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治疗帕金森治疗药物药物时,可否吃六味地黄丸防止损肝

六味地黄丸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症状效果观察--《基层医学论坛》2016年11期
六味地黄丸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症状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记录和分析治疗前后自主神经症状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自主神经症状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2组患者SCOPA-AUT量表评分均降低,研究组评分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帕金森病患者加用六味地黄丸,可显著改善其自主神经症状,保障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
【分类号】:R742.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缪艳华,袁航;[J];护士进修杂志;2000年10期
梁希彬,罗涌,李丰桥,王晓民;[J];科学通报;2000年22期
刘焯霖,徐严明;[J];医师进修杂志;2000年12期
马建军,孙翠萍,徐军,李六一;[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0年06期
邵明,刘焯霖,陶恩祥,陈彪;[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年01期
刘焯霖,张成,陶恩祥,王新德;[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年02期
文诗广,陈伟群,蒋云,夏来晓,许贤豪;[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年03期
王涛,孙圣刚;[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年03期
陶恩祥;[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年05期
张春霞,邹扬,林晖,张玉香;[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宏娟;何建成;周阿高;;[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娄丹;常秀丽;周志俊;;[A];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第14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梁清华;区健刚;曾年菊;熊新贵;陈疆;张雨星;萧梅芳;;[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张锐芝;王静梅;周颐;郑春梅;;[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刘妍梅;陈玲;裴中;周鸿雁;钱浩;张中伟;杨智云;冼文彪;郑一帆;陈杰;张思乐;黎锦如;刘焯霖;;[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郝红琳;刘秀琴;黄颜;孙鹤阳;孟琼;崔丽英;;[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贾树红;陈海波;;[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曹双双;刘志辉;祝新莉;;[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国华;宋军平;;[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蔡定芳;;[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罗刚;[N];健康报;2007年
蒋雨平;[N];家庭医生报;2007年
刘卫宏;[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程守勤;[N];健康报;2008年
叶芳 通讯员
王峰;[N];广东科技报;2008年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杨子超;[N];健康时报;2008年
本报记者 叶芳 通讯员 徐晶;[N];广东科技报;2009年
刘振国;[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张昊华;[N];健康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六味地黄丸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研究--《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年04期
六味地黄丸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研究
【摘要】:正中年人中常见的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主要由于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变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运动缓慢、静止性震颤及肌张力增高等临床表现,是导致中老年人致残的三大疾病之一。因此,如何使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变性得到有效减缓以及如何使左旋多巴制剂的副作用得到减少是现阶段医学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近年来,我科采用六味地黄丸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获得了增效减毒的良好疗效,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单位】:
【分类号】:R742.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新德;[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鲍远程,周厚广,汪瀚,张波,陈怀珍,杨兴涛,王艳昕,王晓汤,徐国存;[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黄泳;卓鹰;姜雪梅;唐安戊;李东江;邵明;吴卓华;;[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3期
陈建宗,江文,史健,李波,吴少华;[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姜雪梅;黄泳;卓鹰;高彦平;;[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王海丽,张宪秋,郑咏梅;[J];临床医学;2000年06期
缑元冲,平留珠,牛晓波,王玉芬;[J];临床医学;2004年12期
徐文娟;庄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年04期
盘晓荣;俸道荣;樊秋萍;许立民;谢金萍;;[J];广西医学;2012年04期
王瑞梅;;[J];光明中医;2013年09期
杨丹红;蔡明华;陈晓军;欧海艳;;[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晓卿;康建华;韩静;陈玄;叶笑然;;[A];第九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闫川慧;[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蕾;[D];湖北中医学院;2002年
李立宏;[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朱梅;[D];吉林大学;2006年
王举磊;[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李国辉;[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连胜利;[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樊毅;[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姜拯坤;[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王卫华;[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李晓梅;[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袁静;[D];山东大学;2006年
明康文;[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谷丽梅;[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胡钢;[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李雷;[D];山东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葛关平;;[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年11期
欧阳强;陈阳;韦英海;;[J];内科;2009年05期
陈玲,黎锦如,刘长征,叶俊鹏,吴克宁,刘焯霖;[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3年06期
廖蝶;;[J];四川医学;2008年07期
罗海龙;尹昌浩;姜爱英;;[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11期
周素方;钱红雨;;[J];湖北中医杂志;2009年04期
梅晨健;马莉;徐惠荣;孙士红;;[J];针灸临床杂志;2009年12期
孙秀琴;牛焕江;;[J];浙江实用医学;2011年02期
张海峰;宣丽华;徐勇刚;李立红;;[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年11期
董梦久;钱红雨;周素方;刘文武;吴忠兵;;[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月惠;王婷;袁忠孝;;[A];2011年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11年
雒晓东;孙玉芝;;[A];2005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马云枝;李社芳;;[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刘波;陈俊;刘岘;龙玉;陈志光;李宁娜;;[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于向东;孟庆刚;赵国华;陈彪;;[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张海娜;胡国华;陈秋惠;韩艳秋;张颖;孙亚娟;张医之;;[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周明珠;刘振国;干静;陈伟;;[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康平;朱海清;鲍智颖;胡军;张志广;雷丽敏;陈运仲;陈泉坤;;[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张捷;;[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张捷;;[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湘雅医院教授 严新翔;[N];大众卫生报;2009年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教授
冯涛;[N];健康报;2010年
黄红星教授;[N];大众卫生报;2009年
王璐;[N];保健时报;2008年
记者 叶平生 通讯员 肖颂华;[N];广州日报;2004年
;[N];家庭医生报;2005年
新华;[N];医药经济报;2000年
马成功 指导专家/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分泌科主任 周德生 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张宇清;[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刘振国;[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 屠建莹;[N];健康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海刚;[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陈冬;[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李超;[D];山东大学;2010年
王涛;[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陈宏;[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洪雁;[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刘韬;[D];吉林大学;2010年
王顺;[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赵晓萍;[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杨莉芹;[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志永;[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周素方;[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张红英;[D];山东大学;2010年
孙启英;[D];中南大学;2010年
王薇;[D];苏州大学;2004年
吴镇喆;[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尚晓静;[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马晓伟;[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黄帅;[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赵燕燕;[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作者: 陈秀慧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 【摘要】 目的 观察运用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 9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对照组40例,每晚睡前服安定2.5mg治疗,30天后观察治疗结果及治疗期间的药物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7.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引起药物依赖及药物副反应方面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失眠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失眠 六味地黄丸
  失眠是现代人生活中的常见病,有资料显示,30%的人群在忍受失眠的困扰 [1]& ,而其中一半患者有入睡困难 [2]& 。笔者在临床中运用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失眠,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0例均为单纯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7~68岁,平均40.1岁;病程2周~8年,1年10例。对照且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8~67岁,平均39.6岁;病程15天~7.5年,1年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失眠诊断标准 [3]& 。临床表现为有失眠的典型症状:入睡困难,时常觉醒,睡而不稳或醒后不能再睡;晨醒过早,夜不能入睡,白天昏沉欲睡,每日睡眠不足5h。伴随症状:头晕目眩,心悸健忘,胆怯易惊,口干,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烦躁,舌质红或淡红,苔少或薄,脉或弦,或滑,或细数。
&&&  2 治疗方法
  所有入选治疗组病例均予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方药如下:熟地30g,山茱萸15g,淮山药15g,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酸枣10g,酸枣仁20g,夜交藤15g,远志6g,五味子10g,白芍15g,天麻10g。上药加水3碗,慢火煎至1碗,于睡前30min服下,并于第2天早上复煎再服1次,最好均是空腹服。对照组:每晚睡前服安定2.5mg。两组治疗期间停服其他一切对睡眠有影响的药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饮食,戒烟酒咖啡,调畅情志,定时起居,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30天为1个疗程。30天后观察治疗结果及治疗期间的药物副作用。
&&&  3 疗效观察
&&&  3.1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1993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失眠实证诊断标准评定 [3]& :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
&&&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15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7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7.5%。治疗组与对照且比较,P<0.05,说明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副作用:治疗组有3例引起食欲减退,头晕;其余病人未拆服中药后不适,也未发现对中药有依赖。对照组有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倦怠、步态不稳,并有10例对西药产生依赖。说明治疗组在引起药物依赖及药物副作用方面亦优于对照组。
&&&  4 讨论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导致失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生理因素:如旅行时差、倒班、噪音等。(2)心理因素:如担心、恐惧、兴奋等。(3)躯体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癌症、帕金森病、甲亢、消化性溃疡、哮喘、关节炎等。(4)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等。(5)药物因素:因服用药物、咖啡、酒、茶等的副作用导致失眠。在现代医学中,通常予镇静催眠药治疗失眠。这类药物通常有依赖性、成瘾性、耐药性、戒断反应、宿醉现象 [4]& 等不良副反应。临床上使用得最多的镇静催眠药是苯二氮类(如安定),它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等疗效,但由于其副作用而受到一定的应用限制 [5]& 。要避免这些副反应,选择中药治疗失眠不失为较好的治疗方法。
&&&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能眠”、“不得卧”《难经》中称为“不寐”,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祖国医学认为,形成失眠的原因很多:思虑劳倦,内伤心神,阳不交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心胆气虚,以及胃中不和等因素,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失眠,但总病因是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其病机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正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说:“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明有不安其室耳。”故治疗上,当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最早见于《小儿药证直诀》,是滋补肾阴的名方,其方立法,以肾、肝、脾三阴并补而重在补肾阴为主,方中熟地滋肾阴、益精髓是为君药,山茱萸酸温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是为臣药,其成三阴并补以收补肾之功,并佐以泽泻配熟地而泻肾降浊,丹皮配山茱萸以泻肝火,茯苓配山药而渗脾湿,方中三补三泻,补泻并用,补虚而泻实,共收滋补肾阴之效。笔者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用酸枣仁、夜交藤以养心安神,白芍、天麻以柔肝平肝潜阳,远志以安神定志,五味子以收敛心神。诸药并用,以调整阴阳,使阴阳平衡,心神得安,而睡眠好转。
&&&  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失眠,疗效显著,引起药物依赖及药物副作用较少,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 Insomnia and its treatment.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Mellinger GD et al.Arch gen Psychiatry,,225.
&&&  2 C.Fernandez,Sleep disorders in the elderly,2000psychiatrist meet,USA.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 7.
&&&  4 Benzodiazepines for insomnia in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a review of benefit and risk.The Journal of Family Practice,-478.
&&&  5 刘曙晨.镇静催眠药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27-23.
   (编辑香 江)
&&& 作者单位:510130广东省广州市中医院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达美康、美多巴和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合并帕金森综合征5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达美康、美多巴和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合并帕金森综合征5例
【摘要】:正 笔者以达美康、美多巴和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合并帕金森综合征5例,疗效较好,且未见明显药物副作用,现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 5例均为男性,住院病人,年龄72~82岁。糖尿病史半年~16年,帕金森综合征病史2周~9年。其中4例为糖尿病后再患帕金森综合征(有1例系糖尿病并发脑梗塞后
【作者单位】: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杰,丁建平,王泽农,谢晓凤;[J];茶叶科学;199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新峰;[D];沈阳药科大学;2003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董月灵;[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2期
林宝福;;[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993年06期
许继平,黄建瑾,蔡菊芬,沈敏鹤,周振鹤,黄晓稼,刘鲁明,李健;[J];中华中医药杂志;1992年04期
虞学军,林齐鸣,曹小玉;[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王丁刚,陈国华,王淑如;[J];茶叶科学;1991年02期
汪东风,谢晓凤,王泽农,杨敏,张阳春;[J];茶叶科学;1994年01期
李布青,张慧玲,舒庆龄,张部昌,葛盛芳;[J];茶叶科学;1996年01期
王珏;[J];河北中医;2002年08期
贺信祥,严述常,王恩弟,姜廷良,贺晓平,李佩文,王美云,李忠元,余桂清;[J];河北医学;1998年09期
朱秀英,何树庄,曲福君,刘振琪,邹淑芳,刘音;[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2年06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叶盛,程玉祥,汪东风;[J];茶叶科学技术;2000年01期
徐仲溪,王坤波;[J];茶叶科学;2004年02期
李雷;汪东风;周小玲;丁庆波;;[J];茶叶科学;2006年02期
尹军峰;袁海波;谷记平;林致中;陈建新;谭俊峰;汪芳;;[J];茶叶科学;2006年02期
肖文军,李觅路;[J];茶叶通讯;1999年04期
傅海平;黄怀生;胡孟阳;李志刚;;[J];茶叶通讯;2006年02期
王盈峰,王登良,严玉琴;[J];福建茶叶;2003年02期
刘霞林;[J];福建茶叶;2004年03期
吴文华;吴文俊;;[J];福建茶叶;2006年02期
倪德江,陈玉琼,谢笔钧,张芸,周继荣;[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聂凌鸿;[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赵国华;[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倪德江;[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陈海霞;[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王元凤;[D];江南大学;2005年
张敏英;[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张冬英;[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王黎明;[D];江南大学;2006年
张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7年
金哲雄;[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咏;[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何洪英;[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吴文华;[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吴建芬;[D];浙江大学;2003年
张春飞;[D];浙江大学;2003年
翁蔚;[D];浙江大学;2004年
邓云霞;[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周世海;[D];暨南大学;2004年
张卫红;[D];西北大学;2005年
章晋武;[D];南昌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时晶;朱爱华;倪敬年;田金洲;;[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1年04期
徐良州;王康平;唐晓亮;;[J];河北中医;2011年05期
赵建高;顾锡镇;;[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8期
邹勇;黄国琪;;[J];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2006年04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雪梅;卓鹰;高彦平;黄泳;;[A];中国针灸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王顺;蔡玉颖;尚艳杰;卢金荣;;[A];针灸技术规范及学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陈秀华;李漾;奎瑜;;[A];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金钶红;金安德;;[A];全国基层中医临床应用学术会论文集[C];1996年
黄晓卿;康建华;韩静;陈玄;叶笑然;;[A];第九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雒晓东;孙玉芝;;[A];2005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袁红;张振文;郑春秀;梁立武;王向党;王梅康;刘平;李春雷;白丽敏;;[A];中医药中青年科技创新与成果展示论坛论文集[C];2009年
袁红;张振文;郑春秀;梁立武;王向党;王梅康;刘平;李春雷;白丽敏;;[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施慧芬;;[A];全国第四次中医科研方法学暨花生枝叶治疗失眠症研究成果汇报学术研讨会专家讲课和学术论文集[C];2009年
张华;雒晓东;;[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年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谢涛 鲍冬生;[N];家庭医生报;2006年
长虹;[N];医药经济报;2006年
晓卢;[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广西 胡海;[N];大众卫生报;2006年
日月;[N];民族医药报;2006年
中国消费者报
袁媛;[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本报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帅菲斐;[N];深圳特区报;2006年
;[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龙;[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汤湘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白清林;[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王顺;[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金仁根;[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孙玉芝;[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晓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翟长皓;[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冯月贵;[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王志永;[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春雷;[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陈汉玉;[D];福建中医学院;2004年
杨宗保;[D];福建中医学院;2004年
张洋;[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林良达;[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明康文;[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帕金森治疗药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