑膜炎球菌作用次之,对流感杆菌无作用(纸片法).高浓度明矾液对人型(h37rv)及牛型结核杆菌也有抑制作用.临床上用0.75%枯矾混悬液对控制烧伤创面的绿脓杆菌感染有效.
体外实验表明:白矾及枯矾对羊毛状小孢子菌和红色毛癣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⒉ 收敛、固脱作用 实验证明:明矾水具有很强的收敛作用.明矾内服刺激性很大,故多外用,可止汗;也可治疗白带过多及溃疡(浓度为1%~5%).
明矾注射液、明矾液和硫酸铝液对大鼠离体直肠,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超过4%~6%时,可发生蛋白凝固变性,使直肠失去蠕动功能;8%明矾液注射于直肠周围后,可使浆膜及平滑肌凝固性坏死,继而形成无菌性黏连,从而使直肠各层和直肠与周围组织固定,直肠不再滑脱.有报告认为,局部用4%明矾溶液对动物子宫脱垂亦有一定的作用.
⒊ 抗阴道滴虫的作用 10%明矾液在试管内(培养液与药液之比为 1:1)有明显的抗阴道滴虫作用.
⒋ 凝固蛋白的作用 明矾与蛋白质相遇,使成难溶性的化合物而沉淀.明矾水在体外能使血清立即沉淀,有强烈凝固蛋白的作用.该品可用于止血,如鼻衄时可用棉球浸饱和的明矾溶液塞于鼻孔.有报告认为,明矾、儿茶内服能治疗肺结核咯血.用白矾、郁金配成的白金丸对家兔实验性高脂血症有效.
5.利胆作用:白矾0.6g/kg十二指肠给药,对麻醉大鼠明显增加胆汁流量
6.局部刺激作用:局部刺激性很大,局部注射15%溶液0.3-0.5ml,使兔狂躁不安,局部红肿、破溃,0.3ml静脉注射,使兔发生寒颤、呼吸急迫,末梢血管变紫色,呈缺氧现象。
折叠编辑本段净水食盐
1升水中加入明矾750mg,有净水及灭菌作用.浑浊的河水中因加入量的不同,可影响水的澄清度.
明矾净水是过去民间经常采用的方法,它的原理是明矾在水中可以电离出两种金属离子:(明矾中含有的铝对人体有害。长期饮用明矾净化的水,可能会引起老年性痴呆症。已不主张用明矾作净水剂了。)
而al3+很容易水解,生成胶状的氢氧化铝al(oh)3:
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所以,明矾是一种较好的净水剂。
明矾与氢氧化钠反应如下:
kal(so4)2&12h2o+4naoh=kalo2+14h2o+2na2so4
明矾与小苏打的反应如下:
2kal(so4)2&12h2o+6nahco3=k2so4+3na2so4+2al(oh)3&+6co2&+24h2o
kal(so4)2溶液与ba(oh)2溶液
硫酸铝钾过量2kal(so4)2 + 3ba(oh)2 == 2al(oh)3& + k2so4 + 3baso4& 硫酸铝钾少量kal(so4)2 + 2ba(oh)2 = kalo2 + 2baso4& + 2h2o 二者量相等时6kal(so4)2 + 6ba(oh)2 = 4al(oh)3& + al2(so4)3 + 6baso4& + 3k2so4
明矾可由明矾石经煅烧、萃取,结晶而制得。
折叠编辑本段史料记载
出自1.《雷公炮炙论》。
⒉《吴普本草》:矾石,生河西或陇西,或武都石门。采无时。
⒊陶弘景:今出益州北部西川,从河西来,色青白,生者名马齿矾,已炼成绝白,蜀人又以当硝石,名白矾。其黄黑者名鸡屎矾,不入药。俗中合药,皆先火熬令沸燥,以疗齿痛,多即坏齿,是伤骨之证,而云坚骨齿,诚为疑也。
⒋《唐本草》:矾石有五种,青矾、白矾、黄矾、黑矾、绛矾。然白矾多入药用,青、黑二矾疗疳及诸疮,黄矾亦疗疮生肉,兼染皮用之,其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璃,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绛矾矣。出瓜州。
⒌《本草图经》:今白矾(生)晋州、慈州无为军。又有矾精、矾蝴蝶,皆炼白矾时,候其极沸,盘心有溅益者如物飞出,以铁匕接之,作虫形者,矾蝴蝶也。但成块光莹如水晶者,矾精也。此二种入药,力紧于常矾也。又有一种柳絮矾,亦出矾处有之,煎炼而成,轻虚如绵絮,故以名之。今医家用治痰壅及心肺烦热,甚佳。刘禹锡《传信方》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或云白矾中青黑者名巴石。
折叠编辑本段中医应用
⒈《纲目》:矾石之用有四:吐利风热之痰涎,取其酸苦涌泄也;治诸血痛,脱肛,阴挺,疮疡,取其酸涩而收也;治痰饮,泄痢,崩、带,风眼,取其收而燥湿也;治喉痹痈疽,蛇虫伤螫,取其解毒也。
⒉《本草经疏》:矾石,味酸气寒而无毒,其性燥急收涩,解毒除热坠浊。盖寒热泄痢,皆湿热所为,妇人白沃,多由虚脱,涩以止脱故也。阴蚀恶疮,亦缘湿火,目痛多由风热。除固热在骨髓坚齿者,髓为热所劫则空,故骨痿而齿浮,矾性入骨除热,故亦主之。去鼻中息肉者,消毒除热燥湿之功也。白矾,《本经》主寒热泄痢,此盖指泄痢久不止,虚脱滑泄,因发寒热。矾性过涩,涩以止脱,故能主之。假令湿热方炽,积滞正多,误用收涩,为害不一,慎之。妇人白沃多由虚脱,故用收涩以固其标,终非探本之治。目痛不由胬肉及有外障,亦非所宜。除固热在骨髓,仅可资其引导,若谓其独用,反有损也。矾性燥急,而能劫水,故不利齿骨,齿者骨之余故也。
⒊《长沙药解》:矾石,入足太阴脾、足太阳膀胱经,善收湿淫,最化瘀浊,黑疸可消,白带能除。《金匮》矾石丸治妇人带下经水闭不利,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化败血而消痞硬,收湿淫而敛精液,杏仁破其郁陷之滞气也。硝矾散治女劳黑疸,以其燥湿而利水也。《千金》矾石丸治脚气冲心,以其燥湿也。矾石酸涩燥裂,最收湿气而化瘀腐,善吐下老痰宿饮,缘痰涎凝结,粘滞于上下窍隧之间,牢不可动,矾石收罗而扫荡之,离根失据,藏府不容,高者自吐,低者自下,实非吐下之物也。其善治痈疽者,以中气未败,痈疽外发,肉腐脓泄,而新肌生长,自无余事,阳衰土湿,中气颓败,痈疽不能外发,内陷而伤府藏,是以死也,矾石收藏府之水湿,土燥而气达,是以愈也。
⒋《本经》: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齿。
⒌《别录》:除固热在骨髓,去鼻中息肉。
⒍《药性论》:治鼠漏,瘰疬,疗鼻衄,生含咽津,治急喉痹。
⒎《日华子本草》:除风去劳,消痰止渴,暖水藏。治中风失音,疥癣。和桃人、葱汤浴,可出汗。
⒏《本草衍义》:火枯为粉,贴嵌甲,牙缝中血出如衄者,贴之办愈。
⒐《本草蒙筌》:禁便泻,塞齿疼,洗脱肛涩肠,敷脓疮收水。
⒑《医学入门》:治耳卒肿出脓,目赤,目翳,胬肉,口舌生疮,牙齿肿痛出血,历久碎坏欲尽,急喉风痹,心肺烦热,风涎壅盛,作渴泄痢。兼治蛇蝎、恶犬、壁镜、驴涎、马汗毒伤。
⒒《医林纂要》:生用解毒,煅用生肌却水。
折叠编辑本段禁止使用
油条、馒头、面条、膨化食品等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长期食用对人体伤害很大,尤其对儿童生长发育和智力都会造成影响。[2]
日,国家卫计委等五部门规定,馒头、发糕等面制品(除油炸面制品、挂浆用的面糊、裹粉、煎炸粉外)不能添加含铝膨松剂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也就是俗称的&明矾&,复合型膨松剂(即泡打粉)的主要成分也是上述两种物质。膨化食品中,不再允许使用任何含铝食品添加剂。[2]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传说
古时候,在云南省有个苦孩子叫白凡,和爹爹住在一间破草屋里。他们的草房外有株很高的树。每当夏季,这棵树都会开出黄色的小花,花落了,就会长出黑色的果实。
白凡很喜欢这树,这棵树也以其树荫尽心尽力守护着这破草房,使它免受风吹雨打和日晒。有一天,白凡梦见这棵大树变成英伟的王子。他自称诃黎勒,本是来自遥远的南方,我要走了,临走前送你这些东西留念,记住,需要时给你老爹吃。&
白凡惊醒,屋前的大树不见了,遗下一包大树的果实,还有一包无色透明、闪亮的晶体。不久,该地发生了流行病,老人都腹泻不止。白凡的老爹亦不例外,他把王子留下的两包东西煨烧成灰,再细捣细筛成散,用粥调和,喂给老爹吃。老爹的腹泻止住了,白凡又将药分给其它老人,治好他们的腹泻毛病。从此,用这两种东西制药的方法就传开了。
人们因而将那包种子称为&诃黎勒&,晶体则称为白矾。
参考资料:
1.硫酸铝钾十二水合物. []
2.油条馒头面条加工过程今日起禁用明矾. []
3.integle信息库十二水硫酸铝钾信息. integle平台 . []
您可能感兴趣:
十二水合硫酸铝钾
来自上海市嘉定区的客人于 10:44:33在百度搜索关键词 “供应大量钾明矾” 访问了本页
本页链接:/4870277.htm
最后更新时间: 11:31:22
已经有2人看到了本产品
广州市宝万化工有限公司其他供应信息
相关明矾(硫酸铝钾)产品明矾(硫酸铝钾)相关分类内容声明:顺企网为第三方交易平台及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顺企网所展示的信息内容系由广州市宝万化工有限公司经营者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店铺经营者负责。顺企网提醒您购买前注意谨慎核实,如您对信息有任何疑问的,请在购买前通过电话与商家沟通确认顺企网存在海量企业商铺和供求信息,如您发现店铺内有任何违法/侵权信息,请立即向顺企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
广州市宝万化工有限公司
固定电话:020-
移动电话:/
公司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东圃圃兴路广州化工城B座3329房
邮政编码:510665
业务经理:何强辉
不正常或过低的价格和过分夸张的描述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您谨慎对待,谨防欺诈受骗,如有发现,请告知我们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本站所有服务免费,请提防诈骗,顺企网不负任何责任
顺企网版权所有
发布批发采购信息、查询企业黄页,上顺企网
费时113毫秒,缓存: 7:53:27四川省凉山州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白玉为床,金作马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④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2.已知FeO、Fe2O3、Fe3O4组成的混合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混合物中FeO、Fe2O3、Fe3O4这三种物质的质量比可能是(
A.7:15:33 B.9:20:5 C.2:5:3 D.5:6:3
3.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不支持燃烧 B.具有可燃性
C.气态时密度比空气大 D.容易汽化
4.下列现象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硬壳状薄膜;
②向澄清石灰水中,通过吸管不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③为了使石灰浆刷过的墙壁快点晾干,在室内生起一个火盆,开始时墙壁反而更潮湿;
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面是从小明同学学习笔记中摘录出来的一些推理,你认为正确的一句是(
A.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石墨和金刚石是不同的物质,所以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6.下列对相关实验的分析和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用扇子扇灭蜡烛的火焰,是因为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
B.燃烧的蜡烛质量与收集到的生成物质量相等,说明该实验结果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做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或铺少量的细沙
D.加入高锰酸钾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因此高锰酸钾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7.地球上缺少淡水,若将海水淡化供应饮用水,下列方法在原理上可行的是(
A.加明矾使海水中的盐分沉淀而淡化
B.利用活性炭吸附以降低海水中的盐分而淡化
C.控制条件使海水结冰以获取淡水
D.加碱使海水中的有害金属离子沉淀而淡化
8.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2015届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B.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C.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D.干水吸收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9.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丁酸乙酯(C6H12O2)是无色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关于丁酸乙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丁酸乙酯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
B.丁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6g
C.丁酸乙酯是一种氧化物
D.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3:8
10.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倾倒液体 C.
检查气密性 D.
1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用10mL量筒量取8.25mL水
B.用排水集气法可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
C.用托盘天平称取5.65g氧化铜粉末
D.用5mL水和5mL酒精配制成10mL酒精溶液
12.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H B.H+ C.H2 D.2H
13.某种冷烫精的主要成分是溴酸钠(NaBrO3),溴酸钠对皮肤有剌激作用,使用不当会引起皮炎.溴酸钠中溴(Br)元素的化合价为(
A.+5 B.+4 C.+3 D.+1
14.在SiO2、H2O2、CO2三种物质中,都含有相同的(
A.氧原子 B.氧分子 C.阳离子 D.氧元素
15.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容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
A. B. C. D.
16.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石墨瓦,主要是利用石墨(
A.具有导电性、防辐射 B.密度小,减轻机身重量
C.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 D.硬度小,有润滑作用
17.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O3见光或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A.NO2 B.NH3 C.SO2 D.N2
18.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6%,将该气体10g通过足量灼热的CuO粉末,完全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A.40g B.30g C.13.4g D.10g
19.将一定量的乙醇(C2H6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乙醇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4.6 8.0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5.4 4.4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后X的质量为2.6g B.X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X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20.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①无色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②将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装置质量增加10.8g;③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有足量Ca(OH)2溶液的洗气瓶,装置质量增加13.2g.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该气体可能有H2和CH4组成 B.该气体可能由CO和CH4组成
C.该气体可能只含有CH4 D.该气体的组成有五种可能
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2分)
21.请用相关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__;
②由4个磷原子构成的磷分子__________;
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
④硫酸铜的构成粒子__________;
⑤得到1个电子后和氩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排布的粒子__________.
22.现代社会各种资源得到了不断开发和利用,合理安全利用资源很重要.下列物质中①冰水混合物,②石油,③天然气,④氢气,⑤乙醇,⑥铁水,⑦密封容器内3g木炭与6g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请用序号填空).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____,属于最清洁燃料的是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
23.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
(1)“低碳”中的“碳”指的是__________.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2)下列做法与“低碳”理念无关的是__________.
A.教科书循环使用
B.多使用电子邮箱,QQ等即时通讯工具
C.使用无磷洗衣粉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
(3)请举一例说明你在生活中倡导低碳的措施(不能与以上内容相同)__________.
24.有A、B、C、D四种元素,A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且第3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比第2电子层的电子数少1;B元素的某氧化物分子组成为BO3,其中B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且B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C﹣和D2+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
(1)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合:A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2)B元素形成常见单核离子的化学符号:__________,写出由该离子形成的常见化合物,如__________(任写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式).
(3)已知A元素的单质能与碘化钾(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A元素的无氧酸盐和碘单质(I2),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5.(1)C60的模型如图A所示,每个碳原子和相邻的__________个碳原子以小棍结合.若要搭建一个这样的模型,需要代表碳原子的小球__________个;连接小球的小棍表示粒子之间的作用力,一个这样的模型需要小棍__________根.
(2)在防毒面具中装有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性;我国古代的一些水墨书画作品,可长久保存而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
(3)观察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如图B,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②如图C,将玻璃杯罩住燃着的蜡烛,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观察到玻璃杯内壁变黑.由实验现象提示我们,在楼房着火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有__________(填序号)
A.打开窗户跳出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D.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
26.自然界碳循环离不开二氧化碳,试完成下列饮食中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1)馒头:面团经发酵后显酸性,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会转化为碳酸氢钠,面团蒸熟过程中,碳酸氢钠分解释放的二氧化碳形成气孔,所以馒头松软可口.请完成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NaHCO3═__________Na2CO3+__________CO2+__________H2O
(2)油饼(油条):向发酵的面团中加入碳酸钠的同时,加入适量明矾[K3SO4oAl2(SO4)3o24H2O],成型后放入热油中,炸制过程会生成较多气体,使油饼松脆可口.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K2SO4oAl2(SO4)3o24H2O+__________NaHCO3═__________K2SO4+__________Na2SO4+__________Al(OH)3+__________CO2+__________H2O.
三、实验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1分)
27.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并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实验现象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1)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2)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1)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
(2)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的优点是__________.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收集生成的气体
B.防止有害物质污染空气
C.调节试管内的气体压强,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朝下垂直伸入水面下(室温),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你认为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且实验所用白磷足量,装置气密性良好,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28.(1)某同学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设计了如图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很快看到E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溶液由紫色变红色,请看图回答问题:
①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②C、D中看到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③用化学方程式表示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能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__________.
(2)在实验室中,集气瓶被称做“万能瓶”,用它可以组装成各种用途的装置,请仔细观察如图(G~J)各个装置的特点回答问题:
①实验室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_____口进入(填导管口符号).
②若要测定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应选用__________装置.
③若用J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④若要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同时用该瓶收集较纯净的一氧化碳,应选用__________装置.请写出其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7分)
29.我们知道,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制得生石灰(即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现有一批石灰石,为了分析它的纯度,某学习小组取样品44g充分煅烧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6.4g(假定杂质不反应).
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这些二氧化碳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
(2)制得生石灰的质量是多少?剩余固体中生石灰的纯度是多少?
四川省凉山州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白玉为床,金作马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④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解答: 解:①、②、⑤发生物质的状态、形状等的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③涉及燃烧,④涉及碳酸钙的分解,⑥涉及蜡烛的燃烧,都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
点评:此题结合诗词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
2.已知FeO、Fe2O3、Fe3O4组成的混合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混合物中FeO、Fe2O3、Fe3O4这三种物质的质量比可能是(
A.7:15:33 B.9:20:5 C.2:5:3 D.5:6:3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因Fe3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要满足混合物中铁、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也为21:8,则样品中含有任意量的Fe3O4都可以;关键是FeO和Fe2O3中的元素的质量比,而FeO和Fe2O3的分子个数比为1:1时,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也恰好为21:8.
解答: 解:因 Fe3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任意量都可满足混合物中铁、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1:8;
FeO和Fe2O3可写成Fe2O3oFeO=Fe3O4形式即它们的分子个数的比应保持在1:1,即质量比为20:9时,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也恰好为21:8.
所以FeO和Fe2O3的质量比为 9:20 时,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也恰好为 21:8;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化学式的计算,明确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在解题过程中注意Fe3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恰好为21:8是关键信息.
3.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不支持燃烧 B.具有可燃性
C.气态时密度比空气大 D.容易汽化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可以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描述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 解:根据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灭火可知,说明四氯化碳不支持燃烧,不燃烧,气态时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汽化.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了解题目中叙述的物质的性质方面的内容.
4.下列现象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硬壳状薄膜;
②向澄清石灰水中,通过吸管不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③为了使石灰浆刷过的墙壁快点晾干,在室内生起一个火盆,开始时墙壁反而更潮湿;
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每一现象推断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结论.运用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的性质解答.
解答: 解:
①由于石灰石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出现白膜,反应原理为:CO2+Ca(OH)2=CaCO3↓+H2O;
②由于吹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反应原理为:CO2+Ca(OH)2=CaCO3↓+H2O;
③木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石灰乳中氢氧化钙反应产生水,因此墙壁会更潮湿,反应原理为:CO2+Ca(OH)2=CaCO3↓+H2O;
④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故其反应原理为:CO2+H2O=H2CO3;
综上所述,故①②③属于同一反应原理,故答案A正确.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2015届中考热点之一.
5.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面是从小明同学学习笔记中摘录出来的一些推理,你认为正确的一句是(
A.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石墨和金刚石是不同的物质,所以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考点:元素的概念;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物质的分类.
分析:A、根据元素的定义进行分析;
B、根据纯净物的构成进行分析;
C、根据氧化物的定义进行分析;
D、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进行分析.
解答: 解:A、由元素的定义可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与氨气分子质子数相同但不是同种元素,要说明的是同种元素须指明是原子做前提,故此选项错误;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例如,铁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故此选项错误;
C、由氧化物的定义可知,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就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中虽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此选项错误;
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由石墨制造金刚石生成了新的物质,故选项正确.
点评:逻辑推理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应提倡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但应注意推理的合理性、正确性.解决这类题可从找反例入手.
6.下列对相关实验的分析和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用扇子扇灭蜡烛的火焰,是因为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
B.燃烧的蜡烛质量与收集到的生成物质量相等,说明该实验结果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做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或铺少量的细沙
D.加入高锰酸钾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因此高锰酸钾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与生活.
分析:A、用扇子扇蜡烛的火焰时,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
B、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参加;
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需要根据反应剧烈程度和反应产物考虑实验安全问题,硫磺不需要;
D、加入高锰酸钾也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是因为高锰酸钾受热分解能生成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解答: 解:A、用扇子扇灭蜡烛的火焰,说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故选项正确;
B、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气体或水,不要预先在瓶里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故选项错误;
C、向盛有粉尘的金属罐中快速鼓入空气点火发生爆炸,该粉尘不一定是面粉,还可能是煤粉.故选项错误;
D、加入高锰酸钾也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是因为高锰酸钾受热分解能生成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从而加快了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故选项错误.
点评: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之和等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高锰酸钾不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7.地球上缺少淡水,若将海水淡化供应饮用水,下列方法在原理上可行的是(
A.加明矾使海水中的盐分沉淀而淡化
B.利用活性炭吸附以降低海水中的盐分而淡化
C.控制条件使海水结冰以获取淡水
D.加碱使海水中的有害金属离子沉淀而淡化
考点:水的净化.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海水淡化的方法有蒸馏法、膜法、结晶法等方法进行解答;而明矾能够吸附水中的不溶性悬浮颗粒,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只能吸附色素和异味.
解答: 解:A、明矾只能吸附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加明矾不能使海水中的可溶性盐例氯化钠沉淀而淡化,故A错误;
B、利用活性炭吸附只能除去水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降低海水中的盐分,故B错误;
C、控制条件使海水结冰以获取淡水,可实现海水淡化,故C正确;
D、加碱能使海水中的有害金属离子沉淀,但是改变了水的酸碱性,同时也不能减少氯化钠的量,故D错误.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淡化海水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8.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2015届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B.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C.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D.干水吸收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题目所给新信息可知,“干水”的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二氧化硅;据此结合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干水和干冰不是同一种物质,干冰是二氧化碳,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故A错误;
B、干水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故B正确;
C、干水中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C错误
D、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物质的性质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9.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丁酸乙酯(C6H12O2)是无色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关于丁酸乙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丁酸乙酯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
B.丁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6g
C.丁酸乙酯是一种氧化物
D.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3:8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丁酸乙酯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进行分析判断.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已知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则可求该物质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解答: 解:A、丁酸乙酯是由丁酸乙酯分子构成的,1个丁酸乙酯分子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丁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6+1×12+16×2=116,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丁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丁酸乙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16×2)=18:3:8,故选项说法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倾倒液体 C.
检查气密性 D.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专题:实验操作型.
分析:A、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漏斗的下端紧靠接受的烧杯;
B、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
C、实验室制取气体前一定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正确的操作为:连接好装置,将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看是否出现气泡;
D、根据用试管加热液体的注意事项回答.
解答: 解:A、过滤要有玻璃棒引流液体,不能直接倒入漏斗内,漏斗的下端紧靠接受的烧杯,故A错误;
B、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错误;
C、连接好装置,将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出现气泡,操作正确、气密性良好,故C正确;
D、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手指不能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图中操作错误,故D错误.
点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侧重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严格的实验态度.
1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用10mL量筒量取8.25mL水
B.用排水集气法可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
C.用托盘天平称取5.65g氧化铜粉末
D.用5mL水和5mL酒精配制成10mL酒精溶液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氧气的收集方法;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一次,就近”的原则选取量筒,量筒是用来量度液体体积的一种测量仪器,精确度为0.1mL.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可以确定C是否正确;根据排空气法和排水法的区别可以判断B.根据分子性质可以判断D.
解答: 解:A、量筒的精确度是0.1mL,用10mL量筒不能量取8.25mL水.故A错误;
B、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要比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纯,由于空气的密度与氧气的密度相差不是很大,所以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氧气不是很纯,故B正确;
C、托盘天平能准确到0.1克,所以用托盘天平称取5.65g氧化铜粉末是不可以的,故C错误;
D、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所以5mL水和5mL酒精混合后体积要小于10mL,故D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对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称量容器的精确度进行考查,在实验记录数据时必须依据所选仪器的精确度进行记录,否则数据就没有意义了
12.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H B.H+ C.H2 D.2H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解答: 解: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可知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的定义的理解与掌握.
13.某种冷烫精的主要成分是溴酸钠(NaBrO3),溴酸钠对皮肤有剌激作用,使用不当会引起皮炎.溴酸钠中溴(Br)元素的化合价为(
A.+5 B.+4 C.+3 D.+1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溴酸钠(NaBrO3)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
设溴元素的化合价是x,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可得:(+1)+x+(﹣2)×3=0,
则x=+5价.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4.在SiO2、H2O2、CO2三种物质中,都含有相同的(
A.氧原子 B.氧分子 C.阳离子 D.氧元素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SiO2、H2O2、CO2这三种物质的组成和构成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三种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故A错误.
B、由三种物质的组成,三种物质中都不含有氧分子,只有氧气中才含有氧分子,故B错误.
C、SiO2、H2O2、CO2三种物质中,都不含有氧离子,故C错误.
D、根据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故D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物质组成和构成的认识,掌握物质组成的知识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5.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容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
A. B. C. D.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 解:A、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B、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为稳定结构,故选项错误.
C、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D、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A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属于同一族元素的原子;同一族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越小,则A核外有2个电子层,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比D(核外有3个电子层)大,最容易得到电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6.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石墨瓦,主要是利用石墨(
A.具有导电性、防辐射 B.密度小,减轻机身重量
C.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 D.硬度小,有润滑作用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解答: 解:航天飞机与空气的磨擦过程中会产生高温,覆盖的物质应该具有的性质是:熔点高、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这样才能对航天飞机起到保护作用.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充分理解物质的性质,只有理解了物质的性质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7.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O3见光或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A.NO2 B.NH3 C.SO2 D.N2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初步的判断生成物是什么,然后根据题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排除氮气;根据反应前AgN03中存在银、氮、氧三种元素,故反应后的生成物中不可能有SO2和NH3.
解答: 解:A、AgN03中存在银、氮、氧三种元素,N02又有刺激性气味,所以有可能,故正确;
B、AgN03中不含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是NH3,故错误;
C、AgN03中不含有硫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是S02,故错误;
D、N2无刺激性气味,不可能含有,故错误.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该题还要求学生要善于从题中挖掘出有用的解题信息(例如分解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以及要求学生要学会用排除法做选择题.
18.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6%,将该气体10g通过足量灼热的CuO粉末,完全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A.40g B.30g C.13.4g D.10g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混合气体的质量与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计算碳元素的质量,然后利用碳元素的质量守恒来计算生成碳酸钙的质量.
解答: 解:根据质量守恒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即为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则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10g×36%÷=30g.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借助元素在物质的存在形式,巧妙利用元素守恒的方法来计算,注重学科思维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19.将一定量的乙醇(C2H6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乙醇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4.6 8.0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5.4 4.4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后X的质量为2.6g B.X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X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物质质量的增减量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从而得出a的值,再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和物质的质量可确定X的元素组成.
解答: 解:
A、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醇的质量减少了4.6g,故乙醇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4.6g;同理可以确定氧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0g;水是生成物,生成的水的质量为5.4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由质量守恒定律,X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X的质量为4.6g+8.0g﹣5.4g﹣4.4g=2.8g,故表中a的值为为0g+2.8g=2.8g;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A选项分析可知,X的质量增加,故一定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反应物乙醇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4.6g××100%=0.6g,乙醇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4.6g××100%=2.4g;
生成物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5.4g××100%=0.6g,与乙醇中含氢元素的质量相同;
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质量为4.4g×=1.2g;
则X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2.8g﹣1.2g=1.6g,则X中不含氢元素,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g﹣1.2g):1.6g=3:4;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C的分析,则X中不含氢元素,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20.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①无色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②将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装置质量增加10.8g;③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有足量Ca(OH)2溶液的洗气瓶,装置质量增加13.2g.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该气体可能有H2和CH4组成 B.该气体可能由CO和CH4组成
C.该气体可能只含有CH4 D.该气体的组成有五种可能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根据题意,浓硫酸吸收燃烧生成的水而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浓硫酸质量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都增加,说明燃烧既生成了水又生成了二氧化碳,结合可燃物完全燃烧的规律,可判断混合气体中含C、H元素;而利用水、二氧化碳的质量进一步确定混合气体中C、H元素的质量比,对于判断混合气体的组成有决定性作用.
解答: 解:由生成的气体通过浓硫酸,装置质量增加10.8g,可判断燃烧生成了10.8g水,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氢元素,且氢元素质量=10.8g××100%=1.2g;
由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装置质量增加13.2g,可判断燃烧生成了13.2g二氧化碳,说明混合气体中含碳元素,且碳元素质量=13.2g××100%=3.6g;
甲烷气体中C、H元素质量比=12:(1×4)=3:1,则混合气体中C、H元素质量比=3.6g:1.2g=3:1,因此可判断混合气体可能只有甲烷;也可能只含有CO和H2;也可能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同时存在,不可能含有甲烷和另外任何一种气体,因此有三种可能;
故选项为:C.
点评:可燃物完全燃烧时,可燃物中的碳元素全部生成二氧化碳,可燃物中的氢元素全部生成水;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判断可燃物中一定含C、H元素.
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2分)
21.请用相关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N2;
②由4个磷原子构成的磷分子P4;
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2O3;
④硫酸铜的构成粒子Cu2+、SO42﹣;
⑤得到1个电子后和氩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排布的粒子Cl﹣.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是一种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故填:N2.
②元素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所以由4个磷原子构成的分子,所以在磷元素右下角放上数字4即可,故为:P4;
③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2O3;
④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其离子符号分别是Cu2+、SO42﹣.
⑤得到一个电子后是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其核外电子排布与和氩原子相同,故该离子为氯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l﹣.
故答案为:①N2;②P4;③2O3;④Cu2+、SO42﹣;⑤Cl﹣;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现代社会各种资源得到了不断开发和利用,合理安全利用资源很重要.下列物质中①冰水混合物,②石油,③天然气,④氢气,⑤乙醇,⑥铁水,⑦密封容器内3g木炭与6g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请用序号填空).属于化石燃料的是②③,属于最清洁燃料的是④,属于氧化物的是①,属于混合物的是②③⑦,属于单质的是④⑥.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物质的性质、组成等分析判断.
解答: 解:②石油、③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④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属于最清洁燃料;①冰水混合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②石油、③天然气、⑦密封容器内3g木炭与6g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④氢气、⑥铁水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故答为:②③,④,①,②③⑦,④⑥.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物质的性质、组成等即可分析解答.
23.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
(1)“低碳”中的“碳”指的是D.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2)下列做法与“低碳”理念无关的是C.
A.教科书循环使用
B.多使用电子邮箱,QQ等即时通讯工具
C.使用无磷洗衣粉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
(3)请举一例说明你在生活中倡导低碳的措施(不能与以上内容相同)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1)根据“低碳”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
(2)根据低碳的意义进行分析,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可以从二氧化碳的生成和消耗进行分析;
解答: 解:
(1)“低碳”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
A、循环使用教科书,可以节约用纸,保护森林,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不符合题意;
B、多使用电子邮箱,QQ等即时通讯工具,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不符合题意;
C、使用无磷洗衣粉,防止水污染,故符合题意;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不符合题意;
(3)在生活中倡导低碳的措施是: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大量种植树木等.
(3)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点评:低碳生活是现代社会倡导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应该提倡.
24.有A、B、C、D四种元素,A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且第3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比第2电子层的电子数少1;B元素的某氧化物分子组成为BO3,其中B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且B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C﹣和D2+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
(1)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合:ACl,CF,DMg.
(2)B元素形成常见单核离子的化学符号:S2﹣,写出由该离子形成的常见化合物,如Na2S(任写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式).
(3)已知A元素的单质能与碘化钾(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A元素的无氧酸盐和碘单质(I2),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I=2KCl+I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元素推断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题干中所给的信息:A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且第3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比第2电子层的电子数少1;B元素的某氧化物分子组成为BO3,其中B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且B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C﹣和D2+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2)根据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互相化合的数目和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1)A元素的原子有三个电子层,第三层电子数比第二层少1,由于第二层容纳8个电子,故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核电荷数=2+8+7=17,所以A为氯元素;
根据B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B的相对原子质量:O的相对原子质量×3=2:3,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48×2÷3=32,
B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则B元素的质子数为32÷2=16,所以B为硫元素;
C﹣和D2+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氖的原子序数为10,C得到一个电子核外电子数为10,C的质子数为9,则C为氟元素,D失去两个电子核外电子数为10,D的质子数为12,则D为镁元素;
(2)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到两个电子,从而带上两个单位负电荷,故B元素形成常见单核离子的化学符号为S2﹣;钠元素最外层有一个电子,易失去1个电子,从而带上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可和S2﹣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3)氯气和碘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碘,化学方程式为:Cl2+2KI=2KCl+I2.
故答案为:(1)Cl,F,Mg;
(2)S2﹣,Na2S;
(3)Cl2+2KI=2KCl+I2.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互相化合的数目和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25.(1)C60的模型如图A所示,每个碳原子和相邻的3个碳原子以小棍结合.若要搭建一个这样的模型,需要代表碳原子的小球60个;连接小球的小棍表示粒子之间的作用力,一个这样的模型需要小棍90根.
(2)在防毒面具中装有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我国古代的一些水墨书画作品,可长久保存而不变色的原因是水墨书画作品使用墨汁的主要成分是碳,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3)观察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如图B,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原因是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②如图C,将玻璃杯罩住燃着的蜡烛,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观察到玻璃杯内壁变黑.由实验现象提示我们,在楼房着火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有CD(填序号)
A.打开窗户跳出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D.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1)由图中可以看出,在C60的模型中每一个碳原子和相邻的三个碳原子相结合;由的化学式C60可以看出每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而每一个小球代表一个碳原子去分析;
(2)从在防毒面具中装有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我国古代的一些水墨书画作品,可长久保存而不变色的原因是水墨书画作品使用墨汁去分析;
(3)①从由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去分析;
②从实验现象结合实际应用去分析.
解答: 解:(1)由图中可以看出,在C60的模型中每一个碳原子和相邻的三个碳原子相结合;由的化学式C60可以看出每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而每一个小球代表一个碳原子,所以小球的个数应为60个;每个小球与三个小棍连接,而每个小棍都计算两次;故小棍的数目应为:;
故答案为:3
(2)在防毒面具中装有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我国古代的一些水墨书画作品,可长久保存而不变色的原因是水墨书画作品使用墨汁的主要成分是碳,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故答案为:吸附
水墨书画作品使用墨汁的主要成分是碳,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3)①由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我们看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故答案为: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②将玻璃杯罩住燃着的蜡烛,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这就要求我们在火灾现场时,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同时观察到玻璃杯内壁变黑,说明失火现场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及烟尘等,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故答案为:C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理解与应用.
26.自然界碳循环离不开二氧化碳,试完成下列饮食中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1)馒头:面团经发酵后显酸性,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会转化为碳酸氢钠,面团蒸熟过程中,碳酸氢钠分解释放的二氧化碳形成气孔,所以馒头松软可口.请完成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NaHCO3═1Na2CO3+1CO2+1H2O
(2)油饼(油条):向发酵的面团中加入碳酸钠的同时,加入适量明矾[K3SO4oAl2(SO4)3o24H2O],成型后放入热油中,炸制过程会生成较多气体,使油饼松脆可口.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K2SO4oAl2(SO4)3o24H2O+6NaHCO3═1K2SO4+3Na2SO4+2Al(OH)3+6CO2+24H2O.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定一法等)进行配平即可;配平时要注意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
解答: 解:(1)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Na2CO3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NaHCO3、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1、1.
(2)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K2SO4oAl2(SO4)3o24H2O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NaHCO3、K2SO4、Na2SO4、Al(OH)3、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6、1、3、2、6、24;
故答案为:(1)2、1、1、1.(2)1、6、1、3、2、6、2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实验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1分)
27.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并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实验现象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1)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2)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1)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达到着火点但没有和氧气接触,
(2)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和氧气接触但没有达到着火点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的优点是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B、C(填字母).
A.收集生成的气体
B.防止有害物质污染空气
C.调节试管内的气体压强,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朝下垂直伸入水面下(室温),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你认为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且实验所用白磷足量,装置气密性良好,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理由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专题:综合实验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改进与实验】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可得到实验现象的原理;
【反思与评价】(1)可从资料中查阅的五氧化二磷的性质得知,它有毒,所以要从防止污染的角度来分析根据气球的弹性较大,
(2)在反应过程中试管内的压强会变化,分析可得出装置中气球的作用.
【拓展与迁移】根据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可以完成该题的解答
解答: 解:【改进与实验】燃烧必须达到三个条件:①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助燃物充分地接触,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投入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是在水中与空气隔绝,所以不会燃烧;试管中的白磷会燃烧,它的温度即达到着火点又与空气接触,满足燃烧的条件;试管中的红磷尽管与空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不会燃烧.
【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燃烧后的产物在试管中不会散发到空气里,所以优点是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在反应过程中试管内的压强会变化,所以图3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被冲开
【拓展与迁移】由于空气总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如果白磷足量、气密性良好,试管中的氧气能消耗完,所以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能接近试管容积的 .
故答案为:
【改进与实验】
(1)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2)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1)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达到着火点但没有和氧气接触,
(2)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和氧气接触但没有达到着火点
【反思与评价】(1)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拓展与迁移】;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点评:熟练掌握物质燃烧的条件,即是:①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助燃物充分地接触,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要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物质就可以燃烧;同时对于装置优越性的改进一般要考虑到操作的简便性,气密性良好,反应易操控,环境保护等方面.
28.(1)某同学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设计了如图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很快看到E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溶液由紫色变红色,请看图回答问题:
①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
②C、D中看到的现象分别是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进入D,产生大量气泡.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③用化学方程式表示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二氧化碳能和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能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在实验室中,集气瓶被称做“万能瓶”,用它可以组装成各种用途的装置,请仔细观察如图(G~J)各个装置的特点回答问题:
①实验室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b口进入(填导管口符号).
②若要测定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应选用J装置.
③若用J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离作用.
④若要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同时用该瓶收集较纯净的一氧化碳,应选用I装置.请写出其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离物质的仪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综合实验题.
分析:(1)①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②氧气不易溶于水,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③显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2)①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氧气从b口进入,有利于排净瓶内原有空气.
②要收集一定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选用量筒,
③且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所以用植物油起隔离作用.
④若要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同时用该瓶收集较纯净的一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可以与石灰水反应,且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所以可得叫纯净的气体.
解答: 解:(1)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能够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伴有水雾出现.
故填:2H2O22H2O+O2↑.
②C装置中,氧气不断增多,压强增大,把稀盐酸压入D中,能够观察到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与石灰石接触后,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能够观察到D中稀盐酸进入,有大量气泡产生,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的化学式是CaCO3.
故填: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进入D中,产生大量气泡;CaCO3+2HCl=CaCl2+H2O+CO2↑.
③E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二氧化碳进入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能和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因此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F装置收集到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化学式是CO2.
故填:二氧化碳能和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①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氧气从b口进入.
②要收集一定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选用量筒;
③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所以用植物油起隔离作用
④若要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可以与石灰水反应,且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所以可得叫纯净的气体.
故答为:①b ②J;③隔离作用;
④I;Ca(OH)2+CO2═CaCO3↓+H2O.
点评:掌握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和收集方法;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计算题(共7分)
29.我们知道,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制得生石灰(即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现有一批石灰石,为了分析它的纯度,某学习小组取样品44g充分煅烧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6.4g(假定杂质不反应).
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这些二氧化碳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
(2)制得生石灰的质量是多少?剩余固体中生石灰的纯度是多少?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有:一设、二写、三找、四列、五答、六查.在本题中,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二氧化碳的体积;再根据化学方程式求生石灰的质量,然后求其纯度.
解答: 解: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质量=44g﹣26.4g=17.6g,根据密度公式,二氧化碳的体积=≈8.9L;
(2)设制得生石灰的质量为x
CaCO3CaO+CO2↑
生石灰的纯度=×100%≈84.8%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7.6g,这些二氧化碳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8.9L
(2)制得生石灰的质量是22.4g;剩余固体中生石灰的纯度是84.8%.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属于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的综合应用,做题时要注意:化学方程式要写正确,始终不要忘记质量守恒定律,还要记牢“遇到差值要想气体”.是2015届中考计算题中经常出现的题型.本考点主要出现在计算题中.
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41 p.24 p.25 p.40 p.20 p.13 p.15 p.13 p.18 p.20 p.29 p.13 p.41 p.19 p.16 p.30 p.11 p.11 p.31 p.40 p.38 p.84 p.四川省凉山州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四川省凉山州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白玉为床,金作马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④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⑥春蚕到死相关文档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关注我们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食用明矾的添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