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理念和已经成为西方发达达国家教育理念的不同和对比

[转载]中西方教育理念差异之浅析
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别。
&中西方教育理念差异之浅析&
&&&&&&&&&&&&&&&&&&&&&&&&&&&&&&&&&&&&&&&&&&&&&
Only Four 小组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依我所见,这是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中国的教育理念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相比,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孰是孰非,需要进一步考究。下面我来简单谈谈中西方教育理念差异。
一、幼儿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研究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毫无疑问,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人的个性形成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西方的父母非常注重让孩子幼儿阶段与其他孩子多接触,并亲自陪伴孩子做游戏,也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也许孩子对于形形色色的书籍并不能完全理解,甚至过目即忘,但是从中养成的阅读习惯,以及从阅读中得到的巨大的词汇量和语感都使孩子一生受益匪浅。
西方家庭教育的特点还有一个特点:父母会在孩子小的时候立下许多规矩,让孩子遵守并严加管教,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则越管越松,到孩子成年就不再管教。另外,西方人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从小懂得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如果孩子打碎了邻家的玻璃,西方父母不会像中国父母那样代子登门道歉,而是让孩子自己去认错,乃至让稍大一些的孩子去打工赚钱来赔偿。
在中国,由于传统的家庭观念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孩子是家庭生活的核心,几代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家长往往对孩子过于溺爱,而忽视了对其独立性的培养。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长大以后,自理能力很差,意志因此也很薄弱。事实上,每个孩子都不缺乏“独立基因”,只要给他环境,给他条件,发挥家庭教育在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引导和援助作用,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成为独立的一族。有很多依赖性很强的孩子就是不恰当的家庭教育造成的。孩子愿意自己独立尝试的愿望逐渐地被家长的阻挠打击了,时间久了,就养成依赖性了。
从小学开始,西方的学校就鼓励学生阅读,不仅形式上的鼓励,而且落到实处,给学生留出大量的时间并积极的加以指导。除阅读外,老师还鼓励大家写作,而且写的内容绝不仅限于“童年趣事”,“我的同桌”。十几岁小孩子的作业就会涉及“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之类的论文题目,而且他们不慌不忙不求家长,跑到图书馆,乱查一通,居然硬生生的写出了十几页的文章。老师的意图显而易见:鼓励学生阅读写作的同时窥探其独立的查阅资料的能力,西方学生的研究之路就是这样从很小便开始了。而在西方学生大量阅读的时候,中国的孩子却在起早贪黑的无休止的做着各种各样的选择题。
二、中学教育研究
中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发展与延续。中学时期的教育理念同小学相比,又有诸多不同之处。在这一时期,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  
长期以来,我国科学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就是以教师的讲解和提问为主,复习与重复性练习是教师用来控制和巩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学生要反复练习以便能熟练解答与考试相似的问题。而美国科学课完全以学生为中心,表现在美国的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兴趣、个性和创造性。在师生关系方面,美国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很随意,他们鼓励学生成为与他们平等的人,允许学生怀疑、提问、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2.科学概念的推理方式  
演绎推理是我国科学教学的主要方法。教师首先一步步地提出概念或理论,然后运用教材上的例题阐明这些概念或理论。美国科学教师倾向于在科学教学中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他们引导学生从观察具体的实际事物开始,逐步逼近概念和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参加动手操作的活动,有些教师甚至引导学生做真正的科学实验研究。通过这种教学,学生对科研过程了解透彻,从而逐步掌握科研的方法并形成科学的精神,而我国的学生没有或很少有这样的训练。
3.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 
在我国,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因为他们从上学时起就围绕着教师、教材和考试转。听课、做笔记、背诵、做练习是大多数学生的主要学习策略。他们学习的基本科学知识通过螺旋式的课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反反复复。因此,一般而言,我国学生在基本科学知识的掌握上比较扎实。而美国学生是主动学习的,老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学生提问不需要得到教师的允许,也不需要站起来,他们往往问得很多。在实验教学时,学生通常有机会自己准备设备和材料,并独立进行实验。显然,美国的学生在学习上比我国的学生更加主动,更为独立,更具有创造性。  
4.理论与实践孰轻孰重  
我国曾有访美学者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中美两国学校里的重要问题。”然而,焦点是不同的。在我国的科学课堂上,过分强调理论的学习,演示与实验活动却常常被忽视。美国的科学教师注重动手操作,只要能够通过动手操作阐明的理论,教师就不会用语言去解说。
5.评价方式 
由于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及考试制度的束缚,教师和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强调的是常模参照评价(全班按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它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惟一标准,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所谓“高分低能”现象主要就是由这种被动、封闭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造成的。而美国对学生科学课程的评价主要看重创新能力。
三、大学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研究
大学教育以及成人教育阶段是高等教育阶段。这一时期,中西方教育理念差异更是明显。中小学的教育是打基础,高等教育则是一个新的飞跃。处于不同环境下的中西方教育,主要差异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所有的课程都是公共课,学生的专业也没有分,那么各个专业派最好的老师讲自己专业的经典课,以争取学生。而在国内,学生进校门的时候已经决定了自己的专业,这4年不再改变,不管自己是不是喜欢或者适合。
第二,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北美的学生学习和工作相结合。学生只有大一的前两个学期连续上课(他们一年分3个学期),然后就是一个学期上课,一个学期工作。有专门的老师到各地为学生联系就职的岗位,然后由学生去应聘,还要有工资,工作一个学期后要交技术报告,而那种如果应聘不到职位义务去劳动的还不能算完成了任务。
第三,也是一个在中国没有的特点,就是在每一个学年结束,都有一部分学生被大学辞退,因为他们不适合这个专业或者这个学校。这位老师说,辞退并不是坏事,他们可以换专业,或者换学校,找到自己更适合的学科。这一点,我想在中国还没有这样的事情,除非这个学生有了极为特殊的事情,不然恐怕只要学生进了这个学校,学了这个专业,那么百分之99.999的可能性会正常毕业,我们也没有相应的措施来实现这件事情。
第四,在北美,没有考查课,所有的成绩已分呈现,最后加权平均。所以说如果学生一科落下去,那么就很难补上,北美的大学不好进,更会越来越难。在中国就不是这样了,我们的大学不好进,现在也是越来越好进了,而只要进来,那就容易出去。不光大学,就连硕士也一样,博士现在也已经批量生产。
那么,中国高校距离世界一流大学到底还有多大的差距?据专家所说,中国的大学绝对能办成世界一流大学,只是还需要一点时间,最快估计,需要20年。这是因为,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缺乏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一是缺乏跨学科的广度,二是对于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对策与总结
“中国学生基础扎实,但不够灵活;美国学生涉及知识面广,却不够深入”。这几乎成为大多数旅美知名学者、教授的一致评价。正是由于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学生类型。也许,中西方的教育理念各有各的优势,一时也说不上孰是孰非。纵观中外教育的种种差异,我们应该对中国的教育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着诸多不如意的地方。如何把中外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更能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需要的教育制度、教育形式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那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完善中国的教育体制呢?
首先,要更新我国科学课程中的不足。科学课程过分注重学科的逻辑性,忽视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我国科学课程带有精英主义的性质,不利于科学的普及。其次,科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再次,加强科研过程和方法的训练,确立探究式的科学教学模式。最后,突出动手操作,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等。这都是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需要继续付出大量努力才能完成。
&综上所述,从中外教育理念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教育要想达到一流的水平,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创新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对青少年的教育关系到中国发展的未来。关于中国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论文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 && && 中外教育观念的差异和比较
中外教育观念的差异和比较
内容简介:中外教育观念的差异和比较&&&&&&&
论文关键词:中外教育观念;差异;比较
论文摘要:我国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基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的不同,在教育的各个层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该文从学生入学的方式、学校的教育策略和办学定位、学校
关键词:中外教育观念;差异;比较
摘要:我国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基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的不同,在教育的各个层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该文从学生入学的方式、学校的教育策略和办学定位、学校的内部结构、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师资的来源、育人的环境七个方面阐述了中外教育的差异。
建国5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成果辉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贡献了大量各级各类人才。如今,我们已跨入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新时代,因而,教育理念的创新成为首要之义。我国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基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的不同,在教育的各个层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由于受种种复杂的社会因素及某些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我国的教育处于相对较落后的状态。笔者曾先后从互联网上查阅了多个国家的教育状况,并查阅了许多资料。认真分析了许多实际情况,初步形成对中外教育差异的一些看法。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学生入学的方式不同
中国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考试,而且很多是一卷定终身。考试本身并不坏,但一卷定终身不好。今天中国的高考制度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指挥棒,从某种程度上讲确实扼杀了许多青少年的兴趣与爱好。那么国外学生是如何进高校呢?以美国名校为例,一般要五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参加SAT考试,但考试压力不大,因为一年有7次考试机会,随你什么时候去考,也不管你考几次,直到你满意为止。二是高中实行学分制,至于你是三年学完还是五年学完都可以。三是中学考试的平均成绩要达到B。这不是一张考卷所代表的全部分数,即使你全部答对,也只能得50分。平时如果你做一个航天模型,玩一个能够遥控的风筝,也可以拿25分、30分,甚至对同学的帮助有时也会算分,这样综合起来看你是A还是B。四是考大学要推荐信,特别是要有个性的推荐信。五是学校个别面谈。这就是国外很多名牌大学的“五关”。另外,国外的大学实行淘汰制,宽进严出。有了严格的淘汰制,开多大后门都没用。如果你个人能力不行,即便是开后门进去,也是自讨苦吃,过一年你就得自动“下岗”。所以选择大学还是要与自己的能力相配。
2.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育策略和办学定位,对不同的学科也有不同的要求
纽约的服装学院、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都是世界一流大学,但各家的定位却不一样。不同的学校发不同的音,只有这样才能够奏出美妙的乐章。如果我们都往一个方面挤,就不能奏出动听的乐曲。同时,不同学科对学位的要求也不一样。一个好的高等学校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培养出多少硕士生和博士生。据统计,我国研究生的绝对数量已居世界第三,但最近某地出年薪16万聘请高级技工,却没人响应。所以,建立一个比较合理的高等学校结构,使之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并能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是非常必要的。
3.学校的内部结构不同
这一差异导致了学生培养方法上的根本不同。任何高等院校的内部结构都是纵横交错的,纵的方向是本科教学,横的方向是科学研究。不同的学校其内部结构是不一样的。国外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纵向简洁,横向丰富;但一流的高等职业学校纵向丰富,而横向简洁。我国的高校却趋于雷同。对复旦或者北大这样的学校来说,教学的方向不能多,但横向交叉学科、研究的机构可以多。但我国的高中生考入高校,往往被分入几十个不同的系、院,像被领到了一个个窄胡同里面,怎能培养出创新人才?世界上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都把广博教育放在培养本科生的首位,把专业培训放在次要位置。比如哈佛大学早就规定,学生入学后都要先学七艺,即文化、逻辑、修辞、几何、天文、数学、音乐,后又加上语文、人文、社会、自然。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就可以具备思考的能力、清晰沟通思想的能力、明确的判断能力以及能够识别普通性价值的认知能力,而学生分专业是大学二年级之后的事情。这种宽基础、宽专业的培养方式带来了与专业分得太细的培养方式全然不同的结果。例如,在哈佛医学院里就有许多本科学文科甚至学音乐的学生。这在我们这里,简直无法想象。"
4.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不同
5.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
在世界上优秀的学校里学生的中心地位一直是不可动摇的。英国的一些著名高等院校成功经验之一,就是他们很早就实行了导师制,像牛津、剑桥,15世纪开始就实行导师制,使得每个学生都得到关心。“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用来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待点燃的火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把这火种点燃。牛津大学也有句妙语:“导师对学生喷烟,直到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苗。”每个人的火种是不一样的,需要靠同学的力量、靠家长的力量、靠教师的力量一起把不同的火种点燃。复旦大学物理系过去有一位学生书读得马虎,玻璃却磨得很好,老师就发挥他的长处,对他进行鼓励,并不因此限制他。这个学生毕业后,参加了我国最高级的天文望远镜的磨制,他头脑里的火种就这样被点燃了。人无全才,但人人有才,“学校的任务就是发挥学生的天才”。在“以人为本”方面的另一个明显不同是,在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投入比例上的巨大差异。1998年,剑桥大学的科研经费为1亿英镑,合13亿人民币;复旦大学当时的科研经费是1.3亿人民币,为其1/10。但是剑桥科研经费的90%是用在人员的工资上,仅用10%购买设备,而复旦的全部科研经费几乎全用在了仪器设备上。试想两校的设备费几乎相等,都有一个相似的实验室,两者的设备也差不多,但剑桥是从世界范围招聘人才,拥有11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两者的科研能力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当然就不一样。
6.师资的来源不同
我国高校的师资多数是学术型的,他们从学校到学校,很多是在同一学校里从助教做到教授。国外一流大学的教授很少“近亲繁殖”。哈佛大学的教授绝大多数是从世界范围招聘来的。对于社会科学、工学等应用科学,很多教授来自政府机关、企业部门。例如,耶鲁大学的工学院院长原是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商学院院长原是美国商业部长,就连原美国副总统戈尔也可以到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授。他们丰富的经历、与社会各界广泛的联系,为大学的教学、科研带来了非常珍贵的资源,他们能发挥一般教授无法替代的作用。在人们的眼光里,教授、院长的社会地位是很高的,从部长、副总统到教授、院长,一点都没有降低身份。
7.育人的环境不同
环境对人才培养十分重要。这里有一个例子,1953年出生的一个男孩,叫安德鲁·怀尔士,10岁那年,当老师在讲商高定理的时候,讲到了世界难题费马大定理,他开始对此着了迷,并立志搞数学。后来他在1985年成了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但是这以后,这个人突然消失了,学术会议也不参加,也没有了,别人说他是江郎才尽了。实际上,他埋头苦心钻研了9年,并终于在1994年破解了费马大定理,轰动了全世界。这个故事给我们的教育很大。第一,教师很重要。如果在这个人小时侯总是逼他考100分,不启发他的好奇心,能有这个人才出现吗?第二,要有一个宽容的育人环境。一个人能够9年什么事都不做,专攻世界难题,这就是环境给他的宽容!可见,为年轻人创造一个能激发兴趣、产生好奇心的环境,营造一个能够使其静心苦干十几年的宽容氛围是何其重要的事。
知识经济依靠的是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如何点燃隐藏在青年人头脑中的智慧火种,让它燎原中华大地,出现一批又一批富有“梦想、创造性思维、发明”能力的年轻人,如何结合实际创新我国的高等教育,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 查字典[]
相关链接:、、、、
1、“”由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例文地址:/lw/jiaoyu/jiaoyulilun/35432/,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一个国家推崇什么价值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看教育的核心目的 和核心价值观 以及指导思想。     中国的教育最常提到的口号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核心价值观是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人民-很抽象概念)。 中国的教育理念和口号 是中国特色的,因为我只在中国看到 听到 整个国家的教育的目的和核心价值观是为了培养 爱一个政党 爱(这个党所把持的理念)这么明确 固定 狭隘 自私 愚昧目的 的。当我和一些西方朋友交流中国教育的价值观时,当我说出中国的教育的指导思想时,他们都惊讶的瞪着我,难以置信的样子。 我后来明白为什么他们会那么吃惊中国的教育的价值观。    因为毕竟 党是 一部分人为了捍卫自己团体的权利和利益而组建的政治团体。 而国家则是涵盖了整个区域内全体国民利益的集合体,党是国家下的局部的概念,无论这个国家是一个党还是多个党,国家整体的利益绝对不可能等同于政党利益。而且,党员只是全体国民里的小部分人。党员的利益和全国人民的利益也是有巨大不同,而且有的时候是会发生对立和矛盾的。因此,怎么能够让一个国家的教育为了一个政党 一个政治团体而服务呢。怎么可能让十几亿的全国人民集体利益为几千万的党员利益而转呢? 因此 这是一个双输的非常愚昧的教育理念,因为全体人民是整体,是大,党员是局部是小, 要为牺牲整体照顾小部分党员,就要全体非党员牺牲。但非党员是绝大多数,因此为了维护这样畸形的价值平衡,和教育价值观,就要平衡多数非党员和少数党员之间的利益,那么无论党员和非党员 都要 为 维持这样一个畸形的价值理念而做出牺牲。这话就是 为什么中国比任何国家都喜欢 大力推行 人人要牺牲自我 的价值观的由来。     而西方所有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就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因为西方逻辑思维的发达,让他们懂得 培养了非常尊重自我的权利和利益个体,其实就培养了人人为社会和为国家的 具有集体主义思想的公民。因为,如果要满足个人对自己的利益需求,就必须考虑所处集体团体的利益,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于社会,每个人都必须通过为社会做出贡献而实现自我利益的需求。     没有个人,就没有集体,没有国家。然而,没有国家和集体,也没有了个人利益。
这就是为社会那么中国60年推行牺牲自我合法权益,推行集体国家而消灭个人价值观教育的结果是,集体国家利益一而再 再二三 遭受重大损失,官场腐败越演越烈,整个社会越来越缺乏公德,最后导致每个人都自私的根源。因为中国如此双输的价值理念,导致中国陷入了这么一个恶性循环的价值观泥潭。    捍卫每个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就是捍卫集体和国家的权利和利益。但是,反过来,当国家 集体利益被侵犯的时候,那么,个人利益必定遭到侵犯。 这是思维逻辑的顺序。 所以,西方国家的教育即使怎么推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即使他们从来没有像中国这样宣传牺牲自我为集体和国家,但是,这些国家从来不缺乏为了集体国家利益而献身的英雄。 反观中国今天,却那么多为了个人私利而牺牲集体国家利益的自私的个体。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抢沙发是个技术活,首先要信号快,联通3g或wifi起步,最差也要个移动,您要是联通2g?谢了您呐,您歇会儿,这儿没您什么事儿。其次是耐力,手不停点上面刷新,在关天高峰时期,平均每8秒一下,您手机要是键盘或不是智能的您也别出来现眼,导航键会被按坏cpu也跟不上。还有就是要有眼力劲儿,看到0回复马上点开,手机输入法粘贴要一气呵成,这就像开车,要油离配合。最后要有坚强的抗压能力,总会有某个比你还闲的和你抢,这时候要跟丫死磕,看谁更闲的蛋疼
  楼主是谁?--他高傲,但是宅心仁厚;他低调,但是受万人景仰。他可以把关天茶舍的水,运用的出神入化,灌出堪称水之艺术的超级帖式,他究竟是神仙的化身?还是地狱的使者?没人知道。但是可以肯定,我们一直都在给他一个称号——水神。
   社会公共利益,比如教育 医疗福利,本来就是政府必须做好的最基本职责。然而,和其他国家政府职责不同的是,中国政府除了很会为自己敛财外,该承担的职责却几乎全部推掉。特别是政府维护社会公正公益道义的责任,几乎推的干干净净。        公益事业,本来是在政府财力或注意力顾及不到的情况下,有民间自发建立的辅助弱者的补偿方式。        但公益,决不能成为让政党及其政府心安理的榨取 剥削人民财富 自私丑恶行为的遮羞布。         公益是高尚的,但公益却无论如何不能代替政府 必须承担的公益的责任。比如,对教育的投资,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如果中国政府把人民的钱拿了就拿了,只顾自己挥霍谋私,而不为人民服务,不承担最起码的支付全中国各个地区最基本的教育和医疗支出的责任,而要中国人民自己靠公益来 靠希望小学来补救。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王锡锌在《新闻1+1》节目中透露:我国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公车开支一年19000亿。。。“公款接待、公费出国考察、公车,也就是‘三公’,一年19000亿。占这个行政开支的60。”    http://www./forum/topic.asp?topicid=4279284
  双输的价值观!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方说中国是发达国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