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转基因罂粟回应GJB2中的235和9G>A杂合突变会致聋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袁云大夫个人网站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袁云大夫本人发表
信息提示:耳聋基因筛查结果
不同的基因筛查结果意味着什么?
目前的基因筛查主要包括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三种致聋基因,即GJB2,SLC26A4及线粒体12SrRNA。
GJB2基因的纯合或复杂合突变可能导致先天性耳聋或渐进性耳聋,而杂合突变则为耳聋基因携带者,也可能造成迟发性耳聋。在GJB2杂合突变携带者将来生育时如果配偶也为GJB2耳聋基因携带者,将有25%的概率造成后代先天性耳聋,有50%概率造成后代为耳聋基因携带者。
SLC26A4基因的纯合突变会造成后代表现为Pendred综合征或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因内耳畸形会造成先天性耳聋、渐进性耳聋或后天外伤等因素造成的突然听力下降,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为携带者,后代发病的概率同GJB2基因。
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所致药物性耳聋的高度易感突变,会因为使用很小计量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成突发性耳聋(一针致聋,而且家族中所有母系成员都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的高危者。
但是如果没有发现携带突变,也不意味着就可以放心了。因为耳聋基因共有200余种,目前只是纳入了最常见的三种基因,并不能排除其他少见耳聋基因或突变。我们下一步将争取纳入更多的致聋基因进行筛查,以免漏掉可能的致病因子。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柳州市盲聋学校非综合征性聋分子病因学分析 &gjb2 235delc突变和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筛查报告 
作者单位:1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 100853) 2 山东省威海市威海澳麦尔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威海 264200)【摘要】&
目的 分析gjb2 235delc突变和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 突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 nshi)患儿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聋哑学校的 88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儿的血样,提取dna后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扩增gjb2基因编码区及线粒体 dna, apa酶切分析gjb2 235位点的c缺失突变、 prev-daf 药物性耳聋基因诊断试剂盒分析线粒体1555位点的a→g突变,对gjb2 235delc及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的突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8例患儿中1例(1.14%)为gjb2 235delc 纯合突变; 5 例(5.68%)为gjb2 235delc杂合突变; 4 例(4.55%)存在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点突变,其中1例同时伴有gjb2 235delc 杂合突变。在分子水平能够明确诊断者占11.37%。结论 柳州地区耳聋患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发生率较全国平均水平低,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发生率偏高。应用基因诊断技术可以在地区性耳聋病因调查中进行快速筛查、诊断,可达到防止聋儿再生、指导聋儿康复等积极效果。
【关键词】& 耳聋 gjb2基因 线粒体dna 突变
&&& molecular genetic analysis of gjb2 gene and mtdna a1555g mutations in 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 patients in liuzhou, guangxi of china
&&& yu fei1,& dai pu1,& han dong-yi1,& liu xin1,& zhang xin1,& kang dong-yang1,&
&&& cao ju-yang1, li mei2,& liu li-xian2,& yuan hui-jun1,& yang wei-yan1
&&& 1 department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
&&& 2 weihai aomaier gene technological co., ltd., weihai, shandong 264200, china
&&& corresponding author: dai pu, e-mail:
&&& han dong-yi, e-mail:
&&&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gjb2 235delc and mitochondrial dna(mtdna) a1555g mutations in 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 patients at the deaf-blind shool in liuzhou, guangxi. methods the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were obtained and dna templates were extracted by extraction kits.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the code region of gjb2 gene was amplified. the gjb2 235delc mutation was distinguished by apa i restricted enzyme digestion method. the prev-daf kit for mtdna a1555g mutation was used to detect mtdna a1555g mutation. results of 88 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 (nshi)& patients, gjb2 235delc was found in 6 cases(1 case was homozygosis, 5 cases were heterozygosis); 4 cases were shown to carry the mtdna a1555g mutation (1 was compound with gjb2 235delc heterozygosis). conclusions the incidence of gjb2 gene and mtdna a1555g mutations among the deaf-mute students in liuzhou is 11.37%. molecular genetic screening for these mutations and genetic counseling are effective methods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hereditary hearing loss.
&&&   【key words】  gjb2  mutation
&&&   耳聋是一种常见的人类感觉系统疾病,是引起交流障碍最常见的疾病。随着对耳聋相关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分子诊断技术应用于聋病的病因学研究,并将其应用于产前诊断,从而达到防止聋儿出生、指导聋儿康复、减少耳聋发生率的目的。由于致聋因素较多,耳聋的病因学分析较为困难,为了尽好地开展耳聋基因诊断和为耳聋患者家庭未来的婚育指导提供遗传学上的理论基础,我科在全国范围开展了非综合征性耳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利用常规流行病学调查和耳聋基因筛查方法对柳州市聋哑学校在校学生进行了耳聋流行病学及分子病因学调查。
&&&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接受检测的柳州市聋哑学校学生分别来自柳州市各县、乡,共 88 例,年龄 2~19 岁;其中男 53例,女35例;汉族56例,壮族24例,瑶族 3 例,侗族 3 例,苗族 2 例。入选标准: 3 岁以上耳聋患者全部接受纯音测听检查,检查提示所有耳聋患者均为双侧重度和极重度耳聋; 3岁以下耳聋患者既往脑干诱发电位提示为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排除标准:排除与国外种族联姻家族史者;外耳、中耳畸形者;伴有全身疾病者;智力障碍者;综合征性耳聋患者。经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全部患者为非综合征性耳聋。所有患者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 1.2 dna制备 试剂盒提取dna(上海华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取适量用紫外分光光度计(beckman coulter du800)进行定量和纯度检测,其余保存于 -70℃ 冰箱(sanyo)备用。
&&& 1.3 gjb2 235delc检测 引物设计、pcr扩增及酶切方法见戴朴已发表的文章[1]。
&&& 1.4 线粒体 dna 12srrna a1555g检测 prev-daf药物性耳聋基因诊断试剂盒检测,方法详见说明书[2]。
&&& 2 结 果
&&& 2.1& 聋哑学校参与调查 88 例患者,耳聋发病年龄从出生至5岁;聋前有明确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应用史者9例,用药不详者 4例;语前聋 86例,语后聋 2例;有家族史者 9例。
&&& 2.2 药物性耳聋情况 在有明确的聋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应用史的 9例中,应用庆大霉素者8例,应用链霉素者1例。用药年龄为1岁3个月至5岁。
&&& 2.3 用pcr扩增及限制酶切技术对88例非综合征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进行gjb2 235delc突变检测及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点突变检测。1例(1.14%)为gjb2 235delc纯合突变;5例(5.68%)为gjb2 235delc杂合突变;4例(4.55%)存在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点突变,其中2例有明确的聋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应用史,1例伴有gjb2 235delc杂合突变。在分子水平能够明确诊断者占11.37%(详见表1)。
&&& 3 讨 论
&&&   耳聋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新生儿耳聋的发病率为 1/0,出生时或3岁前就出现的听力丧失称为语前聋。造成耳聋的原因很多,一半以上的儿童期耳聋为遗传性聋,发病率为1/800~1/1000[3]。有400多种综合征性疾病伴有耳聋或听力减退,然而 80% 的患者除耳聋外不伴有其他症状,称为非综合征性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 nshi)[4]。在我国,每年新增听力及语言障碍者近8万人,每年新增聋儿近 3万人,其中 50%的聋儿是由于遗传缺陷引起的。由此可以看出遗传因素是导致耳聋的重要因素。由于感音神经性耳聋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正确作出病因分析,提出早期干预方案,是降低耳聋发病率的有效途径。
&&&   gjb2基因编码的cx26属于缝隙连接蛋白基因家族,与相邻细胞的缝隙连接蛋白组成一个完整的缝隙连接通道,这些通道在信息传导和物质交换中起重要作用[5],是完成电解质、第二信使和代谢产物的细胞间转换的重要通道。gjb2基因的编码区235位碱基c纯合性缺失,使遗传密码发生移码突变,导致gjb2基因从79位密码子编码2个新的氨基酸,终止密码子提前至82号,翻译的81个氨基酸比野生型蛋白截短了145个氨基酸,这种突变产生无功能的缝隙连接蛋白。突变后的蛋白可能丧失对缝隙连接通道ph值的调控,降低缝隙连接的通透性,影响通道的正常开闭,使钾离子回流进入内淋巴液的循环受到影响,导致corti氏器的钾中毒,从而引起感音神经性聋。
&&&   在本研究中,对柳州市聋哑学校的88例患者进行了235delc的酶切检测,发现gjb2 235delc纯合突变1例,235delc杂合突变5例,杂合突变中有1例同时伴mtdna a1555g突变,不能排除该患者为线粒体突变所致耳聋,还需进一步行dna测序判定。先天性耳聋患者若为235delc纯合突变,提示该患者耳聋为gjb2基因突变所致;患者若为235delc杂和突变,多数可以经测序检测到另一个病理性突变位点,提示该患者为gjb2基因突变所致耳聋的可能性较大。由于gjb2基因相关性耳聋者的螺旋神经节细胞数量正常,因此患者是人工耳蜗植入的理想候选者,适合行人工耳蜗植入术,且在耳蜗植入后该类患者的言语理解能力强,预后良好。柳州地区的gjb2 235delc突变率与其他地区[6,7]相比较低,但其在导致耳聋的基因中仍占较高比率,因此对不明原因的重度或极重度耳聋患者应常规检测gjb2基因突变,并可用于产前诊断以降低耳聋的发病率。
&&&   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的大部分耳聋的家族成员在婴儿期发生重度到极重度耳聋,但一小部分家族成员在儿童期或成人期发病。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发生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12srrna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结合区的编码区,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在此部位引入一对氢键,使12srrna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结合部位的空间增大,更有利于两者结合,破坏线粒体蛋白的合成及减少atp的产量,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失衡,对耳蜗毛细胞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功能产生干扰,导致耳蜗毛细胞的死亡。此外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点突变在致聋方面还可以自发地起作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加快了这个过程[8],因此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的患者在没有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情况下也会致聋。
&&&   在本研究中,对柳州市聋哑学校的88例患者进行了a1555g的酶切检测,发现存在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点突变者4例(4.55%),其中2例有庆大霉素应用史,1例同时伴有gjb2 235delc杂合突变。由于单次剂量的药物应用即可导致携带a1555g突变突变个体的重度听力损失,因此可以利用分子诊断技术筛查出mtdna a1555g突变的易感个体,禁止其使用该类抗生素,从而达到预防药物性耳聋的目的。因线粒体遗传具有母系遗传特性,因此对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所致耳聋进行早期干预亦成为可能。
&&&   分子诊断技术的成熟,提高了对非综合征耳聋进行产前诊断的可能性。分子诊断与产前诊断相配合,可以对已育有耳聋患儿的家庭提供可靠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以预防再次出生同样基因型的聋儿。利用分子诊断技术明确突变位点,可用于指导聋儿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   志谢:感谢广西柳州盲聋哑学校所有教职员工在本课题研究中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木兰百花园”
更多关于“柳州市盲聋学校非综合征性聋分子病因学分析 &gjb2 235delc突变和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筛查报告”的相关文章
& 雅安市网友
& 上海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广西柳州网友
& 哈尔滨市网友
& 太原市网友
& 广西网友
& 广州网友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杂志赏析网 2017宝宝出生时新生儿疾病筛查耳聋基因 GJB2 235 del C 杂合突变型 异常!请问有何影响!会不会耳聋!
网友追问: 16:59
对该追问进行回答: 18:09
宝宝血液检查gjb2也是杂合突变,这个一般考虑是携带耳聋基因,但不一定就是耳聋,但会有一定遗传性,GJB2基因上中国人群中常见的突变位点,所以不要过于担心。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有耳聋的情况,如果有需要及时治疗为宜。要注意宝宝身体保暖,多吃些有营养的食物,饮食要规律营养要均衡。
A:  耳聋是一种老年性疾病,病症并不很明显,导致疾病发生时不易察觉,耽误了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耳聋早期主要表现有:说话声音变大,或者感觉声音很小习惯
张涛主任医师
张香秀主任技师
董玉礼主任医师
张官萍主任医师
张涛主任医师
挂号科室:
疾病症状: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擅长:专长于耳聋诊治、听力重建手术与头颈外科。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听
广东省人民医院
擅长:& & &耳显微耳神经外科,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擅长耳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精于耳科显微手术;对各种耳畸形
疗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肝经...
疗效:钙拮抗剂,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
名医在线回答
每周三下午,邀请广州市三甲医院副主任级别以上医师,在线一小时免费解答网友疑问
千万个答案
已解答网友超过1千万个问题,并有多个医生对同个问题进行不同解答,提供多个解决方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因检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