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是特发性震颤最新疗法吗?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tremor,ET)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为手、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姿位性和运动性震颤。特发性震颤具有相互矛盾的临床本质,一方面这是一种轻微的单症状疾病,另一方面,又是常见的进展性疾病,有显著的临床变异。本病的震颤,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多数病例在饮酒后暂时消失,次日加重,这也是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特发性震颤病因并不清楚,易与其他疾病产生的震颤混淆。

(一)特发性震颤的确诊标准

1.双手或双侧前臂肉眼可见的、持续的姿位性震颤或伴有动作性震颤和身体其他部位的震颤。双侧姿位性震颤可以不对称,一般持续的震颤幅度较大且可有波动。震颤可影响生活和工作。

2.病程必须超过3年。

3.明确诊断必须排除下列情况

(1)存在除震颤外的其他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2)应用可导致震颤的药物或药物戒断状态和疾病。

(3)震颤发生前3个月内有明确的神经系统外伤,包括头部外伤与周围神经外伤分布部位相一致的震颤。

(4)存在可引起震颤的明显心因性因素。

(5)震颤突然发生或迅速进行性恶化。

信息时报讯(记者 蒋隽 通讯员 彭福祥) 写字、拿东西、喝水手会不由自主的颤抖?63岁的老张(化名)多年来被“特发性震颤”所困扰。日前,老张到中山一院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BS),震颤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专家表示,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不仅能够治疗特发性震颤,而且还能有效治疗帕金森病和癫痫以及肌张力障碍等疾病。

植入脑起搏器 花甲老人告别震颤

几年前,63岁的老张在写字、抓筷子时,手部会不受控制地抖动。慢慢地,老张连喝水、搬拿物品等都会受到这不经意“抖动”的影响,频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工作、社交和日常生活。原本乐观、热情开朗的老张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

几年来,老张奔波在各大医院中,终于在2017年被确诊为“特发性震颤”。使用药物阿尔马尔、扑米酮行抗震颤治疗后,老张手部抖动幅度有所减少,但服药后出现明显血压升高现象,停药后,震颤便反复发作。

今年5月,老张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了脑深部电刺激手术。这是中山一院首例特发性震颤局麻电生理监测下丘脑腹中间核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BS,脑起搏器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植入电极位置精准,术后老张震颤的症状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终于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该院神经外科教授刘金龙介绍,特发性震颤又称原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国外研究表明,特发性震颤发病率约为1%,发病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家族性患者比散发性患者起病早,起病年龄多在20岁前。患者临床上表现为上肢远端的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频率约为4~12Hz,也会伴有头部、口面部或声音震颤。30%~50%的患者有家族病患史。

DBS能治帕金森病和癫痫

“特发性震颤的确切病因仍然是世界性难题,但该病可以利用药物或者手术进行治疗。”刘金龙说,服药后病人的颤抖可减少50%左右,但服药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耐药性,从安全和疗效角度出发,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是特发性震颤患者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案。

他解释,“该手术是对丘脑腹中间核进行微电调控,这个核团是接受本体感觉传入的核团,其神经元节律性爆发性放电活动对于特发性震颤可能起关键作用,无论神经电生理记录还是立体定向手术均证实了这一点。”该手术具有低创伤性、可逆性、可调控性等特点。

刘金龙强调,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BS)关键点在于植入脑部电极位置的准确性。在手术前需要根据CT和MR影像反复计算确认手术计划的靶点,在术中需要利用X光机以及电生理测试进行植入电极的位置确认,在术后需要将术后CT影像和术前CT影像以及手术计划靶点对照确认。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不仅能够治疗特发性震颤,而且还能有效治疗帕金森病和癫痫以及肌张力障碍等疾病。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特发性震颤最新疗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