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油墨专用如何分辨冬季夏季油墨

如何去辨别一个颜色里的油墨种类
你大爷HyFn
油墨的墨性和印刷适性
油墨的墨性主要指油墨的流变性方面的几个性能.它们中的几个主要指标如下:  1)粘度在定义上粘度是指阻止流体流动的一种性质,是流体分子间相互作用产生阻碍分子相对运动的量度,常以每单位面积所受的剪切应力来表示.油墨的粘度同印刷质量有关,粘度大一点,对油墨的转移和网点成型有利;粘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对印刷产生影响(见附录).胶印中常用的油墨粘度在200-800泊范围内.  2) 粘性及粘性增值粘性也即粘着性,是阻止流动中液体层分离的量度.油墨的粘性同印刷质量也有很大的关系,油墨的粘性大,对网点成型有利,但不能过大,否则对印刷有影响(见附录).油墨的粘性同温度和印刷速度有很大的关系,随着温度和印刷速度的提高而很快升高.胶印中常用油墨的粘性值在8-14(400rmp)范围内.粘性增值是表示油墨在印刷中粘性的稳定程度,粘性增值越小,则油墨的墨性也越好.  3) 屈服值指油墨在剪切速度为零时的剪切应力.油墨的屈服值大时显得很硬,可使实地印刷均匀和网点清晰,但影响流动性;屈服值小时,会使网点变形大,影响印品效果.  4) 流动度是用来表征油墨稀稠程度的.对胶印油墨来说,流动度是屈服值的函数,流动度大则屈服值小,反之则屈服值大.流动度与印品质量有关,流动度过大,会影响网点的成型,造成网点扩大过大;流动性过小,油墨的屈服值很大,这不利于油墨的转移和印刷.一般单张纸胶印油墨的流动度在28-36毫米/35℃之间.  5) 斜率是指使用平行板粘度计作出的油墨流动特性曲线的斜率.油墨的斜率可表示油墨的丝头长短,斜率大则油墨的丝头长,反之则短.一般来说,油墨的斜率还与油墨的流平性有关,斜率大流平性就好,反之流平性差.胶印中,当油墨的斜率小于4时,常会造成墨斗不下墨.对于相同连结料和颜料制成的油墨,斜率大则光泽性较好.  6) 截距同斜率相似,是指油墨流动特性曲线的截距,它与油墨的稀稠、软硬有关,截距越大油墨越软,身骨越短;截距越小,油墨越硬.一般油墨的截距大则粘度小,反之粘度则大.单张纸胶印油墨的截距约在5-10之间.  7) 触变性指油墨的粘度随剪切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或随剪切速度的减小而增大的性质.印刷中要求油墨有一定的触变性,以使印刷后网点清晰,但触变性太大会影响油墨的传递转移,使小网点丢失.胶印油墨的触变性一般较高.  8) 转印性指油墨从墨斗到印版,从印版到橡皮布再到承印物的传递性能.实际中常用油墨的转移率来表示.油墨的转印性好,在印刷中油墨的转移量容易控制,印品效果好. 油墨市场的的前景分析
目前,亚太地区已经成为世界油墨制造业的重要中心.据估计,东南亚和澳洲的油墨市场总量接近13万吨,金额超过5亿美元.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油墨业在亚太地区各个国家的发展状况有很大不同.世界10大油墨公司中的一半的总部设在日本,中国、印度、越南属于发展十分迅速的国家,而其他国家的印刷业才刚刚起步. 随着中国成为亚太地区增长最为迅速的经济体,世界主要油墨制造商都在中国进行了重大投资活动,如:东洋油墨、SakataInx、DIC、富林特油墨、东华油墨等. 中国作为世界第四大油墨生产国,油墨产量约占世界百分之六.目前,中国拥有印刷油墨综合年产能力约二十五万吨,产量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中国油墨市场的总量为每年50亿人民币. 统计显示,2003年中国油墨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全年产量同比增长百分之十四点五. 专家预计,今年将是继去年之后,又一个油墨行业高速发展年头.据了解,东欧、美国和东南亚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油墨生产厂商的合作正逐步增加.中国油墨生产企业目前已达三百多家.专家预测,近期中国国内市场对油墨的需求量还将以每年百分之九的速度增长.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年内仍将以每年7%-7.5%的比率高速增长,而中国印刷工业的增长率将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出版业的年增长率将达到8%-10%,而包装业的年增长率将达到12%,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是中国入世、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媒体业的竞争和发展、准备2008年奥运会. 而油墨行业迅速发展主要有内外两方面原因:首先,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印刷出版业发展势头迅猛,文化事业发展直接影响到中国国内对油墨需求急剧增加.与此同时,油墨出口也成为促进油墨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 有关专家预测今年3-5年内,国内市场对平版胶印油墨、网版油墨、柔版油墨特种油墨等产品的需求将呈现上升趋势.以下是国内市场对各种油墨产品的需求概况. ◆平版油墨:今后市场需求量为稳中有升,但幅度不会太大,将会以5%-6%的速度增长,所占的比例在40%-45%,其中轮转胶印油墨增长速度将会更快些. ◆凸版油墨:总的比例将下降,但是其中柔性版油墨的比例会不断上升,这也符合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 ◆凹版油墨:总的情况是处于平稳状态,但其中的塑料油墨里印和表印属上升趋势,这与国际趋势不同,因为这里涉及到环保回收等方面问题. ◆网孔版油墨:市场销售量趋于上升,主要是金属、玻璃和塑料丝网油墨使用量增加.而且丝网印刷设备已打破了原手动印刷机的落后状况,有的地区已开始引进了国外先进丝网印刷设备,使丝网油墨用量有所增加. ◆专用和特种油墨:总的趋势是使用量日趋增加,如喷印油墨、防伪油墨、珠光油墨、标牌油墨、荧光油墨和磷光油墨等品种都在随今后市场需求的增加而增加用量.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先进的醇溶性和水溶性油墨等环保油墨将呈快速增长势头. 印刷工业必须巩固和发展业已存在的胶印生产能力,提高凹印、丝印、喷墨印刷和曲线表面印刷能力,发展柔印,改进印后加工技术.要大力发展高档包装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满足国内市场和出口的需求. 今后油墨的发展目标是,适应多色、高速、快干、无污染和低消耗的需求,改善热固型轮转油墨、柔性版油墨等产品的质量,提高对现代印刷工艺的适应性和产品稳定性,积极开发目前国内仍处于短缺和空白的各种水基油墨、无水胶印油墨、食品包装油墨和耐晒油墨等品种.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这个我也想知道。。。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最好是找厂家提供一下施工指导书,上面会有比较详细的资料。
气味,干燥方式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作者:王维
扫描下载二维码几招轻松应对低温导致的油墨变稠
发布日期:
&&来源:油墨产业网
&&责编:荔枝
&&浏览次数:427
核心提示:冬季气温比较低,常出现因为温度过低而导致油墨变稠的现象。春节假期即将开始,因此软包厂在储存油墨时应当保证仓库温度的稳定。如果出现油墨变稠的问题,也可以采用以下办法来解决。
【中国包装网讯】冬季气温比较低,常出现因为温度过低而导致油墨变稠的现象。春节假期即将开始,因此软包厂在储存油墨时应当保证仓库温度的稳定。如果出现油墨变稠的问题,也可以采用以下办法来解决。
冬季温度低是油墨变稠的外部因素。在温度影响下,油墨(原墨)发生稀稠变化是一种物理现象,但变化的是形态,而不是本质(油墨的基本性能)。
油墨太稠,黏度也大,但最好不要用稀释剂或调墨油调整其黏稠度。因为在调配墨性时,油墨厂家产出的原墨所能容纳的各种助剂的总量是有限度的,超出极限量,即使可以使用,也减弱了油墨的基本性能,影响印刷质量。
由温度引起的油墨变稠,可以用以下办法解决
1.将原墨放在暖气片上或暖气旁边,使其缓慢升温逐渐恢复到原状。
2.急用时可使用开水进行外部加温,具体方法是把开水倒入盆内,再将原桶(盒)墨放在水中,但要防止水蒸气浸入,待水温降到27℃左右时取出,开盖搅拌均匀即可使用。印刷车间的温度以保持在27℃左右为宜。
正常温度下出现油墨变稠现象的解决办法
在正常温度下油墨也有稠厚现象,因为油墨的稠度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油墨的流变特性。如果不是由于外部因素引起的变稠现象,可归纳为以下两种原因:
1.是由原墨内在结构中的强触变性引起的,但经搅拌恢复原状后,仍可使用;
2.是过期油墨或因存储不当而产生的变质油墨,不能使用。
此外,春节假期即将开始,许多软包厂的印刷耗材开始入库封存,油墨也在其中。这样就必须保证仓库温度的稳定,防止长假期间油墨变稠、变质。尤其是近段时间寒潮致使各地气温偏低,这就更需要管理者注意(南方没有暖气的地区企业更需要注意),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浅析印刷油墨光泽度
您的位置:
浅析印刷油墨光泽度
资料来源:&&&&作者:孙寅
光泽和颜色统称为色泽。由于颜色较为直观,并且对人的心理状态、情绪等许多精神方面的因素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所以人们对颜色的研究起步较早,此项研究工作目前已基本成熟,并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光泽同颜色一样,同样能对人的心理产生相应的反应,特别是在印刷品品质评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所谓印品的光泽,就是指印品在一定的背景和光照条件下,印品表面上的光亮度以及与各方向上光亮度分布的对比关系。与光泽有关的光学特性主要包括表面反射光和内部反射光。
1.表面反射光,表面反射光由表面正反射光和表面漫射光组成。
正反射光:符合反射定律的光线称为正反射光。正反射光的强弱除与物质的反射率有关外,主要与物体受光表面的状态有关。一般来说,表面愈光滑平整,反射光也就愈强。正反射光是物体反射光中的一个特殊信息,对光泽研究有着特殊意义。以往的光泽研究对正反射光都给予相当重视,如对一般光滑表面物体的光泽测定,在日、美的工业标准中大多使用与正反射光直接相关的镜面光泽度。正反射光基本是在物体表面反射的,所以物体对这部分光的选择吸收很少,它的光谱组成与原入射光的基本一致。
表面漫射光:实际的镜面都不是理想镜面,因而会产生光的漫射。这时可以认为是许多小镜面反射的光强叠加,当漫射面的亮度为一常数时称为余弦漫射体。
2.内部反射光,光线折射进入物体之后,由物体内部反射重新进入原介质,这部分光线叫内部反射光。内部反射光要受到物质的选择吸收,使得它的光谱组成发生变化,如果入射光为白色,此时内部反射光会变为色光而呈现出物体的颜色。
印迹有无光泽是印刷品的质量标志之一,如果富有光泽,能使印刷品印迹色彩增加鲜艳程度;增强图像的立体感,特别是实物照片的复制,有了光泽,更加逼真。影响印迹光泽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纸张的性质
纸张的结构状态对印迹光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是最基本的条件。纸张的表面平滑度、光泽性、吸墨性三个指标,对印刷成品的光泽度都会产生影响。
1.纸张的表面平滑度对印品光泽的影响。为了使印刷产品形成镜面反射,色彩鲜艳,光泽好,必须采用平滑的纸张印刷。表面粗糙的纸张是难以使印迹有光泽的,即使平度好,但纸张的涂料颗粒间形成毛细孔,连结料渗透性大,也仍然得不到高光度的产品。各种纸张的表面平滑度是不同的,平滑度的高低对成品的光泽影响较大。平滑度高的纸张,对于油墨有良好的接触速性,能保证网点完整地再现,使成品具有较好的光泽。因为纸上的墨膜光泽,决定于对入射光能否做到镜面反射,只有平滑度高的纸张,墨膜流平后才能产生镜面反射。反之平滑度差、表面粗糙的纸张,印迹墨膜高低不平,对光只能形成漫反射,成品也就没有光泽了。因此,精美高级的产品,要取得较好的成品光泽,首先要选用平滑度高的纸张来印刷。
2.纸张吸墨性对光泽的影响。纸张的吸墨性实际上是指纸张对油墨连结料的吸收性能,纸张的吸收性是决定渗透量的主要条件之一,如果油墨的性质一定,纸张吸收性大,墨层颜料重叠厚,印迹光泽便要减少,甚至无光泽。越是粗糙的纸张,其纤维间隙越大,对连结料的吸收能力越强。连结料在尚未干燥的情况下,被纤维吸收了大部分,剩下的一部分连结料和油墨颗粒附着在纸张的表面,失去了应有的流平性能,无法结成光滑的墨膜层,使产品暗淡无光。对于涂料纸(铜版纸)来讲,影响油墨吸收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涂料中所用的且谜片剂的品种和用料问题。胶粘剂对颜料的比例越低,则纸张对于油墨的吸收性越高。涂料浓度较低,则涂料中的胶粘剂和水容易渗透到厚纸中去,降低了涂层中的胶粘剂数量,从而增加对油墨的吸收性。二是涂料中颜料品种和颗粒细度也同吸墨性有关。颜料的颗粒越细,涂层中的胶料就不容易转移到纸基中去。颜料颗粒粗,颗粒间隙大,对于油墨的吸收性也大,成品很难获得理想的光泽效果。
3.纸张的光泽度对印品光泽的影响。纸张本身的光泽,对于成品的光泽有相当大的作用。涂料纸表面的光泽如何,主要取决于造纸时所用的增光材料和对纸张的加工精度。增光材料有硬脂酸铝、石蜡、虫蜡等,精加工的方法是超级压光。采用上述方法加工出来的纸张具有光滑的平面,自身形成了对光的镜面反射(单向反射)的性能,印上透明度较高的油墨,成品光泽效果自会较好。
4.纸张强度对印品光泽的影响。纸张强度低、掉粉、掉毛现象严重,印刷时,油墨与纸张的结合力不高,印品的光泽度就低甚至无光泽。
5.纸张的酸碱度对印品光泽的影响。纸张的酸碱度影响墨膜干燥速度,而墨膜干燥速度影响印品光泽度。碱性纸张能使墨膜干燥加速,从而相对地减少了渗透时间和连结料的渗透量,所以印品光泽较好;酸性纸则次之。
二、油墨性质
1.油墨的流平性,在印刷过程中,油墨的流平性好,则光泽度好;流平性差,易拉丝,光泽度差。
2.油墨的流动度,油墨的流动度大,印迹尺寸扩大,网点增大,墨层薄,光泽度差,油墨的流动度小,可减少渗透,易使墨膜变平,印品光泽度高。但是油墨流动度太小,油墨不易转移,不利于印刷。因此,为了得到较好的光泽度,应控制油墨的流动度,增加粘度或减少流动性都必须考虑其他印刷条件,否则单纯强调印迹光泽,会造成别的质量问题。
3.油墨的细度,油墨颗粒粗糙,印刷中易出现堆版等故障,印品也粗糙,出现漫反射,光泽度差。反之,光泽度较好,在选择油墨时(特别是金墨、银墨)应注意。
4.油墨的粘度,粘度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大会使橡皮布与印品表面剥离,拉丝;过小,则印迹尺寸扩大,墨层变薄,影响光泽度。大中华印艺网
5.油墨的干燥形式,相同墨量采用不同干燥形式,其光泽度也不一样,一般氧化结膜干燥比渗透干燥的光泽度高,因为氧化结膜干燥的油墨印品表面连结料多,而渗透干燥的油墨印品表面连结料少。当油墨转移到纸张上后,连结料中的溶剂部分,以较快的速度渗入纸内,同时涂层和纸张纤维要对连结料进行吸收,越是粗糙的纸张,对连结料的吸收能力也就越强。连结料在尚未氧化结膜干燥的情况下,被纸张纤维吸收了大部分,剩下的一小部分连结料和颜料颗粒便粘附在纸张的表面,因而使产品暗淡无光。
6.油墨中加入催干剂的数量。除了油墨本身的干燥性能外,油墨中加入催干剂的数量也是决定印迹光泽的因素,因催干剂增加,能相应提高干燥速度,减少墨层的渗透时间。如钴催干剂是以促进氧化结膜为主,适当选用它,干燥快,表面结膜光滑,有增加光泽的作用。光泽的消失往往是干涸时间过长,纸张对油墨的吸收和油墨对纸张的渗透量增大,导致连结料与颜料的分离,油墨中部分连结料渗入到纸张的毛细孔中,使连结料在纸面上的比例减少了,如果尽早结束渗透阶段,就能改善干涸后的墨层的光泽状况。反之则使墨膜表面呈漫射状态而无光泽。
7.油墨的透明性,透明度高的油墨形成墨膜色层后,入射光线一部分被墨膜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到达纸张的表面,再反射出来,形成两次滤色,这个复杂的反射机理丰富了色泽的效果,而不透明的颜料形成的色层墨膜,其光泽只是表面反射而得,光泽效果肯定不如透明油墨。
8.连结料的光泽性,油墨的主要成分是连结料和颜料。连结料的光泽性是油墨印迹能否产生光泽的主要因素。早期的油墨连结料以亚麻仁油、桐油、梓油等植物油来制造,印迹结膜后表面的光滑度不高,只能呈现脂肪性的膜面,对入射光形成漫反射,印迹的光泽性较差。现在油墨的连结料以树脂为主要成分,印迹结膜后表面光滑度高,入射光的漫反射减少,因而印迹的光泽高出油脂油墨好几倍。
9.油墨的粘度对连结料与颜料之间的吸附力,油墨的粘度对连结料与颜料之间的吸附力有关,增加粘度就使两者之间的吸附性增加,这样纸张对连结料的吸收就会相应地减少,使渗透量减少,光泽就越好,所以在油墨中适当增加粘度能使印迹光泽增加。
10.墨层厚度,印张表面各色墨层的总厚度与光泽度关系很大,一般单色印刷品很少出现光泽,如在上面再套印,就会呈现光泽,所以各色墨层的厚度,都对光泽度有影响。例如墨层偏厚些能为光泽度的提高打下基础,套色次数多则能填平纸面,可提高光泽度。
11.油墨的乳化,乳化了的油墨,必须在水分蒸发以后才能开始干燥,故使干燥延缓,并使墨层表面形成很多小孔,减少了印迹的光泽。
三、印刷压力
压力是印迹良好转移的关键,压力过大,印迹扩大,光泽度变弱;压力过小,印迹不清晰,会造成印品无光泽。因此,胶印时在保证能将橡皮布上的油墨正确转移到承印材料上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最小的压力,以印出光泽度好的印品。
在同样纸张、油墨的条件下,由于操作工艺中存在问题,往往印刷后成品光泽相差较大。在不考虑印后上光处理的前提下,提高印品光泽度可用以下几种方法:
1.改进酸性润湿液。我国沿用几十年的酸性润湿液,以铬酸、磷酸为主,虽经冲淡,但PH值仍在3.5~5.6之间。酸性越强,对油墨连结料和颜料的分解力、腐蚀力越大,致使印迹膜面粗糙,降低了光泽。对于润湿液的研究与开发最近几年有所突破,如上海的“立德润湿粉剂”,可以说是效果较好的,如今我国胶印润湿液已步入一个新阶段,但有些印刷厂仍在沿用老配方。
2.降低油墨乳化度。胶印中的油墨乳化过度大都是操作中水大墨多造成的,印迹看上去墨层很厚,但油墨分子成了水包油的状态,干燥后光泽性极差,而且还会产生一系列其它故障。水大墨多是胶印中最犯忌的做法,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应常对操作者进行质量和技术教育外,建议使用“立德润湿粉剂”,因为该剂润湿性能较好,即使版面水分收得较小,也不容易上脏。既利于操作,又使成品有光泽。
3.油墨中适当地加放辅助剂。在油墨中加放适当的辅助剂,可以调节油墨的印刷适性,以便顺利印刷。绝大部分辅助剂对于成品光泽都会带来不利影响。例如:防粘剂,主要原料为六谷粉,加入油墨后,印迹膜层表面由于玉米粉的析出而变得粗糙,成品光泽性就差。又如加入6号薄调墨油,既增加了流动性,也增加了印迹在纸上的渗透性,而且还降低了干燥性,对于印迹的光泽不利。因此,一般辅助剂加入油墨的用量,不得超过5%,若考虑光泽效果,应少放或不放。但氟碳表面活性剂则不同,它能防止墨层出现桔皮、起皱等表面缺陷,同时可改善印品表面的光泽。
4.正确使用燥油。对于高级的亮光快干油墨,在温、湿度正常的情况下,自身已有足够的干燥能力。如遇以下情况应加放燥油:一是在冬季温、湿度偏低的情况下;二是油墨内须添加防粘剂、去粘剂、薄调墨油等的情况下,都应加放燥油。在工艺操作中,正确地使用燥油,对于成品形成光泽非常有利。这是因为纸张吸收连结料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尽快使连结料凝聚,直至结膜干燥,是成品光泽好的关键。
5.注意喷粉。喷粉同油墨一样,也会产生凝聚,特别是密封不好的袋装或桶装,喷粉受潮后,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喷到湿墨印迹上,使墨层表面结膜粗糙,降低了原有的光泽,因此喷粉要注意防潮。另外,喷粉装置的机构上有加热装置,在使用喷粉时应加以检查,加热装置是否失灵。
6.正确调节机器。印迹墨层厚度是否达到标准,对于光泽也有影响。例如压力调节不良,网点扩大率高,墨层厚度达不到标准,成品光泽就稍差。因此,要把压力调整好,使网点的扩大率控制在15%左右,所印的产品墨层既厚实,层次又拉得开,光泽也有了。
7.加凡立水(0号油)。这种油粘度很大,本身稠厚,可调节油墨浓度,使稀墨变稠,增加印品光泽度。
8.加入亮光浆。亮光浆由光泽度很高的原材料加工而成,可增加油墨的光泽,但用量不宜过大,否则会降低油墨的干燥速度,出现粘脏、拉丝现象,影响光泽度。
9.加入撤淡剂。当一些油墨颜色太深不符合专色印刷的要求时,需要将其调浅一些,这时不但可使油墨变浅,同时还能提高印品光泽。
10.加入19#树脂油。当油墨流动性与转移性能不好时,可直接调入19#树脂油,这时不但能提高油墨光泽,且不影响多色套印印刷的进行。(作者单位:江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丝网印刷油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