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维和医疗队侯丹去年有与美国有一个短暂的官方峰会吗

自豪的“蓝盔女兵”-记中国首支维和医疗队
她们是中国首支维和医疗队的白衣天使,也是中国派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首批女军人。草绿色的迷彩服、高腰战靴,配以蓝色贝雷帽、蓝色臂章、蓝色领巾,更显中国女兵特有的飒爽英姿……
自豪的“蓝盔女兵”-记中国首支维和医疗队
  踏着关外初春的瑞雪,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夕,我们来到沈阳军区某部医院,走近了中国首支维和医疗队的一群“蓝盔女兵”。&“我自豪,因为我接受了祖国的挑选”&&&&每个人都可能面临人生的种种考验,但面对祖国的挑选走进维和战场,无疑是一份特殊的人生考卷。当这份特殊的考卷呈现在一群共和国女军人面前,她们又作出怎样的回答―――&&&&&“真正的军人,不要错过上战场的机会”&&&&&作为医院的战备医疗队护士长,侯丹从一开始就被列为维和医疗队的首选对象。从护理部主任找她谈话的那一刻起,她心底就升腾起一种荣耀,一种中国女军人走进维和战场的荣耀。尽管也有使她放不下心的事,6岁的女儿哮喘病还没有好利索,年迈的父母和婆婆需要她照料,她还是将自己的选择第一个告诉了父亲,一个有着40年军龄的老军人。电话的那一端,父亲的回答干脆有力:“闺女,我支持你的选择。一个真正的军人不要错过上战场的机会。”&&&&&侯丹说,不知为什么,父亲的话让她那一刻心底滚烫滚烫的,感觉热血就要沸腾一样。说完,她正了正头上的蓝色贝雷帽,自信地冲我们一笑。&&&&&“博士可以再读,维和机不可失”&&&&&加入维和医疗队,是在读博士叶晓卉未曾料到的。叶晓卉看上去有几分单薄。她的入队颇具“戏剧性”。那天,联合国维和办的哈里博士到中国维和医疗队考察前期准备工作。正在中国医科大学脱产攻读博士学位的叶晓卉被维和医疗队请来帮助翻译有关艾滋病方面的医学资料。就有关艾滋病的话题,哈里博士饶有兴趣地与她进行了一番深入的交谈。这位刚刚从非洲维和任务区考察飞来的联合国高级官员,非常惊讶一个中国女军医对艾滋病防治有如此高深的理解。他感慨地对叶晓卉说:“那里(非洲)太需要你这样的医生,希望能在非洲见到您。”&&&&&“只要能为人类和平与幸福作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我的选择会毫不迟疑。博士可以再读,维和机不可失。”薄薄的镜片后面闪着叶晓卉坚定的目光。&&&&&“亲爱的,就将婚礼庆典放在凯旋之日吧”&&&&&当“准新娘”张翼把自己蓄了一头的秀发剪成运动式时,着实弄得男友华勇一头雾水。原本要试穿婚纱的心上人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却是一身崭新的维和服装。婚姻殿堂和维和战场反差未免大了些。男友一时间似乎对军人的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通情达理的他尊重了爱人的选择。&&&&&“三八”节前的一个双休日,张翼与心上人手挽手领回了结婚证书。他们商定把婚礼庆典安排在她凯旋的日子。&“我坚强,因为我通过了维和训练的考验”&&&&作为白衣战土,她们担负着在各种复杂环境下拯救生命的神圣职责;作为维和队员,她们将置身环境险恶的非洲维和战场。所有这些都需要她们面对眼前严格苛刻的维和训练,付出常人难以想像的毅力和汗水―――&&&&&“把209级台阶踩在脚下”&&&&&心细的杨葳打着背包来到维和训练营地时,第一件事就是把通往山顶宿舍的台阶在心里默默数了个遍:“乖乖,209级台阶!”&&&&&跨越209级台阶,成为杨葳和战友们每天必过的体能关。开始,一场训练下来,全队都成了“瘸子”,连20多岁的小伙子下楼都得侧着身走,更别说杨葳了。回到宿舍,散了架般的她多想给自己找歇脚的“台阶”呀。“不行!那你还算什么维和队员?”弯弯曲曲的山道上,一个不知疲倦的身影在一步步向上攀登。有时两腿练得不听使唤了,杨葳悄悄地给自己打针“封闭”再练。脚扭伤了,她给自己缠上绷带再练。209级台阶硬是给杨葳轻松地踩在了脚下。&&&&&“拿着脸盆学憋气,卧在床上练泳姿”&&&&&会弹一手好琵琶的李彩云能用自己的一双巧手把口腔病人的牙齿收拾得结实整齐,可一碰到游泳衣手就直打哆嗦。曾经得过耳膜穿孔的她一直远离游泳池,是个货真价实的“旱鸭子”。第一次戴着丈夫特意为她买的护耳罩,走进大连舰艇学院的游泳馆,她坐在泳池边怎么也不敢下,还是教练一把将她推下了水。“&一口水反而把我灌清醒了。”她想起那天的情景,“我直在心里说:李彩云啊李彩云,你这么脓包,到何时能成为真正的维和战士!”打这之后,她一有空就在盛满水的脸盆里练憋气,晚上睡觉前还要趴在床上练泳姿。&&&&&“为锻炼自己的臂力,我坚持每天练俯卧撑。信不信由你,现在到海里我一口气游个几百米没问题。游泳测试,教练还夸我这个‘旱鸭子’的泳姿最好看呢!”说到这,李彩云脸上写满了兴奋的神情。&&&&&“独脚跳绳皇后”&&&&&齐耳的短发,黑红的脸庞,一身迷彩的刘峰往我们眼前一站,就给人一种爽利的感觉。真让人猜不出,她在维和训练营地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咬着牙“用一只脚”挺下来的。&&&&&被最先列为女维和队员之一的刘峰一开始就觉得自己是颗“幸运星”。可没多久,“不幸”却接踵而至。开训第3天,她的一只脚崴了,肿得像个馒头。刘峰急了:“没进训练场,倒先上了理疗床。这可不成!”从此训练场上多了一个一瘸一拐的“跟梢”,任队长怎么赶都赶不走。带伤训练,毕竟比别人慢半拍,刘峰就自己偷偷地“吃小灶”。跑步不行,她就用一只脚学跳绳,有时一练就是几个钟头。汗水没有白流,一口气单脚能跳200多下,刘峰在维和医疗队里博得个“&独脚跳绳皇后”的美称。&“我幸福,因为我拥有最真诚的关爱和祝福”&&&&作为女性,她们无一例外地在生活中扮演着母亲、妻子、女儿的角色;作为中国首批走出国门的维和女军人,她们也无一例外地要作出亲情或爱情的牺牲。但她们又是这样一群幸福的人,因为她们拥有最真诚的关爱和祝福―――&&&&&“妈妈,我要亲你100次”&&&&&离出征的日子越来越近,7岁的王舒鸿知道妈妈最近越来越“忙”。张怡一踏进家门,女儿就像头小鹿撞进她的怀里。看着女儿天真烂漫的笑脸,张怡打趣地问:“妈妈要去非洲了,你想没想好送给妈妈一个什么礼物?”女儿眨了眨一双又大又亮的眼睛,冲着张怡神秘地一笑:“妈妈,你闭上眼睛我就告诉你。”张怡刚闭上眼,就觉得自己的脸被女儿的小嘴紧紧亲了一口。女儿贴在她的耳边用稚嫩的声音说:“妈妈,我要亲你100次!”张怡情不自禁地把女儿搂在怀里。&&&&&“妈,我给您洗一次澡吧”&&&&&乖女儿从来都是听话的,孙雪蕾在母亲的眼里就是这样。她说,从懂事到现在自己就作过两次主,一是找对象,二是参加维和。找对象母亲觉得还不错,去维和母亲再不舍也愿意。紧张的维和训练间隙,能抽空回家看看久病在床的母亲,陪母亲说说话,给她洗一次热水澡,是孙雪蕾最想做的事。从维和训练营地回来,她一整天泡在母亲的病床前。久别的母女总有说不完的知心话。归队前,雪蕾动情地说:“妈,我给您洗一次澡吧。”“哎!我的好闺女。”牵手间,温暖的亲情在母女心间荡漾开来。&&&&&“记下维和日记,让我分享你的艰辛和喜悦”&&&&&王丽是维和医疗队13名女兵中最后一个入队的队员。这个有些“意外”的命令令王丽的丈夫―――一个在省公安厅工作的警官有些措手不及,他甚至来不及为赶赴训练营地的妻子准备一顿丰盛的饭菜。站台上,汽笛长鸣,性格刚毅的警官张开一双有力的臂膀将爱妻紧紧地拥在怀中。又一声汽笛,他从怀中掏出带着体温的日记本:“丽,不管训练和今后的维和行动多么紧张,不要忘了每天写下一篇日记。等你凯旋之时,打开维和日记,让我分享你的艰辛和喜悦。”模糊的泪光中,日记扉页上一句滚烫的话跳入王丽的眼帘―――“我永远爱你!”&&&&&尾声:限于篇幅,我们未能将13位女军人的情况一一列述,比如她们中的大姐―――46岁的眼科医生刘昕,她们中的小妹―――25岁的妇产科护士王琦,还有翟爽、周红红。她们的故事同样让我们感动,她们的心声同样让我们感奋:“&能代表中国参加维和,我们无上光荣!”&&&&&为你们自豪,“蓝盔女兵”!&(戴岳 张水平 本报特约记者 颜培华 新华社记者 张宝印)
(责任编辑:李海元)
推荐给朋友:
镜像:   
京ICP证000006号
人 民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济南出发扬名国际!中国维和医疗队南苏丹过大年 - 济南新闻
济南出发扬名国际!中国维和医疗队南苏丹过大年
查看:108|
摘要:1月27日讯 据济南电视台新闻频道《济南新闻》报道,2016年9月,中国第七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医疗队从济南出发,参与联合国维和任务。新春佳节,远在异国他乡的部队官兵传回了自己录制的视频资料,为祖国母亲和家乡人 ...
1月27日讯 据济南电视台新闻频道《济南新闻》报道,2016年9月,中国第七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医疗队从济南出发,参与联合国维和任务。新春佳节,远在异国他乡的部队官兵传回了自己录制的视频资料,为祖国母亲和家乡人民送上深深的祝福。来自中国陆军、海军、空军、联勤保障部队的维和医疗队官兵,整装列队,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举行升旗仪式,向祖国、向家乡送上新春祝福。虽然不能与家人团聚,但官兵们写对联、包包子,在南苏丹瓦乌渡过了一个别样的春节。维和医疗队队员于海明说,值此新春佳节因为执行维和任务,不能陪伴亲爱的爸爸妈妈、宝贝闺女还有老公回家过年了,在此祝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维和医疗队队员薄磊说,祝父母身体健康、祝女儿快乐成长、祝亲朋好友们永远的万事如意。中国第七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医疗队以解放军第456医院为主组建,任务期12个月。南苏丹局势紧张,战乱不断,官兵们随时要面对安全威胁,面对种种困难,维和医疗队坚守岗位、全身心投入当地救援,短短4个月时间已经接诊648人次、收治住院206人、实施手术21台,受到了联合国以及南苏丹政府高度赞扬,在国际舞台树立了中国军队的良好形象。维和医疗队政委周信称,为维护世界和平,第七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医疗队始终听党指挥,不忘初心前行,始终牢记使命,扛起肩上责任,切实在异国他乡的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形象,为国争光,为军旗添彩。第七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医疗队还集体向济南市人民拜年,祝福济南市人民新春愉快、合家欢乐、吉祥安康。济南电视台新闻频道《济南新闻》栏目播出时间:每天18:40
管理员推荐 /1
为了净化互联网环境,济南网将于日起对论坛帖子进行人工审核:
审核不通过的帖子内容如下:
1,图片加水印,联系方式,二维码,qq。
2,论坛帖子后加网址,二维码,联系方式。
3,帖子具有营销内容。
济南网运营部:
山东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济南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酋长抓4只老母鸡为中国赴南苏丹维和医疗队送行
作者:黎云 史成军
新华网南苏丹瓦乌7月23日电(黎云、史成军)一夜大雨,中国赴南苏丹维和部队营区已是汪洋一片。77岁的老酋长拉比从鸡窝里抓了4只老母鸡,来到中国维和二级医院的门口,为即将轮换回国的中国第十批维和医疗队送行。
这支由济南军区所属部队组建的63人维和医疗队,在异域他国书写了一份合格的维和报告。
护士王晋玲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日。忙了一上午的她刚刚脱下隔离衣,就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枪声。
&有难民涌进UN城了!&&有难民中弹受伤!&队长张立新的手持电台里,各方情况迅速汇总过来。此时,医疗队部署到位还不到一个月。
到17时,UN城已涌进5000多名难民,聚集在医疗队附近。中国医疗队迅速在UN城门口搭建卫生帐篷,为难民提供医疗保障。
在瓦乌骚乱中,中国医疗队不顾安危,积极开展人道主义救援,先后为80多名难民提供了医疗救治,并为当地一难产孕妇成功接生了一名女婴。
在当地的圣玛丽护理学院、天主教卫生培训学院,中国医疗队为学生们演示静脉穿刺、临床护理,手把手教他们止血、包扎,培养了120名医护人员。
当地最大的医院&&瓦乌教学医院没有外科医生,中国医疗队派人帮助他们坐诊、手术。5月13日,瓦乌教学医院遭到枪击,医疗队员孙新宏冒着危险赶过去为伤员清创、手术。
对于距离瓦乌基地UN城5公里的巴比拉部落来说,中国医生的到来,为他们带来了福音。中国医生治好了酋长拉比的白内障、小男孩凯波特的腿伤&&8个月来,医疗队先后为巴比拉部落义诊12次、诊治病人430余人次。
中国医疗队到达任务区的第二天清晨,一名特殊的病人被抬了进来。
负责送病人的外国医生艾维瑞把张立新拉到一边,低声告诉他:&这名病人是艾滋病患者,请你们谨慎处理。&
抽血、化验、输液&&寇卫军和赵子瑜成为这位特殊病人的主治医生。此时,中国医疗队正在进行轮换,只有部分队员抵达任务区,人手紧张,护士邹于征、杜莹连续3天3夜吃住在病房。
3天后,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病情明显好转。按照联合国要求,患者被转送到一家艾滋病专科医院继续治疗。
相对其他医疗队员来说,寇卫军和邹于征还多出了一次国&&去了一趟肯尼亚。2013年4月,医务助理李金起在凌晨3时把邹于征叫醒:&马上准备个人物品,后送病人到肯尼亚。&
邹于征出发前才知道,联合国瓦乌基地的油料助理安吉鲁突发胸痛,结合他1个月前刚做过的心脏手术,中国医疗队专家怀疑他是&纵膈内出血&,必须后送位于肯尼亚的联合国四级医院。
47岁的寇卫军在国内是每年要做400台心脏手术的胸外专家,他和同样经验丰富的邹于征在这次历时11个小时的跨国空中、地面护送任务中,多次处置病人险情,最终平安送达。
任务期间,中国医疗队先后接诊患者1829人次,收治入院患者91例,开展手术36台次,体检726人次,圆满完成3例跨国紧急后送。
&不怕苦,不怕累,就怕生病之后没得治。&在南苏丹创业的中国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在瓦乌创业的湖北籍工人徐令惜,从5月以来就感到浑身无力,头痛、恶心,呕吐不止。打听到瓦乌有一个中国维和医疗队,他便赶来检查。
经检查,徐令惜感染恶性疟疾,体温一直在39摄氏度以上。医疗队第一时间把徐令惜送进重症监护病房,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出院后,徐令惜牵着一只羊来到医疗队,&是你们,让我在异国他乡感受到祖国的温暖&。
南苏丹缺医少药,中国医疗队派出4名医护人员,携带检验设备和药品,来到中国驻南苏丹大使馆为工作人员和在南苏丹工作的同胞查体看病。
如今,在瓦乌中资机构工作的中国同胞不但生病可以及时医治,还可在中国医疗队进行体检,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
[责任编辑:吴雨洪]
相关新闻: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中国维和医疗队在战乱中接生4名南苏丹难民婴儿(组图)
手术室内忙碌的医护人员。 李秋泽 摄
当地时间6月25日早上7时许,驻特派团瓦乌基地南侧3至5公里处再次发生激烈交火,并伴随着手榴弹和迫击炮爆炸声,安全形势急剧恶化。
自25日起,当地联合国维和基地周围聚集了大批寻求保护的难民,截至26日数据显示,已近6000人。从冲突爆发起,当地医院就已经关门,难民患者开始被大量送入维和医疗队。
中国维和医疗队员在做好自身安全防护的同时,迅速启动了相关预案。
据悉,3天时间内中国维和医疗队收治了8名难民孕妇,25日接生2名女婴,26日接生1名男婴,27日接生1名男婴。
妇产科冯惠芳医生、李秋泽医生、马玉红护士长和医疗助理孙浩等医护人员在隆隆枪炮声中接连迎接新生命,可以说连轴转,根本得不到休息。
笔者发稿时,冯医生她们正在手术室忙碌,即将迎来另一个新的生命。(通讯员李宗泽 李秋泽)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中国维和医疗队救治转送两名黎巴嫩车祸士兵
来源:驾照网发布者:小编发布时间:
  中国维和医疗队救治转送两名黎巴嫩车祸士兵
  黎巴嫩当时间8月3日,中国第十批赴黎巴嫩维和医疗队成功抢救治疗转送两名黎巴嫩政府军车祸士兵重伤者。
  3日8点30分左右,黎巴嫩政府军部队一辆载有2名官兵的巡逻车,在联合国驻黎维和部队东部战区切巴附近执行巡逻任务时不幸发生车祸,导致两名士兵不同程度受伤。
  上午9点30分,我赴黎巴嫩维和医疗队值班室收到联黎司令部的紧急呼救通知,请求医疗队派出急救人员实施营救。接到求救后,医疗队立即启动急救预案,署营救治工作。9点45分,两名受伤的士兵被送到中国维和二级医院。在医院院长颜彬的组织指挥下,外科医生管力和王桂芳分别带领一个急救小组对两名重伤者实施紧急救治。记者在急救室看到,军医索黎、管力对伤势最为严重的士兵Abed AI Raheem Bakish的进行了详细检查,诊断伤者出现神志淡漠现象,头颅有开放性外伤口大量出血,躯干四肢多处外伤。考虑到伤者颅内出血,急需开颅手术治疗,上午10点11分,依据联黎伤病员转运机制规定,我院迅速向联黎司令部申请医疗救援直升机转运后送伤员。于此同时,医务人员密切观测伤员生命体征,对伤员进行摄X线片检查,同时给予创面清洁包扎、外固定和建立多通道补液。通过控制伤员活动性出血、止痛等处理,改善患者全身情况,为下一步救治伤员创造有利条件。
  记者在另一个外科治疗室看到,军医王桂芳和张元文正在对另一名伤员进行检查治疗,患者下唇颏部有长约5CM的斜形伤口,且伤口大量渗血。为了防止出血过多,伤口感染,医务人员在局麻条件下,进行了清创、止血、缝合治疗。
  上午10时50分,联黎法国维和空中医疗救援队抵达医院停机坪。记者在急救室,法国空中医疗急救小组与我医护人员再次对黎巴嫩政府军重伤员进行身份、伤情、治疗核对,经过两国维和医疗队1个多小时的紧急医疗救护,伤员被安全顺利转移到法国救援直升机上。上午11时25分,救援直升机升空迅速向后方医院飞去。驾照网【】
  当天下午,联黎部队总医务官保罗&弗劳里专门派人致电二级医院,高度评价了中国维和医疗队的急救行动,并通报了后方医院传来的后送伤员伤情基本稳定的消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相关文章推荐
猜你还需要浏览
驾照网() 旗下平台: 驾校平台
Powered by 驾照网 (C)
JIAZHAO&&&&闽ICP备号-165
学车报名有保障
就上驾照网
报名成功立减100元
不过包赔付
内蒙古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扫一扫,关注有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维和医疗队侯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