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人民医院东治镇降屈村

阳城县东冶镇全图地图_东冶镇地图查询
当前位置:首页 &
=== 阳城县东冶镇地图 ===
=== 东冶镇资讯概况 ===
山西省阳城县东冶镇:乡镇简介:阳城县辖镇。1958年建东冶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25公里。面积132.5平方公里,人口2.1万。阳(城)济(源)公路、侯月铁路过境。辖东冶、柳泉、神树岭、矿山、东轩、郎庄、西冶、水磨沟、东寺沟、小王庄、独泉、上节、焦坪、卫节、枪杆、古河、降区、庄上、晋圪坨、神子头、蔡节、三联、磨滩、北大峪、南大峪、马山、相底27个村委会。有铁矿石资源,乡镇企业以采矿和冶炼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乡镇发展:东冶镇紧紧围绕兴镇富民达小康的主题,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开放引进,创优环境,抓城建、建市场、办企业、兴节水、硬化路、盖温室、保稳定、促发展,逐渐形成了农业稳镇、民企强镇、商贸活镇、科技兴镇、德法治镇的五大发展战略,形成了经济要发展、人民要富裕、社会要稳定、环境要文明的良好局面,取得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三丰收,加快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步伐,在五台县、忻州市率先成为基本达小康镇。1998年以来,连续3次被省文明委命名为省级文明乡镇。交通运输:随着国家公路、铁路建设的发展,东冶镇的交通已较前更加方便。汽车站位于镇北,每天有班车开往忻州、太原及五台山等各地。镇东南有新建的朔黄铁路永安车站,可乘车直达晋北及河北省的沿线各地。菜篮子产业链:东冶镇的菜篮子产业链,2006年春节将至,记者在五台县东冶镇南大兴村白宪华的两个蔬菜大棚里看到,他忙得不可开交,正在深耕、浇水、育苗,把农肥担到地里……白宪华对记者说,只等棚内温度适宜就开始种菜。谈话中,记者了解到,他家的西红柿出土后40天就上市,一年两茬还要种生菜,2005年收入超过2万元。到2005年底,东冶镇蔬菜种植面积已增加到7200亩,并建成了100座高科技蔬菜日光温棚和年销蔬菜1.8亿公斤的批发市场,被农业部指定为“全国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中央电视七台向全国定时报价。该镇7200亩的蔬菜基地和100亩的蔬菜大棚已成了农民的“摇钱树”,年产蔬菜约3800万公斤,并形成了以“菜篮子”工程为主体的农业产业链。东冶镇位于忻台旅游沿线,龙山山脉呈扇形环抱其中。一条小艮河与滹沱河穿流直过,这片土地,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很高。全镇3.36万名农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带领下,他们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擂响了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战鼓。该镇以“两河”为依托,开发万亩节水园区为目标,成立了蔬菜协会,蔬菜科技培训中心,并聘请省、市农技专家进农家、到菜园,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培训菜农1.4万余人,发展科技示范户1800户,拥有科技转化园圃50亩,推广了18类88个蔬菜品种。土专家赵旺盛培育出西红柿“佛地艳红”等8个品种,优良菜籽除供销本地外,远销山东、河南、河北等7个省市。蔬菜生产基地的建成,也拉动了蔬菜批发市场,一个占地105亩的蔬菜批发市场建起来了。该市场拥有4万平方米的商业楼350家,遮阳蔬菜交易大棚1600平方米,蔬菜保鲜库400平方米,市场内水、电、路畅通,邮电、通讯、互联网俱全。以东冶镇16个村的蔬菜生产基地为源地,吸引了周边三县一市,以及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蔬菜批发商1400余家。高峰期约有300余辆机动车出入市场,常年上市的蔬菜有120多个品种,年销售蔬菜、瓜果、土特产等1.8亿公斤,年销售额高达1.5亿元。这项菜篮子工程使参与蔬菜批发交易的10余万农民致富。而首屈一指的当数固定经营户赵家三姐弟。赵三保先于哥哥、姐姐进市场,2002年的收入就达7万元。他经营的品种有30多个,主要是“大家菜”。特点是:同等质量低价格,同等价格高质量。“鲜”字当先,“利”字在后,勤进快销,周转期短,资金运作频率高。而姐姐、哥哥的收入也不错,人均年收入1万元。东冶镇“菜篮子”工程,已构成了菜农连基地、基地连市场、市场连全国的农业产业链。该镇已建成1万亩节水园区,1万亩制种基地、1百座日光蔬菜大棚,1个农产品批发市场。这“四个一工程”已直接拉动了该镇农村经济年收入上升到1.34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2404元的骄人成绩。农业资源:东冶镇南面、西面的大片耕地十分肥沃,水渠纵横,一向以种植蔬菜为主,是五台县的蔬菜主要产区。蔬菜之外多种小麦,小麦收割后复播谷子或玉米,年年长势喜人,金秋时节,一片金黄,故称“东冶秋黄”,是五台古八景之一。东冶镇的馍馍蒸得相当出色,所以当地有“东冶的馍馍大兴的糕,槐荫的闺女不用挑”(注)之说。乡镇文化:东冶镇及其附近各村,素以人杰地灵、文化发达著称,因而从古至今涌现过不少杰出人物。如清代的徐润弟、徐继畲,父子皆为进士,是东冶镇东街人。徐继畲撰写的《瀛环志略》,因影响深远被誉为“正眼看世界第一人”。新中国开国元勋之一的徐向前元帅是东冶镇永安村人,现在的“徐向前故居”,已成为广大人民瞻仰参观的重要场所。清光绪年间即兴办的沱阳学校,校址在东冶镇西门外,是五台县首屈一指的名校,曾先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担任我国省军级要职的干部及卓有成就的学者专家均为数不少。人口数据:东冶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女10137家庭户户数5949家庭户总人口(总)20581家庭户男10449家庭户女岁(总)56830-14岁男28480-14岁女岁(总)岁男岁女665565岁及以上(总)117265岁及以上男52565岁及以上女647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0150
五台县东冶镇毛坯两室100-120万元分类信息网普通住宅买卖频道为您提供五台县东冶镇毛坯两室100-120万元普通住宅买卖信息,包含:五台县东冶镇毛坯两室100-120万元普通...
校友录 校友录 五台县东冶镇文兴学校 入学年份 班级名称 创始人文兴学校[3位同学]杨艳生 推荐活动...
阳城县东冶镇古河幼儿园,经营范围:幼儿教育地址:山西省阳城县东冶镇古河村邮编:048119电话:4860544...
日...自古“十年九旱”的五台县东冶镇永安村,如今投资160万元,打深井6眼,铺设管道3万米,修建防渗渠4000米,将820亩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占到总土地...
结网东冶镇商店店铺频道为您提供大量的东冶镇商店|东冶镇店铺信息。查找东冶镇商店 东冶镇店铺 东冶镇企业黄页 东冶镇黄页 东冶镇企业大全等商店店铺信息,请到结网...
首页&&山西&&晋城&&阳城县&&东冶镇 阳城县辖镇。1958年建东冶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25公里。面积132.5平方公里,人口2.1万。...
东冶镇初级中学_新浪博客,东冶镇初级中学,东冶镇初级中学“十一五”发展规划,“开放&互动&快速”作文教学实验报告,语文作业布置的思考与实践,让学生在合作...
阳城县东冶镇水土保持专业队的办公室在东冶镇东冶村队长原永太,主要从事项目为:治理水土流失植树造林...
阳城县东冶镇150-300平米500万以上分类信息网大众浴池转让合作频道为您提供阳城县东冶镇150-300平米500万以上大众浴池转让合作信息,包含:阳城县东冶镇150-300平米...
关于网站 |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2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泰&山&何&其&高&&泰&山&何&其&大
泰 山 何 其 高
泰 山 何 其 大
宿基国 李秀琪
古往今来,泰山以高大享尊天下,被誉为神山、圣山、国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泰山,古称岱,又名太山、岱山、岱宗、岱岳、泰岳、东岳。&岳&&太&&岱&&泰&诸字,皆含&高&&大&之意。《列子&释文》:&太作大,大音泰。&《辞源》:&嶽(岳)。山高而尊者曰嶽(岳)。&又,&岱,大也。&又,&泰,大也,与太通。&民国《重修泰安县志》释曰:&太、大相通旧矣&&恐太与大混,又假借为泰。故《论语》作&泰山&,《孟子》&挟泰山&。&
泰 秦会稽刻石 山 秦泰山刻石
古代诗文以高大描述泰山者,不胜枚举。
《诗经&閟宫》:&泰山岩岩,鲁邦所瞻。&
西晋&陆机《泰山吟》:&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峻极周以远,层云郁冥冥。&
南朝&谢灵运《泰山吟》:&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唐&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元&徐琰《萃美亭记》:&天下名山巍然而大岩然而尊者,泰山而已。&
元&元好问《登岱》:&泰山天壤间,屹如郁萧台。&
明&姜良翰《游泰岳篇》:&泰岳突兀中天起,盘礴神州数千里。&
《书经&禹贡》:&海岱惟青州。&
东汉&应劭《汉官仪》:&盘道屈曲而上,凡五十馀盘,自下至古封禅处四十里,至天门。&
晋&郭璞《山海经注》:&泰山在奉高县西北,从山下至顶四十八里三百步。&
《岱宗记》:&梁父、长白二山,为泰山辅岳。盖言其形胜也。&
《环宇记》引《茅君内传》:&仙家凡三十六洞天,泰山周回三千余里,名三宫空洞之天。&
《博闻录》:&泰山名蓬玄太空洞天,岳帝所居。其高四千丈,环一千里。&
唐&李括《括地记》:&泰山洞天周回三千里,鬼神之府。&
明《道藏》:&泰山周回一百六十里畸五十步,方面各四十里。&
宋&郑樵《通志》:&济南诸山其北麓也,兖州诸山其南麓也,青、齐、海上诸山其左翼也,河东诸山其右翼也。斯其为泰山矣乎!&
问题在于,古时所言泰山之高、大,多无地质科学依据。正如明代汪子卿《泰山志》所指出的那样:&自《禹贡》以逮《通志》,其言大都云耳。惟《道藏》以下,或极夫蟠亘而侈言之,或即夫柴望之地而约言之也。要之,岳主其巅,牧治其址,而柴望其重也。是故大观而广志焉,而惟兹是详。若夫天孙、神房、金床、玉几之说,则古人谈玄记异、游仙搜神之意,亦稗官野史之不废云。&
那么,从地质科学上讲,泰山海拔究竟有多高?泰山面积究竟有多大呢?
泰 山 何 其 高
在我国&中原&大地和&四渎&&&黄河、济水、淮河、长江流域中,泰山高峰突起于燕山之南,太行、秦岭之东,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之北,大海之西。泰山主峰拔地通天,&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因此,泰山之高,自古备受关注,陆续有人作以测算。其结果如:
&&1820米。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利用科学方法测望泰山之高的,是一千七百多年前伟大的数学家刘徽。刘徽于魏景元四年(263年)注《九章算术》,其中《海岛算经》为自撰自注,与《九章算术》并列于《算经十书》。刘徽以某海岛(当为泰山)为实例,利用公式&表间&表高&相多+表高=岛高&,求得岛高(泰山高)=4里55步=7530尺。按当时1魏尺=0.2418米换算,合1820米。(见郭书春《刘徽测望过泰山之高吗?》)
&&1309.8米。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山东布政使司参议张五典,&立一法量之&,
由山下至绝顶,杆量泰山之高为三百六十八丈三尺四寸(见张五典《泰山道里记》)。按1裁衣尺=0.3556米折算,合1309.8米。
&&1697.2米。清嘉庆七年(1802),阮元用&重差术&测得山顶比泰安试院高四百七十七丈二尺九寸O三十一分之一O(见阮元《小仓浪笔记》)。按1裁衣尺==0.3556米折算,合1697.2米。
&&海拔1524米。1886年,由西方学者F&Vohn
Richthofen,测得泰山海拔高度为5000呎,合1524米。(竺可祯《泰山与峨嵋山之高度》)
&&海拔1457米。1887年,由西方学者S&P.Thomson,测得泰山之高为4780呎,合1457米。(竺可祯《泰山与峨嵋山之高度》)
&&海拔1530米。1922年,英国地图标注泰山高度为5050呎,合1530米。(竺可祯《泰山与峨嵋山之高度》)
&&海拔1545米。1925年,德国地图标注泰山之高为1545米。(竺可祯《泰山与峨嵋山之高度》)
&&海拔1541.5米。1933年,中国气象研究所所长竺可祯,估计玉皇顶高为1541.5米。(竺可祯《泰山与峨嵋山之高度》)
&&海拔1536米。上世纪50年代,由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利用三角高程的技术方法测得。
&&海拔1524.0米。1971年,由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测得。(见地图《泰安县10-50-139-甲》)。
&&海拔1532.8米。1984年《泰安市地图》标注。(见县级《泰安市志》)
&&海拔1532.5米。据山东省测绘局1984年调绘、1986年出版的万分之一地形图,泰山玉皇顶海拔1532.5米(1956年黄海高程系),当时出版的地图采用其整数1532米。
&&海拔1545米。1986年版《中国省情》、1993年版《山东省志&泰山志》、1997年版《泰安地区志》及泰山极顶石标志,均采用此高度。
&&海拔1545.0米。2001年《泰安市岱岳区地图》标注。
按:以上泰山之高,各有依据,但又有差异,实难统一。故同一时期的出版物有不同的泰山之高,也就不足为奇。
我国权威的泰山之高,终于在2006年上升为国家的地质课题。
&&海拔1532.7米。
2006年,国家测绘局和建设部联合启动,对包括五岳在内的我国19座名山进行高程测量。泰山高程的测量,由山东省国土测绘院第一测绘院担纲,水准测量、GPS观测、重力测量三法并举,分4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从日开始,进行测区踏勘、技术方案设计、测量标志的选埋;
第二阶段,进行GPS、水准、重力等测量工作。在泰山周边布设12个GPS标志点,从山东农业大学一直到玉皇顶,一共有20个测量点;
第三阶段,从日开始,进行内业平差计算和局部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
第四阶段,完成全部测量资料的整理,上报国家测绘局,并向国务院申报公布。
日,国家测绘局和建设部联合公布了我国19座名山的高程数据。
其中,五岳独尊的泰山,海拔高度为:
1532.7米(方位:东经117&6,北纬36&16&)。
这是泰山最新、最科学、最精确、最权威的高度数据。
千百年来,泰山之高的争论,终于一锤定音。
同期公布的其他四岳高程是:
华 山:2154.9米;
恒 山:2016.1米;
嵩 山:1491.7米;
衡 山:1300.2米。
其他名山高程是:
峨眉山:3079.3米;
五台山:3061.1米;
黄 山:1864.8米;
三清山:1819.9米;
武当山:1612.1米;
井冈山:1597.6米;
庐 山:1473.4米;
九华山:1344.4米;
青城山:1260.0米;
崂 山:1132.7米;
雁荡山:1108.0米;
云台山:624.4米;
普陀山:286.3米;
龙虎山:247.4米。
至此,中国名山的高度之争,随之偃旗息鼓。
泰 山 何 其 大
何谓山?《辞源》曰:&山。陆地上隆起之部分也。据地质变迁之理,地球由汽体凝结时,内部收缩较甚,故地壳皱裂不平,或本为高原,经风化水蚀渐至起伏以成山脉、山汇。其他或以人力或以地心喷火之作用令地面隆起,虽面积高度,各相悬绝,凡特起而高出地面者,统谓之山。&
从地质勘测角度看,确定一山之高尚属不易,而确定一山之大则更难。尤其是在科技水平不高的古代,则是难上加难。简言之,山无论多大,极顶点仅有一个。而山之大,则是指一个相当广阔的山脉范围,且这个范围又不会像切豆腐那样整齐划一。再加上山的构造、地形、地貌,以及文化、传承、归属、使用等人文因素,使山的面积众说纷纭,也就在所难免。
自宋明以降,对泰山的确指范围或面积,有如下三大类说法。
一、历代著述说
&&宋&郑樵《通志》说。
济南诸山其北麓也,兖州诸山其南麓也,青、齐、海上诸山其左翼也,河东诸山其右翼也。斯其为泰山矣乎!
按:此说为&大而言之&。依照此说,突起于山东大地、河东及沿海的所有山脉,皆属泰山山系。
&&明代东阁大学士平阴人于慎行《岱畎图经记》说。全文如下:
岱宗之山,周回三千里。命曰:三宫空洞之天,古帝王所告成也。其上有日观之峰,有玉女之坛。其阪有秦人之松,有汉人之柏。其麓有岳帝之宫。其阴有黄华之洞,玉女是焉修真。
岱宗之北六十里为玉符之山,上多栝柏,多椒,下为朗公之谷。是有金仙之宇,命曰:灵岩。又北百二十里,为玉函之山,尝有玉函其上,汉帝启之,化为白鸟,是为王母所使。亦曰:千佛之岩。其下齐州在焉,中为湖水,多荷芙蕖。西为泺水之源,涌出若轮,北流入于沸水。沸水之北为金舆之山,史谓之华不注,孤峰亭立,状如青莲,厥有华阳之馆,是为北纪。
岱宗之南四十里,为徂徕之山,汶水经之。又东百里为龟蒙。龟蒙之前不足百里,为陪尾之山,泗渊之水出焉。泉如列星,其石五色,汇而西流,过五老之峰是为尼山。又西三十里径轩辕之丘,会于阙里,其别为洙渎。又南六十里为邹峄之山,其山积石,孔洞状如累丸,上有白云之宫,秦人于此立石为之书门。邾娄之国在其山阳,是为南纪。
岱宗之西,为仙闾之岩,羽人居之,命曰:三阳观。其阴多五色芝,多赤箭,服之已人风疾。又四十里为傲来之山。其山嶕峣万仞,有石壁焉,黑质而白文,如人东向立。其名曰:仙人景。其下悬流百丈,汇而为渊,命曰:白龙之湫,出为水。又西三十里为云台之山。其壤多黄,亦曰黄山,多枣栗之实。有泉出其巅,垂如白虹,流而人于汶水。又西三十里为金牛之山,上有龙渊,下有肥子之国。又西二十里为陶山。山有二崦,左曰东幽,右曰西幽,上多洞穴,下有池水,渭是种鱼之陂。志曰:陶之朱公,浮海至齐,止此居之。其野皆沃民也。又西南六十里,为大嶝之山,厥高千仞,状如观阙。其下狼水出焉。又四十里,为云翠之山,其巅有石焉,削成而四方,谓之天柱。多术黄精,服之不死。其坳有玉帝之阁,是为西纪。
云翠之北,有洪范之渊。北流人于狼水,出于谷城,是为管子之邑城。北有山,上多文石,经曰:缟羝之首。北望谷城之山是也,秦时老父是授留侯素书。其西为虎窟之峰,下临汶水,北为香水,其上多蕨,有梵帝之阁。是邑也,万山环之其中,有畸人焉。厥状徐徐于于,岩石是栖,蓬藿之田是食。
命曰:悬解之民,其处善卧,其出善游,游于岱宗之野。三登日观之峰,以望沧海。北至于沸,南至于峄,无不周也。其游与若士为偶,左手操杯,右手操管,其止恒饮,其醉恒歌。歌声中金石之音,楮氏之子默而传之,藏诸奚氏之室。是曰:岱畎行吟。
万历阏逢敦羘之岁十月既望,有是先生自题。
按:文中&泰山周回三千里&,虽有《环宇记》&大言&&谈玄&之嫌,但四至尚分明:北至济南黄河之阴的华不注山,东至临沂蒙阴的龟蒙山,南至济宁的邹峄山,西至济南平阴的云翠山。这基本上属鲁中山区的范围了。若如此算来,&泰山周回三千里&则不为虚指。
&&清代康熙帝《泰山龙脉论》说。全文如下:
古今论九州山脉,但言华山为虎,泰山为龙。地理家亦仅云泰山特起东方,张左右翼为障,总未根究泰山之龙于何处发脉。朕细考形势,深究地络,遣人航海测量,知泰山实发龙于长白山也。长白绵亘乌喇之南,山之四围,百泉奔注,为松花、鸭绿、土门三大江之源。其南麓分为二干。一干西南指者,东至鸭绿,西至通加,大抵高丽诸山皆其支裔也。其一干自西而北,至纳禄窝集,复分二支。北支至盛京,为天柱、隆业。山折而西为医巫闾山。西支人兴京门,为开运山。蜿蜒而南,磅礴起顿,峦岭重叠。至金州旅顺口之铁山,而龙脊时俯(伏)时现。海中皇成、鼍矶诸岛,皆其发露处也。接而为山东登州之福山、丹崖山,海中伏龙。于是乎陆起西南,行八百余里,结而为泰山,穹崇盘屈,为五岳首。此论虽古人所未及,而形理有确然可据者。或以界海为疑。夫山势联属而喻之曰&龙&,以其形气无不到也。班固曰:形与气为首尾。今风水家有&过峡&,有&界水&。渤海者,泰山之大过峡尔。宋魏校《地理说》曰:傅乎江,放乎海。则长白山之龙,放海而为泰山也固宜。且以泰山体位证之,面西南而背东北,若云自函谷而尽泰山,岂有龙从西来,而面反西向乎?是又理之明白易晓者也。
按:依照此说,&泰山实发龙于长白山&,从东北吉林省的长白山,经渤海,至胶东半岛,再至山东中西部的&龙首&泰山。这条&龙&所踞之地,皆属泰山,泰山之大足矣。此说虽是康熙皇帝的御制文,但明显属于为达某种目的而作的牵强附会之文(比如,将少数民族的圣山&&长白山,与中华民族的圣山&&泰山,视为龙之首尾相连,那么,满族入主中原岂不是名正而言顺吗)。
&&清《通志&泰山脉总论》说。此文虽长而难读,但颇有地质价值,故亦全文录入(按:原文不分段。文中段落,为笔者所加,只为识读而已):
[1]泰山之脉,由辽左旅顺口渡海,为北皇成(一作隍城)岛、南皇成岛、小钦岛、大钦岛、鼍矶岛、高山岛、长山岛(其附脉之岛,则有大竹岛、小竹岛、沙门岛、侯雉岛、大黑岛、小黑岛),登陆入蓬莱县境。左翼为栖霞县之翠屏山(分支东结福山、宁海、文登、荣成诸山),出清阳水至之罘海口,为之罘山。右翼为栖霞县之蚕山,出黄水河西北,迳黄县境,至黄河营海口,为屺岛。其中为正脉,居东北而达西南。自丹崖山而西为平山。又南为崮山(三山皆蓬莱县南,其聚脉之山,东则有福山县之崱屴山,西则有蓬莱县之赤山、紫金山、石门山,南则有蓬莱县之九目山、磁山、三山、牛头山、石劈山、龙山、虎山、平山、巨山、密水山、望海岭、黄县之蔚阳山、栖霞县之公山、松山)。又西南入栖霞县境,为艾山(西大河南流,分支东南结海阳、莱阳、即墨诸县之山)。又入招远县境为罗山(颖门河北流)。又西入黄县境为莱山,为卢山(其拥脉之山有黄榆山、丫角山、绛山、石城山、鲁基山、凤喙山)。又西南为蹲犬山(随家河北流,大沽河南流)。又南复入招远县境,为滚粟山。又南为分水岭(石星河北流,岭以南涧水南流),为齐山。又南径莱阳县境,为志霞山(平南河北流),为芝山(东良河北流)。复入招远县境,为塔子山,又西入掖县境,为沙岘岭、旋沟岭(二山之水入万岁河西流),为唐家山(苏郭河西流)。又南为崮山,为分水岭(白沙河北流,庙埠河南流)。分水岭之西北,则为莱州郡城,城北濒海结为三山岛(其拥脉之山则有双山、雄山、大基山、寒同山、笔架山、皇城顶、福山、禄山、单山)。自分水岭折而东南,为马鞍山(小沽河南流),为大泽山,岱脉之所聚也(其聚脉之山,则有两目山、青山、天柱山、
崮山、黑土山、两髻山、高望山、海眼山、芝莱山、界山、三户山)。
[2]又南为明堂山。自此地旷水分,中隆为脊。东南至胶莱河,河中又有分水岭(左水迳即墨,出胶州淮子口,右水径掖县,出海仓口)。渡河而南,入胶州境,为棘埠岭(直路屯河西北流),为九层岭(墨河东流),为七宝山(洋河东流),又南为五努山(即铁橛山,胶水西北流,朱阳河东北流。分支西北,结诸城、安邱、潍、昌邑诸山)。又南为长城岭(其拥脉之山,则有艾山、东石耳山、西石耳山、蜈蚣山、灵鹊山、捉马山、小珠山、大珠山、空同山、松山)。又南入诸城县境,县西南有回头山,岱脉之所回也(分支南结日照安东卫诸山,其拥脉之山则有云母山、芍药山、鼓山、石楼山、重罗山、藏马山、牛龙山、琅琊山)。
[3]自此折而西,为竹山,为雷石山(长城所经),为障日山(百尺水东北流),为卢山(卢水北流),为大仙山,为桃林山,为马耳山,有黄草关(长城所经,白敛河北流)。又西为分流山(小水河北流,其拥脉之山则有五朵山、九仙山、昆山、石屋山)。又西南入莒州境,为高柘山(浯水东北流,分支北结安邱、潍县诸山,南结莒州、兰山、郯城诸山),为卧牛山(长城所经)。又西南为箕屋山(潍水东北流)。
[4]又西入沂水县境,为大弁山(长城所经)。有穆陵关(沐水南流,其拥脉之山,南则有莒州之云孔山、壶山、七宝山、黄山、独坐山、沂水县之大岘山、荆山,外则有安邱县之摘药山、望海山、擂鼓山、雁嘴山、凤凰山、灯台山)。又西入临朐县境,为沂山,古所谓东泰山也,实为岱脉结顶之处(沂水南流,弥汶北流,分支南结沂水、蒙阴、郯、费诸山。由蒙山分支,南结滕、峄、邹、泗水,新泰、宁阳诸山,北结青州府治益都诸山。又西北结博山、淄川、长山、邹平诸山)。列为东镇,与岱埒尊(其左右拥脉之山,北则有临朐县之嵩山、黑山、冶源山、朐山、纪山、柳山、龙山、粟山、逢山、仰天山、石门山、莲花山、八歧山,南则有蒙阴县之范协岭、鲁山、松仙岭)。
[5]又西为莲儿山。又西入博山县境,为鹿町山,为南博山。又西入莱芜县境为黄谷山,为瓮口岭,有青石关(分支南结莱芜、新泰诸山),为大昆仑山。又西为原山,岱脉之要枢也(汶水南流,淄水北流。其拥脉之山,南则莱芜县之文字岭、石马山、仓山;北则博山县之神头山、岳阳山、黑山、凤皇山;又西有淄川县甲山)。
[6]又西入章邱县境,为黑牛岭,为长城岭(一名长春岭,莱芜接界,分支北结益都诸山。其左右拥脉之山,南则有莱芜县之马鞍山、方舟山、大舟山、香山、肃然山;北则有章邱县之赵洞山、天仓岭、平顶山、冶山、西龙洞山)。
又西南入历城县界,循长城而西,为梯子山,岭络群峰,为岱宗北障(锦绣川西北流,川南则有屏风山、金庐山、龙集山、平头山、龙门山、瓦子岭;川北则康王山,迤至大佛顶诸山)。其西南为长城岭,为仙台岭(有北拱、南拱二台),为鹤山,为孤山(孤山西为桃花峪,为分水岭,分支西结长清、肥城、东平、平阴诸山),为九龙岗。
又南为泰山,其最高处,世谓之玉皇顶也(其岱北拥脉之山,左有玉女山,右有石马山,又有明月峰、孤山、襁山、鹤山、鹁鸽障,自仙台岭以南诸山,俱详《泰安县志》)。岱顶以东,则为秦观峰,为日观峰,为独秀峰,为雕窝峰,为东神宵山,为青山,为升仙岭。岱顶以西,则为周观峰,为月观峰,为丈人峰、回雁峰,为西神宵山,为百丈崖,为傲来山,为凌汉峰。岱顶以南,则为三天门、二天门、一天门、黄岘岭、御帐坪、红门。其罗列于岱阳者有蒿里山、石闾山、介石山、亭亭山、云云山、徂徕山、梁父山。此则泰山之大结也。
[7]泰山左卫,自栖霞县之翠屏山分支而东,为岠嵎山。又东北入宁海州境,为岿山(五丈河北流),为山(辛安河北流,山河南流)。又东南为分水岭,为黄堆山(沁水河北流)。又东为崑嵛山(龙泉河北流,黄龙河南流)。又东入文登县境,为著棋山(送驾河北流)。又东为成山头(荣成县境),濒于海。又东南为铁查(一作槎)山,为五垒山,亦濒于海。自栖霞县之艾山分支而东南,为大方山(县河南流),为唐山(陶漳河南流)。又东南入海阳县境,为林寺山(昌水西南流),为嵩山(嵩潜河南流),为招虎山(沽头河南流),为三驾山,濒于海。又分支而西南,为小方山。又南入莱阳县境,为旌旗山,为莱凤山,为长清山,为天井山,为双山。又西南入即墨县境为灵山,为黄山,为狐狸山(石河西南流),为石城山(墨水西南流)。又南为大崂山、小崂山,濒于海。群峰耸峙,为岱脉之东南障。
自诸城县之回头山,分支而南,为琅邪台。循海而西南,入日照县境,为三柱山,为柏林山,为驮儿山(傅疃河东南流),为固山(固河南流),为烽火山。又西南入安东卫境,为关山,为阿掖山,为石门山。又南为笔峰山,左濒于海,右入江南赣榆县境。自莒州之高柘山分支而南,为七宝山,为灵山,为青山(袁公水西南流),为卢山,为巨公山(浔水西南流),为马髻山,为大王岭。又西南入兰山县境,为苍山,为马陵山。绵亘数百里,迳郯城县境(有山口池、由吾洞、望海岭诸名),入江南宿迁县境,濒于黄河(古泗水入淮处也)。
自临朐县之沂山分支而行。一南入沂水县境,为白马崖,为织女洞,为双崮山,为龙山,为灵山,濒于沂(东汶舆沂水交会)。一西南入蒙阴县界,为松仙岭(松仙河东流),为鲁山,为范协岭,为艾山(沂水东南流),为嵩崮山,为雕崖山,为龙堂山(与新泰县接界)。又东南为巨围山(巨围水东南流)。又南为龙冈阜,为分水岭(小汶水西流,堂阜水东流)。又南为五女山。又南为蒙山,有云蒙、中蒙、龟蒙之异名,绵亘数百里。自沂河以西,小汶河以东,凡左卫岱岳诸山,皆由蒙山发脉(蒙山兼蒙阴、费二县)。
自蒙阴县之蒙山分支而东,为九女关。又东入费县境为龟蒙顶,为紫荆关(蒙山水东南流),又南为五彩崮,入兰山县境,为西旂山,为大柱山,东南濒于沂(蒙山水与沂水交会)。自费县之蒙山、白马关分支而南,为聪山(浚水东南流),为妫亭山(左有漏泽湖),又南为南城山,为分水岭。又东南为大匩崮(祊水东流),为抱犊崮(泇水西南流)。又东入兰山县境,为泉崮(香水河南流),为神谷山。入郯城县境,为芙蓉山,为磨山,为优偻山。入江南邳州境,濒于泗(今为黄河水经流)。
自蒙山白马关分支而西南,为香山,为圣公山(二山在泗水县)。又南入滕县境为述山(泉流西入漷水),为太白山(小沂水东北流,漷水西南流),为宝峰山(东江水西流),为胡陵山(西江水西流)。又南为张山,为茱萸山。又西南入峄县境,为熊耳山,为花盘山(氶水南流),为闵公山,为青檀山,为石屋山,为寨山,为金陵山,为葛峄山。又西南为平山,为黄邱山(南入江南铜山县界,濒于泗)。又西为微山(下为湖山,特立波中)。
自蒙山又分支而西南,连冈山通阜,入泗水县境,为陪尾山(泗水西流),为安山。又西为二旗山(分支入曲阜县,为戈山、防山,为圣林之左卫)。又西南入邹县境,为尼山(智源水西流),为昌平山,为四基山,为九龙山(白马河西南流),为唐口山,为峄山。又西南入鱼台县境,为凫山,为黄山,为独山,濒于湖(即独山湖)。
自蒙山分支而西入新泰县境,为关山(小汶水北流,洙水南流),为横山,为龟山(在县西南)。又西南入宁阳县境,为玲珑山,为灵山。又南为九仙山,圣林之所凭也(山在林北三十五里,漕水西南流)。一支自灵山西出为风屏山,为爵山,为彩山,为告山。又西为伏山,为云山,为鹤山,为嵩山。濒于汶,隔岸与东平州之龙山相接。
自莱芜县之原山分支而南,为仓山,为茜山,为棋山,为葫芦山(牟汶西流)。折而西为笔架山,为新甫山(嬴汶北流,苏村、羊流等河南流),又西南为冠山。又西南入泰安县境,为徂徕山。至于西麓,濒于汶(大汶、小汶交会此,一支为泰山近卫,以徂徕作案)。
[8]泰山右卫,自胶州之五努山,分支而西北,入诸城县境,为白龙山,为岜山。又北入安邱县境,一支为峡山,为岝山。又西北入潍县境,为塔山(东于河北流),为程符山(西小于河北流),为黄山。又西北入昌乐县境,为孤山。一支自峡山西南出,为三山,为盖公山,为圣水山。又西入昌乐县境,为白狼山(白狼河东北流),为纪山(西丹河北流),为尧山(在临朐、益都县界,尧河水北流)。两支俱由西北入寿光县境,濒于海。
自临朐县之沂山分支而西北,为明月峰,为冶原山(熏冶水东北流),为莲花山,为仰天山。又西入益都县境,为三阳山,为北峰山,又西北为石膏山(南阳水东北流),为九回山(北阳水东北流),为鼎足山(山与临淄县联界,女水东北流)。又西为金山。又北为铁山。入新城县境,濒于济(小清河)。
自沂山分支而行,一自北而西为嵩山。入博山县境,为岳阳山,为黑山。又西北为黄石坞山。又北入淄川县境,为甲山,为伏山,为凤凰山。一西北入长山县境,为长白山。连峰罗列,拱护西南,实为岱岳之后良。昔人有副岳之目焉(按,岱宗发脉于辽左之长白山,而此山名与相符亦可异也)。又西北入邹平县境,至九龙山,濒于济(临浒山泺)。
自章邱县之长城岭分支而北,为雉山,为西龙洞山。入历城县境,为东龙洞山,为桃花岭,为八达岭,为幡竿岭。又西北为历山,又北华不注山。濒于济(即大清河)。
自泰山北麓分支而西,为分水岭,迤北入长清县境,为长城岭。又西入肥城县境,为孙家岭,为五道岭,有大石关。又西为孝堂山。入平阴县境,为庙山,为峻玉山,为圣容山,为云门山。又西南入东阿县境,为亭山,为龙头山,为黄崖山(狼溪水西北流),为天池山(洪范池西北流)。折而西为扈山,又北入聚宝山,为虎窟山。又西为嫡磝山,为巨山。又西为子路山,为豆山,为腊山。入东平州境,为卧牛山,为金山(至安山湖),为安民山,为梁山。入郓城县境,为金线岭。连阜纡折,循脉而东南,入嘉祥县境,为章山,为商村山,为南武山,为遂山。又南入金乡县境,濒于昭阳湖。
自泰山西分水岭入肥城县境,为五道岭。分支而西南为牛山,为陶山。入平阴县境为寨山,为大菩萨山,为紫盖山,为赤沟山。又南入东平县境,为芦泉山。又东南为雕鹗岭,为金螺山。濒于汶,隔岸与宁阳县之嵩山相接。
[9]沿海岛屿,其以岛屿卫列沿海者,必以其脉之所注者为重。岱脉自北而南,自南而西,捍外卫内,重在东南。是以循长山岛而卫于右者,为侯鸡岛、大黑岛、小黑岛、桑岛、屺岛,至莱郡之芙蓉岛而止(岱脉自莱郡折而东南行)。而东南诸岛,笏拱标联,今书其最著者:东则有沙门岛、崆峒岛、养马岛、柳公岛,鸡鸣岛;转而南行,则有倭岛、镆邪岛;又折而西,则有五垒岛、苏山岛、琵琶岛、黄岛、青岛、田横岛、大管岛、车门岛、福岛、古迹岛、唐岛、斋堂岛、沐官岛,至于莺游门入江南省海洋,抵云梯关,为南济,合河、淮出海之处,皆岱宗海外之左卫也。
按:此说,将北起辽宁旅顺、南至江苏,西濒黄河运河、东到黄海,凡有名称的大小山川及沿海诸岛,逐一罗列在内,给人一种山东及周边凡山、凡岛皆属泰山的笼统概念。但细读此说,不无点睛之处:
一是山东山系两大板块的划分。文中[1]~[3]段为胶东半岛山系;[4]~[8]段为鲁中泰沂山系。而这两大板块的分界线,则是由渤海至郯城纵贯山东的潍河、沂河两大自然流域。
二是岱脉&结顶&&大结&&要枢&与岱脉&前卫&&左卫&&右卫&的划分。这些划分,使地质意义上的泰山轮廓,有所明晰。即,主脉由&结顶&&大结&&前卫&&要枢&组成,支脉由两&左卫&&右卫&组成。
这一《通志&泰山脉总论》,事实上为后来的泰山地质科学勘测,提供了一定条件。
&&700平方公里说。出自1986年版《中国省情》。
&&1万平方公里说。1993年版《山东省志&泰山志》:
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东西长约200公里,南北宽约50公里。
&&426平方公里说。1996年12月版县级《泰安市志&自然环境》:
泰山总面积426平方公里,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在境内绵亘60余公里。
&&东西横亘绵延200余公里,山体面积426平方公里说。1997年版《泰安地区志&境域》如是说。
&&2.5万平方公里说。2005年版周郢著《泰山通鉴》:
位于山东省中部。主峰在今泰安市泰山区境内,海拔1545米;支脉绵亘于泰安、济南、莱芜三市之间:东南一线在岱岳区、新泰市境内,有徂徕、梁父、云云、新甫、青云等山;东北一线在岱岳区、莱芜市境内,有祝山、冠山、羊丘等山;西南一线在岱岳区、宁阳县、肥城市、东平县境内,有亭亭、彩山、神童、云琶、安山、腊山等山;西北一线在岱岳区、肥城市、济南市长清区、历城区境内,有金牛,陶山、灵岩、琨瑞等山;东西长约250公里,南北宽约100公里。&&此即历史文化视野下的&大泰山&全域。
按:以上诸说中,影响最大、最权威的数据,当属泰山东西横亘200余公里、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之说。多年来,此说被诸多官方文件、媒体以及大量文章引用。然而遗憾的是,此说是经不起简单推敲的。
请君试算一下:
如果,总面积&长度=宽度;
那么,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东西长200余公里
&南北宽2公里。
这岂不就变成了东西长约200余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的&一堵山墙&了么?而古语&泰山如坐&&稳如泰山&&泰山安则天下安&,则何以立论?
泰山如坐 摄于虎山公园
二、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与管理说
(一)825平方公里。1960年,规划泰山风景区范围(《山东省志&泰山志》636页):
东起黄前水库,西至津浦铁路,南至泰城,北至仲宫、柳埠,总面积825平方公里。
(二)69平方公里。1980年4月,山东省基本建设委员会关于泰山风景区的规划范围
(《山东省志&泰山志》704页):
泰城以现在的规划范围为限,泰山以主要风景游览区69平方公里为主,同时考虑黄前
水库、药乡林场、徂徕山起义纪念地、徂徕温泉、大汶口文化遗址等文物景点作为泰山风景区的内容,进行统盘考虑,组成一个完整的泰山风景游览区。
(三)426平方公里。1980年7月,泰安地区行署《关于泰山管理局职权范围、机构编制和归属关系问题的请示报告》划定(《泰山大全》2526页):
泰城环山路以北、佛爷寺以南、柴草河村以西、桃花峪及樱桃园西山以东,以四周山麓走向和泰山林场经营区域为界的泰山主体,和泰城内有关泰山的古迹、庙宇,作为泰山管理局的管理范围,总面积约426平方公里。
(四)57平方公里。1981年10月,山东省人民政府给国务院《关于将泰山、崂山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报告》中,泰山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范围(《山东省志&泰山志》706页):
根据泰山风景名胜比较集中的特点,划为一个主景区,六十五个风景名胜点。面积为五十七平方公里。区界:南至环山路,北至佛爷寺北山头,西至桃花峪口,东至柴草河口。保护地带面积六十八平方公里。
(五)19.5平方公里、125平方公里。1981年11月,泰安地区行政公署给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泰山风景区划界范围的报告》两个意见(《山东省志&泰山志》707页):
1.将泰山主峰与前麓划为主景区,二十九个风景名胜点,面积十九点五平方公里。区界:南至环山路,北至后石坞的九龙岗,西至傲徕峰分水岭,东至摩天岭分水岭。保护地带面积一百零五点五平方公里。
2.按建设开发的规划要求,围绕泰山主峰的重点景区和历史遗留下来的人文景观,有六十五个风景名胜点。面积为一百二十五平方公里。区界:南至环山路,北至佛爷寺北山头,西至桃花峪口,东至柴草河口。
(六)125平方公里。1985年,泰安市人民政府《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试行办法》中,泰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泰山大全》2543页):
南起环山公路,北至谷山寺(俗称佛爷寺),东起柴草河,西至桃花峪口,总面积一百二十五平方公里。上述范围外的泰山林场所辖区为控制保护区,其中,南起环山公路,北至玉皇顶、后石坞、九龙岗,西至傲徕峰、龙角山,东到大小罗汉崖、摩天岭(含岱庙、岱宗坊、灵应宫),面积十九点五平方公里,为一级保护区。
(七)242平方公里。1987年,规划泰山风景区范围(《山东省志&泰山志》638页):南自泰安古城的泰安门,东南、西南侧以环山公路为界,东、西两侧与泰山林场界线相
吻合,西北包括灵岩寺、万德至张夏的寒武纪地质剖面,总面积242平方公里。分九个景区,即登天景区(岱阳主景区,包括蒿里山、灵应宫、通天街、岱庙等)、天烛峰景区(包括后石坞)、桃花源景区、玉泉寺景区、齐长城景区、灵岩寺景区、占地层景区、待开发景区。
(八)125+60=185平方公里。1993年8月,国家建设部《关于关于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批复》,泰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泰山大全》2556页):
包括登天、天烛峰、桃花峪、玉泉寺、灵岩寺等6个景区,面积一百二十五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范围面积为60平方公里。
(九)125+60=185平方公里。2000年12月,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称泰山风景名胜区:
包括登天、天烛峰、桃花峪、樱桃园、玉泉寺、灵岩寺六个景区及外围保护地带,其面积和界线按国务院批准的总体规划确定。
由此,泰山保护管理的范围上升至国家法律体系。
按:显而易见,相对于历代著述来说,以上泰山面积,统统不属于&大泰山&的概念,而是属地化的行政管理和景区经营术语。目前,在行政区划和经营上,泰山周边各市、县虽都言及泰山,但没有一家敢说&独自拥有&泰山,而是只提境内之山。如,泰安市言泰山、徂徕山,淄博市言鲁山,临沂市言沂山、蒙山,济宁市、临沂市言尼山等。
三、100多年来地质勘测说
对泰山实施科学的地质勘测,尤其是对&泰山群&地层具体划分,始于19世纪中后期,集大成于20世纪中期。据《山东省志&地质矿产志》《山东省志&泰山志》《泰山大全》等记载,百余年来,在这方面卓有建树的中外学者如下:
年,德国人李希霍芬,率先对泰山、新泰、章丘一带进行地质考察,在其《中国》(1882年版)一书中,将泰山一带的片麻岩称之为&泰山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869年,李希霍芬第一个发现和描述了山东的重要断裂&&潍河断裂(笔者按:即&沂沭断裂&。是郯城庐江断裂带的一部分,卫星影像清晰。此断裂带,南起郯城,北入渤海,大致沿临沂境内的沂河、沭河及潍坊境内的潍河河谷分布,呈北东10~25&方向延伸,在山东境内长达330公里,北段宽60公里,南段宽20公里),并以此断裂为界,将山东分为东西两个地质和山岳不同的部分,标注在他编制的地质图上。这一重大发现,使&泰山系&的范围,由以往的&大言之&,变成了有具体轮廓的所在。这为我们今天确定&大泰山&的面积,提供了地质依据。
1903年,美国地质学家维里士(B.Willis)、布莱克威尔德(E.Black&welder),受美国卡内其研究所委托,对泰安、张夏一带一些典型岩石作地质调查,在其《中国研究》(1907年)一书中,把泰山一带的变质岩命名为&泰山杂岩&,认为其主要由火成岩变质而成,属于太古界。
1924年,谭锡畴在对山东东、西部作较详细考察后,主编出版了中国第一幅1:100万地质图&&《北京济南幅》及说明书。其中,对鲁西主要断裂几乎都有记述。
年,地质部九○二、九○四队,对华北平原及山东地区进行了航空磁测和放射性测量,确定了郯城~庐江断裂带的准确位置及其展布。
年,北京地质学院师生在泰山地区填制了1:20万地质图。
年,山东地质局和北京、长春地质学院共同开展了1:20万区测。
年山东省地质局八○五地质队,在泰山进行了l:5万的地质测量,通过区域性的地质填图和地质测量,把泰山的太古代变质岩系命名为&泰山群&,对泰山地区的地质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而系统的认识。
1963年,北京地质学院强祖基等人,依据1:20万区测成果,撰文《沂沭断裂带地质构造及其形成机理的一些问题》,这是最早关于沂沭断裂带的专题研究文献。此后,国家地震局、省地震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省地质局以及各有关地质院校和国内知名地质学家运用各种理论、综合探测手段,对沂沭深断裂带相继开展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年,北京地质学院在山东中西部开展1:20万区测时,把鲁西地区的变质岩系命名为&泰山群&,认为这是一套复杂的类地槽型沉积及火山建造变质产物,至少经过两次大的岩浆旋回及混合岩化作用,时代属于太古代,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组,即:1.万山庄组(厚度米,分布局限,主要出露在蒙山一带,徂徕山及临朐、蒙阴也有分布。建组剖面为新泰县盘车沟-太平顶-平邑县蒋里);2.太平顶组(厚度米,分布广。主要出露于蒙山、新甫山、泰山及肥城、临朐一带,泗水、平邑、费县一带亦有出露。其中,蒙山发育最好,为建组标准地区);3.雁翎关组(厚度425~2246米,分布较广泛。主要出露于泰安、新泰、沂源、沂水、蒙阴等地,以新泰雁翎关地区最发育。是北京地质学院建组的标准地区);4.山草峪组(厚度米,分布最广。主要出露于新泰、平邑、肥城、蒙阴、沂水等地,新泰山草峪一带发育最全,露头好,为建组地点)。这个划分一直沿用至今。
年,山东地质局八○五队,在长春地质学院工作的基础上,修测出版了1:20万鲁东地区地质图,并完成l:5万泰安幅地质测量及编图工作。
1973年,刘国昌等,提出鲁西&马蹄型&旋卷构造的形成,与沂沭断裂带、聊(城)考(兰考)断裂带的活动有关。
年,省地质局地质综合研究队与兄弟部门和单位协作,编制出版了《山东省地质图》及说明书(1:50万)、《山东省构造体系图》及说明书(1:50万)。
1986年,曹国权等综合以往大量地质资料,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建立了&鲁西土门群沉积以前地质事件表&,对鲁西地壳演化作了探讨,提出泰山群(指山草峪组、雁岭关组)形成之后的鲁西构造活动模式。以后,曹国权又在一些研究文章中,将山东划分为鲁西稳定区(以泰山群为基底)和鲁东活动带;并将郯庐断裂以西地壳演化分为3个阶段8个旋回。
其他不再一一列举。
至此,依据以上研究成果,可理清以下头绪:
第一、地壳自形成到现在,已有40~50亿年的历史。地质工作者把地壳发展历史划分五个大的阶段:
1.太古界。距今25亿年以前;
2.元古界。距今25亿年至8.5亿年;
3.古生界。距今8.5亿年至2.3亿年;
4.中生代。距今2.3亿年至0.65亿年;
5.新生界。距今0.65亿年至现在。
泰山作为地壳发展某一阶段的产物,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演变过程。可大体上分为古泰山形成、海陆演化、今日泰山形成等三个阶段。
第二,山东最古老的地层&&太古界地层,以规模宏大的沂沭断裂带、鲁东断裂带为界,划分为3个岩群,即:
1.泰山群(Art),又称泰山杂岩。分布于沂沭断裂带以西,齐广断裂带(齐河&&广饶,属聊考断裂带)以南的鲁中南地区;
2.沂水群。分布于沂水县城以东,沂沭断裂带内汞丹山凸起区,多呈孤岛状、带状。出露面积仅60平方公里;
3.胶东群。分布于沂沭断裂带以东胶东半岛地区。
山东省地质略图。见《山东省志&地质矿产志》
第三,泰山群,即古泰山,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组。由东至西主要展布于潍坊、临沂2市西部,淄博市南部,莱芜市,枣庄市,济宁市西部,济南市南部,泰安市大部。主要出露有临朐南境、沂水北的沂山,平邑北境、蒙阴南的蒙山,沂源北境的鲁山,曲阜东境、费县
和平邑南的尼山,泰安城北境的泰山,泰安城东南境的徂徕山等山脉。
泰山群地质略图。取自《山东省志&地质矿产志》
按:为避免不必要的争议,这一&头绪&当就事论事,不涉及&各山头&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等问题。
值得重视的是,目前,&泰山群&地层所在的济南、淄博、莱芜、潍坊、临沂、枣庄、济宁等市,对于上述&头绪&,均从地质角度认同。如:
淄博:&淄博地区的基地有泰山群组成。&(《淄博市志》)
潍坊:&自益都县西南部到临朐、安丘南部属泰沂山脉支系。&(《山东各地概况》)
济宁:&主要地层为太古界泰山群&&境内山脉属泰沂山系。& (《山东各地概况》)
这为确定泰山之大,提供了更加具体详实的数据资料。
一、泰山之高已无需争论
&&海拔高度1532.7米
五岳独尊的泰山,其权威身高,敲定为日国家测绘局和建设部联合公布的数据:
泰山极顶&&玉皇顶(方位:东经117&6&,北纬36&16&),海拔高度1532.7米。
而前面所述种种泰山之高,也只能让位于这一数据了。
尽管有学者认为,&目前泰山仍以每年0.5毫米的速度继续上升&,但沧海桑田并非指日可待。因此,泰山即便有点变化,也无碍大局。
二、泰山之大新说
&&泰山群呈南北长、东西宽格局,盘坐于济南、泰安、济宁、枣庄、临沂、潍坊、淄博、莱芜等鲁中南8市之内
&&泰山群出露有6大山脉,即泰山、徂徕山、尼山、沂山、蒙山和鲁山山脉
&&泰山群面积约3万多平方公里
&&&泰山如坐&图形显现
山东省地层区划图。见《山东省志&地质矿产志》
山东省地势图。见《山东各地概况》
参照《山东省地质略图》《山东省地质区划图》《山东省地势图》,结合济南、泰安、济宁、枣庄、临沂、潍坊、淄博、莱芜等市市情及地图,可对泰山之大,作以下结论:
一、泰山群呈东北西南走向,南北长、东西短格局
1.地层范围
泰山群地层,主要出露于济南南部、泰安、莱芜、济宁西部、枣庄、临沂西部、潍坊西部、淄博南部,即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参见《泰山群所在8市山地、丘陵概况统计表》。
北至:齐广断裂带以南的广饶、淄博、历城、齐河一带;
西北至:聊考断裂带黄河流域东南的济阳、长清、平阴、东平一带;
西南至:东平湖&&微山湖&&骆马湖断裂带东北、苏鲁省界以北的东平、宁阳、曲阜、邹城、枣庄一带;
东至:沂沭断裂带以西的广饶、临淄、青州、沂源、沂水、沂南、临沂、郯城一带。
2.地层坐标:
东经116&02&~118&33&,北纬34&24&~36&58&。
3.地层长宽:
南北最长约280公里,平均277公里;
东西最宽约230公里,平均157公里。
按:这一格局,明显不同于建国以来长期沿用的东西长(200余公里)、南北短(50公里、100公里)的表述。反观清代《通志&泰山脉总论》之说,则大有可信之处。
二、泰山群面积约3万多平方公里
推算方法如下:
泰山群地层面积(含山地、丘陵、平原、湖泊、河流等)-平原面积=山脉面积
1.地层面积=东西平均157公里&南北平均277公里
=43489平方公里
2.平原面积。泰山群小流域平原、湖泊众多,但多为山地或丘陵局部平原,海拔相对较高者,可视为高地而非平原,如淄博、新泰境内。
泰山群域内规模最大的冲积平原有三个:
一是临沂市沂沭断裂带以西的沂蒙山冲积平原,面积&6200平方公里;
二是泰山冲积平原&&泰莱肥宁平原及东平湖、涝洼,面积&3990平方公里;
三是尼山冲积平原&&枣庄平原、涝洼,面积&2100平方公里。
山脉面积=43489-(+2100)
&3.1万平方公里
=3万多平方公里
按:据《山东各地概况》,全省总面积157126平方公里,其中,泰山群、胶东群两大山地丘陵区为53397平方公里,占34.9%。在53397万平方公里中,胶东群的青岛市4224平方公里、烟台市14588平方公里、诸城1150平方公里、五莲1239平方公里、日照1277平方公里、莒南1384平方公里,计23862平方公里,占44.7%。那么,泰山群就应占55.3%,即5=29435&3万平方公里。
这个结果,与上述推算的数据和《泰山群所在8市及县(市、区)山地、丘陵概况统计表》的数据都比较接近。因此,泰山群面积约为3万多平方公里的&新说&,基本合理、可信。
泰山群所在8市及部分县(市)山地、丘陵概况统计表
单位:平方公里
山丘面积 占 %
地理位置与最高山脉
泰山山地北缘、西缘。摩天岭989米
泰沂山区北麓。鸡爪峰924米
泰山山地北缘。山头1387座,梯子山975米
泰山西北余脉。山头920座,摩天岭989米
泰山西脉。山头848座,大寨山494米
泰山主脉。泰山1532.7米,山东第一高峰
泰山东麓。山头2919座,莲花山994米
东部山丘属泰沂山系。凤凰山648米
泰沂山前冲积扇的中上部。尼山344米
北枕泰岱南脉,东依沂蒙山区。凤凰山648米;峄山555米,俗称&小泰山&
两城山地属泰沂山余脉。桃花山325米
鲁中南低山丘陵南部。高山620米
沂蒙山脉。蒙山龟蒙顶1156米,山东第二高峰
泰沂蒙断块南部。寨山270米
沂蒙山腹地。山头3433座,五彩山763米
沂沭断裂带南段。山头164座,马陵山184米
沂山南麓。山、岭头3794个,泰薄顶916米
尼山山脉。山头380个,抱犊崮580米
蒙山之阳,抱犊崮之阴。山头1400座,蒙山挂心橛子1026米
沂蒙山区西南部。山头1076座,蒙山1156米
蒙山北麓。蒙山龟蒙顶1156米
西南属泰沂山支系。沂山(东泰山)1031米
沂山余脉。三县顶954.3米
沂山北麓。沂山(东泰山)1031米
泰沂山脉延伸。山头48个,太平顶523米
属沂山山脉。山头63座,北鄌郚车罗顶381米
属鲁山山脉。鲁山1108米,山东第四高峰
资料来源:省地方史志编委会1986年版《山东各地概况》及《泰安统计年鉴》等
至此,泰山究竟有多大,毕竟有了&说法&(尽管暂属一家之言):从整体地质构造上讲,&泰山群&出露于鲁中南山地,面积约3万多平方公里。而海拔最高的泰山山脉,仅是泰山群的出露之一。&&此应为&大泰山&的合理描述。
至于泰山、沂山等6大山脉具体面积的圈定,则不是本文的要义了。
也许,众说纷纭的&大泰山&面积表述,就此能有所统一。
笔者希望有关方面对此予以关注、探讨并加以完善,使&大泰山&尽快登上&大雅之堂&。
三、&泰山如坐&图形显现
这是一个题外之话,但也有必要顺便一说。
&泰山群&轮廓的确定,使人联想到一个古老话题,即明洪武十一年十月所刻《五岳真形图碑》中东岳的图形,有什么含义?常说的&泰山如坐&有什么依据?
先看3幅图片:
1.秦篆&泰&字;
2.泰山真形图;
3.泰山群示意图。
泰 秦会稽刻石 泰山真形图 明《五岳真形图碑》 泰山群示意图
不难看出,前两幅图,秦篆之&泰&字与泰山之&真形&,颇有相似之处&&上部为&顶&或&靠&,左右为&手&或&卫&,下部为&川&或&水&,俨然如&坐&形。
而乍一看第三图,似乎与上述二图不沾边。
但若把《泰山真形图》,向东北方向作一旋转,成如下形状,然后再与《泰山群示意图》作比较,便相当有意思了。
泰山真形图 泰山群示意图
如果还嫌不直观,那么再将《泰山群山势图》中的6大山脉用红线一一标出后,也许就不用费太多文字了。见下图。
泰山群山势图。取自山东省地势图
联系这三幅图,再反观前面提到的明代东阁大学士平阴人于慎行的《岱畎图经记》、清代康熙帝的《泰山龙脉论》、清代《通志&泰山脉总论》等古文,&泰山如坐&便不是无稽之谈了。
因为,上述泰山之论,都是立足于&大泰山&的角度,以对&泰山&作大范围考察的结果,并非仅仅着眼于泰安境内的&泰山&而论。故若只着眼于泰安境内的&泰山&,即便使用现代化的卫星技术,也不会拍摄出一个如坐之形的&泰山真形图&来。
其实,在《通志&泰山脉总论》中,早有如下描述:
1.&岱脉结顶之处&, 即泰山群最东部之沂山。
沂山海拔1032米,&古所谓东泰山也&,又&列为东镇,与岱埒[按:音列,意为同等、相等]尊。&沂山&古称东镇,位居五镇之首&。
2.&泰山之大结&, 即泰山群最高处&世谓之玉皇顶&及四周&近卫&众山。
3.&岱脉之要枢&, 即泰山群中轴地带的鲁山&&徂徕山山脉,如人之脖颈。
4.&泰山左卫&, 即泰山群东南部,由东北至东南沂水、蒙阴、费县、枣庄一带,诸山皆由蒙山、尼山发脉。
5.&泰山右卫&,即泰山群西南部,由历城、长清、肥城至平阴、东平一带,诸山皆由泰山发脉。
按照这些描述,一幅&泰山真形平面图&岂不跃然纸上?
这样一来,回头再读下面两段古文,也就令人顿开茅塞了:
&&明《华岳志》引《东方朔序》:&五岳真形者,山水之象也。盘曲回转,陵阜形势。高下参差,长短卷舒,波流似于奋笔,锋芒畅乎岭锷。云林玄黄,有如书字之状。是以天真道君,下观规矩,拟纵趋向,因如字之韵,而随形而名山焉。&
&&《王母授汉武帝真形图》:&乃因山原之规矩,睹河岳之盘曲,陵回阜转,山高陇长,周旋逶迤,形似书字。&
也就是说,东岳泰山真形图,就是根据泰山山陵的高低形势与河道&盘曲回转&的图象而制作的,似字非字(其他四岳真形图的恒山如行、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南岳如飞,亦当如此)。
古人伟大的考察与构思精神,令今人眼界大开!同时,也令今人更加困惑:在既无卫星又无航拍的古代,是如何制作出这种&真形图&的?难道果有&天真道君&在?
面对神奇的泰山,我们只能效仿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发出如下长啸:
&&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
(执笔:宿基国,2009年冬于行思居)
[发表于《泰山研究》第17-18合辑、《泰安市情》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阳城县白桑乡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