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电光源频率 50hz 60hz50hz 如何求加速度

已知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是50Hz,某次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其中1、2、3、4为依次选定的计数点.根据如图标出的数据,计数点2点对应的速度是1.23m/s,加速度大小是-6.00m/s2.【考点】.【专题】实验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3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解答】解:由图知时间间隔是0.1s,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解得:a=2-x1T2=0.00.12=-6.00m/s22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即:2=x132T=0.02×0.1=1.23m/s故答案为:-6.00,1.23.【点评】利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 难度:0.69真题:1组卷:0
解析质量好中差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的..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已知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的频率为50 Hz, 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 m/s2, 测得所用的重物质量为1.00 kg.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5-5-13所示), 把第一个点记为O, 另选连续的四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 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 cm、70.18 cm、77.76 cm、85.73 cm.(1)根据以上数据, 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________J, 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_______J(取三位有效数字). (2)根据以上数据, 可知重物下落时的实际加速度a=________m/s2, a________g(填“大于”或“小于”),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实验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3分,前三空每空3分,后二空每空2分): (1)7.62 7.57(2)9.75 小于 重锤受空气阻力, 纸带受限位孔或打点计时器振针的阻力试题分析:(1)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C点瞬时速度为(2)加速度可由逐差法求得,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的原因是有其他的阻力作用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纸带问题的处理时力学实验中常见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要熟练应用运动学规律和推论进行求解,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有效数字的保留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的..”主要考查你对&&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目的: 1、探究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定量关系。 2、学会利用图象研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实验原理: 1、如图所示,弹簧在下端悬挂钩码时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2、用刻度尺测出弹簧在不同的钩码拉力下的伸长量x,建立坐标系,以纵坐标表示弹力大小F,以横坐标表示弹簧的伸长量x,在坐标系中描出实验所测得的各组(x,F)对应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根据实验所得的图线,就可探知弹力大小与伸长量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 轻质弹簧(一根),钩码(一盒),刻度尺,铁架台,重垂线,坐标纸,三角板。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将铁架台放于桌面上(固定好),将弹簧的一端固定于铁架台的横梁上,在挨近弹簧处将刻度尺(最小分度为mm)固定于铁架台上,并用检查刻度尺是否竖直; 2、记下弹簧下端不挂钩码时所对应的刻度L0; 3、在弹簧下端挂上一个钩码,待钩码静止后,记下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Ll; 4、用上面方法,记下弹簧下端挂2个、3个、4个 ……钩码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L2、L3、L4……,并将所得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5、用xn=Ln-L0计算出弹簧挂1个、2个、3个……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并根据当地重力加速度值g,计算出所挂钩码的总重力,这个总重力就等于弹簧弹力的大小,将所得数据填入表格。 数据处理: 1、建立坐标系,标明横轴和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 2、标度:标度要适当,让所得到的图线布满整个坐标系; 3、描点:描点时要留下痕迹; 4、连线:让尽可能多的点落在同一直线上,让其余的点落在直线的两侧,误差较大的点舍弃; 5、根据图象做出结论。 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习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2、学习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即时速度和加速度。
实验原理: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由于电源频率是50Hz),因此纸带上的点就表示了和纸带相连的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点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2、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如图所示,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1、s2、s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s=s2-s1=s3-s2=……=恒量,即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①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即根据s4-s1=s5-s2=s6-s3=3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1=、a2=、a3=,再算出a1、a2、a3。②用v-t图法:即先根据vn=求出打第n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后作出v-t图线,图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器材:小车,细绳,钩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米尺。
实验步骤: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4、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子,确定好计数始点0,标明计数点,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度值,最后求其平均值。也可求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作v-t图线,求得直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注意事项: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2、应该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3、先断开电源,再取下纸带。4、对于电磁打点计时器,如打出的点较轻或是短线时,应调整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5、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是指纸带上的点迹清晰,适当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注意计数点与计时点的区别),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等于(n-1)t。6、每打好一条纸带,将定位轴上的复写纸换个位置,以保证打点清晰(注意此项只对于电磁打点计时器才适用)。7、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应一次测出各计数点与0计数点的距离,再逐个计算x1、x2、x3…,读数时应估读到0.1mm。8、尽可能保证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方法是:&&&&& ①细绳尽可能与板面保持平行;&&&&& ②滑轮和车轮灵活;&&&&& ③长木板表面粗糙程度、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基本保持一致。
实验目的: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原理: 1、如图所示装置,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小桶内砂的质量,从而改变细线对小车的牵引力,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作出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图线,验证加速度是否与外力成正比。 2、保持小桶和砂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减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作出加速度和质量倒数的关系图线,验证加速度是否与质量成反比。 实验器材: 小车,砝码,小桶,砂,细线,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托盘天平及砝码,米尺。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M和M',把数据记录下来。 2、按如图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挂小桶用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加牵引力。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垫木,反复移动垫木的位置,直至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从纸带上打的点是否均匀来判断)。 4、在小车上加放砝码,小桶里放入适量的砂,把砝码和砂的质量m和m'记录下来。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绕过滑轮悬挂小桶,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取下纸带,在纸带上写上编号。 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的质量(要用天平称量),按步骤4再做5次实验。 6、算出每条纸带对应的加速度的值。 7、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作用力,即砂和桶的总重力(M'+m')g,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平面上描出相应的点,作图线。若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就证明了研究对象质量不变时其加速度与它所受作用力成正比。 8、保持砂和小桶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放砝码,重复上面的实验,并做好记录,求出相应的加速度,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内砝码总质量的倒数,在坐标平面上根据实验结果描出相应的点并作图线,若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就证明了研究对象所受作用力不变时其加速度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注意事项: 1、砂和小桶的总质量不要超过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的。 2、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悬挂小桶,但小车应连着纸带且接通电源。用手给小车一个初速度,如果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的间隔是均匀的,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跟它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 3、作图时应该使所作的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也要尽可能对称地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但如遇个别特别偏离的点可舍去。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体会探究的过程和所用的方法。 ①实验思想方法:倍增法。虽为变力做功,但橡皮条做的功,随着橡皮条数目的成倍增加功也成倍增加。这种方法的构思极为巧妙。历史上,库仑应用类似的方法发现了著名的库仑定律。当然,恒力做功时,倍增法同样适用。 ②数据处理方法:图像法。作出功-速度(W-v)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得出功与速度变化的定量关系。 ③本实验中,还用到纸带的分析、速度的测量、力的平衡等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学习的快乐;并通过亲身实践,树立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理念。 实验原理: 1、分析与猜测 ①通过研究重力做的功,我们确立了重力势能的表达式,通过分析弹力做的功,我们探究了弹性势能的表达式,那么,要研究动能的变化,也要从力做功开始。 ②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通过一段位移时,力会对物体做功,物体的速度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二者之间存在联系。 2、探究的思路 ①要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就要改变力对物体做的功,测出力对物体做不同功时物体的速度。 ②为简化实验,可将物体初速度设置为零,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橡皮筋来对小车做功W,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v,然后分析功W与速度v的关系。实验器材: 木板、小车、橡皮筋、打点计时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源、纸带等。 实验步骤: 1、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器材; 2、平衡摩擦力:将木板固定,打点计时器的一端稍微垫高,使小车能牵引纸带在木板上做匀速运动; 3、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小车前端通过两铁钉连线时小车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功为W1,将数据记入表格,用标尺记录小车的初始位置; 4、改用2条、3条、4条……橡皮筋重复上述实验,让小车开始位置相同,每次橡皮筋拉开的长度相同,记录橡皮筋做功2W、3W、4W……情况下小车获得的速度v2、v3、v4……; 5、分析数据,研究W与v的关系。 数据处理: 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 我们可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作出W—v曲线、W—v2曲线、W—v3曲线……哪一种图象更接近于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功与速度之间就是哪一种正比关系。 用图象法处理数据,要比计算法更简捷更直观。 实验结论: 无论是通过计算法还是作图法都可以得出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结论,即W∝v2。 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实验中的小车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对小车做负功,我们研究的是橡皮筋做的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应设法排除摩擦力的影响。可采用将木板一端垫高的方法来实现。将木板一端垫高,使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与摩擦力相平衡,就消除了摩擦力的影响。 2、每次实验所用的橡皮筋都相同并且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保持一致。 3、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相邻各点的间距并不均匀,应选间距均匀的那一段纸带来计算小车的速度,因这一小段是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完毕时的情形。(小车速度也可借助光电 门来测量)
发现相似题
与“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563603707633791533655944304964192127.62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7.56J(取三位有效数字).(2)①做《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A.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B.通过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C.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最大速度D.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②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只在橡皮筋的作用下运动,应采取的措施是需平衡摩擦力.
分析:(1)纸带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从而求出动能,根据功能关系得重力势能减小量等于重力做功的数值;(2)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车的动能,实验中改变拉力做功时,为了能定量,所以用不同条数的橡皮筋且拉到相同的长度,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才有倍数关系.小车先加速运动后匀速,小车最大速度由纸带上的点迹均匀部分求出.解答:解:(1)重力势能减小量△Ep=mgh=1.0×9.8×0.J.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因此有:vC=BD2T≈3.89m/s△Ek=12mv2C=7.56J故答案为:7.62、7.56.(2)①A、B、我们用橡皮筋拉动小车的方法,来探究橡皮筋的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小车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每次保持橡皮筋的形变量一定,当有n根相同橡皮筋并系在小车上时,n根相同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就等于系一根橡皮筋时对小车做的功的n倍,所以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必需要保持一致,故A正确,B错误;C、D、实验中我们要知道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即橡皮筋把功做完,所以应该对应纸带上点迹均匀匀速运动的部分计算速度.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②由于有阻力,故要用重力的下滑分力来平衡摩擦力;故答案为:①AC;②平衡摩擦力.点评:纸带问题的处理时力学实验中常见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要熟练应用运动学规律和推论进行求解,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有效数字的保留.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物理
(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中,有如下步骤:在竖直放置的铁架台上端固定一个电磁铁(如图甲),通电时,小球被吸在电磁铁上,断电时,小球自由下落.铁架台上有可以移动的光电门.当小球经过光电门时,光电计时装置能测出小球通过光电门所用时间△t.①如图乙所示,用游标卡尺可测得小钢球的直径:d=0.52cm;实验时将小钢球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1.2×10-2s,则小球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0.43m/s(保留2位有效数字).②在本次实验中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小球出发点到光电门的距离L(请用文字说明并用相应的字母表示).③本实验通过比较gL和22△t2(用以上所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就可以验证小球机械能守恒.(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滑块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表所示:
a/(m?s-2)
0.51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a-F图象;②滑块质量为1.00&kg.③图象(或延长线)与F轴的截距的物理意义是滑块所受到的摩擦力.
科目:高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Ⅰ.(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要验证的是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是否等于它动能的增加量.以下步骤仅是实验操作中的一部分,请将必要的步骤挑选出来,并且按正确的顺序排列:ACGEF(填代号).A.把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并用导线把它和交流电源连接起来B.用天平称出重锤的质量C.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重锤上,另一端穿过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把重锤提升到一定的高度D.用秒表测出重锤下落的时间E.释放纸带F.重复几次,得到3~5条符合要求的纸带G.接通电源(2)根据纸带算出相关各点的速度v,量出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距离h,以为纵轴,以h为横轴画出的图线应是下图中的B,就证明机械能是守恒的,图象的斜率代表的物理量是g.Ⅱ.如图是测量小灯泡U-I关系的实验电路,表格中记录的是某次实验的测量数据.
0.215(1)下列电源和滑动变阻器可供选择的是D.A.电动势为3V,内阻为1Ω的电池组和总阻值为100Ω的滑动变阻器B.电动势为4.5V,内阻为1.5Ω的电池组和总阻值为100Ω的滑动变阻器C.电动势为3V,内阻为1Ω的电池组和总阻值为10Ω的滑动变阻器D.电动势为4.5V,内阻为1.5Ω的电池组和总阻值为10Ω的滑动变阻器E.电动势为4.5V,内阻为1.5Ω的电池组和总阻值为150Ω的滑动变阻器(2)在按照实验序号的先后得到以上数据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的方向是a→b(选填“a→b”或“b→a”).(3)在方格纸内画出小灯泡的U-I曲线.分析曲线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I变大而增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将上述小灯泡接入到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中,定值电阻R=24Ω,电源电动势E=3V、内阻r=1Ω,则在这个电路中,小灯泡的电阻大小为5Ω.
科目:高中物理
(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有位同学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操作:A.用天平称出重锤和夹子的质量B.固定好打点计时器,将连着重锤的纸带穿过限位孔,用手提住,且让手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C.接通电源,松开纸带,开始打点.并如此重复多次,以得到几条打点纸带D.取下纸带,挑选点迹清晰的纸带,记下第一个打下的点O,在距离O点较近处选择几个连续计数点E.测出纸带上各个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得到这些点对应时刻重锤下落高度F.利用测量数据,计算出这些点对应时刻的物体速度G.利用上述数据,计算各点对应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和动能增量,并进行比较以上步骤中,不必要的步骤是A(填写代表字母);有错误或不妥的步骤是BD&(填写代表字母).(2)某同学用正确的步骤和操作进行试验,得到一条清晰的纸带,电源频率为50赫兹,O为打下的第一个点(初速度为零),各相邻的点间距如图所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9.8m/s2,重锤质量为1.0kg,则从O到C这段时间内,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8.25J,重锤动能的增加量为8.00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科目:高中物理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装置,请根据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m=1kg的重锤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单位:cm,g=10m/s2.那么:①纸带的端与重物相连.(填“左”或“右”)②从起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小量△EP=,物体动能的增加量△E&K=.(取三位有效数字)③通过计算,数值△EP&与△E&K并不相等,这是因为.(2)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他已在每条纸带上按每5个点取好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5.由于不小心,几条纸带都被撕断了,如图所示,请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①B、C、D三段中选出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②打A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m/s2.(取三位有效数字)
科目:高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g取9.8&m/s2):①所需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BD(填字母代号)中的器材.A.直流电源&&B.交流电源&&C.游标卡尺&&D.毫米刻度尺&&E.天平及砝码&&F.秒表②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某一条纸带如图1,O是纸带静止时打的点,1、2、3、4、5、6是依次打的6个点,已知电源频率是50Hz.利用图1中给出的数据可求出打第4点时的速度v4=0.765&m/s.(2)用如图2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提供的器材有:保护电阻R0(准确阻值是50Ω)、电阻箱R1(0~100Ω)、电阻箱R2(0~200Ω)、电源(电动势约6V,内阻约1Ω)、单刀单掷开关S1和单刀双掷开关S2、导线若干.供选择的器材有:电流表A1(量程6mA)、电流表A2(量程60mA)、电流表A3(量程0.6A).①电流表应该选A2.②实验操作步骤是:闭合开关S1,电阻箱R1选取合适的阻值,闭合开关S2至接线柱1,读取并记录电阻箱R1阻值和电流表的电流强度I1;电阻箱R2选取合适的阻值,保持开关S1闭合,闭合开关S2至接线柱2,读取并记录电阻箱R2阻值和电流表的电流强度I2.(明确写出读取并记录的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③电动势表达式E=1I2(R1-R2)I2-I1,内电阻表达式r=1R1-I2R2I2-I1-R0..(用已知和②中读取并记录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在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所用重物的质量为0.50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把第一点计作O,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如图所示.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23.77cm、28.20cm、33.00cm、38.20cm.根据以上数据,可知打C点时重物的速度为2.50m/s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1.62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1.56J.(取3位有效数字)【考点】.【专题】实验题.【分析】纸带法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从而求出动能,根据功能关系得重力势能减小量等于重力做功的数值.【解答】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有:C=xBD2T=0.00.2=2.50m/s所以动能的增量为:K=12mvC2=12×0.5×2.52=1.56J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重力所做功,因此有:△Ep=mgh=0.5×9.8×0.33=1.62J故答案为:2.50,1.62,1.56.【点评】对于实验器材的选取要根据实验原理和所测量数据进行选取;纸带问题的处理时力学实验中常见的问题,我们可以纸带法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从而进一步根据要求来求出所要解决的问题.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 难度:0.50真题:1组卷:0
解析质量好中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源频率 50hz 60hz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