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员董倩生的谁的孩子有孩子

[董倩简历]董倩简历 董倩老公个人简介 董倩简历
董倩简历 董倩老公个人简介董倩,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同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焦点访谈》国际问题组任编辑;1997年到1999年12月《东方之子》任主持人;2000年1月到2003年4月《新闻调查》任采访记者;2003年5月到2006年5月《央视论坛》任主持人。董倩,女,北京人,出生于1971年,满族人。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倩毕业于北京大学,进入中央电视台主持的第一个节目是《焦点访谈》,先后主持过《东方时空》、《新闻调查》、《新闻会客厅》等节目。她是央视优秀的主持人之一。中文名董倩国 籍中国民 族满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971年职 业主持人,播音员毕业院校北京大学祖 籍山东平度1983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实验小学1989年毕业于北京八中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95年:11月至1996年12月 《焦点访谈》国际组编辑。1995年底,大学毕业后不久一次很偶然的机会,考入了中央电视台,开始在《焦点访谈》国际组工作。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 《东方之子》出镜记者2001年:1月至2003年4月 《新闻调查》出镜记者2003年:4月至今 《央视论坛》《董倩面对面》《新闻1+1》主持2011年:10月出席金号奖2011"全国听众喜爱的歌手"颁奖晚会主持步入职场1995年10月,董倩刚刚走出北大校门,一次偶然的机会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招聘考试,凭着一股“出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她顺利地通过了入台考试,进人新闻评论部《焦点访谈》工作。“之前根本没有想过会从事电视方面的工作。我是学历史的,对新闻知之甚少,可以说,我是伴随着央视电视新闻的发展慢慢地成熟起来的。”刚出校门的董倩对于电视是地地道道的门外汉,年轻的她没有社会经验,没有工作经验,甚至不懂编辑机。“当看着办公室里的同事出出进进忙这忙那,自己却像个木头一样傻呆呆地坐在分给我的办公桌前不知所措时,那种自卑几乎要了我的命。”在《焦点访谈》工作一年后,董倩到《东方之子》做出镜记者。1999年参加了澳门回归大型直播节目,“直播对记者的现场采访能力要求更高,记者要做的是更加敏锐地把握现场以及镇定自若的心理素质。”或许正是凭着这种勇于自我挑战的拼搏精神,才有了今天成熟、干练的董倩。2000年她加入《新闻调查》,“这是一个全面培养出镜记者的好地方。出镜记者在第一现场,其他人都是在通过他们的眼睛看事件,所以他们的采访和挖掘深度尤为重要。”经过7年多记者生涯的积累,董倩又站到了《央视论坛》主持人的位置上,“从做现场记者到进入演播室做主持人,我的速度可能快了些,但既然受命于此,就要尽力干好。”这是董倩的一贯风格。职业经历香港回归、五十年国庆、澳门回归、申奥成功、APEC会议、中国加入WTO、载人航天飞行、北京奥运会、汶川大地震……央视这些重大活动报道中,都有一位秀外慧中的女子――董倩。 这位在央视摸爬滚打十四年的资深记者和主持人是怎样走到今天的?在常人的眼里,董倩一路似乎总是伴着鲜花、雨露和掌声。其实,事实远非如此。有一次,记者私底下问董倩,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观众“不买账”的时候。董倩哈哈一笑:“多了去了,怎么会没有呢?即使到现在,也会听到一些批评的声音,更不用说早些年了。当初,组里有白岩松、水均益这样的‘大牌’,虽然跟他们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但领导和观众都不会因为你起步晚几年,就会用低一些的标准要求你。你既然来了,就应该做好。所以,早期那些日子挺糟糕的,自己根本找不到感觉,别人的批评接踵而来,有一段时间甚至觉得干不下去了。”开始那几年,她发现观众对她总是不认可,一些同事也失去了最初的热情,不太愿意与她合作,很多议论不期而至……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主持的节目观众不爱看,收视率不断下降,这种打击无疑是沉重的。那段时间董倩寝食难安。董倩清楚地记得制片人时间曾跟她说过:“我挑主持人向来一挑一个准儿,看人还从没有看走眼的时候。可是现在我们的同事,还有领导,都反映你不行,我不能不想是不是我看走眼了。你可别成为我的第一个败笔。”那次谈话对董倩刺激很大。董倩说:“当一个主持人不仅要有阅历,有知识,关键还要有自信。今天回想起来,我当时的主要问题在于,什么都没有,尤其阅历不够,我老以一种学生心态面对不同的人,不够自信。”一次,董倩做了一个系列专访。但采访效果大家普遍反映不好,说她瞪着眼,绷着脸,特别严肃地质问人家。部门主任还特意把董倩叫到办公室,面无表情地说:“这里有一份关于你的材料,你拿回去好好看看!”一头雾水的董倩接过大信封,忐忑不安地回到办公室,打开材料一看,原来是北京广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张颂写的一篇内参,密密麻麻几页纸,就她主持的节目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并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了不少非常“尖刻”的批评意见。董倩将这份批评材料郑重地贴到办公桌旁边的墙上。她说:“人应该换一个角度看待批评,人家批评我是对我的帮助啊!说明你引起别人注意了,你再也不是一个无关痛痒的人了。”董倩接着说:“前些年我是个不被人想起的新手,遇到大事需要采访的时候,都没有我的份儿,心里很难受。当别人在前方热火朝天地忙活时,你知道我在干什么?我心想哪怕你让我帮你们拿架子都行,只要让我参与。但是没有我参与的机会。你说做一个记者,当大事发生的时候你却只在边上看着,心里会怎么想?”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2007年,台里批准董倩去耶鲁大学学习了一个学期。在外国人堆里生活,这对董倩来说还是第一次。在美国的经历,让董倩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美国电视节目中,重要的时段中出现的都是男人,回央视一看,自己也是在重要时段出现。“我是女人,由此我就得出个结论,我也挺重要的。”董倩说。2个人生活编辑董倩(2张)迅速扑面而来的新鲜事物竟会是这样陌生。我进了电视台,可根本不懂电视,连什么是编辑机都不懂!我所熟悉的是在自己家里看到的电视节目,而远远不是电视本身!后来我才知道, 在电视台,是没有人主动辅导一个新人的,不懂的就要勤着问,勤着陪笑脸去迎人家的冷漠。当时我哪懂 。北大的4年养出来了清高、比别人多上几倍的自尊、还有,甚至是傲慢。而所有这一切,当我每天看着 办公室里的同事出出进进忙这忙那,自己却像个木头一样傻呆呆坐在分给我的办公桌前不知所措时,轰然 倒塌。取代它们的是自卑。真是小姑娘啊,那种自卑几乎要了我的命。哪里晓得在往后的日子里,自卑有可能是时时侵袭咬噬那颗稚嫩纯真的心的。从那天起,她开始踏上了艰苦的记者的道路。董倩(3张)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天到中央电视台来上班的情景。那天,天是铅灰色的,天空中飘着无穷无尽的大雪花,冷得不得了。我早早地赶了4路车到东门传达室等制片人李小萍来接我进去。定的是9点,我恨不得8点就到了。后来才知道,我是参加招聘考试进台的,所以不象正式分配进来的 同事,有完备的一套证件,每天可以目不斜视、傲然出入于把守大门的武警卫兵的眼前。我虽然被考试录取了,但一切还没有办理,所以站在东门外等,跟传达室里的一切人没有任何两样。那时候根本不懂这些 ,紧张兴奋地站在雪地里,紧紧地盯着东门里面出来的人,看哪一个像是接我的。哪里顾得上冷,人兴奋得直热。第一次的印象太深了,我甚至记得那天我穿的是什么:细格布衬衫,灰色套头毛衣,牛仔背带裤,为 了上班新买的锐步运动鞋,一条灰格的宽大羊毛围巾,一件米色的毛茸茸的羽绒服,还有一顶我妈给我织的蓝白花毛线帽子。我就是以这一身的学生气面对一切去了。在主持节目董倩认为,要想采访成功,首先气势上不能输,一定要让被采访者眼里有你。为了做到这一点,采访前的功课便不能不做足。董倩觉得对于新闻来说,最首要的便是“准确”两字。如果你的提问不准确,或者说你的提问不够水准, 对方觉得你不具备与他们对话的资格,那么他们很可能就会敷衍你。“朴素大方”是董倩对自己采访风格的评价,这也许得益于她的父母。虽然董倩是家里的独生女,但多年来,父母给她最大的影响就是“朴素 ”。多年面对面的采访经验,董倩总结出一句话:让对方觉得你配坐在他面前。“不管什么人,部长也好,普通老百姓也好,所谓‘配’,就是让对方感到‘你懂我说的话’。这样,“在日后的采访中,能让别人把你 当回事,还是一个‘配’字。你更加‘配’,他就会更重视你,采访出来的东西就会更客观、更准确。”记者生涯董倩至今已经历了7年记者生涯的历练,按说应该是比较自信了。而她却深有董倩(3张)感触地向我坦言:“真是越做越觉得如履薄冰、诚惶诚恐……”往常的经历被她称为是“实习生的经历”,是“谨慎的学习过程”。“按说每做一个节目我都应该增加自信,但问题是两方面的:一方面,的确是培养了自己的自信,知道在面对采访对象的时候应该调整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这比以前自信了;另一方面,我比以前更诚惶诚恐、谨小慎微,因为我知道要采访得好太难了!怎么能够深入事情的本质、核心,挖掘到真实情况,这其中的学问太深了!”从重点大学到新闻评论部,一路在“人尖”中打拼的董倩,虽然亲历了众多重大事件,越来越被观众和业界认可,但董倩却有着出乎我们意料的谦虚,“从所处的环境中,我始终能感受到什么是优秀的,所以我就越发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我知道自己资质平平,所以我必须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我才能维持跟那些优秀的人一样的水平。这不是谦虚,这点我对自己的评价很客观。”[1]《新闻调查》是在进行“人对事”的采访。经过在《东方之子》3年的历练,董倩董倩(2张)学会了挖掘一个人内心的东西。而《新闻调查》涉及的面要广,程度要深,挖掘的是事件、事件中的人和人所参与的事件。从《东方之子》到《新闻调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只有完成了《东方之子》的积淀,通过在《东方之子》的钻研、训练、提高,才能进入《新闻调查》这一更高的层次。没有《东方之子》的训练,就不可能有我在《新闻调查》今天相对自如一些的采访功力。”作为一名出镜记者,董倩把自己定位于资料的搜集者,“要做一桌丰盛的宴席,素材的搜集是必不可少的,你准备了什么样的料,决定着你将获得一席什么样的菜。所以我作为资料的搜集者,任务也是比较艰巨的。”为了能够搜集到更多的料,董倩不断地尝试不同领域的采访。她把现阶段定位为打基础的阶段,而《新闻调查》则提供给她一个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平台。克服缺陷“北大的4年养出来了清高、比别人多上几倍的自尊,甚至是傲慢。”刚刚从北大毕业时董倩自信满满的,经历了初次接触电视的茫然后,原先的自信被汹涌而来的自卑所取代,“在一个人从学校到社会,从年轻到成熟的过程中,适度的自卑是非常好的,它会推动你向前。当你知道自己这方面不如别人的时候,克服缺陷的过程就是努力向前的过程!”如今的董倩表现出的是虚怀若谷的平静。董倩的家教很严,父母从小就教育她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丢掉做人的最基本原则。“稻子熟了才弯腰”,这是父亲经常教育她的一句话,所以董倩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亲切、朴素、自然,而她也说自己总是带着些“学生气”。已成为央视名记者的董倩,生活依然保持朴实、低调,“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抛头露面是必然的,但我只是电视节目制作中众多环节中的一个环节,是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必然成为一个公众人物。其实,电视有时候挺不公平的,有那么多的人参与了电视节目的选题、策划、编辑工作,最后观众记住的却往往只有露脸的公众人物。”专心做事“我觉得自己当记者的天赋是与生俱来的。我真的不知道除了干记者这行,我还能干些什么。”董倩很坦然地说。“既然做了,就要做好”,这是董倩对自己的要求,也是支撑她在新闻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动力。“‘努力+机遇’是每个人成功的砝码,我是一个被动型的人,有机会就抓住,没有机会就做自己的事情。”董倩说她不是一个爱空想以后要干什么的人,喜欢专心地把正在做的事做好,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央视论坛》是一个评论性、互动性、交流性很强的栏目,它要求主持人能引导谈话的进程并推动与嘉宾的讨论,这对主持人董倩要求更高了。“面对采访对象,最重要的是真诚,要用心交流,要了解对方,让对方信任你,这样他们才会敞开心扉和你交流,才能获得更准确深入的资料。《央视论坛》这个节目中请的嘉宾都是专家,要想与之平等地对话,就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这样才能让对方觉得你可以坐在他面前。”董倩多年采访的经验之谈,正是这种不卑不亢的平等心理让观众喜欢上了平和、亲切的她。董倩每天的工作都很忙,平时她常常用散步的方式来放松,真有点无奈的味道――太忙。不过,兴之所至,在一片芳草绿荫中走走也未尝不是件好事。这种淡雅的休闲方式恐怕也只有真正拥有淡雅情趣和平和心态的人才会喜欢,因为只有他们能领会到,平平淡淡才是最真。提醒您本文地址:
更多精彩:央视面对面:解密实习男主播的台前台后
  央视《面对面》栏目日播出节目《实习主播“七小福”》,以下为节目实录:
  总导视:
  新面孔凌晨亮相 一夜成名
  董倩:就你一个人坐在这个主播台上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胡悦鑫:面对镜头多多少少会有一点紧张。
  苗凯:能感觉到从丹田这块突突都快飞出去了,心跳急速加剧,差点就崩溃了。
  主播台人前显贵 人后受罪
  记者:你今天晚上几点的班?
  胡悦鑫:今天晚上凌晨三点到四点,两档。
  记者:那你要从传媒大学几点就出来?
  胡悦鑫:路上得花一个小时左右吧,大概10点钟肯定得出门。
  成长路酸甜苦辣 五味不同
  苗凯:在分数揭晓的那一刻,我当时给我妈打了一个电话,泣不成声,
  董倩:然后跟你母亲说的时候觉得委屈?
  苗凯:我妈在我面前从来没哭过,电话我明显听到哭泣的声音,我也是真的是哭成泪人了。
  记者:实际上这个女主角的话是原声,然后你把男主角的话给掐掉了配成你的声音,你做这件事情为了什么?
  张仲鲁:就是为了乐趣,就是喜欢控制声音。
  他们是央视的实习新主播 他们是播音台上的“七小福”
  胡悦鑫:毕竟十年磨一剑,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成为最闪耀的一颗星。
  董倩:如果电视台没有留你的话,你会把它看成一次挫折吗?
  苗凯:当幸福来敲门里面说的那句,他连接着你的过去和你的未来。我认为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
  记者:实际上当你们渐入佳境的时候,也到了该离开的了,实习期也就快结束了。
  张仲鲁:收获很多,哪怕离开的话,我觉得也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财富。
  面对面专访央视实习播音员正在播出
  广告之后播出,敬请收看
  周日晚9点三十分播出敬请收看
  董倩导语:
  从4月17号开始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陆续出现了七张新鲜的面孔,他们都是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一开始他们只能上每天午夜三点的班,但是随着这段时间他们的业务的熟悉,他们已经有的开始上一点的班了,那现在时间已经差不多,现在就来了,王尹麒是吧,今天是你的班?
  王:今天是我的班。
  董倩:第三次上班了,现在还紧张吗?
  王:现在微有点紧张,因为第一次上一点。
  董倩:这是第一次一点?
  王:没错没错,第一次一点,之前都是上三点和四点。
  董倩:那你快去准备吧。
  王:我得跟导播沟通一下。
  董倩:好,祝你成功。
  王:好的,谢谢。
  新闻资料:7位实习播音员播报新闻(每个人的名字在字幕上体现)
  解说1:从4月17日开始,七位青春洋溢的实习主播悄然亮相央视凌晨3点播出的《新闻直播间》。虽然只是凌晨的节目,但是在新闻主播台这个有些特殊的平台,还是让他们很快引起观众的关注,“央视首次使用实习播音员”、“七位帅气俊朗的小伙子”、迅速成为近期网络上热议的话题。
  网上评论:
  “即使熬夜也要看新闻”。
  “感觉他们有时候声音会颤抖,新闻衔接得不太自然。”
  “这是好事!谁不是从实习生做起?”
  “怎么没有女主播呀?”
  解说2:在人们讨论新面孔出现的同时,很多人好奇,为什么中央电视台会接受大规模“实习播音员”的出现呢?实际上,就在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与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播音部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目的就是通过实战演练,培养高水准的播音主持人才,充实传媒一线的人才储备。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
  鲁景超:就是努力地寻找这样一个实践教学的平台,我们不仅在中央电视台,还有云南电视台等等等等,为学生搭建了这样的高端实践平台,这样呢,就是实现了几个对接,一个是学院和一线的对接,这是一个对接。就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对接,专业这个指导和实践指导的对接,再有一个就是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的对接,这几个对接做好了,实现了,就是对人才培养。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播音部主任:
  李瑞英:其实就是新闻频道24小时滚动之后,我觉得我们的新生力量储备还是有限,我们做了一下统计,就像一套还有新闻频道,这两个频道的主播40岁的以下的男播只有两个人,但是这几年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我们的配比还有一些配置资源不够合理,所以我们希望我们引进一些新生力量,其实这也是我们台里这么多年来一个很常态化的一个实习,以前也有,但是就是个别的一个人两个人,每一届没有那么多人,这样的培训,对于将来他们无论是在中央电视台工作,还是在地方台,适应地方台各类的节目的播出,我觉得都是很有意义的尝试。
  解说3:此次招收实习播音员,有着严格的选拔程序。首先在中国传媒大学通过自己报名和专业老师推荐,整理出一份大名单,按照严格的标准,再确认入围的30人名单。入围之后,这些学生在学校进行专业培训,然后,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播音部的负责人再进行一次选择。这就是当时选定实习播音员进行的第一次录像考试。
  录像资料:
  解说4:最终,包括张仲鲁、胡悦鑫在内的14名同学被选拔为实习播音员。在尝试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基地实行“双导师制”,每位实习的学生都有校内和台内的两位导师进行业务辅导。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学院老师:
  陈雅丽:其实我们这个双导师制一开始,我们回家没事就把电视机打开,不管是哪个学生,只要是我们学生的节目都听,听了以后立刻就会给他们发短信,有什么问题,你得哪条播得不错,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跟学生沟通,然后中央台那边给他们在播出前有一次把关,回来以后针对他们的业务问题,比如说我们的学生由于紧张,他的气息还不是特别好,不是很自如,我们就给他们带到办公室里,有时候在家里就带着他们练,给他们练。
  解说5:在播音部里,老主播贺红梅和崔志刚担任第一批实习播音员的辅导老师。
  崔志刚对实习播音员进行辅导同期声:
  贺红梅对实习播音员进行辅导同期声:
  解说6:对于这些实习播音员来说,成为了实习生并不一定最终能获得出镜的资格,实习期间,他们不仅要学习直播的流程,还要与央视主播一起承担至少4个月的新闻配音任务,平均每人每天5小时的工作量。而且,最关键的他们还要通过两次严格的录像考试。
  第三次录像考试同期:
  解说7:第三次的录像考试和第一次相比,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他们在四个多月的实习生活中的转变,紧张到松弛、稚嫩到沉稳。最终,被老主播们称为“七小福”的实习播音员们从4月17日开始,正式亮相新闻频道凌晨3点播出的《新闻直播间》。
  片花:
  董倩串场:从中央电视台的大门走进去,走到新闻直播间,这段路满打满算也就是几百步,但是对于这七名实习主播来说,他们要完成的转换,却远比这段路程要遥远得多得多。
  解说8:晚上11点,准备凌晨三点直播的的胡悦鑫走进中央电视台,这天晚上,是他作为实习播音员第二次值夜班。
  记者:胡悦鑫,您好。面对面的。
  胡悦鑫:你好,你好。
  记者:你今天晚上几点的班?
  胡悦鑫:今天晚上凌晨三点到四点,两档。
  记者:三点和四点,一档多长时间?
  胡悦鑫:三点应该是15分钟吧。
  记者:四点呢?
  胡悦鑫:四点也差不多,或者就20分钟这样的。
  记者:那你要从传媒大学几点就出来?
  胡悦鑫:路上得花一个小时左右吧,大概10点钟肯定得出门。
  记者:那就是饭都要在学校吃好,然后一切准备完毕?
  胡悦鑫:对,都吃好,然后10点钟出门过来。就开始准备这个晚上凌晨的直播。
  解说9:和资深的主播们不同,胡悦鑫往往都会在直播前4个小时到达播音部,首先,胡悦鑫会花费一个多小时,去熟悉直播稿件,经过4个多月的实习,他和其他同学一样已经开始独立处理稿件,这也是他们成长中必须迈出的一步。一个小时后,晚上12点,胡悦鑫开始化妆。
  记者:小胡你以前化过妆没有?
  胡悦鑫:也化过。
  记者:但是在中央电视台这种化妆,被化的时候,你心里什么感受?
  胡悦鑫:第一次化还是挺激动的,非常专业的化妆老师给我们化妆。
  记者:你本人就长得挺帅的了,你还激动啊?
  胡悦鑫:毕竟是央视资深的一些化妆师化出来的都是央视的化法,一直是我心目中所向往的这种。
  记者:那你在给他化妆的时候,哪最需要你着力去用花点功夫?头发?
  化妆师:他相对来说他武官比较端正,然后需要调整的地儿很小。他就是头发做好了就行了。
  记者:他头发实际上是挺时髦的,跟台里其他的男主播不大一样?
  化妆师:是,有时候我们做头发也是有点矛盾。
  记者:怎么矛盾呢?
  化妆师:因为有时候觉得,他应该把他搞得年轻时尚一点。
  记者:你最后走的最终路线是什么样的?
  化妆师:就是在端庄大方的同时,有一点点小的动作,就是能够跟得上时代。
  记者:比如说四点这一档结束了以后,你们那时候还没有公交车吧?
  胡悦鑫:对,还没有。
  记者:那怎么办,在这儿?
  胡悦鑫:一般是按理说我们四点钟下了节目就可以走,但是我们都会在这儿多待一段时间,看看就是当班主持人出镜的情况来学习一下?
  记者:要待到几点呢?
  胡悦鑫:一般会待到早上六、七点吧。
  记者:然后再走?
  胡悦鑫:对。
  记者:那等于一宿不睡?
  胡悦鑫:对。
  记者:然后再搭早班的地铁回广院?
  胡悦鑫:一般就搭早班第一班地铁回广院。
  解说10:23岁的胡悦鑫,是中国传媒大学2008级的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它的父母都在广东新会电视台工作,父亲曾经是电视台的主播。由于受家庭的熏陶,胡悦鑫从小就喜爱播音主持,初中时他就获得江门市演讲比赛获一等奖,曾担任中学校园电视台主播。进入大学,他多次主持文艺演出、歌咏比赛等等。4月23日,凌晨四点,胡悦鑫人生中第一次坐到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主播台上,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播报。
  董倩:我特别想知道,第一次坐在这么多灯打在你身上,然后一个人,实际上演播室里面是孤零零的,就你一个人坐在这个主播台上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胡悦鑫:的确感觉有点孤单,毕竟就我一个人,戴上耳机可能导播的声音也会传进来,但是还是感觉面对镜头多多少少会有一点紧张,但是片头音乐一响我马上就进入状态了,之前的紧张情绪已经不存在了,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把这一档新闻做好,能够给观众一个交代。
  董倩:你是真正在播音的时候脑子里还会想其他的东西吗?
  胡悦鑫:不会。脑子里就是这个怎么能把语句读顺读通读连贯。
  播报同期声:
  董倩:当你合上稿子说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再见的时候那是一种什么心情?
  胡悦鑫:很舍不得,就是感觉还想继续往下播,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如果给我这个机会。
  董倩:没过瘾?
  胡悦鑫:对。
  董倩:然后摘了耳机走出去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呢?
  胡悦鑫:心里在想刚才的这个直播有没有比较大的一些漏洞,或者自己做的还不够好的地方,会跟导播还有当班主持进行一些交流,看看我有没有需要一些改进的地方。
  解说11:4月23日凌晨4点《新闻直播间》,实习主播胡悦鑫第一次出镜,短短的3分55秒,让胡悦鑫迅速在网络上串红,一时间,英俊帅气、准国脸、新完美男人成了他的代名词,酷似韩庚+吴彦祖的外貌,成为女性网友追捧的对象。
  董倩:你怎么看待别人对你的这种评价,你帅,你英俊?
  胡悦鑫:其实这个评价对我自己来说,其实不是那么喜欢。
  董倩:为什么?
  胡悦鑫:因为我觉得我是在给各位播新闻,而不是在就是看我个人的一个表演。
  董倩:我看有一些,有这样质疑的声音,就是说别人是喜欢有的人是这样讲,说如果论专业的水准的话,可能小胡的水准和他其他的同学相比,并不是最好的,但是他之所以最受欢迎,他是占了长得帅的便宜。
  胡悦鑫:这个我看得其实非常淡,我没有把它当做我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就是,一个羁绊。因为我觉得这个评论会或多或少会有,但是像我面对这么多的评论,我还是觉得有点突然,但是我还是会依旧坚持我自己的这种风格,在业务上来提高,而不是关注这些来自四面八方这些评论,来影响我们的发挥。
  解说12:化完妆之后,胡悦鑫开始在播音部这个狭小的角落里,查看当晚直播的串联单,这也是直播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因为往往在这个时候,节目的改动,或者紧急稿件都会在这个时侯出现。
  记者:你会在这里一遍一遍的在心里边读?会读吧?
  胡悦鑫:先看,先默读,了解意思之后,然后开声读出来。
  记者:就可能在我们旁观者看来,读这两行字挺简单的事儿。那对你们来说这是一件很难的任务吗?
  胡悦鑫:只能说是要想把这个意思读清楚,确实不简单。但是还是以理解这个内容为主吧。
  记者:你在这儿要待多久?
  胡悦鑫:一般化完妆之后,就一直在这儿看了,没有什么事儿的话。
  记者:我记得当时我在准备这些东西的时候,基本上在读这个电脑里边的东西就已经进入到紧张状态了,你呢?
  胡悦鑫:刚开始第一次上直播的时候,就往这儿一坐,就感觉心里已经…
  记者:坐不住了?
  胡悦鑫:可以说很激动这种感觉,但是紧张的话倒是谈不上,就会感觉还是有所不同。
  记者:好,你先看。
  解说13:能在央视实习,对于胡悦鑫来说是一种幸运,也是一个机遇。面对未来,23岁的胡悦鑫没有过多的奢望,他始终认为,做好自己、做好眼前才是最重要的。
  董倩:从你嘴里播出去的新闻,你希望是令人信服但是要达到这样的一个目标,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做记者的过程,而现在机遇给了你这么一个机会,让你一下子就坐在主播台上,对你来说是一个好事,还是说并不是那么好的事情?
  胡悦鑫:我觉得如果让我选择,现在就坐在主播台还是现在先去做几年记者,来锻炼一下自己,我会选择后者。因为我觉得,只要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一条路,毕竟十年磨一剑,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成为最闪耀的一颗星。
  董倩:但是你放得下吗?
  胡悦鑫:我还是会以事业为主,毕竟这个只是带给我们一种暂时的一种快感,而不会长久下去,你如果没有这个内心的基点作为保证的话,相信在今后的这个播报过程中也会出现层出不穷的问题。因为我确实觉得作为一个男人,确实有内心的一种基点比较重要。
  片花:
  现场同期声:苗凯清晨在校园练声
  解说14:这个正在练声的小伙子叫苗凯,他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第二学位2010级的学生。4月22日,凌晨,苗凯首次亮相《新闻直播间》。亮相之后,苗凯在网络上被称为少年老成型,24岁的年纪,却有着超出他年龄的成熟。
  苗凯:我现在的时时刻刻充满着危机感的这样一种想法。
  董倩:这个危机感哪来的?
  苗凯:这种危机感和我,可能从小的教育一直有关系,毕竟学播音的家里面都有这方面的刻意的培养,有父母的刻意往这方面的引导受这方面的熏陶,但是我没有。
  解说15:苗凯出生在山西长治,一个叫果园村的地方,他们家是地道的农民,当他小学毕业,还不知道什么是普通话。
  苗凯:我们村子那个小学那个校长,就是他一个人带好几门课,就是用那种特别标准的山西省长治市郊区大丁庄乡果园村的那个方言,给我们讲语文课,讲我们的普通话,用方言讲,你可以想想我当时是怎样一个处境。
  董倩:你还能想起来说几句?
  苗凯:同学们好,老师好大概就是这样的。
  董倩:这叫普通话?
  苗凯:这就普通话,这都是好的了。
  董倩:你是这样一个环境下学的普通话?
  苗凯:对。
  解说16:苗凯的父母没有文化,为了改变命运,苗凯小学毕业后,父亲把他送到长治高新区的火炬中学学习。
  董倩:到了初中别人说的是方言味的普通话,还是纯正的普通话?
  苗凯:别提了,初中给我最受打击的一次就是在我们班级开第一个班级班会的时候,我特别自信,因为那个时候,在小学我们是很受欢迎的,孩子王,真的是孩子王,我就特别自信地开始用及其饱满的状态用很洪亮的声音开始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原本想的还可以。
  董倩:拿出孩子王的心态去讲。
  苗凯:结果引来哄堂大笑结果老师也笑了。
  董倩:你怎么说了,说两句。
  苗凯:我现在可以学一下,大家好,我是来自哪个村的,苗凯。
  董倩:你觉得是普通话?
  苗凯:我觉得说的是普通话。
  董倩:大家都笑了。大家的这种笑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苗凯:对我来说我可能觉得是一种打击,是一种刺激。
  解说17:初中的三年,苗凯一直在自卑中生活,他不会说普通话、更不会唱歌,他只能和同样是来自农村的孩子们交流,而永远进不了城里孩子们的圈子。初中毕业后,苗凯考上了长治郊区一中,在那里,苗凯找到了自己的兴趣。
  董倩:你初中让你最自卑的就是一不是说普通话,二是因为别人会唱歌,但是为什么经过这三年之后这倒成为你的专长了呢?
  苗凯:就是受到这种刺激以后,就是缺什么补什么,你们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呢,就是经过高中一年的学习之后,然后我就开始努力地已经基本上接近不能说乙甲,但是已经接近一乙的水平了。
  董倩:你就是不服这口气。
  苗凯:农村的孩子怎么了,农村的孩子照样也可以做电视做新闻做主持。
  董倩:你高中的三年学业怎么样?
  苗凯:学业我在我们班第一名。
  董倩:为什么能从初中的中流一下子变成高中的第一?
  苗凯:可能就是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天资多聪慧的人,但是我一直认为我特别努力的人,只要我认定一个目标,我就会一定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就拿我考到山西大学来说,我在我们那个小群体之内,在学习声乐的那个班级里面考得最好的学校,除了专业院校之外,在综合类大学里面的音乐系是最好的。
  解说19:从初中到高中,苗凯的学费都是靠父亲外出打零工挣来的钱,为他支付学费。2006年,苗凯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学习美声。也就在这一年,因为家里无法在负担两个儿子的学费,比苗凯小三岁的亲生弟弟,不得不放弃学业,学起了理发,贴补家里和哥哥上学的学费。
  董倩:你能够理解你弟弟这么做的原因吗?
  苗凯:我当时可能更多认为是我弟弟就不想学习了。
  董倩:他也是这么说的。
  苗凯:我现在想想,还是那句话谁不想读书呢,一个农村人只能够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当我意识到他是因为家庭的情况主动地提出不读书的时候是在2006年。
  董倩:从现在回过头去想,能够看出来你弟弟为什么在你上大一的时候不读书了,现在能理解。
  苗凯:现在我每时每刻想起我弟弟来,我就觉得我这个当哥的要时时刻刻地在今后当中自己有能力了,不仅仅是现在在精神上,去鼓励他,去跟他沟通在物质上我一定会辅助他。
  董倩:在某种程度上你弟弟用自己的未来换了你的未来?
  苗凯:是,我这个当哥的有时候想想,不过能有下辈子我去让他来读书。
  解说20:大学四年,苗凯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控制在300块钱,而且,这些花费都是来自于每年的奖学金,那个时侯,苗凯的梦想就是要成为和戴玉强一样的美声歌唱家。
  苗凯:我在大一的时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的就是成为戴玉强,像那会儿经常买一些碟片,就是宁愿自己吃一个两块钱的不好点的饭菜,给自己省点钱买点碟片去模仿他们,模仿他们怎么发声怎么唱歌。
  董倩:说句老实话。因为唱歌的真不比别的,都有天分,你的音质、音色包括你能不能这么高?
  苗凯:说到这个音高的问题,我是经过反复的推敲之后,我觉得我是在这条路上走不通了,我是索性到了大三就挣三等奖学金了所以我就慢慢开始逐渐找另外一条出路了。
  董倩:怎么找到播音呢?
  苗凯:在大学第二年的时候,大二的时候我加入到山西大学广播站。而且是我负责一个周一收听率很高的节目,甚至还有新闻评论的节目呢,还有新闻播报还有一些娱乐节目,还有搞一些能唱歌的人,然后过来录歌。
  董倩:从那儿开始渐渐地有兴趣?
  苗凯:对,开始渐渐有兴趣,还有就是很多社团,因为学生很多组织,有很多社团去组织社团的联欢晚会,还有迎新晚会,这些东西在这四年当中也主持了很多场,也会在自己自信心上有一个很大的提升。我在我们山西大学一个还没有开发一个工地上新建的教学楼还没有正式批的一个地方,一个人都没有,我们每天早晨去那里炼声,还买了一个小册子,就是普通话的小册子,语音发声的小册子,每天去练习,aoeiu…,从那个时候开始反过来去练。
  解说21:2008年,5月,山西大学为汶川地震专门组织了一场募捐晚会,苗凯担任晚会主持人,在那场晚会上,他结识了现在的女朋友,而更让苗凯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位学习学前教育的女朋友让他撞上了播音主持这条路。
  董倩:她是学学前教育的?
  苗凯:我认为她学前教育,我在她眼里还是一个孩子吧,可能。
  董倩:她怎么给你的影响?
  苗凯:她会就是给你对你的未来会有一些担忧,然后给你一些建议。
  董倩:上广院的二学位。
  苗凯:我当时还是一个特别土的人,都不知道网银是什么,都不知道淘宝是什么,她给我买的,在网上的买的一些复习资料,给自己专业上的书,还有各方面的书让我看,然后就开始跟她一起去我们的山西大学的图书馆,还有理科楼、文科楼,去上自习,真的是风雨无阻的。我做的最浪漫的事情骑着单车然后在她楼下等她,然后一起买一个煎饼果子,一起去上自习,我现在想起来,虽然她现在在南京读研究生,见面的时间很少,但是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特别单纯,特别幸福。
  董倩:而且因为她给你指了一条正道。
  苗凯:对,我现在特别感谢她。因为认识她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幸运而且很幸福的一件事情。
  董倩:然后考上了传媒大学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苗凯:对,我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在分数揭晓的那一刻,我当时给我妈打了一个电话,泣不成声,你知道我在学习播音的时候别人对我怎么说吗,说我不务正业,搞的有些同学对你有一些猜忌,因为学习声乐你怎么又去学习播音了,你怎么不好好上课,有很多课特别枯燥,真的自己无法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所以我索性逃课了,然后就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董倩:然后跟你母亲说的时候觉得委屈?
  苗凯:对,把所有的委屈,把所有大家对你的一些猜忌、怀疑,当我说妈我考上的时候,我妈在我面前从来没哭过,电话我明显听到哭泣的声音,我也是真的是哭成泪人了。
  解说22:2010年,9月,苗凯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将近两年的时间,苗凯不仅在学校系统地学习着播音主持方面的知识,还积极参与实践,2010年,他在海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担任主持人,生活综艺频道任出镜记者,这个农民的孩子终于走上了梦寐以求的播音主持之路。然而,苗凯说,这一次能在中央电视台实习没敢想过,能够在新闻频道出镜更是想都不敢想。
  董倩:在那一次你妈妈哭成那样,这一次看到自己的儿子在电视上。
  苗凯:哎呀,别提了,我跟我妈说了,我说跟我的爷爷奶奶,我爷爷奶奶都76岁了,都挺好的,我奶奶71岁了,我就跟我爸妈说,我晚上要出镜,在中央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董倩:拿出播音员的声音跟她说。
  苗凯:我要出镜了,就是她也不知道出镜是什么意思,她就说要上去要播音了,我特意说了一下,你爸妈你别跟我爷爷奶奶说,大半夜三四点,你说两个老人,你说你跟他说了他还有心思睡觉吗,我爸妈捱个拿电话,就开始通知我大姑,我小姑,我姥姥,我舅舅,我奶奶捱个通知,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全通知了一遍。
  董倩:七大姑八大姨。
  苗凯:真是七大姑八大姨,就差没到我们村的广播站去广播了。
  董倩:弟弟对你能出境,他反应是什么?
  苗凯:弟弟也很欣慰,弟弟会鼓励我。我弟弟说,好,加油。我弟永远就是这句话加油。
  解说23:4月22日,凌晨3点,苗凯走进直播间,开始播报。虽然,这一次播报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是这对于苗凯来说,是实现梦想的开始。
  董倩:真正出镜的那天?
  苗凯:别提了,我原本以为自己不会紧张的因为之前演练过,但是到那个凌晨三点片花一出的时候,应该是十几秒的片花,我的心就能感受到,当然心脏在这里,能感觉到从丹田这块突突都快飞出去了,心跳急速加剧,然后感到头都大了,然后在播报的时候努力压制自己的情绪一定克制,差点就崩溃了,我现在特别感谢我们的老师还有台里的播音部的老师们,他们真的太敢大了,怎么可以让我们就这样做直播呢,虽然是播报,但是那止不住,我万一兜不住,万一崩溃了呢。
  苗凯播报:
  解说24:苗凯对他自己的第一次央视出镜做出了这样的评价,由于紧张,导致我在荧屏前展现给观众的是不停地摇头晃脑。
  董倩:你怎么个摇头晃脑?
  苗凯:这样,各位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凌晨三点,欢迎走进本节的新闻直播间。
  董倩:怎么可能兜不住呢,就是念字为什么那么紧张?
  苗凯:我觉得不仅仅是念字,你要把文字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去把这一表咨询把里面的核心内容去传达给电视机前的观众,所以第二天有人会在网上说我这大叔,我说我才20几岁的小伙子,怎么就是大叔的名声呢,就说我摇头晃脑的,当然我现在觉得摇头晃脑是排解紧张的一种方式,到了第二次上镜的时候一定不要摇头晃脑。
  董倩:你从一名学生直接坐火箭一般坐到了中央电视台的主播台上,如果经历了美好的一种体验之后突然比如说未来有这种可能性,台里绝定你没有被留下,你可能又要回到原点上这种落差能不能受得了,
  苗凯: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我一直以为我的本命年还算比较顺利,我们七个人包括其他那些目前在那里配音的实习声们,真的是命运垂青我们了,我只能感谢各位老师吧,所以我一直觉得到这里学习就像一个地铁站一样,当幸福来敲门里面说的那句他连接着你的过去和你的未来。我认为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
  董倩:如果电视台没有留你的话,你会把它看成一次挫折吗?
  苗凯:不会,一点都不会,我特别感谢这次机会,真的就是焕然一新了,就自信满满地,不能说我自己有多好,但是最起码自信满满,因为我有这个信心,自己能力不够,但是你多付出一些总是能够补过来的。
  片花:
  纪实:董倩和张仲鲁前往学生公寓
  张仲鲁:这些就是我的窝,您来我特意收拾的。
  记者:来,带我们去看看吧。
  张仲鲁:好。
  记者:这一个屋住几个人?
  张仲鲁:是四张床,但是住了三个人,这个还有这个。
  记者:你是哪一张?
  张仲鲁:我是这一张,他俩现在是出去实习了。
  记者:平时在这儿读书、学习,晚上有熄灯的限制吗?
  张仲鲁:对,我们11点半停电。
  记者:一切都结束。
  张仲鲁:对。
  记者:电脑也关闭了。
  张仲鲁:不过我们一般都没怎么按点睡觉,因为笔记本电脑有电池,还可以再玩会儿。
  解说25:23岁的张仲鲁来自山东青岛,他和苗凯一样都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第二学位2010级的学生。在这7位实习播音员中,张仲鲁属于沉稳、幽默的类型,所以不管是选拔考试还是出镜,张仲鲁往往被安排在第一个。
  记者:这些东西都是谁的?
  张仲鲁:这是我买的一个话筒。
  记者:专业的一个。这是平时你可以配音作品的用这种的。
  张仲鲁:对,像这个是一套的,声卡。还有这个架子,这个话筒,这个防分道(音)。
  记者:就是外面干活的时候,这些作品都在这儿去录制了。
  张仲鲁:对,就是比较方便,在宿舍就能做,宿舍环境比较安静。
  解说26:这套专业的配音设备,花费了张仲鲁2000多块钱。和其他几位同学不一样的是,因为张仲鲁的声音不错,在他还没有进入中国传媒大学之前,就曾在德州市做过天气预报节目的主持人,2008年他还解说过山东省全运会散打选拔赛。2010年,张仲鲁进入传媒大学之后,找他配音的人更多了,2011年央视综合频道《梦想合唱团》邀请他为节目宣传片配音,辽宁卫视激情唱响节目宣传片也让他去配音,甚至一些影视剧中的旁白、配音也找他。
  张仲鲁:像这个就是我截了一段电影的片段,然后把它的原来的声音扒掉,把自己声音贴上去,这是雨人。把声音调大一点。
  记者:还是立体声了。
  张仲鲁:这是买了俩小音箱,这便宜,才20块钱。
  (播放片段)
  记者:实际上这个女主角的话是原声,然后你把男主角的话给掐掉了配成你的声音,你做这件事情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乐趣吗?
  张仲鲁:就是为了乐趣。就是喜欢控制声音,然后这个原声是孙悦斌配的,我就去模仿他,模仿他的感觉、他的声音,我觉得配完这个特别有成就感,也喜欢给朋友看。
  记者:你的朋友看完了这段,都会说什么?
  张仲鲁:像那么回事。
  记者:你觉得这个评价你满意不?
  张仲鲁:我觉得可以再高一点。
  记者:那我给你高一点的评价,真好。
  张仲鲁在宿舍配音
  解说27:张仲鲁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从网上下载一些影视作品,对着练习配音。在我和张仲鲁短短的接触中,我发现他对声音控制,已到达了一种迷恋的状态。
  记者:正如你说不管是诗朗诵也好,不管是给影视作品配音也好,不管是给新闻做配音也好,你对于声音为什么有这么深的热爱?
  张仲鲁:最早开始可能就是因为老师说,你声音真好,然后就形成自己想通过这方面来找寻一种成就感,因为人一辈子总想做点事吧,然后我可能有这方面的天赋,那我不妨就朝这方面努力,其实我原来的梦想是做一个搞学术的,然后发现也不是很适合,就是比较适合干这个,然后就努力地干好这个。
  记者:你想在哪方面的学术方面上有成就?
  张仲鲁:物理。
  记者:这个差得太远了。
  张仲鲁:对,一个也就是差别,两个行业。
  记者:最终发现自己的兴趣是在声音上?
  张仲鲁:对。其实也是为了证明自己,觉得自然自己适合学那个,可能以后想干这个,但是后来发现配音我能干得更好。
  记者:可能在这方面这么喜欢,我自己的感觉,可能你走对声音的掌控,比如说配音啊,可能更适合你,也许。
  张仲鲁:也许。然后包括其实我现在就是没出镜,我做配音也做得很开心。
  张仲鲁:然后我还有一些就是没有画面的一些也想给您听一下。像这个也是模仿的一个电影,《东邪西毒》,自己加的音乐,觉得还蛮有感觉的。
  播放片段:
  张仲鲁:也是自己玩的,自己模仿。
  记者:往往是带着玩的心态才能做出一番成就来。
  张仲鲁:对。尝试玩了之后,没有太多的负担压力。
  记者:所以你有这么一种玩的心态现在到中央电视台实习,可能对你来说一切都可以变得比较轻松,越轻松就越能胜任。
  张仲鲁:好像在央视的话,一方面我觉得玩的心还是比较淡的,那个平台还是比较高比较严谨,也挺紧张的有时候。配音啥的还比较容易应付,因为毕竟还是我的强项嘛,然后出镜的话觉得还是有一些紧。
  记者:实际上当你们渐入佳境的时候,也到了该离开的了,实习期也就快结束了。
  张仲鲁:是是是,反正我觉得既然来了一趟这么久了也收获很多,哪怕离开的话,我觉得也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财富。
  记者:是发自内心的说吗?即使真的留不在台里头。
  张仲鲁:当然是肯定希望能留下,留不下的话,这些肯定也够受用一生了。
  董倩串场:
  这儿是中央电视台新闻播音员的办公室兼化妆间。你跟我进来以后,你会发现这儿的空间非常狭窄,甚至可以用“简陋”这个词来形容。现在这七名同学呢,就像他们无数个前辈一样,在这里开始每天的准备工作,化妆、读稿子等等。这儿有一排一排的柜子,这个柜子在这个房间里就标志着每一个人的存在。可能对这七个小同学来说呢,他们现在最希望的就是有一天,他们也能够在这里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解说28:从这些实习播音员进入中央电视台的第一天起,他们就过上了和新闻主播们一样的值班生活,虽然每天要挤着地铁来上班、上大夜,,但是在过去的四个月的实习期里,他们不仅获得了宝贵的实战经验,而且渐渐地从稚嫩走向成熟。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播音部主任:
  李瑞英:我觉得当然是稚嫩,后来是成熟,尤其是上这个大夜班,大家觉得很辛苦,但实际上我们都是这样做过来的,原来新闻频道没有24小时滚动的时候,我们就是上早班4:30上班,那同时又加了大夜班之后,我们很多资深的主播,工作20年的人一样上夜班,比如说夜里你要困的时候,只能在这个沙发上打一会盹,但是这就是我们几十年工作,就是这样。所以有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这个工作背后的故事,只是看到它光鲜亮丽的一面,好像就觉得,哎呀确实很辛苦,但是你比较承受得住这份辛苦,才可能慢慢日积月累,然后让大家去接受你,每个人都是这么,每个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解说29: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第一批实习播音员就将结束实习,现在,已经有多家地方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的其他频道对这7位实习播音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项目处于稳步推进中,第二批、第三批实习播音员正在进行录像考试,这其中也包含女性主持人、播音员。
  董倩尾语:
  20年前当我第一次坐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室里的时候我也是非常的紧张,我十分在意自己的头发、化妆,还有衣服是不是得体,但是通过这些年的工作经历,我意识到,主持人是建立在观众和新闻之间的一座桥梁,观众是通过我而看新闻,额渐渐地会把我这个角色淡化掉,我想这七名广院的同学现在可能最在意的就是他们在播报的过程中,会不会念错了稿,会不会太紧张,但是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他们会意识到,自己嘴里播出去的新闻到底是什么内容,这最重要。
更多请关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董倩老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