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班级文化方案优秀作文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德育频道栏目
没有推荐文章
用户文章排行
名次用户名文章数13392316329942245214&&
六(6)班级文化建设
【字体: 】
六(6)班级文化建设
作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2&&&&更新时间:
班级文化建设书  
文章录入:周红&&&&责任编辑:卢燕娟&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政府机构网站
锡山区政府网
中国教育部
中国教育信息网
中国基础教育网
中国教育科研网
中国家庭教育网
中国学生网
中国德育网
省市教育网站
南京市教育局
无锡市教育局
徐州市教育局
常州市教育局
苏州市教育局
南通市教育局
连云港市教育局
淮安市教育局
盐城市教育局
扬州市教育局
镇江市教育局
泰州市教育局
宿迁市教育局
本地教育网站
锡山教育网
无锡教育网
惠山教育网
滨湖教育网
崇安教育网
南长教育网
北塘教育网
新区教育网
江阴教育网
宜兴教育网
无锡陶研网
区内教育网站
----- 直属学校 -----
江苏省天一中学
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
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无锡市锡山职业教育中心校
无锡市锡山特殊教育学校
----- 中学 -----
无锡市东亭中学
无锡市查桥中学
无锡市安镇中学
江苏省羊尖高级中学
无锡市厚桥中学
无锡市荡口中学
无锡市甘露学校
无锡市东北塘中学
无锡市八士中学
无锡市张泾中学
江苏省怀仁中学
无锡市港下中学
无锡市仓下中学
----- 实验小学 -----
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
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
无锡市云林实验小学
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无锡市羊尖实验小学
无锡市厚桥实验小学
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
无锡市荡口实验小学
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
无锡市八士实验小学
无锡市张泾实验小学
无锡市东湖塘中心小学
无锡市港下实验小学
----- 中心幼儿园 -----
无锡市爱尔艺术幼儿园
无锡市东亭中心幼儿园
无锡市查桥中心幼儿园
无锡市安镇中心幼儿园
无锡市羊尖中心幼儿园
无锡市厚桥中心幼儿园
无锡市荡口中心幼儿园
无锡市甘露中心幼儿园
无锡市东北塘中心幼儿园
无锡市正兴幼儿园
无锡市东湖塘中心幼儿园
无锡市港下中心幼儿园
----- 成教中心 -----
无锡市东亭成教中心
无锡市安镇成教中心
无锡市东北塘成教中心
无锡市锡北成教中心
无锡市东港成教中心
----- 其它校园 -----
常用友情链接
自主学习中心
凤凰语文网
小学数学网
小学英语网
中国象棋大师网
& 无锡市张泾实验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 .
无锡市锡北镇泾安路2号 7 备案号:关注姜堰教育微信
推荐阅读文章
本类热点文章
81.作文教学渗透于班级文化的研究之中---南苑学校小学部
姜堰区南苑学校小学部
【摘要】&&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班级文化的研究中,从搜集资料到绘画,再创作,学生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俨然已是一棵名副其实的青青翠竹了。这当中,进行的写作练笔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作文教学有机渗透在了班级文化的研究之中。
【关键词】&班级文化&&&走进社会&&&言之有“文”&&资料融入&&
所谓班级文化,一般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内容主要包括:精神层,如班级目标、班级舆论、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等;制度层,如一日常规、课堂常规以及各种奖惩制度等;物质层,如名人警句、英雄人物的画像及板报等教室环境的布置。近年来,我校在卢校长的带领之下,学校的校园文化,思考定位于:树香文化,绿色教育。而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我班的班级文化就以围绕“植物”展开。经同学们讨论之后,定位于“竹”,并为班级取了一个雅称——翠竹班。那么,学生对“竹”怎样才能有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深入认识呢?这就有待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作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
作为班主任,我首先给他们进行分工,以小组为单位,当然,也可以组与组之间互帮互助,对“竹”文化进行研究,搜集资料,成语、古诗、谜语、名画、书法作品、黑板报、手抄报、墙报,以及与“竹”有关的历史故事,从收集到亲手绘画、创作,学生忙得热火朝天,在交流“竹”文化的研究时,孩子们真是收获颇多!
班级文化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继而,学生们又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开展诗朗诵比赛、书法展、主题班会等活动,班上自然形成了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班风,真让我欣慰!的确,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为了能让竹的精神走进每个学生的心间,能具有君子的情操以及顽强不屈、忘我无私的精神,我要求学生们去查查竹的寓意,再写写“竹”,明了我们以“翠竹班”为雅称的真正用意。可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原先那种高涨到顶峰的热情,一下子跌落到了低谷。小学生怕写作,头疼于写作!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难道就这么放弃吗?我问他们。可他们个个摇头说:“不!”好样儿的!竹文化没有白研究!竹的不屈的精神得以体现!班级文化的精神层面由此可见!
如何将作文教学有机渗透于竹文化的研究之中,让竹的精神在孩子心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呢?作为语文老师,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尝试:
一、走进社会,与竹同欢笑。
语文是开放的,进行语文学习,必须拓展空间,把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作文教学亦是如此。
《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之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情感体验,没有开拓思路。我号召他们走到社会中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到万竹园去,认识社会,体验社会生活,开拓视野,带笔、纸记下自己的所得,也进行拍摄。学生热情高涨!组长汇集之后,收获真不小!竹的种类、名称、形态、分布范围、原产地……学生有了清楚的了解。
竹园里留下了孩子们的欢笑声,教室里,更带来了孩子们在面对自己的摄像成果展时的成就感。
二、由图入手,言之有“文”。
“文”,就是文采。
我从照片中精选了几幅来介绍。在介绍时,告诉他们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让竹子“活起来”。一名同学这样说道:“这些竹子有的向后面弯曲,像是在下腰;有的婀娜多姿,似邻家小女初长成;有的参天挺拔,如健壮的小伙子……”
我们还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的联想与事物的特点结合起来,使习作内容更加充实,更加动情。有个可爱的同学把自己比作是园中的一棵竹子,他说:“我身边有许多同胞。你看那位‘大哥哥’,长得高高大大的,好像博古通今的教授。我向他请教一个问题。我问:‘我们竹子有什么用途呢?’他皱着眉头,好像被我的问题难住了。过了一会儿,微微一笑。细心地向我解释。他告诉我:‘我们竹子是世界上用途最多的天然植物之一,竹子可以用来美观景色。还可以造纸……’”
一张张摄影照片是美的,学生的语言却是更美的!因为,孩子们的心“活”了起来。
三、资料整合,巧妙融入。
学生对班级文化的研究,曾收集了许多诗句、谜语、名言……这时,就可以派上用场。我告诉他们,开头可以引用名言、诗句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帮助突出中心的作用。以谜语直接提问,开启文章,能激发读者心中的疑问,吸引读者急切地读下去。
这样的方法一点,学生个个举起小手,纷纷要说出自己的文章开头。
我告诉学生们,文章有了好的开头,那就得结尾要与之呼应,比如:“我就是人见人爱的高节竹,小朋友们,你们这下喜欢上我了吧!”
当然,也可以以抒情感受来作结尾,这样能突出中心。比如:“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是一盏明亮的灯!我爱竹,我要高声赞美这平凡而又伟大的竹!”当然,结尾处也可以引用古诗或名言,恰当就行,也不宜多。
四、体裁不限,注意顺序。
三年级学习了景物描写,今年四年级练写了自述,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这两种形式都行。但在描写或介绍时,强调一定要有序,可以按形状、颜色、作用、寓意等顺序写作。当然,以日记、游记的形式写也可以。只有注重了顺序,才能使习作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经过一番练说,学生对写“竹”豁然开朗,笔下生花。这样的写作,学生既得到了作文能力的训练,又增进了对班级文化的了解,精神层面得以丰腴!可谓一举两得!
班级文化就像春天的阳光,它使每位同学感到温馨、温暖、快乐,使班级井然有序、一枝独秀、充满生机,使学校充满文化氛围、文化底蕴、育人特色。我相信,学生在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下一定会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俊.&谢春虎.&试论班级文化的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2年20期
2、&陈国平.&班级精神文化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3、&边妮佳.&论班级文化意义的解读和生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丛花臣.&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成才之路,2011年04期
5、&张耀丽.&周斌芝.&“快乐大作文”刍议[J].&语文学刊,2005年12期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
陆家村小学:营造特色班级文化、创建温馨和美校园
【字体: 】
陆家村小学:营造特色班级文化、创建温馨和美校园
陆家村小学:营造特色班级文化、创建温馨和美校园作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更新时间:
文章录入:戴江涛&&&&责任编辑:戴江涛&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胶州市马店镇陆家村小学校园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胶州市马店镇陆家村小学 主办 网站备案编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小学生德育作文(共5篇)小学生德育作文本文目录德育班会有感 ——尊老爱幼 德育,这两个字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开完了班会,我真正明白了自己该怎么做才会成为有德育的一名小学生。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中华儿女本分的事情,但是,现在的社会风气十分不好,不信,我给你举例:在车站,人们焦急的等着公共汽车到来,有一位70多岁老奶奶也在其中,车终于来了,人们蜂拥而上,差点把老奶奶挤倒,老奶奶费了好大力气上了车,此时车上挤得像汉堡包。没有一个人给老奶奶让座,只顾自己。老奶奶的手紧紧地抓住座位,一位少先队员实在看不下去了,他扶着老奶奶向他的座位走去,许多大人羞愧地低下了头。老奶奶一边坐下一边说:“小朋友,你真是个好孩子啊!”“没关系,这是我应该做的。”那位少先队员微笑着回答道。 看,只有别人主动了,其他人才会主动,相信大家也碰到过这样的事,自己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爱护幼小的儿童,不能欺负小朋友,尊老爱幼,从现在开始。 德育活动,也要从我做起,我要尊重老年人,爱护比我小的孩子,让我们生活在美好的环境里!沙发班级德育,从细节开始班级德育,从细节开始一、抓好德育组织建设,注重组织构建的细节班集体中的德育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德育管理系统,由学校德育系统中的政教处、心理健康老师、学生会等,中间有班主任,下层由班委会、团委会等组成,形成了齐抓共管的三级管理体制。其中班团干部的学生最直接有效的基层德育管理系统,其德育作用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在班团组织构建的环节中,一定要把握好人选的每一个细节。要注重学生精英的选拔和培养,建成一支强有力的班团干部队伍。班团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班主任的耳朵和眼睛,从他们那里能够获得大量而又真实的情况和信息,便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实施教育,同时,通过他们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服务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构建班级德育组织时,要发挥伯乐识马、慧眼识才的本事,把选才配备工作做细。一是把考察工作做细,对他们的德、能、勤、绩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既要考察他们的过去,也要考察他们的现在二是把选拔程序做细,搞好竞岗演说、民主选举和领导集体选才工作三是把培养工作做细,搞好上岗前的培训和任职后的轮训,以提高他们的领导才能。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得到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抓好德育计划拟定,注重目标和内容的细节德育计划是我们开展德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它可分为德育工作总计划和子计划,总计划是对学生从进校到毕业、就业的全过程的德育目标和内容的整体规划,子计划是某项德育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是对该项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及要求的具体规划。我们在制定德育总计划和子计划时,要做到以下“三细”。1、研究德育主体要细我们的德育对象是高中学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计划和方案,就必须认真仔细地研究高中学生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思想特点、行为特点、共性特点和个性特点,为确定德育目标和内容提供准确的依据。例如,高中学生刚进校时都是未成年人,情绪容易冲动,生活自理能力差。我们就根据这些突出的问题和特点,把德育目标定在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上,德育内容的重点定在法纪目标中的有关法律条文的教育和校纪班规的教育以及道德教育目标中的公民道德教育上,以满足他们的安全需要和生理需要,建立良好和谐的生活、学习秩序和环境,引导新生顺利渡过磨合危险期。这一时期的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定位是通过对新生刚进校时的思想行为特点反复研究得来的,并为实现第二阶段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发展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制定德育目标要细高中学生的德育目标是把全体学员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这是一个客观的、综合的、笼统的总目标,想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因而,需要对德育目标由高向低、由综合向单一地进行逐层分解,形成一个序列化的目标体系,使得分解后的目标适用于学生主体的实际,适用于每一个年级和每一次教育活动。高中学生的德育目标大致分为以下三类:一是按层次分,可分为校级目标、年级目标、班级目标二是按时间分,可分为远景(学生毕业、就业)目标、中景(学年)目标、近景(学期)目标、阶段活动目标三是按类别分,可分为综合目标、单项目标。主体越到基层,目标越要具体和细小。在工作中,用一个个近景、阶段目标趋向综合形成远景目标。3、确定德育内容要细高中学生的德育内容既要针对性强,也要细化到各个阶段。因为高中学生的德育内容相当丰富,涵盖面很广泛。它包括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文化素质等教育内容。我们应根据他们进校以后的各个发展阶段的思想特点有重点地选择德育内容进行针对性教育。例如:我校在第一阶段,即新生进校军训期间,重点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组织学习讨论法纪校规的相关文件,请司法部门结合案例给学生上法制课,强化内务整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生存的能力。在第二阶段,即军训结束转入正常教学期,重点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青春期情感教育,并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第三阶段,即学生即将进入毕业期时,着重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当他们踏入社会后,还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教育,使之尽快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生活。只有把以上德育内容序列化,并细化到各个环节和阶段,才便于循序渐进地和有效地培养高中学生的品德。三、抓好德育计划落实,注重实施过程的细节德育计划的实施是全方位的,再好的计划在于落实,落实不好等于一纸空文,然而落实的好坏取决于是否做到一个“细”字。当今高中学生基本上属于未成年人的范畴,年龄在15~18岁之间,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思想活跃且问题较多,大致存在着五大突出问题:一是关注自我,集体意识不强二是早恋,恋爱成风三是网瘾,沉溺网络四是坏习惯,不讲卫生五是厌学,不思进取。要把这五大问题解决好,我们的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三细”。1、洞察问题要细学生当中大多数矛盾冲突的爆发,都有一些预兆,每一个大问题都有一系列的小问题露面,,都有一个思想斗争过程,都具有一定的表象。当邪念战胜了理智,丑恶盖住了善美,思想形成了症结,矛盾就会突变和扩大。解决矛盾的最佳时机,就是矛盾的萌发期。而矛盾的萌发期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细致地观察是发现不了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德育工作者具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通过学生行为表象的蛛丝马迹,发现问题,及时化解矛盾。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和他们交心谈心,了解情况,把矛盾化解在萌发期。2、分析问题要细我们做思想工作要有的放矢,力求实效,就必须摸清学生真正的思想动因。目前,学生当中出现“五大”突出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理想和信念淡化、文化素养不高造成的。但他们真正的思想动因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表象相同的问题可能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如同是迟到,不同学生可能有不同的问题我们要透过现象找出最本质的思想动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3、解决问题要细解决问题的目的在于教育学生,矫正他们身上的缺点和错误,使他们步入人生健康发展的轨道,因此,我们在解决诸类矛盾的时候,切忌简单地批评责骂,而是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步骤地规范学生的日常操行。一是在批评责骂之前,首先要和被处理对象促膝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所犯错误的危害性、严重性以及纪律处分的必要性,对处分心服口服然后要和家长取得联系,促使家长配合学校对其加强教育管理。在批评教育之后,不要认为万事大吉,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学生的不良习惯也并非一日形成的,因此要注意德育的持续性。要从生活、学习及心理健康等方面要倍加关爱,在后来的学习生涯中即使有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鼓起拼搏进取的勇气,扬起坚韧不拔的风帆,使他们尽快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要将疏导与堵漏相结合,管理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相结合,逐步化解问题学生的思想症结,深入启迪他们幼稚而茫然的心灵世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板凳改革开放时期中小学德育的发展与问题探讨改革开放时期中小学德育的发展与问题探讨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教育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小学德育变革的关键时期。如今,学校德育已摆脱左的思想束缚,并从社会政治运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不断地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总结研究这20年来中小学德育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对于加快和深化德育改革,使德育更好地承担时代赋于自身的历史使命,将是十分有益的。一、中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成绩和实践特色(一)中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成绩1.增强德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德育大纲是德育规范化的具体体现,但长期以来,对德育大纲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由于德育和社会政治运动联系过于紧密,致使人们认为德育只是随政治形势变化而变化的一种宣传工具,无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可言。故在中小学中,语、数、英等各科都有教学大纲,唯德育无大纲,无要求、无检查、无考核。改革开放以后,德育大纲对于德育实践的指导意义得到了真正的重视,几十年德育无大纲的局面开始扭转。1983年,《我国学校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大纲的研究》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六五”重点课题,由北京师大,华东师大,华南师大三所院校共同承担这项研究任务。这项研究成果,为教育部后来制订中小学德育大纲提供了依据。在广泛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国家教委于日和8月20日分别颁发了《小学德育纲要》(试行)、《中学德育大纲》(试行)。经过几年的试行,国家教委于1993年3月和1995年2月正式颁发《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从此中小学德育走上了依纲管理、依纲育人、依纲考评的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2.加强政治课改革,不断完善德育教材。政治课(小学称思想品德课)是德育的主渠道,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与教材设置的科学性关系很大。为此,1982年5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6年5月,国家教委颁发了重新修订后的六年制的《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允许各地根据大纲要求,实行“一纲多本,委托编写,审查通过,自由选用”的原则。与此同时,中学政治课改革也有所动作,1985年确定中学政治课为思想政治课,其课程设置依年级顺序为《公民》、《社会发展简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科学人生观》、《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教材中强调注重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趣味性原则。与小学相同,也实行一纲多本。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分别规定了我国小学、中学、大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内容;指出要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尽量实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1996年,国家教委颁发《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其中初一年级的课程内容是心理品质教育。新编的课程内容,较传统的教材单凭政治知识进行选编教材范围较大,内容较充实,编排较科学合理,标志着政治课教科书编写较以前成熟。政治课改革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要使这门课程被学生所接受和喜欢,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3.创设多样化的德育方法。现代德育宗旨,根本上是要使学生形成主体意识和自觉主动的精神,而传统的德育往往凭借“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生硬的方法实施强制性的灌输,极大妨碍学生自觉自愿精神的形成,所以,创新德育方法势必成为德育改革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德育方法创新主要表现为突破以往课堂坐而论道的局限,扩大德育的空间和影响。一是利用各种媒体与现代传播工具,对学生进行德育,提高德育的覆盖面、渗透力。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知识竞赛、社会活动等,使德育活动更具有吸引力,达到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目的。三是通过校风建设和校园建设,发挥“无形教育”的熏陶作用。在具体的德育方法改革上,针对过去空洞枯燥的说教,变“刻意”教育为“无为”教育,如采用“陶冶”、“示范”、“暗示”等方法,另外还注意借鉴国外学校德育和心理辅导的方法,把“角色扮演”、“价值澄清”、“倾听”、“体验”等方法运用到德育中来。这些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判断、自我体验,故易被学生所接受和喜欢。4.逐步形成实施德育的测评、量化考核。传统德育对学生品德的考评一般都根据经验,采用定性方式,往往带着较强的主观性。“红不红,朦朦胧胧”,这句使用了几十年的老话,即是强调个体德育的难测,也反映了当时德育考评的笼统和模糊。品德到底能不能量化?如何量化?解决好这一问题,对落实和实施德育大纲,加强德育管理,提高德育实效,克服德育评价的笼统性、模糊性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近十几年来,经过德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教育工作者的艰辛的探索,目前对德育评测的必要性、现实性、可行性及其方法原则方面达到某种共识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学生品德的考评方面,初步建立起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和设计出考评的途径与方式。德育测评的产生无疑会推动德育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进展。但由于品德具有明显的变动性、主动性和隐蔽性,所以测评如何较准确地反映个体品德的全面性、深刻性,比如说,如何反映个体外部行为和内在意识的一致性、如何反映个体知、情、意、行的均衡发展、尤其是如何反映个体思想意识的深度等,这些都是德育测评所要努力的方向。(二)中小学德育实践的主要特点1.突出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新时期的德育,比较重视基础道德建设。80年代富有成效的“五讲”“四美”的文明礼貌教育,对青少年一代“讲文明,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此后,文明礼貌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校纪校规教育作为德育中富有成效的教育而被坚持下来。2.引进心理辅导,拓宽德育内容。新时期社会的急剧发展变化,造成青少年因适应不良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个新问题的出现,促使德育改变过去“包打天下”的做法,不断引进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如养成正确的自我观,培养积极的情感,恰当地表现自我,协调人际关系,维护心理平衡等等。而建立和谐民主的谈话气氛、倾听、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辅导方法也经常被运用。3.强化德育管理。这也是新时期学校德育的一大特色。眼下各级各类学校都制订了德育工作的规章制度。如德育岗位责任制,各种德育会议制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各种常规,学生思想品德评定、评估方案、学生的思想品德奖励条例等等。加强德育管理,有利于保证德育正确的方向,对贯彻中小学德育大纲,对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避免各种消极影响侵害有着重要意义。4.重视学校、家庭和社区三结合。随着社会影响的复杂多样、价值观的多元,单纯依靠“学校教育”完成培养青少年的任务变得日益困难,强调发挥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功能,创造良好的教育大环境的呼声日高。现在不少学校采取各种形式举办“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讲座”等,另外也要求家长和社区的人们参与教育,同时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利用社区优势进行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藉此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的联系和合作。二、新时期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这一时期,中小学德育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毕竟处于社会转型期,旧的价值体系解体,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使得德育举步维艰,效果不佳。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结为如下几方面。1.德育的地位不高。具体表现为:一是德育在学校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况,“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德育随时都要为升学让路,德育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德育经费不到位等。二是学生对德育不感兴趣,德育没有吸引力。如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渠道,它不仅传授一定的道德政治知识,更须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但许多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只为考试死记一些条文而思想上却无所触动。社会上功利主义的高扬造成德性在生活中的失落,大大削减了德育在学校中的地位,削减了德育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而德育远离学生的切身利益,没有很好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2.德育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机制的广泛引进,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无疑,学校德育理应作出回应。然而,由于德育和生活社会缺乏建立广泛的联系,故德育内容显得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于是德育就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成了“来自天外的声音”,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3.德育重管理,轻人格养成。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人规范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现在德育工作明显的不足就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规范行为和校规校纪的教育,通过校、级、班、组层层管理,把学生置于这张无形的网中,不出乱子即可。这种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长期以往,将会使德育生命力日趋萎缩。4.德育中的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新时期德育的形式主义主要体现为德育量化的滥用,目前不少学校把品德量化作为德育的“常规武器”大用特用。做好事加分,做错事减分,年终把每个学生的各项表现的分数相加,排等级,便是一年德育的结果。至于在这些“加减分”的背后,学生是否养成自觉的行为,以及平时如何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做好过细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有的教师就考虑得很少,甚至不考虑。学校德育的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的流行,使学生的道德内化严重受阻,往往为追求表扬或为增加“品德分”而做出符合规则的行为,容易导致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双重人格的养成,这种现象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德育出现这些问题,究其原因,社会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传媒的不良影响,社会上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的盛行,无疑会影响着学校德育对人才的精雕细刻,而学校追求升学率的态势也限制了德育作用的发挥。此外,德育忽视自身的“本职”工作也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从德育总体发展情况看,这些不足是前进中的问题,在今日的现实条件下,有些局限也是难以避免的。面向21世纪,中小学德育任重道远,如何处理社会价值多元化与学校德育一元化的冲突,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与德育内容滞后的矛盾,大众传媒的丰富多彩与德育方法相对呆板的反差,这将是新时期德育所要面临的主要任务。#4楼浅谈小学德育教育浅谈小学德育教育 正蓝旗哈毕日嘎小学教师:韩锦峰一、健全人格品德从小培育一位家长曾这样对我说:“我们小的时候条件不好,现在条件好了,孩子需要什么我们都满足他。”这样会导致孩子自尊心太强而内心太脆弱,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缺乏有艰苦成才路上的品格力量,形成了追求生活享受,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性、自私、争强好胜等不良品格,阻碍了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立。“教育孩子难,教育幼儿更难!”每个小学教师深有这样的感觉和体会,尤其面对大都是身处经济、环境条件非常优越的独生子女,稍不注意,对他们的成长就会受到伤害。小学工作者至关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要把幼稚无知的孩子培养成为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就要“从小教起”“从小教好”,小学生良好性格及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的社会、家庭和小学教师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长期地转化为对小学生进行早期的品德教育,引导他们进行实际锻炼,把提高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提出教育要求和内容,选择正确的教育手段和生动灵活的教育方法,认真、切实地把教育小学生工作做好。二、良好道德行为用德培育好品质让人终身受益。品德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之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且是一切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小学低年级时期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抓好这个时期品德教育,能为孩子今后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的行为问题,往往可以追溯到他的幼儿时期,一旦有了不良品德,往往会影响终身。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就该树立这样的观念:学校的一日活动以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的因素。学校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例如在美术活动中,老师有了德育的意识,就会不但注重对学生构图技能技巧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小学生与其他同学团结协作的品德和良好习惯,如果没有良好的绘画习惯,绘画的水平也就难以提高。学校的日常生活是平常的,琐碎的。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三、良好道德情感用情培育“学校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小学生生活以及各项游戏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学校的德育内容主要是发现学生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认为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活动是贯穿学生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的整个过程之中的。简而言之,学校的一日活动以及其各个环节都可以用来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情感渗透是小学学校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 “德高为范,学高为师。”教师的道德情感与小学生的道德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的人格,就是一种教育力量。每个班级的风气可以说是由教师自己的道德情感操行创造出来的。如果作用不好,即使最正确、最合理、最精心研究出来的教育方法,也将是无用的。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在孩子面前要有健康的道德情感,为孩子提供学习、纪律、休息、游戏和威权的正确方式都将对小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处处为人师表,以深厚的感情、进步的思想和文明行为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促进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四、爱心滋润用爱培育要做好家、校联系工作。要求家长配合做到同步教育。如我班有一位小学生,把小学生用的橡皮拿回家去了,老师找她谈话时,她也勇敢的承认了错误,并表示明天回校时,把橡皮带回。可当把这件事向她妈妈反映时,她妈妈生气的指责老师说,我相信我的女儿,她从来不偷东西的。后来通过我们促膝相谈,消除了她的误会,她也愿意配合老师共同帮助女儿改正缺点。家长尚且还需感化,更何况孩子呢?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体、智、德、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是现代教师奉行为始终不渝的教育理念,更是现代教师的座右铭。教师职业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这样讲,这句话真正将教师神圣职业的内涵具体化了。疼爱自己的孩子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动物本能,而对学生之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是一种无私地奉献,这种爱才是神圣的、才是师魂。 思想品德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火花最微妙的撞击,是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的巧妙结合。孩子无时无刻都需要父母爱、教师的爱。小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教师对小学生要充满爱心、尊重、信任和理解他们,为他们在学校创设一个温馨的家,用爱主动亲近、关心、照顾他们,有了和睦融洽的学习生活氛围,学生才乐意接受老师的帮助和教育,愿意听老师的话,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把老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愿意向老师反映内心世界,袒露自己的思想,真诚倾诉心里的小秘密,甚至看见老师比妈妈都亲,这种爱的双向交流,会产生良好的动情效应。 五、高尚情操用榜样培育树立身边的榜样,把对自己被关怀和爱的感受转化为关心他人爱他人的实际行动。模仿是小学生的特点,给小学生一些良好的榜样和范例,能激发学生好学上进的动机,并能用积极的行为去影响他人。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利用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好人好事或小学生感兴趣的人和事去启发他们,激励他们。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作用,因为榜样总是具体的、形象的、适合于小学生的认识特点,容易为他们所理解、接受和效仿。小学生的人生是从模仿周围生活中的人开始的,尽管他们鉴别是非、美丑的能力很差,对榜样的理解还只能停留在表面上,他们感到新奇的、有趣的就会去模仿,这些特点就要求我们教师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榜样形象激励他们,确保榜样的先进性,树立一个个对小学生有教育意义的榜样。“树人先树己”。小学生年龄小,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重视言传,更要重视身教,给孩子做好榜样。使孩子在日常小事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良好习惯。实践证明,榜样既可以激发小学生愉快向上的情感,又可以促使他们抵制环境中不良行为的影响和干扰。总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德,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现是任重而道远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对小学生做深入、细致且耐心的工作。从培养学生道德入手,无私地奉献爱心,组织好各项活动和交往,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活动之中,从小处着手,把品德教育贯穿于学生的一日活动之中,一定能将今天的小学生培养成为明天跨世纪的建设者。#5楼紧抓班级德育,做个好班主任紧抓班级德育,做个好班主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育人的思想。在班级中队建设中,我们根据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要求,在“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们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工作要点为指导,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以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狠抓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一手抓常规,一手抓创新,做好班级中队建设,同时也为好我校德育工作奠定基础。一、健全班级德育,以班促校。进行班级德育管理,班主任需要有一健全的管理队伍。我们在校长室、教导处(大队部)的基础上建立了班级(中队)、小队四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在校长、大队辅导员的领导下,由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和班级小队具体实施,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的小队,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沟通班级与全校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把班级德育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中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锻炼队伍,提高监督示范功能。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有过硬的德育工作水平。第一,加强自身学习,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做到“育人先育已,正人先正已”,成为学生的表率。第二,加强班级队伍建设,通过请专家讲座、观看各种资料、培训等方式,提高班干部能力。设立班级红领巾监督岗的监督和示范功能,在大队部、值日老师、值日领导三结合机制的领导下,随时随地对全班同学进行指导、督查,从而有效地提升了班级的管理能力、示范能力,促进班级建设。三、落实常规教育,促进习惯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班级德育的基本要求,而良好习惯的养成须通过规范的约束和反复训练形成。为此学校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加强行为习惯的训练。第一,把《规范》细化为班纪班规,贯穿于教学、日常生活、学习、待人接物等各个方面。明确提出学生校园规范、家庭规范、上下学的交通规范。第二,积极开展“三项红旗”竞赛,强化学生在纪律、卫生、学习等方面的习惯,通过晨会、班会等形式反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在落实规范教育中程中,班主任力求让学生做到在班中是个好学生,在家庭是个好孩子。从而增强了班级德育工作的实效,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为学校德育建设奠定基础。第三、广泛开展“学典型,立标兵”活动,人人争当“礼仪少年”“进步少年”。德才兼备的学生,及时授予“文明少年”的光荣称号,并颁发喜报;对于在行为方面有进步的队员,授予“进步少年”的称号,并将这些好少年的相片张贴在班级的光荣栏内,以便同学们观看学习。四、以建设学校特色德育为指导,以活动为载体,建设班级特色德育。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人们的道德观也在变化。现在的德育已经不能光靠过去用空洞的教条、简单的说教来教育学生了,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的审视观点,我们必须有改变原有的德育方法,把德育教育融合到丰富、有趣、生动形象的活动中,生活中,让学生融入社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听、去想、去亲身参与。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体育大课间活动,磨练学生的意志。现在的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在家中往往家长迁就,极少参加劳动锻炼,存在着“骄”、“娇”二气,无论在什么活动中经常表现为怕累、怕脏和意志薄弱、坚持不住等缺点。而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参加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参与面最广的集体活动。在学生亲身参加各种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学校组织了武术、跳绳等运动培养学生的忍耐力与持久性,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作为班主任充分利用体育活动中德育教育的直接参与性和各种体育运动内在育人作用,并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体育运动的方式,寓育人于体育运动之中。2、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比赛活动,凝聚班级体。学校根据大课间的活动项目,每个学期都开展的“武术、跳长绳”等比赛活动,要求全体师生都参与,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在比赛时,需要全体学生遵守规则、相互协作、顽强拼博,树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等观念;在活动过程中发生碰撞、摩擦,场地冲突,器材协调等矛盾时,就需要学生忍让、谅解别人,努力与人沟通……一个需要承担某种职责与义务,要按照各种社会道德准则,调节自己行为的“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开展并落实好思想品德教育,就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教育契机。在这个“小天地”里,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提高学生对班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并引导学生将这种精神迁移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协调配合意识增强情感的体验与表达。促进学生团结协作,拼搏进取,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通过开展“亲子运动会”加强家校联系,促进孩子和家长的和谐交流,促进我班级德育工作的发展。3、组织班级红领巾志愿者小队行动。少先队志愿者活动是新时期学雷锋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树立正确人生观、道德观有重要的影响。每学期初,就根据学校大队部的要求,安排班级的活动计划,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比如我们学校附近有一个敬老院,我班就在那里设了一个德育基地,全班8个小队自觉认一位老人为自己小队的“公共爷爷”或“公共奶奶”,每到节假日,各班的孩子轮流到敬老院为这些“爷爷”或“奶奶”读读报纸、说说话,当这些“爷爷”“奶奶”过生日时,还自发地组织起来为他们庆祝。通过这些活动,唤起了那些原先对自己爷爷奶奶都不尊重的孩子的意识,积极地投入到了尊老、爱老实践中去。又如今年“创卫”时期,由于农村“创卫”意识不够,很多村庄村民连“创卫”是什么都不知道,环境卫生不如人意,看到自己村里垃圾乱堆、乱丢的现象,孩子们心里很急。于是,我们班级红领巾小队发起了“创卫-我行动”的活动:以村庄为小组,各组到自己的村庄进行宣传,贴宣传语、出黑板报、写倡议书,制作“回收废旧电池”箱;各小组还在组长们的带动下在本村捡垃圾、清扫街道,以自己的行动唤起村民的“创卫”意识、环保意识。每次活动学生都有记录、有心得。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了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也帮助解决了一些问题,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4、开展主题班会,加强思想教育。利用班会、晨会、升旗仪式、宣传栏、板报、节假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了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在清明节各班利用午间或电脑课时进行网上扫墓,今年我校网上扫墓的主题是“缅怀汶川”。端午节时开展“粽香寄深情”演讲比赛,通过演讲,让队员们一起回顾了端午节的由来、历史以及民间的一些纪念活动,弘扬祖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感受了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让队员们懂得要做个有“根”的中国人!“六一”儿童节时,学校少先队开展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过六一”的亲子活动,农村的家长一向不善于向自己的孩子表达爱,与自己孩子的交流少之甚少,据调查只有20%的父母亲过孩子。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设计了相关的活动,“我们的心理话”,“父母的吻”等等活动,促进了亲子交流,让队员们过了一个真正开心的儿童节。5、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建设班级文化特化。学校开展文明校园活动,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设立围棋基地、烂柯山导游团,我们班级就根据学校的这些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感悟家乡的魅力,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学校近几年来开展书香校园“攀登书塔”活动,每层都有一篇赞美家乡烂柯山的诗作,在指导学生读书背诗中增强了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家乡的自豪感。鼓励全班人人参与读书和围棋这些修身养性的活动中,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学生健康发展。6、加强疏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对班级每个学生的了解,加强对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仔细了解,认真观察,设立心语信箱,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还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平时能经常性地找有问题的学生谈心,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难。总之,班主任想要做好德育工作,就要以学生为主体,使之获得主动的发展。由此才能形成从自发到自觉、自律、自强、进取的班风,才能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挖掘潜能,全方位提高素质。标题:内容:相关帖子推荐最新发布的帖子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班级文化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