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向建设银行大额存单利率存了四十元过几天变成了三十六元为什么

我的图书馆
8 月 16 日,开智学堂出品人阳志平在开智沙龙做了一场以「三十六惑」为主题的分享,以下是他的分享全文。大家好!很高兴各位参加我的生日聚会。三十六岁,于我而言,人生重要节点。古人喜欢以十二作为时钟刻度。夜半子,鸣鸡丑;日出卯,食日辰,就像十二时辰一样,人类社会同样存在社会钟,它总是希望你十五有志于学,接着马上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看来按照这种隐隐约约响着的社会钟,我今天还可以困惑。因此,今天晚上想跟各位聊聊人生困惑。人生最大的困惑是什么?困惑的困惑是什么?你需要多一些什么困惑?人生之惑生亦惑,死亦惑,道家有三涂五苦,佛教有七情六欲,儒家希望你不忧不惑不惧。人生困惑多多,宗教往往连我们下辈子的困惑都不放过。不过今天我们谈的是年轻人的困惑。在 24 岁到 36 岁,大家会有形形色色的困惑,其中最典型的四类困惑莫过于:人生价值、良师益友、终身志业和爱的寻求。这就是发展心理学家李维逊(Levinson)的提出的理论:人生四季。李维逊原本一开始是研究中年人的生活,探讨为什么有些中年人生活愉快,职业生涯发展很好;有的中年人命运悲惨,一事无成。结果研究时,他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年的发展不得不追溯回青年时期。在十七岁到三十三岁间,青年的四个大梦,会持续地影响一生。 第一个大梦是寻求人生的多元价值,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二个大梦是找到能够与自己同行的良师益友;第三个大梦是找到终身志业;第四个大梦是爱情、友情、亲情等爱的寻求。人生四季,一季影响一季。青年有大梦,人生价值、良师益友、终身志业和爱的寻求。人生四季,一季影响一季,上一季的因,种下下一季的果。 比如在年轻时最好的年华没有遇见好导师,误入邪途,未来在三四十岁还需要重头补课。那么,在上一季种下的哪些因会更带来更多人生困惑呢?简而言之:自主、胜任与归属。种种人生困惑,随着人类的三种基本心理需求而波动。第一种是自主,你掌握你的生活;第二种是胜任,你能胜任自己从事的工作,并从中能获得愉快反馈;第三种是归属,你能够与别人建立稳定、持续的人际关系或者亲密关系。人类的绝大多数人生困惑都来自于心理需求曲线的不平衡。比如有的工作狂能够很好地胜任工作,但是无法爱;有的人能够跟别人建立很好的关系,但是无法胜任工作。这些不同层面的问题,在你的人生四季中,此起彼伏,不断出现。对于都市中 24 岁到 36 岁之间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就像生活在夹缝中,有一点点独立,但不够自主;有一点点能力,但不够拔尖;有一点点爱,但不够持久。前些年有人将这些夹缝中的年轻人称之为「三明治」一族。这些三明治青年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压力,工作、情感、家庭与人生意义的寻求。假若你在夹缝中,自得其乐。那么可能多年后,你依然是一种三明治生存状态。认知科学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地方是,它擅长思考人类心智现象背后的深层次规律。比如,在认知科学中,研究记忆的记忆,是元记忆;研究学习的学习,称之为元学习;研究认知的认知,是为元认知。那么,如果你像认知科学家一样来思考,人生困惑很多,困惑的困惑是什么? &时间与身体答案是:时间与身体。人生困惑的困惑来自时间与身体。 人类出生伊始就掌握了时间和身体。长大成人,你却忘记了时间与身体。时间先看看时间。在 24 岁到 36 岁之间,甚至到 36 岁到 48 岁之间的很多很多困惑,多数是和人的时间观有关系。在时间维度上,人生价值和终身志业的困惑是怎样的呢?第一个常见的时间观误区在于,你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下子四样都拿到手。如果想在三个月内既找到男女朋友,又找到终身志业,还认识一大堆朋友与发现人生价值,你会面临心力、时间的密集冲突。第二个常见的时间观误区是低估了时间的复利。 一个人思考的时间尺度决定了他的思维高度。对于年轻人来说,三年五载就是一生一世。对于王阳明来说,落落千百载,人生几知音。你追逐每日朋友圈热文,我师法自然与历史。 再看看在时间维度上,良师益友和爱的寻求,人们的常见困惑是什么?情感困惑常常来自不稳定——时间、地点的不稳定、维系长期情感关系的信心不足。因此,在你下决心要对某人投入长期承诺的时候,你需要在时间观上做两个小小调整。一方面,你需要想象未来。不少人在寻求爱时,会把对方当成工具,给对方贴一大堆标签,比如有房与否?收入几何?这是刻舟求剑。一旦当初你给对方贴的标签发生变化,那么两人感情就容易出现危机。人生更多是一种成长。你需要大胆地去想象未来,想象十年后的自己如何与爱人相处。另一方面,你需要感恩过去,享受当下。人类大脑习惯喜新厌旧、见异思迁,但是理性的人会时不时停下脚步,回顾过去。比如你可以在每年一些重要日子,给师友、爱人写感谢信。又如,将自己的人生重要里程碑一对一地分享给师友或爱人。如此一来,你更容易与别人形成持久的关系。身体困惑之困惑的另一个源头就是「身体」。身体不是认知的外在,而是认知本身。 这是日益流行的第二代认知科学思潮 —— 具身认知。你与时间的相处方式会不知不觉影响你的身体,形塑你的心理时钟。比如有的人是晨型人;有的人是夜猫子。好比倒时差,当你习惯了一套心理时钟,突然又切换成另一套,你的身体变得有些不好;创造力也在下降。伴随一代又一代传承,人们的心理时钟固化下来后,就会成为社会规范层面的「社会钟」。 社会就像一个讨厌的大妈,不断地在督促你该结婚时就要结婚;该生育的时候就要去生孩子。你似乎不知不觉成为模因的奴隶。其实,你可以选择自己的社会时钟。比如,女生可以先生育再事业;也可以反其道行之。这就是发展心理学家赫尔森(Ravenna Helson)提出的社会钟理论。社会钟又会反过来不断影响你的心理钟。假设你所在的社会推崇朝九晚六,那么你的心理钟也会不知不觉受到它的束缚。一旦你在该工作时不工作,该睡觉时不睡觉,你会觉得不舒服。慢慢地,你的节拍开始与社会同步。这种个人心理钟与社会钟的同步,它一方面给你带来安全感,帮助你适应一个复杂的社会;另一方面限制了你的更多可能。比如,12 岁到 24 岁时,你会体验第一次青春期危机,在这个时期,你的心理时钟几乎受制于社会钟。你不需要去考虑如何选择自己的时间节拍,社会已经将你安排好了。你的时间不属于你自己,你不得不按照社会和学校给你的时间安排去走。此时,你是超人,你可以连续多年,坚持早上早操;晚上自习。多年后,当你到了三十六岁时,你会觉得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你会惊叹于自己的强大意志力(笑)。人类大脑不善于同时处理左手画圆右手画方这样的两件事情。让你在青春期同时处理身体、时间两件事情,你会疲于奔命。通过将你的时间节拍固定下来,得以给你腾出更多心力去处理来自身体的困惑 —— 荷尔蒙冲动。有些人可以很好处理地处理这些问题,顺利地通过高考甄选,考取理想大学,顺利地从大学毕业,正式步入社会;也有一些人处理得不太好,被高考与大学淘汰。这是来自社会钟的第一次大规模残酷甄选。 正是这次甄选,初步区分开多数中产和草根。在一个拥有正常社会阶层流通机制的国度,那些能够适应当时所在社会的节奏的年轻人,有望进入社会主流阶层。第二次青春期危机第一次青春期危机是人们容易意识到的。第二次青春期危机则没那么容易发现。在你的第一次青春期时,你没有太多选择权,没钱没人脉没能力,连自己的时间都不属于自己。那时候你说想追求梦想,多半是吹牛。当你到 36 岁时,回头看看 12 岁到 24 岁之间说过的话,多半已经忘了。与第一次青春期危机最大的区别在于,在你开始体验第二次青春期危机时,你的身体与时间已经隶属于自己。社会钟已经许可你拥有自己的时间节拍,没人再来强制你。如果说第一次青春期危机帮助人类成为自己身体的主人;第二次青春期危机则帮助你成为自己时间的主人。与循规蹈矩上班下班结婚育儿,按照社会主流时间周期生活的中产家庭不同,绝大多数社会精英有自己独特的身体节拍与时间节奏,同时尽量让别人来配合自己的时间,而非为金钱出让自己的时间。社会钟的第一次大规模残酷甄选,区分开中产阶级与草根;第二次大规模残酷甄选则区分开精英与中产。毛泽东、王阳明与孔子我们来看看三个超级精英的故事。他们在三十来岁时是如何度过第二次青春期危机的。1929 年,毛泽东 36 岁,他写了一首词《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的诗词以豪迈著称,类似人生易老这类感叹不多。这一年,36 岁的毛泽东是个什么状况?这一年正值他在政治上被边缘化,没有话语权;在身体上,大病小病不断,差点死于疟疾。不得不长时间住在一个茅草屋里养病。在后来者看来,伟人就应该激情澎拜,永远前进,始终积极。然而,这一年的毛泽东并不是。他时不时像一个普通人一样,想念远方家人;哀叹自身处境。真正区分开伟人与普通人的地方在哪呢?这一年,毛泽东在茅草屋养病时,依然保持了自己的时间节拍,常常漫步周边山谷,读能找到的一切资料。有时身边只能找到英语教材,他竟然也将这本书翻来覆去。成功学会给你很多误解,比如不少本成功学教材的标题都是:30 岁以前如何成功。然而,无论从哪种意义上,36 岁的毛泽东都算不上当时社会主流的成功,没钱没名没人没未来。但是他在还看不到未来的时候,没有急迫地给自己下定论,认为自己就是不行。越是迷茫低谷时就越需要保持自己的时间节奏。与毛泽东类似,王阳明他在 36 岁时,同样身处人生低谷。阳明在三十六岁这一年,碰上一个淫乐好武的皇帝;又得罪了深受这位皇帝喜欢的太监刘瑾。这一年,被贬至龙场。那是一个没有飞机高铁的时代,从京城远赴贵州,一路孤苦,还要躲避刘瑾派遣的刺客追杀。行至钱塘江,几尽人生绝境。阳明留下《绝命诗》:学道无成岁月虚,天乎至此欲何如?生曾许国惭无补,死不忘亲恨不余;自信孤忠悬日月,岂论遗骨葬江鱼。百年臣子悲何极?日夜潮声泣子胥。我们简单翻译一下,「时间飞逝,现在我在却学业上一无所成,老天这么做是为什么?生前想报效祖国,现在深感惭愧无法补救。现在要死了,想起双亲,感到无比的愤恨。曾经自信满满一片忠心可比日月,现在却要葬身鱼腹。这对于臣子来说是多么悲惨的事情,这日夜的潮声是在哭诉伍子胥吧?」我想,此时的阳明应该同样算不上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吧。金蝉脱壳,躲过刺客追杀后,阳明终于安全抵达龙场,却又与周边的人语言不同,客居异乡,苦闷到极点。伟人与普通人不同之处在于,即使山穷水尽,人生低谷,阳明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节拍,并没有刻意压抑自己的消极情绪。试看阳明那几年文章:呜呼伤哉!繄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为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乌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呜呼伤哉!这就是千古名篇:《瘗旅文》。阳明有两篇文章入选《古文观止》,这是其中的一篇。呜呼伤哉!在这篇文章中,哀伤弥漫,情真意切。无论毛泽东还是王阳明,不刻意压抑自己的消极情绪,借诗文以宽心,努力保持自己的节拍,这就是成为大宗师的基本功。孔子三十六岁前后那几年同样身处人生低谷,和阳明类似,当时孔子得罪了齐大夫,于是返鲁。但是孔子在这几年,依然潇洒,保持了积极的心态,在齐国时,听到美妙的韶乐,如痴如醉,三月不知肉味。毁了你一生的天平从毛泽东、王阳明与孔子,三位不同时代的超级精英的三十六岁,你能发现一些有趣的共同之处。那时他们都身处人生低谷,看不见未来。那时毛泽东与王阳明几至去世,不知道自己未来会成为伟人。即使是孔子,三千门徒七十二贤人,其中优秀弟子被后世称之为孔门四科十贤人。文行忠信,最得意弟子首推颜渊。孔子曾盛赞道: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然而,此时颜渊尚年幼。孔子不知道自己未来会成为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无论如何,毛泽东、王阳明与孔子三位,依然保持了自己的节拍,敲响了自己的内在时钟。他们在 36 岁时,绝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坚持自己上,而不是向当时的官员或压迫自己的敌对势力妥协。身处深渊,看见南山。人生好比一个跷跷板游戏。人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时,你越在外部控制上妥协越多,你就越不能自主;你越重视外部奖赏,你就越来越不善于处理自己内在时钟。随着天平一天一天地倾斜,总有一天,你再也无法恢复自主状态,你的一生从此就这样不知不觉被毁掉了。多数人在安稳度过第一次青春期危机后,却在第二次青春期危机止步不前。以多数人的敏感与志向,甚至到了三四十来岁的时候,压根没发现过第二次青春期危机,就此平淡结束一生。反之,那些真正传承中华文明璀璨精华的精英,始终在不断给自己加码。次年,三十七岁的毛泽东写下了千古名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十七岁的王阳明龙场悟道;三十七岁的孔子有教无类,终至不惑。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时间迷宫如果你要思考人生怎样才能少一些困惑,那么,还不如思考人生怎样多一些困惑。你在 24 岁到 36 岁之间,甚至 36 岁到 48 岁之间,碰到的困惑总会很多。有的困惑是好的困惑;有的困惑是坏的困惑。我希望你的困惑越来越偏内在动机。你越向倾斜,它对你的帮助会越大;你越向金钱、声望等外部奖赏妥协,你未来越可能会遇到无穷无尽的麻烦。举两个上的例子,张爱玲作品中的时空次序是这样的: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十年八年是指缝之间。而年轻人,三年五载就是一生一世。——《半生缘》辛弃疾的时空次序则是这么写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现。——《西江月》伟大作家流传千古的文字都具备内在整洁的时空秩序,在张爱玲的例子中是时间次序,在辛弃疾这里是空间次序。人生也是如此,每一个时间点都是即将在你的人生中涌现的关键事件,不同时间点串联在一起,构成了你的整个人生图景。 在时间迷宫中穿梭,你越是采取单一的时间节奏,越是更容易在时空洪流中存在。如果你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甚至一辈子都保持一个简单的时钟,你更容易获得时间的恩赐,甚至可能永垂不朽,抵达时光之河的彼岸。反之,如果你经常因为外界压力或者奖赏,放弃自己的节奏,那么更容易迷失在时间迷宫中。比如,谁发的工资高你就去哪一个公司;回到家或者周末休息时,你再来采取兴趣驱动,这样你不断在不同时间节拍中切换,你将消耗越来越大的心力。结果既得不到金钱,也得不到兴趣。最可怕的是,到了四十岁时,你发现你的时间不属于你。成为葡萄青年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终我一生,我宁愿困惑真;迷惑美;蛊惑善。 我希望你所拥有的困惑开始朝内在动机倾斜。从 24 岁开始,你应该找到自己的节拍,敲响你的内在时钟。你可以不成为三明治一族,而是成为葡萄青年。和三明治不一样,每颗葡萄独立,虽然很小,但它总是有自己的与众不同;每颗葡萄自成体系,能生根发芽;葡萄总是成群结队的,你需要与同侪一起成长。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也许刚开始你的时钟声音很小,甚至身边的人以为是噪音,慢慢地,你一天一天坚持,到了三十六岁时,就开始有人愿意听了。忽忽又三十六年,终于从心所欲,不逾矩。小结三十六岁生日,鬼节前夜,与各位小伙伴们欢聚一堂。非常开心,感谢大家的礼物;感谢大家的到场。很高兴能将自己的钟声敲响,传递给如此多有趣的朋友。同样希望各位敲响你的内在时钟!谢谢大家!阳志平
馆藏&12874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为何86版《西游记》拍了十五集就差点难产?拍摄过程比取经还难!
为何86版《西游记》拍了十五集就差点难产?拍摄过程比取经还难!
蜗牛看西游
(蜗牛看西游第6期)文/牵着蜗牛散步一公元627年的某天早晨,一个叫陈袆、法名玄奘的青年和尚手捧一本盗版佛经抓耳挠腮、苦恼万分。他发现,由于佛经从西域进口,不同的翻译不同的水平,导致盗版出来的佛经各不相同,由此延伸出来的不同流派、不同大V相互掐架,互相指责对方不正宗,佛教徒之间经常开展撕逼大战。作为一名好学上进的青年和尚,如果连手捧的教材都有问题,如何能探就佛法真谛、修成佛法正果?就如一名高考生,走进考场才忽然发现,卧槽,教材与试卷内容不是同一个版本,当场就有可能晕倒。为了寻找最正宗的教材,他曾从老家洛阳出发,与哥哥一起,一路探寻来到成都。但即使在当时佛学广泛传播的四川,他也越学越困惑,越学心中疑团越大。于是又偷偷离开哥哥,经荆州、相州、赵州,到了长安大觉寺。然而在这个高僧云集的大寺院,他依然没有找到心目中的标准答案。这时,有人提醒他,佛教从天竺(印度)传来,教材是他们编印的,试卷也是他们出的,你要找到标准答案,只有到那里去。一语惊醒梦中人。他当即从床上爬起来,丢掉硬梆梆的馊馒头,提笔给刚当上“大唐贞观”CEO不久的李世民写了一封长长的申请书。李CEO收到信后,非常兴奋、非常欣慰:想不到我国还有这等爱学习爱较真的热血青年。他绾起袖子,立即挥毫下了两个大字:不准!李世民并非不给玄奘面子,而是国家刚建,四海未平,他亲自下达了国人禁止出番的禁令,他也不愿意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和尚流落他国——万一一去不回呢?领导不批,但玄奘并没有放弃。这年秋天,陕甘一带发生霜灾,灾民四出逃荒,他往脸上摸了一把灰,就夹杂在灾民群里向西出发。既然公费出差泡汤,他准备偷渡出国也要把正宗佛经拿回来。二青年玄奘的“偷渡”路线是从现在的甘肃经新疆至印度。即使在今天,甘肃的敦煌、武威、玉门关也十分荒凉,茫茫戈壁滩或沙漠,方圆几十公里看不到人烟,更不要说那时的疆土。在《西游记》中,唐僧肚子饿了,就把金钵往孙猴子手里一塞:“悟空,去化点缘。”悟空一个筋斗云,再远也能给他讨一碗干饭回来。但在真实的西游路线上,玄奘和尚想讨个饭、化个缘,可比登天还难,走几天都看不到人影,总不可能向黄沙要吃的吧?玄奘身边也没有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倒收了一名叫石磐陀的胡人(有人说猢狲就是隐喻胡人,猢狲后来演变成孙悟空)。然而在戈壁走了一段时间后,这名胡人后悔了,万一玄奘被擒,把他供出来,他就死定了(当时协助偷渡过境是死罪。唐朝已把玄奘列入了黑名单,下了追捕令。玄奘还被瓜州守将李昌抓过一回,幸亏李昌是信佛之人,放了他一马。胡人越走越不相信玄奘能偷渡成功),于是产生了杀师叛逃的念头。那天晚上,石磐陀天人交战,抽刀逼近玄奘,但又折返回去。一会儿又抽刀过来……反倒玄奘万念俱空,静静坐着,闭目不视,任听上天裁判。石磐陀最终还是没有下手,天明骑了骏马不辞而别,将一匹瘦老赤马留给了玄奘。玄奘就骑着这匹瘦老赤马踽踽独行。今天驴友重走这条丝绸之路,必须带齐指南针、冲锋衣、压缩干粮、防风设备什么的,不然就会一路顺风、半路失踪。但唐朝驴行青年玄奘却什么也没有,只有一颗信念坚定的心。事实证明,信念还是不能当饭吃。有一次,当他躲避追捕时,不幸将水囊打翻,在茫茫戈壁中,水可是救命的东西。他四天五夜滴水未尽,人很快被烈日晒得奄奄一息。就在他感叹心愿难了时,这匹瘦老赤马居然凭着丰富的旅行经验,驮着他找到了水源,救了他一命。  走出戈壁滩,玄奘来到今天的哈密境内高昌国。高昌王鞠文泰早就听闻玄奘大名,听说大师前来,亲率妻儿和大臣列队迎接。经过十几日长谈,敬仰之情更如涛涛江水。为此,他提出一个请求,要“包养”玄奘!你没听错,真的是“包养”:除了王位和老婆,国中财富随他挑,国中豪宅随他选,只答应一个要求:担任高昌国的佛学博士后导师。(此桥段咋和女儿国那么熟呢?)与途中忍饥挨饿、逃避追杀相比,高昌王的这个建议,对青年玄奘还是很具杀伤力的。用现在2B青年的话说,读书、求学目的为了什么呀,还不是为了生活。在这里,玄奘和尚可以宣扬他的佛法,可以实现一部分理想,最关键的是,他不用再背负“偷渡客”的罪名,可以堂堂正正地当“大师”!真是爽呆了。面对这份高薪待遇,玄奘和尚的回答是:绝食!让我放弃信念,不如让我去死。玄奘和尚一饿就是好几天。无论什么美食放在他鼻子面前,他都只吞清口水,绝不看一眼。到了第四天晚上,玄奘又一次奄奄一息了。高昌王这次是真真正正地被感动了,他不顾一国之尊的身份,亲自向玄奘叩头谢罪。之后,不仅给玄奘送了许多路上食物,还与他结为兄弟(这可能是《西游记》中御弟的由来)。三公元630年夏,玄奘穿越中原无数小国,终于踏上印度国土,来到心中圣地那烂陀寺(《西游记》中的大雷音寺)。在这里,玄奘刻苦学习,绝不上课耍手机。在那烂陀寺5年,他从一名插班生成为博士生,并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即精通五十部经书的十名高僧之一)。同时,还兼学了各种婆罗门书,掌握了多门外语。当时的印度,也是小国林立、大小乘佛教互撕的局面。玄奘为了增加阅历,恶补课外知识,有空就到处游历论经。一日,来到戒日王的地盘,戒日王被玄奘讲授的佛法深深折服,当即决定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五印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闻名来参加。这场辩论大赛,玄奘主论,任人问难,18天时间,既无一人能把他问倒,真的是“不服来辩”。 玄奘一时名震五印,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按理说,玄奘此时的人生理想全部实现,不仅找到了高考老师,寻得了标准答案,而且挤进教师队伍,成为学术权威,威震两派佛教。此时,他完全可以像《西游记》中的唐僧一样,成为西天一佛,享受终生荣誉。也可以像当今不少海外学子一样,取得绿卡(他甚至不需要取,很多国王哭着喊着要送给他),成为别国公民。但是,玄奘始终没忘初心,没忘当年那本盗版书带给他的困惑。他要把学到的真经,带回生他养他的祖国去,让千千万万的中华佛教徒,不再受盗版书的困惑。虽然,在祖国他还是一名黑名单上的“偷渡客”,一回国就可能被斩首。虽然,返程路中同样充满艰辛,风沙和盗贼可能要了他的命。然而,就如当初义无反顾西行一样,今天,他同样义无反顾选择回国。不管行多远,都不会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四公元641年,玄奘辞别戒日王准备回国。戒日王送了大量金银财宝,但玄奘坚决不收,只留一件披风,作途中防雨用。玄奘决定沿着丝绸之路北线,经过高昌国回长安,按照他与鞠文泰的约定,玄奘需在高昌国停留三年。但他在东归徒中得知,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借口高昌王来朝后态度骄傲,已经派兵将高昌国灭掉了,如今是唐朝的一个郡县(西州)。作为“偷渡客”的玄奘,蜗牛(微信号:woniukxy)不知道他那时是什么心情。但据史料记载,他回国的脚步并没因此而停留。途中,他给李世民写了一封信,讲述了自己西行经历及归国想法。七个月后(这算快的了,当时可没有网络),唐王的回信送到,言辞十分热情,不仅原谅了他“偷渡”的事,还非常欢迎他回国。玄奘的一颗心才落下。公元645年,玄奘在离开祖国整整18年后,终于再次踏上故土。进城门的那一刻,他忍不住泪如雨下。在这18年中,他经历的灾难远不止九九八十一难,他受到的考验,远不止忍饥挨饿那么简单。心灵的折磨,才是最大的折磨。一个人在经历了生与死、荣与辱的百般考验之后,仍不失本性、不忘初心,才是最值得敬佩的。五因唐太宗要用兵辽东,因此在洛阳行宫接见了玄奘。史书记载,唐太宗亲自出迎,赐坐畅谈,殷勤慰劳。一年之后,一本由玄奘口述,弟子辩机执笔的《大唐西域记》问世,书中详细记录了玄奘亲历的110个国家和传闻中28国情况,如今,它已经成为已成研究古代西域及印度唯一重要著作。归国之后,玄奘就一头扎进伟大的翻译事业中。有研究者统计,玄奘共带回梵筴佛典526筴、657部。从公元645年5月到公元663年10月,他在17年6个月期间共翻译佛经1335卷,平均每年76卷,每月约6卷多,也就是每5天翻译一卷(真的很拼)。  公元649年,在唐太宗去世的前三天,玄奘完成了《心经》的翻译。没有佛教知识的人都知道一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即出自《心经》。公元664年正月初九傍晚,玄奘在跨越屋后水渠时,不慎跌倒,小腿处稍许破皮,但从那天开始,玄奘再也没有起来。二月初五夜半,一代高僧玄奘法师圆寂。六玄奘死后900年,一名叫吴承恩的浙江长兴县副县长手捧《大唐西域记》苦恼万分。他一方面敬佩玄奘百折不挠的精神,一方面痛恨官场的黑暗。虽然他胸中有大志,奈何朝廷不开眼,还有不少小人诬告他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文人“裹”得太紧!既然官没啥当头,也没有前途,我就来办自媒体吧,他对自己说。在他50岁的时候,“西游记”号开通上线了。他一方面苦读《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书籍,一方面广开微信群,收集散落在民间关于玄奘带着石猴精取经的故事。为了尽快吸粉和增加点击量,他在原有民间故事的基础上,增加了黑猪精(猪八戒)、沙和尚(沙僧)和白龙马三个人物。文章一推出,立即在明朝朋友圈引起强烈反响,造成巨大轰动,常常是一卷还没写完,等着读的人已经从街头排到巷尾了(不是因为村东头厕所缺纸了,的的确确是真粉丝)。由于太火,领导不高兴了,常常指着某妖怪问他,这个是不是讽刺我?虽然他百般解释“如有雷同,纯属虚构”,但一切都没有卵用。他只得中断更新多年。在一个借酒浇愁的晚上,他仿佛再次听到玄奘法师在耳边轻轻告诉他:不能因为走得太远,就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他流泪了。第二天,他果断向上级递交了辞职报告,专心回家更新文章去了。更新一百期之后,他认认真真地装订成册,工工整整地在封面上写下“西游记”三个大字。从此,一部伟大著作诞生。七吴承恩死后400年(是整数,),有一名53岁的女导演捧着《西游记》苦恼万分。她叫杨洁,中央电视台戏剧导演,去年,副台长洪民生交给她一个任务,把这部伟大的著作拍摄出来。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等是个什么形象?没有人知道!如何展现腾云驾雾?如何展现72变化?没有人知道!电视剧是个什么玩艺儿?知道的人不多!最关键的是,没钱没钱没钱,没人没人没人!这等重要的事说300遍也办法解决。杨洁只好全家总动员,把老公王崇秋拉来当摄像,不干就散伙(你没猜错,只有一个摄像,只有一台机器);找到六龄童,让他推荐学生演孙悟空,可惜六龄童很不厚道,把优秀学生藏起来,推荐近视眼的小儿子六小龄童到剧组报到,结果一上戏就把对手打得鼻青脸肿(关于这个故事,蜗牛将在后面的篇章中详细介绍);到峨眉电视制片厂挖墙角,找来演员汪粤演唐僧,可惜演了三集汪粤就拍拍屁股走人……电视剧刚拍了几集,中国的老把戏却先上演了,一些风言风语传到央视领导耳朵里:“谁拍电视剧会这么慢?绣花也绣出来了!”“国家不该拿这么多钱让她去游山玩水!”“怎么还跑到泰国、印度去拍了?国内没玩儿够,又跑国外玩儿去了?”为此,中央相关部门还专门派来了调查组,一笔一笔查账。查着查着,他们眼睛湿润了,想不到《西游记》剧组为了省钱这么辛苦,这么拼命,回去后,找到领导,又拔了100万过来,还添置了一台摄像机(好人还是很多)。然而,拍了15集,台里再次要求停拍,理由是300万经费花完了,没有预算了。这个消息传到剧组,所有人都傻眼了。大家眼泪汪汪地围着杨洁,恳求导演无论如何也不要停机。一些小观众听闻后,连几毛几分的压岁钱都寄了过来。杨洁斩钉截铁地告诉大家:只要能找到一分钱,我们就要走到最后!剧组全民总动员,人人都当推销员,就像今天做保险的人一样,半夜三更也会给人打一电话去:“生命诚可贵,没买保险不要睡……”最后还是蜈蚣精、制片副主任李鸿昌荣获最佳推销员,他费劲周折联系到了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 ,同意给剧组贷款300万元解急。但是,即使有了这300万元,《西游记》也没办法彻底拍完。杨洁只好忍痛甩下《险渡通天河》《真假美猴王》等五集,匆匆结束。不出所料,《西游记》很快火了。杨洁以及众演员开始光环绕身。杨洁也近70岁,步入老年生活,按理,她完全可以急流勇退,安然享受荣誉,但是,她的耳边也时不时响起一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1999年,她给央视领导写信:“金池老长”死了,“铁扇公主”死了,“王母娘娘”也死了……好多“神仙”“妖怪”都死了,而我也一天天变老了,《西游记》剧组还没取得真经,真的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遗憾。杨洁的诚心终于感动了当时的领导。2000年,续集开机,25集《西游记》终于功德圆满,修成正果。八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这句话总让蜗牛泪流满面。泪光中,蜗牛看到玄奘为解决盗版问题,在风沙中爬起来又跌倒,跌倒了又爬起来……看到吴承恩为收集一个故事,裹着单薄的衣服,在寒风中敲开一家又一家的门……看到杨洁导演为了凑到拍戏用的钱,挨个给别人说好话:《西游记》真的很好,你能抽一点点时间,我们谈一下吗?蜗牛始终忘不了,六七岁时,父亲为了让我们姐弟忘掉夜里“蔑”玉米粒的痛苦,常常给我们讲听来的西游故事。(“蔑”是老家方言。每到玉米成熟季节,乡下人便要坐在地坝中,就着天上月亮把玉米粒从玉米棒上一粒粒“蔑”下来。如山的玉米棒“蔑”完,手完全变形,指甲也要被抠掉。)父亲文化水平不高,取经故事中会突然穿越进张飞、李逵等好汉。蜗牛始终忘不了,86版《西游记》开播时,自己多次把牛拴在树上,跑到山里村民家看电视,常常电视看完,牛已挣脱缰绳不知所踪。蜗牛始终忘不了,在父亲去世的前一年,他坐在我重庆的宿舍前,就着太阳光,一字一字地读着《西游记》原著。……在人生面临又一个选择的时候,蜗牛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了!从日开始写第一篇西游解读稿,如今,已经写了一千多篇,几百万字。读者有批评,有赞扬,更多的是给予鼓励。我常常对自己说,哪怕只有一名读者,哪怕这名读者就是我自己,也要坚持写下去。不为别的,就为了初心。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真的很难。再回到从前,已经是很多人的奢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蜗牛看西游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读西游故事,看社会人生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设银行大额存单利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