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进行体外抗菌活性药物敏感试验的目的和指征。

  书名:医学微生物实验技术(生物实验室系列)
  作者:管远志/王艾琳/李坚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定价:69
  页数:0
  出版日期:
  开本:小16开
  包装:平装
  简介:这是一本以医学微生物学为核心、兼论基础微生物学及其他相关微生物实验技术的指南。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与微生物相关的实验技术,各种环境下微生物的检测,生物战剂及其检测等。附录列出了常用试剂配方。
  全书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先进性与实用性。在题材的遴选上,以致病性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为中心内容,既包括常规实验方法,又扩展至与微生物相关的交叉学科(如细胞培养技术、临床免疫分析技术、动物实验技术、电泳技术等),同时注意撷取微生物学科中发展较快和现实急需的内容,如包括芯片技术在内的分子生物学技术,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新发现微生物的检测,以及生物战剂的检测等。在阐述方式上,对基础理论部分不作过多的铺垫,而是着墨于实验技术的操作及其应用实例,尤其对应用集中的领域,如临床标本、医院感染、对环境和食品的检测等,专章予以介绍,突出重点,强调技术方法的可操作性。对于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不失为一本良好的实验指南型工具书。
  从事微生物学的教学、科研和应用技术研究的人士,特别是临床检验、微生物疾病防治和食品安全监测领域的工作者,将会发现本书是他们开展相关工作的参考性与指导性书籍。
  第一篇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
  第一章微生物学实验室设备及实验器材
  第一节细菌学实验室建设
  一、细菌学实验室设置基本条件
  二、基本设备和器具
  三、几种仪器的管理和使用
  第二节病毒学实验室的建设
  一、病毒学实验室的设置要求
  二、几种仪器的保护与使用
  第三节常用实验器材的准备
  一、清洁法
  二、消毒与灭菌法
  【附11】清洗液的配制
  参考文献
  第二章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方法
  第一节细菌大小的测定方法
  一、基本原理
  二、器材
  三、试验方法
  第二节细菌形态的检查方法
  一、检查工具——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保护
  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法
  三、细菌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四、细菌染色标本检查法
  第三节细菌特殊结构的检查方法
  一、法
  二、鞭毛染色法
  三、法
  参考文献
  第三章细菌的培养技术
  第一节培养基的种类和应用
  一、培养基的种类
  二、培养基的应用
  第二节培养基的制备
  一、调配
  二、溶化
  三、校正pH值
  四、澄清过滤
  五、分装
  六、灭菌
  七、检定
  八、保存
  第三节细菌培养分类及应用
  二、连续培养
  三、应用
  第四节细菌的培养
  一、细菌的接种方法
  二、细菌的培养方法
  三、的分离培养
  【附31】Diene染色法与857培养基的制备
  参考文献
  第四章细菌的生化鉴定
  第一节糖(醇)类代谢试验
  一、试验(OF试验)
  二、(MR试验)
  三、V??P(Voges??Proskauer)试验
  四、β?舶肴樘擒彰甘匝?
  五、七叶苷水解试验
  六、淀粉水解试验
  七、甘油复红试验
  八、石蕊牛乳试验
  第二节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试验
  一、靛基质(吲哚)试验
  五、试验
  六、试验
  七、精氨酸酶试验
  八、肉渣消化试验
  第三节有机酸盐和胺盐利用试验
  二、丙二酸盐利用试验
  三、——三氯化铁法
  四、马尿酸钠水解试验——茚三酮法
  五、乙酸盐利用试验
  六、惟一碳源试验
  七、惟一氮源试验
  八、生长因子试验
  第四节呼吸酶类试验
  四、氯化三苯四氮唑试验
  第五节毒性酶类试验
  一、血浆凝固酶试验
  二、磷酸酶试验
  四、卵磷脂酶
  五、DNA酶试验
  第六节其他试验
  一、胆盐溶菌试验
  二、CAMP试验
  三、杆菌肽抑菌试验
  四、Optochin敏感试验
  五、新生霉素抑菌试验
  六、呋喃唑酮抑菌试验
  七、0/129抑菌试验
  参考文献
  第五章病毒的观察、培养鉴定及检测方法
  第一节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法
  一、电子显微镜
  二、电镜负染观察病毒方法
  三、免疫电镜观察病毒形态
  第二节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一、技术
  二、组织培养技术
  三、动物接种
  第三节血清学检查法
  一、中和试验
  二、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
  三、补体结合试验
  四、凝胶
  参考文献
  第六章真菌的常规检查法
  第一节真菌的一般检验法
  一、不染色标本直接检验法
  二、染色标本检查法
  第二节产毒真菌的检验
  【附61】常见霉菌特征
  第三节真菌的培养方法
  一、斜面培养
  二、玻片培养
  三、法
  第四节酵母菌的检查与鉴定
  一、酵母菌直接镜检计数法
  二、酵母菌的鉴定
  三、菌的鉴定
  四、隐球菌的鉴定
  参考文献
  第七章支原体的检测
  第一节概述
  一、分离培养技术
  二、支原体分型试验
  三、细胞培养的检测方法
  第二节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的检测
  一、培养法检测支原体
  二、荧光染色法(DNA染色法)检测支原体
  三、PCR法检测支原体
  四、支原体的扫描电镜检测
  参考文献
  第八章衣原体的检测
  一、衣原体特异性抗原和抗体检测
  二、特异性核酸检测
  参考文献
  第九章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第一节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一、材料
  二、方法
  第二节平板培养计数法
  一、材料
  二、方法
  第三节最大可能数计数法
  一、材料
  二、方法
  第四节光电法
  一、材料
  二、方法
  第五节
  一、材料
  二、方法
  第六节病毒计数
  一、材料
  二、方法
  三、影响蚀斑形成的因素
  参考文献
  第十章微生物毒力的测定
  第一节内毒素的测定——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第二节外毒素的毒性检测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第三节病毒毒力测定
  一、材料
  二、方法
  三、注意事项
  第四节细菌毒力的检测
  一、材料
  二、方法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菌株、毒株的保存方法
  第一节菌株的保存与管理
  一、菌种的保存
  二、菌种保管
  三、常用的保存菌种的方法
  第二节毒株的保存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药物敏感试验
  第一节细菌的耐药机制
  一、细菌耐药性的概念
  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第二节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一、体外药敏试验的抗菌药物选择
  二、抑菌试验
  三、联合药物敏感试验和杀菌试验
  四、检测细菌耐药性的其他方法
  第三节厌氧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一、稀释法
  二、E试验
  第四节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一、常量(试管)肉汤稀释法
  二、微量肉汤稀释法
  第五节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一、临床实验室进行结核分枝杆菌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指征
  二、体外药敏试验抗分枝杆菌的药物选择
  三、抗分枝杆菌药物原液的配制及保存
  四、培养基
  五、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
  六、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的质控菌株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
  第一节常规仪器的质量控制
  一、灭菌器的效果检测
  二、恒温孵育箱、水浴箱及冰箱
  三、厌氧箱及
  四、CO2培养箱
  五、生物安全罩
  六、细菌培养仪
  七、微生物鉴定仪
  八、其他仪器
  第二节的质量控制
  一、质控标准菌株应具备的条件
  二、质控标准菌株的来源
  三、标准菌株的保存
  第三节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一、建立制备培养基的记录
  二、培养基的外观检查
  三、无菌试验
  四、培养基的一般质量控制
  五、培养基的性能监测
  第四节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
  一、扩散法的质量控制
  二、稀释法的质量控制
  三、用标准菌株对厌氧菌药敏试验进行质量控制
  四、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
  第五节其他项目的质量控制
  一、试剂、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质量控制
  二、处理临床标本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第二篇与微生物相关的实验技术
  第十四章细胞培养技术
  第一节概述
  一、培养细胞的生长类型
  二、培养细胞的生长特点
  三、培养细胞的生长条件
  第二节常用的细胞培养方法
  一、原代培养
  【附141】培养要点
  二、传代细胞培养
  三、二倍体细胞培养
  四、其他培养(包括大规模培养)方法
  第三节培养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其观察
  一、培养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二、培养细胞生长和增殖的观察
  第四节培养细胞的保存和运输
  一、组织块保存法
  二、细胞悬液保存法
  三、单层细胞保存法
  四、低温冻结保存和复苏
  五、细胞运输
  第五节培养细胞污染的检测排除
  一、生物污染的检测
  二、微生物污染的防治
  第六节培养细胞基本设备与器具
  一、基本设备
  二、常用器械
  三、培养器皿
  第七节细胞培养液
  一、生理
  三、合成培养液
  四、生长液和维持液
  五、无血清培养液
  第八节细胞培养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一、细胞培养的应用
  二、判断病毒生长复制的方法
  三、细胞培养在病毒研究工作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抗体的制备
  第一节普通诊断血清的制备
  一、免疫原的制备
  二、免疫动物的选择
  三、免疫方法
  四、免疫血清的收获
  五、免疫血清的保存
  第二节单克隆抗体技术
  一、概述
  二、B细胞杂交瘤的制备
  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免疫血清学检查方法
  第一节凝集试验
  第二节沉淀反应
  一、液体内沉淀反应
  二、凝胶内沉淀反应
  第三节补体结合试验
  第四节免疫荧光技术
  一、荧光标记物的制备
  二、荧光免疫显微技术
  三、流式荧光免疫技术
  四、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五、免疫测定
  第五节酶免疫技术
  一、酶的选择与试剂的制备
  三、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四、液相酶免疫测定
  第六节放射免疫测定技术
  一、放射免疫测定
  二、免疫放射测定
  三、放射受体分析
  第七节免疫金标记技术
  一、基本原理
  二、胶体金的制备
  三、胶体金标记蛋白的制备
  四、胶体金标记技术在免疫学试验中的应用
  第八节化学发光标记及发光免疫测定
  一、发光现象
  二、化学发光
  三、生物发光
  四、发光标记物
  五、发光免疫标记技术
  六、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七、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第九节免疫电镜技术
  一、免疫标记方法
  二、铁蛋白标记免疫电镜技术
  三、酶标记免疫电镜技术
  四、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技术
  五、凝集素标记免疫电镜技术
  六、免疫电镜技术的不标记抗体法
  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分子生物学技术
  第一节细菌质粒指纹图谱分析
  一、琼脂糖凝胶电泳
  二、质粒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第二节细菌DNA(G+C)含量测定
  一、细菌DNA的提取
  二、细菌DNA(G+C)含量测定
  三、(G+C)含量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第三节核酸杂交技术
  一、膜上
  二、核酸原位杂交
  第四节PCR技术
  一、PCR技术的原理
  二、PCR技术在病原体诊断方面的应用
  三、PCR检测病原微生物应用实例
  第五节生物芯片技术
  一、概述
  二、生物芯片在医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其他微生物学检测技术
  第一节细菌编码鉴定技术
  第二节细菌自动化鉴定系统
  一、微生物数码分析鉴定系统
  二、自动化设备
  三、血培养检测和分析系统
  第三节气相色谱技术在细菌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气相色谱仪
  二、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三、细菌分析应用举例
  参考文献
  第十九章电泳技术
  第一节概论
  一、电泳法分类
  二、电泳的基本原理
  三、影响被分离物质迁移率的因素
  第二节琼脂糖凝胶电泳
  一、琼脂糖凝胶的性质
  四、凝胶浓度的选择
  五、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
  六、碱性琼脂糖凝胶电泳
  七、琼脂糖电泳分离血清脂蛋白
  第三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一、非电泳
  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
  第四节
  一、试剂及器材
  二、操作步骤
  三、注意事项
  四、评价
  参考文献
  第二十章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技术
  第一节实验动物学
  一、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
  二、实验动物学的研究对象
  三、实验动物学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实验动物
  一、实验动物分类
  二、实验动物对环境因素的要求
  第三节动物实验技术
  一、实验动物的固定、编号和分组
  二、实验动物的麻醉
  三、实验动物的去毛、给药、采血和处死
  参考文献
  第二十一章微生物遗传变异及相关技术
  第一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二、质粒
  三、转位因子
  第二节实验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第三节细菌总DNA的提取
  一、材料
  二、方法
  第四节细菌质粒DNA的提取
  一、材料
  二、方法
  第五节细菌诱发突变的实验
  一、经紫外线诱变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二、经亚硝酸诱变筛选乳糖发酵突变株
  三、转座子引起的插入突变
  参考文献
  第二十二章各种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
  第一节血液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第二节粪便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第三节尿液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第四节泌尿生殖道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第五节痰液及呼吸道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第六节脓液及创伤感染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第七节无菌体液(脑脊液、穿刺液)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第八节组织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三篇各种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
  第二十三章生活环境中致病菌的检测
  第一节水环境中致病菌的检测
  一、水样的采集与处理
  二、水中沙门菌的分离
  三、水中志贺菌的分离
  四、水中霍乱弧菌的分离
  五、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
  第二节空气环境中致病菌的检测
  一、固体检测空气中溶血性链球菌
  二、自然沉降法检测空气中溶血链球菌
  第三节食品中常见致病菌的检测
  一、食品中沙门菌的检测
  二、食品中志贺菌属的检测
  参考文献
  第二十四章医院感染中的微生物监测
  第一节医院感染的特点
  一、医院感染的流行特点
  二、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特点
  第二节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监测
  一、空气中细菌学监测
  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学监测
  三、手微生物学污染监测
  四、敷料、纱布微生物学监测
  五、生物制品微生物学监测
  六、金属、玻璃器械微生物学监测
  七、消毒液的细菌学检测
  参考文献
  第二十五章新发现微生物的检测
  第一节SARS病毒的实验室检测
  一、病原生物学特性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
  四、实验室诊断
  五、小结——SARS诊断依据
  附件251非典型肺炎病例实验室检测标本采集技术指南
  附件25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
  第二节禽流感病毒的实验室检测
  一、病原生物学特性
  二、流行病学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方法
  五、实验室诊断
  六、禽流感与人的关系
  附件25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附录A病原学诊断方法
  附录B血清学诊断方法
  附录C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附录D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试验
  附录E对流免疫电泳及琼脂凝胶沉淀试验
  附录F流感快速诊断方法
  附件254禽流感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
  附件255WHO甲5型(H5)流感病毒鉴定试剂盒的使用方法
  参考文献
  第四篇生?物?战?剂
  第二十六章生物战剂
  第一节病原微生物危险度等级
  一、一级危险度微生物
  二、二级危险度微生物
  三、三级危险度微生物
  四、四级危险度微生物
  第二节生物战剂概况
  一、生物战剂的标准
  二、攻击人的生物战剂实验室危险度
  第三节常用的病毒性生物战剂
  一、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二、汉坦病毒
  三、天花病毒
  四、马尔堡病毒
  五、埃博拉病毒
  六、森林脑炎病毒
  七、黄热病毒
  第四节常用的细菌性生物战剂
  一、炭疽芽孢杆菌
  二、鼠疫耶尔森菌
  三、布鲁菌
  四、鹦鹉热衣原体
  第五节常用的毒素性生物战剂
  一、葡萄球菌肠毒素
  二、肉毒毒素
  三、志贺毒素
  四、破伤风毒素
  第六节常用的立克次体生物战剂
  一、普氏立克次体
  二、立氏立克次体
  第七节常用的真菌生物战剂
  二、球孢子菌
  参考文献
  附录一培养细菌的常用培养基
  附录二几种常用的支原体培养基
  附录三分子生物学试验常用培养基及试剂
  附录四常用染色液
  附录五组织培养常用试剂
  附录六最大可能数表(MPN表)
  附录七免疫学实验常用试剂及配制方法
  英汉对照表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次
参与编辑人数:1位
最近更新时间: 13:23:06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微生物学检验与微生物分离培养系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微生物学检验与微生物分离培养系统
微​生​物​检​验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
&&当前位置: >>
> 文章内容
2012年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大纲-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中华考试网()&&【
】&&[ 日 ]
科目:1-基本知识;2-相关专业知识;3-专业知识;4-专业实践能力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部分
1.微生物、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
(1)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
(2)微生物的分类及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3)微生物的作用
(4)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概念
2.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3.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检验在医学中的作用
(1)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检验的研究内容
(2)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检验的任务
(3)临床微生物学的性质和任务
(4)临床微生物学的思路与原则
二、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细菌的大小和形态
(1)细菌的大小
(2)细菌的形态与排列方式及代表细菌
(3)影响细菌形态的因素
2.细菌的基本结构
(1)细菌壁
(2)细胞膜
(3)细胞质
3.细菌的特殊结构
三、细菌的生理
1.细菌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
(1)细菌的化学组成
(2)细菌的物理性状
2.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
(1)细菌的营养类型、物质及机制
(2)细菌的生长繁殖的条件
(3)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
(4)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5)细菌数的测定
(6)细菌的生长曲线
3.细菌的新陈代谢
(1)细菌的酶类
(2)细菌代谢的能量来源
4.细菌的分解代谢
(1)糖类的分解
(2)蛋白质的分解
(3)其他物质的分解
(4)细菌的合成代谢及其产物的意义
四、细菌的分布
1.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1)土壤中的分布
(2)水中的分布
(3)空气中的分布
2.细菌在人体的分布
(1)正常菌群
(2)条件致病菌
(3)菌群失调的概念、诱因、常见菌类及检查原则
五、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基本概念
(1)消毒、灭菌、防腐、无菌、无菌操作
2.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高温(湿热、干热)
(2)日光和紫外线
(3)电离辐射
(4)超声波
(5)滤过除菌
3.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常用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2)常用消毒剂的种类
4.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及监测
(1)影响因素
(2)效果监测
5.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六、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1)微生物遗传物质组成结构特点
(2)细菌染色体
(3)细菌质粒
(4)细菌转位因子
2.微生物变异的现象
(1)概念与分类
(2)形态与结构变异
(3)培养特性变异
(4)毒力变异
(5)耐药性变异
3.微生物变异的机制
(3)基因物质的转移与重组
(4)病毒基因的相互作用
4.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
(1)在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2)在细菌和疫苗研究中的意义
七、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感染
(1)微生物致病性
(2)感染与感染性疾病
2.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
(2)病原体
(3)正常菌群
(4)菌群失调
(5)机体对病原体的对抗力
(6)抗细菌免疫
3.细菌的致病物质及其作用
(1)细菌表面成分
(2)细菌进入宿主细胞过程与归宿
(3)细菌的毒力
(4)细菌的侵入数量
(5)细菌的侵入门户与感染途径
(6)细菌感染的来源与类型
4.机体的抗菌免疫
概念与类型
5.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2)细菌对病毒感染的反应
(3)免疫病理损伤
(4)病毒侵入途径与传播
(5)抗病毒免疫
6.感染的种类与类型
(1)传染性与非传染性感染
(2)外源性与内源性感染
(3)社会感染与医院感染
7.感染的临床征象:病症与症状
(1)病程发展阶段
(2)常见症状与体征
8.微生物感染的防治原则
(1)微生物感染的免疫防治
(2)微生物感染的化学防治
八、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2)分类法
2.微生物在生物化学分类中的地位
(1)细菌与原核生物界
(2)真菌与真菌界
(3)病毒与病毒界
3.细菌的分类单位、系统和命名
(1)细菌分类单位
(2)细菌命名
(3)细菌分类系统
4.细菌的分类方法
(1)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分类法
(2)遗传学分类法
九、微生物学检验概述
1.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与要求
(1)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
(2)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要求
(3)诊断试验的选择原则
2.标本采集与运送
(1)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2)标本的处理
3.微生物学检查
(1)直接镜检
(2)快速诊断
(3)直接药敏试验
(4)常规检验
(5)报告 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
4.血清学诊断
(1)方法及对应疾病的举例
5.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措施和质量保证
(1)实验室感染来源
(2)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
(3)微生物实验室的室内质控
6.动物试验
(1)动物试验种类、原理
(2)试验动物选择原则和动物接种法
(3)动物试验的应用
7.免疫检测技术
8.发光分析技术
10.分子生物学在病原微生物中的应用
(1)分子生物学概念
(2)基因诊断概念
十、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1.显微镜检查
(1)普通光学显微镜
(2)暗视野显微镜
(3)相差显微镜
(4)荧光显微镜
(5)电子显微镜
2.不染色细菌标本检查法
3.细菌染色标本检查法
(1)常用染料
(2)常用染色方法
十一、培养基
1.培养基的组成成分
(1)营养物质
(2)凝固物质
(3)抑制剂和指示剂
2.培养基的种类
(1)基础培养基
(2)营养培养基
(3)鉴别培养基
(4)选择培养基
(5)特殊培养基
3.分离培养基的选择
(1)血平板
(2)巧克力血平板
(3)中国蓝平板或伊红美蓝平板
(4)麦糠凯平板
(5)SS平板
(6)碱性琼脂或TCBS琼脂
(7)血液增菌培养基
(8)营养肉汤
十二、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
1.基本条件
(1)细菌实验室
(2)无菌实验室
(3)基本设备和器具
2.细菌的接种与分离技术
(1)平板划线分离法
(2)斜面接种法
(3)液体接种法
(4)穿刺接种法
(5)倾注平板法
(6)涂布接种法
3.细菌培养的方法
(1)需氧培养法
(2)二氧化碳培养法
(3)厌氧培养法
4.细菌的生长现象
(1)分离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现象
(2)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3)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5.细菌L型的检查
(1)标本采集
(2)培养方法
十三、细菌的生物化学试验
1.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
(1)糖(醇、苷)类发酵试验
(2)氧化一发酵试验(O/F试验)
(3)β―半乳糖苷酶试验(ONPG试验)
(4)七叶苷水解试验
(5)甲基红试验
(6)V-P试验
2.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试验
(1)明胶液化试验
(2)吲哚(靛基质)试验
(3)硫化氢试验
(4)尿素分解试验
(5)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
(6)氨基酸脱羧酶试验
3.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
(1)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2)丙二酸盐利用试验
4.各种酶类试验
(1)氧化酶试验
(2)过氧化氢酶试验(触酶试验)
(3)硝酸盐还原试验
(4)脂酶试验
(5)卵磷脂酶试验
(6)DNA酶试验
(7)凝固酶试验
(8)CAMP试验
(9)胆汁溶菌试验
5.抑菌试验
(1)O/129抑菌试验
(2)杆菌肽试验
(3)奥普托欣(Optochin)试验
十四、血清学试验
(1)血清学鉴定
(2)血清学诊断
十五、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的选择、接种、解剖
十六、菌种保存与管理
菌种保管注意事项
十七、细菌检验的自动化、微型化设备
(1)微量生化反应系统
(2)自动化装置
十八、病原性球菌及检验
1.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甲型、乙型(肺炎链球菌)、奈瑟菌属(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肠球菌属
(2)生物学性状
(3)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与原理
(4)临床意义
十九、肠杆菌科及检验
(2)命名与分类原则
(3)共同特点
(4)自然与人体内的分布
(5)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5)临床意义
2.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变形菌属
(1)生物学性状
(2)微生物学检查法
(3)临床意义
二十、弧菌科及检验
霍乱弧菌、非O1群霍乱弧菌、O139型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临床意义、微生物检测方法
3.气单胞菌属
4.邻单胞菌属
二十一、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及检验
2.弯曲菌属、幽门螺杆菌
(2)生物学性状
(3)临床意义
(4)微生物学检验
二十二、厌氧性细菌及检验
(2)分类标准及分类
2.厌氧菌的分布与临床意义
(1)自然界和正常人体中的分布
(2)临床意义
3.厌氧菌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1)标本的采集方法
(2)标本的运送与处理
4.分离与鉴定
(1)检验程序
(2)检验方法概述
二十三、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
2.棒状杆菌属(白喉棒状杆菌)
(1)生物学性状
(2)临床意义
(3)微生物学检验
3.炭疽芽胞杆菌
(1)生物学性状
(2)临床意义
(3)微生物学检验
4.腊样芽胞杆菌
(1)生物学性状
(2)临床意义
(3)微生物学检验
5.产单核李斯特菌
二十四、分枝杆菌属及检验
2.结核分枝杆菌
(1)生物学性状
(2)临床意义
(3)微生物学检查及方法学评价
3.非典型分枝杆菌
(1)概念、种类
(2)鉴别培养方法
(3)检验方法学评价
4.麻风分枝杆菌
二十五、非发酵菌及检验
2.假单胞菌属
(3)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嗜麦芽黄单胞菌、军团菌属、生物学性状
(4)临床意义和微生物学检验
(5)微生物学检验
二十六、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及检验
2.嗜血杆菌属
生物学性状、临床意义、微生物学检验
二十七、衣原体及检验
(2)命名与分类
2.生物学性状
(1)繁殖周期与形态染色
(2)抗原成分
(3)分离培养
(4)抵抗力
3.临床意义
(1)沙眼衣原体
(2)鹦鹉热衣原体
(3)肺炎衣原体
4.微生物学检验
(1)直接镜检
(2)抗原检测
(3)核酸检测
(4)分离培养
(5)抗体检测
5. 治疗原则
二十八、立克次体及检验
立克次体共同特征与分类
2.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
(2)抗原构造
(3)培养特性
4.微生物学检验
(1)标本的采集
(2)直接检查
(3)分离培养
(4)血清学检测
二十九、支原体及检验
(2)分类与命名
(3)生物学特性
(4)微生物学检验
2.肺炎支原体
(1)生物学特性
(2)致病性
(3)微生物学检验
3.解脲脲原体
(1)生物学特性
(2)致病性
(3)微生物学检验
4.其他支原体
三十、病原性放线菌及检验
1.放线菌属
(1)生物学特性
(2)致病性
(3)微生物学检查
2.诺卡菌属
(1)生物学特性
(2)致病性
(3)微生物学检查
三十一、螺旋体及检验
(1)形态结构
(2)分类与命名
2.疏螺旋体属(伯氏疏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奋森螺旋体)
(1)生物学特性
(2)致病性
(3)微生物学检验
3.钩端螺旋体
(1)生物学特性
(2)致病性
(3)微生物学检验
4.密螺旋体属
5.梅毒螺旋体
(1)生物学特性
(2)致病性
(3)微生物学检验
6.其他密螺旋体
三十二、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2.病毒的形态结构
(1)病毒的大小、形态
(2)病毒的结构
3.病毒的增殖
(1)病毒复制周期
(2)顿挫感染与缺损病毒概念
(3)缺损病毒概念
(4)干扰现象
(5)两种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时的增殖
5.非寻常病毒
6.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7.病毒的实验室诊断
(1)标本采集运送
(2)处理原则
(3)培养方法
(4)鉴定基本原则
(5)显微镜检查
(6)病毒抗原检测
(7)病毒抗体检测
(8)病毒核酸检测
8.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冠状病毒)
(1)生物学性状
(2)微生物学检查
(3)临床意义
9.肠道病毒
(1)生物学性状
(2)微生物学检查
(3)临床意义
10.轮状病毒
(1)生物学性状
(2)微生物学检查
(3)临床意义
11.黄病毒(乙脑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登革病毒)
(1)生物学性状
(2)微生物学检查
(3)临床意义
12.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
(1)生物学性状
(2)微生物学检查
(3)临床意义
13.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
(1)生物学性状
(2)微生物学检查
(3)临床意义
14.肝炎病毒(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
(1)生物学性状
(2)微生物学检查
(3)临床意义
1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生物学性状
(2)微生物学检查
(3)临床意义
16.狂犬病毒
(1)生物学性状
(2)微生物学检查
(3)临床意义
17.人乳头瘤病毒
(1)生物学性状
(2)微生物学检查
(3)临床意义
三十三、真菌检验
1.真菌的基本特性
(3)生物学性状
(4)致病性
2.真菌微生物学检查
(1)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1)生物学性状
(2)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3)临床意义
(4)治疗原则
(1)生物学性状
(2)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3)临床意义
(4)治疗原则
(1)生物学性状
(2)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3)临床意义
6.其他深部真菌
(1)毛霉菌目
(2)组织胞浆菌
(3)卡氏肺胞菌
7.皮肤真菌
(1)生物学性状
(2)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3)临床意义
三十四、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验概述
1.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验(血液、脑脊液、痰、尿液、粪便、性传播疾病、创伤)
(1)常见病原菌
(2)标本采集及运送
(3)检验方法
(4)临床意义
三十五、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
1.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简介
(1)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分类及作用原理
(2)抗菌药物选择原则
2.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1)KB法、稀释法试验原理
(2)KB法、稀释法试验方法
(3)KB法、稀释法试验结果解释
(4)KB法、稀释法试验影响因素
(5)杀菌试验
(6)体外联合药敏试验
3.其他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1)厌氧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
(2)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
(3)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
4.体内抗菌药物的活性和浓度测定
5.耐药菌株的监测(ESBLs、MRS、HLAR、VRE、PRP、AmpC酶)
(1)耐药机制
(2)耐药表型检测方法
(3)耐药菌抗生素应用原则
三十六、医院感染
2.流行病学特点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3.医院内感染监测
(1)监测内容、类型
(2)细菌污染监测
(3)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4)保证措施
4.医院内感染的控制
医院内感染控制原则
三十七、临床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与实验室安全防护
1.临床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评价
(2)微生物检验的室内质控内容
(3)微生物检验室间质评
2.实验室安全防护
(1)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定义
(2)实验室分类、分级
(3)生物安全柜
(4)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
(5)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图书简介:
《习题精选》对考试大纲各科目进行针对性练习,题型全面,题量丰富,涵..
定价:¥99 优惠价:¥99&&..
定价:¥45 优惠价:¥45.0&&
& 2015版卫生资格考试宝典软件名称版本试题数免费下载
7.418635道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外抗菌实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