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发行总量的货币总量才176万亿,而房地产有200万亿,何解?

中国总债务超200万亿,全球“第二”是否属实?
有人会说,过去我们的经济发展很快,我们成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过去这么多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靠的是什么?是靠庞大的经济投入吗?是靠我们全要素的生产力的提高吗?当然,这些会起一部分的作用,但最重要的是靠着庞大的债务扩张和信贷扩张。到去年的6月底,中国总债务和GDP的比率,已经从2008年的155%上升到了目前的260%,中国的债务总额已经轻松超过200万亿人民币。
其中最主要的是银行贷款,那么这里面谁把钱拿去了?主要是非金融的公司,他们现在的负债总额已经达到了114万亿,其中钢铁行业,总共负债余额达到4万个亿,煤炭同样如此,有很多钢铁集团、煤炭集团动辄贷款数百亿,上千亿,乃至数千亿,怎么去还本息,这是一个巨大问题。所以为什么提出了“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这三个问题是我们今天中国经济面临着的最紧迫的问题之一。
那么,为什么中国经济出现了这么多困难?我们应该仔细反思一下,GDP到底代表什么?GDP能代表我们的真实财富么?我们更要深刻的反思,我们GDP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少。所以我们不能沉醉于GDP世界第二带来的沾沾自喜,甚至洋洋自得。
毫不讳言,现在很多的企业,特别钢铁、煤炭、制造行业的国有大企业,就是靠银行贷款来维持生计。如果银行一旦抽贷,这些企业很可能马上就要濒临破产。最近美国一家知名的咨询机构麦肯锡,发布了报告,结论是中国整个经济体系的经济利润(与企业利润不同,但能更高地反映资本利用效率)的80%,被银行和金融机构拿走了。全国企业才拿到20%,可见我们的资本利用效率是多低下。
我这里有一组数据:中国260家最大的制造企业2014年利润总和只有4623亿元,平均一家企业利润17.7亿元。美国苹果公司2014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利润超过200亿美元(1260亿人民币)。意味着我国最大的260家制造企业的利润总和实际上还比不上一个苹果公司。而这样的公司在美国可以说比比皆是。中国能相比的,只有一家,就是华为。我们再看今年中国大陆103家(如算上台湾7家,共110家)企业跻身世界500强企业,大多数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都是依靠国企的垄断经营。这样的世界500强不能说没有意义,但其中隐藏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今天中国经济走到这个门槛上,我想,我们应该平下心来,应该冷静下来,我们在思考中国经济真正的核心难题,这个难题,一年两年,三年五年解决不了。但如果我们现在不去解决我们要等到什么时候去解决呢?中国贫富差距等许多问题,都将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如果我们企业和个人,现在还只想着炒炒房地产,收购企业,那中国经济堪忧。
尾声:最后送给当下的中国投资者们一段话,鸡年快乐,唯有心静如水,方能气贯长虹,新的一年,无论你还是在投资市场迷茫,还是在行情里不知所措,套单、锁单或者盈利不佳的都可以直接向本人咨询,更多笔者文章,投资观点,技巧可查看原文或者百度怡芳点金,欢迎探讨交流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我国M2首超百万亿居世界第一 2020年或超200万亿
&&毫无意外,M2突破百万亿关口如水到渠成。
&&有趣的是,受经济复苏乏力、主权债务飙升、全球贸易增长低迷等因素影响,世界主要国家纷纷祭出了&量化宽松&大旗。尽管我国并没有采取主动增发货币的措施,除了在金融危机肆虐时&疯狂&了一下,而M2余额却稳稳地达到了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M2存量和增量均居世界第一。从1999年的12万亿,到一举跃过百万亿,仅用了不到15年的时间。
&&火热的货币数据却无法与尚不乐观的实体经济相匹配,这也重新激起了对M2/GDP过高、货币超发的质疑,认为中国货币和信贷体系的过快增长,是造成当下一些经济困境的原因之一。
&&指责的初衷无非是督促矫枉过正,而从一系列的举动来看,中国央行越发慎重,中性的政策到底会是什么尺度?因为,若仅仅按照每年10%的增速,M2余额则到2020年就会超过200万亿。
&&破百万亿之忧
&&4月11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末,M2余额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0.5个和1.9个百分点。
&&同样&火热&的还包括: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6 万亿元,同比多增486 亿元。当月新增社会融资总量2.54 万亿元,同比多增6696亿元。3月新增存款4.22万亿元,创单月增量最大纪录。
&&由此可见,M2增速回升,主要受新增人民币贷款和外汇占款增加的推动。今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76万亿元,同比多增2949亿元,3月份更是达到103万亿元。从外汇占款来看,今年1、2月份分别增加6836亿和2954亿元,创出新高。
&&这对经济增长显然功不可没。招商证券[微博](11.42,-0.31,-2.64%)研究发展中心分析师谢亚轩认为,M2同比增幅较高,而3月企业的活期存款增量也显著增加,M1同比增速再度重回双位数,一方面是满足企业对流动性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显示企业投资意愿继续回暖。
&&不可忽视,近年来中国经济取得的巨大成绩离不开M2的高增长。但M2的超速增长引来的更多是质疑,认为是&货币超发&。广义货币M2与名义GDP 的比值也引起了广泛的议论,2012 年M2/GDP达到了187%,而若按最新的数据,这一比例已经超200%。
&&既然定义为&超发&,显然寓意这种货币过快增长,对于经济健康发展无益。但是否风险颇高,还需从本理解。
&&按照货币理论,货币首先是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可以来自商业银行上缴的准备金、流通中的现金,也可以来自央行购买的政府债券、外汇等。央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和调整法定准备金率等货币工具,对基础货币进行调控。
&&其次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比如,当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20%时,当企业A把10万元存入银行,银行必须把2万元存入央行,8万元可以贷款给企业B,企业B向企业C支付货款8万,企业C又把这8万存入银行,然后银行到央行存入1.6万元,又可以将6.4万元放贷&&如此循环往复。
&&可见,实际上货币供给是两个环节构成,一是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二是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
&&由此又回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过高的储蓄率,这必然引发高企的M2,同时,过分倚重银行融资的功能也是重要推手,间接融资仍然是实体经济的主要融资渠道,这必然使得M2与GDP之比相对较高。
&&而中国的M2增速的确非常快。再追溯得更久远一些,自1990年开始有广义货币供应量统计以来,我国M2增长一直较快,1991年至2011年期间的平均增速高达21.1%。
&&货币真的是超经济发行吗?央行对此的解释是,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在于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经济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产生大量由于体制变革造成的货币需求。
&&周小川分析说,须知,过去我国所统计的实体经济只涵盖了物质部门,不包括服务业,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经济的快速发展,货币供应量很快超过了当时统计口径的&实体经济&的需要,表现为超经济发行。
&&&我国处于市场化转轨时期,货币化进程加快,一些产品从计划经济下的直接实物分配转变为货币化交易,其中土地、房产等的货币化更为突出。资产市场的迅速发展,包括交易所市场、银行间市场等,以及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也增加了货币需求。由于货币化进程和金融市场发展的速度快,所需要的货币支持会更多一些。&周小川解释说,M2增速略高于GDP增长与物价升幅之和,如今年我国GDP增长目标定为7.5%,CPI涨幅控制在3.5%左右,M2预期增长目标定为13%左右。
&&又如2012年,我国名义GDP是2002年的4.5倍,M2余额是2002年的5倍,M2增长速度也大体符合上述规律。&这还包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期间,由于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扩大的货币供应量。在正常的年份,M2的增长速度会与名义GDP的增长速度更加接近。&周小川认为。
&&&M2超百万亿不必太担忧。&海通证券(9.96,-0.15,-1.48%)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微博]也称,央行通过法定准备金率和央票锁定部分外汇占款。2012年底,商业银行存放央行的准备金达19万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法定准备金,如果剔除法定准备金,调整后的货币存量(M2)下降17%,与GDP比值约为155%,明显低于日本和德国。
&&中性偏紧
&&但通过超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票来回收流动性,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李迅雷[微博]认为,经过多年的投资高速增长,中国的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已经变得不再短缺,在一些地方甚至面临过剩。在这两个领域密集投资,显然缺乏效率,加上影子融资成本更高,经济一有风吹草动,它就可能成为系统性风险的源头。为此,应该通过多个渠道为M2&消肿&。
&&在金融领域的改革,依然是扩大直接融资、人民币国际化、加强表外业务监管、推进利率市场化,这些已经在有序进行,而在财税领域的改革,李迅雷认为主要应围绕房地产的去泡沫与收入分配来展开。
&&而尽管央行一再解释货币没有超发,但事实上,货币政策正越发中性偏紧。
&&一季度新增贷款为2.76 万亿元,如果按照 3∶3∶2∶2 的投放节奏来看,全年的信贷投放规模将略超9 万亿,全年信贷增速为14.6%。
&&如此强劲的信贷,足以支持中国上半年经济增长。但是,数据也令监管层关注金融安全和通胀。市场认为,倘若今年的物价水平持续在高位运行,央行有可能提前收紧货币政策。
&&虽然3月份CPI同比上涨2.1%,低于市场预期的2.5%,但央行在货币政策例会后的声明中,关于通胀的表述却有所变化,增加了物价形势&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而去年四季度例会上的表述是&物价形势基本稳定&。
&&事实上,春节之后,央行的货币政策开始偏紧,一改此前连续半年逆回购的调控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连续7周实施正回购操作,以向市场回收过剩流动性。
&&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上,大部分机构认为,由于目前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依然维持稳定,显示市场流动性仍较充足,加上目前越来越多的热钱流入国内,今后一段时间央行仍将以正回购作为主要货币工具进行流动性调控,下半年不排除有加息的可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中房网,权威的中国房地产行业网站、测评与数据平台,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官方平台。
微信号:zhongfangwang关注中房网微信
本周二十典型城市商品住宅总成交面积为463.89万平方米,环比上涨0.85%,成交量连续三周上涨……[]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于10月26-29日在北京召开,“十三五”规划将是本次全会讨论的重要议题……[]
厦门住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华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城建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货币滥发的五大恶果_九个头条网——更少更重要
关注Ta的:
中国货币滥发的五大恶果
关注Ta的:
中国的货币发行量每年在增加,但是增加多少,事前不宣布,只能根据事后的统计数字来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所公布的&广义货币&(M2)供应量的统计数据,2008年全年增发货币6亿6348亿元,到08年底,人民币流通总量已经增加到41万7846亿元,当年的全国GDP总量为30万亿元,货币发行量已经远远超过GDP总量。
之后,国际金融危机来袭,中国增发货币的统计数据如下:
2009年增发19万2378亿元;
2010年增发11万5627亿元;
两年内增发30亿8000亿元,平均每年增发15万亿元。
2010年12月,市场上的广义货币供应总量,增加到72万5852亿元,是全国GDP总量的一倍以上。
如果说中国滥发货币,必定有人会说:美国也滥发货币!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两年美国的货币发行情况。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于2008年11月宣布&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两年内增发货币6000亿美元。根据《美联储》网站所公布的数据,美元&广义货币&(M2)增加量与《美联储》的预期相符:
2010年增发3084亿美元;
2009年增发2836亿美元。
两年内增发不到6000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4万亿元。
市场上的美元货币供应总量,从2008年底的8万2451亿美元,增加到10年底的8万8371万美元,增加量为每年不到3000亿美元,只占发行总量的3.4%,相对于美国GDP总量15万亿美元,所占比例更微。
比较这两国的货币发行情况,可以看出:美元是国际货币,在全世界流通,两年来只增发6000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4万亿元),主要用于收购银行不良资产,对美国的通货膨胀影响甚微,而中国的人民币,主要在国内流通,两年来的增发量为31万亿元,主要用于刺激经济和市场需求,对中国国内经济影响巨大。因此,中国滥发货币的程度,远远超过美国,这话决不为过。
现在我们应该明白了,这两年来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在金融危机中挣扎,唯独中国一枝独秀,GDP保持增长不衰,其秘密就在于滥发货币,用增加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泡沫来拉动经济,但是后果现在也开始显示了,一是房地产过热,房价飙升;二是通货膨胀,物价高涨。这两件事情都必将引起民众的强烈反感和严重的社会不安。
再说点现在的资本市场。我不能完全猜测政策怎么来,随机性很大,可能完全由长官意识决定。但是10月份突然迎来第一次加息,这却只是象征意义的开始。说明统计局发布的3.6%已经让中央感觉到危险了。真实的生活成本支出增长率连国务院的专家都认可在两位数以上。但是10年不会加息很多,可能还会有一两次0.25的加息,房贷暂时不必担心。但11年就是被迫选择了,很可能是加息年,加息1.5个点以上。证券市场会提前表达,是预先反应价格的资产。在整体大的资产泡沫环境中,是个短期需要灵活处置的高风险资产。大蓝筹的整体价格不高,未来经营受到的压力不大,应该认为不存在泡沫,但是在资金决定的市场中,我无法判断,大规模增发圈钱,可能只能持平。小公司泡沫严重。资金流向决定巨大动荡。而稀有资源没有大幅下跌的可能,尽管已经被炒作的很高,还会不停的创造新高。
而感受的物价上涨远远不止3.6%。从早期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到前期的&糖高宗&,再到最近的早籼稻、棉花、食用油等全线涨价,农产品涨价态势已有&全面开花&之势。这就是加息的原因,这关系到国家大政,不得不如此。一个苹果5块,一碗面几十的日子已经不远。可惜中国人均收入看来永远难以赶上日本韩国的水平。广大基层百姓收入没有增长的保障而提前&享受&日韩的食品价格,这么搞后果是什么,大约大家都可以想到。
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被迫选择,我认为已经要来了。总体而言,09年初之后的政策有点过火。最终想收割小白和中产换来经济增长的目的将因全面通胀而不得不反向。这期间中国大部分人生活水准是在下降,生活痛苦指数是在上升的。而政府的民意支持率如果公布的话,我相信是在迅速下降的。中国社会表面的和谐盛世背后,有暗流涌动。这从急速增长的维稳费就能看出。能否处理好这次转向,赢得老百姓信任将决定原有体制能否维系。玩火者自焚,滥发货币搞通胀的执政者是没有好下场的。而这批官员无论能否善终,看来名声是好不了的了。
中国货币超发的恶果
货币长时间里超发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货币超发会引发较严重通货膨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货币主义大师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是货币数量的增加。&因此,货币超发必然会带来通货膨胀。2003年-2011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1.2%、3.90%、1.8%、1.5%、4.80%、5.90%、-0.7%、3.3%、5.4%。平均值远高于美国同期。尤其是,年,为缓解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推出了大规模的信贷计划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货币超发程度快速提高。结果就是2010年、2011年,中国陷入了通货膨胀漩涡。而且,考虑到中国的统计数据,中国的真实通货膨胀率要比公布的数据高的多!更重要的是,由于货币连年超发,多数经济学家预测未来中国很可能发生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第二,会导致严重的资产泡沫。货币如流水,水多了,就会引起&流动性泛滥&,带来涝灾&&即资产价格不断上涨的泡沫。当货币超发时,钱变得不再值钱,为保值增值,人们就会用剩余的钱来购买资产产品。超发的货币流到房地产市场引发房地产泡沫;超发的货币流到资产市场导致股市泡沫,投机盛行,把市场变赌场;流到艺术品投资市场引发天价的艺术品拍卖。于是,我们看到,中国的房地产和艺术品市场自2000年以后就进入到了一个疯狂上涨的阶段。房地产价格在10年间翻了5倍以上,而艺术品价格则翻倍更多。对中国股市而言,如果不是其制度和定位出现了根本性错误,中国股市也会像1980年代中末期的日本股市那样疯涨。
第三,会恶化收入分配、扩大贫富差距。货币超发会引起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则是一种变相的税收,即所谓的通货膨胀税。因此,货币超发首先会将国民财富从国民手上转移到政府手里,使政府成为通货膨胀的最大赢家。由于货币超发,居民财富会由于通货膨胀而遭受严重的价值损失,33年里人民币贬值6倍多,1980年存100万到今天只值15万!另外,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和富人也是货币超发的受益者,而穷人则成为货币超发的受伤害者。在我国的体制条件下,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享受完全不同的国民待遇,最先也容易得到贷款的是国有企业。货币发行越多,国有企业得到的贷款就越多,他们就越有钱用于自身发展或用于挥霍腐败。地方政府呢?也是宽松货币政策的受益者。在我国的政治和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具有发展GDP的强烈愿望。货币发行越多,地方政府得到信贷就越容易,就越有钱用于扩大投资,搞政绩工程和项目建设,并顺便享受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所带来的各种好处(如大肆收受贿赂)。对于富人而言,他们具有多种投资渠道和方式,由货币超发所带来的资产价格上涨的收益会超过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损失。然而,对穷人和固定工资者而言,货币超发就如个吸血虫,会把他们在银行里的存款和工资慢慢的吸食掉。
第四,会挫伤社会各阶层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在货币超发的情况下投机盛行,受资产泡沫化的影响,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回报率远远超过商品市场的回报率。这导致超发的货币很容易流向股市、房市和期市。当人们看到炒股、炒房会很快发家致富时,谁还有心思去经营实业、去努力工作呢?于是,企业家不愿做实业,工人不愿意按部就班地上班、学生不安心上学,科学家不安心搞科研,人人都想去挣快钱,梦想一夜暴富。
第五,会损害政府信用。现代政府的一项基本的经济职能就是保持币值稳定,避免货币的购买力受损。如果不能保持货币的稳定性,社会信用体系就会遭到破坏,政府、企业和个人行为就会受到扭曲,最终伤害的是政府的信誉。货币超发除了让老百姓被动地缴纳铸币税之外,还拉大贫富差距,使穷人过得更加辛酸,使他们有被剥夺和上当受骗的感觉,从而严重影响他们对政府的信心和社会的稳定。
按照经济的普遍规律,如此大的货币超发,在一个已经市场化的国家必然会引起恶性通货膨胀。然而庆幸的是,中国处于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商品货币化、住宅货币化以及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发育,加之中国人不得不储蓄等承担了蓄水池的作用,将可能带来&流动性泛滥&的洪灾拦截了很大一部分,避免了中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文章来源:中国发行货币总量是多少?_百度知道
中国发行货币总量是多少?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个不好回答啊,,很多口径,而且不同时间段也不一样。建议你去查查M0、MI、M2之类的年度或季度数据。
采纳率:66%
6月份央行票据发行总量为3600亿元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货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越接近越好。如果发行量超过就会产生通货膨胀。其它国家也遵循这一原则。从有关方面获悉,6月份,央行继续加大货币回笼力度,收紧市场流动性。其中,央票发行量3600亿元,比上月减少150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1850亿元,比上月增加650亿元,本月货币回笼总量5450亿元;对应的央票到期2750亿元,正回购到期1700亿元,货币投放总量4450亿元。本月实现货币净回笼量1000亿元,较上月增加200亿元。
截至2017年4月,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人民币159.96万亿元,与1990年的1.53万亿相比,增长104倍余。当月滙率约6.18,换算成美元是25.9万亿。
2013.01月统计数据 (亿元人民币)M2:
M0: 62449.63
。大多数都是在贪官手里啊。米国手里非洲人手里二奶手里。情人手里。
200万亿左右!
其他4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中国货币扩张的真相
来源于 BWCHINESE
作者:倪金节
作者倪金节撰文:看清中国货币扩张的真相,也才能阻遏未来十年M2余额扩张至200万亿元以上。
作者倪金节撰文:看清中国货币扩张的真相,也才能阻遏未来十年M2余额扩张至200万亿元以上。
和之前的市场预期一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在今年一季度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已经毫无悬念。央行新近发布的货币金融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M2余额已经高达99.86万亿元,同比增长15.2%,高出13%的目标值。
对于最近十年,尤其是金融危机后这四年的货币扩张,学术圈和媒体上的讨论可谓汗牛充栋。不过,眼下社会各界对于货币是否存在超发尚且存在分歧,面对M2余额突破百万亿元的关键时点,理性检讨中国货币扩张的逻辑,显得尤为必要。
笔者认为,社会各界应该尽快就以下六个问题达成尽可能一致的共识,才能看清中国货币扩张的真相,也才能阻遏未来十年M2余额扩张至200万亿元以上。
一是货币超发不应该再成疑问。姑且不与2002年前16万亿元的M2比较,而与2008年初的40多万亿元相对照,短短五年多时间,货币规模翻了一番还多。
如果再否认央行货币超发,委实很难让人信服。怎么也无法否认的事实是,货币扩张速度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速度。
二是信贷泡沫孳生造就货币泡沫。应该说,今日货币存量覆水难收,最直接的原因是货币信贷环境过于宽松,尤其是最近四年时间,每年都是6万亿到9万亿元的天量信贷,直接推高了M2的加速扩张。控制M2增速,当务之急是让货币信贷环境回归正常。
三是外汇占款带来的货币存量虽然带有&被动&属性,但亦是相关制度改革滞后&主动&为之。从2002年末到2013年初,外汇占款由2.21万亿元增加到26万亿元,增长11.5倍,外汇占款增量占央行基础货币增量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实际上,近十年外汇占款一度主导了中国货币扩张的逻辑链条。面对长时间的&被动&货币超发,央行并无实质性的改革措施,而只是通过冲销手段来应付。显然,无制度性&主动&疏导举措,&被动&货币超发难免。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或构成投资建议。欢迎媒体或公众号转载BWCHINESE中文网内容,,违者必究。
欢迎您发表评论,部分评论会被推荐进,BWCHINESE中文网保留编辑与出版的权利
会员评论数据加载中,请稍侯...
会员评论数据加载中,请稍侯...
会员评论数据加载中,请稍侯...
Business World, Business Wisdom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分享全球商业乐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广义货币总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