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地球之肾 是指什么肾

使用次数:12
入库时间: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湿地具有
A.调节气候的功能& B.美化环境的功能
C.净化水中污染物的功能&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高中化学www.cooco.net.cnc解析:
如果没有找到你要的答案,请尝试下下面的试题答案搜索功能。
用户评论纠错:
&&&&&&暂无评论
我来说几句:
备课中心教案课件试卷下载图文:地球之肾,你还好吗_网易新闻
图文:地球之肾,你还好吗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图文:地球之肾,你还好吗)
  湖北日报讯 图为:2月26日,长江之畔的武汉沉湖湿地,大量候鸟在湖面上飞翔,十分壮观。(视界网 王永更 摄)
  图为:2015年 8月3日,应城义和镇老鹳湖湿地内,数万只白鹭在芦苇间嬉戏。
  本报报道组
  湖北,千湖之省。湿地,地球之肾。
  东湖、洪湖、策湖、大九湖、遗爱湖……50家国家级湿地公园,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湖泊成为湖北重要的生态资源。
  201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有绪、工程院院士尹伟伦等专家经过论证,测算湖北156.3万公顷湿地生态效益价值高达1242.17亿元,相当于全省人均享受2000元的生态价值。
  然而,宝贵的湖泊湿地资源,正面临着巨大的生态威胁。
  围垦、污染、过度开发、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湖泊湿地不断退化和消失,威胁着生态环境,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珍惜湖泊,保护湿地,刻不容缓。
  修复生态,湖泊让城市更美好
  到古城黄州,不可不游遗爱湖。
  遗爱清风、临皋春晓、东坡问稼、一蓑烟雨、红梅傲雪、幽兰芳径……品读苏东坡诗词,徜徉十二大景区,一幅生态文明的画卷,沿着遗爱湖岸线渐次铺陈。
  公园里,老人带着孩子嬉戏,情侣结伴同游,锻炼的人们健步快走。更有一对对新人,穿着婚纱礼服,在湖边留下甜蜜的时刻。“遗爱湖面积只有杭州西湖的一半,但岸线长度是西湖的两倍。”黄冈市遗爱湖公园管理处副主任周金中带着记者在公园漫步,言语间充满自豪。
  更让他自豪的,是遗爱湖的蜕变。“几年前,这里可是人见人嫌的臭水湖。”沿湖1398家大小企业,工业废水流入;黄州城区20多万人,生活污水直排。湖面时常漂着死鱼和垃圾,散发阵阵恶臭,水鸟成群结队地飞走了。十年前的遗爱湖,是臭的、死的。
  2006年以来,黄冈市投入约10亿元资金,治理遗爱湖。
  周边300多家污染企业关停并转,污染湖水的养猪场搬迁整治,打破隔堤增加湖泊面积,投入巨资建设生态公园……数年苦心经营,遗爱湖公园惊艳亮相。“一个不到40万人的城市,却拥有一座5平方公里的公园,黄冈的老百姓实在是太‘奢侈’了。”参观遗爱湖公园,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感叹。“树立生态理念,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是党委和政府的应尽职责。”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说。
  湖泊是有灵性的,一个干净健康的湖泊,让城市充满灵气。
  黄石,因矿而建,因钢而兴。磁湖的一波碧水,让钢城矿都平添几分灵秀。
  然而,工业化大潮中,磁湖、青山湖、青港湖等城中湖成为纳污主体,水质严重下降,水体功能丧失。“鱼越来越少,虾已经绝迹。”黄石市水利水产局副局长张亚洲说。
  修复生态,付出了巨大的成本。近年,黄石市启动磁湖、青山湖、青港湖“三湖”综合治理工程,包括20个项目,总投资近7亿元。
  青山湖一号湖,去年进行了截污和清淤。湖边不起眼的门卫室,其实是一处截污泵站。“地下挖了十多米的深坑,集中收集污水,到达设定水位线后,由污水泵自动抽排到污水处理厂。”黄石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琨介绍。
  截污清淤,只是生态治理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进行水体修复,种植水草,建设人工湿地,进行岸线整治,实现江湖连通。”刘琨说。
  然而,不管是黄冈遗爱湖,还是黄石磁湖、武汉东湖,我省大多数城中湖,依然未能完全截污,饱受城市污水之苦。生态修复、江湖连通,更需假以时日。
  人水和谐,还湖泊一片宁静
  清明时节,烟雨朦胧,沿着泥泞的湖岸线,我们来到鄂州市梁子湖区最偏远的涂家垴镇。“看,湖中那座小岛。”越过挖掘机的高大挖臂,鄂州梁子湖生态文明建设有限公司建设部主管贾晓彬指着湖中隐约可见的一座小岛说:“那是用破除围堤的土方堆积起来的,如果从空中看,正好是鄂州市版图的模样。”
  现场用手机打开卫星地图,还清晰可见一道大堤横跨梁子湖的湖汊,将湖汊南部区域与梁子湖分割开来。如今,这道大堤已经在眼前消失了,剩下一座废弃涵闸,默默地诉说着涂镇湖的故事。“涂镇湖是鄂州市最大的湖汊。上世纪70年底被围起来,大堤以南叫做涂镇湖,面积达1.1万亩,以前主要用于水产养殖。”贾晓彬说。
  日,涂镇湖破堤还湖工程正式开工。
  开工现场,水产养殖承包企业派人赶来阻止施工,与当地村民发生了冲突。村民们期待重现一湖清水,支持破堤还湖。而水产企业丧失的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坚决抵制工程开工。
  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孰重孰轻?“围垦阻隔了涂镇湖与梁子湖,破坏了湖泊生态环境,降低了调蓄能力,减弱了纳污自净能力。”鄂州市委书记李斌说,尤其是水产养殖,严重破坏涂镇湖生态环境,造成湖水污染,水质严重下降,当地居民健康安全遭到较大威胁,“破堤还湖势在必行”。
  最终,鄂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决态度,当地群众的期盼支持,推动了破堤还湖工程的顺利实施。如今,1700多米的大堤整体削低四至五米,大堤挖出的土方,推填到大堤中部,形成湖心岛。岛上种植植物,供鸟类繁衍生息。
  分离30多年之后,涂镇湖重新回到了梁子湖的怀抱。
  破堤还湖,鄂州梁子湖生态文明建设有限公司投入1200万元,收获的是生态旅游效益。“计划开辟水路旅游航线,将长岭码头、梁子岛、涂家垴镇连成一线。”贾晓彬说,武汉游客从梧桐湖新城坐船到涂家垴镇,只需半小时。
  1200万元,是看得见的投入。保护梁子湖,还有更多“看不见”的投入。
  全面退出一般工业。梁子湖区的采石场、砖瓦厂、塑料颗粒加工厂、化工厂……存在污染的一般工业企业,关了40多家。
  城乡垃圾全收集。组收集、村集中、镇处理,鄂州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全市每天500多吨垃圾,送到华新水泥公司的水泥窑进行无害化处理。
  污水处理全覆盖。在梁子湖周边乡村,鄂州市已建成219座污水处理设施,在梁子湖区,已建成一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另两座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目标是“不让一滴污水流进梁子湖”。
  保住一湖清水,绿色发展不能吃“哑巴亏”。鄂州市出台生态补偿政策,今年起,市财政转移支付补助梁子湖区1500万元,用于保护梁子湖生态环境。“这还远远不够。”李斌说,鄂州市对梁子湖区出台“只予不取”政策,包括项目、土地、税费等,推进梁子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梁子湖流域涉及武汉、鄂州、黄石、咸宁,保护梁子湖,必须共同发力。
  梁子湖有300多个大小湖汊,破了一个涂镇湖大堤,还有多少围堤要破?
  42万亩的梁子湖,鄂州市归还了1.1万亩的涂镇湖,武汉市6万亩的牛山湖要不要还给梁子湖?
  我们期待答案。
  湖长制,官方民间共治千湖
  治水先治湖,治湖先治人,治人先治官。“武汉市总湖长:万勇,职务:市长。黄石市总湖长:董卫民,职务:市长……”
  4月6日,省水利厅公布了调整后的全省湖泊“湖长”名单。“一年来,因各地领导工作变动等原因,全省有1个市的总湖长、26个县市区的总湖长、357个湖长发生变化并进行了调整。”省湖泊局专职副局长熊春茂说,公布湖长名单,有助于各地各级湖长履行湖泊保护职责,同时也有助于有效地接受社会监督。
  监督,让湖泊保护责任落实到人。
  武汉市江夏区大桥新区擅自侵占汤逊湖近30亩湖面,用于修建企业总部大楼;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在汤仁海擅自填湖修路,违法填湖占湖……2013年,武汉市电视问政曝光了一批涉湖违纪违法案件。
  随后,严肃的问责展开。系列填湖案,39名责任人被追究,其中涉及局级干部3人、处级干部16人。
  护湖爱湖,官方湖长责任上肩,民间湖长监督发力。
  今年42岁的湖泊保护志愿者柯志强,人称“柯大侠”,是武汉市“民间湖长”之一。
  “最得意的一件事,是一个水域桩救了四个湖。”柯志强自豪地说。
  武汉市江夏区郭家湖,名列武汉湖泊保护目录,却被企业施工填占成只剩几亩水面的池塘。
  2013年武汉市电视问政,柯志强给武汉市水务局局长送上了一个水域桩。“这个水域桩是在杂草丛中发现的,水域桩还在,郭家湖哪里去了?”柯志强问道。
  “民间湖长”的质问,迫使武汉市痛定思痛。江夏区政府投资近700万元整治郭家湖,湖面扩大到180亩,比填占前还增大70亩。附近同期被填占的西湖、道士湖、神山湖也进行清淤回挖,四湖串联,形成生态景观。
  “今年初,我们又干了件大事。”柯志强说,东湖通道通车后,建设单位计划直接扒开施工围堰,渣土就地沉留在东湖。
  “工程完工,拍屁股走人,这种做法要不得。”柯志强上门找施工单位,要求外运围堰渣土,尽可能降低对东湖水生态的影响。
  施工单位不买账,柯志强急了:“如果渣土就地沉湖,我就发动志愿者每天到你们单位‘上班’。”
  几经较量,在多方力量推动下,施工方终于调整方案,外运渣土30多万立方米。
  “如果这30万方渣土留在东湖,我们怎么对得起后代?”柯志强说。
  为了更直观地展现湖泊现状,柯志强发动志愿者制作了江湖网预警图。
  绿色和蓝色代表原生态或景观湖泊,橙色代表劣五类水质或有排污现象的湖泊,红色则代表有填湖现象的湖泊。打开地图,武汉市橙色和红色的湖泊依然居多。
  一张江湖网,凸显湖北湿地生态优势。
  一份预警图,警醒湖泊保护严峻现实。
  保护湖泊湿地,依然任重而道远。
  (报道组成员:记者 胡汉昌 刘长松 周芳甘勇 赵峰 廖志慧 孙凌)
本文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作者:赵广立 来源: 发布时间:
选择字号:小 中
挽救“地球之肾”
■本报记者 赵广立
每年的9月~11月是鸟类迁徙的季节。今年的迁徙季,&让候鸟飞&公益基金决定从泥滩出发为候鸟做点什么:他们不仅要组建10支民间队伍开展湿地和候鸟保护行动、针对10个在泥滩上的围填海工程通过公益诉讼等方式留住泥滩,还要对黄渤海仅剩的泥滩进行摸底调查和鸟类同步调查,制作民间的生态红线。
原来,一年前&让候鸟飞&公益基金联合几所高校对黄渤海沿岸泥滩上的围填海项目进行的调查发现,多数泥滩被当作&荒滩&&未利用地&填埋,部分围填海工程存在违法、环评缺失、烂尾闲置等情况,而全国海洋功能区划、渤海生态红线的制定也均未能对泥滩进行有效保护。其直接恶果是,泥滩消失引起生态危机导致鸟类数量急剧下降。
&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告急
鹤鹬是一种喜欢生活在鱼塘、沿海滩涂及沼泽地带的水鸟,这种红腿细嘴、体形中等的鸟儿飞行能力惊人:它们主要在澳大利亚越冬,繁殖地却远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它们是分布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的候鸟,迁徙路线长达一万多公里。
中国沿海滩涂湿地是它们唯一的&加油站&。在每年的迁徙季节,都能看见成群结队的鹤鹬飞临中国的河流沿岸、河口沙洲、海滨和附近沼泽,觅食、休息。
然而近些年来,鹤鹬的队伍已经越来越小了。
队伍&缩编&的鸟类不止鹤鹬。因为滩涂湿地面积的缩小和消失,世界上最重要候鸟迁徙路线之一 &&&东亚&澳大利西亚&已成为全球9大候鸟迁飞路线中受威胁最为严重的一条线路,有报告指出,至少有33种鸟类因此濒危。
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正旺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栖息地的丧失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干扰是造成水鸟下降的主要原因。
&很多鸟类越冬地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繁殖地在北极,迁徙要飞越一万多公里。唯一的一处&加油站&就是中国,特别是黄渤海各处岛屿、沿岸,如果这些地方遭到破坏或消失,它们的处境可想而知。&张正旺说。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办公室野生动物项目经理和科学顾问孙全辉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同样观点:&虽然候鸟主要在迁徙季节利用滩涂湿地,但它们一旦遭到破坏或消失同样会给候鸟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例如,无法补充迁徙鸟类消耗的体能,造成鸟类体质下降,进而影响鸟类的越冬和繁殖活动。&
目前&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内潮间带栖息地的损失率是所有九条迁飞区中最高的。以黄海生态区为例,近50年来,其潮间带的面积已经减少了65%,而且目前仍处于继续减少的过程之中。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该区域鸻鹬类中有27~33%的种群数量出现了显著性下降。
张正旺介绍说,&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共涉及22个国家、492种候鸟、5000万只水鸟,其中800万只鸻鹬类鸟类(如鹤鹬)离不开沿海湿地。
中国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的中心位置,是候鸟南渡北飞的必经之地。不仅如此,中国还拥有一系列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如中国与朝韩两国共享的黄海是水鸟重要的停歇地,而中国的长江中下游流域是水鸟重要的越冬地。
然而,近年来,滨海地区水产养殖和围海工程对我国东部沿海&东亚&澳大利西亚&这条全球重要的候鸟迁徙路线构成了严重威胁。孙全辉指出:&不少滨海湿地被开发得面目全非,已经丧失了维持近海渔业和滨海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功能。&
湿地是块人类离不了的宝
于亮(化名)是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从事滨海湿地生态研究的研究员,自求学开始他就一直在跟湿地打交道。在他眼里,湿地不仅是鸟儿的天堂,更是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瑰宝:它们美丽、丰饶、多姿多彩、生机盎然,是&生命的摇篮&&物种的基因库&,更是&地球之肾&。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环境效应以及存在的综合价值,并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于亮介绍说,湿地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更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尤其在调节气候、控制水土流失、调节径流、抵御洪水、蓄洪防旱、控制污染、美化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森林、草地、农田等生态系统共同维系着陆地表层的稳定与平衡&。
早在1997年,美国生态学家估算的湿地生态系统总价值约为10亿美元/年,约占全球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三分之一。这个估值,在今天恐怕翻几番都不为过。
在于亮眼里,滨海湿地更加宝贵。作为最重要的湿地类型之一,除具备上述湿地功能外,滨海湿地还是沿海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是承受全球变化、海平面上升影响最为前沿、最为重要的缓冲带。
然而,让他心痛的是,随着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增长,滨海湿地在近年里被沦为优先开发的对象,围海造地已成为沿海地区拓展生产和生活空间的重要途径。因此带来的滨海湿地保有量逐年下降,导致&地球之肾&正面临着衰竭之虞。
吊诡的是,许多沿海城市争相围海造地,以兴建工业新区、海景楼盘,发展海港经济,但多数地区的港口经济并没有得到良性发展,反而出现了许多&鬼城&。造成的后果是,许多港口&吃不饱&,而海岸线和滨海湿地却永久性地消失了。
围填海等导致地球&肾衰竭&
天津,渤海湾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曾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不过,近年来的围海造陆运动正悄悄改变着这一切。
天津海岸带滨海湿地以浅海水域及海岸滩涂为主,浅海水域(水深0~3米)面积约210.7平方公里,潮间带淤泥质滩涂湿地面积约370.2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天津的临港工业区、临港产业区、南港工业区、滨海旅游区等围海造陆面积达到312.8平方公里,约占海岸湿地总面积的53.8%。据相关消息,规划到2020年天津滨海围填海面积将达425.9平方公里,占海岸湿地面积近74%。届时,天津海岸浅海及近岸几乎被全部利用。
&目前湿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候鸟种类、数量仍在下降。&张正旺不无担忧地说,大规模开发正在导致天然滩涂湿地的丧失&&整个黄渤海地区,已有20%~30%的滩涂消失,个别地区这个比例更高。
到目前为止,我国因围垦造田、城市化而丧失的滨海湿地面积约55%,其中滩涂湿地减少超过119万公顷。
&全国现在仅剩约8亿亩湿地,一点儿都不能开发了,已经触到红线底限了。&张正旺告诉记者,但是仍有地区将滩涂湿地列为待开发区域。我国2020年之前因基础建设的需要,还将开垦25万公顷的沿海湿地,因其他目的被开垦的湿地则会更多,开垦速度或高达至每年6万公顷。
著名生态经济学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Robert&Costanza等人曾对天津滨海湿地进行了类比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该区域生态服务的价值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
近年的山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也显示,黄河口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破坏和侵占造成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破碎化和岛屿化,也破坏了一些珍稀鸟类潜在的后备湿地生境。
&由于围填海占用滩涂和潮间带,导致高生态功能的自然生态系统向低生态功能的人工系统转变,使滩涂湿地具有的栖息生物、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作用消失或削弱,必然造成总体的生态功能衰退。&于亮分析说。
此外,于亮指出,大规模围填海使陆地快速向海岸推进,短时间内迅速改变了海岸带的自然岸线,对近岸生态环境系统会产生严重干扰,还会产生自然岸线减少、湿地破碎严重、水动力条件改变、水环境改变、生态功能变化等众多负面影响,加剧地球&肾衰竭&。
消失容易恢复难
&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能否至少保留部分滩涂湿地,把特别重要的区域保护下来,给迁徙的候鸟一些空间?&张正旺提出,这些鸟已经伴随人类生存了很多年,人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它们从人类的视野消失。
&我们看到民间团体开展了很多工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过我们仍需要更多的人来了解和参与,保护湿地,保护候鸟。&孙全辉告诉记者,国家近年来越来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公众也越来越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这或许是捍卫湿地红线、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契机。
在张正旺看来,要捍卫湿地红线,需要&两手抓&:一手要保护天然湿地不要被开发;一手要在有条件的地方做相关的湿地恢复工作。
&国内外一些地区已经开展了湿地恢复方面的尝试,取得了一定规模的成功。&张正旺认为,针对湿地所需的各类要素,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恢复湿地并非不可能。
张正旺对湿地生态的恢复作了简要介绍:首先是水,针对被围垦或破坏的湿地,首先要恢复水系;其次是植被,根据地方特征,通过培育、栽种芦苇等湿地特色植物,尽力恢复包括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等在内的湿地植被;随后要培育一个较完整的、健康的食物链,包括植物和动物,从而逐渐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状况,如对一些污染地区,首先要治理污染,恢复水质达到合格水平;如果当地发现外来物种,要先清除它们。&张正旺对记者说,此外针对已建成人居环境的湿地恢复区,要尽量降低人为活动对湿地生态造成影响,如严禁捡拾鸟蛋、打鸟等干扰鸟类的活动等。他所在的研究团队就曾在渤海湾截获近300只被偷走的鸟蛋,截获之后它们对鸟蛋做了人工孵化,并有序地进行了放归。
张正旺指出,湿地恢复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从时间、人力、财力等各项投入上都需要&大手笔&。因此,针对一地进行湿地恢复时,除当地确实有条件恢复之外,还要求当地&有积极性&。
天津滨海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即是一例。张正旺介绍说,天津滨海新区有许多区域具备开展湿地恢复的条件,天津市政府、滨海新区政府也有意愿将&中新天津生态城&打造成一座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和谐社区,随后天津通过逐渐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办法建设湿地公园,既提升了社区档次,又保护了环境。
&随着生态文明纳入政府政绩考核的指标,像这样有条件、有积极性的地区会越来越多。&张正旺认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进一步开展湿地恢复非常利好。
工业区前的东方白鹳
中国滨海湿地概况
中国大陆岸线长达1.8万千米,全国50%以上的大城市、60%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分布在沿海地区。
不过,早在几千、几万年前甚至更久,这里早就是鸟类栖息、繁育的地方了&&当然还有鱼类、贝类、甲壳类动物也在这里繁衍生息。
我国的滨海湿地主要分布于沿海的11个省区和港澳台地区。海域沿岸约有1500多条大中河流入海,形成浅海滩涂生态系统、河口湾生态系统、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海岛生态系统等六大类、30多个类型,孕育了非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中华秋沙鸭,因首先发现于中国而得名。这种候鸟每年春天会来到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区和吉林省的长白山山区进行繁殖,在长白山迎来第一场雪之前,中华秋沙鸭和当年出生的鸭宝宝会沿着海岸线飞抵中国的江西、广东等地,在那里甚至更遥远的东南亚去越冬。
我国滨海湿地不仅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鸟类的重要通道,也是多种重要经济海洋生物的栖息地,更是沿海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滨海湿地以杭州湾为界,杭州湾以北多为沙质和淤泥质型海滩,由环渤海滨海和江苏滨海湿地组成,其中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和盐城滨海湿地是我国淤泥质滨海湿地的典型代表: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广阔和最年轻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其独特的快速演化过程为世界所独有;而盐城湿地因湿地辽阔而闻名,面积680多万亩,占江苏省滩涂总面积的7/10、全国的1/7,已列入世界重点湿地名录,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
到目前为止,我国因围垦造田、城市化而丧失的滨海湿地面积约55%,其中滩涂湿地减少超过119万公顷。
国家对于滨海湿地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近年来的保护手段以保护区建立和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为主。比如,2004年国家林业局资助了重点专项&中国东南沿海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2005年,中日韩三国实施的黑嘴鸥繁殖地修复工程启动,对鸟类食物补给区的退化湿地进行修复;2006年,科技部启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与模式&,对主要退化湿地进行修复示范;2008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结合调水调沙首次对黄河下游实施生态调度,增加河口湿地的淡水补给,扩大湿地修复面积;2011年启动了&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典型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对主要退化湿地进行了修复示范。
中国湿地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滨海湿地研究较早的主要是我国的红树林湿地,而淤泥质滨海湿地研究开展得相对较晚,且主要集中在大尺度上的景观过程研究。退化滨海湿地的恢复工作近年来已经开展起来,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些成就。目前,国际滨海湿地科学研究也非常重视湿地退化机制与修复、重建的研究,并十分关注湿地的形成过程与演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生态过程、滨海湿地与全球变化等方面的进展。(赵鲁整理)
《中国科学报》 ( 第4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目前已有0条评论为什么今年秋台风来的这么频繁?今年冬季还可能偏冷?我们用数字告诉你,拉尼娜到底给我国造成了哪些影响。建国以来登陆粤东最强台风,这个台风有什么特点?我们用数字来给它们画个像。秋天到了,树叶开始变色,或红或黄,层林尽染。叶子为什么会变色?此时哪里最适合赏秋叶?
拿什么来拯救“地球之肾”
生活在“东亚——澳大利亚”一线的人,可能还不知道这条史诗般的生命线长达13000公里,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阿拉斯加,途经22个国家,穿过中国的东部沿海省份,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每年,逾5000万只水鸟都将通过这条唯一的迁徙线,完成年复一年的生命延续,其中包括28个全球濒危物种。这是全球八大候鸟迁徙线之一,也是穿过中国的三条中的一条。
中国东部滨海湿地,是这条生命线上的重要一环。然而,过度的经济开发和不良的生态状况让大量候鸟种群减少,从目前情况看,这种现象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不断的消失,让鸟儿用生命飞行
黑嘴鸥,这种“世界上最稀有的鸥禽”曾消失了整整一个世纪,在20世纪末才被重新发现,被录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编写的《濒危物种动物红皮书》中。
在辽宁盘锦,当地的黑嘴鸥数量已经从1990年的1200只增至现在的8600余只。但令人揪心的是,黑嘴鸥南下越冬时,已难觅落脚地。
温州湾,这片广袤的湿地曾是数十种珍贵候鸟的越冬地和中转站。然而,“悠闲无尘迹,天地一沙鸥”的景象已不复存在。1998年,温州曾被确定为全球最大的黑嘴鸥越冬地,彼时数量3000只,占全球越冬种群数量60%以上,如今却几近绝迹。
很多候鸟濒危最重要的原因,是迁徙的越冬湿地被破坏。湿地的破坏,将直接导致水鸟的灭亡。因为候鸟在迁徙过程中,如果中途的湿地消失,飞了几千公里的它们吃不到食,就得再继续飞,继续找湿地,如果还是找不到吃的,便会死掉。所以,候鸟的迁徙往往是在用生命飞行。
丹顶鹤,是国家一级珍禽,它曼妙、优雅的身姿和凄美的鸣叫声摄人心魄。尽管我国和世界一些国家做了很多努力,但目前世界上野生丹顶鹤仅存2000多只。其数量减少的一个很大原因,是丹顶鹤迁徙路上的栖息地,被无序开发和破坏。
2007年,国际鸟盟统计极危鸟类勺嘴鹬的数目可能少于200对,且以每年25%的数量递减。江苏如东,是勺嘴鹬最重要的停歇地,但如今已知的最大迁徙种群数目最高时仅有103只。勺嘴鹬濒危最重要的原因,是迁徙的越冬滩涂的破坏。
曾几何时,在这里走一小段路便能看到那些嘴如汤匙的小鸟(指勺嘴鹬),但现在,只剩下被铲平后的土地和满地的厂房。
我国湿地丧失的现状非常严重。2003年全国首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天然滨海湿地消失了50%以上。在亚洲和其他一些地区,沿海湿地以每年1.6%的速度消失。
像绿洲一样,是人类的生命之基
在新疆,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水的地方就有绿洲,有绿洲的地方就有人生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新疆虽幅员辽阔,但沙漠戈壁纵横千里,大部分地方并不适合人类生存,那些仅有的适合人生存的地方就是有水的绿洲。于是,只要有绿洲,不管多遥远,都有人在那里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讲,绿洲就是我们的生命摇篮。如果说绿洲是生命的摇篮,那么比绿洲面积更大、分布更广的湿地,无疑是我们的生命之基。
全球湿地面积大约为1300万平方公里,是重要水源地。湿地是水资源的“贮存库”和“净化器”,其强大的水文调节和循环功能,可以有效贮存、滞留降水和地表径流,并补充地下水。
我国湿地维持着约2.7万亿吨淡水,占全国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的96%。湿地还具有强大的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功能。北京市大量的实验证明,五类恶劣水质流入湿地后,流出时被净化为三类以上水质。
湿地能够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是因为湿地生态系统是介于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类生态单元。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有其他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物环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
湿地能存水,每年汛期洪水到来,众多的湿地以其自身的庞大容积、深厚疏松的底层土壤(沉积物)蓄存洪水。同时,湿地汛期蓄存的洪水,汛后又缓慢排出多余水量,可以调节河川径流,这样就可以保持流域水量平衡。某些湿地通过渗透,还可以补充地下蓄水层的水源,对维持周围地下水的水位,保证持续供水具有重要作用。
湿地能优化环境,是因为大面积的湿地通过蒸腾作用能够产生大量水蒸气,不仅可以提高周围地区空气湿度,减少土壤水分流失,还可诱发降雨,增加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减少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湿地还可以通过水生植物的作用,以及化学、生物过程,吸收、固定、转化土壤和水中营养物质含量,起着降解有毒和污染物质、净化水体、消减环境污染的重要作用。
湿地,更是个大物种库。据初步调查统计,全国内陆湿地已知的高等植物有1548种,高等动物有1500种;海岸湿地生物物种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在湿地物种中,淡水鱼类有770多种、鸟类300余种。特别是鸟类在我国和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
据资料显示,湿地鸟的种类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有不少珍稀种类。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我国湿地内就有31种,占54%。这些鸟类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湿地,还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广阔多样的湿地,蓄藏有丰富的淡水、矿产及能源等自然资源,可以为社会生产提供水产、禽蛋、莲藕等食物,以及工业原材料、矿产品等。湿地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水电、水运,增加电力和交通运输能力。湿地的开阔水域为航运提供了条件,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依赖于此。
许多湿地自然环境独特,风光秀丽,不乏人文景观,是人们旅游、度假、疗养的理想佳地,发展旅游业大有可为。此外,湿地还是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实习、科普宣传的重要场所。
人为的破坏,远超自我生长速度
湿地对人类的重要性已无需多言。不过,即便是大部分人能说出“湿地是地球之肾”这句话,但多年来,对湿地的保护却是问题丛生,湿地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遭遇着各种前所未有的威胁:开垦、放牧、沙化、河道断流、湖面缩小、物种缩减……
可悲的是,很多人并没有保护湿地的意识,只看到眼前填埋湿地可以收获到的短期利益,而看不到多少年以后沙尘漫天的可怕景象。
现如今,许多天然湿地成为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承泄区,部分湿地因水产养殖密度过大造成湿地水质污染。房地产等项目的开发,已使一些地方的湿地遭到破坏。比如海南省,湿地资源就受到了严重威胁,有的甚至已遭破坏。宁波杭州湾新区有大型企业,也有国家级的滩涂、湿地。然而,就在美丽的国家级湿地旁边,一眼望去是被“开发”得一片狼藉的滩涂,随处可见大型挖掘机在挖鱼塘,随处可见用来造鱼塘的建筑垃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导致类似的场景出现在全国多处地方。
在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中,人口增长是首当其冲的因素。人口增长带来的城市化、围海造田、港口修建等活动,除了侵占湿地之外,也会把整块的湿地分割为网格状,让水生系统中较小的生物单位失去活动空间。城市的发展,还会让湿地面临上游陆路污染的威胁,其中,工业污染的不良影响尤甚。
当人类对湿地破坏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它自我生长的速度时,天然湿地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得到恢复和再利用。
湿地的生态十分脆弱,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很可能在几十年内完全干涸、消失。然而,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压力下,一些地方甚至把湿地当成“摇钱树”,不仅加剧了对湿地生态的破坏,同时还加剧了湿地的消失速度。
可喜的是,对湿地的重视与保护,目前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一方面,国家在不断完善湿地保护的相关法律,如“长江湿地保护网络”运用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理念,通过流域尺度的共同合作来保护长江湿地应对气候变化;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正在用开发生态旅游等方法,既合理、有效地“利用”湿地,又减少了对湿地的破坏。
肾,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危及健康和生命;湿地,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福地,保护它就是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然而,知易行难,在大力发展经济的今天,如何让一些急功近利之人放弃对湿地的破坏,检验着人们的认知程度,也考验着地方决策者的觉悟与智慧。
微信关注我们,阴晴冷暖尽在掌握
编辑:潋滟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湿地是地球之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