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点a的对应的数分别为零和负一��

AD【解析】试题分析:据题意,当线框转到如图所示位置,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为0,但线框中产生感应电动势最大,故选项A错误;电压表V2测量的是副线圈的电压,副线圈电压由原线圈电压决定,与负载电阻变化无关,故选项B错误;电压表V1示数为有效值,等于:,故选项C错误;理想变压器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则选项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交变电流的产生和理想变压器。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二模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图中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盘和重物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盘和重物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①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填写所选选项的序号)。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的大小,使小车在盘和重物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B.将长木板的右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盘和重物,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C.将长木板的右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盘和重物,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②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
。A.M=20g,m=10g、15g 、20g、25g、30g、40gB.M=200g,m =20g、40g、60g、80g、100g、120gC.M=400g,m =10g、15g、20g、25g、30g、40gD.M=400g,m =20 g、40g、60g、80g、100g、120g③图中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1、x2、x3、x4、x5、x6。已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关于小车的加速度a的计算方法,产生误差较小的算法是    。A.B.C.D.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三第六次模拟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三个给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B.光的波长越小,光子的能量越小C.在放射性元素中掺杂某种稳定元素并大幅度地降低它的温度就可以减小它的半衰期D.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E.光电效应实验中,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学年云南省昭通市高三5月统测理综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小车停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的质量为M= 8kg,在小车水平面A处放有质量为m=2kg的物块,AB段是粗糙的水平面,BC是一段光滑的圆弧,在B点处与AB相切,现给物块一个V0=5m/s的初速度,物块便沿AB滑行,并沿BC上升,然后又能返回,最后恰好回到A点处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求:①从物块开始滑动至返回A点整个过程中,小车与物块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多少?②物块沿BC弧上升相对AB平面的最大高度为多少?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学年云南省昭通市高三5月统测理综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学校进行大扫除,小明被分配擦教室玻璃,手拿方形抹布在竖直的玻璃上使抹布与玻璃间进行滑动摩擦,将玻璃上的灰尘擦干净。已知玻璃的下边沿离地的高度为1m,若方形抹布(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0.1kg,假定小明用力将抹布在玻璃表面缓慢竖直向上擦玻璃,当手臂对抹布的作用力F与玻璃面所成角度为θ=53°时,F=5N。(取g=10m/s2,sin53°=0.8)(1)求抹布与玻璃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当小明擦到离地最大高度2.25m时,抹布意外脱手沿玻璃面竖直向下滑落,求抹布砸到玻璃下边沿的窗台时的速度v的大小。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学年云南省昭通市高三5月统测理综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描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A.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从而提出了日心说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定出引力常量G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天津市红桥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电路甲、乙中,电阻R和自感线圈L的直流电阻值相同都较小,接通S,使电路达到稳定,灯泡D发光。则A.在电路甲中,断开S,D将逐渐变暗B.在电路甲中,断开S,D将先变得更亮,然后渐渐变暗C.在电路乙中,断开S,D将立刻熄灭D.在电路乙中,断开S,D将变得更亮,然后渐渐变暗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天津市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是一个玩具陀螺。a、b和c是陀螺上的三个点。当陀螺绕垂直于地面的轴线以角速度ω稳定旋转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b和c三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a、b和c三点的角速度相等C.a、b的角速度比c的大
D.c的线速度比a、b的小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四川省资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6分)如图所示,斜面倾角θ=30°,物体重G=100N,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拉物体使其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求拉力F的大小。  正方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A点坐标(0,4),B点坐标(-3,0),则C点坐标(1,-3).【考点】;.【专题】综合题.【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过C点作CE⊥x轴于E,可证△ABO≌△BCE,求出CE,BE的长,从而求解.【解答】解:过C点作CE⊥x轴于E.∵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BC,∠ABC=90°,∴∠ABO+∠CBE=90°,又∠ABO+∠BAO=90°,∴∠BAO=∠CBE,又∠AOB=∠BEC=90°,∴△ABO≌△BCE,∴CE=OB=3,BE=OA=4,∴C点坐标为(4-3,-3),即(1,-3).故答案为:(1,-3).【点评】本题充分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先证△ABO≌△BCE,把已知坐标转化为相关线段的长,再求与点C的坐标有关的长度,从而确定C点坐标.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HJJ老师 难度:0.65真题:8组卷:41
解析质量好中差将正方形ABCD绕中心O顺时针旋转角α得到正方形A1B1C1D1,如图1所示.(1)当α=45°时(如图2),若线段OA与边A1D1的交点为E,线段OA1与AB的交点为F,可得下列结论成立&①△EOP≌△FOP;②PA=PA1,试选择一个证明.(2)当0°<α<90°时,第(1)小题中的结论PA=PA1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在旋转过程中,记正方形A1B1C1D1与AB边相交于P,Q两点,探究∠POQ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请描述它与α之间的关系;如果不变,请直接写出∠POQ的度数.【考点】;;.【专题】综合题;探究型.【分析】(1)①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OA1=45°,即可证明∠PFO=90°,则OE=OF,即可根据HL公理证明两三角形全等;②先证明△EOP≌△FOP,再证明∴△APO≌△A1PO,即可证得;(2)作OE⊥A1D1,OF⊥AB,垂足分别为E,F,首先△EOP≌△FOP证得∠APO=∠A1PO,即可证明△APO≌△A1PO,从而结论得证;(3)根据(1)(2)的解题过程中∠PAO=45°=∠POQ,得出∠POQ的大小不变,即可确定.【解答】(1)若证明①△EOP≌△FOP当α=45°时,即∠AOA1=45°,又∠PAO=45°∴∠PFO=90°,同理∠PEO=90°∴在Rt△EOP和Rt△FOP中,有∴△EOP≌△FOP若证明②PA=PA1法一证明:连接AA1,则∵O是两个正方形的中心,∴OA=OA1∠PA1O=∠PAO=45°∴∠AA1O=∠A1AO∴∠AA1O-∠PA1O=∠A1AO-∠PAO即∠AA1P=∠A1AP∴PA=PA1法二:证明,同①先证明△EOP≌△FOP得∠EPO=∠FPO∵∠APE=∠A1PF∴∠APE+∠EPO=∠A1PF+∠FPO即∠APO=∠A1PO(2分)在△APO和△A1PO中有1PO∠PAO=∠PA1O=45°∴△APO≌△A1PO∴PA=PA1(2)成立证明如下:法一证明:连接AA1,则∵O是两个正方形的中心,∴OA=OA1∠PA1O=∠PAO=45°∴∠AA1O=∠A1AO∴∠AA1O-∠PA1O=∠A1AO-∠PAO即∠AA1P=∠A1AP∴PA=PA1法二如图,作OE⊥A1D1,OF⊥AB,垂足分别为E,F则OE=OF,∠PFO=90°,∠PEO=90°在Rt△EOP和Rt△FOP中,有∴△EOP≌△FOP∠EPO=∠FPO∵∠APE=∠A1PF∴∠APE+∠EPO=∠A1PF+∠FPO即∠APO=∠A1PO在△APO和△A1PO中有1PO∠PAO=∠PA1O=45°∴△APO≌△A1PO∴PA=PA1(3)不变化,在旋转过程中,∠POQ的度数不发生变化,∠POQ=4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证明,证明线段相等的问题常用的方法就是转化为证明三角形全等.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zhjh老师 难度:0.46真题:10组卷:28
解析质量好中差当前位置:
>>>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AC上一点,连..
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AC上一点,连结EB,过点A作AM⊥BE,垂足为M,AM交BD于点F。
(1)求证:OE=OF;(2)如图2,若点E在AC的延长线上,AM⊥BE于点M,交DB的延长线于点F,其它条件不变,则结论“OE=OF”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题型:解答题难度:偏难来源:河北省模拟题
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OE=∠AOF=90°,OB=OA,又∵AM⊥BE,∴∠MEA+∠MAE=90°=∠AFO+∠MAE,∴∠MEA=∠AFO,∴Rt△BOE≌Rt△AOF,∴OE=OF; (2)OE=OF成立;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OE=∠AOF=90°,OB=OA,又∵AM⊥BE,∴∠F+∠MBF=90°=∠B+∠OBE,又∵∠MBF=∠OBE,∴∠F=∠E,∴Rt△BOE≌Rt△AOF,∴OE=OF。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AC上一点,连..”主要考查你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
全等三角形:两个全等的三角形,而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及三个角都对应地相等。全等三角形是几何中全等的一种。根据全等转换,两个全等三角形可以是平移、旋转、轴对称,或重叠等。当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及角都完全相对时,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正常来说,验证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都以三个相等部分来验证,最后便能得出结果。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①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③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④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⑤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6.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7.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8.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特殊的长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做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对角线平分且相等,并且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为正方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正方形的性质:1、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条边都相等;相邻边互相垂直2、内角:四个角都是90°;3、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对称性: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5、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6、特殊性质: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对角线与边的夹角是45°;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7、在正方形里面画一个最大的圆,该圆的面积约是正方形面积的78.5%;正方形外接圆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157%。8、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判定:判定一个四边形为正方形的一般顺序如下:先证明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它是菱形(或矩形),最后证明它是矩形(或菱形)。 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2: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4: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5: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6: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7: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8:一组邻边相等,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9:既是菱形又是矩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有关计算公式:若S为正方形的面积,C为正方形的周长,a为正方形的边长,则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S =a×a(即a的2次方或a的平方),或S=对角线×对角线÷2;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 C=4a 。S正方形=。(正方形边长为a,对角线长为b)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AC上一点,连..”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97110169446175036104725425441430190正方形ABCD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点A、D对应的数分别为0和-1,若正方形ABCD绕着顶点顺时针方向在数轴上连续翻转,翻转1次后,点B所对应的数为1;则连续翻转2014次后,数轴上数2014所对应的点是C.【考点】;.【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每4次翻转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用2014除以4,根据正好能整除可知点C在数轴上,然后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每4次翻转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2,∴翻转2014次后点A在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是2,数轴上数2014所对应的点是点C.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根据翻转的变化规律确定出每4次翻转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是解题的关键.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sjzx老师 难度:0.47真题:1组卷:11
解析质量好中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