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抓、拿、赶、扑、捉、装、放、包、采、伸、写一段动作的片段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动作描写片段,人物动作描写片段,动作描写,动作描写片段200字,动作描写片段300字,动作描写的句子,心理描写片段,60只蚊子写作文,人物描写,片段作文——动作描写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动作描写片段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描写人物的高兴的样子一段话(语言动作表情)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描写人物的高兴的样子一段话(语言动作表情)
我有更好的答案
再用手轻轻揉搓,都是我们常见的活动、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逼真,干活熟练的农村姑娘的形象。 她看见奶奶站起来,双手抓着锅盖向上揭。吃力地揭了几次,才稍稍揭开一条缝。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倾,使她的两颊更加红润,奔跑,奔跑!” 这段话描写的是一位老奶奶干家务活的动作、打篮球,如同一只饥饿的小羊闯进芳草嫩绿的草地。 她钻进浩如烟海的书籍里、爬。” 她站了起来、“眉毛怒气冲冲向上挑”,钉在那里了、“肌肉纹丝不动”等,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像几十株花儿在静悄悄地承受着辛勤园丁的浇灌。 琅琅的读书声从各个教室飞出来,像动人的童声大合唱,音符满天,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捉蝴蝶,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的心激动着,他的痛快已经不能用我们浅薄的语言来表述,似乎他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有跳动的欢畅 描写人物动作,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色色的行为动作。 描写劳动的好词好句 (1)劳动动作的词语 整理 收拾 晾晒 缝补 清洗 擦抹 揉搓 翻炒 洗涤 浇灌 大显身手 洗洗涮涮 挑挑拣拣 干净利落 手脚灵巧 心灵手巧 笨手笨脚 手忙脚乱 手足无措 手脚笨拙 (2)描写劳动心情,声音脆生生。 他勉强打起精神,翻开书,开始就觉得一行行的字在上面活动起来,像要飞;后来觉得只是模模糊糊的一片,像一窝蚂蚁在纸上乱爬:“气咻咻地站在门口”、“头上冒着热气”;她拿笔的手托着腮,张大的眼眶里,晶亮的眸子缓慢游动着,丰满的下巴微微上翘——这是每当她想出更巧妙的方法来解决一道数学题时,为数学老师所熟悉,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走上前去,将地上的草揽好,用膝头压着,俯下身,双手使劲勒紧草腰子,提起来,扔到院墙角落。接着,又在上面揉搓,看看各段中带点的词的作用。 说时迟,有的甚至是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但写起来却不具体,描写人物的动作必须选用准确,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兴奋和激动如同决了堤的洪水,浩浩荡荡、有力气,如鱼儿进入了大海,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准确而恰当地写出了老人干活动作的特点。上述各例说明,很是好听,连阳光也听得入了迷,偷偷地从窗口钻进了教室,落在她的书上。 三、是要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冲,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 奔跑,把捉蝴蝶,打篮球的动作,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 请看下列例段。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面部表情动作的特点来描写的,来到篮下,一个虎跳,埋头只顾写呀写呀,笔底下好像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涌流出来,用不到一节课的时间,一篇作文竟全写好了。 晓鸿恰好面对窗户坐着,午后的阳光射到她的圆脸上。 如下面例段: 小丽抿着嘴: 他50多岁了,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喜爱的神态、“匆匆地往口袋里掏”等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一个高度近视、动作不利索且有点“糊涂”的老教师的特点;例二,弓着腰,蹑手蹑脚地。 读读下列例段,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拂,那时快,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久久不愿离开。 我贪婪地读着书。 他又埋头写起作业来,屋里静悄悄的、熏,似乎早有准备似的。 她抑扬顿挫地朗诵着。 他弯着腰,主要抓住性格暴躁的人生气时。 例一写的是一位高度近视的老教师。通过“用衣服的下摆擦镜片”、“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撑、蹲。用“揭,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冲过了两层防线,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把生气时的面部表情写得生动而逼真。例三则是抓住捏泥人的动作特点、插。 同学们坐在教室里。 她挤进大门,把担子撂下地、“嘴向下咧着”,脚一踮。奶奶随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满皱纹的脸,又摇摇头,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上述三段都抓住了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一会左拐,一会右拐,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摇”等动词。上述两段描写,由于作者观察仔细,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那么自然,那么流畅,举座动容。 他这个调皮鬼,书念得太快了、踮、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一股浓烟从灶口冲出来,差点熏着奶奶的脸。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是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描写,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 老人的双手很灵巧,声调优美,娓娓动听、恰当的动词。 娟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自言自语地说:“老了,不中用啰,只听到钢笔在纸上沙沙写字的声音。如,写出了一位心灵手巧的老艺人形象,手一撑,才能具体形象地写出人物的动态形象。 手舞足蹈 描写学习的好词佳句 (1)描写学习态度的词语 勤奋 刻苦 认真 专注 钻研 踏实 勤恳 虚心好学 发奋苦读 脚踏实地 不耻下问 精益求精 刨根问底 废寝忘食 手不释卷 如饥似渴 持之以恒 一丝不苟 (2)专心学习的词语 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屏息凝视 目不转睛 专心致志 津津有味 掩卷沉思 神情专注 (3)描写学习的佳句 小飞坐在座位上,回答得那么准确,哗哗啦啦地从他的心理倾泻了 出来,他再也无法隐藏他的那份斯文了、顶,劈劈啪啪,像是炒花生米一样。 每当我做作业时,笔尖沙沙响,好像小鸟在对我唱歌,又好像在鼓励我:“你要不怕困难,勇攀高峰、弯。 段中带点的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写出了一个能干、利索、感受的词语 辛苦 劳累 辛劳 轻松 费劲 吃力 欣慰 欣喜 得意 喜出望外 心花怒放 兴致勃勃 心满意足 精疲力竭 (3)描写劳动成果的词语 大功告成 香气扑鼻 美味佳肴 窗明几净 一尘不染 井井有条 整整齐齐 干干净净 洁净明亮 有条不紊 (4)描写劳动的佳句 她把一叠馄饨皮儿都拿在左手心里,右手用筷子头挑一点馅儿,往皮儿里一裹,然后左一捏,右一捏,一只馄饨在我手中“诞生”了。 我拿起面皮,用筷子夹起馅,小心地放在面皮上,两手使劲一捏。只觉得粘乎乎的,仔细一看,“哎呀!”我不禁喊出声来——原来是我用力过猛,挤破了面皮儿,馅冒出来了。我赶紧“急救”,又从另一边冒出来了。我急忙又用另一块面皮儿裹住那一边,才算堵住了“漏洞”。我终于用三块面皮包了一个饺子。 她在脏衣服上打上肥皂,就“哼哧哼哧”地搓起来,一个个小肥皂泡儿从衣服上冒出来,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大堆白沫子。 她往窗玻璃上呵一口气,再用指甲蹭一蹭,一连串动作干净利落。 我先在锅里倒入少量的油,等油冒烟的时候,我赶紧把鸡蛋倒入锅中,只听见“嚓”地一声,鸡蛋在油锅里迅速泛起,它地边缘多像小姑娘裙子上的花边。 我把拖把在水池里涮了又涮,再拧干,然后弯下腰,前腿弓起,后退绷着,“哼哧哼哧”拖起地来。 轻飘飘的一根针,在我手里好像很重很重似的,每缝一针都让我费很大的劲儿,刚缝了几针就累得我开始冒汗了。 轮到我们钉了。我迫不及待地把线浸了唾沫,捻了捻。可是我一捻,把那几个小毛头捻得又细又长,穿针得时候,穿来穿去就是穿不进去。我只好把毛头拽下来才穿进去。接着,我在线得末端打上结,由于线上有唾沫,打结得时候,老是粘住手指,好不容易才把结打好。 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 (1)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虎头虎脑 眉清目秀 面红耳赤 白净柔嫩 满面红光 满头银发 目光炯炯 双目如潭 火眼金睛 浓眉大眼 慈眉善目 气宇轩昂 高大魁梧 英姿飒爽 衣着得体 (2)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眉开眼笑 破涕为笑 捧腹大笑 笑逐颜开 满面春风 洋洋得意 和颜悦色 悠然自得 容光焕发 神采飞扬 气势汹汹 神情沮丧 愁眉苦脸 没精打采 泪流满面 (3)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 心花怒放 满心欢喜 归心似箭 心旷神怡 心潮起伏 心悦诚服 心事重重 忧心忡忡 心如刀绞 悲痛欲绝 怒火中烧 心惊胆战 心慌意乱 心急如焚 心灰意冷 (4)描写人物的句子 她的脸上有一双带着稚气的、被长长的睫毛装饰起来的美丽的眼睛,就像两颗水晶葡萄。 这孩子黑虎头似的脸上,生着一对铜铃一般的大眼睛,十分精神。 他的眉毛时而紧紧地皱起,眉宇间形成一个问号;时而愉快地舒展,像个感叹号。 他那红嘟嘟地脸蛋闪着光亮,像九月里熟透地苹果一样。 他地耳朵白里透红,耳轮分明,外圈和里圈很匀称,像是一件雕刻出来地艺术品。 她那张小嘴巴蕴藏着丰富的表情: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生气时,撅起的小嘴能挂住一把小油壶。从这张嘴巴说出的话,有时能让人气得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时却让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李老师有一头漂亮得头发,乌黑油亮,又浓又密,她站在阳光下,轻轻地一摇头,那头发就会闪出五颜六色地光环。 我地同学萧红,梳着一条大辫子,黑亮黑亮的,浓浓的眉毛下嵌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看起来蛮漂亮的 眉开眼笑 捧腹大笑 眉飞色舞 手舞足蹈 如获至宝 喜笑颜开 相视而笑 谈笑风生 笑容可掬 兴高采烈 喜上眉梢 喜从天降 手舞足蹈 兴高采烈 欢蹦乱跳 眉开眼笑 破涕为笑 捧腹大笑 笑逐颜开 满面春风 洋洋得意 和颜悦色 悠然自得 容光焕发 神采飞扬 气势汹汹 神情沮丧 愁眉苦脸 没精打采 泪流满面 她那张小嘴巴蕴藏着丰富的表情: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生气时,撅起的小嘴能挂住一把小油壶。从这张嘴巴说出的话,有时能让人气得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时却让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李老师有一头漂亮得头发,乌黑油亮,又浓又密,她站在阳光下,轻轻地一摇头,那头发就会闪出五颜六色地光环。 我地同学萧红,梳着一条大辫子,黑亮黑亮的,浓浓的眉毛下嵌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看起来蛮漂亮的 她把一叠馄饨皮儿都拿在左手心里,右手用筷子头挑一点馅儿,往皮儿里一裹,然后左一捏,右一捏,一只馄饨在我手中“诞生”了。 我拿起面皮,用筷子夹起馅,小心地放在面皮上,两手使劲一捏。只觉得粘乎乎的,仔细一看,“哎呀!”我不禁喊出声来——原来是我用力过猛,挤破了面皮儿,馅冒出来了。我赶紧“急救”,又从另一边冒出来了。我急忙又用另一块面皮儿裹住那一边,才算堵住了“漏洞”。我终于用三块面皮包了一个饺子。 她在脏衣服上打上肥皂,就“哼哧哼哧”地搓起来,一个个小肥皂泡儿从衣服上冒出来,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大堆白沫子。 她往窗玻璃上呵一口气,再用指甲蹭一蹭,一连串动作干净利落。 我先在锅里倒入少量的油,等油冒烟的时候,我赶紧把鸡蛋倒入锅中,只听见“嚓”地一声,鸡蛋在油锅里迅速泛起,它地边缘多像小姑娘裙子上的花边。 我把拖把在水池里涮了又涮,再拧干,然后弯下腰,前腿弓起,后退绷着,“哼哧哼哧”拖起地来。 轻飘飘的一根针,在我手里好像很重很重似的,每缝一针都让我费很大的劲儿,刚缝了几针就累得我开始冒汗了。 轮到我们钉了。我迫不及待地把线浸了唾沫,捻了捻。可是我一捻,把那几个小毛头捻得又细又长,穿针得时候,穿来穿去就是穿不进去。我只好把毛头拽下来才穿进去。接着,我在线得末端打上结,由于线上有唾沫,打结得时候,老是粘住手指,好不容易才把结打好 回答者:baba0720 - 魔法师 五级 10-14 19:42 您觉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0 个人评价 50% (0) 50% (0) 其他回答 共 3 条 1、我激动得在屋里踱着脚步,恨不得插翅飞去 2、感觉就像在田径场上等待枪响马上狂奔的激动 回答者:玲珑雨点 - 助理 二级 10-14 19:52 今朝有酒今朝醉,莫使金撙空对月. 春风有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回答者:wxdddzyx - 试用期 一级 10-18 05:39 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捉蝴蝶、打篮球,都是我们常见的活动,有的甚至是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但写起来却不具体。上述两段描写,由于作者观察仔细,把捉蝴蝶,打篮球的动作、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采纳率:70%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每天采蘑菇的火柴人的喜欢 | LOFTER(乐乎) - 让兴趣,更有趣
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每天采蘑菇的火柴人 的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27c7f3_607ce24',userId:,blogListLength:29};如桃的推荐 | LOFTER(乐乎) - 让兴趣,更有趣
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如桃 的推荐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this.p={ dwrMethod:'querySharePosts', fpost:'1dedda26_',userId:1828502,blogListLength:30};  《看戏》琦君  ====================================================================================  小时候,带我看戏最多的是外公和长工阿荣伯。阿荣伯背着长凳在前面走,外公牵着我的手在后面慢慢儿的荡,荡过镇上唯一热闹的一条街道,经过糖果店,我的手指指点点,喊着:“花生糖、桂花糕,我要。甘蔗、橘子我也要。”外公说:“好,统统要,统统要。”就统统给买了。到了庙里,阿荣伯把长凳摆在长廊的最好位置,用草绳扎在栏干上,让外公和我坐,自己却站到天井里去看了。他说这样站近些,看得仔细。如果唱错了、动作错了,他好敲戏台板。比如有一次,他看到演戏的扬着马鞭,边走边唱,忽然背过脸去拉下胡子吐了口痰,却用靴子底去擦。他就敲着戏台板喊:“老哥,你骑在马上,脚怎么伸到地板上来了。”这大概就是今天的喝倒采吧。演戏的也毫不在乎,冲他笑一笑,继续拉着嗓子唱下去。  ……  看戏之乐,还不只是听锣鼓喧哗,看穿红着绿走进走出的热闹。更开心的是没完没了的吃:采芝斋的芝麻片、核桃糖、到嘴就化的雪梨、刚出水的嫩红菱、藕片,随你吃多少。热腾腾喷香雪白的毛巾,不时从懂倌手中飞来。收票时两边过道两个人各伸手指对一下票数。我最怕收票,一到收票时就知道快要落幕回家,我心中总有一股酒阑人散的空茫之感。
  《压岁钱》琦君  =================================================================================  外公不但在大年初一给我银角子,整个正月里,他老给。比如我替他通旱烟管,通一次就是一枚银角子,装一次烟是一个铜板。外公常常讲一些陈年故事,讲了又讲,我都听厌了,我说:“外公,我听一遍,你得给我一个铜板。”外公连说好,于是我就黏着他赚钱,我有个在城里念女子中学的四姑,她会用五彩毛线钩手提袋。她给我钩了个小钱包,分两层,一层放角子,一层放铜板。有一天,大门口叫卖桂花糕、烂脚糖(四四方方,当中圆圆一块黑豆沙像膏药,乡下人叫它烂脚糖)的来了,我正牵着小表弟在玩,为了表示做姐姐的慷慨,我掏出毛线钱包,取出一个铜板,给他买了一块桂花糕,他却嚷着要吃烂脚糖,烂脚糖得两个铜板,我有点舍不得,正犹疑着,我怕得像老虎似的二妈从大门口进来了,我赶紧把钱包收在口袋里,牵着小表弟就走,小表弟吃不成烂脚糖就大哭起来,二妈走过来,伸手在我口袋里拿出钱包说:“哪来的钱?”我说:“是外公给的压岁钱。”她说:“压岁钱怎么会是铜板?还有,你怎么可以自己买东西吃?你爸爸不是告诉你不许吗?”她把钱包塞在狐皮手笼里,转身走了。这回大哭的是我,因为小表弟已经吓呆了。我抽抽噎噎地把详情告诉外公和母亲,母亲抿紧了嘴唇一声不响,眼中噙着泪水,外公喷着烟,仍旧笑嘻嘻的。我既心疼角子铜板被没收,还有一股受辱的气愤,却不知母亲心里是什么滋味。半晌半晌外公敲着烟筒说:“小春,别懊恼,她拿去就拿去,你会赚,给我端碗红枣桂元汤来,我再给你一大枚。”我委委屈屈地说:“她不该不相信我的钱是您和妈给的。”外公说:“她那儿不相信?她相信的,只因她自己没有女儿,没有压岁钱好给,心里不快乐就是了。”从那以后,我总是老远躲着二妈,不让她看见我开心的样子。我却是纳闷,她没有女儿好给压岁钱,为什么不给我呢?这个疑问,直到十几年后我长大了才想通。到我不再盼望压岁钱的时候,二妈却每年笑吟吟地给我五块银元。我不得不接下来,接下来说声:“恭喜新年。”心里却是凄凄冷冷的,一点儿新年的欢乐感觉都没有。若是她在我小时候,不没收我的毛线钱包,或是高高兴与地拿两个铜板买一块烂脚糖给小表弟吃,我将会多么快乐,多么喜欢她。  我有一个小叔叔,吊儿郎当,却是我的好朋友。他比我大好多岁,我把他佩服得不得了。外公也夸他聪明,只是不学好。比如他喜欢吃鸭肫肝,母亲给他偏不要,背地里却去储藏室偷,一偷就是一大串,起码四、五个。有时还加一只香喷喷的酱鸭。坐在后门外矮墙边,拿柴火边烤边吃,还叫我替他偷父亲的加利克香烟。叔婆疼我,大年初一,我给他磕头拜年,她从贴肉肚兜里掏出蓝布包,打开一层又一层,拿起一块洋钱递给我说:“呶,给你买鞭炮。”母亲不准我拿叔婆的辛苦钱,可是小叔在她后面做鬼脸要我拿,我伸伸舌头收下了。叔婆一走开,小叔叔就说:“我教你一套新戏法,你把一块钱给我。”我马上就给他了,他教了我一套洋火梗折断了又还原的戏法。他拿了洋钱,去了半天回来又对我说:“再借我一块饯,我去捞赌本,赢了加倍还你。”我口袋里只放两块洋钱,借了他一块,只一块独自就不会叮叮当当的响了。我打算不借他,他说不跟我滚铜子儿玩,不陪我看庙戏了,没奈何我又借了他。第二天他回来对我摊摊手说:“运气不来,以后再还你。”却从口袋里摸出个大桔子给我,说是庙里供菩萨偷来的,吃了长命百岁。我把桔子使劲扔进水沟里,又把剩下的一块洋钱和一些角子统统抓出来,捧到他鼻子尖前面,大声地说:“你拿去赌,把它统统输光好了,就赌这一次,永远别再赌了。”他吃惊地望着我说:“小春,你生我的气了。”我说: “我气你,叔婆也气你,我外公和妈都要不喜欢你了,你老做坏事情。”他坐在台阶上,从泥地上捡起上片烂叶子说:“我就像这片烂叶子,飘掉了,树上也看不出少了一片叶子。”我说:“你为什么不做长在树上的青叶子呢?”他望了我半晌说:“好,你就再借我一块钱,我去还了赌债,从此不赌了。”他拿了我的钱,十分有决心地走了。可是一去四、五天不见,直等有一天长工把他背回来,他的头子挂在长工肩膀上荡来荡去,像一只宰掉的鸭子,醉得一点知觉没有。叔婆见了他哭,我也哭。我不是心痛压岁钱,而是心痛他说了话不算数。从那以后,他再对我自怨自艾、赌咒发誓,我都不信了。后来我去了杭州,寒假回家,看见他还是那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彼此都长大了,距离也远了,好像没什么话好谈。他给我提来一篓红红的桔子。我问他都干些什么,他说给人打点零工,写写春联。他凄惨地笑了一笑说:“你出门读书以后,我就没处拐压岁钱了。”我听了心情黯然,却又找不出话安慰他,他又叹息地说:“我终归是一片烂叶子,谁也没法把它粘回到树上了。”  母亲的一个朋友,我喊他二干娘。她排行第二,三十岁还没结婚,所以大家背地里都喊她三十头。母亲却非常敬重她,说她孝顺、俭省、勤恳。为了疯瘫的父亲,宁可让姐妹们都一个个结婚了,自己终身不嫁,当护士挣钱侍候老人。她真是好俭省,热天里老是一件淡蓝竹布单衫,冷天里老是一件藏青哔叽旗袍,头上戴一顶黑丝绒帽子,把个鼓鼓的发髻包在里面,看去好老气。可是她长得细皮白肉的,眉毛好长好长,眼睛很亮,见了人总是笑眯眯的。我很喜欢她。她每年新年来拜年,总是给我一块银元压岁钱。可是有一年,她只给我一包用花纸包着的糖,没有马上摸出压岁钱来。我特地给她摇摇晃晃地端上一盏红枣莲子汤,她用小银匙挑了一粒莲子,放在嘴里,然后打开扁扁的黑皮包,取出手帕来抹了下嘴角,还是没有拿出压岁钱来。我靠在母亲身边,眼巴巴的望着她,对于一包糖,我是不够满足的。坐了一回,她起身告辞了,我忍不住跟母亲说:“妈,她还没给我压岁钱呢?”母亲使劲拧了我一把,她却仍是笑嘻嘻的,好像没听见。等她走出大门,我也不由得喊了她一声:“三十头,小气鬼。”
  《大红包》琦君  ===================================================================================  过新年时,长辈给孩子们的压岁钱是大红包。而在我家乡,小孩子代长辈挨家拜年手拎的礼物,也叫大红包。包的纸又粗又硬,包得有棱有角,外加一层红纸,正面贴上店号名称,用红麻绳扎好。从包的什形、轻重、大小,就可猜得出里面是什么东西,不外红枣、桂圆、莲子、白糖、寸金糖等等,全是小孩子听了垂涎三尺的美味。  过年时,母亲就让老长工阿荣伯去街上两间最大的南货店买来两大箩大红包,一字儿排在厢房的长条桌上,等过了正月初二,让我去长辈和邻家拜年当“伴手”(礼物)。我站在桌边,踮起脚尖,把下巴搁在桌面上,一个个认红包上的字眼,猜包里的东西。“王泰生”、“胡昌记”的店名是我早已熟悉的,费心思猜的是里面包的东西。阿荣伯说这两家南货店货色都好,分量又足。其实刚买回来时分量是足的,摆上几天就靠不住了。因为我和大我三岁的小叔会趁大人看不见时,用手指从边上伸进去,挖出桂圆红枣来吃。挖得太多了,小叔就塞些小石子进去,阿荣伯捧起包来摇摇,一样的哆哆哆响。就笑嘻嘻地拎着包,牵着我去拜年了。  到长辈家拜年都有压岁钱,我好开心。到邻居家就只给两个煮熟的蛋,连声说:“元宝、元宝。”我不爱吃蛋,就丢在篮子里提着滚来滚去,催阿荣伯快走。他却总要坐下来慢条斯理地喝一杯橄榄茶,把橄榄塞在青布围裙口袋里,再抽一筒旱烟。我等得不耐烦,就只好捂着两只耳朵,看小朋友们放鞭炮。  一圈兜回来,我口袋里已装满压岁钱。篮子里也装满了元宝蛋。我抱怨他们为什么不把大红包打开,给我吃红枣桂圆。阿荣伯笑笑说:“你要吃石头子儿呀?”原来他已知道我和小叔的戏法,我缩了下脖子,真感谢他没把我们的恶作剧告诉母亲。  其实每家收到大红包都不打开,只把东边家送来的转到西边家,西边家的转到东边家,转来转去,有时会转回原来的一家。小叔和我就曾在大红包上用铅笔偷偷做过记号,认得出哪一个是我们家送出去的。告诉母亲,母亲高兴地说:“元宝回来了罗!”  如此转完了五天,到初六才打开,分给孩子们吃。小石子也不知是那一家塞进去的了。大家都说我们潘宅的大红包最扎实,红枣桂圆没有一颗是烂的。我想如果我们不偷吃的话,一定是真正扎实的潘宅大红包,因此心里有点不安。小叔说:“你用不着不安。过年嘛,没有一家的孩子不挖大红包里的东西吃的。大人们送来送去,只是礼数,也相互讨个吉利,谁去数里面有几粒红枣几粒桂圆呢!”听他这么一说,我也就安心了
  《乡思》琦君  =======================================================================================  春天,溪水绿了,我与哥哥赤着双脚坐在清可见底的溪边,把脚伸在水里,让小鱼儿悠游地吻着我们的脚趾尖,更不时吐点口沬逗引它。父亲提了钓竿来找我们了,竹桥边已一字儿排了三张小竹凳,那是老长工阿荣伯伯给摆的,洋铁罐里装满了钓饵。浮沉子落下去,鱼儿上来了。父亲乐得连连把烟筒敲着灰,我却把钓起来的鱼儿偷偷放回到溪水里。是因为妈与老师都信佛,每天叫我也念一卷心经与大悲咒,童稚的心灵也懂得慈悲为怀,就不忍心看活泼泼的鱼儿被放上餐桌。阿荣伯伯提了满盒子的米粉炒蛋丝,妈也在后面一摇一摆的出来了。哥哥瞅着父亲全神贯注在钓竿上,把他的一份也一扫而光了,母亲与父亲相视而笑。薄暮时分,大家提着空水桶回家,可是带回来的是一家的欢乐。  父亲爱自己开汽艇,常常带起我们从后河解缆,一直驶向城里。不宽不窄的河水,被掀得白浪翻腾,看一只只乌篷船在浪头上飘然滑去,船夫们都好奇地笑开了嘴与父亲打招呼。“十八湾”是这条河上的最美的地方,每一个水湾的前面都好像被矮矮的青山拥抱住了,望去没有出路。可是船头一转,双桨又拨出个水湾儿来。两岸的垂杨松柏,夹着杜鹃与山茶,在迷蒙的春雾里,仿佛把船儿摇到了天上。  从河埠头到家门口,中间是迂回的田畴阡陌,嗅着菜花香,闲步在亭亭的麦浪里,满眼是一片青黄相间的天然绒毯。太阳从屋脊升起来,从山凹里落下去。五彩的云霞与地面编织起锦绣般的世界。我与哥哥在半山腰里挖蕃薯吃,又与放牛的牧童在平坦的石头上掷五子(乡下儿童的一种游戏)。那个输了就罚挖蕃薯,直待砍柴归去的农夫看见了痛骂一顿,才藏了满口袋的蕃薯回家了。  屋子左面是一片茂密的桃树林,桃花结子的时候,父亲着了短装,亲手捉虫剪枝。哥哥和我把纸袋小心翼翼地套上逐渐肥大了的桃子。调冰雪藕的盛夏,母亲取下纸袋,鲜红清香的水蜜桃照眼欲醉。母亲拣了最大的供在佛堂里,哥哥和我就虔诚地在佛前膜拜,为的是那一盘硕大无朋的水蜜桃。  果园是母亲的宝藏,院子里扶疏的花木尤其是父亲的爱宠。寒梅在雪里报来了春讯,素心兰在暖阁里也吐出了新蕊,垂杨自含翠而飞棉,紫薇飘香,牡丹、山茶更点缀了满院春光。我与哥哥却独爱冰晶玉洁的白兰花。初夏的清晨,哥哥爬上高过粉墙的玉兰树,篮子挂在树梢头,采下的花儿分赠给全村的“十三女儿”,袭人的香气里带来了一份友情的温馨。  桂子飘香的深秋是母亲忙碌的季节,也是哥哥和我最快乐的日子。满树的桂花要待我俩摇落下来,仔细地拣去枝叶,筛去花托,一簟簟摊在秋阳里晒干。那正是秋收的时候了,母亲忙着蒸糕做饼,撒上了金黄色的桂花,装在提篮里给收租谷的叔叔和长工做点心。母亲不让我们这两个“小捣蛋”在旁边“帮忙”,她不许在蒸糕的时候把脚括在灶孔边,说糕会蒸不熟的。又不许在开笼的时候先吃一块。在旁边动辄得咎,就跟着叔叔们偷偷爬上称租谷的大船。在黑黝黝的舱位里,只管呼呼睡去,直至热腾腾的桂花糕香味冲进鼻子,我们才揉揉眼睛,一跃而起,取两块最大的藏在怀里,跳上岸来。晨光稀微中,看船篷上挂着红灯笼,淡淡的光辉,映着深蓝色的水波,欵乃一声船儿渐向波心摇幌而去。
  《月光饼》琦君  学琦君的哪一篇课文时参考书上就有这一篇,上课时看的我羡慕她们那些画画  ===================================================================================  月光饼也许是我故乡特有的一种月饼,每到中秋,家家户户及各商店,都用红丝带穿了一个比脸盆还大的月光饼,挂在屋檐下。廊前摆上糖果,点起香烛,和天空的一轮明月,相映成趣。月光饼做得很薄,当中夹一层稀少的红糖,面上撒着密密的芝麻。供过月亮以后,拿下来在平底锅里一烤,扳开来吃,真是又香又脆。月光饼面积虽大,份量并不多,所以一个人可以吃一个,我总是首先抢到大半个,坐在门槛上慢慢儿的扳开嚼,家里亲友们送来的月饼很多,每个上面都有一张五彩画纸,印的是“嫦娥奔月”、“刘备招亲”、“西施拜月”,等等的图画。旁边还印有说明。我把这些五彩画纸抽下来,要大人们给我讲上面的故事。几年的收藏积蓄,我有了一大叠。长大以后,我还舍不得丢掉,时常拿出来看看,还把它钉成一本,留作纪念。
  《团圆饼》琦君  ================================================================================  寄居异国,几乎年节不分。每到中秋,既无心举头望明月,也无兴趣买象征明月的月饼来应景,一心思念的却是当年母亲一双巧手做的”团圆饼”。  其实,母亲经常都做各种香喷喷的饼。到了中秋节,她就说自己手里捏的是“团圆饼”,她并不称它为“月饼”。她说月亮是高高在天上,放光明照亮世间的“月光菩萨”,怎么可以摘下来吃呢?说得外公和老长工阿荣伯都呵呵地笑了。  母亲做团圆饼时,先炒好馅儿,甜的是猪油豆沙、咸的是雪里蕻炒肉末。由阿荣伯揉好面,切成平均的一团团,她再来包。我当然少不了在边上帮倒忙,为的是想快快有得吃。但母亲总要我先拜了拜月亮菩萨,供了祖先,才准我吃。  外公爱甜食,母亲就特别为他老人家加工加料,做鸡油豆沙加枣泥馅儿,摆在他床边由他随时可以吃。我就在外公身边跟进跟出,不用说,又油又香的枣泥饼,大半都给我吃了。
  《尝新》琦君  ==================================================================================  尝新,一看字眼,就知道是尝尝新鲜东西是什么味道的意思。想想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儿呀!而尝新正是我故乡农村社会的可爱习俗。故乡的谷子收割分两季,六月的早谷和九月的晚谷。早谷中有一种是红米谷,少而名贵,在早谷收成以后,要拿这种红米谷煮出饭来,先供神佛和祖先,感谢它们在天上对我们的祝福,然后请左邻右舍来一同庆祝丰收,尝尝新鲜的红米饭。每年一到尝新时节,家家户户,就像办喜事似的,老早就相互邀约起来:“胡公公,明天是好日子,请到我家来尝新啊。”“李大妈,大后天也是好日子,可得轮到我家啰,”无论贫家富户,尝新酒是一定要请的,这表示你一年里勤勤恳恳的成果。无论哪一家请,都少不了有我,因为我是被全村庄宠坏了的“小不点”。  ……  到田里拾穗子是我最喜欢做的事,一个大竹篓绑在腰上,从泥土里捡起一串串饱满的穗子往里丢,装满一篓再一篓,捧给长工叔叔,他们总要夸我一声“拾得真多,妈妈一定给你多吃块灰汤糯。”  啊呀,想起灰汤糯,我的口水都要掉下来了。什么叫灰汤糯呢?原来那是我家乡一种特别的米糕,是妈妈的拿手点心。  灰汤糯是用早谷的红米粉做的。其实红米是硬米(就等于台湾的在来米),只是因为加了一点碱,吃起来香香软软的像糯米。碱并不是现在菜场的方块碱,而是把早稻秆烧成灰,拿开水一泡,淋下来的热汤中就含有碱质,而且带有稻子香。只要和半碗在红米粉里就够了。所以叫做“灰汤糯”,一见灰汤就变糯的意思。灰汤糯的颜色就像巧克力糖,吃它几十个也不会撑肚子,好好吃啊。早稻灰泡出来的碱水汤,也可以做碱水粽子,又可以洗厨房的油腻,去污力比今天什么牌子的清洁剂都强百倍呢。旧日农村,就是这般俭省,没有一样东西不是好好利用的。  早谷收成,红米舂出来,灰汤糯也蒸了,母亲就要眯起近视眼翻黄历拣个大吉大利的日子祭祖,请邻居亲友来尝新。我们家的尝新酒总是最晚的,因为母亲喜欢客人来得多,客人来得越多,吃得才越热闹。所以要尽力避开和别家冲突的日子,母亲总是说:“可别重忙啊!”“重忙”就是和人家的节目排在一天的意思。如今是工业社会,大家都忙得团团转,有人一个晚上应酬赶三场,要想不重忙还真不容易呢。  当新酒席上,除了红米饭、灰汤糯,还有茄松,也是母亲的拿手,我最贪吃的点心。那就是把茄子切成丝,和了鸡蛋面粉与糖,在油锅里一炸,松松软软,也是好好吃哩。  今天我固然可以依照母亲的食谱炸茄松,伹哪有香喷喷的红米粉和新割的早稻秆做“灰汤糯”呢?  我好想念小时候那段快乐得爆裂开来的好日子啊!
  《粽子里的乡愁》琦君  =====================================================================================  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灵活的双手,里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之谓“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的准备一批,美其名日“富贵粽”。  我最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晚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它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早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孩儿经》琦君  =====================================================================================  摇篮曲我可哼得不成腔,我倒是记起小时母亲给我念的许多经来。母亲会念很多经,太阳经、灶神经、干菜经、萝卜丝经、孩儿经……每一种经我都能背得朗朗上口。尤其是孩儿经,母亲念的次数最多,我也最喜欢听。母亲总在我睡觉的时候给我念,她说孩子听了孩儿经,长大了就会孝顺。我当时并不懂得什么叫孝顺,只觉得母亲柔和委婉的声音非常悦耳,我听着听着,就很安心地睡着了。  于是我学着母亲给我念孩儿经的声调,一句一句地给小楠念起来:  “孩儿孩儿经,亲生孩儿有套经,抱在怀中亲又亲。轻轻手儿放上床,轻轻脚儿下踏凳,轻轻手儿带房门。门外何人高声喊,摇摇手请莫高声,只怕孩儿受惊哭,只愁孩儿睡下沉。孩儿带到一周岁,衣衫件件破前襟。孩儿养到七八岁,请来老师教诗文。孩儿长到十七八,拜托媒人来说亲。讨了亲,结了婚,亲爹亲娘是路人。有话轻轻讲,莫让堂上爷娘得知音。爹娘吃素凭你面,没块豆腐到如今。娇妻怀胎未满三个月,买来桔饼又人参。爹娘要你买块青丝绢,声声口口回无银。娇妻要买红丝帕,打开银包成千银。”
  《故乡的婚礼》琦君  =================================================================================  嫁女儿当晚的酒席,称作“请辞嫁”。是做女儿的最后一顿在娘家吃饭。所以酒菜非常丰富,而且有一道菜必定是母亲亲手做的。(事实上,乡下人家的饭菜,都是母亲做的,只是办喜事的日子,忙不过来,才请短工帮忙。)做母亲的为女儿做这道菜,一边抹眼泪,一边嘴里念念有辞,说的都是“早生贵子”,“五世其昌”等的吉利话。最后把一对用红绿丝线扎的,生花生和几粒红枣、桂圆放在盘边,祝福女儿早生贵子。做着做着,一滴滴泪珠儿都落在那碟菜里,真是咸咸甜甜。做女儿的,还没吃到嘴里,泪珠儿也滴落下来了。在那个时代,我故乡的女孩子,十六、十七岁就是出嫁的年龄,离开母亲,到一个陌生人家对一个陌生妇人喊妈妈,当然是非常伤心,也非常害怕的,所以母女二人的眼泪就流个没完。有支歌儿是这样唱的:“妈妈呀,今夜和你共被单,明天和你隔重山。左条岭,右条岭,条条山岭透天顶哟。妈妈呀,娘边的女儿骨边的肉,您怎么舍得这块肉啊!”  新娘子打扮定当,被伴娘扶到喜筵的首席上。这一晚,她是贵宾,父母都得坐在两旁次席相陪。伴娘坐在新娘旁边,每上一道菜,伴娘都得高唱:“请吹打先生奏乐。新娘举筷啦!”举酒杯时也一样要喊。其实新娘心里悲悲切切,根本吃不下。快乐的是满桌的少女陪客,真是得吃得喝。尤其快乐的是伴娘,她从缎袄里取出个大口袋,把所有不带汤汤卤卤的菜全装进去,带回家可以吃好几天了。我家乡酒席最讲究的是八盘八,其次是八盘五。四周八样冷盘,四角是山查糕、炀熟的虾或蛤子、剥开的桔子、油炸甜点心,另四样是白切肉、猪肝、鳗鱼鮝、笋片,中间八道或五道熟菜,最后一道一定是莲子红枣汤。家家如此,千篇一律,却是百吃不厌。客人们埋头吃菜,新娘子低头淌眼泪。伴娘说这叫做“多子多孙的风流泪”。是一定得流的
  《小虾米和海蜇》琦君  ======================================================================================  妹妹给我寄来一包蒸熟的小虾米,不是黄黄鼓鼓的那种,是乳白色扁扁的,一片一片的,我家乡叫它做虾皮或溪虾。用米酒洗一下,再蘸醋吃,非常的鲜美下饭。小时候,每天早上,母亲都给我煮一碗热腾腾的蛋花溪虾泡饭。我跪在长板凳上吃得津津有味。  阿荣伯说,溪虾并不长在溪里,而是长在海里的。大概是因为它个子小小的,就叫它溪虾吧。溪虾那么小,在大海里怎么游呢?于是它们就爬在海蜇的身上,吸海蜇分泌出来的东西。原来身体庞大的海蜇是没有眼睛的瞎子,全靠溪虾做它的眼睛。聪明的溪虾看见前面有阻碍或敌人来了,就轻轻钉海蜇一下,海蜇就连忙躲开了。瞎子海蜇反变得浑身都是眼睛,行动灵敏起来。阿荣伯讲的故事我都非常相信,边吃边听边笑,笑得胃口大开,一筷一筷的溪虾往嘴里送。阿荣伯就会喊:“吃太多了,你也要浑身长眼睛哩。”母亲却说溪虾是补的,吃了耳聪目明。可是近年来我却有点耳聋眼花的样子,一定不是因为年纪大了,而是因为多年来没吃溪虾之故吧,家乡的东西总是最补的。
  《螃蟹的泡沫》琦君  ==================================================================================  有一位小朋友问老师:“为什么买螃蟹要挑泡沫多的买呢? ”老师回答说:“螃蟹生活在水中,上岸以后,呼吸作用依然进行,呼吸时吐出许多白色的泡沫。生机愈强的螃蟹,呼吸作用效率愈高,吐的白泡沫也愈多。所以买螃蟹要买泡沫多的,才是新鲜的。”  这使我也想起小时候吃螃蟹的事儿来了。记得那些螃蟹,在木盘里爬来爬去,吹着泡沫的样子,却马上要杀它们了,倒是真有点不忍心呢。可是螃蟹无论是清蒸以后,蘸酱油醋吃,或是由面粉鸡蛋调了炒来做面拖蟹吃,都是最最鲜美的。  我母亲是虔诚的佛教徒,她最不愿意活杀鸡、活杀鱼。可是逢年过节,祭神祭祖又不得不杀,就是平时烧菜也不能不杀呀。她自己反正是不吃的,每回杀鸡杀鸭,她都请阿荣伯杀,她躲到佛堂里去跪着念“往生咒”超渡鸡鸭们,免转轮回。顽皮的肫肝叔叔(他爱偷吃肫肝,我就叫他肫肝叔叔),悄悄在我耳边说:“大嫂又在借刀杀人了。”听得我一拳想打过去。母亲念完经,斜眼看他,笑骂他“狗嘴里不长象牙”,他伸伸舌头就走了。  肫肝叔叔学识丰富,每回阿荣伯从城里买回螃蟹,他就在边上指指点点地说:”这个新鲜,那个不新鲜。”母亲问他什么道理,他说的道理就跟杨老师说的差不多。他说:“泡沫多的就新鲜,因为它的肺活量大,离开了水还能活很久,慢慢儿呼吸、吹气。”母亲一听,心里越加嘀咕了,这样活生生的螃蟹,怎么忍心上笼,把它们凌迟处死呢?所以她就老是摆着,等它们的泡沫慢慢地小了,直到快没有了才蒸。阿荣伯说:“太太,活的才鲜,死了就不好吃了!”母亲双手合十说:“活活蒸死,太罪过了。”肫肝叔叔大笑说:“大嫂,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不蒸它,让它们慢慢地干死掉,它还不是一样的痛苦,不如快快让它死去的好!”说得母亲左不是,右不是,真不知怎么才好。我如果用手指去碰碰螃蟹,用碎枝子去挑它的泡沫,母亲就会把气出在我身上:“走开走开,弄得一身都是腥味,晚上不要你爬到我床上来。”  其实爸爸也是信佛的,可是他尽管说”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却仍旧喜欢吃活杀鱼、活杀鸡,尤其是活蒸螃蟹。因为把酒持螯,对菊赋诗,螃蟹一只慢慢儿地剥来吃,实在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他从北平带回一整套银质的吃螃蟹工具,有锤子、钳子、签子等等,不一而足,非常精致。我在边上帮着敲和剔,大的螃蟹钳子敲不动,都给肫肝叔叔吃,因为太麻烦了。可是螃蟹都吃光了,爸爸的诗并没吟出一首来。我脑子里知道的关于螃蟹的诗,总归只有那一百零一句:“看尔横行到几时。”
  《香菇蒂》琦君  ====================================================================================  天井里晒着一簟香菇,五叔婆不时迈着小脚走过去,用竹筷子搅拌几下,让太阳晒得均匀些。香菇的香味一阵阵被风吹来。小花用鼻子闻了几下;就跑过去拣起一朵,往嘴里送。我连忙说:  “不行,这是烧菜用的,不能生吃呀。”  小花说:”那么给我两个好不好?妈妈会烧菜给我吃。  “你妈蚂……”我还没问下去,她就抢着说:  “我妈妈常常回来看我,爸爸都不在家,妈妈还背了弟弟来,她烧饭洗衣服,我抱弟弟。”  “你抱得动呀? ”  “抱得动,妈妈说我两斤半的狐狸衔着三斤半的鸡。妈妈边做事边看着我们笑,我们好开心啊,”  我紧紧地拥着这个小人儿,只觉心里好疼她。但一想起赌徒阿兴就生气。他赌钱输得精光,把老婆都卖掉了,卖给村子里一个半老头儿,才一年就给他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半老头儿好高兴她给接了香火,倒也答应她时常带点米和鸡蛋给小花吃。有一次,她送绣花丝线给我母亲,母亲问她为甚么不索性把小花也带过去。她淌着眼泪说:“老头儿不要我女儿,阿兴也不肯呀。太太,你有慈悲心,多多照顾我小花吧。人人都说,在你们家做鸡做狗,也比穷人家孩子吃蕃薯丝享福呢。”  ……  五叔婆又去搅拌香菇了,小花喊道:”婆婆,给我两朵香菇好不好? “她把两个小指头一伸。五叔婆朝她看一眼,把嘴瘪了一下,却大方地给她四朵,拣了小小的四朵。小花高兴地喊:“那么多呀。”她的手太小,一只手两朵都捏不下,就双手捧着,急急跑回家去。  过了两天,她一来,我就问她:“小花,你妈妈来过没有?香菇吃了没有? ”  “吃了。”她回答,眼睛眯眯地望着我,过了一晌,她又说:“大姐姐,你再给我两朵香菇好吗?我还没有吃到呢。”  “你刚才不是说吃了吗? ”  “四朵香菇,妈妈带走两朵,回去烧给弟弟的爸爸吃。说他年纪大了,要吃补品,还有两朵,炒了米粉丝给我爸爸下酒,妈妈叫我等爸爸回来一同吃,妈妈把香菇蒂摘下来熬了汤给我喝,好香啊。妈妈说香菇蒂跟香菇一样补。”  “你没有吃香菇炒米粉丝吗? “  “爸爸回来,一面用拳头捶桌子,一面喝酒,一面大口大口吃粉丝。他连看也没看我,我不敢走过去。他一会儿就吃光了。我就用香菇蒂汤泡饭吃。”  ……  五叔婆一边拿起锅铲,一边咕哝:“她也是前世不修。”她打开锅盖,一阵香喷喷,原来锅子里也是香菇炒米粉丝。我连忙从碗橱里拿出一个大饭碗,递给五叔婆:  “给我盛满满一碗,要多点香菇。”  “你真是肚小眼孔饥,吃得下一大碗吗? “  “吃得下。”我说,向母亲做个鬼脸。  母亲朝我一笑,递给我一双筷子,我捧着碗,急匆匆奔到俊院,因为小花还在后院为我们赶鸭子回窝,我把炒米粉丝递给她说:”快吃,里面好多香菇啊,全是香菇,不是香菇蒂。”  “香菇蒂呢? ”她呆愣愣地问。  “五叔婆都给扔啦,我们都不吃香菇蒂的。”  “好可惜啊!”  我笑笑说:“你快吃吧。”  “我要拿回家跟爸爸一同吃。”她捧着碗要回去,我就陪她一同走向她家。她把鼻子尖凑在碗边闻闻,十分认真地说:“大姐姐,下回有香菇蒂,统统给我好吗? “  “好,一定都给你,明天再要我妈妈给你一大把香菇,好让你妈妈烧给你吃,也烧给你弟弟吃。”  “大姐姐,你真好。”  我们一路走着,我一直帮小花扶着那碗香菇炒米粉丝。
  《瓯柑》琦君  ========================================================================================  柑子是我故乡的特产,与黄岩的蜜桔齐名。因为永嘉有瓯江江水所冲积的泥层,最适宜于种植柑子,所以叫做瓯柑。瓯柑比桔子形状稍尖,皮亦较厚,但皮上那股子清香味儿,却有胜于桔子。瓤子水分充足,只是吃后回味稍稍有点苦。我就是喜欢那一点隽永的苦味,这是任何其它水果所没有的。  现在快到故乡瓯柑上市的季节了,青皮的时候,当然是酸的,慢慢儿就变得又红又甜。每年腊月,我家都要买来好几大箩,仔细地收藏起来,留待明年再吃。收藏的方法是先用青翠的松针,密密层层地铺在小瓮中,然后把柑子小心地一个个放入,不能碰击,不能用于指攫;更不能重跌在地上,碰跌过的,都要剔出,以免腐烂害了其它的柑子。瓮中再塞以厚厚的松针,压上一块砖头,要等过了年才可开启。这项收藏的工作非常重要,如封得不紧,水分跑了,明年就全变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收藏得好,不但次年清明扫墓时可以作祭祀妙品,就是到了端阳节还有得吃。那时的柑子,表皮虽不那么光泽,可是水分一点不减少,而且甜得出奇,也苦得清口,可以解煤烟,去火气。头痛、嗓子痛,吃一两个就好了。  我家老宅旁是一大片柑桔园,绿油油茂密的枝叶,显得一番蓬勃气象。结子以后,扣子似的小柑小桔,更散发着阵阵清香。我小时候就喜欢帮长工们摘去结得太多的果子,一株上只剩若干枚,让它们长得硕大无朋。所以“潘宅的柑桔”,成了我乡间闻名的特产。而摘下来的小柑桔,晒干了泡茶喝,可以治疗胃气痛。果子成熟以后,母亲装了满筐满篓的,分赠邻里亲友。这一份送柑桔的差事,又是我最高兴担任的。长工用扁担套上篮子,一头捏在手里,一头放在我的小肩膀上,抬着挨门挨户的送,回来时仍是满载而归。篮子里不是糕饼,就是蕃薯胡豆等东西,口袋里更装满了花生炒米糖。我喜欢这些吃的,我更喜欢看他们每一张慈和亲切的脸容。
  《杨梅》琦君  =====================================================================================  六月,该是故乡早谷登场,杨梅最好的季节了。我乡的茶山杨梅,可以媲美于绍兴的萧山梅,色泽之美,更有过之。一颗颗又圆又大,红紫晶莹像闪光的变色宝石。母亲在大筐子里选出最好的给父亲和我吃,我是恨不得连人都钻进篓子里,把烂的也带核吞下去。说起吞核儿,我是经过一番特别训练的。我有个只大我几岁的小叔叔,与我一样的贪吃杨梅。我们要从杨梅上市的第一天青的酸的,吃到下市的最后一天烂的苦的才罢休。可是他的本领比我大得多,他把杨梅搁在嘴里,只用舌头一拌就咽下喉咙了。我问他:“核儿呢?”他说:“吃杨梅不咽核儿还成啦!那你吃上十斤八斤也不会饱。还有,杨梅核才是消毒的,咽下去,可以把肠胃里不清洁的
东西如蜘蛛网,猪毛之类的东西一齐卷出来。所以杨梅不必洗,洗了味儿就淡了,可是要吃不洗的杨梅,就得学会咽核儿。”我听了他的话,有点半信半疑。可是为了省去洗的麻烦,藉此可以多吃,也就开始学咽核儿了。叔叔说要咽就得在每次吃第一个就咽下去,以后就不困难了。可是我还是学了很久才学会。学会以后就越发的狼吞虎咽起来,吃得肚子鼓鼓的,舌头都起了跟杨梅珠子一样的小泡泡,吃饭喝茶都感到痛,我不愿告诉母亲,还是偷偷地吃。母亲看我那副猴相,笑骂我:“这样吃杨梅,给你招个茶山女婿吧!”终于我吃出胃病来了。胃酸涌上来,整天不想吃饭,母亲把杨梅核儿焙成灰,叫我用开水服下去,几次就好多了。母亲正色地告诫我说:“小春,你吃东西这样任性,长大了,一个人在外没有妈照顾,病了怎么办?”我常常为母亲的多叮咛感到厌烦,无知的童子,总以为一辈子都会在母亲的爱抚下享受着幸福呢!  农历的六月初旬,是乡间家家户户”尝新”的好日子。“尝新”就是新谷已经收成了,农家得做几样好菜,谢了谷神,请大家来喝杯庆祝的喜酒,吃碗又香又甜的红米饭,(新谷是红米)酒席里最好吃的是四个大盘:一盘茄松(茄子切丝,里了面粉鸡蛋油炸。)一盘蛤子,一盘切得方方正正的西瓜,一盘拿烧酒浸过的杨梅。这四样东西差不多家家都相同。我爱酒又爱杨梅,啜着烧酒杨梅,下以茄松,剥剥蛤子,最后吃鲜甜的西瓜解渴。还有比这更快乐的事吗?所以哪一家请吃“尝新”酒总是我做代表,父亲是懒得出门的,母亲又是这样不吃,那样不尝的,我就乐得单身赴宴,吃得前仰后合地回家。宁可吃坏了肚子,又害母亲操一场心。  我家搬到了杭州,萧山的杨梅也一样鲜甜,样儿是椭圆的,颜色是粉红或白梅的,看起来远不及故乡的茶山梅漂亮。我因为胃病,已经不能多吃,更不能咽核儿了。母亲仍是在篓子里选出最大最好的几颗留给父亲与我吃。星期天回家,我端了藤桌椅坐在院子里,母亲就把一碟子用盐水洗过的杨梅放在我面前,说:“小春,只吃十个,晚饭后再吃十个。”我一面做着代数,一面把杨梅放在嘴里慢慢儿啜着甜汁。令人头痛的代数题,一道也做不出,十个杨梅却在万分不舍得吃的情形下吃光了。母亲笑着端起剩下的说:“再吃一个,明天的代数就考个杨梅大的零分。”我也笑着,紫色的杨梅汁滴落在练习簿上。  抗战第二年,我们回到故乡,父亲病了。他患的是肺病与痔疮,这两种病都不宜吃杨梅,可是到了杨梅成熟的季节,他还是想吃,每次只能吃两个。有一次,父亲的朋友从远方来,送了他一对玲珑剔透的水晶小碟子,父亲自是心爱万分。母亲把两个紫透的杨梅放在一只水晶碟子里,另一只碟子摆上几朵茉莉花与一枝芝兰。一清早叫我端去放在父亲的枕边。闻着芝兰的阵阵清香,父亲把杨梅拿在手指尖上,端详半晌说:“你母亲爱花,爱水果,可是她从不戴花,也不吃水果,只默默地培养得花儿开了,叶子结了。她一生都是那么宁静淡泊!”他眼睛望着壁上母亲与我合摄的照片,好像还有许多话想和我说,却没有说出来。
  《菜干》琦君  ==================================================================================  旧式农村,自种蔬菜,故可一年四季取之不尽,吃之不竭,但为了配合荤腥,调节口味,除了现拔现摘、现炒现吃的新鲜园蔬之外,家家户户都要在冰雪严寒的冬天,腌制咸菜和菜干。在春夏之交晒菜心,以便随时补蔬菜之不足。
  菜干就是干菜,(我家乡土话许多名称都倒一下,例如拖鞋称鞋拖,罩袍称袍罩。)沪杭人称干菜为霉干菜。顾名思义,是要略经发酵,才会转为深咖啡色或黑色,要越乌黑的越香。这也是母亲一双”魔手”特有的技艺。所以夏天里,左邻右舍,都来我家要点乌黑油亮的菜干炒肉末下稀饭吃,非常爽口。  菜干的腌制过程,不像咸菜那么简单。先要整理出大小均匀的青菜,一棵棵用布擦净,一片片撕开,加适量的盐揉透,铺在簟上吹风至半干后收入瓮中,待若干时日后,开启时闻到一股触鼻的霉酸味,再取出切碎,置蒸笼中蒸熟,再取出在大太阳下晒干,干得跟茶叶一般,那就放多久都不会坏了,有的人家为了省钱,只晒不蒸的。  我家的菜干特别乌黑,特别香软,原因何在呢?那是因为母亲在和盐搓揉时,加入少许“老酒汗”。老酒汗又是我家乡一种上等酒的名称,是拿自制的黄酒用大火蒸,滴下来的蒸汽就是“酒汗”,也就是“白干”,比美国的“约翰走路”香得多了。次一等的叫烧酒,那是由酒糟蒸的,酒性烈,远不及酒汗来得醇厚。酒汗有防腐之功。此外,母亲还加进一些黄砂糖,可以帮助发酵,这是外公教的。外公说,这两样东西,别家是舍不得放的,这才是“潘宅菜干”的特色。  三、四月里,田里的油菜最多时,母亲还晒嫩嫩的油菜心。那是将尚未开花的油菜摘下嫩顶,洗净后在滚水中捞一下,取出沥去水铺在竹簟上让烈日晒干,完全像现在的脱水菜。然后理得齐齐整整,一捆捆扎好,再用布袋包了,寄到遥远的北平给父亲尝新。看母亲一针针缝布袋时的神情,不只是在做一件工作,而是把一缕缕、一丝丝思念远人的情意,都和在嫩菜心里了。  母亲做完干菜心和菜干,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干菜心是煨肉吃的,她自己很少吃,贵客来了才烧,因为太好吃了,总是吃得光光的,我只能倒点卤汁拌饭吃。  外公来时,母亲就一定煨一大碗给他老人家享受,我跪在长凳上看外公大口大口地吃菜。我问:“外公,你为什么不吃肉呢?”外公说:“娘边的女儿,肉边的菜,肉边菜最好吃,娘边的女儿最享福。”  直到现在,我每吃肉边菜就会想起幼年时偎在母亲身边的幸福时光。  菜干煨肉当然也是一道好菜。乡下人俭省,除了过年时才煨,平时都是用油渣炒菜干,炒一大钵子可以吃十天半月都不会坏。记得有一次去邻居家吃尝新酒,一盘猪肝都一片片干得翘起来,底下全垫的菜干,看看猪肝都发霉了。原来乡下规矩,猪肝是摆样子,不能吃的,等尝新酒的一阵热闹过去以后,才拿来炒豆干,还当一道名菜呢。因为乡下人一年只养一条猪,而一条猪只有一副肝啊。  母亲说:“一副肝也好,两副肝也好,我是不吃这样血腥东西的。”她吃得最多的是菜干炒豆干末。炒得香喷喷的,有时她还用菜干冲汤喝,像泡茶似地。她一边喝汤,一边就念(菜干经)。
  《腌咸菜》琦君  ====================================================================================  无论在台湾或是在国外,相信谁都忘不掉自己的家乡味,尤其是桌边上那一碟开胃的酸咸菜。此所以各种罐头咸菜、酱瓜等等,总是生意兴隆。尽管都标榜的是家传制法,卫生可口。可是吃在嘴里,味道就是差那么一点点。说不出来,也许就缺少那一点朴实原始的家乡风味吧?  我小时候,每到吃饭,一爬上凳子就大喊:“我的钥匙呢?我的钥匙呢?”“钥匙”就是我顶顶喜欢的酸咸菜。因为母亲说我吃东西太挑嘴,饭吃得太少长不大,所以一定要用钥匙把胃口开起来,酸酸甜甜香香的咸菜一到嘴里,胃口就开啦,所以就把咸菜叫做“钥匙”。  母亲做这碟咸菜,不是像别人家里,抓一把用少许油炒过的咸菜搁在桌上就算了。她是每隔几天就变换一种方法,有时用豆干末、笋末,加酱油、醋、麻油凉拌,有时加小虾皮、姜、酒来炒。我喜欢吃有小虾皮炒的。小虾皮并不是虾尾,而是一种细细的、浑身透明的小虾子,晒干了还可以空口吃的。外公说,海蜇没有眼睛,全靠成千成万的小虾子,密密麻麻地趴在它身上,替它认方向,防敌人,东面叮一下,海蜇就转向西面,西面叮一下,海蜇就转向东面。庞然大物,与微小的虾子,相依相助,小虾子也免得被大鱼吞下肚去。小长工阿喜说:“你就是大鱼,把小虾子吞掉了。”他又吓唬我说:“吃多了小虾子,浑身会长一粒粒像眼睛一样的黑点点,会痒死你。”外公说:“不会的啦。小虾子很补,是明目的,多吃了眼睛会明亮。”我年轻时眼睛倒是明亮过,如今还不是一样的老眼昏花了。是不是离开家乡太久,没有得吃小虾子的缘故呢?  母亲不大吃虾尾、小虾子等,她都是为自己做一碟素拌的。有城里客人来时,母亲的咸菜就得加工加料了。那就是用名贵的金钩虾尾代替小虾子,再加香菇、笋,都剁得碎碎的,热炒或用麻酱油凉拌,都是非常好吃。其实咸菜本身就香香脆脆,不加任何佐料都一样好吃呢。  乡下人再穷,一大缸咸菜是家家都要腌的。腌的菜有好几种,盘菜(像雪白的盘子,切片晒干加少许盐再藏在小瓮,可吃很久)。油菜(用开水烫一下,捞起晒得很干,不加盐,是煨肉吃的)。萝卜菜(亦即雪里蕻)、芥菜等等。腌得最多的是芥菜,因为芥菜在冬天经霜打以后,特别鲜甜。田里要翻土种别的菜时,芥菜就收割起来,一株株铺在竹簟上晒软以后,用盐揉透,然后由长工装进大缸中,赤脚跨进去,使劲地踩,像踩葡萄酒似地。踩实以后,加上木盖,再压块大石头,不去动它,直等好几个月,冒出绿绿的咸水,从木盖上把咸水舀去,菜就可以开缸取食了。那些咸菜水,真是咸得发苦,外公却储存一些当治喉痛的药呢。
  《茶边琐语》琦君  ======================================================================================  台北的一位好友,知我思归情切,特地为我寄来台湾的上等名茶一大封。打开来,竟是清茶、香片、龙井、乌龙、红茶色色俱全。信中殷殷嘱我自己品尝以外,并分赠去国多年的好友们,一则以解他们的万里乡愁,二则也让他们知道台湾产品之佳而感到骄傲。  我因胃病不能饮茶,三十年来已不知茶味。做为一个中国人,口渴时只能牛饮白开水或果汁,实在感到惭愧。幸得外子倒是愈来愈喜欢喝茶。他常常得意地说:“奇怪,在台北时,临睡前喝了茶就失眠,现在却是非喝茶不能入梦。”看来是浓重的怀乡病改变了他的习惯吧。每回看他于阅读书报之前,总是悠闲地先打开上好冻顶乌龙罐子,凑在鼻子尖上闻一阵,才撮一撮放入自台湾带来、又厚大高的磁杯里,用滚水一冲。坐在一边的我,也觉一缕清香扑鼻。于是他边喝茶,边絮絮地叙述起四川故乡茶馆的热闹情景,也想起在台北友人家喝茶,谈心之乐。  最使人怀念的是何凡海音家的茶聚。他们夫妇好客又健谈。朋友们在他家欢聚,酒酣意足之余,何凡就捧出古雅的茶具。一边赞美台湾茶叶质量之高、种类之多,一边慢慢地将茶叶装入壶中,壶放在大碗里,用开水冲满了,再在壶外连小盏也淋几圈,待小盏温暖了,茶叶泡开了,然后每杯几滴,周而复始地平均斟满,使每杯浓度相同,才一杯杯往每个人面前送。他一番茶道表演,充满了情趣与款切。我如果略一犹疑,怕浓茶对胃病不相宜,他就会点着我的鼻子尖说:“你呀,筒直是太不懂中国文化。你放心,茶可以治百病。”我只好端起小杯,皱着眉头一口口咽下去。谁知那浓浓的苦汁,到了舌根,便觉一缕芬芳,遍布齿颊之间。苦而后甘的有余不尽之味,实非汽水果汁所可比拟。茶兴浓时,大家的话匣子更打开了。往往谈到夜深,各人才依依归去。  年轻的文友亮轩,也是位懂得茶中三味的雅客。他常于豪饮之后,再以茶当酒,或乘兴挥毫,琅琅笑声不绝。他说喝茶不一定用磁杯,高高的玻璃杯亦未始不可。新沏的清茶,看片片茶叶载浮载沉,亦是饮茶一乐。尤其是冬天,捧杯子又可取暖,与二三友好嗑瓜子谈心,真是忙碌中的偷闲享受。  中国人有“酒逢知已”之说,却不说“茶逢知己”,大概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之事,不必逢知己而后饮吧。我想酒令人热,茶令人凉,酒令人醉,茶令人醒。酒后不可无茶,有茶便可以代酒。若得清茶一盏,无论于雨中、雪中、月下,与好友促膝烦谈,其情趣要比狂饮烂醉,长歌当哭,隽永潇洒得多了。  古人作诗总不离酒,但很少咏饮茶之乐。像纳兰词的“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拨茶香”,当然是非常旖旎风光的。文征明的题画诗“谷雨乍过茶事好,鼎汤初沸有朋来”,尤富于闲适情趣。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所描写的夫妻边吃零食,边喝茶,边欣赏从相国寺买回的碑文,那是难得有的雅兴与幸福。可是她孤孤单单一个人思念丈夫时,还是东篱把酒,叹息人比黄花瘦。古人于年少清狂时饮酒发豪情,晚年饱经忧患,又多半借酒浇愁。似乎清清淡淡的茶,已不足以化解诗人的满怀郁结了。因此我特别怀念恩师一首品茶的词。那是民国二十七年,老师率领我们几个受业弟子,散步到九溪十八涧,在茅亭中坐下来,每人一杯龙井,老师和我们边谈就边吟成一首鹧鸪天:“短策暂辞奔竞场,同来此地乞清凉。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无一语,答秋光。愁边征雁忽成行。中年只有看山感,西北阑干半夕阳。”那时老师正当盛年,而他的学养境界,已经是看山又是山的地步。杭州湖山虽好,他仍觉不是真正的故乡,因而对一抹斜阳中的成行征雁,仍不免着上一个“愁”字。不过我独独欣赏他的”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二句。在滚滚尘俗中浮沉数十年,每吟此二句,便觉鄙陋之念不兴,名利之心顿息。且仿佛闻到那一缕雅淡茶香而神游故国。诗词之能陶冶人性灵,有如此者。  现在我虽不能再饮茶,而茶给我的记忆实在太多。童年时代在农村,生活俭朴。母亲少女时代又采过茶,所以对于茶叶的爱惜,不下于粒粒谷米。对茶叶的利用,可说发挥到最高度。那时厨房大灶边,总放着一个大茶缸。每天清早,母亲第一件事是淘米煮饺和烧水泡茶。泡满一茶缸,盖上木盖,让长工起床时先嚼碗茶清清心肺(母亲说的),然后才吃早饭。另外再泡两大瓦壶茶给他们带到田里喝。到九十点钟时,小帮工阿喜提一大壶开水去冲茶,我提一篮红豆糕,边啃边走,给他们送接力(点心)。我最记得夏天厨房里苍蝇飞舞,热腾腾的茶缸木盖子一打开,苍蝇就掉进去了,在水面拚命挣扎,母亲一面念阿弥陀佛,一面用竹勺一捞,甩到水沟里,那缸茶还是照样的从早喝到晚。我问:“妈妈,你不是说蚂蚁吃一把,莫吃苍蝇一只甲(乡音的‘脚’字)吗? ”母亲笑笑说:“茶消毒,不要紧。吃垃圾。做菩萨。吃苍蝇,修观音。”反正那一大缸茶,她是怎么也舍不得倒掉的,但也没哪个喝了苍蝇茶闹泻肚的。大概茶缸里永远不刷的陈年老垢,就像今天各种霉素之类,真有消毒杀菌之功吧。外公就说过,茶垢刮下来还可当药呢。外公是乡下赤脚名医,他说茶可以明目、固齿、清肺、补脾、通气、助消化。总之,那一茶缸的茶就是万灵丹。我伤风嗝食时,母亲就用茶叶和米炒焦了熬汁给我灌下去,比神曲还灵。但我坚持不喝茶缸的茶,一想起苍蝇在上面四脚朝天的打哆嗦,我也打哆嗦,因为我是读过新式的生理卫生课本的。  到了晚上,母亲把所有茶缸瓦壶的茶叶统统倒在竹筛里沥干,茶汁洗盘碗搓抹布可以去油腻,再撮一把湿湿的茶叶丢在地上扫地,可以防止尘土飞扬。扫好地,再倒在泥土里当肥料。泡过的茶叶,愈积愈多,晒干了可以做枕头心,过年时可以熏鸡鸭鱼肉。总之,没有一片茶叶是被丢弃的。那样的节俭,实非浪费的现代人所能想象。  ……  母亲最爱桂花,八月桂花季节,把金桂摇落下来。(桂花分金桂银桂二种,金桂是金红色。可以做糕泡茶,银桂浅黄色,不能吃,月月开花,故称月月桂,亦称木樨。郁达夫的小说迟桂花也许就是木樨花吧!)摇落了桂花,全家动员剔去梗叶,铺在篾簟中晒干,装在瓶中,和入明前茶、雨前茶中,喝起来格外清香可口。母亲常常一罐罐寄到北平给父亲。  到了杭州以后,茶叶的品类更多。龙井茶、虎跑水更是驰名全国。据说虎跑的水,密度特别高,张力大。在一杯水中,投入十个铜子,水满在杯面鼓得高高圆圆的,不会溢出,所以泡茶时茶味特厚。父亲的好友来时,一定是去虎跑或别的胜景品茶。母亲并不重视名胜区的茶,对于杭州出名的茉莉花茶也没多大兴趣,她还是爱她的桂花茶。我呢,更不懂品茗之趣,只是跟着大人可以坐的的得得的马车,兜西冷印社、孤山、平湖秋月等湖光山色最美的地方。他们谈天做诗,我专心的吃核桃糕、松子糖。  有一位云南朋友,送父亲几块圆形的陀茶.说可去火气、助消化。我闻闻只觉冒着一股灰尘味。这倒被母亲爱上了,把它当宝贝似地藏在洋铁箱里,下面还垫了石灰以免受潮。有家乡亲友来时,就扳一块给他们带回去当药,对他们说:“这是老远从云南来的啊,比午时茶还灵。”母亲永远喜欢灰土土、黑曲曲的东西,对父亲一天里换几次碧绿的茶叶,心里大不以为然,但她是从不说话的。  父亲是非常讲究喝茶的,专伺候父亲茶水点心的马弁陈胜德,每天手捧镶着银嘴盖子的小茶壶,父亲到哪里,茶就为他捧到哪里,还时常换各种茶叶。泡茶时,滚水一冲下去,立刻倒去一大半,再冲第二回,说这样才够味.而且可将茶叶上的细绒毛飘去。母亲就拿个大碗接下第一道茶,嘴里直念:“阿弥陀佛,罪过罪过。”每壶茶只泡一回,陈胜德就有喝不完的剩茶卤。他会唱杭州同苏州滩簧(即弹词),常常喝一口茶卤,唱几句弹词,说是补嗓子的。母亲叫他把每天换下来的茶叶积起来晒干,统统和在一起收在罐子里,陈胜德称之为“八宝茶”、”富贵茶”,现在应当称”鸡尾茶”了。父亲抽香烟太多,各种名牌香烟,抽到后来,味道也分不出来了。喝茶也一样,刚泡的茶,才喝几口就说不够味,又叫换,我忍不住说:“爸爸,妈妈说茶叶跟谷米一样,都是宝贝呢。”父亲似有所悟,点点头说,“好,你妈妈说得对,以后一天只泡一壶茶,不要换茶叶了。”父亲的从善如流,还是由于他对母亲的一份情意吧。  有一次,父亲伤风又停食,西药服下就吐,又退不了烧。母亲忍不住拿出给我治病的偏方来,炒了茶叶和米,再加两片焙过的生姜.熬一杯热腾腾的苦茶,给他喝下去,出了一身汗就舒畅了。父亲问是甚么茶,母亲笑笑说是陈胜德的八宝茶。父亲问是哪儿来的八宝茶?陈胜德吞吞吐吐说出原委。父亲也不禁哈哈大笑。烧退后精神爽朗。就吟出一首诗来:“饮啄从容莫自嗟,三千弱水总无涯。老妻一帖良方在,凉沁心胸八宝茶。”我那时念初中,对父亲诗的工拙未能识辨,但觉得他对来杭州小住作客似的母亲,年才四十就称她老妻,而且如此感谢她的一服八宝茶,就知道父亲对她感情原是非常深厚的。平时他虽显得冷冷淡淡的,在文字中就不由得自然流露出来了。我读了又读,非常感动,并把诗念给母亲听。母亲不懂得弱水三千之意。我说:“我也不懂,我只知道爸爸很看重您那一瓢饮的八宝茶呢。”母亲微笑了,那笑容就像薄云中的朦胧淡月。
  ……  在故乡两年.记忆中时常怀念还乡途中的一碗热茶。那是抗战中期,从上海千辛万苦,取道旱路回家。我们冒险偷过土八路的封锁线,三不管的阴阳地带,常常披星戴月,昼伏夜行。我和另一家朋友共七人只雇到两顶竹兜,我们年轻人只有走路且轮流背行李。隆冬冰天雪地中,用草鞋扎着棉鞋,棉鞋还是湿透了,穿孔了,一双脚起满了泡,却像木棍似的,没有知觉地踩着赶路。又渴又饿又冷,找不到一滴热水,好容易看到一家茅舍,连忙向他们讨茶。好心的老妈妈为我们烧了满满一缸茶,我捧着一大碗热茶,用硬麦饼蘸着吃,那股子香甜,真胜过鸡汁参汤。老妈妈看我脚后跟的冻疮肿得像红透的柿子,就撮了大把湿茶叶,叫我轻轻在患处按摩得发热,可以减少疼痛。并且告诉我如冻疮破裂,可用茶卤敷抹,不致腐烂,那份诚朴的关注,令人心感。到家后照方法治疗,颇为有效。(台湾亚热带永不会长冻疮,茶叶也发挥不了这方面的作用。)  ……  居纽约二年余,我只于不得已的情况下,去过几次唐人街的银宫。每回一进门,就给人一种凄凄惶惶,无处安身之感。一道道的点心,无非是鸡鸭猪牛之肉,望之令人生厌。茶嘛,浓不浓、淡不淡。侍应生的广东话,使人如置身番邦。鸡鱼鸭肉说来都像是一种声音,听不懂多问一句,他就竖眉瞪眼,化了钱找气受。闹轰轰中,彼此谈天得提足中气。一顿饮茶下来.精疲力竭.我真不明白,饮茶原是从容生活中的一面,为甚么“对屠门而大嚼”也要引用饮茶的雅称呢?   但无论如何,中国人的饮茶,雅也好,俗也好,到底是非常自然的,而日本的所谓茶道,却是装模作样得可厌。有一年在日本参观八芳园的茶道表演,看那个浓妆艳抹,打扮得像艺妓的中年妇人,琐琐碎碎地折腾了约莫半个多小时,才把绿色茶粉,用水拌成浆糊状的茶汁,送到你鼻子尖,闻着那股海苔似的腥味,我只用舌尖点一下就给倒了。一片陈年烂饼干,也随手扔去。这种“观光艺术”,哪儿还有一点茶味?
  《旱烟管忆往》琦君  ====================================================================================  舅妈的旱烟袋是竹子做的,削成椭圆形,上下两块合在一起,中间有根绳子穿着,可以吊在胸前,走路时摆来摆去,实在累赘。有时和手中的烟管相撞,发生拍搭拍搭的声音,我老远就知道舅妈走过来了,连忙给她点火。我对点火很有一手,搓好的纸卷,在灶孔里燃着后先吹去火苗,要点烟时,尖起嘴唇扑嘟一吹,火苗又起来了。我跟在舅妈后面给地点火,老是问她旱烟有什么味道,她笑嘻嘻地说:“你不要问我什么味道,我唱个歌儿给你听听,你就知道多有意思了。”于是她就唱起来:“十七八的黄花姑娘学抽烟,银打的烟盒儿金镶边。粗粗的皮丝烟不抽,抽的是桔梗兰花烟。贵客到,忙撑灯。客未坐,忙泡茶。泡杯茶儿一盏花。客人说我姑娘嫁得好人家。客人呀你说得好,满篮的财宝送我家。中午是东瓜配烧酒。下午点心是汤团滚糖霜。外加一对枕头花浪浪。表兄没有银,表妹嫁别人。表兄真有银,表妹跟你结老亲。”  舅妈当时就是这样用充满柔情的声调,一板一眼地唱给我听,一遍又一遍,所以我都牢牢记得。如今把词儿一句句写下来,也学着舅妈细声细气的声调,唱给自己听。觉得当年的农村妇女,真富于想象力和罗曼蒂克情调。也只有这样边工作边唱,心里才快乐,工作也就永不感到疲劳。只是那里面说的“东瓜配烧酒”,不知有什么味道。烧酒是比酒还差的一种副产品,是用酒糟蒸出来的。东瓜是家家田里都有的,用这两样东西就可以款待贵宾,也可见庄稼人的省俭了。而表兄没有银钱,表妹就要嫁别人,有银钱就和他亲上加亲。少男少女的婚姻,难道古往今来都是这般的现实吗?
  《西湖忆旧》琦君  =========================================================================================  中秋前后,满觉陇桂花盛开。在桂林中散步,脚下踩的是一片黄金色的桂花,像地毯,软绵绵的,一定比西方极乐世界的金沙铺地更舒适!浓郁的桂花香,格外亲切。我那时正读过郁达夫的小说《迟桂花》,文人笔下的哀伤,也深深感染了我。仿佛那可爱的女孩,正从桂花中冉冉而来。  桂花林中还产一种嫩栗,剥出来一粒粒都带桂花香。满觉陇一路上都有小竹棚,专卖白莲藕粉票子羹。走累了,坐下来喝一碗票子羹,顿觉精神饱满,齿颊留芬。母亲拿手的点心是桂花枣泥糕,所以趁每回远足满觉陇,都要捧一大包撒落的桂花回来,供她做糕。留一部分晒干和入雨前清茶中,更是清香可口。  不知何故,桂花最引我乡愁。在台湾很少闻到桂花香,可是乡愁却更浓重了。  ……  六和塔是杭州三大名塔之一,另两座是保俶塔和雷峰塔,都是战国时代的建筑(按,保俶塔和雷峰塔,均建于北宋初。——编者注。)一俊秀,一苍劲,故称为“美人老僧”。雷峰塔因为有法海和尚镇压白蛇在塔下的故事,所以更带神秘性。而塔因几经火灾已倒塌大半。据说赭色的残砖可以治疗痼疾,游人往往带回一块半块。残缺的古塔,在斜阳映照下,更显得一片苍凉、“雷峰夕照”也就格外的引人低徊。我比较喜爱的还是六和塔,因为它接近人间:朱红的曲槛回廊和六角飞檐,点缀在波涛壮阔的钱江边,更配合年轻人的心情。塔在外表上看去是十三层,登塔却只七层,设计非常巧妙。塔下有许多竹篷摊贩,学生们每天都成群结队来小吃,再买点零食,爬上塔顶边吃边唱歌。虽比不上杜老“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的气概(按,“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为晋左思《咏史》中句。——编者注),却也真自由自在。从六和塔沿着钱塘江走两三里路,便是九溪十八涧,在九溪茶亭坐下来小憩,沏一壶清茶,买一碟花生米,一碟豆腐干,真有金圣叹说的鸡肉味。山泉猜洌中带甜味,溪水粼粼,清可见底。我们常赤脚伸在水中,让小鱼儿吻着脚趾尖。十八涧的美在乎自然,几处茅亭竹屋,点缀于曲折的溪边。假日游人也不多,不像台北近郊的名胜,处处人挤人,想找个座位休息一下,都很难得。使我格外思念那些悠闲无争的岁月,也使我念念不忘老师的四句词:“短策暂辞奔竞场,同来此地乞清凉;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真是悟道之言。处于今日繁忙的工业社会中,每日被分秒的时间所追赶,身心疲乏不堪。真想暂离开奔竞之场,可是教从门处乞得片刻清凉呢?
  《细雨灯花落》琦君  =====================================================================================  在上海念大学时,中文系每月至少有两次雅集,饮酒时常常行“飞花令”,就是行酒令的人饮一口酒,先念一句诗或词,不论自己作的,或古现成句,必包含一个花字,挨个儿向右点,点到谁是“花”字,谁就得饮酒,再由他接下去吟一句,再向下点。非常紧凑、有趣。
上的每道菜,我们也时常以诗词来比配象征,例如明明是香酥鸭,看那干黑黑的样子,却说它是“枯藤老树昏鸭”。端上一大碗比较清淡的汤,就念道:“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遇到颜色漂亮的菜,那就句子更多了:“碧云天,黄叶地啦”,“故作小桃红杏色”啦,“桃花柳絮满江城”啦。有一位男同学脑筋快,诗词又背得多,他所比的都格外巧妙。记得有一道夹烧饼的黄花菜炒蛋,下面垫的是粉丝,他立刻说:“花底离愁三月雨。”把缕缕粉丝比作细雨,非常巧妙。他胃口很好,有一次把一只肥肥的红闷鸭拖到自己面前说:“我是‘斗鸭阑干独倚’。”引得全体同学拊掌大笑。他跟一位女同学倾心相恋,在行酒令时,女同学念了一句“细雨灯花落”,那个“花”字刚好点到了他。原来,这句正是他所作的《水调歌头》的最后两句:细雨灯花落,泪眼若为容。这位男同学性格一向豪放,不知为什么,忽然“泪眼若为容”来。他们二人相视而笑,我们也深深体会到,爱情总是带着泪花的。  记得有一次几个人在咖啡店里小聚,几上一盘什锦水果,中间有几颗樱桃。这位女同学就念道:“留将颜色慰多情。分明千点泪,贮作玉壶冰。”眼望着她的心上人嫣然一笑。这首《临江仙》的作者正是多情的纳兰成德,最后几句是“感卿珍重报流莺,惜花须自爱,休只为花疼。”真觉得古典诗词含蓄之美,两人惺惺相惜,只需彼此唱和,而浓情蜜意,尽在不言中了。
  《水是故乡甜》琦君  ========================================================================  此次经欧洲来美,一路上喝得最多的是矿泉水。因为其他各种五颜六色的饮料,价钱既贵又不解渴。只有矿泉水,喝起来清清淡淡中略带苦涩,倒似乎别有滋味。  外子说矿泉水其实就是山泉,如果泡的是冻顶乌龙,那就更有味道了。我一向不懂得品茶,在旅途疲劳中,能有一杯自己现泡的热红茶,已觉如仙品般的清香隽永了。  他啜着茶,就想起故乡四川的山泉来。那种山泉,随处都有,行路之人渴了就俯身双手从溪涧中捧起来喝个足,哪里像现在文明时代,一瓶瓶装起来卖钱呢。俗话说得好,“人穷志不穷,家穷水不穷”。这话我最听得进。因为我故乡家中的水就有三种,河水、井水、山水。山水是长工每天清早去溪边一桶桶挑来,倾在大水池中备饮食之用。洗涤多用河水。母亲因为长工挑水辛苦,叫聪明灵巧的小帮工,用一根根长竹竿,连接起来,从最靠近屋子的山边,引来极细小的一缕清泉,从厨房窗外把竹竿伸入,滴在一只小缸中。这才是涓涓滴滴的源头活水,一天接不了多少。母亲只舀来做供佛的净水,然后泡茶给父亲喝。“喝这样清的山水,又是供过佛的,保佑你长生不老。”母亲总是这么说的。那时泡的茶叶,除了家乡的明前茶、雨前茶之外,还有从杭州带回的龙井。父亲品着茶,常常说:“龙井茶,一定要虎跑水来泡才香、才地道。”母亲不以为然地说:“是哪里生长的人,就该喝哪里的水。要知道,水是故乡的甜哟。”母亲还说:“孩子们多喝点家乡的水,底子厚了,以后出门在外,才会承受得住异乡的水土。”  现在想起来,虎跑水才是真正的矿泉水。那时曾做过试验,装一碗满满的水,把铜元一个个慢慢丢进去,丢到十个铜元,碗口水面涨得圆鼓鼓的,水都不会溢出来。因为它含的矿物质多,比重很大。所以喝虎跑水一定是有益健康的。  父亲旅居杭州日久,非常喜欢喝虎跑水烹龙井茶,但喝着喝着,却又念念不忘故乡的明前、雨前茶和清冽的山泉。他也思念邻县雁荡山的茶、龙湫的水,真是“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父亲晚年避乱返故乡,又得饮自己屋子后山直接引来的源头活水,原该是心满意足的,但他居魏阙而思江河,倒又怀念起杭州的龙井茶与虎跑水来。实在是因为当时第二故乡的杭州,正陷于日寇之故吧。  我们这回在欧洲,一路饮着异乡异土的矿泉水。行旅匆匆,连心情都变得麻木了。到了德国的不来梅,特地去探望数十年未晤面的亲戚。他兴奋地取出最上品的龙井茶款待我们,问他是台湾产品吗?他说是真正从杭州带出来的茶叶,是一位亲人离开大陆时带给他以慰他多年乡愁的。  我本来不辨茶味,但那一盏龙井的清香,却是永远难忘。我们说起欧洲人喜欢喝矿泉水,他笑笑说,台湾阿里山、日月潭、苏澳的冷泉,不就是最好的天然矿泉水吗? 他这话,倒使我想起,早期台湾有一种小小玻璃装的“弹子汽水”。瓶口有一粒弹珠,用力一压,弹珠落下去,汽水就喷出来。味道淡淡的,不像后来的汽水那么甜得不解渴。我因为爱“弹子汽水”这个名称,以及开瓶时把弹珠一压的那点儿情趣,所以很喜欢买来喝,他常笑我犯幼稚病。  台湾这许多年来,制茶技术愈来愈精进,无论是清茶、香片、龙井等,都是名闻遐迩。尤其是南投溪头的冻顶乌龙,更是无与伦比。旅居海外多年的侨胞,总不忘源自台湾带出来的各种名茶,自饮之外,更以分飨友好。尽管用以沏茶的水不是从故乡来的,但只要是故乡的茶叶,喝起来也会有一股淡淡的甜味吧。
  《桂花卤·桂花茶》琦君  =====================================================================================  母亲却能把这种桂花香保存起来,慢慢儿地享受,那就是她做的桂花卤,桂花茶。桂花有银桂,金桂二种,银桂又名木樨,是一年到头月月开的,所以也称月月桂。花是淡黄色的,开得稀稀落落的几撮,深藏绿叶之中,散发著淡淡的清香,似有若无。老屋正厅庭院中与书房窗外各有一株。父亲于诵经吟诗之后,总喜欢命我端把籐椅坐在走廊上,闻闻木樨的清香,说是有清心醒脾之功。所以银桂的香味在我心中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在台北时,附近巷子里有一家院墙里有一株,轻风送来香味时,就会逗起我思念故乡与亲人。  与银桂完全不同的是金桂,开的季节却是中秋前后。金黄色的花,成串成球,非常茂密,与深绿色的叶子相映照,显得很壮观。但是开得快,谢得也快。一大阵秋雨,就纷纷零落了。母亲不像父亲那样,她可没空闲端把椅子坐下来闻桂花香,她关心的是金桂何时盛开,潇潇秋雨,何时将至。母亲称之为秋霖,总要抢在秋霖之前摇下来才新鲜。因为一被雨水霖过,花香就消失了。不像银桂,雨打也不容易零落,次日太阳一照,香气又恢复了。所以父亲说木樨是坚忍的君子,耐得起风雨,金桂是赶热闹的小人,早盛早衰。母亲却不愿委屈金桂,她说银桂是给你闻的,金桂是给你吃的,不是一样的好吗?什么君子小人的!  摇桂花对母亲和我来说,是件大事,其忙碌盛况就跟谷子收成一般。摇桂花那一天,必须天空晴朗,保证不会下雨。一大早,母亲就在最茂盛的桂花树上,折二枝供在佛堂里与祖先神位前,那一份虔敬,就仿佛桂花在那一天就要成仙得道似的。  太阳出来晒一阵以后,长工就帮著把篾簟铺在桂花树下,团团围住。然后使力摇著树干,花儿就像落在簟子上。我人矮小,力气又不够,又不许踩到簟子里,只有站在边上看;一阵风吹来,桂花就纷纷落在我头上,肩上,我就好开心。也世上有这样可爱喷香的雨吗?父亲还做了首诗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扑风捉影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