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半亩深脚农田荒废多年、各类草都有、油草最多,求指点用么除草机价格药根治!

检测到有异常请求从你的 IP 发出,请
使用豆瓣。当前位置: >>
1.★梅花 .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①独自开, 墙角数枝梅,凌寒①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注释】 ①凌寒:冒着寒冷。 凌寒:冒着寒冷。 【译文】 译文】 墙角里生长着几枝梅花, 正冒着严寒独自 墙角里生长着几枝梅花, 在开放。 在开放。 远望就知道那不是白雪, 因为有阵阵幽香 远望就知道那不是白雪, 飘过来。 飘过来。 为有暗香来。 【佳句赏析】 遥知不是雪, 佳句赏析】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雪是高洁的, 但梅花除了具有雪一般的高 雪是高洁的, 洁以外,还具有雪所不具有的香的品格。 洁以外,还具有雪所不具有的香的品格。这 梅花不仅凌寒呈艳, 梅花不仅凌寒呈艳,而且在严寒中播送出暗 严寒压不倒梅花的香, 于此更显出它“凌 香。 严寒压不倒梅花的香, 于此更显出它 凌 的傲骨。 寒”的傲骨。 的傲骨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早春或 (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早春或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 初春) 初春) “________”两字点明地点; 两字点明地点; (2) ) 两字点明地点 “_______” 两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 两字交代时间, 放的性格特征。 独自开 独自开”与 放的性格特征 。“独自开 与 “_________”相 相 照应,传递了 梅先天下春 的信息。 梅先天下春”的信息 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 的信息。 数枝梅) (墙角 凌寒 数枝梅) (3)诗歌并没有描写梅花的枝叶和花朵 ) 形态,而是着意写梅花怎样的品格? 形态,而是着意写梅花怎样的品格?用诗句 回答。 凌寒独自开) (凌寒独自开 回答。 凌寒独自开) ( 2.★(风) . 【唐】李峤 解①落三秋②叶,能开二月③花。 落三秋② 能开二月③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 。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 注释】 :离散 ①解(jiě) 离散。②三秋:晚秋,指农 ) 离散。 三秋:晚秋, : 历九月。 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历九月。③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译文】 译文】 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 能催开早春二 风, 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 月的鲜花。 月的鲜花。 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 刮进竹林 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 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有人把这首诗作为一个谜语的谜面, (1) ) 有人把这首诗作为一个谜语的谜面, 那么它的谜底就是这首诗的题目, 那么它的谜底就是这首诗的题目,它应该是 什么呢?(风 什么呢?(风) ?( 是什么意思?( (2)根据诗意,“开”是什么意思?(吹 )根据诗意, 开 是什么意思?(吹 或催开,在春风的吹拂下,花儿绽开了。 ) 或催开,在春风的吹拂下,花儿绽开了。 (3)根据诗意,在第四句的末尾填上一 )根据诗意, 个最恰当的字。 (斜 个最恰当的字。 斜) ( 文的语言描写这首诗。 (见 (4)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写这首诗。 见 )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写这首诗 ( ) 【译文】 译文】3.★★★孤雁儿① .★★★孤雁儿① 孤雁儿 【宋】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 知前言不妄耳。 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②纸帐③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藤床②纸帐③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④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沈香④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 弄⑤,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北京燕山出 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宋词鉴赏辞典》中为“多少春 版社 1987 版《宋词鉴赏辞典》中为 多少春 恨意”) 。 恨意 )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 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 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 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释】 注释】 ①孤雁儿:词牌名。②藤床:用藤竹编成 孤雁儿:词牌名。 藤床: 的轻便单人床。 纸帐:当时在文人高士中 的轻便单人床。③纸帐:当时在文人高士中 流行的一种特制的用坚韧的茧纸做的帐子。 流行的一种特制的用坚韧的茧纸做的帐子。 ④沈香:沉香。⑤三弄:笛子名曲《梅花三 沈香:沉香。 三弄:笛子名曲《 。 弄》 【译文】 译文】 初春的早晨, 在藤床纸帐这样清雅的环境 初春的早晨, 中醒来,却并没有好兴致, 中醒来,却并没有好兴致,反而有一种说不 尽的伤感、惆怅。由于没有续添香料, 尽的伤感、惆怅。由于没有续添香料,玉炉 已经烟消烬冷浸透了寒气,他们伴配着我, 已经烟消烬冷浸透了寒气,他们伴配着我, 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 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 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 梅花三弄》 《 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 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 , 春天虽然来临 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 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 窗外风雨凄凄, 更使我伤心倍增。 可如今 窗外风雨凄凄, 更使我伤心倍增。 人去楼空,使人肝肠寸断。纵有满腔悲苦, 人去楼空,使人肝肠寸断。纵有满腔悲苦, 却又向谁人诉说, 却又向谁人诉说,又有谁来分担自己的哀痛 我折下了一枝梅花, 想寄给所怀念的 呢 ? 我折下了一枝梅花 , 想寄给 所怀念的 人,可是人间天上,都找不到可以寄予的那 可是人间天上, 个人。 个人。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1)上片中的哪一个诗句渲染了作者凄 ) 冷的心境。 沈香断续玉炉寒) (沈香断续玉炉寒 冷的心境。 沈香断续玉炉寒) ( 为线索, (2)全词以 )全词以“___”为线索,叙述了相思之 为线索 情,被梅笛挑起,被梅心惊动,又因____, 被梅笛挑起,被梅心惊动,又因 , 无人共赏,无人堪寄而陷入绵绵长恨之中。 无人共赏,无人堪寄而陷入绵绵长恨之中。 折梅) (梅 折梅) (3)从全词看,上片和下片各抒写了什 )从全词看, 么内容? 么内容? 下片:客观现实) (上片:憧憬的世界 下片:客观现实) 上片:4.★池上 . 【唐】 白居易 小娃撑①小艇② 偷采白莲回。 小娃撑①小艇②,偷采白莲回。 不解③藏踪迹,浮萍一道开④ 不解③藏踪迹,浮萍一道开④。 【注释】 注释】 ①艇:船。②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③不解:不知道;不懂得。④开:分开。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分开。 【译文】 译文】 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 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 , 他们撑着一只小 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 回来的时候, 船, 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 回来的时候, 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 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 上的浮萍荡开, 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 的水路。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的水路。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训练阅读】 训练阅读】 不解”一词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1)“不解 一词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 不解 一词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字起什么作用? (2)首句中的两个 小”字起什么作用? )首句中的两个“小 字起什么作用 诗中的哪两个字前后呼应, 写出了“小 (3) ) 诗中的哪两个字前后呼应, 写出了 小 的天真、 娃”的天真、淘气? 的天真 淘气? 不解藏踪迹, (4)“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两句与 )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两 前两句有着怎样的联系? 前两句有着怎样的联系 ? 写出了怎样的情 趣?【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不知道 ) (2)为读者提供了可以想象的形象,也 )为读者提供了可以想象的形象, 紧紧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小艇”载着 紧紧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 这 “小艇 载着 小艇 “小娃 要到哪里去呢? 小娃”要到哪里去呢 小娃 要到哪里去呢? (3)偷、藏 ) (4)后两句是前两句的结果,前两句时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结果, 候两句的铺垫。这样的描写, 候两句的铺垫。这样的描写,充满着无穷的 趣味。 不解藏踪迹 一个“不解 不解藏踪迹”, 不解”, 趣味。“不解藏踪迹 ,一个 不解 ,道出了 小娃的天真和淘气。 小娃的天真和淘气。 5.★江南 .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①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①。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鱼戏莲叶北。 【注释】 注释】 ①田田:形容荷叶相连遮盖,层层叠叠, 田田:形容荷叶相连遮盖,层层叠叠, 很繁茂。 很繁茂。 【赏析】 赏析】 这首诗的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 表现了鱼 这首诗的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 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 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 莲人欢快的心情。 莲人欢快的心情。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在诗中的含义。 (多 (1)解释 何”、“戏”在诗中的含义。 多 )解释“何 、 戏 在诗中的含义 ( 么、嬉戏) 嬉戏) 的赏析文字, (2)下面是对诗歌中 莲”的赏析文字, )下面是对诗歌中“莲 的赏析文字 模仿这种方法, 模仿这种方法,以其他的诗词为例仿写一段 话。 “莲”既描写了河中盛开的莲花,以“鱼戏 莲 既描写了河中盛开的莲花, 既描写了河中盛开的莲花 鱼戏 莲叶”比喻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 莲叶 比喻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极其生动 比喻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 形象。在秀美的江南水乡背景中,采莲的男 形象。在秀美的江南水乡背景中, 女主人公摇着小舟,自由歌唱纯美的爱情, 女主人公摇着小舟,自由歌唱纯美的爱情, 那是一幅多么清新的图画啊! 那是一幅多么清新的图画啊! (略) 6.★逢雪宿芙蓉山①主人 . 逢雪宿芙蓉山① 【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② 日暮苍山②远,天寒白屋③贫。 天寒白屋③ 柴门闻犬吠④ 风雪夜归⑤ 柴门闻犬吠④,风雪夜归⑤人。 【注释】 注释】 地名。 苍山: ② 青山。 白屋: ③ ①芙蓉山: 芙蓉山: 地名。 苍山: 青山。 白屋: 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 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 油漆叫白屋。 犬吠:狗叫。 夜归:夜晚 油漆叫白屋 。 ④ 犬吠 : 狗叫 。 ⑤ 夜归 夜晚 归来 【译文】 译文】 远处青山迷蒙, 我在风雪途中艰辛地跋涉 远处青山迷蒙, 着。天色已晚,在一山村人家投宿,只见主 天色已晚,在一山村人家投宿, 投宿 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 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我 在茅屋中已就寝, 在茅屋中已就寝,忽在卧榻上听到犬吠声不 止,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 1 ) 前 两 句 中 “______” 、 “______” 、 “______”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 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 三字互相映衬 气氛,也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气氛,也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寒 白 贫) 首句“日暮苍山远 中的“_____”点明 日暮苍山远”中的 (2) ) 首句 日暮苍山远 中的 点明 时间,正是傍晚。 时间, 正是傍晚。“_______”,是诗人风雪 , 途中所见。 途中所见。 苍山远) (日暮 苍山远) (3)整首诗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整首诗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 顺序 诗歌在用字上, 柴门”上承 “柴门 上承“_____”, (4) ) 诗歌在用字上, 柴门 上承 , “_____”遥承 天寒 ,而“_____”则与 日暮 遥承“天寒 则与“日暮 遥承 天寒”, 则与 日暮” 衔接。 衔接。 (白屋 风雪 夜) 7. ★鹿柴① 鹿柴①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 空山不见人,但②闻人语响。 闻人语响。 返景③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返景③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注释】 地名, 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的终 ①鹿柴: 鹿柴: 地名, 南山下。 王维在这里有别墅。 , (zhài) 柴 南山下。 王维在这里有别墅。 读作 ) , 同“寨”、“砦”。用于防守的栅栏、篱笆等。 寨 、 砦 。用于防守的栅栏、篱笆等。 ②但:只。③返景:夕阳反照的光。景,通 返景:夕阳反照的光。 “影”。 影 。 【译文】 译文】 寂静的山林中杳无人迹, 只是偶尔传来一 寂静的山林中杳无人迹, 只是偶尔传来一 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 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夕阳反照的余辉 射入幽暗的深林, 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又照映在 树下的青苔上。 树下的青苔上。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1)落笔先写 )落笔先写“____”,寂绝人迹,接着 ,寂绝人迹, 一转, 人语响”来 以“_____”一转,引出 人语响 来。 一转 引出“人语响 但闻) (空山 但闻) (2)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 )这是一首写景诗, 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 分的幽静景色 。 诗的绝妙处在于 以动衬 静”,说说前两句与后两句在 动”与“静”上 ,说说前两句与后两句在“动 与 静 上 的关系。 的关系。 静中有动”: (前两句“静中有动 :空山寂寂,不见人 前两句 静中有动 空山寂寂, 动中有静”, 影,却有说话声回荡;后两句“动中有静 , 却有说话声回荡;后两句 动中有静 描写光影流动,又充满寂静的感觉。 ) 描写光影流动,又充满寂静的感觉。 (3)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与这首诗的已 )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与这首诗的已 经不同?( ) 经不同?(C) ?( A.“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鸟 .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 蝉噪林愈静, 《鸟 《 鸣涧》 ) 鸣涧》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过 . 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 古木无人径, 《过 《 香积寺》 ) 香积寺》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春 .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 野径云俱黑, 《春 《 夜喜雨》 ) 夜喜雨》 D.“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题 . 牧童何处去 牛背一鸥眠。 ( 牧童何处去? 《题 《 画》 8. ★九月九日①忆②山东③兄弟 九月九日① 山东③ 【唐】 王维 独在异乡④为异客,每逢佳节倍⑤思亲。 独在异乡④为异客,每逢佳节倍⑤思亲。 遥知⑥兄弟登高⑦ 遍插茱萸⑧少一人。 遥知⑥兄弟登高⑦处, 遍插茱萸⑧少一人。 【注释】 注释】 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民 ①九月九日: 九月九日: 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间有登高、 插茱萸、 饮菊花酒等习俗。 忆: ② 间有登高、 插茱萸、 饮菊花酒等习俗。 想念。 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 ,王 想念。③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 王 , 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异乡: ④ 他乡。 倍: ⑤ 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异乡: 他乡。 加倍,更加。 遥知:远远地想到。 登高: 加倍,更加。⑥遥知:远远地想到。⑦登高: 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 俗。⑧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 茱萸:又名越椒, 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 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 可避灾。 可避灾。 【赏析】 赏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 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 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 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 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 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 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 俗而登高时, 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 俗而登高时, 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 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每 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 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 逢佳节倍思亲 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 千百年来 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首句用“___”和两个 和两个“____”字组合在 (1) )首句用 和两个 字组合在 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 独 异) 字用得极妙, (2)“____”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 ) 字用得极妙 句情绪之间的关键。 (倍 句情绪之间的关键。 倍) ( 以下全是想象, (3)“____”以下全是想象,猜想重阳佳 ) 以下全是想象 节到来的时候, 节到来的时候,亲人们也一定同往年一样登 高饮酒。这样紧扣了诗题中的 高饮酒。这样紧扣了诗题中的“____”字,也 字 点明了第二句中提到的“_____”的具体内容 的具体内容 点明了第二句中提到的 了。 佳节) (遥知 忆 佳节)9. ★赠汪伦① 赠汪伦①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②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②声。 桃花潭③ 水深千尺④ 不及⑤ 桃花潭 ③ 水深千尺 ④ , 不及 ⑤ 汪伦送我 情。 【注释】 注释】 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 性格 ①汪伦: 汪伦: 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 非常豪爽。李白游览桃花潭时, 非常豪爽。李白游览桃花潭时,汪伦常常用 美酒款待他。临走时, 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李白做这首诗赠与汪 踏歌:一种民间歌调,一边唱歌, 伦。 ②踏歌:一种民间歌调,一边唱歌, 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这是唐代民间流行 的一种唱歌方式。 桃花潭:水潭名, 的一种唱歌方式。③桃花潭:水潭名,在今 安徽泾县西南。 深千尺:很深, 安徽泾县西南。 ④深千尺:很深,这里用 了夸张手法。 不及:比不上。 了夸张手法。⑤不及:比不上。 【译文】 译文】 我乘船将要远行, 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 我乘船将要远行, 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水虽然 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的情谊深厚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叙事”: (1)诗的前两句是 叙事 :先写要 离去 )诗的前两句是“叙事 先写要“离去 继写“_____”, 展示了一幅离别的画面。 者”, , 继写 , 展示了一幅离别的画面。 起句“____”,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 ,表 ,表明是循水道; 将欲行 将欲行”, 起句 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乘舟) (送行者 乘舟) (2)诗的后两句是 )诗的后两句是“____”(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 进一步说明送别的地点在桃花潭。 进一步说明送别的地点在桃花潭。“____”既 既 描绘了潭的特点, 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尾一句的抒情作了 伏笔。 伏笔。 深千尺) (抒情 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3)结尾句 不及汪伦送我情 ,抒发了 )结尾句“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怎样的情感? ) (表达了朋友之间真挚纯洁的深情。 表达了朋友之间真挚纯洁的深情。 清朝的沈德潜很欣赏“不及汪伦送我 (4) ) 清朝的沈德潜很欣赏 不及汪伦送我 这一句, 情”这一句,他说:“若说王伦之情比于潭水 这一句 他说: 若说王伦之情比于潭水 千尺, 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已转换间。( 唐 ”《 千尺, 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已转换间。 《唐 诗别裁》 显然,妙就妙在 )显然 二字, 诗别裁》 显然,妙就妙在“_____”二字,好 ) 二字 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 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 情谊为生动的形象,自然而又情真。所以, 情谊为生动的形象,自然而又情真。所以, “_____”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 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 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 桃花潭水) (不及 桃花潭水)10. ★题画 【清】 袁枚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 题画。即题画诗。在中国画的空白处, 题画。即题画诗。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 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 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 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 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 咏叹画面的意境。 咏叹画面的意境。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题 画诗。它是绘画章法的一部分, 画诗。它是绘画章法的一部分,它通过书法 表现到绘画中,使诗、 表现到绘画中,使诗、书、画三者之美极为 巧妙地结合起来,相互映发、丰富多姿, 巧妙地结合起来,相互映发、丰富多姿,增 强了作品的形式美感, 强了作品的形式美感,构成了中国画的艺术 特色。 特色。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根据诗歌的内容, 把你想象的诗意, 用现 根据诗歌的内容, 把你想象的诗意, 代散文的语言表达出来。 字左右。 代散文的语言表达出来。120 字左右。 【参考】 参考】 夕阳西下, 晚霞笼罩着宁静的村庄, 河边 夕阳西下, 晚霞笼罩着宁静的村庄, 桃花灼灼,就像那绯红的轻云飘在上空, 桃花灼灼,就像那绯红的轻云飘在上空,连 那水里的倒影也是绯红一片! 那水里的倒影也是绯红一片 ! 村落的小路 上,一头老牛在悠然自得地甩着尾巴,向村 一头老牛在悠然自得地甩着尾巴, 子走来,它背上一只鸥鸟已睡着了, 子走来,它背上一只鸥鸟已睡着了,老牛的 走动丝毫不影响鸥鸟的睡眠。 走动丝毫不影响鸥鸟的睡眠。那放牛的牧童 到哪里去了呢? 到哪里去了呢? ★蜂 11. ★蜂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①,无限风光尽②被占 不论平地与山尖① 无限风光尽② ③。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④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④? 【注释】 注释】 ①山尖:山峰。②尽:都。③占:占其 山尖:山峰。 所有。 所有。④甜:醇香的蜂蜜 【译文】 译文】 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 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有 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 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 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是为谁辛苦忙碌? 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是为谁辛苦忙碌?又 是为谁在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是为谁在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_____” ( 1 ) 诗 中 作 者 运 用 “_____” 、 “_____”、 “_____”等词语 等词语, “_____” 、 “_____” 等词语 , 称赞蜜蜂 “占尽风光”,这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 占尽风光” 这是正言欲反、 手法。(不论、无限、 手法。(不论、无限、尽) 。(不论 在诗中, (2)在诗中,与“甜”字相呼应的词 语是“___”,与“辛苦”相呼应的词语是 语是“___”, 辛苦” “___” “___”。(成蜜 “___”。(成蜜 。( 采得百花) 采得百花)作者通过对“ 的描写, (3)作者通过对“蜂”的描写,想要 表达什么情感?请从两个角度回答。 表达什么情感?请从两个角度回答。 (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讽刺不劳而获的 歌颂辛勤的劳动者; 剥削者。) 剥削者。)12.★★画鸡 12.★★画鸡 唐寅① 【明】 唐寅① 头上红冠不用裁② 满身雪白走将来③ 头上红冠不用裁②,满身雪白走将来③。 平生④不敢轻⑤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平生④不敢轻⑤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注释】 注释】 ①唐寅(),字伯虎,吴县 唐寅( 470―1522),字伯虎, ),字伯虎 (今江苏苏州市)人。明朝诗人。自称“江 今江苏苏州市) 明朝诗人。自称“ 南第一风流才子” 他作诗画画都很精通, 南第一风流才子”。他作诗画画都很精通, 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 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 子”。著有《六如居士集》。《画鸡》,这 著有《六如居士集》。《画鸡》,这 》。《画鸡》, 是一首题在画上的诗。 是一首题在画上的诗。②裁:剪裁、制作。 剪裁、制作。 ③走将来:走过来。④平生:平素。⑤轻: 走将来:走过来。 平生:平素。 轻易。 轻易。 【译文】 译文】 头上戴的鲜红的帽子用不着去裁剪, 头上戴的鲜红的帽子用不着去裁剪,全 身穿着洁白的衣裳走了过来。 身穿着洁白的衣裳走了过来。平素从不轻易 开口说话,但它一啼叫, 开口说话,但它一啼叫,千家万户就会把门 打开。 打开。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诗歌的第一、二句, (1)诗歌的第一、二句,作者运用了 ____的对比。这是古代诗人写诗常用的一种 ____的对比。这是古代诗人写诗常用的一种 的对比 方法。(色彩) 方法。(色彩) 。(色彩 (2)第一句“___”,从局部描写公鸡 第一句“___”, “___” 头上的大红冠;第二句“_____” “_____”, 头上的大红冠;第二句 “_____”,又从全 身描写公鸡浑身的雪白羽毛。(头上红冠、 身描写公鸡浑身的雪白羽毛。(头上红冠、 。(头上红冠 满身雪白) 满身雪白) 第三句在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3 ) 第三句在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为第四句作铺垫) 为第四句作铺垫)13. 13.★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①酒旗②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①酒旗②风。 南朝③ 四百八十寺④ 多少楼台⑤ 南朝 ③ 四百八十寺 ④ , 多少楼台 ⑤ 烟雨 中。 【注释】 注释】 ①山郭:靠山的城墙。②酒旗:酒帘, 山郭:靠山的城墙。 酒旗:酒帘, 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志。 南朝: 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志。③南朝:东晋后在建 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 今南京)建都的宋、 称南朝。当时的统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 称南朝。当时的统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 的寺院。 四百八十寺: 的寺院。④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 好佛, 在京城 今南京市) (今南京市) 大建佛寺。 《南 据 好佛, 大建佛寺。 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 循吏?郭祖深传》 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⑤楼台:指寺庙。 楼台:指寺庙。 【译文】 译文】 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 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 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 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 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金碧 辉煌、屋宇重重的南朝四百八十座佛寺, 辉煌、屋宇重重的南朝四百八十座佛寺,如 今又有多少都掩映在这迷蒙的烟雨之中。 今又有多少都掩映在这迷蒙的烟雨之中。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首句“ ( 1 ) 首句 “ 千里莺啼绿映红 ” 中的 “____”。 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 千里) (千里 “____”。 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 千里) ( 首句写出了江南怎样的特征? 有 (有 (2 ) 首句写出了江南怎样的特征? ( 声有色、生机勃勃) 声有色、生机勃勃) 水村山郭酒旗风” (3)“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句写出了 江南怎样的地形和风貌? 江南怎样的地形和风貌? (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酒旗在春 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 天的和风中轻轻地招展。) 天的和风中轻轻地招展。) (4)一、二句写出的是“晴景”,三、 二句写出的是“晴景” 四两句写的是“_____”?(雨景) 四两句写的是“_____”?(雨景) “_____”?(雨景 南朝四百八十寺,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 雨中”一句给人以怎样的意境? 雨中”一句给人以怎样的意境?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 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 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 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 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14.★★春游湖 14.★★春游湖 徐俯① 【宋】 徐俯①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②水开。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②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 注释】 ①这首诗在当时颇为流传,稍后于他的 这首诗在当时颇为流传, 南宋诗人赵鼎臣曾经称赞: 南宋诗人赵鼎臣曾经称赞:“解道春江断桥 句,旧时闻说徐师川。”师川是徐俯的号。 旧时闻说徐师川。 师川是徐俯的号。 ②蘸:沾着水面。 沾着水面。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1)首句的提问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 情? 夹岸桃花蘸水开” (2)“夹岸桃花蘸水开”是一种怎样 的景象? 的景象? 诗题是“春游湖” (3)诗题是“春游湖”,但是诗中并 没有出现“ 没有出现 “ 游 ” 字 , 说说诗歌是怎样表现 “游”的含义的。 的含义的。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惊讶和喜悦的心情。 惊讶和喜悦的心情。 春天多雨, 水上升, (2)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视觉中觉 得离花枝更近了。桃花倒映在水中, 得离花枝更近了。桃花倒映在水中,波光荡 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处望见, 岸上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处望见, 仿佛蘸水而开。 仿佛蘸水而开。 春雨断桥”的小溪上面, (3)在“春雨断桥”的小溪上面,架 着一条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 着一条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游 人不能度过去。怎么办呢?凑巧得很, 人不能度过去。怎么办呢?凑巧得很,柳阴 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 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继续 游赏了。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 游赏了。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游”更富 有情趣了。前进中遇到了障碍, 有情趣了。前进中遇到了障碍,又在障碍中 前进: 这个“ 字就这样在“ 不度” 前进 : 这个 “ 游 ” 字就这样在 “ 不度 ” 和 “撑出”中被表现出来了。 撑出”中被表现出来了。15. 15.★绝句 【唐】 杜甫 迟日①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①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②飞燕子,沙暖睡鸳鸯③ 泥融②飞燕子,沙暖睡鸳鸯③。 【 注 释】 ①迟日:出自《诗经?七月》中的“春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中的“ 日迟迟”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② 日迟迟” 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鸳鸯: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③鸳鸯:一种水 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在中国文化中, 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在中国文化中, 常常表示恩爱的情侣。 常常表示恩爱的情侣。 【译文】 译文】 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 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片生机 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来, 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来,带着花草的清 河滩上冰雪融化, 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 香, 河滩上冰雪融化, 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 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 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偎 依着一双双的鸳鸯。 依着一双双的鸳鸯。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1)诗歌以“___”领起全篇,突出了 诗歌以“___”领起全篇, “___”领起全篇 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迟 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迟 。( 日) 这首五绝在结构上有怎样的特点? (2 ) 这首五绝在结构上有怎样的特点? 绝在结构上有怎样的特点 (四句两两对仗) 四句两两对仗) (3)诗歌前两句组成了一幅粗线勾勒 的才、大场景,并以“_____” “_____”、 的才 、 大场景 , 并以 “_____” 、“____” 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丽 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丽 。( 香)(4)赏析诗歌后两句。(60 字左右) 赏析诗歌后两句。(60 字左右) 。( 煦暖的阳光下, 煦暖的阳光下,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 的勃勃生机, 的勃勃生机 , 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 意。这一静一动,相映成趣,确实给人以春 这一静一动,相映成趣, 光旖旎之感。 光旖旎之感。 16. ★★村晚 ★★村晚 【宋】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 山衔②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②落日浸寒漪 ③。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 注释】 ①陂:指池塘。②衔:口里含着。③漪: 指池塘。 口里含着。 水波纹 【译文】 译文】 池塘的堤岸上长满了绿油油的水草, 池塘 池塘的堤岸上长满了绿油油的水草, 里涨满了水,太阳正要落山, 里涨满了水,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 象被山口咬住一样, 象被山口咬住一样,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 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用短笛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 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名句】 名句】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1)用现代汉语改写第一个诗句。 )用现代汉语改写第一个诗句。 (2)从诗歌的内容看,作者描写的是什 )从诗歌的内容看, 么季节?(夏末秋初) 么季节?(夏末秋初) ?(夏末秋初 后两句中的一个“____”字, 一个“___” (3) ) 后两句中的一个 字 一个 字表现了牧童自在悠闲的无穷乐趣。 字表现了牧童自在悠闲的无穷乐趣。 (横 信)17.★村居① . 村居①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②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②醉③春烟。 春烟。 儿童散学④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⑤ 儿童散学④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⑤。 【注释】 注释】 村居:住在农村。 拂堤杨柳: ①村居:住在农村。 ②拂堤杨柳:杨柳 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 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 堤岸。 迷醉,陶醉。 散学:放学。 堤岸。 ③醉:迷醉,陶醉。 ④散学:放学。 ⑤纸鸢:鸢,老鹰。纸鸢,风筝。 纸鸢: 老鹰。纸鸢,风筝。 【译文】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 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 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 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 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 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 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 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 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 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 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 蓝天。 蓝天。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春烟”在诗中是什么意思?(春天 (1)“春烟 在诗中是什么意思?(春天 ) 春烟 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 ) 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 ( 2) 诗歌用一个 ) 诗歌用一个“____”字 , 一个 字 一个“___” 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拂 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拂 醉) ( (3)诗歌描写出一幅怎样的画面》不超 )诗歌描写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个字。 在江南二月的自然风光里, (在江南二月的自然风光里 过 30 个字。 在江南二月的自然风光里,儿 ( 童们放学归来高高兴兴地放着风筝。 ) 童们放学归来高高兴兴地放着风筝。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 (4)诗歌通过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 )诗歌通过“儿童散学归来早 东风放纸鸢”的情景,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东风放纸鸢 的情景,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的情景 (孩子们的天真烂漫,春天的勃勃生机。 孩子们的天真烂漫,春天的勃勃生机 )18.★★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①稚子②学垂纶③ 侧坐莓④ 蓬头①稚子②学垂纶③,侧坐莓④苔⑤ 草映身。 草映身。 路人借问⑥遥招手,怕得鱼惊⑦不应人。 路人借问⑥遥招手,怕得鱼惊⑦不应人。 【注释】 注释】 ①蓬头:头发乱蓬蓬的。②稚子:年龄小 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稚子: 的孩子。 垂纶:钓鱼。 的孩子。③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钓鱼用的丝线。 ④莓:一种小草。⑤苔:苔藓植物。⑥借问: 一种小草。 苔藓植物。 借问: 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而逃跑。 向人打听。⑦鱼惊:鱼儿受到惊吓而逃跑。 【译文】 译文】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 侧身坐在莓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 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 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 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 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 不敢大声答话。 不敢大声答话。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蓬头”一词 (1)从首句中 蓬头 一词,可以推知 垂 )从首句中“蓬头 一词,可以推知“垂 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钓”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衣衫简陋的山 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衣衫简陋的山 村孩子) 村孩子) (2)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改写 侧坐莓苔 )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改写“侧坐莓苔 草映身”一句。 草映身 一句。 一句 (在杂草丛生、人迹罕至的地方,他随意 在杂草丛生、人迹罕至的地方, 而坐,专注地垂钓, 而坐,专注地垂钓,草丛几乎淹没了他的身 ) 形。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3) )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其中一、二句重在写 其中一、二句重在写“____”,三、四句重在 , 传神。 (形 传神。 形) (19.★★野望 .★★野望 王绩① 【唐】 王绩① 东皋②薄暮③ 东皋②薄暮③望,徙倚④欲何依⑤。 徙倚④欲何依⑤ 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⑥ 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⑥。 牧人驱犊⑦ 牧人驱犊⑦返,猎马带禽归。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⑧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⑧。 【注释】 注释】 ,字无功 ①王绩(约 598――644) 字无功,江州 王绩( ) 字无功, , 龙门(现在山西河津) 人 , 唐代诗人。② 东 龙门 现在山西河津) 唐代诗人。 现在山西河津 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皋:诗人隐居的地方。③ 薄暮:傍晚。④ 徙倚:徘徊。 徙倚:徘徊。⑤依:归依。⑥落晖:落日。 归依。 落晖:落日。 ⑦犊:小牛。⑧怀采薇:用伯夷、叔齐隐于 小牛。 怀采薇:用伯夷、 首阳山采薇而食的典故, 首阳山采薇而食的典故 , 表达避世隐身之 意。薇,是一种植物。 是一种植物。 【译文】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 我徘徊不 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 不知该归依何方。 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 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 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马带着鸟兽驰过 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 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 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太 (1)“薄暮 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太 ) 薄暮 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 阳将要落山的时候。 ) 阳将要落山的时候。 (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 ,说明了试题。 )第一句 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 东皋薄暮望 地点: 地点:_____,时间:_____。事情 ,时间: 。事情_____。 。 (东皋 薄暮 望) 秋夜静景”, (3)颔联写薄暮中的 秋夜静景 ,山对 )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 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对 , 对 。 (皆、惟 色、晖)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 )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 样的景象? 样的景象? 猎人骑着马带着许多狩 (牧人赶着牛羊, 牧人赶着牛羊, 猎所得,回家了。 ) 猎所得,回家了。20. ★江畔独步寻花① 江畔独步寻花① 【唐】 杜甫 黄四娘②家花满蹊③ 千朵万朵压枝低。 黄四娘②家花满蹊③,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④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⑤莺恰恰⑥啼。 留连④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⑤莺恰恰⑥ 【注释】 注释】 独自一人一边散步, 一边找 ①独步寻花: 独步寻花: 独自一人一边散步, 花欣赏。 黄四娘: 花欣赏。②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 流连”即留恋 居。③蹊:小路。④留连:同“流连 即留恋, 小路。 留连: 流连 即留恋, 舍不得离去。 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在花丛中飞来 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 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⑤娇:可爱的。形 可爱的。 容莺歌柔美圆润。 恰恰: 容莺歌柔美圆润。⑥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 谐动听。 谐动听。 【译文】 译文】 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 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都低弯下了身。 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都低弯下了身。 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 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 的娇媚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 的娇媚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1)“蹊”、“娇”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 蹊 、 娇 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千朵万朵压枝低”一句呼应了上句 (2)“千朵万朵压枝低 一句呼应了上句 ) 千朵万朵压枝低 中的哪个字?(满 中的哪个字?(满) ?( (3) 、 ) 四两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三 四两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被万紫千红的花儿所吸引而流连忘返,内 被万紫千红的花儿所吸引而流连忘返, 心欢愉。 ) 心欢愉。 字面上是“戏蝶时时舞 “莺恰恰啼 戏蝶时时舞”、莺恰恰啼”, (4) ) 字面上是 戏蝶时时舞 、 莺恰恰啼 , 其实真正是诗人心情的写照。 其实真正是诗人心情的写照。这是运用了什 么方法? 么方法? 21.小池 21.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①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② 泉眼①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②。 小荷才露尖尖角③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才露尖尖角③,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注释】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因为小,故称泉 泉眼:泉水的出口,因为小, 眼。②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③尖尖角: 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 还没有放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还没有放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译文】 译文】 (寓情于景或移情于物) 寓情于景或移情于物) 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 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 惜那晶莹的泉水; 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 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 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 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 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 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 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 【名句】 名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1)小池风物有哪些特点? 小池风物有哪些特点? 所选风物均有“小”的特点, (①小巧, 小巧, 所选风物均有“ 的特点, 泉眼,细流,小荷,、尖尖角, ,、尖尖角 泉眼,细流,小荷,、尖尖角,尖尖角上的 蜻蜓自然是小蜻蜓,再加上“小池” 蜻蜓自然是小蜻蜓,再加上“小池”,总体 形 象 小 巧 玲 珑 。 ② 灵 动 , ”“爱 ”“露 ”“立 “ 惜 ”“ 爱 ”“ 露 ”“ 立 ” 写出池中风物 的动态美。 有情感, ③ 泉眼对细流的“爱”, 的动态美。 有情感, 泉眼对细流的“ 蜻蜓对小荷的期盼和依恋,都饶有情趣。) 蜻蜓对小荷的期盼和依恋,都饶有情趣。) 诗紧紧围绕试题“小池” (2)诗紧紧围绕试题“小池”来选择 景物,试做简要赏析。 景物,试做简要赏析。 (用“眼”形容泉小,用“无声”说明 形容泉小, 无声” 流细, 尖尖角”说明荷叶初生, 流细,“尖尖角”说明荷叶初生,也突出了 小蜻蜓为小动物。 作者所选景物小巧、 天真、 小蜻蜓为小动物。 作者所选景物小巧、 天真、 有趣。) 有趣。) 这首诗歌有什么深刻寓意? (3)这首诗歌有什么深刻寓意?请用 一句话表达。 一句话表达。 (新生事物虽稚嫩但充满生机。) 新生事物虽稚嫩但充满生机。)★★立春偶成 22. ★★立春偶成 张拭① 【宋】 张拭① 律回②岁晚③ 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律回②岁晚③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④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④。 【注释】 注释】 ①张颍)字敬夫,又字乐 张颍)字敬夫, 斋,号南轩,南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 号南轩,南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 与朱熹、吕祖谦齐名,史称“东南三贤” 与朱熹、吕祖谦齐名,史称“东南三贤”。 ②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③岁晚:写这 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 岁晚: 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春, 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春,所 以叫岁晚。 参差:不齐的样子。 以叫岁晚。④参差:不齐的样子。 【译文】 译文】 立春了,天气渐渐转暖, 立春了,天气渐渐转暖,冰冻霜雪虽然 还有,但已很少了。春天的到来, 还有,但已很少了。春天的到来,连草木也 都知道。眼前的一派绿色,充满了春天的生 都知道。眼前的一派绿色, 机,那碧波荡漾的春水,也充满着无穷无尽 那碧波荡漾的春水, 的活力。 的活力。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训练 写出与“春到人间草木知” (1)写出与“春到人间草木知”诗意 相同的诗句,并注明作者。 相同的诗句,并注明作者。 {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写出分别描写春、 (2)写出分别描写春、夏、秋、冬的 诗句个亿句。并注明作者和篇名。 诗句个亿句。并注明作者和篇名。 春色满园关不住,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 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叶绍翁《游园不值》) 叶绍翁 稻花香里说丰年,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 辛弃疾《西江月》) 银烛秋光冷画屏,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 萤。(杜牧《秋夕》) 。(杜牧《秋夕》) 杜牧 忽如一夜春风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3)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写诗意。 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写诗意。 写诗意 (立春了,天气渐渐转暖,冰冻霜雪已 立春了,天气渐渐转暖, 经很少了,春天的到来,草木最先知道。 经很少了,春天的到来,草木最先知道。眼 前的绿色, 前的绿色,水面上的波纹都充满了春天的生 机。)★滁州 西涧② 滁州① 23. ★滁州①西涧② 【唐】 韦应物 独怜③幽草④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⑤ 独怜③幽草④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⑤。 春潮⑥带雨晚来急,野渡⑦无人舟自横⑧ 春潮⑥带雨晚来急,野渡⑦无人舟自横⑧。 【注释】 注释】 ①滁州:今安徽滁州。②西涧:滁州城 滁州:今安徽滁州。 西涧: 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 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 城西水库。 独怜:独爱, 城西水库。③独怜:独爱,一种对幽草的独 情。④幽草:长在幽静处没人注意的草。⑤ 幽草:长在幽静处没人注意的草。 上有黄鹂深树鸣: 上有黄鹂深树鸣:树荫深处的黄鹂发出诱人 的叫声。黄鹂,黄莺。深树,树荫深处。 的叫声。黄鹂,黄莺。深树,树荫深处。⑥ 春潮:春雨。 野渡: 春潮:春雨。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 渡口。 渡口。⑧横:指随意飘浮。 指随意飘浮。 【译文】 译文】 我只怜爱这河边生长那幽静的野草, 我只怜爱这河边生长那幽静的野草,树 阴深处黄莺发出诱人的叫声。 阴深处黄莺发出诱人的叫声。因傍晚下了春 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 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 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 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 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诗中的“ (1)诗中的“怜”、“深”是什么意 思?{ 爱 茂盛(茂密) 茂盛(茂密)}诗的前两句“幽草涧边生” (2)诗的前两句“幽草涧边生”,是 “___”景 “___”景;“黄鹂深树鸣”是“___”景。 黄鹂深树鸣” “___”景 (静 动) 春潮带雨晚来急,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 自横”历来常被作为画题。 自横”历来常被作为画题。请用现代散文的 画题 语言把这幅画面描述下来。 语言把这幅画面描述下来。不超过 50 字。 (春天的傍晚,雨急切地下着,河中的 春天的傍晚,雨急切地下着, 水漫了起来,一条小船孤零零地横在无人的 水漫了起来, 渡口。) 渡口。) (4)一个“急”字显出______,一个 一个“ 字显出______, ______ “自”字又显出无人之境的悠闲。 字又显出无人之境的悠闲。 (天气变化之迅速。) 天气变化之迅速。) ★黄鹤楼 送孟浩然之②广陵③ 黄鹤楼① 24. ★黄鹤楼①送孟浩然之②广陵③ 【唐】 李白 故人④西辞⑤黄鹤楼,烟花⑥三月下⑦ 故人④西辞⑤黄鹤楼,烟花⑥三月下⑦扬 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⑧ 唯见⑨长江天际⑩ 孤帆远影碧空尽⑧,唯见⑨长江天际⑩流。 【注释】 注释】 ①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 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 背靠蛇山,俯临长江,雄伟壮观。 背靠蛇山,俯临长江,雄伟壮观。②之:往, 到……去。③广陵:扬州的旧名。④故人: ……去 扬州的旧名。 故人: 老朋友(指孟浩然)。⑤西辞: 老朋友(指孟浩然)。⑤西辞:黄鹤楼在广 )。 陵的西面, 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 陵的西面 , 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 , 所以说 “西辞”。⑥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 西辞” 烟花:指柳如烟、 媚春光。 媚春光。⑦下:沿江顺流而下。⑧尽:消失。 沿江顺流而下。 消失。 ⑨唯见:只能见到。⑩天际:天边。 唯见:只能见到。 天际:天边。 【译文】 译文】 春光灿烂,知心朋友扬帆启程, 春光灿烂,知心朋友扬帆启程,我站在 楼上,凝望孤帆渐渐远去, 楼上,凝望孤帆渐渐远去,直到它完全隐没 在青天绿水之中。 在青天绿水之中。最后只见滚滚江水流向天 边,我的感情也随着江流而起伏。 我的感情也随着江流而起伏。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1)这是一首_____(填诗的种类), 这是一首_____(填诗的种类), _____ 寓离情于写景之中。(送别诗) 寓离情于写景之中。(送别诗) 。(送别诗 首句点出了送别的_____: (2 ) 首句点出了送别的_____: _____ 黄鹤楼; 黄鹤楼; 第二句写送别的时间和去向:______的春色 第二句写送别的时间和去向:______的春色 和东南形胜的“扬州” (地点 和东南形胜的“扬州”。 地点 ( 烟花三月) 烟花三月)(3)三、四句,写送别的_______:目 四句,写送别的_______: _______ 送孤帆远去, 送孤帆远去,眼前只留下一江春水向着远处 的天空流去。(场景) 的天空流去。(场景) 。(场景 )《唐诗三百首 编选者, 唐诗三百首》 (4)《唐诗三百首》编选者,清朝的 蘅塘退士评价“ 烟花三月下扬州” 蘅塘退士评价 “ 烟花三月下扬州 ” 是 “ 千 古丽句” 请用你自己的语言, 古丽句”。请用你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个评 价。 千年以来最美丽(艳丽、亮丽) {千年以来最美丽(艳丽、亮丽)的诗 句。}25. ★ 观 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①一鉴开② 半亩方塘①一鉴开②,天光云影 共徘徊③ 共徘徊③。 问渠④那得⑤清如许⑥ 问渠④那得⑤清如许⑥,为有源 头活水来。 头活水来。 【注释】 注释】 ①方塘:方形的水塘,又称半亩塘,在 方塘:方形的水塘,又称半亩塘, 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 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 朱熹父松与郑交好, 故尝有 蝶恋花?醉 《蝶恋花? 内。 朱熹父松与郑交好, 宿郑氏别墅》词云: 清晓方塘开一镜。 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镜。落 絮如飞,肯向春风定。”②一鉴开: 絮如飞,肯向春风定。”②一鉴开:像一面 一鉴开 镜子被打开。 镜子被打开。鉴:镜子。古人以铜为境,包 镜子。古人以铜为境, 以镜袱,用时打开。 以镜袱,用时打开。③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 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 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 在徘徊。 指方塘。 那得: 在徘徊。 ④渠:他,指方塘。⑤那得:怎 么会。 如许:这样。 么会。⑥如许:这样。 【译文】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 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 停地晃动。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 停地晃动。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 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二两句是怎样具体描绘“ (1)一、二两句是怎样具体描绘“半 亩方塘”的清澈明净的? 亩方塘”的清澈明净的? (将方塘比喻为明镜,用天光云影在水 将方塘比喻为明镜, 中的倒影表现塘水的清澈明净。) 中的倒影表现塘水的清澈明净。) 问渠那得清如许,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 水来”两句借水的清澈, 水来”两句借水的清澈,诗人想说明什么道 理? (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自 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身的道德和文化修养。 身的道德和文化修养。 26.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① 菊残犹有傲霜② 荷尽已无擎雨盖①,菊残犹有傲霜②枝。 一年好景君③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好景君③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注释】 ①擎雨盖:喻指荷叶。擎:举,向上托。 擎雨盖:喻指荷叶。 向上托。 ②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③君:你, 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指刘景文。 指刘景文。 【译文】 译文】 荷叶败尽, 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 荷叶败尽, 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 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 枯萎, 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 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 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 须记住, 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 啊!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 1) 诗的前两句写景 , 抓住 ) 诗的前两句写景, 抓住“_____”、 、 “_____”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 “已 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 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犹有”形成强烈对比 无”与“犹有 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 与 犹有 形成强烈对比, 斗寒的形象。 (荷尽 菊残) 斗寒的形象。 荷尽 菊残) ( (2)上联描写残秋景象,诗人要表达什 )上联描写残秋景象, 么情意?联系全诗看,写荷、 么情意?联系全诗看,写荷、菊的作用是什 么? 菊枝傲霜独立 (赞美在肃杀的深秋时节, 赞美在肃杀的深秋时节, 的品格。写荷与菊意在衬托橙与橘, 的品格。写荷与菊意在衬托橙与橘,赞扬它 们的盎然生机和不畏严寒的坚贞气节。 ) 们的盎然生机和不畏严寒的坚贞气节。 “橙黄橘绿 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季节? (3) 橙黄橘绿 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季节? ) 橙黄橘绿”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季节 (秋末冬初) 秋末冬初) 橙黄橘绿”是一年好 (4)诗人为什么称 橙黄橘绿 是一年好 )诗人为什么称“橙黄橘绿 景?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人生哲理?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人生哲理? (即使青春流逝,人生将晚,但还是要珍 即使青春流逝,人生将晚,但还是要珍 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 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或:只有严酷的环 境才能锻炼人,才能检验、 境才能锻炼人,才能检验、识别一个人的风 ) 骨。27. ★★★过华清宫绝句 ★★★过华清宫绝句 【唐】 杜牧 新丰①绿树起黄埃② 数骑渔阳探使③ 新丰①绿树起黄埃②,数骑渔阳探使③回。 霓裳④一曲千峰上⑤ 舞破中原⑥始下来。 霓裳④一曲千峰上⑤,舞破中原⑥始下来。 【注释】 注释】 唐设新丰县, 在陕西临潼县东北, ①新丰: 新丰: 唐设新丰县, 在陕西临潼县东北, 离华清宫不远。 黄埃: 离华清宫不远。②黄埃:马队奔驰踏起的尘 土。③渔阳探使:安禄山任平卢、范阳、河 渔阳探使:安禄山任平卢、范阳、 东三镇节度使,伺机谋反。 东三镇节度使,伺机谋反。太子和宰相杨国 忠屡次奏陈安禄山有反意, 忠屡次奏陈安禄山有反意,玄宗遂派中使G 琳以赐柑为名前去探听虚实。 琳以赐柑为名前去探听虚实 。 G琳受安重 贿,回来盛赞安忠心,玄宗于是高枕无忧, 来盛赞安忠心,玄宗于是高枕无忧, 更加纵情享乐。 霓裳: 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 ,开 更加纵情享乐。④霓裳: 霓裳羽衣曲》 开 《 , 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印度《 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印度《婆罗 门》舞曲十二遍,唐玄宗亲自改编为《霓裳 舞曲十二遍,唐玄宗亲自改编为《 羽衣曲》 千峰上:指骊山。 舞破中原: 。⑤ 羽衣曲》 ⑤千峰上:指骊山。⑥舞破中原: 。 指玄宗耽于享乐而误国,导致安史之乱。 指玄宗耽于享乐而误国,导致安史之乱。 【译文】 译文】 新丰路上绿树丛中扬起了滚滚黄尘, 原来 新丰路上绿树丛中扬起了滚滚黄尘, 是几个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 是几个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 骊山上传出了《霓裳羽衣曲》的优美乐音, 骊山上传出了《霓裳羽衣曲》的优美乐音, 轻歌曼舞惊破了大好的中原河山。 轻歌曼舞惊破了大好的中原河山。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从诗歌的内容看, 这是一首“ (1) ) 从诗歌的内容看, 这是一首 _____” 。 咏史 诗(填诗的种类)(咏史) 填诗的种类)(咏史) 黄埃”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2)“黄埃 在诗中是什么意思?作者暗 ) 黄埃 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示怎样的史实? 示怎样的史实? (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 这迷人眼睛的烟幕,是叛乱即将爆发的征兆。 ) 睛的烟幕,是叛乱即将爆发的征兆。 的转换, (3)诗的前两句是表现 )诗的前两句是表现“____”的转换, 的转换 后两句则表现了“____”的变化。 的变化。 后两句则表现了 的变化 时间) (空间 时间) 霓裳一曲千峰上, (4)诗人通过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 )诗人通过“霓裳一曲千峰上 原始下来”两句鲜明的对比, 原始下来 两句鲜明的对比,想表达怎样的 两句鲜明的对比 看法? 看法? (统治者的耽于享乐、沉湎歌舞,造成了 统治者的耽于享乐、沉湎歌舞, 中原之破。 ) 中原之破。 28. ★★柳 ★★柳 【唐】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释】 注释】 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译文】 译文】 春日细长低垂的柳枝, 随风轻扬, 婀娜多 春日细长低垂的柳枝, 随风轻扬, 乐游苑上, 士女如云, 舞筵上红裙飘转, 姿, 乐游苑上, 士女如云, 舞筵上红裙飘转, 绿袖翻飞, 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仿佛同舞女一道翩翩 起舞。既然秋色已深,那你( 起舞。既然秋色已深,那你(柳)为何又肯 捱到秋天来啊!而眼前只有斜阳照着柳枝, 捱到秋天来啊!而眼前只有斜阳照着柳枝, 秋蝉贴在树上哀鸣。 秋蝉贴在树上哀鸣。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之柳, (1)全诗写的是 )全诗写的是“_______”之柳,但诗人 之柳 不从眼前写起,而是追想它春日的情景, 不从眼前写起,而是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 后再回到眼前的柳。 秋日) (秋日 后再回到眼前的柳。 秋日) ( (2)首句中一个 )首句中一个“____”字,形象地表现 字 春柳的婀娜多姿,同时,又把柳枝与热闹的 春柳的婀娜多姿,同时,又把柳枝与热闹的 舞宴结合起来。本来是东风吹得柳枝飘动, 舞宴结合起来。本来是东风吹得柳枝飘动, 诗中却用一个“___”字,说柳枝在追逐东风, 字 说柳枝在追逐东风, 诗中却用一个 变被动为主动,写出柳枝的蓬勃生气。 变被动为主动,写出柳枝的蓬勃生气。 (舞 逐) (3)本来是 )本来是“____,______”,诗中却用 , , 两个“带 字 反说柳枝“ 着它们, 两个 带”字,反说柳枝 带”着它们,此与 着它们 第一句中的“逐 字一样 字一样, 第一句中的 逐”字一样,又使柳枝由被动变 为主动。 为主动。 (斜阳照着柳枝,秋蝉在柳枝上鸣叫) 斜阳照着柳枝,秋蝉在柳枝上鸣叫) 用现代散文的语言表达“如何肯到清 (4) ) 用现代散文的语言表达 如何肯到清 秋日”一句的含义。 秋日 一句的含义。 一句的含义 (既然秋天是如此萧条,那你(柳)为何 既然秋天是如此萧条,那你( 有肯捱到秋天来啊! ) 有肯捱到秋天来啊! (5)后两句中,虚字运用得很精妙。第 )后两句中,虚字运用得很精妙。 三句“如何 、 连用, 三句 如何”、“____”连用,感叹语气更加强 如何 连用 烈,结尾句“已带 、“_____”,更是层层推 结尾句 已带”、 , 已带 进。 (肯到 又带) 又带) (6)诗人通过荣枯变化的秋柳想表达什 ) 么? ) (自感迟暮、自叹身世。 自感迟暮、自叹身世。29.★★咏柳 ★★咏柳 ★★ 【宋】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①得东风势便狂②。 得东风势便狂② 解把③飞花④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解把③飞花④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释】 注释】 ①倚:仗恃,倚靠。②狂:猖狂。③解把: 仗恃,倚靠。 猖狂。 解把: 解得,懂得。 飞花:柳絮。 解得,懂得。④飞花:柳絮。 【译文】 译文】 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 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 , 但趁着东风吹 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不要只看到柳 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 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 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解把飞花蒙日月”中的 飞花”, (1)“解把飞花蒙日月 中的 飞花 ,在 )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中的“飞花 诗中指的是什么?(柳絮) 诗中指的是什么?(柳絮) ?(柳絮 咏柳”,实际上托“柳 (2)这首诗题为 咏柳 ,实际上托 柳” )这首诗题为“咏柳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用意?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用意? 警告他们最终 (讽刺得势而猖狂的小人, 讽刺得势而猖狂的小人, 没有好下场。 ) 没有好下场。 天地”如果改为 秋后”也 (3)第四句的 天地 如果改为 秋后 也 )第四句的“天地 如果改为“秋后 通顺。你觉得哪个词更好?为什么? 通顺。你觉得哪个词更好?为什么? 天地”好 天地 着眼于空间, 天地”着眼于空间 (“天地 好。“天地 着眼于空间,有立体 天地 秋后”与 清霜 语意上重复。 清霜”语意上重复 ) 感,“秋后 与“清霜 语意上重复。 秋后 (4)用现代散文的语言表达后两句的含 ) 义。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 只看到柳絮飞扬 道还有清霜降临、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 道还有清霜降临、柳叶飘零的时候啊!30.★★饮湖上①初晴后雨 ★★饮湖上① ★★饮湖上 【宋】 苏轼 水光潋滟②晴方好③ 山色空鳍 水光潋滟②晴方好③,山色空鳍苡暌嗥 ⑤。 欲把西湖比西子⑥ 淡妆浓抹总相宜⑦ 欲把西湖比西子⑥,淡妆浓抹总相宜⑦。 西湖 周起渭⑧ 【清】 周起渭⑧ 天边明月光难并,人世西湖景不同。 天边明月光难并,人世西湖景不同。 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广寒宫。 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广寒宫。 【注释】 注释】 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潋滟: ② ①饮湖上: 饮湖上: 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潋滟: 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 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③方好:正显 得美。 空鳎合赣昝悦5难印 得美。④空鳎合赣昝悦5难印"萜妫浩 妙。⑥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 西子:即西施, 美女。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 美女。⑦总相宜:总是很合适。 周起渭( ,字渔璜 ⑧周起渭() 字渔璜,号桐 ~ ) 字渔璜, , 先世江西庐陵人。 康熙三十三年 1694) ( 野。 先世江西庐陵人。 ) 甲戌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曾参 甲戌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 , 与《皇舆表》之修纂,奉命修《渊鉴类函》 皇舆表》之修纂,奉命修《渊鉴类函》 编纂《康熙字典》 。 编纂《康熙字典》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两首诗的前两句都赞西湖景色之美, (1) ) 两首诗的前两句都赞西湖景色之美, 但角度不同,请简要分析。 但角度不同,请简要分析。 实写西湖之 (苏诗描绘晴天和雨中景象, 苏诗描绘晴天和雨中景象, 美。周诗说明月光也比不上西湖的光彩,西 周诗说明月光也比不上西湖的光彩, 湖之景与别处不同,虚写西湖之美。 ) 湖之景与别处不同,虚写西湖之美。 (2)两首诗后两句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 来描写西湖之美, 来描写西湖之美,请分析其在比喻上的不同 特点。 特点。 (苏诗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只求神似; 苏诗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只求神似; 周诗以形比形,把西湖比作明月, 周诗以形比形,把西湖比作明月,把湖心亭 比作月宫中的广寒宫。 ) 比作月宫中的广寒宫。 (3)如果说“____”属于典型的 明晰”之 )如果说 属于典型的“明晰 之 属于典型的 明晰 山色空鳌痹蚴 之美。 美,那么,“山色空 则是 那么, 山色空 则是“____”之美。 之美 朦胧) (水光潋滟 朦胧) ★★★[中吕 朝天子? 中吕] 31. ★★★[中吕]朝天子?西湖 【元】 徐再思 里湖,外湖,无处是无春处, 里湖,外湖,无处是无春处,真山真水 真画图, 一片玲珑玉。 宜酒宜诗, 宜晴宜雨。 真画图, 一片玲珑玉。 宜酒宜诗, 宜晴宜雨。 销金锅、锦绣窟。老苏,老逋, 销金锅、锦绣窟。老苏,老逋,杨柳堤梅花 墓。 【注释】 注释】 ①朝天子:曲牌名。②里湖、外湖:西 朝天子:曲牌名。 里湖、外湖: 湖以苏堤为界分里湖、外湖。 销金锅: 湖以苏堤为界分里湖、外湖。③销金锅:比 喻挥金如土, 用钱如沙, 像销金的锅子一样。 喻挥金如土, 用钱如沙, 像销金的锅子一样 ④锦绣窟:言西湖是衣锦披绣的窟穴。 锦绣窟:言西湖是衣锦披绣的窟穴。 【译文】 译文】 西湖春色无处不在, 西湖春色无处不在,它兼有真山真水和 真画图之美,湖水澄澈明净, 真画图之美,湖水澄澈明净,就像是玲珑美 玉。面对西湖,它添人酒兴,给人灵感,它 面对西湖,它添人酒兴,给人灵感, 在任何时候都有不同的美。西湖如此之美, 在任何时候都有不同的美。西湖如此之美, 一年四季游人不断, 一年四季游人不断,人们花在西湖上的钱难 以数计。西湖又因苏堤、 以数计。西湖又因苏堤、梅花墓而更显得清 雅恬淡。 雅恬淡。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1)读此曲,不禁让我们想起苏轼《饮 读此曲,不禁让我们想起苏轼《 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中的哪个诗句? 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中的哪个诗句? 淡妆浓抹总相宜。 ) (欲把西湖比西子,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2 ) 适中的“老苏”是指______, 老 适中的“老苏”是指______, ______ “ 逋”是指_____,“杨柳堤”是指_____。 是指_____ ____ 杨柳堤”是指_____。 _____ (苏诗、林逋、林逋墓) 苏诗、林逋、林逋墓) 写景” ( 3 ) 全曲前四句 “ 写景 ” , 后四句 “_______”。 “_______”。 (抒情) 抒情) 此曲描写西湖的湖光山色, (4)此曲描写西湖的湖光山色,描写 西湖的繁华,但最后却落在了象征“高雅” 西湖的繁华,但最后却落在了象征“高雅” 和“____”这两个点上。 “____”这两个点上。 这两个点上 (恬淡) 恬淡)★★★[失宫调 失宫调] 32. ★★★[失宫调] 三棒鼓声频? 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元】 曹德 生生醉也,童子扶者。有诗便写, 生生醉也,童子扶者。有诗便写,无酒 重赊,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 重赊,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问青天 借得松间月,陪伴今夜。长安此时春梦热, 借得松间月,陪伴今夜。长安此时春梦热, 多少豪杰,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难遮。 多少豪杰,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难遮。星 般大县儿难弃舍, 晚入庐山社。 比及眉未攒, 般大县儿难弃舍, 晚入庐山社。 比及眉未攒, 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 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 【注释】 注释】 ①三棒鼓声频:小令专用曲牌。②题渊 三棒鼓声频:小令专用曲牌。 明醉归图: 曹德在观赏 题渊明醉归图》 , 《题渊明醉归图》 时 明醉归图: 有感于当时的社会现实, 有感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在画轴上留下了这 支曲子。 扶者:即扶着。 庐山社: 支曲子。③扶者:即扶着。④庐山社:近代 高僧慧远在庐山东林寺组织的净土宗白莲 社。陶渊明并未入社,但后世诗文常误认为 陶渊明并未入社, 他是白莲社的人。 眉未攒: ⑤ 则谓入了莲社, 他是白莲社的人。 眉未攒: 则谓入了莲社, 遁入了空门。 遁入了空门。 【译文】 译文】 先生(指陶渊明)已经醉醺醺的了, 先生(指陶渊明)已经醉醺醺的了,需 要家中童子的搀扶(才能不跌倒)。一旦有 要家中童子的搀扶(才能不跌倒)。一旦有 )。 诗句成诵就记录下来, 诗句成诵就记录下来,没有美酒可以喝了就 重新赊一笔账( 重新赊一笔账(买酒),想要唱几句山野的 ),想要唱几句山野的 音乐的曲调(净化心灵),凡俗之事( 音乐的曲调(净化心灵),凡俗之事(指追 ),凡俗之事 求功名富贵等)请不要再提。 求功名富贵等)请不要再提。问青色的苍穹 借来月亮留驻松林之间, 借来月亮留驻松林之间,陪伴着度过这佳景 良辰。这时候长安城里是温暖如梦的春日, 良辰。这时候长安城里是温暖如梦的春日, 有多少英雄豪杰, 有多少英雄豪杰,到了明天在铜镜之中就会 发现发丝如雪, 发现发丝如雪,即使戴上了乌纱帽也难以遮 掩。星一般小的县令也难舍弃,到晚年一场 星一般小的县令也难舍弃, 空只能抱恨遁入寺舍。还不如趁现在还没有 空只能抱恨遁入寺舍。 低眉折腰,赶快效法陶渊明辞官隐归, 低眉折腰,赶快效法陶渊明辞官隐归,落一 个美名: 靖节” 个美名:“靖节”。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1)诗歌的“先生……欲唱些”几句, 诗歌的“先生……欲唱些”几句, ……欲唱些 描摹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描摹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隐居者的形象) 隐居者的形象) 根据全曲的含义, 曲中的“俗事” (2 ) 根据全曲的含义, 曲中的“俗事” 指的是什么?与后面的哪个句子相呼应? 指的是什么?与后面的哪个句子相呼应? (尘俗之事,指追求功名富贵等。长安 尘俗之事,指追求功名富贵等。 此诗春梦热。) 此诗春梦热。) (3)“腰曾折”化用李白的哪一句诗? 腰曾折”化用李白的哪一句诗?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用现代散文的语言表述“ (4)用现代散文的语言表述“星般大 县儿难弃舍,……去官靖节”几句的意思。 县儿难弃舍,……去官靖节”几句的意思。 去官靖节 (星一般小的县令也难舍弃。到晚年一 星一般小的县令也难舍弃。 场空只能抱恨遁入寺舍。 场空只能抱恨遁入寺舍。还不如趁现在还没 有低眉折腰,赶快效法陶渊明辞官归隐, 有低眉折腰,赶快效法陶渊明辞官归隐,落 一个美名: 靖节” 一个美名:“靖节”。) (5)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追寻隐逸的情调) 追寻隐逸的情调) 33. ★★★★四时田园杂兴 二首) 四时田园杂兴( 33. ★★★★四时田园杂兴(二首) 【宋】 范成大 夏日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①雪白菜花②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①雪白菜花②稀。 日长篱落③无人过,唯有晴蜓蛱④蝶飞。 日长篱落③无人过,唯有晴蜓蛱④蝶飞。 【注释】 注释】 荞麦花。 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 ①麦花: 麦花: 荞麦花。 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 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 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 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菜花: 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②菜花:指 油菜花。鲜黄色,农历四五月间落花结子, 油菜花。鲜黄色,农历四五月间落花结子, 所以说“ 所以说“稀”。③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 篱落:篱笆。 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jiá) 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④蛱(jiá)蝶:蝴 蝶。 【译文】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 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 荞麦花一片雪白, 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 天长了, 民忙着在地里干活, 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 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 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绕着篱笆飞来飞去。冬日田园杂兴 放船①闲看雪山晴,风定奇寒②晚更凝③ 放船①闲看雪山晴,风定奇寒②晚更凝③。 坐听④一篙珠玉碎⑤ 不知⑥湖面已成冰。 坐听④一篙珠玉碎⑤,不知⑥湖面已成冰。 【注释】 注释】 ①放船:让船在水上漂行。这里是乘船 放船:让船在水上漂行。 在水面上划行的意思。 奇寒:严寒, 在水面上划行的意思。②奇寒:严寒,特别 寒冷。 寒冷。③凝:这里指结冰。④坐听:但听。 这里指结冰。 坐听:但听。 ⑤珠玉碎:形容船篙触到水面上的冰凌发出 珠玉碎: 的响声,好像敲击碎珠玉的声音⑥不知: 的响声,好像敲击碎珠玉的声音⑥不知:殊 不知。这里含有“这才知道”的意味。 不知。这里含有“这才知道”的意味。 【译文】 译文】 雪后初晴,乘船在湖面上漂行, 雪后初晴,乘船在湖面上漂行,远远望 去,山上盖满了白雪。风停了,反而让人感 山上盖满了白雪。风停了 到更加寒冷。到了晚间, 到更加寒冷。到了晚间,觉得整个世界似乎 都已凝结成一个寒冷的冰块儿。 都已凝结成一个寒冷的冰块儿。船舱外面传 来撑船的竹篙碰碎湖面上的冰凌声, 来撑船的竹篙碰碎湖面上的冰凌声,宛如敲 碎了珠玉一样, 发出清脆的响声, 这才知道, 碎了珠玉一样, 发出清脆的响声, 这才知道, 湖面上都已结冰了。 湖面上都已结冰了。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1)《夏日》诗中用_____、_______、 )《夏日》诗中用_____、_______、 夏日 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 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梅子黄 杏子肥 麦花白 菜花稀) 菜花稀))《冬日 冬日》 (2)《冬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湖山 雪景图。画中有人物, ______,有动, 雪景图。画中有人物,有______,有动,有 静,通过视觉、_____、____等多方面描写, 通过视觉、_____、____等多方面描写, 等多方面描写 把冬季严寒的已经刻画了出来。 把冬季严寒的已经刻画了出来。 (风景 听觉 触觉) 触觉))《夏日 夏日》 (3)《夏日》写出了农村怎样的自然 风光? 风光? (恬淡祥和) 恬淡祥和) )《冬日 描绘了冬季雪后初晴, 冬日》 (4)《冬日》描绘了冬季雪后初晴, 这实在湖面上干什么时看到的景象? 这实在湖面上干什么时看到的景象? (乘船漂行) 乘船漂行) 诗中的“ 不知” (5)诗中的“凝”、“不知”分别是 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 (“凝”是指“结冰”,“不知”在这 是指“结冰” 不知” 里含有“这才知道”的意味。) 里含有“这才知道”的意味。)34. ★★贞溪初夏 ★★贞溪初夏 【明】 邵亨贞 楝花风气漾微波② 野渡③ ① 楝花风气漾微波 ② , 野渡 ③ 舟横客自 过。 沙上儿童临水立④ 沙上儿童临水立④,戏⑤将萍叶饲新鹅。 将萍叶饲新鹅。 【注释】 注释】 ①楝(liàn)花风:指夏季的风。楝树, liàn)花风:指夏季的风。楝树, 落叶乔木,初夏开花。人们常用“楝花风” 落叶乔木,初夏开花。人们常用“楝花风” 作为夏季的代称。 漾微波: 作为夏季的代称。②漾微波:指水面轻轻荡 起小的波纹。 野渡:指郊野溪头渡口。 起小的波纹。③野渡:指郊野溪头渡口。④ 临水立: 靠近水边站着。 戏将萍叶饲新鹅: ⑤ 临水立: 靠近水边站着。 戏将萍叶饲新鹅: 戏:玩耍,戏耍,嬉戏。将:拿着。饲:喂。 玩耍,戏耍,嬉戏。 拿着。 新鹅:小鹅。 新鹅:小鹅。 【译文】 译文】 夏季的微风吹起, 夏季的微风吹起,溪水面上轻轻荡漾起 微小的波浪, 郊野之外, 溪水附近一片宁静, 微小的波浪, 郊野之外, 溪水附近一片宁静, 渡口上有一条小小渡船,无人摆渡, 渡口上有一条小小渡船,无人摆渡,斜横在 水面上。偶尔有个行人, 水面上。偶尔有个行人,就自己上船渡到对 岸。儿童们站在沙滩上靠近水边的地方,手 儿童们站在沙滩上靠近水边的地方, 里拿着萍叶喂小鹅,逗引着小鹅玩耍。 里拿着萍叶喂小鹅,逗引着小鹅玩耍。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1)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农村初夏景色 的 诗 , 诗 中 前 两 句 通 过 “_____” 、 “_____”等内容,以动衬静。 “_____”等内容,以动衬静。 等内容 (漾微波 野渡舟横) 野渡舟横)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改写“ (2)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改写“沙上儿 童临水立,戏将萍叶饲新鹅两句。 童临水立,戏将萍叶饲新鹅两句。 孩子们站在河滩上靠近水边的地方, (孩子们站在河滩上靠近水边的地方, 手里拿着萍叶逗引着在水中嬉戏的小鹅。 手里拿着萍叶逗引着在水中嬉戏的小鹅。 (3)全诗一种怎样的气氛? 全诗一种怎样的气氛? (和平宁静) 和平宁静)★★冬 35. ★★冬 【明】 康海 云冻欲雪①未雪② 梅瘦③将花④未花。 云冻欲雪①未雪②,梅瘦③将花④未花。 流水小桥山寺⑤ 竹篱⑥茅舍⑦人家。 流水小桥山寺⑤,竹篱⑥茅舍⑦人家。 【注释】 注释】 将要下雪, 就要下雪。 未雪: ② ①欲雪: 欲雪: 将要下雪, 就要下雪。 未雪: 还没下。③梅瘦:形容冬天梅花只有花苞而 还没下。 梅瘦: 无花叶的样子。 将花:将要开花, 无花叶的样子。④将花:将要开花,就要开 花。⑤山寺:建筑在山中的寺庙。⑥竹篱: 山寺:建筑在山中的寺庙。 竹篱: 用竹子编织成的篱笆墙, 茅舍: 用竹子编织成的篱笆墙,⑦茅舍:用茅草之 类盖的房舍, 类盖的房舍,多指乡村农民或贫穷人家的房 舍。 【译文】 译文】 严冬,天空布满了寒云, 严冬,天空布满了寒云,云也好像冰冻 了一样,越积越厚, 了一样,越积越厚,看起来似乎立刻就要下 可是此时还没有下雪。 不畏寒冷的梅花, 雪, 可是此时还没有下雪。 不畏寒冷的梅花, 虽然身体看来瘦弱,却在与严寒抗争, 虽然身体看来瘦弱,却在与严寒抗争,枝头 上的花苞正要迎着寒风开放, 上的花苞正要迎着寒风开放,此时也还没有 开放。山下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 开放。山下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河中的水 淙淙地流向远方,有一座如月如弓的小桥横 淙淙地流向远方,有一座如月如弓的小桥横 架在小河之上。河的对面是一带寒山, 架在小河之上。河的对面是一带寒山,山间 藏有一座古寺。山水掩映之间, 藏有一座古寺。山水掩映之间,有竹篱笆围 墙,有茅草小屋,那里有居的人家。 有茅草小屋,那里有居的人家。 【训读训练】 训读训练】 (1)诗歌用“____”、“_____”等景 诗歌用“____”、“_____”等景 “____” 物的特殊状态,写出了“ 物的特殊状态,写出了“冬”的特征。 的特征。 (云 梅)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改写“ (2)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改写“流水小 桥山寺,竹篱茅舍人家”两句。 桥山寺,竹篱茅舍人家”两句。 (山下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河水淙淙地流 山下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 向远方,一座如月如弓的小桥架小河之上。 向远方,一座如月如弓的小桥架小河之上。 对面是一带寒山,山间藏着一座古寺, 对面是一带寒山,山间藏着一座古寺,山水 掩映之间,有竹篱笆、围墙、茅草,有小屋, 掩映之间,有竹篱笆、围墙、茅草,有小屋, 有居住的人家。) 有居住的人家。)分享0顶 36. ★★★ 中吕]普天乐 江头秋行 ★★★[中吕 普天乐 中吕 普天乐?江头秋行 【元】 赵善庆 稻粱① 稻粱①肥,蒹葭秀②。黄添篱落③,绿淡 蒹葭秀② 黄添篱落③ 汀洲④ 木叶空,山容瘦。 汀洲④。木叶空,山容瘦。沙鸟⑤翻风知潮 望烟江万顷沉秋。 半竿落日, 一声过雁, 候, 望烟江万顷沉秋。 半竿落日, 一声过雁, 几处危楼⑥ 几处危楼⑥。 【注释】 注释】 ①稻粱:稻谷和高粱,此处泛指庄稼。② 稻粱:稻谷和高粱,此处泛指庄稼。 蒹葭秀:蒹葭( :芦苇 蒹葭秀:蒹葭(jiān jiā) 芦苇。秀:开花 ) 芦苇。 : 吐穗。 篱落:人聚居之处。 汀洲: 吐穗。③篱落:人聚居之处。④汀洲:水中 或水边的平地。 沙鸟:指海鸥、沙鸥。 或水边的平地。⑤沙鸟:指海鸥、沙鸥。⑥ 几处危楼:几处高耸的楼阁。 几处危楼:几处高耸的楼阁。危:高耸的样 子。 【译文】 译文】 稻谷和高粱长势喜人, 丰收在望, 芦苇也 稻谷和高粱长势喜人, 丰收在望, 已开花吐穗。院墙篱笆, 已开花吐穗。院墙篱笆,已逐渐被收获庄稼 的黄色所装饰,江中小洲,也淡去了绿色。 的黄色所装饰,江中小洲,也淡去了绿色。 树叶飘零,植被稀薄,山容显瘦。 树叶飘零,植被稀薄,山容显瘦。沙鸥在水 面翻飞,似乎在报知潮涨潮落, 面翻飞,似乎在报知潮涨潮落,江上烟雾迷 蒙,秋色更显深沉。一声过路的雁鸣,打破 秋色更显深沉。一声过路的雁鸣, 了秋野的寂静, 夕阳西下, 四周的几栋楼阁, 了秋野的寂静, 夕阳西下, 四周的几栋楼阁, 在渐次浓重的暮色衬托下, 在渐次浓重的暮色衬托下 , 却显得更加高 耸。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 1) 诗歌前两句用 ) 诗歌前两句用“____”、 “_____”、 、 、 “_____”、“______”四个特征写出了 秋行 、 四个特征写出了“秋行 四个特征写出了 秋行” 所见。 所见。 (肥 秀 添 淡) 木叶空, (2)“木叶空,山容瘦 表现出一种怎样 ) 木叶空 山容瘦”表现出一种怎样 的状态? 的状态? (树林中叶子凋残、飘零了,青山因为草 树林中叶子凋残、飘零了, 树枯萎而显得消瘦。 ) 树枯萎而显得消瘦。 沉秋”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3)“沉秋 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 沉秋 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深秋) 深秋) 半竿落日, (4)“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 半竿落日 一声过雁, 处危楼” 在写作上有怎样的特色? 在写作上有怎样的特色? (用数量词从“半”到“几”,逐层推进,运 用数量词从 半 到 几 ,逐层推进, 用典型景物渲染了秋色、秋景。 ) 用典型景物渲染了秋色、秋景。 37. ★★所见 ★★所见 袁枚① 【清】 袁枚①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②林樾③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②林樾③。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注释】 ,字子才 ①袁枚() 字子才,号简斋, 袁枚( ~ ) 字子才,号简斋, , 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市) 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市) 人。清代诗人,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 清代诗人,是乾隆、 之一, 与赵翼、 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 乾隆三大家”。 之一, 与赵翼、 蒋士铨合称为 乾隆三大家 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 ③ ②振: 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 指道旁成阴的树。 指道旁成阴的树。 【译文】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亮的歌声在林中回 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 “歌声振林樾 中的“振 字用得很好 字用得很好, (1) 歌声振林樾 中的 振”字用得很好, ) 歌声振林樾”中的 好在哪里? 好在哪里? )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歌的内容。 (2) )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歌的内容。 忽然他 (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正唱着歌, 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正唱着歌, 闭口不唱了, 闭口不唱了,因为他看见了一只想要捕捉的 知了。 ) 知了。 (3)这首短诗又怎样的写作特点? )这首短诗又怎样的写作特点? 反 (善于抓住事物瞬间的特点加以描写, 善于抓住事物瞬间的特点加以描写, 映人物独特的心理状态,有声有色、 映人物独特的心理状态,有声有色、有情有 ) 景、有动有静。 有动有静。 38. ★★六月二十七日①望湖楼醉书 ★★六月二十七日① 六月二十七日 【宋】 苏轼 黑云翻墨④未遮山,白雨跳珠⑤乱入船。 黑云翻墨④未遮山,白雨跳珠⑤乱入船。 卷地风⑥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⑦ 卷地风⑥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⑦。 【注释】 注释】 六月二十七日:宋熙宁五年 宋熙宁五年(公元 ①六月二十七日 宋熙宁五年 公元 1072 的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 年 )的六月二十七日。 ② 望湖楼 : 在杭州西 的六月二十七日 湖边。 醉书: 湖边。 ③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 诗。④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 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 ⑤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 白雨跳珠:雨很大, 珍珠般跳落。 卷地风: ⑥ 风从地面刮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除草机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