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如何走好经济转型之路

新华社四评中国经济:经济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_网易财经
新华社四评中国经济:经济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当前经济形势系列述评之四)
“十三五”开局之年,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爬坡过坎,努力探索升级的有效路径。当前,如何打好转型升级这场硬仗,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种新的增长状态,增速放缓是转型升级的必经过程,而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改革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是转型升级的新起点。数据显示,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增长为54.1%,比上年同期提高1.8%,高于第二产业14.7个百分点;原煤、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工业企业和商品房库存出现积极变化;公共设施管理业和信息产业投资大幅增加。“三去一降一补”成效初显,需求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随着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和要素成本的提升,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已由经济总量转向经济结构,中国经济发展的着力点需要由速度转向结构,亟待通过转型升级来发掘新需求和引领新的发展方向。实际上,很多发达国家都经历过从以粗放式重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向以高精尖和创新为主的新型经济模式的过程。这个过程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当前,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中国经济发展仍面临重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下滑至2.8%,稳增长任务艰巨;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旧,实体经济的支撑仍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自主创新环境有待改善……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创新发展,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需要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进行。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优胜劣汰和产业重组,提升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需要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创新永无止境,必须以创新驱动培育新动能,持续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为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需要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减轻企业负担,不断提高企业效益。简化企业注册程序,降低准入门槛,少设条条框框,降低双创成本;着力为小微、创新型企业提供全方位一体化帮扶和服务,提升配套服务体系标准,为转型升级添砖加瓦。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的艰难转型,归结起来就是适应发展变化、顺应发展规律,主动转变发展方式、寻求新的动力生成,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这个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要有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当前,必须增强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困难所阻的信心,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内生动力,打好转型升级这场攻坚克难的硬仗,为中国经济持续稳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高亢
责任编辑:杨泽宇_NF6036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环球专栏>正文
诺贝尔奖得主畅谈中国经济转型
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升级,“转型”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的关键词。下一阶段,中国应如何走好这条必由之路并取得新的成效?
环球外汇3月27日讯--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升级,&转型&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的关键词。下一阶段,中国应如何走好这条必由之路并取得新的成效?对此,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近日在接受独家专访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分别从五个方面解析中国后市该如何进行准备,以下是环球外汇网为您做的归纳整理:
中国在持续转型中,取得了很多成绩,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对外贸易依存度依然很高,而贸易保护主义增长使得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具可持续性。
其次,中国基尼系数仍然较高,环境问题突出。在政府治理中,决策也需要更加透明。
政府职能转变
中国政府不应该把职能简单低转变为市场,而是转变政府作用的性质。
政府和市场之间需要互动,政府扮演合作伙伴的角色,确保私有部门和公共部门共同合作,去发展一种可以把利益带给所有公民的经济,并由此去创造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切勿沿袭西方发展模式
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必须非常谨慎,不要沿袭西方模式,导致经济粗放式发展。
中国的G D P增长可以维持在7%的水平,但必须意识到的一点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不是GDP而是生活质量,旧的发展模式未来未必有效。
经济模式向服务型经济模式转型
中国制造业应根据全球主要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经济模式向服务型经济模式转型。
中国转型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必须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摒弃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同时,用新的社保和退休规则来适应老龄化趋势。
更灵活更有弹性的退休机制
中国需要设计一个更灵活更有弹性的退休机制,可以灵活运用于复杂的、非常多样化的情形。
随着高技术工人数量增长,能够覆盖很多曾经需要人工操作的岗位,民众将会变得更富裕,也可以工作得更久。
进一步国民福利水平
在提升国民福利水平方面,中国已经非常成功,但仍需要进一步的推进。
以人民生活水平衡量,世界上最成功的国家,都是社保系统相对健全的国家,如果中国想成为一个和谐的国家,获得经济上的更快增长,那么在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加大投入非常必要。
【原创稿件声明】此文由环球外汇网原创,未经环球外汇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21-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评论正文请勿超过200个汉字。217被浏览18,166分享邀请回答该回答已被折叠 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中国兼顾经济转型与社会发育 走关联性转型之路-中新网
中国兼顾经济转型与社会发育 走关联性转型之路
  经济转型与社会发育协调兼顾
  ――中国道路的十年探索之十
  本报评论员
  十年回眸,在经济转型的时代底色中,社会发育的扬帆起航成为引人注目的一道亮色。循着科学发展的道路我们逐渐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民生幸福交相辉映,需要经济转型与社会发育的协调兼顾。
  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中国奇迹”,在把中国带入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也让中国面临着“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社会转型犹未完成,社会活力蓬勃迸发,新老矛盾叠加交织。21世纪的这一个10年,既是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区域差距的现状,折射着经济转型的刻不容缓;教育、住房、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改革,传递着共享改革成果的发展追求;流动大军、留守儿童、失独老人的困境,呼唤着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没有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难以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转型、用好战略机遇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是为什么,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经济活动镶嵌在社会关系之中,不能独立于社会关系之外,因此经济转型与社会发育的协调兼顾,成为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从“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调整利益分配格局、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施政目标;从“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到“社会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社会公平正义、人民主体地位成为时代强音;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的一字之变,社会建设上升为执政党战略布局的一项重要任务。
  10年来,我们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将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职能与社会自下而上的自发力量有机融合、形成合力;我们加强并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强调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努力将公平正义的抽象价值落实在社会建设的具体工作中;我们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倡导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表达利益诉求、激发个性活力、凝聚民间力量的独特优势;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并完善世界最大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满足惠及数亿人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需求。一条经济转型与社会发育相互促进的“关联性转型”之路,正融合于科学发展的时代实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坚持经济转型与社会发育协调兼顾,在经济转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这个根本指针,“中国号”巨轮就一定能顺利穿越“历史的三峡”,进入新的发展境界。
【编辑:卢岩】
>相关新闻:
>国内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