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9除3solo3序列号怎么查列式?

相关内容:
2016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9《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词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当我们一个人走夜路的时候,突然出现在前方的一缕光明,会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如果是一个调入洞里又经受了风吹雨打的孩子,在深夜里突然发现满山的灯笼火把的时候,他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满山的灯笼火把》。2、板书:满山的灯笼火把。一起朗读课题,学生质疑课题。为什么满山都是灯笼火把呢?他们举着灯笼火把是为了做什么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读了课题我们一定想知道发生过一个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2、学生互动学习,老师利用生字卡或投影检验自学效果。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学习本课生字词。瘦杂盲婆幕溜亏 恰 肢艰苦 坚信 渴望喧哗悠长哆嗦焦急挣扎援救幸亏盲3、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思考好了在小组里说一说。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回忆的这个故事是分哪两部分写的?仔细阅读,想想哪些情景使你感动。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动笔划出重点句及重点词,并在旁边做好批注。2、把令你感动的内容读给大家听。3、交流汇报:你知道我的父母当时为什么把“我”送到乡下吗? (因为“我”的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们无法照顾“我”,所以把“我”送到乡下外婆家)(1)、我是怎么掉入那口井的?当时的情形怎样?找出具体的语句。(2)、指导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以及我坠入土井时的慌乱和无助的感觉。(3)思考: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在哭喊了?(4)、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读出我的当时坚定的信念。(5)、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6)、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是心理描写,说明他坚强、勇敢、有头脑。指导朗读出坚定的语气第四自然段:表现出他坚强、沉着、冷静。(板书:不哭也不喊)第五自然段:他坚持什么?你坚持过干什么吗?用“坚持”说句子指导朗读出坚定的信念的语气。4、默读课文,思考:结果是怎样呢?亲人们是怎样来救我呢?5、“泪如泉涌”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泪如泉涌呢?请联系课文内容谈一谈。6、你是怎么理解“……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这句话的?五、回顾全文,体味情感7.此时,“我”出来泪如泉涌,还会有什么表现?试着想象一下,和大家交流。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一是危难之中不仅要勇敢坚强,还要遇事冷静动脑筋,自我保护;二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也离不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帮助。如果说全村男女老少寻找我的情景令我感动,那么我在危机中的表现和乡亲们的所作所为,更令我们读者感动。亲情是伟大的。因为我们是一个独立的人,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边,将处处充满温情,充满阳光!)六、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1、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学习描写的方法。(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2、反复朗读仔细体会,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美妙。七、学习拓展:讲述生活中快乐的一件事,并写下来。教学反思:课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有一次遇到了危险,全村男女老少一起出动援救的动人情景。本篇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教育学生在困难面前要勇敢、坚强、遇事善于动脑思考的品质,以及教育学生要关心他人、爱护他人。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学 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能力目标 2、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情感目标 3、朗读课文,必得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向老师学习丰富的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第一课时一、 宣布课题,导入新课。树叶都是绿色的吗?你会这样回答这个问题?生活中看似简单的事物,实际上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让我们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吧。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2、在小组基全班,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的形式,熟记熟读生字词语,,有针对性地正音,提示生字中易错的笔画。3.反馈学习情况:指名读生字、词语,说说对重点词语的理解,随机纠正。启发 兴味盎然 人云亦云 毕业 材料 奇迹3、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4.指导书写。“辈”字上小下大。“亦”字第六画是“竖钩”不要写成“竖”。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把课文度读熟。2、默读思考:(1)课文讲了什么事? (2)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3)课文可以分几部分?01、学生默读全文默读时要结合“泡泡框”中的提示来思考。)1)课文讲了林巧稚中小学时期的哪些事?重点讲了哪件事?(2)为什么林巧稚回忆起这些事总要称赞老师的教授方法?这方法对林巧稚产生了什么影响?2.指名朗读,简要回答上面的问题。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讨论、探究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认为林巧稚的生物课老师的方法好在哪里?2、这堂生物课使林巧稚得到了?她为什么能得到这些?3、学习了不起篇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二、理解感悟第2---10自然段是重点部分其中2—8段简明易懂,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可引导学生理解。重点理解1、林巧稚是这样称赞老师的教学的?为什么总要称赞老师的教学方法?2. 老师的教学方法对林巧稚产生了什么影响?3.出示课件,了解林巧稚的成就4.说说你从林巧稚的成功上收到了什么启发?三、评价朗读。(学生读并互相评价)四、巩固练习。(课后练习3)五、领悟写法说说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板书设计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生物课给林巧稚的启示林巧稚从老师的教学直的感悟林巧稚从生物刘上悟到的哲理教学反思:课文写的是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总是称赞中小学时期老师讲授知识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从生物课上悟到的道理,对她的成长和从事的医疗事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她在医学上一再创造奇迹。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特别贴近,根据本文的特点,在教学上采取了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11.《成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二、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我们每个人都在渐渐长大,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学会生活,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靠谁呢?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两篇有关“成长”的课文,想不想知道今天这个成长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运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还不能理解的在集体交流中提出来。   3自由读课文,你能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你想让老师、同学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  (三)检测识字情况,指导易错字的写法。   (1)用“开火车”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听写生字。   (2)当时反馈比赛情况,将写错的字正确的写法展示在黑板上,请同学介绍你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3)区分形近字:你能给这些生字找个伙伴吗?再分别组个词   (4)重点指导“驶、酬、诞”这3个字的写法,教师板书指导  (四)集体交流,把握课文大意,质疑   1《成长》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故事?   2读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吗?   3你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助你解决?(学生边说,教师边分类归纳板书)   4梳理学生所提问题,提出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五)作业:    1生字、字词,熟读课文。    2向家长询问或与家长交流自己成长中的故事。              &&&&&&&&&&&&&&&&&&&&&&&&&&&& 第二课时  (一)从上一节课学生的质疑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你们上节课就《成长》这篇课文提出了哪些问题吗? (电脑出示这些问题)   2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是围绕“成长”提出的。 “这样”的成长是指怎样的成长呢?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出示“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  (二)抓住重点段落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画出小男孩的表现 (包括他的语言和动作)    (2)看到小男孩当时的表现,你会想些什么?   2集体交流,抓住重点句体会,教师适时点拨  (1)“自言自语地嘀咕……好像他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两块钱。” (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渴望得到两根香肠,但他又从来不买两根。)  (2)当“我”表示要多给他一根香肠时,他用手推让说:“不要。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如果你是他,此时你会怎样做呢?  (3)从小男孩的态度,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  (4)齐读第六自然段,我们和作者一样,会产生很多疑问,你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语言训练:听了他的话,我琢磨: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也许————,还也许————。  过渡: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男孩面对自己爱吃的香肠,却又不舍得买呢?:约翰的什么表现使作者“恍然大悟”呢?为什么说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3体会第7-13自然段  (1)“我”看到了什么情景,使“我”恍然大悟?(“我”看到在一个大雪天,约翰的妈妈开着汽车陪他给每家每户送报纸,每月可以拿到八十元的报酬。但他仍然花两块钱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  (2)此时,你心中又有怎样的想法呢?你明白了什么呢?   ①约翰是个很有责任感的孩子,冒着大雪坚持送报纸。   ②约翰家不是没有钱,是他自己这样做的,他这样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所得。   ③约翰的妈妈其实很爱约翰,在大雪天陪他送报,还用这种方式鼓励他做事要坚持不懈。   (3)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你想对小约翰或他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齐读第14自然段,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你觉得是这样吗?你有没有相类似的经历,结合生活实际和大家谈一谈你的看法。  (三)总结全文   1这样一个可爱的男孩,我们是不是该记住他呢?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样子,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描写约翰外貌的句子。   2你觉得约翰哪儿可爱?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约翰可爱的语句,读一读。   3如果约翰站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夸他呢?  (四)作业   1把《成长》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请他们也谈谈听后的感受,与家长进行交流。   2把描写约翰外貌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3推荐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两篇文章《乌塔》和《爸爸错了》。教学反思:让学生充分自读后,我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外貌和语言的句子。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约翰所具备的良好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约翰在雪中送报的情景,带领学生走进情境,从而走近约翰。&&&&&&&&&&&&&&&&&&& 12.《球王贝利》教学设计一、教学重点、难点:从球王贝利的成长经历中,受到启迪。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看录像导入  (播放一段贝利在进行足球比赛的资料片)小球迷们仔细看,谁是有“球王”称号的贝利?看他那娴熟的技艺,精湛的脚法,真令人拍手叫绝,你们知道贝利是怎样成为“一代球王”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名字叫《球王贝利》,看看贝利的成长经历使你受到什么启发?(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轮流读一个自然段,检查读音是否正确。(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写了贝利的什么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内容的梳理 (送足球→参加训练→捧回金杯)(四)默读课文,思考 1教练为什么送给小贝利一个足球?后来又为什么让小贝利到他的训练场去? 2在文章中划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理由。(五)结合思考题进行集体交流 1教练送给小贝利一个足球的原因(用“因为……所以……”句式,结合课文的内容说) (1)教练看出贝利对足球有浓厚的兴趣; (2)教练发现他有踢球的天赋;  3)教练爱护这样的人才。 2教练为什么让贝利到他的训练场上来?(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1)因为教练满足了自己对足球的热爱,,贝利送给教练特殊礼物的感恩行为打动了教练。 (2)教练认为他是好苗子,喜欢他的为人,教练被这种真诚感动了。 (六)总结全文 你从“一代球王”贝利的成长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谈看法(1)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勤奋苦练,才能取得成功。 (2)爱好+天赋+勤奋=成功 (3)成功需要“伯乐”的发现与帮助,但自己首先应该是“千里马”。 (4)我们应该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有一颗感恩的心。(七)作业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找贝利或其他名人的成长故事,从中受到更多的启迪。 2推荐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两篇文章《十一支康乃馨》和《小象奴奴》。教学反思:读文初步了解人物,并激发学生探索贝利能成为球王的原因的兴趣。通过自学、同桌合作解决字词的读和理解的困难,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再通过读课文,能把书读薄了,读成几个词,来说明贝利能成为球王的真正原因。&&&&&&&&&&&&&& 《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设计语海畅游 1.读一读,注意“一”字声调的变化。    目的:引导学生注意“一”字在不同声调前会发生变化。    过程:(1)自己读一读,注意“一”字的读音。       (2)你发现“一”字读音变化的规律了吗?鼓励学生自己发现一字读音的变化规律,然后老师总结   (3)我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 (学生自己举例,老师板书,然后大家再读一读)    例:一目十行、一念之差、一贫如洗、一窍不通、一事无成      一丝不苟、一塌糊涂、一言为定、一字千金、一视同仁   2.汉字真有趣。    目的:一方面增强对汉字的了解和学习汉字的兴趣,另一方面帮助辨析“析”和“折”。    过程:(1)自己读一读,你从这段话中了解到了什么?       (2)你会分辨“析”和“折”了吗?鼓励学生自己说一说分别用两个字组词,然后读一读,记一记说说还知道哪些会意字?   3.读句子,查字典,想想带点词语的意思。    目的:引导学生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培养学生据词定义的能力。    过程:(1)在字典中分别查出“保险”和“精神”的意思。       (2)自己试着进行选择,把所选的意思带到句子中读一读,看是否合理。分别用“精神”的不同含义试着说句话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   目的:强化本单元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养成勤奋好学、将来勤奋工作的良好品质。   过程:    (1)自读,注意读正确、流利。    (2)小组读,互查。    (3)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大体了解格言的意思。    (4)试着背一背。    (5)指名背一背。进行背诵比赛,看谁背得快    (6)抄写在《采集本》上。  阅读平台   目的: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过程:    1.读题目,了解题意。(“联”指对联,“改联”改写对联。)    2.带着问题读一读,说一说。    3.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想法?  指南针   目的:学习制作读书卡片。   过程:    1.读一读,读书和制作读书卡片有什么好处?    2.读书卡片可以有哪些内容?    3.参照样子,自己制作一个读书卡片    4.展示学生所制作的读书卡片  能说会道、笔下生辉——收集身边的闪光点   目的:让学生通过发现、收集别人身上的闪光点,“由衷地赞美”他们的可贵品质,来发现“真、善、美”;同时也可以从别人身上汲取好的东西,促使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快进步。   口语交际及习作的指导思想: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在口语交际中渗透写作知识。    (2)借助口语交际活动拓宽写作思路。    (3)将习作教学与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注意观察,提高认识能力,学会赞美别人。   2学习在习作中运用多种方法搜集资料,为习作做准备。  教学过程(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游戏引入  我们在电视中经常看到有些主持人在进行人物专访提问时,喜欢让被采访者在极短的时间内回答出问题。今天,老师也想当一回节目主持人,采访咱班同学,请大家也在很短的时间内回答提出我的问题,你们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1、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吃?  教师评价:喜欢外形  喜欢味道  喜欢营养  ……  2、水果的味道、形状、营养可以统称为水果的什么?  3、教师小结:看来水果的特点可以从味道、形状、营养等多方面介绍。  二、新课讲授:水果谈得不错,我们再换个话题好吗?,请同学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注意把字写的大一些。  (一)在我们班,你最想夸奖的同学是谁呢?写好后把答案举起来,给周围的同学看看。  1我要进一步采访了:为什么你要夸他呢? 指名2—3名同学回答,在同学介绍的时候,其他同学要仔细听,看看他夸的人物有什么闪光点?  (此环节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发现学生能用列举熟悉的、印象深刻的事例说明人物闪光点的方法,马上给予表扬。)  预计情况:(1)学生举了一个事例  表扬:他能举一个自己很熟悉的事例,很有说服力,看来举一个熟悉的事例是个好方法。  预计情况:(2)可能有的学生会列举多个事例  点拨:看来你对他真得很了解,一下子举出了好几个事例,能说说哪个事例给你的印象更深刻一些吗?  3、教师引导:就像水果的特点可以从味道、形状、营养多个方面来说一样,其实人的闪光点也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除了前面谈到的,你还能想到哪些方面的闪光点。  4、教师小结:看来介绍人物特点也可以从很多方面表现,而且要想让别人记住自己介绍的人物,就要抓住他与众不同特点,而且用自己熟悉的、印象深刻的事例来介绍。  (二)如果老师再给你一次接受采访的机会,你能不能说出一位身边有特点的人?同时介绍能表现他这个特点的事例。请看采访提示。(出课件一)  ◎你想向大家介绍谁?他的闪光点是什么?  1、大家打开手里的信封,拿出答题卡,(出示课件二)  谁()  闪光点()  用一两句话说出能表现他这个闪光点的事例。  2、事例说的要简洁,能说出这个人的特点就行了。这是我写的答题卡。  (教师示范说事例:刘明特别爱帮助同学。)  3、请同学填写自己的答题卡,填好后和同桌交流,交流时重点听听对方说的事例能不能表现表格中填入的人物特点。  2、反馈小组意见:你的同桌举的事例能表现特点吗?  你对谁说的事例拿不准,全班交流。  (三)通过采访我们发现了不少有闪光点的人,也回忆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例,如果让咱们把这个同学写下来行吗?(出示课件三:写作题目和要求)  题目:夸夸我的同学  要求:1、通过一件或几件事写出同学的闪光点。  2、注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1、习作就要按要求完成,请同学读读要求,结合这两点要求,想一想:要写这位同学,还有什么困难呢?  (如学生说不出困难可这样问:我们下周作文课上写这个人,在下面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可以为这次习作做些什么准备呢?)  预计困难:事情过去很长时间了,我对他当时的语言、动作记得不太清楚。  教师点拨:  1、这的确是个很实际的问题,因为我们举的事例都是以前发生的事,可能有些细节记得不太清楚了,大家有什么好方法解决这个困难呢?)  [随机板书:访问、再次回忆]  2、访问就要事先有准备,就像今天老师采访你们一样,我们可以问些什么呢呢?谁能具体谈谈。  (你还记得他当时是怎么说的吗?)  (你还记得他当时的表情吗?)  (你当时是怎么说的?)  3、人物的特点,特别是性格方面的特点会时常在生活中表现出来,如果你能再创设一个环境,让这个人真地说一说、做一做,你观察起来就更清楚了。  例如:写同学耐心讲题,可以再拿一道自己不会的难题向同学请教,观察、记录下同学给自己耐心讲解时的语言、动作、神态。  4、教师小结:当然,无论是使用再次回忆,还是访问、创设情景这些方法,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能很具体的得到人物做事时的语言、动作、神态,为完成习作的第二个要求服务。  三、课后延伸  那么我们怎样把收集到的这些材料记录下来呢?老师为同学推荐下面这张记录表。(出示课件四:记录表)  1、我们来看看这张表的哪些内容已经能填了?(人物、闪光点)  2、下面这部分内容可以按不同情况记录下他的动作、语言、神态。  (出示教师的范例)  谁()   闪光点()  事例在…情况下语言动作神态  3、预祝同学们下一周的采访、收集工作顺利,下周的习作课上能带来更丰富的材料。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课堂习作教学反思:因为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夸夸同学的闪光点,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很明显,也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平时还是很细心观察的,交流是事情真实,以小见大,感觉很好。
相关内容:
2016秋六年级音乐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第三单元 星空畅想第一课时 唱歌《我爱银河》欣赏《木星-欢乐使者》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我爱银河》,能自主设计演唱形式并进行歌曲处理。2.唱准两个声部,使两个声部的音色完美和谐。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准确把握悠长气息的呼吸点,运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2.注意弱起小节的演唱节奏,把握乐句之间的起始,做到准确地起唱。教材分析歌曲《我爱银河》为二段体(单二部曲式),歌曲的乐句悠长,需要演唱时气息要连贯。另一个特点是每个乐句都是弱起,尤其是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从第二拍的后半拍起唱,较难准确把握,需多加练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学生观看银河知识介绍视频,激发学生对探索星空奥妙的热情。2.欣赏歌曲《我爱银河》,感受歌曲的情绪。教学要求:学生认真聆听,了解歌曲内容。师: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学生谈感受)。二、《我爱银河》歌曲学习1.聆听歌曲《我爱银河》。教学要求:教师提出聆听要求。师:请同学边听歌曲边注意观察初始小节的特点,乐曲第一乐段分几个乐句,都在哪划分?生:歌曲的起始小节都不够节拍。生:第一乐段一共有四个乐句,乐句都在每个小节第三拍的位置上划分。2.学习弱起小节。教学要求:老师带领学生练习在弱拍时进入歌曲演唱。3.练习歌曲前四个乐句的演唱。教学要求:学生划拍演唱歌谱。师:请跟琴进行演唱,注意弱起乐句的起始,尤其要注意第二乐句的准确起唱,还要注意第一、三乐句的前半句相同,后半句不同,注意唱准旋律。(学生练习,老师针对问题进行纠正。)4.演唱歌词。教学要求:鼓励学生用统一的声音、连贯的气息演唱歌词。师:歌曲演唱注意要有足够的气息控制声音。八度的大跳,音区的频繁变换,容易造成声音不统一的现象,跟琴练习一下。教师引导学生练习气息自如呼吸的演唱技巧。指导学生不要低音区压着唱,中、高音区喊着唱,努力使不同音区的声音基本统一起来。演唱歌曲时,力度要随旋律线的起伏而变化。在唱河、我、起、烁字时要轻而亲切,注意连音线的时值。学生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第一乐段。5.第二乐段及二声部学习。教学要求: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二乐段(合唱部分)。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第二乐段歌谱。(1)在学习歌谱时,先让学生学习高声部的谱子,熟悉第二乐段的节奏。(2)视唱歌曲二声部旋律。(3)引导学生注意唱准几个音程,唱满延音线的时值(五拍)。(4)完整视唱歌谱。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演唱高低声部。第一遍,要求低声部唱出声,高声部张嘴默唱;第二遍,要求低声部唱出声,高声部弱唱;第三遍,要求低声部唱出声,高声部一句强、一句弱地变化力度演唱。直到能听到他人演唱的声部,又能自如地演唱自己的声部旋律。然后,两组学生互相交换声部练习。(5)跟唱歌词。教学要求: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唱好连音,并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师:合唱结尾最后两个音“银河”,第一声部相当难唱,因处在较高的声区、时值长,用急吸慢呼的气息控制方法来演唱。师:告诉同学们一个演唱二声部的窍门,就是能够在唱自己的声部时关注其他声部演唱。我们来试一试。(指导学生练习)三、歌曲处理1.提问:歌曲用优美的旋律表现了对银河的赞美。你觉得应该怎样演唱才能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教学要求:学生讨论选择演唱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演唱方法。2.学生活动:设计领唱、合唱的形式,跟随《我爱银河》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3.师生互动: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二声部演唱,比一比哪个组演唱的声音连贯、气息悠长,音高、节奏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歌曲节奏舒展,同学们一定要控制气息的分配。请同学们课下练习急吸慢呼的方法帮助我们提高歌曲的演唱技巧。&&&&&第二课时 唱歌《蓝天向我们召唤》欣赏《天地之间的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热情的学唱歌曲和处理歌曲。2、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视听结合的方法学习歌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自豪、热情地声音来演唱歌曲。教学重点:歌曲教学教学难点:感受歌曲雄伟壮观的旋律教材分析:《蓝天向我们召唤》为大调式,两段体。第一乐段音区较低,曲调具有叙述性,2003年10月,我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胜利返航,轰动了世界。也在广大青少年中掀起了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潮。这首歌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教学方法及手段:视听结合的方法教学教 具:手机、蓝牙音频接收器、音箱板书设计:&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同学们,夜晚的星空是美丽而神秘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就像是一双双眨动的眼睛。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二单元:星空畅想的第一首歌曲《我爱银河》,同学回忆一下;这首歌曲要我们以怎样的情绪去演唱(富有幻想地),那富有幻想地演唱要求我们用怎么样的速度、力度去表现?(速度:缓慢;力度:稍弱的),你还能用怎样的音乐方式表现这种富有幻想的音乐?(乐器的选择上会采用弦乐,如:小提琴的独奏,在演唱方式上会采用童声独唱和童声合唱等),好,现在我们就用这种富有幻想的情绪来演唱《我爱银河》。同学们,同是表现星空的歌曲,我们来听听这首跟我们学习过的《我爱银河》有什么不同?(师播放:《蓝天向我们召唤》, 在播放时师板课题:蓝天向我们召唤二、新课教学(一)初次聆听,掌握歌曲演唱情绪。1.谁来说说《蓝天向我们召唤》这首歌曲与《我爱银河》在情绪和节奏等方面上有什么不同?歌曲情绪:《蓝天向我们召唤》乐观、自豪的,《我爱银河》抒情优美,富有幻想地。节奏:《蓝天向我们召唤》紧凑、跳跃,《我爱银河》比较舒缓。在速度上《蓝天向我们召唤》稍快而《我爱银河》则稍慢。力度上《蓝天向我们召唤》较强而《我爱银河》较弱。(二)再次聆听,了解歌曲含义。2.请同学们看着课本再次聆听歌曲,并说说对歌词的理解和感受。注意结合课本中的第一个问题,说说“向航天英雄们学习些什么?”师:同学们知道9月27日我国发生了一件令全世界人都为之瞩目的事情吗?9月27日下午,(出世图片)当翟志刚跨出神七的舱门,向浩瀚的太空迈出中国人的第一步时,相信所有的中国人都会感到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这是我们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是划时代的太空行走,近距离的接触,几千年怀抱的相思与梦想,在此刻成为现实。同学们,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行走于太空之间,只是中国太空战略计划的一站而已,还有更为艰巨的科技研发与创新等待着我们去完成。《蓝天向我们召唤》是在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胜利返航后,在广大青少年中掀起了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潮。这首歌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三)学唱歌曲1.好,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学习这首歌曲。听老师范唱一遍。2.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蓝天向我们召唤》为大调式,两段体A+B。第一乐段音区较低,曲调具有叙述性。第二乐段是二声部合唱,旋律激昂,豪迈,充满自豪感。3.轻声跟录音学唱歌曲第一乐段的歌词及歌谱,这部分旋律节奏比较多样,其中四分音符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和顿音的运用使旋律更加生动。请同学们把感觉难唱的部分找出来。(弱起小节、顿音记号、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和附点音符的运用使旋律更加生动。)(师板书)4.学唱合唱部分的第一声部。初步学唱会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旋律,使学唱更加理性,也可使学生养成分析乐谱的好习惯。5.完整演唱歌曲的第一声部。6.演唱第二声部:A、听范唱中的旋律。B、教师范唱,让学生多次聆听旋律。C、指导重点升记号的运用。D、随着音箱独自演唱。E、师生合作,老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注意声部间的和谐。教学过程预设:1.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变声期,有点不爱开口唱歌,本课是歌曲教学课,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唱歌,也要注意不能让学生的声带疲劳。2.这首歌曲的二声部部分很难掌握,特别是第二声部中有升半音,更是不容易唱准,教师不让学生做理性掌握,感性认识就可,否则学生会感觉学习枯燥无味。3.六年级学生对音乐元素应该有理性的认识,但是教师应避免说教式教学乐理知识,而应该结合中歌曲和生活元素进行讲解,明白而易懂。4.教案是预设的,课堂是生成的,教师要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去演绎自己的课堂教学,去创造自己的教学特色。
相关内容:
五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主要知识点汇总1、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你午饭想吃什么?“for”:为了。后面要接名词或人称代词的宾格形式。  如:I’d like some tomatoes and mutton。我想吃一些西红柿和羊肉。2、some与any的区别:(1)巧记:肯定句中用 some,请求邀请委婉时,some 用于疑问句;否定疑问用 any, 肯定句中用 any,任何一个接单数。(2)它俩都是“一些”的意思,后面既可接可数名词复数,又可接不可数名词,但用法有区别。some& 用于肯定句。但当表示请求、邀请、语气委婉,希望对方得到对方肯定回答时,可用于疑问句,此时句中常出现情态动词 can, may, could, would. any 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 如:A:Could& I& have& some& meat?B:Sorry, you& can't& have& any& meat.& There& isn't& any.(3)如果名词前有冠词、指示代词、物主代词等限定词修饰时,则只能用 some of,表示“……中的一些。Some& of& the& apples& are& hard& to& reach.Some& of& your& teachers& are& not& young.(4)注意:any 也可用在肯定句中, 此时后面接可数名词的单数, 意为 “任何一个”。如:You& can& ask& any& student& in& our& class.You& can& choose& any& subject.3、I have eggplant and tomatoes for lunch. 我午饭吃茄子和西红柿。这里的eggplant是指一道菜,是被切碎了的,熟的,所以这里的eggplant是不可数名词,不能用复数形式。一日三餐的英语说法:& breakfast 早饭 lunch 午饭  dinner 晚饭西红柿tomato 和土豆potato在指一道菜的时候,一定要用复数形式。如:I have tomatoes and potatoes for lunch on Mondays .4、下列单词的形容词形式:salt― salty(咸的) health― healthy(有用的)& taste― tasty(好吃的)5、同义词:have to (不得不)---must(必须)同义句: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Which food do you like best?6、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后面一般跟表示集合的名词,如:food食物  fruit 水果   drink饮料  colour颜色 class课程   book书   sport运动 vegetable蔬菜   animal动物number数字   day天,日子
相关内容: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第一课时课题:小数除以整数(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1和 “做一做”,练习三的第1~2题.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计算下面各题。115÷5=( )23×5=( )115÷23=( )2.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145÷15=   416÷32=   1380÷15=二、导入新课: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三.教学新课: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1) 生:22.4千米=22400米 20米 5600米=5.6千米(2) 还可以列竖式计算。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四、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25.2÷6 34.5÷15五、课堂小结(略)六、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第二课时课题:小数除以整数(二)教学内容:教科书16~17页的例2、例3和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四的第4~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需补“0”继续除和商的个位不够商1需用“0”占位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 复习:教师出示复习题:(1)22.4÷4 (2)21.45÷15教师先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二、 新课1、教学例2.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观察被除数与除数有什么特点?(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在竖式中应该怎样写商?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2、教学例3。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12除6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引导学生说出:12除6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的右面添上0看成60个十分之一再除。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3、做教科书第17页的做一做。4、教师:想一想,前面几例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教师:怎样验算上面的小数除法呢?(用乘法验算)自己试一试。5、做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三、课堂小结(略)四、课堂作业:第三课时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2、 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3、 培养学生细心做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教学过程:复习旧知:1.把下列各数的小数点去掉,原数扩大了多少倍?13.8   4.67    0.7252、除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怎样怎样变化?4、 把5.34扩大1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要扩大1000倍呢?5、 学生填写括号里的数:被除数 15 150 ( )除数 5 50 500商 ( ) ( ) 3学生小结运用了什么规律?(商不变的性质)一、 引入新课:学生做43.5÷5=8.7然后改题:4.35÷0.5猜一猜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二、新授:1、 出示例5(1)教师:图上有那些信息?根据信息分析题意,列出算式:7.65÷0.85(2) 问:想一想,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3)问:怎样转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意见写在纸上,让一个组的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边展示边讲解,讲解后问台下的学生“你们对我们讨论的结果有什么意见?”台下的学生给台上的学生提建议,从而引发全班讨论.多让几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组的意见。生讨论得出:把除数0.85扩大100倍变成85,被除数7.65也要扩大100倍,这样商不变。注意:原竖式中除数的小数点和前面的0及被除数的小数点划去。2、出示例6:12.6÷0.28这道题又该怎样改写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呢?请同学们运用上一题讨论的方法进行改写,改写时注意比较一下,这道题和上一道题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学生边讨论边改写,改写完后指名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自己改写后的算式.并比较出两道题都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是它们的相同点;而不同点表现在前一道题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同样多,而这道题除数有三位小数,而被除数只有两位小数.教师:你们是怎样处理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不同的问题的呢?引导学生说出在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添0,使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以后,再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小数位移不够,在小数末尾添0。小结: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教师适当小结。三、 巩固练习:1、 书上第22页“做一做”2、练习:判断并改错:1.44÷1.8=8    11.7÷2.6=4.5   4.48÷3.2=1.43、练习:书上24页的作业第四课时课题:商的近似数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的例7和“做一做”中的题目。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来求小数的近似数.2、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教学难点:比较求商的近似值与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教学过程 :一、复习1. 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3.72  4.18  5.25  6.03  7.98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1.483  5.347  8.785  2.8647.602  4.003  5.897  3.996做完第1、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二、新课1.教学例6.教师出示例6,要求根据书上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教师问:保留一位小数,应该等于多少?表示计算到“角”。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2.做第2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教师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教师问:你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三、巩固练习1、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3.81÷7 32÷42 246.4÷132、书上的作业。第五课时课题:练习课教学内容:P25练习教学目标: 1、根据商不变性质,沟通 整小数的除法。2、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3、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观察P25 ,第8题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第一栏里的数,填出其它各栏里的数吗?并说说依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校正。小结:根据商不变性质,我们就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整数除法计算,一般只需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师出示题。根据324÷24=13.5 填出下面各题的商。3.24÷24= 3.24÷0.24= 3.24÷2.4= 0.324÷2.4=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2、师:同学们能计算小数除法了,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第6题能解决吗?学生独立完成P25,第6题二、重点练习,P25,第7题:你能提什么问题?会解决吗?1、学生提问,教师板书。(可能有:①共有多少人?(含教师),共有多少学生?②每人车费(单程)是多少钱?③每人至少应带多少钱?…)2、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小结:相信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三、独立练习 P25 9 学生独立解答四、挑战题 P26 思考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小组汇报。第六课时课题:练习课教学内容:P26练习教学目标:1、会根据需要,求出商的近似值。2、培养学生数感和灵活应用意识。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取P26,第10题,48÷2.3(保留一位小数) 3.81÷7(保留两位小数)审题。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是什么?(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舍。也可观察保留位的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独立完成,请生板演。二、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P26 10 剩余的题2、独立完成P26 11 再全班交流,如何比较。3、P26 13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如何处理结果?小结:根据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般保留整数。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板书。三、发展练习1、P26 第12题请学生说说是如何思考的?肯定多种策略解决问题。2、教师根据日常教学情况进一步补充针对性的练习第七课时课题: 循环小数教学内容:循环小数P27-P28教学目标: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判断商是否为循环小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师谈活引入新课:我班男生400米谁跑得最快?成绩如何?和“王鹏”比比,(出示例题)。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可能发现:1、余数总是“25”。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师板书)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出示:28÷18 78.6÷11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请生板演计算结果)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如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4、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0.999… 52.52525… 4.1677… 3.212121… 3.1415926…学生评议。5、介绍简便记法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52.52525…可能出现问题52.52 52.525 52.52,师生共同辨析)6、看书P27-28第一自然段,及了解“你知道吗?”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请举例说明?学生小组讨论,汇报。师适时抛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并板书,判断前面练习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使学生明确循环小数属于无限小数。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二、学生小结三、巩固练习全班练习:19÷11 1.08÷3.3 13.25÷10.6报名板演,说出商是什么小数,依据是什么?第八课时课题: 循环小数练习教学内容:循环小数(二)P30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循环小数概念的理解。2、能比较两个(含)循环小数的大小。学具准备: 计算器教学过程:一、主动回顾,知识再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二、单项训练,夯实基础。1、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完成P30.1全班练,指名板演,哪些题的商是循环小数,如何判断的?2、进一步掌握循环小数的写法,完成P30.2。你如何表示商?(自己选择表示方法),全班交流校对。3、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完成P30.3。先请学生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完成。三、深化练习。完成P30.6先观察这些小数的特点,再试一试.请学生说出判断大小的过程,教师适时评价。1、 想到把这些简便记法的循环小数还原。2、 2、1.23 O 1.233,只还原到第三位小数。师小结:需要先观察,再比较,比较方法与以前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相 同。四、独立练习 :P30 4、5第九课时课题: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内容:用计算器探索规律P29教学目标: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教学重点:探索计算中的规律。教学难点:发现计算规律并能应用规律指导计算。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兴趣1、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任意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3、采访学生,有什么感受。师: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非常的神奇,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let’s go!二、自主探索1、出示例10 独立操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①商是循环小数 ②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2、用计算器验证。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3、独立完成“做一做”,你发现什么规律?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校对。三、请学生总结,也可质疑。教师激励:肯定学生去探索规律后的秘密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希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研究中去发现探索更多的规律。四、独立练习 P31 7-9第十课时课题: 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解决问题教学目标: 1、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除法的计算,那么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出示例11)1、先独立思考解答。2、小组内交流,可以先算什么?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说说不同的思路。再指名说说。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再指名说说不同的解题思路。2、完成P34 3师:你从此题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思考?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汇报分析过程。师小结,解答问题时要找准有直接关系的条件或信息。3、独立完成P34 1、2、4,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四、学生总结第十一课时课题: 解决问题(二)教学内容:P33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2、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谈话引入: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你能帮助小强的妈妈,王阿姨,解决她们遇到的问题吗?(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例题创设为实际情景)。二、组织学生辩论,以辩明理。1、出示例12①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展示可能出现的三种答案,6.25个、6个、7个)。②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同学们 充分 发表意见,明确瓶数取整数,6.25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装油时,6个瓶子不够装,因此瓶数应比计算结果多1个。2、再来看看王阿姨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①先独立思考。②全班交流答案,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盒数取整数,16.66…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丝带不够包装第17个,因此个数应比计算结果少1。3、生谈感受。师小结:看来,四舍五入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多一点,有时要少一点。4、生质疑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P33“做一做”如何处理的结果?为什么这样处理?2、P35 6、7 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第十二课时课题: 解决问题(三)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三) 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感受要根据实际需要求取商的近似值。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完成P35 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析过程,并讨论结果的处理?(为什么这样处理?)二、巩固练习,判断这几题如何处理结果?1、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3、P34 5 如何处理结果?组织学生讨论,鼓励他们说出理由,在交流中,自己发现不足校正。4、P35 9 (先说出解题思路,再解答)同上5、P35 10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不同方法6、小结,请学生说说感受。三、拓展练习教师可请学生编题,交换练习本解答。第十三课时课题: 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P36-37教学目标:1、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循环小数的概念。2、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4、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复习重点:小数除法的计算.教学过程:一、主动回忆,再现知识。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组内先说说整理后再在全班汇报,互相补充。2、小数除法有哪些类型?学生举例说说,你在解题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师根据本班情况,选择前面学习中易错题巩固。3、什么是循环小数?请举例说明?如何将它保留一位、两位、三位小数?4、我们还了解了一些需要用小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P36①学生独立作答,再小组讨论分析解答过程,请小组代表汇报。②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二、自主选择,重点练习。1、根据自己的实际,从课本P37 1-5中选择对自己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习。(学生自主选择,组内讨论交流)。2、讨论分析,解答第6题A、学生独立解答,交流B、如果大部分学生有困难,可将此题分层提问 解答。先出示“商就是24.6,求除数?”再和原题比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得。三、总结注:教师留心学困生掌握情况,及时解决,可根据本班情况,配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训练。
相关内容: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设计(人教版)&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课题一: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内容:课本第25页~66页的例题和“做一做”,练习七的第1~5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分数除法的意义。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教师准备10个半块月饼的教具。教学过程:一、复习(指名回答)1、&&& 举例说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2、&&& 根据乘法算式134×38=5092,写出相应的两个算式。3、&&& 举例说明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以分数乘法的意义各是什么?&二、新课1、&&& 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教师出示5个半块月饼的教具,设问:*每人吃半块月饼,5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怎样列式?*两块半月饼,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两块半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多少人?让学生观察、比较上面3道题中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再回答下列问题:*第一个算式山知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算式呢?*第三个算式跟上面哪一个算式是类似的?师: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它跟整数除法的意义不一样吗?(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2、&&& 做教科书第65页“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做题,做完后要问学生是怎样应用乘法算式和分数除法的意义来填写除法算式的?3、&&& 教学分数除以整数。⑴出示例1:把6/7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是多少米?师:根据题意需要用什么运算来出得数?并列出算式。再提问:这个算式的含义是什么? 米是几个 米?应该怎样计算?试试看。⑵师: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 引导学生讨论:⑴把6/7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还可以怎样求?能不能把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算法来计算。&&&&&&&&&&&&&&& ⑵就这道题来说,肆种方法可行?哪种方法不可行?为什么?(第一种方法不行,因为被除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 师小结: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但不是总能得到整数的商,所以通常把分数除以整数转化成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在分数除法中,是不是所有整数都可以作除数?边想边阅读教科书第66页上关于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4、&&& 课堂练习,做课本第66页中“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做,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产生错误的情况。集体订正时,让学生把错误的做法说一说,找出原因。估计可能出现的错误:⑴把除号改为乘号后,没有把除数相应地改成它的倒数。&&&&&&&&&&&&&&&&&&& ⑵把除数改成它的倒数后,没有把除号改成乘号。一、巩固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2题,提醒学生要按照法则来做题,能够口算的,要用口算。巡视时,要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做完后集体订正。作业:练习十七第3、4、5题。&&&&&&&&&&&&&&&&&&&& 课题二: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内容:课本例2和“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八的第1—4题。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重点: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方法:尝试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出下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和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说出每个分数的倒数。&&&&&&&&&&&&&&&&&&&&&& 2`.口算下面各题&&&&& ÷2&&&& ÷2&&& ÷6&& ÷2& 做完后,提问:怎能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呢?(用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3.解答第68页的准备题。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90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师:这道题要求的是哪个数量?(求速度。)根据已学的数量关系怎样求速度板书:速度=路程÷时间二、新课1、教学例2。师:我们已经学过分数除以整数。如果除数是分数,应该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数除以数的计算方法。教师出示例2:一辆汽车 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师:这道题要求的是哪个数量?(求速度)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根据已学过的数量关系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口述,板书:18÷提问:这个算式表示的是什么运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我们先用线段图师: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在图上怎样表示?图上哪一段表示 小时行驶的路程?怎么求出 小时行驶?千米?&&& 18÷2也就是求18的几分之几?又怎样写?随着学生的回答,边写出计算过程。18÷=18×5这样就把除法运算转化为已知的乘法的运算。三、巩固练习1.& 做练习八第1题第一行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2.& 做练习八第2题左边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生怎样写 的倒数,发现错误及时订正。做完后集体订正,四、小结:以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为题让学生自己总结。五、作业:练习八第1题第2行的题目、第2题右边的题目和第3、4题。&&&&&&&&&&&& 课题三: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内容:课本例3和第70页例4前面的“做一做”,练习八的第5——10题。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珠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重点: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正确运用计算法则。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出下列分数的倒数。&&&&&&&&&&&&&& 2.计算下列各题。&4÷&&&& 9÷&&&& 24÷&&&&& 18÷二、新课1.教学例3。出示例 3 :小刚& 小时走了& 千米,他 1 小时走多少千米?提问:按照题意应该怎样列式?随学生回答板书: ÷师:根据例2的计算方法,想一想,分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板书: ÷ =×&& 师: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跟整数除以分数有什么联系?启法学生回答出:整数除以分数,被除数不变,把除数转化成乘法,也就是转化成乘以原分数的倒数。分数除以分数,也是被除数不变,把除数转化成乘以除数的倒数。)师:你们能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吗?2.教学分数除法的统一法则。3.出示下列题目让学生计算。&& ÷6&&&& 12÷&&&&& ÷做完后,让学生进行对比,三道题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师:整数能不能看成分数?前面讲的分数除数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能渐能概括成一个统一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最后师总结。提问:0能不能做除数?让学生讨论。三、巩固练习1.做练习八第5题第1行的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错误及时纠正。2.做练习十八第6题的前两栏题目。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每栏的两面三刀道式题有什么联系?3.做练习址八第7、8、9题先让学生自己读题,弄懂题意后,自己计算,教师巡视指导,主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四、作业练习八第5题第2 行的小题,第 6题的第3、4 栏小题,第7 题的第2)题,第10 题。&课题四: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教学内容:课本例4 和它下面的“做一做“,练习八的第11——16 题。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题目。教学重点: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人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下列各题。(略)2.(1) 是 的多少倍?(2) 是 的几分之几?2.一个商店用塑料袋包装45 千克水果糖,如果每袋装 千克,这些水果糖果可以装多少袋?以上各题都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二、新课1、&&&&&&& 准备题。在 的 是多少?中(1)应该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的& 的含义是什么?(2)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学生明确:应该把 看作单位“1”, 的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这道题应该用乘法计算。指名列式计算,板书: × =3.教学例4。出示例子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1)例子与准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2)我们能不能用类似准备题的方法来解答例4?边让学生口述,教师边板书:解:设这个数是X。&&&&&&&&&&&&&&&&&&&&&&&&&& X× =&&&&&&&&&&&&&&&&&&&&&&&&&&&&& X = ÷& &&&&&&&&&&&&&&&&&&&&&&&&&&&&& X = ×&&&&&&&&&&&&&&&&&&&&&&&&&&&&& X =师:列方程解题时一定写“解”和设什么是未知数X。解答的书写过程要规范。4.做课本例4下面“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做题。巡视时,注意学生的书写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后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做练习八的11——16题先让学生独立做题,做完后指订正。巡视时,注意学生的书写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指导。四、作业五、练习十八第13题 第3行的小题,第14题第2行的小题,第15题的第(2)题。&&&&&&&&&&&&&&&&&&& 课题五:带分数除法教学内容:课本第74页的例5、例6和“做一做”的题目,练习十九的第1——5教学目的:使学生会计算带分数除法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又几分之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教学重点:1、会计算带分数除法。&&&&&&&&& 2、求已知一个数的几又几分之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教学难点:带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尝试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略)2.把下列假分数改写成带分数。&&&&&&&&&&&&&&&&&&&&& 3.把下列带分数改写成假分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生发生错误的情况,加强个别辅导。做完后集体订正。二、新课1.教学例5.÷师:我们学过的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的应该怎么办?(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那么在分数除法中有带分数的,应该怎样计算?让学生先把例5中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独立计算。巡视中,注意学生将除法转化成乘法的同时是否将除数改写成它本身的倒数,约分是否有错等到。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课体第74页中间“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4.教学例6。(1)准备题①. 的3倍是多少?② 的2倍是多少?③ 的 倍是多少?师:这三道题按照题意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让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2)教学例6。一个数的 倍等于 ,这个数是多少 ?师指名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师:①如果例子中的一个数是已知的,那么求一个数的几倍应该怎样计算?让学生讨论②应该设什么数为未知数ⅹ?让学生列方程解答。巡视时,注意学生设未知数、书写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完后集体订正。5.做课本的第74页下面“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生设未知数和书写规范方面的问题。三、巩固练习1.做练习九的第1题第1行和第2题的前2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2.做练习九的第3题的第(1)——(3)题。第(1)题: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方程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第(2)、(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说一主是根据什么列方程的?3.做练习九的第5题。4.先让学生读题和分析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四、练习九的第1题第2行的小题,第2题的最后一个小题,第34题材的第(4)题,第4题。&&&&&&& 课题六: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课本7、例8和“做一做”,练习九的第6-—10题。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教学重点: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略)2.解方程。ⅹ× =&&& ÷ⅹ=&&&&& ⅹ=3.列方程解下面的各题。(1)一个数的 倍是 ,这个数是多少?(2)一个数的 是 ,这个数是多少?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二、新课1.教学例7。师:前面我们学过,分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呢?让学生自己计算。巡视时大约会发现两种不同的方法。指两名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学生在黑板上演算。学生做完后,再把以上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学生讨论后,师小结:把连除变成连乘来计算比较简便,就是把每一个录像片数都有变甩乘以这个除数的倒数。2.教学例8。出示例8: ÷ ×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1)例8和例7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例8应该怎样计算?(3)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怎样计算?学生回答后,师不结:在分数连除或者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以这个灵敏的倒数就可以了。3.做课本 第75页“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1.做练习九第6题。让学生将得数直接写在题后。2.做练习九第7题第1、2行的小题。巡视时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把除以一个数是否同时转化为乘以除数的倒数了。3.做练习九第8、9题。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老师。老师重点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四、小结让学生说一说今天学习的内容,怎样计算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题目。五、作业六、练习九第7题第3行的小题,第8题第2行的小题和第10题。
相关内容:
2016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一、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二、分数除法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1、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的倒数。例 ÷3= × =&&& 3÷ =3× =52、除法转化成乘法时,被除数一定不能变,“÷”变成“×”,除数变成它的倒数。3、分数除法算式中出现小数、带分数时要先化成分数、假分数再计算。4、被除数与商的变化规律:①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a÷b=c& 当b&1时,c& (a≠0)②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a÷b=c& 当b&1时,c&a& (a≠0& b≠0)③除以等于1的数,商等于被除数:a÷b=c& 当b=1时,c=a三、分数除法混合运算运算顺序:①连除:属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或者先把所有除法转化成乘法再计算;或者依据“除以几个数,等于乘上这几个数的积”的简便方法计算。加、减法为一级运算,乘、除法为二级运算。②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再算括号外面。四、比:两个数相除也叫两个数的比1、比式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前项,比号后面的项叫做后项,比号相当于除号,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注:连比如:3:4:5读作:3比4比52、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写成分数的形式,读作几比几。例:12∶20= =12÷20= =0.6&&&& 12∶20读作:12比20注:区分比和比值: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是整数、小数。&&&&&&&&&&&&&&&&& 比是一个式子,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3、化简比:化简之后结果还是一个比,不是一个数。(1)、 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2)、 两个分数的比,用前项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按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来化简。也可以求出比值再写成比的形式。(3)、 两个小数的比,向右移动小数点的位置,也是先化成整数比。4、求比值:把比号写成除号再计算,结果是一个数(或分数),相当于商,不是比。5、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被除数& 除号(÷)& 除数(不能为0)商不变性质&&& 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分子 分数线(——)分母(不能为0)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是一个数比:& 前项 比号(∶) 后项(不能为0)比的基本性质 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附: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6、按比例分配:把一个量按一定的比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7、画线段图:(1)找出单位“1”的量,先画出单位“1”,标出已知和未知。(2)分析数量关系。(3)找等量关系。(4)列方程。注: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用百度搜索本站内容
用360搜索本站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彩排列3怎么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