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是不什么是特发性震颤颤?

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王永谦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年轻人手抖的原因及对策
年轻人手抖的原因及对策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年纪轻轻手就抖的厉害,老年人手抖更是司空见惯。那么,究竟哪些原因可以引起年轻人手抖呢?1:生理性手抖颤:生理性震颤是良性震颤的一类,良性震颤也叫单纯性震颤,是指没有脑、脊髓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的震颤。临床上常见的良性震颤主要有生理性震颤和功能性震颤两大类。⊙ 生理性肢体震颤:常在精神紧张、恐惧、焦虑、情绪激动、锻炼、低血糖、剧痛及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出现,一般幅度小而速度快,多在静止时出现,是一种细小的、快速的、无规律的抖动,频率手部为6~12Hz,多为双侧肢体或双手震颤。一旦引起手抖的上述原因消除,手抖也随之消失。另外饮酒、中毒后,体内矿物质和维生素均被酒精破坏殆尽,也会发生手抖状况。只要补充足量的镁、钙、VB、VC就可以调整过来,年轻人多见此类震颤,无肌张力增高或齿轮样强直的表现。⊙ 功能性肢体震颤:常见的功能性震颤有生理性震颤加强、癔病性震颤及其它原因。(1)生理性震颤加强:多呈姿势性震颤,较生理性震颤的震幅大,故肉眼可见。其病因有人认为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调节反应增强有关。可见于正常人在惊恐、怯场、焦虑或疲劳时,此时肾上腺素分沁也见增加。当周围神经病变时,肢体远端的肌力轻度减退,可使生理性震颤加强。生理性震颤加强也见于嗜铬细胞瘤、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卡因以及酒精中毒时;尚可见于某些药物的副反应。(2)癔病性震颤:大多数为动作性震颤,也有呈静止性震颤者。震颤多限于一侧肢体,或波及全身。幅度大小不一,常无一定规律。多数较为粗大,有时呈摇动状。分散病人注意力时,震颤往往缓解。集中注意其震颤部位时,症状多加重。常有心因性诱因,或伴有癔病的其它征象。(3)其它功能性震颤:做精细动作时所呈现的震颤均属功能性震颤,如外科医生的手术操作,紧张的书写等,此时发生的震颤与情绪紧张有关。2:病理性手抖:医学上称“震颤”,原因很多,是指手不随意的颤动,常为永久性的。⊙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以青年女性最常见,但极易误诊的疾病。心慌手抖、怕热多汗、多食易饥、体重减轻是甲亢常见的四大症状。除了四大症状,甲亢患者还容易激动、精神过敏、失眠紧张、焦虑烦躁、多猜疑、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精神症状。手抖多为双侧,或一侧重一侧轻。控制甲亢后,手抖明显减轻或消失。需去外科或甲乳科做甲状腺B超和化验甲状腺激素来确诊。⊙ 颈椎病:有时也会出现手抖,多为单侧发作,颈椎病后期也会出现双侧手抖。但一般合并颈项部僵硬、怕凉活动受限,酸胀疼痛,手臂麻木等不适。需做颈椎MRI检查及神经肌电图检查。⊙ 心肌炎:急性心肌炎或由于少年时期因伴发、治疗不彻底形成慢性心肌炎,也会出现心慌手抖、头晕乏力的表现,需去心内科做心电图和化验心肌酶谱来确诊。⊙ 特发性上肢震颤(手抖): 又称为家族性震颤,约60%病人有家族史,呈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其次与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有关。典型的特发性震颤可在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中发现,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0.3-1.7%,并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大于4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增至5.5%,大于65岁的人群中发病率为10.2%。男女之间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特发性震颤唯一的症状就是震颤,偶有伴有语调和轻微步态异常。病人通常首先由上肢开始,主要影响上肢。多为双侧上肢对称起病,也可单侧上肢起病。逐渐向上发展并影响头、腿、躯干、发声和面部肌肉,累计躯干和双侧下肢者少见,而且程度比上肢轻。震颤的频率为4-8Hz。起病时频率为8-12Hz,随着病程和年龄的增加,频率逐渐降低,幅度逐渐增加。许多因素都可以影响震颤,如饥饿、疲劳、情绪激动和温度(高热、热水浴)等会加重震颤。与大多数不自主运动一样,特发性震颤在睡眠时缓解。有趣的是,酒精能够明显抑制特发性震颤的频次和幅度。许多病人即使只摄取少量乙醇就可减少震颤。42-75%病人饮酒后震颤减轻,但只是暂时的,一般维持2-4h,第二日震颤反而加重。很少有报道乙醇对其他类型的震颤有类似作用,乙醇可能是通过中枢起作用的。鉴于目前诊断标准不统一,且震颤特征缺乏特异性。因此,特发性震颤与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十分重要。帕金森病多在老年发病,此时期也是特发性震颤的多发年龄,因此许多特发性震颤被误诊为帕金森病。二者主要的鉴别点是:(1)神经电生理检查:帕金森病以姿位性震颤为主时震颤频率大多为6Hz;特发性震颤的姿位性震颤频率为4-8Hz,大多数为6-6.5Hz。可见从震颤频率分析,难以区别特发性震颤和以姿位性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但若帕金森病以静止性震颤为主,鉴别并不很困难,病人在静止性位置放松时震颤幅度比维持某种姿位时大得多,频率却低,特发性震颤的静止性震颤成分与姿位性震颤的频率差不多相同(大约小0.5Hz),震颤幅度却小得多。(2)PET-CT扫描:特发性震颤病人壳核能正常摄取18F-多巴,基底节多巴胺D2受体功能正常,多巴胺转运蛋白功能正常。而帕金森病壳核摄取18F-多巴减少,患侧基底节多巴胺D2受体功能上调,多巴胺转运蛋白功能减弱。(3)基因分析:约1/3的病人患有家族史,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已确认2个致病基因位点,定位于3q13(FET1)和2p22-25(ETM或ET2)。(4)酒精实验?摄取少量乙醇就可减少震颤。大多数特发性震颤病人仅有轻微的震颤,无需治疗。但仅有50%病人用药物治疗能很好地控制症状,其余病人对药物不敏感,治疗效果不佳,可能需要肉毒毒素注射或立体定向丘脑手术治疗。常用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索他洛尔、美托洛尔),抗药(如扑米酮,苯巴比妥、卡马西平、苯妥英)。其它药物,如可乐定、氯氮平也有治疗特发性震颤有效的报道。⊙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我国65岁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约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帕金森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首发症状通常是一侧肢体的震颤或活动笨拙,进而累及对侧肢体。震颤频次为4-6次/秒,比较有规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搓丸样震颤)、运动迟缓(动作呆板、面具脸、写字小写征)、肌强直(齿轮样或铅管样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起步困难、越走越快、不易止步)。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到、便秘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也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主诉,它们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甚至超过运动症状。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原则上,帕金森病一旦确诊就应及早予以保护性治疗。用药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较小剂量达到较满意疗效,不求全效。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职业及经济条件等因素采用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时不仅要控制症状,也应尽量避免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并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尽量使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得到较长期的控制。常用药物有:抗胆碱能药物(盐酸苯海索),金刚烷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司来吉兰和雷沙吉兰),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左旋多巴、普拉克索、罗匹尼罗、吡贝地尔、罗替戈汀以及麦角类激动剂—溴隐亭)以及其复方制剂(美多芭),还有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恩他卡朋和托卡朋)。帕金森综合症往往有明确的病因。常见的有以下几类:(1)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多有中毒的急性病史,以后逐渐出现弥漫性脑损害的征象,包括全身强直和轻度的震颤。(2)感染:脑炎后可出现本综合症,如甲型脑炎,多在痊愈后有数年潜伏期,逐渐出现严重而持久的PD综合症。(3)药物:服用抗精神病的药物如酚噻嗪类和丁酰类药物能产生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停药后可完全消失。(4)脑动脉硬化:因脑动脉硬化导致脑干和基底节发生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影响到黑质多巴胺纹状体通路时可出现本综合症。但该类患者多伴有假性球麻痹、腱反射亢进、病理症阳性,常合并明显痴呆。⊙其它原因:上肢神经疾病与损伤、脑组织疾病(如痴呆、脑动脉硬化、中脑或小脑平病变以及大脑损伤等)和药物中毒性手抖。本文系王永谦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17:10
王永谦大夫的信息
王永谦大夫电话咨询
王永谦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王永谦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王永谦大夫提问
王永谦的咨询范围:
功能性疾病:如头痛头晕、眩晕耳鸣、失眠、神经功能衰弱、癫痫等。
占位性疾病:如颅内肿瘤、颅内血肿、脑积水、脑出血、脑脊髓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囊肿等。
脊柱脊髓病变:椎管内肿瘤、椎间盘脱出(突出)、骶管囊肿和囊肿、重症肌无力等。
神经性疾病:三叉神经痛、面瘫、面肌痉挛、枕大神经痛等。
老年性疾病:帕金森、痴呆、正常压力型脑积水;颈腰痛和脊髓侧索硬化症等。
中医药治疗:脑肿瘤,失眠,头痛,颈腰痛以及术后中药调理等。
王永谦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神经外科好评科室
神经外科分类问答年轻人手抖,特发性震颤
年轻人手抖,特发性震颤医生你好,请问服药以后,紧张,注意力,做精细活的时候,手抖啊会减轻啊
医生回复(3)
问题分析:造成手发抖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遗传性的手发抖,恐惧悲哀造成的手发抖意见建议:,还有一些是因为疾病造成的(心脏病,脑神经失调).
问题分析:你好手发抖的原因比较多,帕金森综合症,脑萎缩,肝性脑病等,你的情况还需诊断。意见建议:建议查颅脑CT,排除脑血管疾病,不过,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意向性颤抖,即注 意力集中于某一物体,或者做精细动作,手就颤抖,不属于病态,不必担心,
问题分析:我还是建议你注意多休息吧,没有什么好办法的,意见建议:建议你注意吃点中药看看吧,还有就是针灸治疗下看看怎么样吧手抖也可能是一种叫做特发性震颤疾病
经常有很多手抖不由自主颤抖的患者慕名前来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找王学廉教授看病,有的患者主诉,手不自主的颤抖,夹不住菜,拿不了杯子,喝水成问题,影响生活。有的颤抖几十年,近期严重,有的发现一年,有的患者诉说,有医生说他是帕金森病,有医生说他是特发性震颤。
简先生今年50岁,双手抖动有10来年,一直不严重,不影响生活,精神紧张、激动时会明显一些。今年来老有人问他头怎么在不停的动,他自己感觉不到,开始他没管,最近他照镜子也看到头摇,双手也抖动明显,写字、拿喝水杯子、筷子都不好。
为求诊治,简先生来找王学廉教授看病。
王学廉教授详细了解了简先生的病史,又询问简先生家族中有无跟他一样症状的亲人,得知简先生父亲也有双手颤抖情况。并做了简单的测试,让简先生写字,拿捏起一张纸,发现简先生双手颤抖明显。诊断为特发性震颤疾病,并为简先生开了阿罗洛尔治疗。
简先生:“特发性震颤是什么疾病?不是帕金森病吗?”
王学廉介绍:“特发性震颤也属于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双手、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姿势性震颤和运动性震颤,震颤是唯一症状。帕金森病的症状多,除了静止性震颤,还有运动迟缓、肌肉僵直、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障碍症状。”
简先生:“特发性震颤疾病发展快吗?”
王学廉教授:“大部分特发性震颤患者的症状都不严重,病情进展很慢,精神紧张、焦虑、疲劳时会加重。还有个特殊的现象是饮少量酒后震颤能减轻,但是次日会加重。”
简先生:“特发性震颤能治好吗?”
王学廉教授:“特发性震颤目前也没有方法能够治愈,但是如果震颤轻微不影响生活和工作,可以不处理,如果震颤比较严重,可以先服用药物治疗,盐酸阿罗洛尔,心得安等,颤抖控制住不影响生活,也可以考虑脑起搏器治疗,通过微电流持续性刺激神经核团,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电话:029-9-
微信公众号:tangdu120 QQ:
今日搜狐热点微信关注医生
擅长: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神经症
已有 7 人关注
截图或保存上方二维码图片至手机相册 > 打开微信扫一扫 > 点击右上角“相册” > 选择本图片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手抖不都是帕金森
特发性震颤可用脑起搏器治疗
本报记者 王艳
日08:27&&来源:
  前不久,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李勇杰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件运动背心,这是他的患者楚女士参加马拉松比赛时穿的“战袍”。楚女士有多年的特发性震颤,这是一种运动障碍疾病,长跑对她原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楚女士竟然在2个半小时里跑完了16公里,这一切得益于7年前李勇杰教授团队给她做的一项微创治疗。&
  十多年前,楚女士的手部时常发生轻微颤抖,起初她认为这是肌肉疲劳和紧张的结果,没当回事儿,直到发现自己无法写字,出现运动功能障碍时,她才开始感到不对劲。求诊之路并不顺利,刚开始她被诊断帕金森症,但服用药物后病情没有缓解,最终诊断为“特发性震颤”。2009年,楚女士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了脑深部刺激器植入手术,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李建宇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特发性震颤”这个名字听上去很陌生,但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表现为身体局部(尤其是上肢)严重抖动,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为0.3%~1.7%,在45岁以上人群中达到5.5%,65岁以上人群中更是高达10.2%,此病容易和帕金森病混淆。
  李建宇列出了特发性震颤的几大特点,有助于与帕金森症区分:&
  1.症状。特发性震颤是以震颤为唯一症状,而帕金森症则以行动迟缓为主要特征,伴随震颤和僵直等症状。&
  2.家族史。30%~50%的特发性震颤有家族遗传史,远高于帕金森症。&
  3.诱因。情绪紧张会加剧特发性震颤的症状,患者饮酒会短暂改善震颤症状。&
  4.发病年龄。特发性震颤比较早,平均首发年龄在45岁左右,低于帕金森的60岁。
  5.震颤类型。特发性震颤多在进行手部活动时出现,如端杯子、写字时会有明显的颤抖;而帕金森即使什么都不做,也会发生震颤,表现为手部搓丸样震颤、下肢静止性震颤。&
  6.影响部位。特发性震颤除了影响手、臂,还会累及头部并引起声音震颤,帕金森则主要影响手、臂、腿等部位。&
  在治疗上,帕金森病早期可以通过补充多巴胺类药物控制症状,而特发性震颤无特效药物,随着症状越来越严重,只有实施脑深部电刺激术才能有效控制症状,简单地说就是在胸前皮下植入一个“脑起搏器”,通过延伸导线对脑部进行电刺激,这一方法目前是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特发性震颤等运动功能障碍疾病,唯一有效的外科手术方法。▲
(责编:权娟、许心怡)
11月7日立冬,立冬后一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俗语“冬季进补,上山打虎”,但是也不能“盲补”。如何进补?中医专家给了几句进补口诀。
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随着年龄增长和外界环境变化,人的性格还是会发生一些改变。中国台湾学者近期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退休后,男女的性格特质可能发生互换,老年女性变得更加独立,老年男性则选择回归家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特发性震颤手抖小偏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