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的几个当代版本
下面对近年来国内出版的比较重要的《世说新语》版本略作介绍。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余嘉锡(),著名目录学家、史学家。该书作于年间,耗时16年。作者去世三十年后由其女婿周祖谟、女儿余淑宜整理出版。该书是目前《世说》注疏类作品中的最佳版本。作者精于古代文献学,笺疏重在考察史实,考证细密周详,“对世说原作和刘孝标注所说之人物事迹一一寻检史籍。考核异同;对原书不备的,略为增补,以广异闻;对事乖情理的,则有所评论,以明是非。同时对《晋书》也多有驳正。”此书后有附录四种:(1)《世说新语》常见人名异称表;(2)《世说新语》人名索引;(3)《世说新语》引书索引;(4)笔画与四角号码对照表。对阅读与研究大有帮助。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8月第1版,定价4.25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修订版,定价25.9元,1996年8月第3次印刷,印数8000册,定价37.60元;中华书局2008年1月第2版(全三册),定价98元。时至今日,前两个版本在坊间皆难寻觅,国内大型旧书交易网站“孔夫子旧书网”()上卖价已近300元。于此亦可见该版本之佳。)
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
徐震堮(),自幼酷爱文学,解放后执教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徐笺完成于1978年,1984年由中华书局刊行,分上、下两册,列入“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徐氏在前言中说:“此校笺稿乃是二十余年前的札记,当时读这部书,颇多不易通晓之处,曾取《后汉书》、《三国志》、《晋书》互相参校,遇有异同,就写在书眉上,见闻寡陋,挂一漏万,实在不敢自信,偶然被友人见了,以为可存,怂恿整理出版,因又稍加补充,但不能通晓之处还很多,只好付诸阙疑,不敢妄为之说,补遗正谬,有待于高明。”
徐氏文学素养深厚,在《世说》文字疏通上用力颇多,校文简畅易读,正如唐翼明先生所评:“此书之笺注详略适中,不臆测、不武断、不擅改,虽尚有未尽善之处,但在目前的几本《世说新语》的校笺书中,是较为好用、适用的书。”书后附有《〈世说新语〉词语简释》和《〈世说新语〉人名索引》,前者将《世说》中所见今人不易理解的词语择要注解,利于初读者,是阅读《世说》的较好参考书籍。
(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上、下):中华书局1984年第1版,定价2.15元。该书自1984年初版以来,至2006年8月已印刷9次,发行5万余册,2006年版定价为39元。)
杨勇:《世说新语校笺》
杨勇(1929~),曾就学于香港新亚书院中文系,受教于饶宗颐与钱穆诸先生,后执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对于此注本,杨勇先生提到:“《世说新语》是我一部用力较多的书,自一九五九年大学毕业后,至今五十年朝夕相处未间断,……一九六九年九月整理全书出版,名曰《世说新语校笺》。凡校笺二千八百余处,二十五万字,颇为海内外学者所赞赏,许为‘体大思精里程碑’之作。一九九○年中大退休后,从容为此书作修订,又订正九百余处,新增三万余言。九七年冬完成,重版行世。”杨氏于此书用力精勤,2006年中华书局刊印,杨勇先生又订正了近百处讹误。该注后附有关图表、汪藻《世说新语人名谱校笺》、《世说新语人名异称表》、《世说新语人名索引》等,为阅读使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对于此书的不足,唐翼明先生指出,“此书参照诸书,勤于比对,对疏通理解原文(包括《世说》正文与孝标注文)诚有莫大帮助,但作者常常太果于判别,以己意断之,对原文径加增改,这站在校勘学的角度来看,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此书初版于1969年,早于余、徐两先生的版本此书,1969年由香港大众书局出版,“出版不久,旋为台北数出版社所翻印,销售量之大,令人惊喜。”
2000年5月台北正文书局又出修订版。国内爱好《世说》者多知此书,然终究难觅,中华书局于2006年引进正文书局版权,于2006年6月出版,首印4000册,未及一年售磬,2007年5月又重印,由此亦见其影响。
(杨勇:《世说新语校笺》,香港大众书局1969年第1版,定价及印量不详;台北正文书局2000年5月修订版(上、下),定价960台币,印量不详;中华书局2006年6月第1版(共四册),定价88元,首印4000册。)
马瑞志:《世说新语》英译本(A New Account of Tales of the
马瑞志(Richard
B.Mather,1914~),美国汉学家,生于河北保定,父母为清末来华传教士。他在保定生活了十三年,精通汉语,爱好中古历史,1949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东方语言学专业博士。他于1957年至1976年,历时近二十年,完成《世说新语》的英译本。
马瑞志先生大量吸收了前人和同时代中、日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原文意义的理解与注释,史料的搜罗和去取,注解的排比笺证以及体例的科学安排等方面,都付出了艰巨的劳动,此译本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具有颇高的学术价值。对国外学者研读《世说新语》是个极大的帮助,同时,作为中国学者研究之参照,亦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全书由前言、正文和附录三部分组成,前言部分又分自序(Preface)、引论(Introduction)和附志(Translator’s
Note)三项,其中主要部分是长达18页的引论。附录包括传略(Biographical Notices)、释名(Glossary of
Tems and Official
Title)、缩写(Abbreviation)、书目(Bibliography)和索引(Index)五种。
(马瑞志(Richard B.Mather): A New Account of Tales
of the World,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Minneaplois,1976;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2002(Second Editon).)
朱铸禹:《世说新语汇校集注》
朱铸禹(),生前曾供职于南开大学历史系,长于中国古代史、古代美术史与古籍整理,尤擅长古代石刻研究与版本目录学。《世说新语汇校集注》在作者去世21年之后,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朱一玄先生在该书《序言》中所说,“这本书的特点,首先是选用了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的宋绍兴刊本为底本(按:余笺、徐校所用底本则分别为王先谦重雕纷欣阁本和明袁褧嘉趣堂本);其次是校注的范围不限于《世说新语》本文,也包括了刘孝标的注文;第三是所采用的各家校注,已包括了我国近现代人王先谦、李慈铭、陶珙、王利器、周一良等人的论著以及日本恩田仲任、秦士铉两人的注释,其中也有朱先生自己的见解;第四是选录了宋刘辰翁、刘应登、明王世贞、王世懋、杨慎、凌濛初等人的评语;第五是对于人物异称注了本名:总之,这是一部在各家成就的基础上完成的很有价值的著作”。尤可称道者,是收入两位日本注家的注释,并将宋明清诸家的评点置诸天头,此乃其他版本所无。
此注本同样存在几许缺点,如,个别地方未将前人的一些重要评点收入,校注中引程炎震《世说新语笺证》百数十条为己出等。
(朱铸禹:《世说新语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定价52元,印量不详。)
李天华:《世说新语新校》
作者李天华未详何人,在该书自序中指出“《世说》之误,《世说》多能证之;《世说》不能证者,可以情理证之。不过,情理并不是判断正误的主要依据,本书所校计三百五十余条,笺疏五十余条,其中多有‘凿空而道’,言出有因,而查无实据者。通博之士,倘有证据,不妨补之驳之。”正如作者所言,书中校注之处,多“以《世说》证之”“以情理证之”,确有发前人发未发之处,然而,其弊病亦正在此,已有人撰文指出其书中多处谬误。
(李天华:《世说新语新校》,岳麓书社,2004年11月第1版,印数3000册。)
刘强:《世说新语会评》
刘强(1970~),现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刘强先生治《世说》多年,博士论文题目为《世说学引论》。《世说新语会评》是国内目前最新出版的《世说》注评类著作,该书“自历代《世说新语》评点本、补本、续仿本,及笔记、目录、序跋、论著等文献中辑录《世说新语》评点数千条,二十余万言,总评置于正文之前,条评放诸各条之后”,“收录自唐迄今五十余家评点文字”,“收录标准基本以评点性文字为主”。
该书的特色,是将历代评点文字汇集一起,尤其是收录了近人的评点,如鲁迅、钱穆、陈寅恪、宗白华、余嘉锡、钱钟书、余英时、朱铸禹,以及日本学者恩田仲任、秦士铉等人的评点,资料颇为翔实,对于《世说》研究可谓功德一件。
(刘强:《世说新语会评》,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定价45元,印量不详。)
张万起、刘尚慈:《世说新语译注》
张万起先生供职于商务印书馆,编著有《世说新语辞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世说新语译注》包括原文点校、译文和注释三大部分内部,篇首对每篇的基本内容做了简要介绍和分析。在校勘、注释和翻译中,广泛借鉴和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译文较为准确通畅。书后附有《世说新语》人名索引。该书是较好的《世说》译注类版本。
(张万起、刘尚慈:《世说新语译注》,中华书局1998年8月第1版,定价48元。)
除以上值得称许的《世说》注本、译本以外,从学术普及的角度而言,国内众多出版社所出版的注释本亦需要提及,如:
李毓芙:《〈世说新语〉新注》(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
许绍早等:《〈世说新语〉译注》(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柳士镇、刘开骅:《〈世说新语〉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张撝之:《〈世说新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曲建文、陈桦:《〈世说新语〉译注》(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
柳士镇、刘开骅注:《世说新语》(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岳希仁:《〈世说新语〉译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曹瑛、金川:《〈世说新语〉注释本》(华夏出版社,2000),
郭孝儒:《世说新语注译评》(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
李自修:《世说新语今注今译》,(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
以上所列,只是部分,有的注释质量相当不错。更有大量注本选本层出不穷地出现于图书市场,其质量尽管良莠不齐,且大多不尽如人意,不过,应该注意的是,由于这些版本的版式(皆为简体横排)、价格(一般定价不贵)、销量(通常容易买到)等诸方面的原因,相比余、徐等注本,无疑更适合普通大众的购买与阅读。我们研究《世说新语》与魏晋士人形象的接受史,这些普及性版本的传播之功不可忽视。
最后,还需要提及的是,陈寅恪先生曾有《世说》的注本,此书不幸遗失:
寅恪师生平致力于读世说新语,几十年来眉注累累,日寇入侵,逃往云南,此书丢失于越南。
以寅恪先生之功力,此书倘能留传下来,对《世说》研究的助力定然深远,惜乎不存,实为令人叹惋之事!
周祖谟《世说新语笺疏(修订本)·前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第3页。
唐翼明:《魏晋文学与玄学——唐翼明学术论文集》,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第254页。
杨勇:《杨勇学术论文集·前言》,中华书局,2006,第4页。
唐翼明:《魏晋文学与玄学——唐翼明学术论文集》,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第250页。
参见唐翼明:《评〈世说新语〉英译本》,收入《魏晋文学与玄学——唐翼明学术论文集》一书,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范子烨:《马瑞志的英文译注本〈世说新语〉》,《文献》,1998年第3期;范子烨:《马瑞志博士的汉学研究》,《世界汉学》,2003年第1期。
参见刘强《一则以喜,一则以憾——朱铸禹〈世说新语汇校集注〉指瑕》一文,《读书》2003年第9期。
参见冯青《〈世说新语新校〉中的校笺商榷》,载《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第20~22页。
以笔者自身经验为例,我最早阅读的《世说》版本,是贵州人民出版社的柳士镇、刘开骅《〈世说新语〉全译》本,系该社“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之一,译注很是周详,适合初读。最早购买的《世说》版本,是北京燕山出版社的曲建文、陈桦《〈世说新语〉译注》本,在旧书摊上以3元购得(原书定价28.5元),该书带有刘孝标注,并有注释与译文,同样适合初读。后来又以4.2元(原书定价14元)购得华夏出版社所出曹瑛、金川的《〈世说新语〉注释本》,系该社“华夏迷你文库”系列之一,
64开本的口袋书,适合随身阅读。
季羡林:《阅世心语·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第141页,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10月第1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世说新语简介_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的故事_世说新语的翻译&趣历史
  《》的原名是《世说》,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笔记小说。《宋书·刘道规传》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世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先驱,记录魏晋风流之瑰宝
  《》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成书过程  《世说新语》的原名是《世说》,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笔记小说。《宋书·刘道规传》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刘义庆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的《语林》等,编成该书。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  刘孝标对《世说新语》加注。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宋泰始五年(469)北魏攻下青州,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齐永明四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他采用裴松之注《》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孝标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世说新语校笺》。日本德川时代的学者著有几种《世说新语》注。还有马瑞志的英文译本、目加田诚等的多种日文译本和法文译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是中国最早的小说,在此之前,人们都以“三教九流”为代表,不把“小说家”列入其中,认为他是不正经的家派。可三教九流全是说理的,于是有人便准备写一部小说,此人便是刘义庆。他开创了中国小说界的先河,为后人写小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原是南朝宋彭城(现江苏徐州)人。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人编写的古代笔记小说,被称为“一部名士教科书”。校注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版)、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世说新语校笺》。日本德川时代的学者著有几种《世说新语》注。  中外译本方面,有马瑞志的英文译本、BrunoBellaire的法文译本和目加田诚等的多种日文译本。  全书字数:整书近八万字。  人物的一生  原籍南朝宋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武帝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明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当然,因为刘义庆当时人在扬州,听说了不少当地的人物故事、民间传说,所以在《世说新语》中,也记载了一些发生在当时扬州的故事。如后世熟悉的“咄咄怪事”,就是源自于曾担任建武将军、扬州刺史的中军将军殷浩被废为平民后,从来不说一句抱怨的话,每天只是用手指在空中写写画画。扬州的吏民顺着他的笔划暗中观察,看出他仅仅是在写“咄咄怪事”四个字而已。大家这才知道,他是借这种方法来表示心中的不平。  可惜的是,《世说新语》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谥号为“康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是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义庆秉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当时有名的文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礼遇。《世说新语》共八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世说新语》可能就是他和门下文人杂采众书编纂润色而成,是志人小说集。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遗闻轶事。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这部书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不记其数,在古小说中自成一体。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先生称它为“名士底(的)教科书”。  《世说新语》作品选登  德行第一  1.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曰:“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2.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3.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4.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5.李元礼尝叹荀淑、钟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6.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着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着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7.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8.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9.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  10.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  1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2.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13.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4.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15.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16.王戎云:“与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17.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具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18.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表之贫者。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  19.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与之言,理中清远,将无以德掩其言。”  20.王安丰遭艰,至性过人。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浚冲必不免灭性之讥。”  21.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  22.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疋布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当时以为美事。  23.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乐广笑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  24.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是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梁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宋书·刘道规传&&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刘义庆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的《语林》等,编成该书。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  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宋泰始五年(469)北魏攻下青州,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齐永明四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他采用裴松之注《》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孝标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世说新语校笺》。&  世说新语的文学价值  《世说新语》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淡,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从而也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按照冯友兰的说法,风流是一种人格美,构成真风流有四个条件: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当然,这种人格美是以当时士族的标准来衡量的。在《世说新语》的三卷36门中,上卷四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卷九门: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慧、豪爽,这13门都是正面的褒扬,如: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德行》)  通过与华歆的对比,褒扬管宁淡泊名利。又如:  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赏誉》)  这既是对邴原的褒扬,也是对公孙度善于誉人的褒扬。至于下卷23门,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有的褒扬之意比较明显,如容止、自新、贤媛。有的看似有贬意,如任诞、简傲、俭啬、忿狷、溺惑,但也不尽是贬责。有的是贬责,如“谗险”中的四条,以及“汰侈”中的一些条目。也有许多条目只是写某种真情的流露,并无所谓褒贬。既是真情的流露,也就是一种风流的表现,所以编撰者津津有味地加以叙述。例如: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任诞》)
  《》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单、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世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艺术特色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如《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仅用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的贪婪吝啬的本性。又如《雅量》记述在群僚围观下棋时,得到丧子噩耗,竟强压悲痛,“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一个细节就生动地表现出顾雍的个性。《世说新语》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有的通过同一环境中几个人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如《雅量》中记述和孙绰等人泛海遇到风浪,谢安“貌闲意说”,镇静从容,孙绰等人却“色并遽”“喧动不坐”,显示出谢安临危若安的“雅量”。有的则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作漫画式的夸张,如《忿狷》中绘声绘色地描写王述吃鸡蛋的种种蠢相来表现他的性急:“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有的运用富于个性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神态,如《赏誉》中王导“以尾指坐”,叫何充共坐说:“来,来,此是君从!”生动地刻画出王导对何充的器重。  作品影响  《世说新语》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唐王方庆的《续世说新语》、宋王谠的《唐语林》、明冯梦龙的《古今谭概》等,都深受其影响。《世说新语》中的“谢女咏雪”、“子猷访戴”等故事,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另有一些故事,则成为戏剧家小说家创作的素材。  《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传神,含蓄隽永。正如(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十三所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有许多广泛应用的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卿卿我我,等等。  《世说新语》对后世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不仅模仿它的小说不断出现,而且不少戏剧、小说也都取材于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新闻阅读
姜维北伐&双方互有胜败...
癸酉之变&&天理教军队进攻北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说新语漫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