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果醋是酸性还是碱性性

葡萄酒是碱性的吗_孕育常识_亲子宝典库_太平洋亲子网
葡萄酒是碱性的吗
17:09:53出处:作者:佚名
  懂得生活的女性朋友,在生活中肯定会为自己准备一点葡萄酒,无论是饭中还是饭后,随时随地都能品尝。?女性喝葡萄酒的好处都有哪些?下面就跟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葡萄酒是碱性的吗  葡萄酒是碱性的。大部分人对食物酸碱性的认识十分模糊,认为味道酸的食物就是酸性食物,味道涩的就是碱性食物;也有人用石蕊试纸检测食物汁液,根据试纸呈红色或呈蓝色来判断酸碱性。其实恰恰相反,很多味道酸的食物,如柠檬、柑橘、杨桃、食醋等,进入人体后,食物中的有机酸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大部分阳离子,代谢产物大多数为碱性物质,因此属于碱性食物  按碱性程度来区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碱性食物可分为以下几种:  1、强碱性食物:葡萄酒、茶叶、海带、葡萄、柑橘、柿子、黄瓜、胡萝卜等。  2、中碱性食物:蛋白、大豆、蕃茄、菠菜、香蕉、草莓、柠檬、梅干等等。  3、弱碱性食物:豆腐、马铃薯、甘蓝菜、卷心菜、油菜、红豆、梨、苹果等。女性喝葡萄酒的好处  1、红酒可增进食欲  葡萄酒鲜艳的颜色,清澈透明的体态,使人赏心悦目;倒入杯中,果香酒香年鼻;品尝时酒中单宁微带涩味,促进食欲。所有这些使人体处于舒适、欣快的状态中,有利于身心健康。  2、红酒有滋补作用  葡萄酒中含有糖、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这些都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它可以不经过预先消化,直接被人体吸收。特别是对体弱者,经常饮用适量葡萄酒,对恢复健康有利。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和奥立多元素(Oligoe Lement),具有搞氧化剂的功能,可以防止人体代谢过程中?生的反应性氧(Ros)对人体的伤害(如对细胞中的DNA和RNA的伤害),这些伤害是导致一些-退化性疾病,如白内障,心血管病、动脉硬化、老化的因素之一。因此,经常饮用适量葡萄酒具有防衰老、益寿延年的效果。  3、红酒有助消化的作用  葡萄酒能刺激胃酸分泌胃液,每60-100克葡萄酒能使胃液分泌增加120毫升。葡萄酒中单宁物质,可增加肠道肌肉系统中平滑肌肉纤维的收缩,调整结肠的功能。  对结肠炎有一定疗效。甜白葡萄酒含有山梨醇,有助消化,防止便秘。  4、红酒有减肥作用  葡萄酒有减轻体重的作用,每升干葡萄酒中含525卡热量,这些热量只相当人体每天平均需要热量的1/15。饮酒后,葡萄酒能直接被人体吸收、消化,在4小时内全-部消耗掉而不会使体重增加。所以经常饮用干葡萄酒的人,不仅能补充人体需要的水分和多种营养素,而且有助于减肥。  5、红酒有利尿作用  一些白葡萄酒中,酒石酸 钾、硫酸钾、氧化钾含量校高,具利尿作用,可防止水肿和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6、红酒杀菌作用  很早以前,人们就认识到葡萄酒的杀菌作用。例如: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葡萄酒中的抗菌物质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传统的方法是喝一杯热葡萄酒或将一杯红葡萄-酒加热后,打入一个鸡蛋,搅拌一下,即停止加热,稍凉后饮用。研究表明:葡萄酒的杀菌作用是因为它含有抑菌、杀菌物质。  7、红酒可预防乳腺癌  最新试验结果显示:以葡萄酒饮料,喂养已诱发得了癌症的老鼠,发现葡萄酒对癌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美国伊利诺斯药科大学的研究人员,选用了桑椹、花生、葡萄皮中-抗癌活力最强。  美国科学家最近了现,葡萄酒里含有一种可预防乳腺癌的化学物质,位于旧金山葡萄酒研究所的罗伊威廉姆斯在华盛顿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他们在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中发现一种有预防乳腺癌作用的物质。这一物质这所以有这种功效,是因为它能抗雌激素,而雌激素与乳腺癌有关。  8、红酒能抑制脂肪吸收  日本科学家发现,红葡萄酒能抑制脂肪吸收,有老鼠作试验,老鼠饮用葡萄酒一段时间后发现,其肠道对脂肪的吸收变缓,对人作临床试验,也获得同样的结论。  以上事实说明,葡萄酒被称为是&整个世界历史长河中,未曾间也非使用的最古老饮料和最主要的药物&并不夸张。精彩推荐:
扫一扫关注亲子网微信
您身边的孕育好帮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相关知识点
|||||||||||||||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羊肉属于碱性食物吗_孕育常识_亲子宝典库_太平洋亲子网
羊肉属于碱性食物吗
09:55:18出处:作者:佚名
  对于这个问题,相关人士表示,羊肉属于酸性食物。人体的酸碱平衡很重要,尤其是准备怀孕的女性朋友来说,这关系到她们想要怀上的宝宝性别,据了解这是有一定影响的。羊肉属于碱性食物吗  动物性食物都属于酸性食物,羊肉属于动物性食物,所以羊肉也属于酸性食物。  碱性食物不是指口味较涩的食物,而是指进入人体被人体吸收后,最终代谢产物为碱性物质的食物。而食物的酸碱性,主要是由食物中所含矿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来决定的。  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是食物的五大要素。矿物质在食物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却对人体健康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与食物酸碱性相关的微量元素有钾、钠、钙、镁、铁、磷(P)、氯(Cl)、硫(S)8种,其中,含丰富钾(K)、钠(Na)、钙(Ga)、镁(Mg)、铁(Fe)等阳离子的食物进入人体后代谢的产物容易呈碱性,如蔬菜水果、豆类、海带等,进入人体后容易代谢出碱性物质,所以是碱性食物;食醋虽然味道酸,但在人体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不会产生酸性物质,因此也属于碱性食物。  而如动物的肝脏、肉类、脂肪、蛋白质、五谷类食物含硫、磷、氯等阴离子较多,在人体内代谢后容易产生乳酸、磷酸等酸性物质,因此属于酸性食物。  按照食物种类的划分,碱性食物可分为蔬菜水果类、海藻类、坚果类、豆类等。从营养的角度看,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合理搭配是身体健康的保障。碱性蔬菜能多吃吗  当酸性物质超过了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或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能力受到影响时,人体环境的平衡被打破,就产生了酸性体质。与碱性体质者相比,酸性体质者常会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到医院检查又查不出什么毛病,如不注意改善,就会继续发展成疾病。因此多吃碱性蔬菜有利于改善酸性体质。到底吃碱性蔬菜有什么作用呢?  1、碱性食物是被认为有美容作用的食物。因为所有的碱性食物中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矿物质中的钙能强化皮肤,增强皮肤的抵抗力,消除过敏;维生素C、E有很强的抗氧化性,抑制色素的增加,使皮肤白皙,并能延缓衰老。同时多吃碱性食物可以避免血液向酸性方面转化,维持人体健康的弱碱性环境,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  2、预防三高。我们都知道,三高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项指标超过正常标准。三高是一种&富贵病&,是由于长期的饮食习惯就是大鱼大肉的吃而引起的。因此,医生们在用药物治疗三高患者的同时,也经常告诫他们平时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高脂肪、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如五花肉、蹄髈、烤鸭等,而要多吃杂粮、蔬菜、和水果,不要吃过于精致的食物和经过再次加工的食物如白面包、腌制食品等。这是因为这些医生禁食的食品全都是酸性食品,而水果、蔬菜和杂粮都属于碱性食物。  3、提升智商。研究证明,人的智商与脑液的酸碱度与有关系。健康人体的体液(主要为血液)应呈微碱性(PH值约为7.3-7.5),这样有利于机体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并使体内的血液循环和免疫系统保持良好状态,这个状态的人精力更加充沛,智力发育也更加良好。而生成碱性体质的最快的方式就是多吃碱性食物,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碱性食品含有较多的钙、纳、镁、铁、锌等金属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均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缺乏,会引起生长发育的停滞;补充,可以加速生长发育和体重的增长,增强体质。而酸性食品则含有较多的磷、氯、硫等元素,摄入过多的酸性食品会使得血液变得粘稠,流动缓慢,从而减缓新陈代谢,造成大脑缺氧,四肢冰冷等。精彩推荐:
扫一扫关注亲子网微信
您身边的孕育好帮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相关知识点
|||||||||||||||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喝碱性水能生男孩吗_孕育常识_亲子宝典库_太平洋亲子网
喝碱性水能生男孩吗
11:07:03出处:作者:佚名
  ,对于这个问题,相关人士表示,一般情况下是比较大的机会生男孩的,因为决定生儿子的含Y性染色体的精子碱性比较强,建立一个可以让碱性较强的Y精子能够积极活动的环境和饮食有很大的关系。喝碱性水能生男孩吗  一般而言酸性体质的人容易生女孩,碱性体质的人容易生男孩,但是都不是绝对的。  由于两条性染色体X和Y从男性的X精子和Y精子中提取后,发现决定生儿子的含Y性染色体的精子碱性比较强,建立一个可以让碱性较强的Y精子能够积极活动的环境,所以可以根据自己是想生儿子的想法,把子宫和阴道的状态调整成碱性,就有可能怀上男孩。  想要生男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阴道内分泌碱性粘液的排卵日进行性交。同时从月经开始后到预定排卵日为止的2周内,要完全禁欲。但是,有的人无法完全禁欲2周。  这时,在月经终了的第二天及再隔2天,可进行性交,所以,从月经终了到排卵预定日期间只能进行两次性交。特别是到了排卵日前5天要绝对禁欲,然后在排卵日或第二天进行性交。如此一来就能在受孕预定日射出很多有元气的Y精子。喝弱碱性水好不好  普通的水一般PH性为中性(PH=7),先把它进行过滤了,所以首先它是不受污染的水。但更重要的是,弱碱性是属于碱性食物,可以改变我们不健康的酸性体质。当血液的PH值呈弱碱性时,称为碱性体质,这时身体是充满活力的、健康的、免疫力强的。但碱性体质的人只占10%左右,大多数人的血液都呈弱酸性,称酸性体质,而我们平时的饮食结构,基本上是以酸性食物为主,  这样便让身体越来越呈酸性,酸性体质使细胞机能变差,新陈代谢缓慢,器官功能减弱,因此容易得各种各样的疾病。  当酸素在体内愈来愈多,不断积累,量变引起质变,疾病就会产生。 由于酸性过多而引起的疾病大致分为五类:1、强酸与钙、镁等碱性矿物质结合为盐类,既固体酸性物,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2、强酸或酸性盐堆积在关节或器官内,从而导致动脉硬化、肾结石、关节炎;3、酸性废弃物堆积,使附近的毛细血管被堵,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糖尿病、肾炎;4、肠道酸性过多引起便秘、慢性腹泻、尿酸、四肢酸痛,胃酸过多导致烧心、反酸。  每天有大量酸性的食物和水进入人体,所以我们必须饮用弱碱性矿物质水才能从根本上将身体调整至健康状态。弱碱性矿物质水的分子团数目少,而且它具有高溶解渗透力,因此其吸收和排泄较快可加速将人体内的尿酸等酸性物质排出体外,从而有效预防因体制酸化所带来的种种疾病的困扰。精彩推荐:&
扫一扫关注亲子网微信
您身边的孕育好帮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相关知识点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gdanticodonarm
学生问题:教材中光合产物淀粉和蔗糖合成的场所为什么是不同的?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终产物之一,也是许多农作物收获器官的主要贮藏性多糖之一。贮藏的淀粉常以颗粒状态存在,称淀粉粒。淀粉在植物体内是在叶绿体内合成的。催化淀粉合成的途径有两条,一条称ADP葡萄糖(ADPG)途径;&另一条为淀粉磷酸化酶催化的途径。
叶绿体基质是进行碳同化的场所,它含有还原CO2与合成淀粉的全部酶系。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三碳糖可以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暂时贮存起来,也可以运出叶绿体在细胞溶胶中合成蔗糖等二糖,或者运出叶肉细胞,为植物体的其他器官提供能源和原料。
光合细胞中参与蔗糖生物合成的所有酶位于细胞质内,据此认为,蔗糖的合成是在细胞质内进行的。光合中间产物磷酸丙糖通过叶绿体被膜上的磷酸丙糖转运器进入细胞质。在细胞质中,经过一系列转化合成蔗糖。
蔗糖在细胞质内合成以后的去向主要决定于消耗碳水化合物的器官或组织对蔗糖的需求大小。当需求大时,细胞质内形成的蔗糖优先向这些器官或组织输出,即蔗糖通过某种机理到达质膜或胞间连丝通道进行跨细胞的运输。
当对蔗糖需求降低时,细胞质内形成的蔗糖则通过跨膜运输进入液泡作为临时性贮藏。蔗糖进入液泡是一种主动过程。许多结果表明,蔗糖进入液泡是由位于液泡膜上的蔗糖载体介导的逆蔗糖浓度梯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5dac3b0102vge5.html
本文刊登于《中学生物教学》2010年第1、2期合刊
文章编号&&(-0072-08
&&&&孙&&芳[黑龙江省大庆一中高中部(163458)]tRNA有多少种?是根据所决定的氨基酸的密码子进行推算吗?
&&&&陶&&勇[广东省封开县江口中学(526500)]从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看应该有61种。
&&&&李金安[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城关高中(430400)]在中学教辅资料中,有关“tRNA种类”的题目是众多“怪”题中的一类。这类题的特点是忽视了生命的复杂性,以某一个方面的“道理”来演绎片面的结论。
&&&&熊玉华[湖北省荆州中学(434020)]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实际种类远小于61。这样的题目最好不做。
&&&&常正良[湖南省衡阳县第三中学(421200)]分类的标准不同,结论就不一样。若按照转运的氨基酸的种类来划分,tRNA为20种。若按照它的反密码子的种类来划分,是61种。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tRNA上稀有碱基I(次黄嘌呤)的存在及tRNA具“L”形空间结构,使密码子的第三个碱基与反密码子的第一个碱基之间的配对发生摇摆。反密码子的第一个碱基可以和密码子的第三个碱基有多种配对情况,使tRNA种类少于61种,只有大约40种。若按照tRNA的结构来划分,到1983年,不同来源和接受不同氨基酸的tRNA已经弄清楚的一级结构超过280种。综上所述,不管我们采用哪一种分类标准,tRNA都不是61种。
&&&&吴成军[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100081)]有人认为,密码子有64种,除去3个终止密码,与20种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就有61种,反密码子也应该有61种。实际上,tRNA的种类不仅与反密码子上的碱基种类及反密码子的碱基配对方式有关,也与其识别方式有关,现分析如下:
&&&&大多数tRNA是由73~93个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多核苷酸,一个标准的tRNA是由76个核苷酸组成的。tRNA的平面结构(二级结构)很像一片三叶草的叶子,叶子的下端有一个由7个碱基组成的反密码子环,其正中间的3个连续碱基代表着某种氨基酸的反密码子。反密码子通过这3个核苷酸上的碱基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便可把特定的氨基酸引导到mRNA的特定位置上,正确地把密码翻译成为多肽,由于各种氨基酸都有特定的密码子,相应的tRNA就有互补的反密码子。
&&&&从反密码子的碱基和配对方式来看,除了G、C、A、U这4种碱基外,还有I(次黄嘌呤),因此,其配对方式就更复杂些。G与C、A与U之间的配对称为标准配对,但也存在着U与G之间的非标准配对,只不过这两者之间配对时形成的氢键要弱一些。除此之外,还存在I与A、U、C之间的配对,这种配对方式也称为非标准配对,如表1所示:
&密码子(第三位)
&反密码子(第一位)
&&&&从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碱基配对所识别的氨基酸来看,每一个密码子中的前两位上的碱基如果发生变化,则所代表的氨基酸也要随着改变,但第三位上的碱基发生变化时,则往往影响不大。这表明,密码子的简并性主要体现在密码子的第三个碱基上,同时出说明了密码子的专一性主要由mRNA上的密码子的第一个、第二个碱基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相应的碱基的配对来决定,而反密码子的第一个碱基可以和密码子的第三个碱基形成多种配对。
&&&&这种与密码子碱基配对的反密码子的碱基有标准配对和非标准配对之分,就是“摆动假设”理论,这种理论的核心是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摆动假设”解释了密码子的简并现象,即简并密码子之所以代表同一种氨基酸,是由于允许了第三位碱基的非标准化配对而被同一个反密码子识别的结果。
&&&&在研究密码子被反密码子识别的过程中,有的科学家还提出了“三中读二”的方式,即4种密码子都为同一种氨基酸编码时,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配对只依赖于前面两位上的碱基,与第三位无关。这明显与“摆动假设”不同。在“摆动假设”中,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仍需配对,不过允许非标准配对;而在“三中读二”方式中,第三位碱基是没有必要配对的,这在酵母菌线粒体DNA的表达得到了验证。例如,如果密码子的3个碱基必须与反密码子的3个碱基配对,但允许在第三位上为非标准配对,那么对于61个密码子来说,至少需要31种不同的tRNA,而酵母菌线粒体中的tRNA种类为24种(有24个tRNA基因),这说明有些氨基酸的密码子是用一种tRNA翻译,这就可以用“三中读二”的假说来解释。
&&&&由此可见,不论是按照“摆动假设”或“三中读二”假说,细胞内的tRNA种类似乎可以大大地少于61种,但事实并非如此。目前,科学家从大肠杆菌是已经分离出至少56种不同的tRNA,其中不少具有识别相同氨基酸的功能。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tRNA的种类数目是61种。&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03f5750100lhq9.html#cmt_2461603
细胞生物学名著《Lewin's Cells, Second Edition》对该问题进行了很详细的阐述,以下是从P405截取的 Key Concepts部分:
以上“核心概念”部分翻译如下:
●分子量小于100的不带电分子可以穿过核被膜
●分子量大于100的分子和大分子经核孔复合体实现跨膜运输
●直径小于等于9nm(相当于分子量40K的球蛋白)的颗粒以被动扩散的方式穿过核孔复合体
●更大的大分子以主动转运方式经过核孔复合体而且必须包含特定信号才能被转运。&
下面这张图是本书同一页中的插图,标签部分我做了汉化:
图9.28 多种不同类型的分子和大分子经核孔复合体进出细胞核
转自:http://ke8880.blog.163.com/blog/static//
叶绿体能利用外源ATP吗?关于这个问题,部分老师的回答是“否”的,理由是产生ATP的光反应阶段使叶绿体在ATP的利用上完全“自给自足”——叶绿体既不会为之外的其它生理活动提供ATP,也不会吸收利用由细胞呼吸产生的外源性ATP。事实上,光反应产生的ATP确实仅用于叶绿体自身的合成代谢,但叶绿体完全可以从细胞溶胶中吸收少部分来自细胞呼吸的ATP,以满足特定条件下叶绿体中的代谢需求,如碳反应、DNA的复制、蛋白质的合成等,实现这一点的分子基础就是位于叶绿体内膜上的ATP/ADP交换转运体。以下是本人参考的国外论文中的关键文字,翻译水平有限,不正确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引自:Herbert H.Winkler and H.Ekkehard Neuhaus.1999. Non-mitochondrial ATP transport. Elsevier Science,66.
&&&&&& It is generally assumed that the ATP required for photosynthetic CO2 fixation derives from the ATP synthase driven by the pH gradient across the thylakoid membrane. However, there are several indications that, at leas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or in certain types of chloroplast, the uptake of cytosolic ATP supplements anabolic reactions. Such an ATP uptake would be required when photosynthesis does not deliver sufficient ATP for CO2 fixation and other anabolic reactions. The plastidic ATP/ADP transporter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ranslocating ATP generated in the mitochondria from cytosol to stroma in these circumstances(see Fig. 3).
&&&&&& Depending on the rate of ATP uptake, the transport of ATP might contribute to carbon fixation either by only a few percent or substantially. Import of ATP ranges from 5 micromoles per milligram of chlorophyll per hour (in spinach chloroplasts) 5 to &40 micromoles per milligram of chlorophyll per hour (in Digitaria sanguinalis chloroplasts)29. Finally, in isolated chloroplasts from sweet-pepper fruits, the addition of ATP results in the highest observed rates of starch biosynthesis in the light 30. In conclusion, photosynthetic carbon metabolism in several organisms is obviously positively influenced by exogenous ATP; the plastidic ATP/ADP transporter is thus important in both heterotrophic plastids (i.e. amyloplasts) and photoautotrophic plastids (i.e. chloroplasts).&
&&&&&& 通常认为光合作用CO2固定所需的ATP来自于由类囊体膜两侧PH梯度驱动的ATP合成过程,然而,一些证据表明,从细胞溶胶中吸收ATP可补充叶绿体的合成代谢,这至少在某些条件下或者某些类型的叶绿体中是如此。当光合作用不能为CO2固定或其它合成代谢提供足量的ATP时,叶绿体就需要吸收ATP。质体的ATP/ADP转运体负责将线粒体产生的ATP从细胞溶胶转运到质体基质中。(见图3)
&&&&&& ATP运输可能对光合作用的碳固定产生很少的或实质性的促进作用,程度视ATP的吸收速度而定。在实验中,ATP的输入范围从每小时每毫克叶绿素5 微摩尔(波菜叶绿体)到每小时每毫克叶绿素&40 微摩尔(马唐草叶绿体)。在光下,给甜辣椒的离体叶绿体加入ATP后,淀粉的表观合成速率达到了最大值。总之,一些生物的光合作用碳反应受到外源性ATP的显著影响;质体ATP/ADP转运体在异养型质体(如造粉体)和光能自养型质体(如叶绿体)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转自:http://ke8880.blog.163.com/blog/static//
前年十月,博主有感于高中生物教辅资料良莠不齐,其中大部分相互转抄,不断传播一些错误知识的现实,写了题为《反对“高中教师的生物学”》()的博文。两年时间过后,这种现象是否有所改观呢?最近几天,因为备课的需要,又翻了几本新学年的教辅资料——《名师导学》(教师用书)、《5年高考3年模拟》(B版,湖南专用)、《世纪金榜》。也只是随手翻翻,发现原先提出的问题少数已经得到解决,如“胞吞、胞吐是非跨膜运输”的提法已经绝迹,但大多问题依然存在,而且还出现几个“高中生物教师的生物学”的新标本。老的问题就不再重复,几个新标本收集于下:
标本1、核糖、脱氧核糖属于非还原糖。——《5年高考3年模拟》P5
博主按:实际上核糖和脱氧核糖都是还原糖。编者可能是因为看到教材中讲还原糖时只举了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三个例子,就想当然地以为别的糖类物质都是非还原糖了。顺便讲一下,高中生物教材中提到的糖类物质中,除蔗糖、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外,其余的都是还原糖。
链接:《哪些糖是还原糖?》
标本2、乳糖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二糖。——《名师导学》P22、《世纪金榜》P15
博主按:实际上,一些植物细胞中也含有乳糖,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的《生物化学(第三版,上册)》P37明确指出:“乳糖也存在于连翘属花的雄性器官中,并已从人心果树的成熟果实中获得。”这个错误应该是源于编者对教材内容的错误解读。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原话是:“常见的二糖还有正在发芽的小麦等谷粒中含量丰富的麦芽糖,人和动物乳汁中含量丰富的乳糖。”编者在解读时偷换了概念,把乳糖在人和动物乳汁中含量丰富错误地解读为乳糖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标本3、核糖体是产生水的细胞器。——《名师导学》P4和P37、《世纪金榜》P27
博主按:编者得出这个错误结论的原因,是不恰当地把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等同于简单的化学反应。氨基酸缩合成多肽时有水生成这是事实,但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并非在核糖体上氨基酸脱水结合这么简单。这个过程简单来说可分为三步:
第1步,氨基酸的活化:氨基酸+ATP→氨酰-AMP+PPi 。&
第2步,氨基酸与tRNA的连接:氨酰-AMP+tRNA→氨酰-tRNA+AMP 。&
第3步,肽键的形成:氨酰-tRNA+氨酰-tRNA→肽酰-tRNA+ tRNA
这三步中前两步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3步则发生于核糖体上。需要说明的是,这三步反应都没有水的生成。核糖体上相邻氨基酸(实际是氨酰-tRNA或肽酰-tRNA)形成肽键时,脱下的是“tRNA”而不是“水”!
标本4、高尔基体能合成纤维素。——《世纪多样》P15
博主按:这个错误很可能是源于编者的一个不够严密的推理:
前提1: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前提2:植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结论:纤维素是在高尔基体上合成的。
由于推理过程不严密,造成结论不正确。事实上,植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确合成多糖的能力。高尔基体合成和分泌多种多糖,包括果胶物质和其他非纤维素的多糖。但纤维素的合成却是一个例外,它不是在高尔基体中进行的,多数植物细胞的纤维素是由细胞膜外侧的纤维素合成酶合成的。
标本5、普里斯特利实验缺乏空白对照。——《名师导学》P97、《5年高考3年模拟》P51
博主按:这个错误很可能是源于对老教材插图的错误解读,可是现在的教材插图明白无误的告诉大家,普里斯特利是做了空白对照实验的,可是我们的编者就是不管这些,照抄不误,普里斯特利先生在九泉下只能哭笑吧!
链接:《普里斯特利的哭笑》
现在的高中生物教辅资料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有些资料的编者对教材和高考缺乏深入研究,可又自我感觉良好,敢于把自己对一些知识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写进教辅资料,从而误导使用这些资料的师生。更多的编者则信奉“拿来主义”,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别人的错误,使这些本来错误的东西在全国各地的高中生物课堂广为传播,结果“三人成虎”,这些原本错误的观念俨然成了高中生物教师的共识。由于这些“知识”是个别高中生物教师的创造发明,而且流行的范围也基本限于高中生物教师这一群体,所以我把它称为“高中生物教师的生物学”。这门学科的主要内容有:“胞吞和胞吐是非跨膜运输”,“光合作用过程中暗反应阶段产生水”,“18O、15N有放射性”,“根尖是形态学上端,根基部是形态学下端,根的生长素极性运输是从根尖运向根基部”,“转运RNA是61种”,“无氧呼吸第二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等等;这样的东西充斥教辅用书和各地模拟试题,叫人啼笑皆非。
相关问题链接
1、根部生长素极性运输是向基运输还是向顶运输?
2、胞吞和胞吐是否属于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
3、18O、15N是放射性同位素吗?
4、转运RNA到底有多少种?
【转载】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03fl.html
在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用碱性染料染染色体,使之着色,常用的碱性染料有醋酸洋红和龙胆紫溶液。那么醋酸洋红和龙胆紫到底是碱性还是酸性呢??
先看看两种溶液的配制方法!
醋酸洋红的配制方法:先将100ml 45%醋酸水溶液置入200ml的锥形瓶中煮沸,移去火苗,然后慢慢地分多次加入1g洋红粉末(切记不可一次倒入)。待全部倒入后,再煮沸1~2min,并悬入一生锈的小铁钉于染液中,过1min后取出,使染色剂略含铁质,以增加染色性能。静置12h后过滤于棕色瓶中备用(置于避光处)。
龙胆紫溶液的配置方法:取1克龙胆紫,溶于少量2%醋酸溶液中,加2%醋酸溶液,直到溶液不呈深紫色止。
从配方来看,都含有醋酸溶液,按道理说应该是酸性的,可为什么叫碱性染料呢?
其实,作为染色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颜色;二是要与被染组织间有亲和力。染料的颜色和它与组织间的亲和力是由染料本身的分子结构决定的,产生颜色的发色基团和与组织间产生亲和力的助色基团共同决定了染色剂的染色性质。作为染料物质,除了有发色基团外,还需要有一种使化合物发生电离作用的助色基团。如染料化合物中往往由硝基(-NO2)、偶氮基(-N=N-)、乙烯基等形成了发色基团,而由-OH、-SO3H、-COOH等酸性基团和-NH2、-NHCH3、-N(CH3)2等碱性基团构成了助色基团。它们的存在使染料物质离子化,极性增强,促进染料与组织间发生作用,产生染色效果。我们把助色基团中具有酸性或碱性基团的染料分别称为酸性或碱性染色剂。
所以,酸性(碱性)染色剂的界定并非由染料溶液的pH值决定的,而是根据染料物质中助色基团电离后所带的电荷来决定。一般来说,助色基团带正电荷的染色剂为碱性染色剂,反之则为酸性染色剂。来源:
最初的一些研究发现,蛋白质的降解不需要能量,这如同一幢大楼自然倒塌一样,并不需要炸药来爆破。科学家发现,同样的蛋白质在细胞外降解不需要能量,而在细胞内降解却需要能量。这成为困惑科学家很长时间的一个谜。70年代未80年代初,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欧文&罗斯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终于揭开了这一谜底。原来,生物体内存在着两类蛋白质降解过程,一种是不需要能量的,比如发生在消化道中的降解,这一过程只需要蛋白质降解酶参与;另一种则需要能量,它是一种高效率、指向性很强的降解过程。这如同拆楼一样,如果大楼自然倒塌,并不需要能量,但如果要定时、定点、定向地拆除一幢大楼,则需要炸药进行爆破。&
出处请看:& &蛋白质经泛素-蛋白酶体的选择性降解途径&& & & & & & & & & & & & & & & &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评述& &赫荣乔&& & & & & & & &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视觉信息加工重点实验室)&&& & &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以色列的阿龙&切哈诺沃(Aaron&Ciechanover)、阿夫拉姆&赫什科(Avram&Hershko)和美国的欧文&罗斯(Irwin&Rose),以表彰他们就发现和阐明蛋白质经泛素-蛋白酶体的选择性降解途径所作的杰出贡献。大多数蛋白酶(包括溶酶体酶体系)降解底物时不需要三磷酸腺苷(ATP)提供能量,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20世纪50年代初,Simpson在肝脏组织培养的切片中检测到了氨基酸的产生,揭示出细胞内大部分蛋白质的降解需要能量。真核生物如何识别和选择性降解蛋白质是细胞生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维持蛋白质在细胞内含量的动态平衡起着关键性作用。泛素-蛋白酶体需能降解途径的发现,揭示了蛋白质在细胞内选择性降解的普遍方式。需要清除的蛋白质,通过其赖氨酸残基侧链ε-氨基连接多聚泛素链(降解标签),继而在蛋白酶体中被降解。
甲胎蛋白即甲种胎儿球蛋白( alpha feto pro—tein,AFP)是正常胚胎血清中的糖蛋白,胚胎早期由卵黄囊、胃肠道产生,以后由胎肝合成,胎龄6周在胎血中出现,12~20周达到高峰并在羊水中出现。出生后1周减少,出生2~5周后降到正常水平,用一般方法检查为阴性反应。
&&&& 正常健康成人检测甲胎蛋白应该呈阴性反应。癌变的肝细胞具有合成甲胎蛋白的能力,因此,肝细胞癌时血清AFP水平明显升高,动态进行性升高更有意义,临床常常将检测AFP阳性用于肝细胞癌的筛查、诊断、疗效评价和复发判断。
&&&& 在妊娠中后期、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重型肝炎恢复期、睾丸癌、卵巢癌、绒毛膜上皮细胞癌、运动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等甲胎蛋白都可以增高,观察该指标动态变化对鉴别诊断有意义。
&&&& 癌胚抗原( carcinoembryonic,CEA)是1965年从结肠癌组织中提取出的一种肿瘤特异性的糖蛋白,这种蛋白见于胚胎和胎儿消化道组织,故称癌胚抗原。
&&&& 癌胚抗原与消化系统肿瘤相关,也可见于非消化系肿瘤或者非肿瘤性疾病,癌胚抗原除’结肠癌可增高外,胰腺癌、肺癌、胃癌、乳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肺气肿、溃疡性结肠炎、胆囊炎、直肠息肉等也可有一定的阳性率,说明它的特异性不高,因此多年来对它的评价不一,但对判断结肠癌的预后、复发和转移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如果原来血液中的癌胚抗原水平较高,一般术后2—4天即应下降,最迟也不过1个月,如果术后不下降或下降后又回升,都提示有残留癌或复发的可能,若癌胚抗原水平很高,则应考虑有转移癌的存在,因此应定期复查。
&&&&综上所述,甲胎蛋白、癌胚抗原与多种肿瘤性疾病相关,具有一定的广谱性,并且检测方法多样,所以,健康体检时多选作肿瘤筛查指标。
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关系(包括种内和种间关系)与外界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因素非常复杂,要搞清演替过程中每一步发生的原因以及有效的预测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下面就部分原因进行分析。
①&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是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
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和散布普遍而经常的发生着。因此,任何一块地段,都有可能接受这些扩散来的繁殖体。任何一块裸地上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或是任何一个旧的群落为新的群落所取代,都必然包含有植物的定居过程。故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和散布是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对于动物来说,植物群落成为它们取食、营巢、繁殖的场所。当然,不同动物对这种场所的需求是不同的。当植物群落环境变得不适应它们生存的时候,它们便迁移出去另找新的合适生境;与此同时,又会有一些动物从别的群落前来找新的栖居地。因此,每当植物群落的性质发生变化的时候,居住在其中的动物区系实际上也在作适当的调整,使得整个生物群落内部的动物和植物又以新的联系方式统一起来。
② 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演替的动力
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由群落本身的生命活动造成的,与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没有直接的关系。有些情况下,群落内物种生命活动的结果,使微气象条件发生改变,为自己创造了不良的居住环境,从而促进其他生物的定居和加快自身的灭亡,使原来的群落解体,为另一些物种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引发演替。
③ 种内和种间关系是演替的催化剂
组成一个群落的物种在其内部以及物种之间都存在特定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随着外部环境条件和群落内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地进行调整,新物种迁入首先表现的大多是负相互作用,如捕食、竞争,定居后出现生态位的分化,虽然经过适应后,表现为正相互作用的增加,但很快会由于种内矛盾加剧,或改变了的环境使实际生态位缩小,或其他种的入侵,并形成周而复始的更替。事实上当种群密度增加时,不但种群内部的关系紧张化了,而且竞争能力强的种群得以充分发展,而竞争能力弱的种群则逐步缩小自己的地盘,甚至被排挤到群落之外。这种情形常见于尚未发育成熟的群落。
④ 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是诱因
虽然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但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
⑤ 人类活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人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自然因子,因为人类社会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的作用。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等,都可使生物群落改变面貌。人还可以经营、抚育森林,治理沙漠,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的道路进行。人甚至还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茶叶是酸性还是碱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