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掉包被调包事件始末是什么?

阅读全文大概需要 9 分钟

高考答题卡掉包案已经过去了几天,今天我就来梳理一下高考答题卡掉包案的始末。

一、在高考答题卡掉包案开始由四名家长实名举报

因四名家长实名举报,河南其他城市的家长(未实名举报)对高考分数产生质疑冰反应分数相差几百分的情况!

郑州一中苏小妹(化名)的父亲苏洪,职位:政法系统工作人员;

洛阳市杨梦之(化名)的父亲杨国强,职位:曾洛阳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调查科科长,现洛阳市纪委;

商丘永城市余小芳(化名)的母亲卢晓梅,职位:未知;

信阳市息县李闻天(化名)的家长邹安云,职位:未知;

二、根据调阅部分材料,四位考生均自称存在高考答题卡内容与本人答题内容不符,答题卡原件与扫描件不符,字迹不对应的情况

政法系统工作人员苏洪与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调查科科长杨梦之向河南省纪检委和监察委实名举报河南省招生办公室主任朱玉山,并多次通过各种途径,向有关部门提出诉求并调阅部分材料。

引用知乎作者:学生陈月半部分内容:

苏小妹(化名)从目前看到的复制试卷上认定四科高考试卷信息和答题卡答题内容全部不是自己作答的高考试卷答题卡,而是别人模仿自己的笔记作答的高考试卷。

杨梦之(化名)从目前看到的复制试卷答题卡上认定四科高考试卷信息和答题卡答题内容全部不是自己作答的高考试卷,系别人模仿自己的笔记作答的高考试卷。

余小芳(化名)名下的高考四科答题卡卡头上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多处严重涂改,笔迹不符,且余小芳高考4科4个不同的考号,涂改错到离谱,多处涂改的考生试卷答题卡和考生条码,根据高考制度会被当场作废,不应出现在查询成绩的电脑上。

三、考生家长选择报案处理,据8月6日报道,当地管理部门不予配合。案件在网上持续发酵

四名考生平时成绩与高考成绩对比

郑州一中苏小妹(化名),平时600分+,估分627分+,高考335分;

洛阳市检察院杨国强儿子杨梦之(化名),估分500分+,高考230分;

商丘市永城市家长卢晓梅的女儿余小芳(化名),一模至三模546分+,估分500+,高考243分;

信阳市息县考生家长邹安云儿子李闻天(化名),平时500+,预估520+,高考261分。

四、8月6日将相关内容提交监管部门,上级纪检调查部门介入。

当天深夜,河南省教育厅在微博上发表《关于网上反映个别考生家长质疑考生高考答题卡被掉包的情况说明》,并称纪检监察部门正在依法依规进行调查。

引用河南省教育厅在微博上发表《关于网上反映个别考生家长质疑考生高考答题卡被掉包的情况说明》:

关于网上反映个别考生家长质疑考生高考答题卡被掉包的情况说明
高考工作事关千家万户,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今年我省高考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纪检监察部门全程严格监督,宣传、公安、工信、保密等部门齐抓共管,教育、招生部门精心组织,在考试、评卷、录取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国家法规、政策和程序进行,确保高考安全与公平。目前,录取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近日,网上反映:“个别考生家长质疑考生高考答题卡被掉包”。对此,为维护高考工作的严肃性,纪检监察部门正在依法依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维护高考公平公正,维护高考良好声誉。

关于网上反映个别考生家长质疑考生高考答题卡被掉包的情况说明

据新新京报记者报道,两名实名举报家长表示:家长们将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掌握的“答题卡被掉包”证据提交给纪检部门,纪检调查组正在做笔迹鉴定!

六、8月7日,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回应:字迹一致,检查无误

引用河南省招生办公室8月7日在官方网站发布《致全省招生考试战线同志们的一封信》:

7月以来,考生家长苏某、杨某以公职人员身份,联名另外两名家长在网络媒体上以实名形式多次发帖,质疑考生答题卡被调包。
在此之前,根据考生反映,省招办已按规定程序进行了反复核实,结果为:答题卡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与所贴条形码信息完全一致,四科答题卡字迹一致,确认系考生本人所答,成绩准确无误,核实结果及时书面回复了考生及家长。

致全省招生考试战线同志们的一封信

七、8月8日,信仰息县李闻天(化名)承认没有掉包,放弃笔迹鉴定;商丘永城市考生余小芳(化名)不承认是自己的笔迹,正在做笔迹鉴定。

八、8月10日,据北京电视台称:举报考生的自招材料涉嫌抄袭。除举报考生外,另有4名考生被爆资料作假,校方正配合调查组进行调查。

九、同8月10日,据凤凰网独家报道:考生余小芳原始答题卡已公开,目前正在进行听写环节,并进行全面笔迹鉴定与指纹鉴定。

十、8月11日晚,河南省纪委通报:经监控视频核查,不存在人为调包试卷和答题卡现象。依据笔迹鉴定,余某高考答题卡上涂改系本人所为,郑州市考生苏某、洛阳市考生杨某某高考各科答题卡均为本人书写,不存在他人模仿笔迹作答和调包现象。

引用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关于网络反映“河南四家长质疑考生答题卡被调包”问题的调查结果通报》:

近日,网上出现“河南四家长质疑考生答题卡被调包”信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河南省纪委监察委结合收到的实名举报件,成立专案调查组,依法依规、严肃认真开展调查核实。针对实名举报和网络反映的问题,专案调查组全面调阅审核了4名考生的答题卡运转视频监控资料,认真查阅和比对了4名考生的试卷原件、答题卡原件和扫描件,对有关举报人、被举报人、考务人员和当事人进行谈话、询问,委托权威专业司法鉴定机构对考生笔迹进行检验鉴定,通过逐项核查,全面收集证据,查明了事实。现将调查结果通报如下:
一、经查看监控视频和调查核实,4名考生所在考场考试组织管理严谨规范,考务人员认真履职;4名考生各科高考场次的试卷和答题卡在启封、发放、回收、押运、入箱、封箱、出库、扫描、识别等关键环节均按规定程序规范操作,不存在人为调包试卷和答题卡现象。
二、经严格审批,4名考生或家长先后查看了本人高考各科答题卡原件。其中,息县考生李某某及家长承认答题卡是考生本人笔迹,确认答题卡没有被调包,并自愿放弃笔迹鉴定。其他3名考生或家长要求进行笔迹鉴定,专案调查组委托权威专业司法鉴定机构进行了笔迹鉴定。
三、依据笔迹鉴定结论,查看考场监控视频,对监考人员进行调查取证,确认永城市考生余某各科答题卡为本人书写,余某高考答题卡上条形码及个人信息涂改系本人所为,不存在他人模仿笔迹作答和调包现象。
四、经查看考场监控视频,依据笔迹鉴定结论,确认郑州市考生苏某、洛阳市考生杨某某高考各科答题卡均为本人书写,不存在他人模仿笔迹作答和调包现象。
五、经调查核实,没有发现省招办干部朱某某、于某存在举报反映的滥用职权、组织高考作弊等违规违法问题。
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继续严格依纪依法履行职责,切实维护广大考生合法权益,共同维护高考制度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关于网络反映“河南四家长质疑考生答题卡被调包”问题的调查结果通报

月初的时候,一条轰动全国的新闻出现了。

河南四名家长因为孩子的实际分数和估分成绩完全不符,答题卡存在多处修改痕迹,笔迹不同,质疑高考考生答题卡被掉包。

检察官父亲实名举报河南省高考招生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滥用职权,组织考试作弊,内外勾结......”

这次事件可算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们瞬间被激怒:

“连高考都能作假,这个国家还有什么是真的?”

“怎么可能四个孩子都在说谎?小人物的权益谁来保护?”

“要不是其中一个孩子的家长是检察官,这件事是不是就这样瞒过去了?”

“呵呵,厉害了我的国”

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而经过了这么多天的调查,真相终于大白。

11日,官方发布了调查结果通报。总结一下那就是:

通过反复调查审核考场监控视频、答题卡原件、以及笔迹专家的鉴定:

四名考生的答题卡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和所贴的条形码信息完全一致,各科答题卡字迹也一致。

确认系考生本人所答,成绩准确无误。

所以真相其实很简单,几个孩子高考考砸了,本想撒谎骗骗家长,可没想到家长当真了把事情闹大了。事情闹到了全国人面前,想回头也回不了了,只能硬着头皮继续骗了。

其实,我从新闻刚爆出来时就关注了这个事件,但从一开始我就不信。

你想一想,一张高考试卷需要经历着启封、发放、回收、押运、入箱、封箱、出库、扫描、识别等等很多的环节。

你说那些调换你答题卡的人,得有多大的权力才能买通这十几个环节的人,只为了换你一张试卷?

而且,就算有,权力那么大,那他孩子还愁进不了名校吗?就算硬要作假,为什么不去选择保送、改成绩这种更加简便的方式来做?

再退一万步,就算是他真的调换答题卡了,他为什么不去调换一张成绩更好的试卷,而选择一张成绩也根本读不了什么名校的半吊子?

我知道大众其实更愿意相信阴谋论,但是我还是选择等官方调查结果出来后再写这件事。其实梳理一下整件事,你会发现bug很多,而背后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让人沉思。

最开始,让这四位家长坚决要一查到底的原因是自己孩子的实际分数和平时分数、估分分数完全不符,并且是相差200、300分的那种巨大差异。

周口苏同学,平时600+,估分627,高考分数335。

洛阳杨同学,估分500分,高考分数270分。

商丘余同学,平时546分以上,高考估分500分,结果高考分数243分。

信阳李同学,平时500分以上,高考成绩261分。

就算是发挥失常,怎么可能差这么多?所以家长们一致认定一定是答题卡出问题了!

事情发生,掀起了舆论,河南教育厅开始审查。家长的诉求很简单,查看答题卡原件。

而事情也从这时开始反转。

首先,在事情发酵影响巨大后,洛阳的杨同学放弃了继续申诉,他的父亲说孩子已经复读了,不要再影响孩子了。

到底是真放弃还是心虚了,不得而知。

而信阳的李同学其实是复读生,第一年他的高考成绩就是200多分,面对着网上的评论他说:“骂我平常成绩都是抄来的,说我第一年考200多分,第二年考200多分也不足为奇。我复读一年成绩在进步,这个可以去学校问。”

而在8月8日,李同学和妈妈去查看了自己的答题卡原件。下午,李同学确认,语数外理综答题卡,确实是自己的笔迹,没有被掉包。

自此,李同学写了情况说明,退出了这场争端。

看到这讲真有点想笑。可以算的上是光速打脸了吧?

而跟着李同学一起去查看答题卡的余同学,却否认那张答题卡是自己的。

首先余同学的平时成绩很不稳定,数学一会126,一会68,一会5分的,到底哪一个才是她的正常成绩,不得而知。

而她家人认定试卷被掉包是拿出了一张她平时做的卷子,说考号上的那个“8”和她平时的字迹不一样。

可是经过笔迹专家鉴定,她的笔迹和答题卡上的笔迹一样。所以这事只有一个答案:那张平时试卷,根本不是她的笔迹,或者她有意改变笔迹。

而最让她们认定一定被掉包的原因是:她是唯一一个答题卡上的考号、条形码上的数字被修改过的人。

考生干嘛闲着没事去涂改自己的考号?所以一定是有人掉包了!

可是我想那个涂改考号的人也没算到:答题卡录入的时候是扫描条形码,你就算改了所有的数字也没卵用......

所以到底是一个傻逼愚蠢到在对自己毫无帮助下故意去改了你的试卷,还是根本早知道自己考砸,所以自作聪明的做了这场戏给自己留了个后路?

或许只有余同学才知道了。

而事情最后,余同学的妈妈接受采访时尴尬的说:“我也不知道咋弄了”

我想真相大家已经自有定论。

看到这,三个考生的结果都已经显而易见,那就还剩下最后一个苏同学了。

其实这件事闹得这么大,苏同学一家就是带头人物。

她的爸爸是一名检察官,在得知女儿的分数和平时相差巨大时,感到匪夷所思。

他询问了女儿,女儿也一口咬定“不可能”。于是他信了女儿,为了能为女儿讨一个公道,实名举报河南招生办,可算是真的拼上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也正因为他的实名举报,网友们也更加的相信掉包的真实性,可是后续,苏同学也成为了这次事件中,情节逆转最大的人。

苏同学这次高考只考了335分,而据她爸爸说,她平时成绩在600分左右,高考估分在627分以上呢!

而在看到自己的试卷后,苏同学一口咬定,自己的答题卡被换了,根本不是自己写的。为此,她还默写了自己的作文来对比。

可是,这两篇文章,其实明眼人就能看出,字迹相当相似,而文笔也一个水平,恩,很烂的水平。

而接下来苏同学就被网友扒了。

你敢信,一个高考作文写出这样水平文章的人,过了北师大的自主招生初审,原因是她曾发表过两篇论文。题目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分析》、《天文学的基本性质和发展规律》

哇,苏同学可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啊!可怎么高考作文写得俨然初中生水平?

哦,原来,她的这两篇论文都是抄来的,还是抄的老院士的,甚至连题目都没改......

而对此,苏同学的爸爸也回应了:“天下论文一大抄,抄的情况下谁也不会全抄,要变成自己的就要改动,查重率超过30%才能算抄袭。”

哇,真的是把抄袭说的理直气壮的呢!

可我想写过论文的都知道,机器查重大部分其实是按照语句重合来判断。她确实没有一字一句的抄袭,但是观点和结构完全雷同。

这种如此娴熟的降重技巧,还是这种专业性非常强的文章,真的是一个高中女生能掌握的吗?

而据调查,她所读的这所中学,有太多太多的靠着论文参加名牌大学自主招生的。

所以往深层次了想,是不是在这背后存在着一条成熟的为自主招生,论文造假产业链?

而后,自称是苏同学的同学在知乎爆料。

他说:“不可能是偷换试卷,苏某父亲九成九被坑了”。

据他所说,苏同学其实本身成绩确实没那么差,但是她的成绩没法上北师大,所以她想要复读一年,可是她的父亲不同意。

在爆出的聊天记录中,曾说过:“因为想复读,在高考故意写作答案,乱写和空题”“语文稍微好点,别的都是随便考得”

据了解苏同学严重的偏科,语文、化学非常好,可其他的很一般。

而语文是第一门考试项目,她只考了88分,所以她或许是第一门擅长的语文就发挥失常,再加上想复读,所以故意考低。只是瞒着自己的父亲,没想到把事情闹大了。

但其实到这我也不敢信了,到底是平时全靠抄,高考才是真实成绩。还是这次故意考砸,我想只有苏同学自己心里才清楚。

调查到了最后,苏同学的爸爸也发微博道歉,并表示:“对结果无异议”。

到此这次荒诞的高考掉包案真相大白。

可这件事真的就能这样结束了吗?

现在你去微博上看看,即使所有的证据摆在面前,当事人也都道歉了,可还有很多人坚持不懈的在诋毁。

有说被公关了,有说被威胁了,有说被买通了.......反正无论如何他们都不愿相信调查结果了。

宁愿相信黑幕,也不愿相信权威,这或许才是最可怕的事。

而这四名学生和家长给高考泼了这么大一桶脏水,借用舆论造成了这么大的影响,真的就道个歉就算了??他们就不需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吗?

每年类似的质疑高考成绩的人都有很多,可最后结果也都是学生在说谎。但是都是不了了之。或许这就是造成说谎的人越来越多的原因。

当对一件错事没有严苛的惩罚时,“犯罪成本”那就是为零。

他们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后又悄无声息的消失,可是留下的后续影响有多可怕,谁又真正的在乎呢?

真相大白后再看着这些满嘴谎话的学生,真是觉得挺细思极恐的。

他们才18岁,怎么可以撒起谎来面不改色?

唯一的一种可能或许就是:平时慌撒的多了,连自己都骗了。

上过学的人都知道,无论是大考小考,成绩差的还是成绩好的,抄袭都很常见,谁都想让自己试卷上的分数好看一点。

抄了一次,得了好成绩,尝到了甜头,为了继续活在赞美中,他们只会再次的抄。抄多了,不仅是老师、家长,连自己都相信这是自己真实的成绩了。

可这其实就是一个天大的谎言。

当有一天抄不到了,再面对自己的真实成绩,他们或许是为了维持自己的脸面,或许是害怕家长的打骂,只好又用新的谎言来圆这个慌。

一个面对着警察,面对着这么大的舆论压力,还能面不改色的说谎的孩子,该有多可怕啊?

而那些家长也挺可悲。他们就这样被自己的孩子玩弄于鼓掌之间,只因为他们信任孩子。

他们甚至不惜赌上自己的未来,来为孩子寻公道,可到头来,却发现是自己的孩子在说谎,这对于他们来说得是多大的打击?他们该多失望啊?

而在这荒诞背后还有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中国的应试教育、分数至上,逼出了多少心理畸形的考试机器?”

为什么孩子要抄?为什么他们要用一个个慌去圆另一个慌?为什么即使是撒谎、欺骗、抄袭,即使闹了那么大,他们还始终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

或许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父母打骂,害怕他们失望,害怕被嘲笑看不起,因为他们知道:大众的心中,永远都是分数至上

试想,如果家长没有对孩子的考试成绩有那么高的要求,不要逼他们逼得那么紧,他们会想方设法的去抄,面不改色的去撒谎欺骗,只为了个虚假的成绩吗?

合格的父母从来不会单凭孩子的成绩来评判孩子的好坏,而是应该更注重三观、道德的培养。

培养出一个考试机器并不难,伟大的父母永远是在教孩子如何做人,做个三观正确的好人。

看更多好文,敬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史夫子说(id:shifuzishuo)

加夫子小助手微信,邀你进入夫子建的交流群里,记得要备注是从史夫子说来的噢~(助手微信:simlegirl88888

这次高考考卷“被掉包”事件传得沸沸扬扬,毕竟这些学生寒窗苦读多年,总想高考取得好成绩,无奈查得的分数与他们的估分不符,进而引发孩子的家长联名举报省招生办。这起事件共涉及四位河南考生,考生家长分别来自周口、洛阳、商丘、信阳。截止目前,来自信阳的考生李闻天(化名),和来自商丘的考生小淇已经在河南省招生办核验自己的答题卡。

其中,曾经认为自己能上500分的李闻天确认自己的答题卡没有被掉包,分数为200多没有问题。但商丘考生小淇坚持说这些写着自己姓名和考好的答题卡均不是自己的。因此,她后面将配合省招生办做笔迹鉴定。

河南高考考生考卷“被调包”事件最后会是一种什么结局?我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知道考生们都想金榜题名,所以我真的很希望剩下的三位考生能证实自己的答题卡被掉包了,还他们一个真实的分数,这样也对得起他们这些年的付出。但是,结局并不是靠我们想的,学生是否有歪心思也未可知,是否因为没考好而编造也未可知。唯一能证明他们的说的真假,就是笔迹鉴定,希望他们好运。

其实,四位考生的高考成绩是不是与他们平时的学业水平大体相当、高考成绩是不是跟平时的学科成绩相比明显偏低,最有发言权的就是他们的母校了,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长可以不了解孩子平时的学习状况,而学生所在的学校则不可能不清楚该生平时的学习状况和学业水平,那缘何四名涉事学生的高中母校都选择了置身事外、袖手旁观?难道维护高考制度的神圣性与公平性与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联系到此前网上流传的另一种说法“该生已获得北师大自主招生资格”,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质疑:一个高考成绩才三百多分的学生,是如何凭借两篇涉嫌造假的论文在高手如林的郑州一中博得北师大自主招生资格的?别跟我说学生论文造假学校不知道,一个学生的研究能力如何,其任课老师、班主任、学校教务处和教研室能心中没底?

无论是谁对谁错,都要办成铁案,应当公布全部信息和证据。很奇怪的是当地学校和教师没有发声,这种属于异常现象,正常谁平常学习怎么样,一模二模多少分,老师都会发在群里,另外,学生家长可以把历年来的考试成绩发出来,事非如何,自有公论,一个600分的考生,即使烧到40度,也不会考出300来分的,难道模拟考核和会考也是造假的吗?

我们这样想,如果存在掉包,就必须得知道哪个学生成绩好,那学生成绩好不好,只有当地的老师应该更清楚,所以,如果存在掉包的情况,当地的监考老师可能会有一定的嫌疑。

所以要想弄清真相很容易,怕就怕有人不愿意面对真相,因为真相是残酷的,只有在严惩之下,真相才能浮出水面,对说谎者可以禁考,可以纳入失信人员名单。

从目前来看,“调包”一事属于涉事考生们“无中生有”的可能性较大,但是就家长而言,我认为他们并不存在事先知情的可能。任何一位家长如果在明知孩子自己考砸的情况下,如果想要通过举报施压、舆论同情的方式来挽回孩子已经根本不可能改变的高考败局,其行为无异于在拿自己与孩子今后的命运进行一场毫无胜算的豪赌。但凡是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这样做,更不用说涉事考生的家长中有两名还是处于体制内部的公职人员,他们不会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一个人如果说了一句谎言,那么就需要更多的谎言来圆之前的这句谎,而谎言越多破绽也就越多,终究会有暴露的一天。

对于此次苏父实名举报所谓的答题卡调包事件,自我觉得八成是学生撒谎,家长被蒙蔽才闹出如此大的动静,但社会舆论应该理性对待:

站在一个父亲的立场上,事关女儿一生的前途与幸福,反应过于敏感一是基于父亲对子女的过度的爱,另一方面基于职业的过度敏感,才不顾一切实名举报,社会舆论要理解一个父亲的心,初衷并没有什么恶意,维权是他的权利,所以不要过度给这个父亲太多的压力。

我是今年高考的考生,我看了这么多,大家假设的都是最后结果考生说谎,这是一场乌龙,可是,事情的最后结果都还没出来,为什么,要把舆论攻击的矛头对准孩子呢,一个不确定的猜测造成的舆论攻击很有可能会毁了一个寒窗苦读十二年的孩子。

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大家有权利去猜测,但猜测的结果万万不能对准孩子,既然他们要复核,还有考生检查不是自己的笔记,自然是有他们都理由,调包这种胆大包天的事没人敢干,那么在舆论巨大的压力考生还坚持要查下去,说明很有可能他们的分数或者试卷是真的有问题的。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考分数掉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