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跟特发性震颤最新疗法有区别吗?

信息时报讯(记者 蒋隽 通讯员 彭福祥) 写字、拿东西、喝水手会不由自主的颤抖?63岁的老张(化名)多年来被“特发性震颤”所困扰。日前,老张到中山一院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BS),震颤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专家表示,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不仅能够治疗特发性震颤,而且还能有效治疗帕金森病和癫痫以及肌张力障碍等疾病。

植入脑起搏器 花甲老人告别震颤

几年前,63岁的老张在写字、抓筷子时,手部会不受控制地抖动。慢慢地,老张连喝水、搬拿物品等都会受到这不经意“抖动”的影响,频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工作、社交和日常生活。原本乐观、热情开朗的老张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

几年来,老张奔波在各大医院中,终于在2017年被确诊为“特发性震颤”。使用药物阿尔马尔、扑米酮行抗震颤治疗后,老张手部抖动幅度有所减少,但服药后出现明显血压升高现象,停药后,震颤便反复发作。

今年5月,老张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了脑深部电刺激手术。这是中山一院首例特发性震颤局麻电生理监测下丘脑腹中间核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BS,脑起搏器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植入电极位置精准,术后老张震颤的症状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终于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该院神经外科教授刘金龙介绍,特发性震颤又称原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国外研究表明,特发性震颤发病率约为1%,发病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家族性患者比散发性患者起病早,起病年龄多在20岁前。患者临床上表现为上肢远端的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频率约为4~12Hz,也会伴有头部、口面部或声音震颤。30%~50%的患者有家族病患史。

DBS能治帕金森病和癫痫

“特发性震颤的确切病因仍然是世界性难题,但该病可以利用药物或者手术进行治疗。”刘金龙说,服药后病人的颤抖可减少50%左右,但服药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耐药性,从安全和疗效角度出发,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是特发性震颤患者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案。

他解释,“该手术是对丘脑腹中间核进行微电调控,这个核团是接受本体感觉传入的核团,其神经元节律性爆发性放电活动对于特发性震颤可能起关键作用,无论神经电生理记录还是立体定向手术均证实了这一点。”该手术具有低创伤性、可逆性、可调控性等特点。

刘金龙强调,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BS)关键点在于植入脑部电极位置的准确性。在手术前需要根据CT和MR影像反复计算确认手术计划的靶点,在术中需要利用X光机以及电生理测试进行植入电极的位置确认,在术后需要将术后CT影像和术前CT影像以及手术计划靶点对照确认。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不仅能够治疗特发性震颤,而且还能有效治疗帕金森病和癫痫以及肌张力障碍等疾病。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89岁了,男左手发抖没治疗1,脑病变老年中脑病变引起震颤麻痹,以手震颤最为明显,又称帕金森氏病,是一种椎体外系的慢性退行性病变.早期手指表现为“搓丸样”震颤.静止时明显,情绪激动时加重,入睡后可消失,并有语言不清,流涎和多汗等症状.脑CT扫描可显示脑萎缩改变.治疗宜用副交感神经阻断剂,如东莨菪碱或洋金花粉;左旋多巴对强直性最有效,对震颤效果较差;其他有美多巴,金刚烷胺,麦角隐亭等.2,小脑疾患小脑病变容易发生“意向性震颤”手部震颤尤为严重,较难完成特定的动作,常伴有行走蹒跚,说话呐吃等.此时,按说明书要求使用苯海拉明,异丙嗪等药物,症状便能得到改善和控制.3,动脉硬化病动脉硬化可导致老年人自主运动不协调,手震颤即是其一,严重时还可能发生头部震颤.此种手震颤宜用治疗动脉硬化的药物,如地巴唑,烟酸肌醇酯等,也可服用一些补气活血的中药.只要动脉硬化得到改善和控制,手震颤症状便能缓解,甚至消失.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特定的情况紧张、激动、写字震颤是特发性震颤,我哥哥采用复震汤恢复不错

兄弟,手抖,只是特发性震颤的一种表现,头抖也属于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会引起手抖,但引起手抖的原因比较多,甲亢、药源性震颤、颈椎压迫等都会震颤,所以说早期的确诊比较重要,因为帕金森病很容易与特发性震颤病混淆,建议患者要去公立三甲医院神经内科或者功能神经外科在专科医生的评估下,查明病因,对症治疗。 症状体征 1.典型的特发性震颤在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中均可发现。对起病的高峰年龄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起病年龄的分布为双峰特征,即在20~30岁和50~60岁这两个年龄段;另一种观点认为特发性震颤很少在少年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人数增加,平均起病年龄37~47岁。 2.特发性震颤惟一的症状就是震颤,偶有报道伴有语调和轻微步态异常。患者通常首先由上肢开始,主要影响上肢,双侧上肢对称起病,也可单侧上肢起病。一旦上肢影响后,常向上发展至头、面、舌、下颌部。累及躯干和双侧下肢者少见,仅在病程的晚期出现,而且程度比上肢轻。 主要表现为姿位性震颤,可同时含有运动性、意向性或静止性震颤成分。震颤可能在指向目的的运动中加重。震颤的频率为4~8Hz。起病时频率为8~12Hz,随着病程和年龄的增加,频率逐渐降低,幅度逐渐增加。 典型症状是手的节律性外展,呈内收样震颤和屈伸样震颤,旋前旋后样震颤(类似于帕金森病)十分少见。书写的字可能变形,但不会表现为写字过小。另一个常影响的部位是颅颈肌肉群。头部、舌或发声肌均可累及,表现为患者手部严重的姿位性震颤和头部震颤,包括垂直的“点头”运动和水平的“摇头”运动。软腭、舌的震颤会导致发声困难。 3.震颤在发病10~20年后会影响活动,随年龄增长严重程度增加,以致完成精细活动的能力受到损害,至发病后第6个10年达到高峰。86%的患者至60~70岁可影响社会活动和生活能力,包括书写、饮水、进食、穿衣、言语和操作。震颤幅度越大,对活动能力的影响也越大。震颤对性别的影响无差异。 4.许多因素都可以影响震颤,饥饿、疲劳、情绪激动和温度(高热、热水浴)等会加重震颤。与大多数不自主运动一样,特发性震颤在睡眠时缓解,也有个别报道,震颤在浅睡中仍然持续存在。 特发性震颤患者对乙醇(酒精)的反应是特征性的。许多患者即使只摄取少量乙醇(酒精)就可减少震颤。42%~75%患者饮酒后震颤减轻,但只是暂时的,一般维持2~4h,第二天震颤反而加重。很少有报道乙醇(酒精)对其他类型的震颤有类似作用,乙醇(酒精)是通过中枢起作用的。 5.特发性震颤可以伴发其他运动障碍的疾病。特发性震颤伴发帕金森病是众所周知的。据报道,在特发性震颤患者中,帕金森病的发病率比正常对照人群高得多,即使在大于60岁的特发性震【TJCS147】颤患者中,帕金森病的危险度是同年龄组的随机人群的24倍。Lou和Jankovic曾报道过350例特发性震颤,其中20%同时伴有帕金森病。故认为特发性震颤可能是帕金森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姿位性震颤在包括帕金森病在内的许多运动障碍疾病中很常见,甚至是早期惟一的症状。一些患者出现的姿位性震颤数年后发展为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中帕金森病的发病率更高,这其中可能有特殊亚群。 折叠 编辑本段 用药治疗 大多数特发性震颤患者仅有轻微的震颤,只有0.5%~11.1%患者需要治疗,症状明显者可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1.酒精 多数患者少量饮酒后震颤可暂时显著缓解,但随时间延长可能需加大饮酒量才能取得相同疗效,建议患者餐前或参加社会活动前少量饮酒以减轻震颤。 2.β-肾上腺素能阻滞药 可通过阻断外周β2受体起作用,普萘洛尔(心得安)能减轻震颤幅度,对震颤频率无影响,需长期服用。在特定情境下震颤明显者可预先临时应用,30~90mg,分3次服;或用阿罗洛尔10mg,3次/d。 普萘洛尔(心得安)相对禁忌证包括:未得到控制的心功能衰竭;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哮喘等支气管痉挛疾病;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因普萘洛尔(心得安)可阻断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时正常肾上腺素能反应。少见副反应包括疲乏、恶心、腹泻、皮疹、阳痿及抑郁等,多数患者对普萘洛尔(心得安)能较好耐受,仍建议用药期间监测脉搏和血压,脉搏保持60次/min以上通常是安全的。 扑米酮(扑痫酮):可减轻震颤幅度,不影响震颤频率,机制不明,用于减轻手震颤,对头部、舌震颤疗效不佳。ET患者对此药常很敏感,不可按治疗癫痫用药,自小剂量50mg/d开始,每2周增加用量50mg/d,直至有效或出现副反应,通常有效剂量100~150mg,3次/d。为提高用药顺应性,减少嗜睡副作用,建议睡前服用。20%~30%的患者服药后出现眩晕、恶心和姿势不稳等急性副反应,作用暂时,可逐步缓解,不影响继续用药。 (2)抗痫药加巴喷丁(gabapentin):用于特发性震颤治疗仍有争议。虽然数项开放研究提示gabapentin能有效减轻震颤,但一项双盲对照研究未发现它比安慰剂疗效更好。 (3)神经安定剂:常用苯巴比妥、地西泮(安定)等。最近研究认为氯硝西泮(氯硝安定)可能有较好疗效,副作用主要是嗜睡。焦虑能够加重震颤,因此推测治疗机制可能与中枢镇定作用有关。 4.肉毒毒素A(BTX-A) 可有效减轻肢体、软腭等震颤,减轻震颤幅度,对震颤频率影响不大。一项观察显示,手伸肌和屈肌注射BTX-A 100U治疗4周,75%的患者震颤轻至中度缓解。 BTX-A也可治疗原发性言语震颤,Blitzer等将BTX-A经环甲膜皮下注射至患者声带,多数患者发声功能显著改善,部分患者需再次注射至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肌。Modugno报道BTX-A局部肌内注射能有效缓解震颤及肌紧张,机制可能作用于周围神经末梢,阻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释放。须注意注射剂量和部位个体化。 5.其他 (1)氯氮平(clozapine):能有效缓解特发性震颤症状,由于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导致致命性感染,建议用药后6个月内每周检查血细胞计数,以后每2周复查。 (2)碳酸酐酶抑制剂醋甲唑胺

特发性震颤会引起手抖,但引起手抖的原因比较多,甲亢、药源性震颤、颈椎压迫等都会震颤,所以说早期的确诊比较重要,因为帕金森病很容易与特发性震颤病混淆,建议患者要去公立三甲医院神经内科或者功能神经外科在专科医生的评估下,查明病因,对症治疗。 症状体征 1.典型的特发性震颤在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中均可发现。对起病的高峰年龄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起病年龄的分布为双峰特征,即在20~30岁和50~60岁这两个年龄段;另一种观点认为特发性震颤很少在少年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人数增加,平均起病年龄37~47岁。 2.特发性震颤惟一的症状就是震颤,偶有报道伴有语调和轻微步态异常。患者通常首先由上肢开始,主要影响上肢,双侧上肢对称起病,也可单侧上肢起病。一旦上肢影响后,常向上发展至头、面、舌、下颌部。累及躯干和双侧下肢者少见,仅在病程的晚期出现,而且程度比上肢轻。 主要表现为姿位性震颤,可同时含有运动性、意向性或静止性震颤成分。震颤可能在指向目的的运动中加重。震颤的频率为4~8Hz。起病时频率为8~12Hz,随着病程和年龄的增加,频率逐渐降低,幅度逐渐增加。 典型症状是手的节律性外展,呈内收样震颤和屈伸样震颤,旋前旋后样震颤(类似于帕金森病)十分少见。书写的字可能变形,但不会表现为写字过小。另一个常影响的部位是颅颈肌肉群。头部、舌或发声肌均可累及,表现为患者手部严重的姿位性震颤和头部震颤,包括垂直的“点头”运动和水平的“摇头”运动。软腭、舌的震颤会导致发声困难。 3.震颤在发病10~20年后会影响活动,随年龄增长严重程度增加,以致完成精细活动的能力受到损害,至发病后第6个10年达到高峰。86%的患者至60~70岁可影响社会活动和生活能力,包括书写、饮水、进食、穿衣、言语和操作。震颤幅度越大,对活动能力的影响也越大。震颤对性别的影响无差异。 4.许多因素都可以影响震颤,饥饿、疲劳、情绪激动和温度(高热、热水浴)等会加重震颤。与大多数不自主运动一样,特发性震颤在睡眠时缓解,也有个别报道,震颤在浅睡中仍然持续存在。 特发性震颤患者对乙醇(酒精)的反应是特征性的。许多患者即使只摄取少量乙醇(酒精)就可减少震颤。42%~75%患者饮酒后震颤减轻,但只是暂时的,一般维持2~4h,第二天震颤反而加重。很少有报道乙醇(酒精)对其他类型的震颤有类似作用,乙醇(酒精)是通过中枢起作用的。 5.特发性震颤可以伴发其他运动障碍的疾病。特发性震颤伴发帕金森病是众所周知的。据报道,在特发性震颤患者中,帕金森病的发病率比正常对照人群高得多,即使在大于60岁的特发性震颤患者中,帕金森病的危险度是同年龄组的随机人群的24倍。Lou和Jankovic曾报道过350例特发性震颤,其中20%同时伴有帕金森病。故认为特发性震颤可能是帕金森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姿位性震颤在包括帕金森病在内的许多运动障碍疾病中很常见,甚至是早期惟一的症状。一些患者出现的姿位性震颤数年后发展为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中帕金森病的发病率更高,这其中可能有特殊亚群。 折叠 编辑本段 用药治疗 大多数特发性震颤患者仅有轻微的震颤,只有0.5%~11.1%患者需要治疗,症状明显者可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1.酒精 多数患者少量饮酒后震颤可暂时显著缓解,但随时间延长可能需加大饮酒量才能取得相同疗效,建议患者餐前或参加社会活动前少量饮酒以减轻震颤。 2.β-肾上腺素能阻滞药 可通过阻断外周β2受体起作用,普萘洛尔(心得安)能减轻震颤幅度,对震颤频率无影响,需长期服用。在特定情境下震颤明显者可预先临时应用,30~90mg,分3次服;或用阿罗洛尔10mg,3次/d。 普萘洛尔(心得安)相对禁忌证包括:未得到控制的心功能衰竭;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哮喘等支气管痉挛疾病;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因普萘洛尔(心得安)可阻断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时正常肾上腺素能反应。少见副反应包括疲乏、恶心、腹泻、皮疹、阳痿及抑郁等,多数患者对普萘洛尔(心得安)能较好耐受,仍建议用药期间监测脉搏和血压,脉搏保持60次/min以上通常是安全的。 扑米酮(扑痫酮):可减轻震颤幅度,不影响震颤频率,机制不明,用于减轻手震颤,对头部、舌震颤疗效不佳。ET患者对此药常很敏感,不可按治疗癫痫用药,自小剂量50mg/d开始,每2周增加用量50mg/d,直至有效或出现副反应,通常有效剂量100~150mg,3次/d。为提高用药顺应性,减少嗜睡副作用,建议睡前服用。20%~30%的患者服药后出现眩晕、恶心和姿势不稳等急性副反应,作用暂时,可逐步缓解,不影响继续用药。 (2)抗痫药加巴喷丁(gabapentin):用于特发性震颤治疗仍有争议。虽然数项开放研究提示gabapentin能有效减轻震颤,但一项双盲对照研究未发现它比安慰剂疗效更好。 (3)神经安定剂:常用苯巴比妥、地西泮(安定)等。最近研究认为氯硝西泮(氯硝安定)可能有较好疗效,副作用主要是嗜睡。焦虑能够加重震颤,因此推测治疗机制可能与中枢镇定作用有关。 4.肉毒毒素A(BTX-A) 可有效减轻肢体、软腭等震颤,减轻震颤幅度,对震颤频率影响不大。一项观察显示,手伸肌和屈肌注射BTX-A 100U治疗4周,75%的患者震颤轻至中度缓解。 BTX-A也可治疗原发性言语震颤,Blitzer等将BTX-A经环甲膜皮下注射至患者声带,多数患者发声功能显著改善,部分患者需再次注射至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肌。Modugno报道BTX-A局部肌内注射能有效缓解震颤及肌紧张,机制可能作用于周围神经末梢,阻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释放。须注意注射剂量和部位个体化。 5.其他 (1)氯氮平(clozapine):能有效缓解特发性震颤症状,由于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导致致命性感染,建议用药后6个月内每周检查血细胞计数,以后每2周复查。 (2)碳酸酐酶抑制剂醋甲唑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特发性震颤最新疗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