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病虫害防治害防治需要哪些方法

葡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葡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11:53:10|&&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白腐病主要为害果穗,也为害新梢、叶片等部位。
枝干。在受损伤的地方、新梢摘心处及采后的穗柄着生处,特别是从土壤中萌发出的萌蘖枝最易发病。初发病时,病斑呈污绿色或淡褐色、水浸状、用手触摸时有黏滑感,表面易破损。随着枝蔓的生长,病斑也向上下两端扩展,变褐、凹陷,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粒点。随后表皮变褐、翘起、病部皮层与木质部分离,常纵裂成乱麻状。当病蔓环绕枝蔓一周时,中部缢缩,有时在病斑的上端病健交界处由于养分输送受阻往往变粗或呈瘤状,秋天上面的叶片早早变红或变黄,对植株生长影响很大。
叶片。多在叶缘或破损处发生,初呈污绿色至黄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浸状病斑,逐渐向叶片中部蔓延,并形成深浅不同的同心轮纹,干枯后病斑极易破碎。天气潮湿时形成的分生孢子器,多分布在叶脉的两侧。
2.葡萄黑痘病&
葡萄黑痘病又称疮痂病,俗称哈蟆眼、火龙、黑斑、鸟眼病。各地均有发生。葡萄的是要病害。多雨潮湿的地方发生较重。
黑痘病主要为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分,如果实、果梗、叶片、叶柄、新梢和卷须等。
(1)枝蔓。新梢病斑先为圆形褐色小斑点,以后扩大为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紫红至深褐色,内为灰褐色,中央凹陷开裂。病斑常数个连成一片,病梢常因病斑环切而枯死。卷须、叶柄、花轴、果梗和穗轴等处的症状与新梢相似。粗枝蔓上的病斑成为较大的溃疡,中部色淡、裂开。
嫩枝发病状
(2)叶片。叶片上的病斑先为针头大小的黑褐色斑点,周围有黄褐色晕圈;扩大后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4毫米,边缘紫褐色至黑褐色,中央灰白色,干燥时破裂穿孔。有时病斑在叶脉处成串发生,叶脉上病斑梭形,稍凹陷,叶脉被害后因停止生长而使幼叶皱缩、扭曲成畸形。
病斑扩大后,在干燥时病斑破裂
(3)果实。幼果上产生红褐至黑褐色小圆点,后期病部常龟裂,病粒多萎蔫变黑,干枯脱落。长成后的果粒,病斑圆形,直径3~8毫米,边缘紫褐至紫红色,内为褐色,中央灰白色,稍凹陷,似鸟眼,表面硬化,有时龟裂。多个病斑可连成大斑,病斑仅限于果表,不深入果内,但果味酸,丧失食用价值。
&[病害循环]病原以菌丝体潜伏于病蔓、病叶、病果以及植株上的叶痕等部位越冬,病蔓溃疡处是病原的重要越冬场所。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吹溅传播,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引起初侵染和再侵染。远距离传播靠带菌苗木或插条。
[发生规律]
(1)发病时期。萌芽至生长后期,始终都可发生和流行。南方6月中下旬,温度上升到28~30℃,常有降雨,湿度大,植株长出大量嫩绿组织,发病达到高峰。7~8月份以后温度超过30℃,雨量减少,湿度降低,组织逐渐老化,病情受到抑制,秋季如遇多雨天气,病害可再次严重发生。北方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6~8月份高温多雨季节为发病盛期,10月以后气温降低,天气干早,病害停止发展。
(2)寄主抗性。东方品种及地方品种易感病,个别西欧品种也易感病。幼嫩组织如嫩叶、穗粒或新梢,在生长初期幼嫩阶段易感病。葡萄穗粒长大,枝叶长成后则较抗病。
(3)发生条件。高湿、多雨,发病严重。果园低洼,排水不良,管理粗放,枝叶郁闭,通风透光差,偏施氮肥引起徒长,成熟期延迟,易发病。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冬季进行修剪时,剪除病枝梢及残存的病果,刮除病、老树皮,彻底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烂果,集中烧毁。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梢、病叶和病果,集中销毁。防止枝蔓叶过密,保证通风透光。果穗及时套袋。增施腐熟的有机肥,保证树体营养全面,健壮生长。注意氮的用量,防止贪青旺长。
(2)化学防治。萌芽前,将老蔓的翘皮仔细揭除,用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对植株、架材和地面进行1次全面喷施。苗木或插条放在波美3度的石硫合剂,或10%~15%硫酸铁溶液,或3%~5%硫酸铜液中浸泡3~5分钟,取出定植或育苗。芽鳞膨大但未出现绿叶时喷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或80%五氯酚钠原粉稀释200~300倍水。花前半月、落花70%~80%和和花后半月喷1&#&#的波尔多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2
000~3 000倍液,或抑快净52.5%水分散粒剂2 000~3 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1
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3.葡萄灰霉病
灰霉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春季引起花腐,各地均有发生。病害流行时花穗发病率可达70%以上。成熟的果实也常因此病在贮藏、运输和销售期间引起腐烂。葡萄酿酒时如不慎混入灰霉病的病果,可造成葡萄酒颜色改变、酒质变劣。
[典型症状]
(1)枝蔓。新梢产生不规则形的病斑,淡褐色,有长出鼠灰色霉层。
(2)叶片。先在叶边形成红褐色病斑,初呈水渍状,灰褐色斑,上生灰色霉层,然后逐渐引起整个叶片坏死,脱落。病害严重时,可导致全部落叶。
(3)果实。花穗和刚落花后的小果穗易发病。初期病部呈淡褐色水渍状,很快变暗褐色,整个果穗软腐。潮湿时病穗上长出一层鼠灰色的霉层。成熟果实及果梗发病,果面出现褐色凹陷病斑,很快整个果实软腐,长出鼠灰色霉层。[病害循环]病原主要以菌核在残病体中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越冬。春季温度回升,遇降雨或湿度大时,菌核萌动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风传播,形成初侵染和再侵染。
&[发生规律]春季花期气温不高,连阴雨天,空气潮湿,最易诱发病害流行。座果后很少发病。果实成熟期如天气潮湿,易发病。地势低洼,枝梢徒长郁闭,杂草丛生,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管理粗放,施肥不足,机械伤、虫伤多,发病重。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彻底清园。春季发病后于清晨趁露水未干,仔细摘除和拾毁病花穗。增施磷钾肥,控制速效氮肥使用量,防止枝梢徒长,搞好果园的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
(2)化学防治。花前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4
000~4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8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65%抗霉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隔10~15天喷1次,连续2~3次。
4.葡萄炭疽病
葡萄炭疽病又称晚腐病,葡萄的主要病害。华北、华中及华东地区为害果实;南方高温多雨地区,早春引起花穗腐烂,严重时可减产30%~40%。
[典型症状]主要危害着色或近成熟的果粒,造成果粒腐烂;也可危害幼果、叶片、叶柄、果柄、穗轴和卷须等,大多为潜伏侵染,不表现明显症状。着色后的果粒发病,初期在果而上产生针头大小的淡褐色斑点或雪花状斑纹,其后病斑逐渐扩大,呈凹陷的深褐色圆形病斑,其上密生轮纹状小黑点;天气潮湿时,溢出粉红色黏液。发病严重时,病斑可以扩展到半个或整个果而,果粒软腐,易脱落,病果酸而苦。
[发生规律]
(1)发病时期。从6月中下旬开始发生,以后逐渐增多,7~8月份果实成熟时,病害进入盛发期。
(2)发生条件。病原孢子产生最适温度为28~30℃。6月中下旬日降雨量在15~30毫米,田间即可出现病原的孢子,以后陆续降雨,孢子也不断出现。葡萄成熟期高温多雨常导致病害的流行。留果过多,施用氮肥过多,架式过低,蔓叶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利于发病。地势低洼,土壤黏重,空气不流通,发病重。
[病害循环]病原主要以菌丝体在一年生枝蔓表层、病果、叶痕、穗梗及节部等处越冬,春天条件适宜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传到果穗上,引起初次侵染。侵入绿色部分后即潜伏、滞育、不扩展,直到寄主衰弱后,病原重新活动而扩展。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收获后及时清除损伤的嫩枝及损伤严重的老蔓,增强园内的通透性。结合冬春修剪,彻底清除病残嫩梢、叶,拾净残屑,带出葡萄园处理,减少病源。结合培管,深沟高垄,降低园内温度,减轻发病程度。合理施肥,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氮、磷、钾肥相搭配。
(2)化学防治。春季萌芽时,对结果母枝喷波美3度石硫合剂。从6月上旬开始喷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福美双粉剂8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
500~2 500倍液,或抑快净52.5%水分散粒剂2 000~3 000倍液,或66.75%易宝水分散粒剂1 200~1
500倍液,或新万生600~8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5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3~5次,在葡萄采收前半个月应停止喷药。
5.葡萄白粉病
葡萄白粉病对果实、叶片和新梢蔓等绿色部分均可受害,是葡萄重要病害之一。
[典型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及果实等幼嫩器官,老叶及着色果实较少受害。
(1)枝蔓。新梢发病先出现星状病斑,上有白粉;枝条木质化后出现褐色到黑色病斑。
(2)叶片。病芽发出的新梢生长缓慢,叶片卷缩。叶片上病斑与霜霉病症状相似,但病斑更小,叶背面的叶脉变黑。叶片正覆盖白粉,严重时,白粉可布满叶片,叶片卷缩,枯萎而脱落。
(3)果实。花序和果穗在转色前,病斑上被白粉,幼果可能干裂;转色后白粉病不能再在浆果上发展。
&[病害循环]病原以菌丝体在病组织或芽鳞片内越冬,借风雨传播,落到寄主表面萌芽侵入。
[发生规律]气温29~35℃时病害发展快,干旱、雨后干旱或干湿交替,适合病害的流行。种植过密,施氮肥过多,修剪、摘副梢不及时,枝梢徒长,果园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植株表皮脆弱,易发病。嫩梢、嫩叶、幼果较老熟组织感病。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秋冬季认真清园。及时、分次扫除落叶;及时清除残果、残袋;冬季剪除病梢,拿出果园外全部烧毁。加强栽培。及时摘心绑蔓,剪副梢,疏花、疏果,保持通风透光。控制施氮肥,多施农家肥,早施和重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适时套袋。葡萄座果后,经疏穗疏果后,有些品种经膨大剂处理后即可套袋。
(2)化学防治。发芽前、芽体膨大期喷波美2~3度石硫合剂。葡萄开花至幼果期喷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60%防霉宝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28%多?井悬浮剂600倍液,或50%硫悬浮剂200~300倍液,或4%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或25%阿米西达悬浮剂1 500倍液,或25%使百克乳油1
500倍液,或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20%三唑酮?硫悬浮剂2
000倍液。棚室栽培的葡萄在扣棚前,结合整地土壤喷撒50%福美双粉剂400倍液或异菌脲1 000倍液进行消毒。
6.葡萄褐斑病
葡萄褐斑病又称葡萄斑点病、褐点病、叶斑病和角斑病等。分布于各葡萄产区。
多雨年份和管理粗放的果园易发生,特别是葡萄采收后忽视防治易引起病害大量发生,造成病叶早落,削弱树势,影响产量。
[典型症状]主要为害植株中下部叶片。褐斑病有大褐斑和小褐斑2
种。大褐斑病由葡萄拟尾孢菌引起,直径3~10
毫米。小褐斑病由葡萄座束梗尾孢霉、葡萄明针尾孢霉引起,在叶片正面病斑初为褐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褐色病斑,直径为0.2~0.6
厘米,多为0.2~0.3
厘米。病斑中央褐色至棕褐色,有稀疏的同心轮纹,病健交界部分明显,病斑边缘暗褐色,微隆起,其外缘常有水渍状环,潮湿时常在病斑中央可见灰褐色至黑褐色霉状物,似小颗粒状,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背病斑为椭圆形至不规则形,边缘不明显,病害发生严重时病斑常相互愈合,导致叶片部分或全部变黄,提前枯死脱落。
[病害循环]病菌分生孢子寿命长,可在枝蔓表面附着越冬,借风雨传播,在高湿条件下萌发,从叶背面气孔侵入,潜育期约20天。北方多在6月份开始发病,7~9月为发病盛期多雨季节可多次重复侵染,造成大发生。在江苏、浙江、上海有2次发病高峰,第1次在6月,第2次在8月。叶片上产生的分生孢子最多,1个病斑常有1
000多个分生孢子。
[发生规律]
(1)寄主抗性。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很大。高感品种有喀什哈尔、和田红、玛瑙等,中感品种有:玫瑰香、小红玫瑰、吐鲁番红,美洲圆叶葡萄等,抗病品种有水晶、巨峰、无核白、巴格来等。马奶子葡萄则为免疫品种。
(2)发生条件。植株生长中后期雨水多时病害流行。浇水太多,田间湿度大,管理粗放,喷射赤霉素,枝叶旺长,密蔽潮湿或生长衰弱,结果太多,黄化病严重,氮肥太多,枝叶嫩,都促使病害加重。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采用抗病品种。秋后彻底清扫果园,烧毁或深埋落叶,减少越冬病源。葡萄生长期注意排水,适当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力,生长中后期摘除下部黄叶、病叶,以利通风透光,降低湿度。(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药50%消菌灵可溶性粉剂1
500倍液,或1&#&#倍式波尔多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隔10~15天喷1次,连续防治3~4次。
7.葡萄扇叶病
是一种病毒病,又称退化病。
[典型症状]有3种症候群。
(1)传染性变形。植株矮化或生长衰弱,叶片变形,严重扭曲,叶形不对称,呈杯状,皱缩,叶缘锯齿尖锐。
(2)黄化。病株在早春呈现铬黄色褪色,病毒侵染植株全部生长部分,包括叶片、新梢、卷须、花序等。叶片色泽改变,出现一些散生的斑点、环斑、条斑到各种斑驳。斑驳跨过叶脉或限于叶脉,严重时全叶黄化。初夏远看葡萄园,可见到点点黄化的病株。叶片和枝梢变形不明显,果穗和果粒多较正常小。
(3)镶脉或称脉带。一般认为是产生色素的病毒株系引起。
葡萄扇叶病—叶片黄化并有斑点产生
葡萄扇叶病—叶缘锯齿尖锐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加强病毒检疫,防止病毒侵入和扩散新建园必须从无病毒区引进苗木、插条或接穗;利用热治疗法,将苗木置于38℃、适当光照条件下,经3个月然后切取茎尖、分生组织;或用微型嫁接,以组织培养法培育无病毒母株,再采取母株上的接穗、枝条繁育无病毒苗木;嫁接时要挑选无病的接穗或砧木。葡萄定植前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生长期根据植株长势,合理追肥,增强根系和树体发育;细致修剪,摘梢、绑蔓、增强植株对该病抵抗力。
(2)化学防治。扇叶病在田间经土壤线虫传播,可使用5%克线磷颗粒剂浸根,处理浓度为100~400毫克/升,浸5~30分钟。此外也可用溴甲烷、棉隆等处理土壤,都有灭线虫减少田间传毒作用。
8.葡萄卷叶病
葡萄卷叶病分布极广,凡有葡萄栽培的地区都有卷叶病毒病的存在。染病植株果实的品质和产量都明显降低,直接影响到葡萄酒的质量,导致果实的含糖量明显下降,含酸量则上升。北京、河北、天津、山东、宁夏等地发生较重。
[典型症状]叶片从叶缘向下反卷。春季或幼嫩叶片上的症状不太明显,只表现病株比健株矮小,萌发延迟。夏季症状逐渐明显起来,以枝蔓基部成熟叶片更加明显,反卷的病叶常卷缩发脆。病叶变厚,变脆,叶缘下卷,病株果穗着色浅。
主要由人为的栽培活动传播,用病株的插条或芽及砧木做无性繁殖材料,都可传播。多数砧木为隐症带毒,因此通过根茎传病的危险性较大,田间菟丝子可从病葡萄将病毒传给健康葡萄。
[防治措施]选育具有抗病毒病的砧木是防治病毒病的根本措施。
9.穗轴褐枯病
穗轴褐枯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各地均有发生。为害幼嫩的穗轴,发病严重时病穗率可达30%~50%,严重影响产量。
[典型症状]先在幼穗的分枝穗轴上产生褐色水浸状斑点,迅速扩展后引起穗轴变褐坏死,果粒失水萎蔫或脱落,有时病部表面生黑色霉状物。该病一般很少向主穗轴扩展,发病后期干枯的小穗轴易在分枝处被风折断脱落。幼小果粒染病仅在表皮上生直径2毫米圆形深褐色小斑,随果粒不断膨大,病斑表面呈疮痂状。果粒长到中等大小时,病痂脱落,果穗也萎缩干枯,别于房枯病。
[病害循环]病原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结果母枝和散落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当花序伸出至开花前后,病原借风雨传播,侵染幼嫩穗轴及幼果。5月上旬至6月上中旬的低温多雨有利于病原的侵染蔓延。
[发生规律]
(1)寄主抗性。葡萄不同品种对葡萄穗轴褐枯病抗性有一定差异,巨峰品种发病最重,其次为红香水和白香蕉。高抗品种有龙眼、玫瑰露、康拜尔早、马奶子、红葡萄、红提、密而紫,玫瑰香则几乎不发病。随着树龄的增加,葡萄抗病性降低。
(2)发生条件。梅雨天气,利于发病和蔓延。地势低洼、偏施氮肥、通风透光不良、管理不善的果园以及老弱树发病重。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同时搞好果园通风透光、排涝降湿,也有降低发病的作用。在葡萄叶片4~5叶时摘心、摘须、整枝控梢生长,使枝条积累养分。清除病枝、病果,集中销毁,消灭越冬菌源。
(2)化学防治。葡萄芽萌动后,喷波美3度石硫合剂加200倍五氯酚钠,重点喷结果母枝,消灭越冬菌源。喷药关键期是从穗轴抽生到果实加速膨大前,喷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80%大生M-45水剂800倍液,或1.5%多抗霉素500倍液,或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棚室栽培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及百菌清烟雾剂交替使用。
10.葡萄白纹羽病
葡萄白纹羽病又称白根腐病。各地均有发生。葡萄重要的根部病害,能引起死树。
[典型症状]感病植株可能很快枯死,也可能年内慢慢枯死。迅速枯死的树,叶片仍附着在树上;逐渐枯死的树,卷须和叶片均生长衰弱、瘦小,通常是枯萎,但新梢尚能从基部抽出。由于根系的严重恶化,病株很容易从土内拔出。通常病株在地平线处断开,地平线以下的树皮变黑,容易脱落,在根头出现黑色的胶状溢出物。
葡萄白纹羽病—病蔓上产生气生根
[病害循环]病原在土壤中生长,以侵害的根作为营养基地。湿润和有机质多的土壤适宜病原的发生。病原靠土壤传播及苗圃苗木传播,在不同区域葡萄园侵害。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培育和利用无病苗是预防发病的根本措施,要在未种过树的地块育苗,并在育苗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出现病树后要开挖封锁沟,防止病健根接触,避免病情扩散。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树势。
(2)化学防治。在葡萄根区范围内浇灌药液,常用药剂有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11.葡萄大褐斑病
葡萄大褐斑病又称斑点病、褐点病、叶斑病和角斑病等。葡萄的主要病害。各地均有发生。造成叶片早落,削弱树势,影响产量。
[典型症状]主要为害中、下部叶片。病斑褐色,直径3~10毫米,边缘红褐色,中部黑色,有时病斑外围有黄绿色晕圈,并且有不明显同心轮纹。湿度大时,病斑正反面可见灰色至褐色霉状物。
[病害循环]病原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分生孢子有一定越冬能力。春天气温升高,遇降雨或潮湿条件,病原借气流或风雨传播,萌发芽管侵入叶片。潜育期10~20天,湿度高潜育期短。产生的分生孢子不断进行再侵染,致夏末秋初或多雨年份及多雨地区发病重。
[发生规律]
(1)寄主抗性。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很大。
(2)发生条件。植株生长中后期雨水多时,病害流行。浇水太多,田间湿度大,管理粗放,喷洒赤霉素,枝叶旺长,密蔽潮湿或生长衰弱,结果太多,黄化病严重,氮肥太多,枝叶嫩,都促使病害加重。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秋后彻底清扫果园,烧毁或深埋落叶,减少越冬病源。增施肥料,增强树势,合理修剪,注意排水降湿。
(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1&#&#倍式波尔多液,30%绿得保JG400~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隔10~15天喷1次,连续治3~4次。由于该病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后渐向上蔓延,因此,要注重植株下部的叶片,注意正面和反面都要喷到。
12.葡萄根朽病
葡萄根朽病又称蘑菇根腐病。各地均有发生。
&[典型症状]
(1)根部。剥开主蔓、根颈部位或大根等处树皮均可以,在树皮和木质部之间,可见到病菌形成白色菌层。葡萄树干表现的症状不很典型。在其他寄主上呈条纹状、较紧密的菌层或菌块为多。可是在葡萄根部,则形成典型的白色病菌组织层。病组织具明显蘑菇气味,潮湿时更甚。
(2)植株。发病过程中,植株表现严重萎蔫。植株缓慢衰退,生长衰弱,矮化,叶片小,浓绿色,最后全株枯死。
&[病害循环]病原只存在于土壤木质植物材料内。病原主要靠根接触从一植株到另一植株,发病葡萄园中,常可看到相邻或成片的葡萄株感病枯死。
[发生规律]各种土壤类型的都有发病,以黏性土发生较多。低洼地,雨后积水,多湿果园,发病重。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新建园要了解土壤史,检查前茬作物是否有病原菌存在,如果发现有病菌,则要熏蒸消毒。
(2)化学防治。用澳甲烷和二硫化碳,需深施药剂60厘米。也可把木霉菌施入土内,病菌被木霉菌侵袭而弱化,有助于杀死病菌。
13.葡萄灰斑病
&葡萄灰斑病又称轮纹叶斑病、环纹叶枯病,轮纹叶斑病。引起叶片早枯脱落。
[典型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期仅见细小褐色圆点。天气干燥时发病缓慢,病斑边缘暗褐色,中间呈淡褐色或灰褐色;高湿时病斑呈灰绿色,水渍状,扩展迅速,有时融合成大型病斑,严重时3~4天便可扩及全叶,病斑上下表面白色霉层。
[病害循环]病原多以菌核越冬,成为第2年初侵染源,也可以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病叶上的白色霉层即为病原孢子梗和小孢子,借风雨传播。后期病叶沿叶脉处产生菌核,初呈白色,后变为黑色。
[发生规律]多雨潮湿,冷凉,少日照,病害易流行。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消灭越冬菌源、清除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2)化学防治。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速克灵2
13.葡萄蔓割病
葡萄蔓割病又称蔓枯病。葡萄的重要病害。主要分布在西北葡萄产区,河南、山东等省也有发生。
&[典型症状]
(1)枝蔓。蔓基部4~5个节处发病,初期病斑暗紫褐色,逐渐变黑、变硬,表面纵裂,周围癌肿,容易折断,表面有许多黑色小粒点。木质部横切面可见暗紫色病变组织,呈腐朽状,一般要2~3年才发生枯死。病蔓生长衰弱,叶片色淡而小,卷缩变黄,多在冬季枯死,或春季发生黄绿叶丛死去。常在新梢抽出2周后发生,以致在绿枝叶中突然出现叶片枯黄的死蔓,十分明显。
(2)叶片。新梢发病时,叶色迅速变黄,叶缘卷缩,新梢全部萎缩,叶柄、叶脉、卷须常有紫黑色条斑。叶肉出现细小、浅绿色或褪绿的形状不规则或圆形病斑,病斑有黑色中心。
(3)果实。幼果发病生灰黑色病斑,果穗发育受阻。果实后期发病与房枯病相似,黑色小点粒更为密集。
[病害循环]病原以分生孢子器和潜伏于病部的菌丝体越冬,翌年春末,夏季温度回升,遇雨或吸湿后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雨滴溅散、刮风带雨或昆虫媒介而传播,待寄主生活力下降抗性减弱时进行侵染。
&&葡萄蔓割病—发病初期
&葡萄蔓割病—病部周围癌肿
&葡萄蔓割病—秋季病蔓表面可纵裂成丝状
&&葡萄蔓割病—后期在病蔓表面形成许多小黑点
[发生规律]
(1)寄主抗性。欧亚种葡萄较美洲种葡萄感病,如佳利酿、龙眼、法国蓝等品种,发病很重,有时造成毁灭性的为害。
(2)发生条件。多雨、潮湿的天气利于发病。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排水不良、土层薄、肥水不足的果园,以及管理粗放,虫伤、冻伤多或患有其他根部病害的葡萄树发病均较严重。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以增强树势,保护树体为前提,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可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同时要减少伤口,防止扭伤枝蔓,减少病菌入侵途径。
(2)化学防治。以预防为主。葡萄出土后,喷布一次波美3度石硫合剂,或400倍福美砷,于5月份再喷布一次800倍退菌特或多菌灵,能减少和防止蔓割病的蔓延,同时兼治其它病害。剪除和刮治病蔓。剪除幼小病蔓,刮治大枝病疤,并涂以40%福美砷100倍液,或波美3度石硫合剂,或石硫合剂渣子,或S-921抗生素30倍液,效果相当明显。
14.葡萄霜霉病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生长早期发病可使新梢、花穗枯死;中、后期发病可引起早期落叶或大面积枯斑而严重削弱树势,影响下一年产量。病害引起新梢生长低劣、不充实、易受冻害,引起越冬芽枯死。
[典型症状]葡萄霜霉病只为害葡萄地上部幼嫩组织,如叶片、新梢、花穗和果实等。
(1)枝蔓。新梢上端肥厚、弯曲,由于形成孢子变白色,最后变褐色而枯死。如果生长初期侵染,叶柄、卷须、幼嫩花穗也出现同样症状,并最后变褐,扭曲或干枯脱落。
(2)叶片。病斑油浸状,半透明,淡黄色至红褐色,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发病4~5天后,病斑背面形成幼嫩密集白色似霜物。发病严重时叶片提早脱落。感病品种病斑较大,抗病品种病斑小。
(3)花器。发病小花及花梗初现油渍状小斑点,由淡绿色变为黄褐色,病部长出白色霉层,病花穗渐变为深褐色,腐烂脱落。
(4)果实。幼嫩的果粒高度感病,发病后果色变灰色,表面满布霜霉。果粒成熟时较少感病,老果粒发病后变褐色。[病害循环]病原主要以卵孢子在病残组织内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通过气流或雨滴传播,从寄主的气孔或皮孔侵入,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
[发生规律]
(1)发病时期。华北地区于7~8月份开始发生,9~10月份为发病盛期。华东地区于5月份开始发生,6、7月和9月为发病盛期。广东以5月下旬开始发生,7月份为发病盛期,秋季如遇降雨或重露,发病可延续到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2)寄主抗性。美洲种较欧亚种抗霜霉病。感病类型叶片气孔密而大,抗病类型叶片气孔稀而小。
(3)发生条件。冷凉潮湿,多雨,多露雾,利于发病。地势低洼,土质黏重,雨后排水不畅,田间湿度大,发病重。水田改种的葡萄园,发病重。大量施用速效化肥,枝叶茂盛徒长,组织幼嫩,抗病力差,田间郁闭,小气候潮湿,利于发病。种植密度大,棚架过低,不重视夏季修剪,管理粗放,发病重。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病害流行地区选栽抗病品种。生长季节及时剪除病枝、病蔓、病叶。早期架下喷石灰水。改良土壤,雨后及时排水,降低湿度,控制氮肥施用量。摘除近地面叶片,及时进行副梢摘心,保持棚内通风透光。
(2)化学防治。清园后在植株和附近地面喷1次3~5度波美的石硫合剂。6月中、下旬开始喷1&#&#波尔多液,或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泰克可湿性粉剂6
000倍液,或75%猛杀生800~1 0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40%锌霉磷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2%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15天喷1次,连续~5次。秋雨多的年份,中、晚熟品种采收后还应喷药2~3次。
文章资料来源:农业知识网 www.cnak.net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葡萄病虫防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