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人没有这些品质,我教给我的孩子最重要的三点:边界感、有思想、保护自己。

前几天,我炒了一道肉沫榄菜四季豆,四季豆很难熟,我先是把它切成了很小的颗粒,然后大火下肉沫爆炒,再转小火稍加点水,耐心的煮了半天,最后成品味道还不错。

在炒的过程中的,我边炒边想,其实这炒菜与教育孩子也很相像嘛:

在做一样菜之前,需要做足功课,先了解它的材质,如是否抗炒,然后根据它的特点去选择合适的烹炒方法,是煎炸烹炒,还是炖煮,也许还需要好几种方式一起进行。

还有需要和什么配菜搭配,也要及时准备妥当,包括一应的配料和工具也要准备齐全,这样才不致于在炒菜的过程中手忙脚乱,毫无章法。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我们需要先用心去了解孩子的特质,是外向的,内向的,是喜静的还是喜动的?

然后根据TA的特点去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是鼓励为主,还是严格鞭策,或是双管齐下。古人对这一点很早就已有定论,像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

每一个孩子都是这个世上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孩子的特质也是完全不同的。

别人家的孩子永远是别人家的孩子,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自己家的孩子,最需要用心了解的也是自己家的孩子。

先了解,再施教,选择合适的方式帮助他成长。

在此之前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通过自己学习或者向他人学习,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对各种孩子可能出现的情况也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这样当情况真实出现时,才不致于手足无措,只能通过嘶喊或本能的吼叫来对话。

在炒一样菜时,除了菜本身的质量,火候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过小容易不熟,过大则容易烧焦。

在不同的时候需要不同的火候,比如刚开始可能需要爆炒,后面可能需要小火慢炖。

注意控制火候才能烧出一道好菜。

教育孩子亦是类似。我们需要把握好尺度,既不能过度纵容,也不能过分严厉。

过度纵容可能会导致孩子没有边界感,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养成孩子无法无天,骄傲自满的性格。

而过分严厉则可能造成孩子自卑的心理,觉得自己样样不如人,将来走向也会唯唯喏喏,没有主见。

所以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掌握分寸,学会温柔而坚定。

给孩子立下安全的边界线,这条边界线包含原则,底线以及这个的规则等。

而在这个边界范围里可以给予孩子完全的自由,让他自由地去和发展。

把握尺度,这样才能发展出孩子的健全人格。

一道大菜特别是肉菜,如炖排骨炖肉之类的,在做好菜前充分准备,掌握好火候之后,通常接下来的就是等待。

小火慢炖,是最需要时间,也是最考验耐心的,欲速则不达。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当我们做好一切准备,为他画定边界,温柔而坚定以对之后,往往效果并不会立马显现的。

这个时候,最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知道自己做的是对的,就坚持下去,慢慢的就会惊喜的发现孩子身上的点点变化。

一直很喜欢一首诗,牵着蜗牛去散步,里面写道: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

蜗牛虽然走得很慢,但是它也在一步一步往上爬,它已经尽力了。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来等待,等待蜗牛的成长和前行,相信终有一天它会爬到它要到达的顶点。

陪着蜗牛散步的过程虽然很漫长,但是我们只要静下心来,也会看到路边很多的以往被我们所忽视的风景。

孩子是我们一生的所爱,值得我们用心去了解TA丰富而独特的内心,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掌握好与孩子之间交流的尺度,然后付出耐心,静待花开!

愿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我是风儿,无论你,来或不来,都在这里,为你解读,世间花语。欢迎关注风儿花语。

家长会班主任简短发言稿

很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来参加这次的联谊会,足可以看出家长们对孩子的关心,对学

今天邀请大家来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向大家中肯的回报一下我们班的教育教学

工作情况,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以便我们能够及时调整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请先允许我做一样自我介绍,我姓崔单名一个乐字,是二年级的班主任,我的手机号是

我在此之前就把手机好告诉了学生。

我是在去年九月份才开始参加教育工作的,

在冶南小学任教一年。于今年九月来到我村学校担任二年级班主任一职。虽然我参加教育工

作不长,但我非常热爱教育事业,也非常热爱自己的学生。

个孩子,男孩人,女孩人。学生总体素质较好,性格活泼开朗

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能力较差

相对而言,女孩子比男孩子听话些。总的

学习风气较浓,大多数学生把学习当作首要的任务。

  同事曾讲过一件事:有次她和孩子准备去游乐场,临出门,孩子磨磨蹭蹭,同事催促孩子快点。

  可直到把同事耐心耗尽,孩子衣服都没穿好,她只能拿出杀手锏:“我喊123,喊完我就走,你穿不完,就自己看家吧!”

  等同事的3喊完,孩子果真就冲到了门口。可到楼下一看:孩子扣子系得错了位,两只鞋反着趿拉下来……

  看着孩子邋遢穿着的那一刻,同事又惭愧又心疼。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喊123,并不是孩子犯了多大错误,做了多么不可饶恕的事情,而是父母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

  可这一次次的威胁,对孩子建立和父母的亲密关系、建立规则意识,都是有害无利的。

  隐患一孩子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就比如孩子不想回家,数到三他不得不跟着回去,但这也是迫于妈妈的压力,并不真的认为自己该回去了或者不回去会造成什么后果,下一次依然会我行我素,直到听到最后通牒。

  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不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被如此残忍对待。

  隐患二孩子很难意识到原则和边界

  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父母的规矩应该尽量少立,但立了,就一定要遵守。”

  很多父母认为,数123是在给孩子机会,做不好,孩子接受惩罚也无可厚非。看似既开明又有规则的做法,却在一点点吞噬孩子的原则和边界感。

  我家邻居就是一个典型的“123”妈妈,孩子每次来我们家玩不想走,她就会选择这种方式:“妈妈马上就走了,你不快点就别回家了,1,2……”前两天碰见她跟我抱怨:“天天逼我数123,不然就犯错,越长大越管不了了!”

  因为孩子已经意识到了妈妈只会用“123”,这其实是帮孩子建立了一种行为约束的“他律”模式,时间久了,孩子会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惰性:

  遇事不用考虑太多规则,也可以无视环境,只要父母不喊123,就没有什么大不了。长久下去,孩子不但很难学会自律,更会在丧失原则的情况下,养成一些坏习惯。

  隐患三“命令式”沟通,让亲子关系越来越远

  家长并没有问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孩子也没有机会去表达,只有单向命令,长此以往亲子沟通会越来越困难。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里说:“如果一个人感到威胁,那么用戒律(或说教)来进行教育,只会造成这个人对教育者和教育本身更多的反感。”

  所以,每用一次“数到3”,孩子和父母沟通的欲望就会减一分,和父母的心理距离也会远一寸。


  隐患四孩子失去选择权,遭受强权的伤害

  “数到3”等于放弃了“就事论事”的原则,而是在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家长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没有给孩子在过程中的选择权利。

  在这样的“强权”教育下,孩子会变得没有主见,容易依赖他人,而且自控力差,不易调节自己的情绪。

  另外,父母每次“数到3”都是对孩子的一次威胁,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慢慢失去安全感,变得胆小、自卑,把所有的心理能量都用在生存上,而不敢尽情地表达自我,实现自我发展。


  心理学家认为:童年长期遭受压力或威胁的孩子,他们遭受的压力会被“记住”。

  这些压力,不但会影响孩子的成年生活,只要遇到类似情况,条件反射似的不安和恐惧感会一直伴随孩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道理都懂,就是管不住自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