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森林工作法怎么教育孩子的?

一座森林家庭教育曾经开展过线下座谈会,有位年轻的母亲问:

“为什么我家孩子总是磨蹭拖拉,我怎么说,他都无动于衷。”

传递这个信息时,她一脸焦灼。能看得出来,她是一个性格有点急躁的妈妈。

当时十几岁的孩子在旁边玩手机,孙石群老师观察了一会儿,发现孩子的反应和动作并不慢。

“他只有和你一起的时候才拖拉吧?”孙老师半开玩笑地回答。

这位妈妈思考了一会儿:孩子好像跟她一起的时候才显得磨蹭,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她一直催促慢腾腾的儿子。

“每次看得我干着急,一直让他快一点,他满不在乎,无动于衷!”

随着深入了解,孙老师还发现她对孩子管控很严,禁止孩子对父母大声说话,发泄情绪。

所以孩子不敢有脾气,因为担心得不到父母的爱和认可,为了保持这种状态,孩子会做一些事情,比如压抑自己的不满。

但是,情绪一旦失控,就要找到宣泄的方向。

这位妈妈,用打骂来表达对儿子的愤怒;

而儿子,用这种慢节奏的“隐形攻击”表达自己的态度。

回想一下生活中,其实有很多隐形攻击:

当你和伴侣发生争执,憋着一股气,故意冷战,就是一种“隐形攻击”。

在这种氛围里,双方都感觉难受和不舒服,下次还会因为同个问题争执。

当情绪不允许被看见时,他们只能拖拉、磨蹭、敷衍等隐形攻击方式,向父母求助:

“现在这样我感觉很难受,但是我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

一哭一闹、故意摔上的门、惊醒的噩梦,都是孩子想要表达的态度。

“孩子的每个负面表现,都有父母需要帮助的正面动机。”

说这句话的,正是一座森林资深青少年心理咨询师孙石群老师。一座森林是一家以青少年心理咨询为特色的家庭教育机构。在1×10森林工作法“五感五力”理论中,培养孩子的“管理力”对于改变孩子拖拉、被动的行为状态至关重要。

在咨询过程中,孙老师总能一针见血看到孩子“胡闹”背后的求助:

孩子晚上不睡觉、熬夜,是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间;

经常顶撞父母,是想要自体感,寻找权利;

沉迷电子网络:他可能在现实中收到挫败,在网络中寻找成就感。

当孩子的诉求得到满足,那些让父母不满的行为也就消失。

那么,如何看到孩子的诉求呢?

在青少年家庭教育领域摸爬滚打数十年的孙石群老师最清楚不过:

他接触过父母带着沉迷游戏、厌学的孩子;

接触过抑郁焦虑严重的15岁小男孩;

他不仅是资深心理咨询师,更是一座森林1×10森林工作法的主要研究员。

攻击性越强的孩子,生命力越旺盛;

当孩子想反抗权威,证明他已经形成了部分自我。

只要父母可以及时看到孩子的诉求,并调整孩子的“五感五力”,就能转化为孩子人生路上的生命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森林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