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情绪失控哭闹发疯是怎么回事?

  看到网上的讨论,为什么人类的幼崽会哭的那么厉害?我生下来就哭,生下来之后也经常哭。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人类的幼崽太能哭了。   

  说实话,宝宝的哭声很让初为人父母的人担心。有些妈妈甚至会因为听到宝宝哭,或者自己做得不够好导致宝宝哭,而责怪自己没有照顾好宝宝。   

  宝宝哭了很久是怎么回事?我该怎么办?今天就来聊聊。   

另外,包裹的过程,应注意避免宝宝过冷、过热,以及要确保包裹后没有遮盖头面部的风险。

有些宝宝还可以通过吮吸获得安抚。因此,已经成功实现母乳喂养之后,通常是8周以后,可以尝试给宝宝吮吸安抚奶嘴

为宝宝营造温馨平和的环境也可以尝试。比如将灯光调暗,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当然也可以尝试洗衣机,吸尘器,电动牙刷等各类白噪音。

天气好,温度适宜,外面的空气也可以的话,还可以试试推着宝宝到外面走走。假如能开车,也可以让宝宝坐在安全座椅里,开车出门兜一圈。当然,开车出门兜一圈的做法,只建议在宝宝哭闹最厉害的时期短暂过渡一下

五、全部不起作用,怎么办?

安抚宝宝哭闹的方法看似很多,但我们也要有心理准备,因为也许一样都不管用,或者本来管用的办法,又不管用了。这个时候怎么办?

哪怕全部方法都不起效了,面对哭闹的宝宝,家长仍然可以试着怀抱和陪伴,至少可以让宝宝感受到照顾和爱护

这种情况下,也要高度警惕自己的情绪变化。之前讲过,宝宝的哭声,对妈妈来讲是一种煎熬。

要是持续的哭闹,令自己觉得难以承受了,千万记得及时换手,让家人帮忙照顾一下宝宝。如果家里实在没有人可以换手,可以把哭闹的宝宝放在婴儿床里,确保环境安全,然后自己稍稍平静或者离开一下,等情绪平复之后再继续照顾孩子。

这样短暂的平复和离开,可能会让宝宝自己哭一会,但这样至少可以避免因为情绪失控而做出伤害孩子的行为,比如摇晃孩子导致婴儿摇晃综合症

总的来讲,宝宝哭闹,我们要学会排查原因,及时响应,积极应对,同时还要照顾好自己。宝宝哭闹的时光很难熬,但这只是暂时的,健康的宝宝到了3-4月龄,哭闹就会明显减少了

这就是咱们爱哭的人类幼崽。希望以上分享有帮助,也请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妈妈们,一起度过难熬的哭闹时期。

聪不聪明,从「手」上就有体现,看看你家孩子符合了吗?生娃后,夫妻多久一次才正常?“老得慢”的女性,一般有这10个共性,看看你占几个夏季来了,宝宝“穿袜子”或“总光脚”,3年后体质会有差距么?从小允许吃冷饮和被父母限制吃的孩子,长大后哪些方面有差异?长期吃面食,与长期吃米饭的人,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健康?祐苗健康

“孩子最近不知怎么了,像变了个人似的,只要一不高兴,就用手打自己的头。”

“我家宝宝一直都很乖,可是最近脾气变得很坏,只要一生气,就打自己,咬自己,有一次还拿头撞墙。这该如何是好?”

经常收到家长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喜欢打自己,难道这孩子天生喜欢自虐吗?

在《爸爸去哪儿》中,王诗龄Angela的可爱圈了不少粉丝,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她有一个问题,就是生气会脱衣服。在皮影戏游戏中,王诗龄因为将自己手中的道具砸别人的道具被爸爸喝止,王诗龄就生气了,而且一边生气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扔地上。

打自己,咬自己,脱衣服、撞墙,甚至有的孩子会用刀片划为什么孩子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会选择伤害自己的行为?

儿童心理研究表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早在两岁之前就已经出现,并且在整个0到6岁的年龄期间迅速增加。其中4到5岁的学龄前儿童是攻击性行为的高发年龄。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统计,在过去的五年里,英国3-9岁的儿童伤害自己并入院治疗的人数上升了27%,。

在中国也一样。经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出现的比例大概是11%,男宝宝的攻击性强度是明显高于女孩的。

其实孩子最初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时候,攻击对象并不是自己,而是他人。可是为什么孩子后来会发展为现攻击自己的情况呢?

1、孩子通过打自己来控制父母。

有的孩子通过撒泼哭闹的方式威胁家长,而有的孩子则通过打自己的方式让父母妥协。

他们发现只要一打自己,父母马上会向自己“投降”。

“只要你们不听,我就一直打自己,你们一定会害怕。”

他们无法辨认这种行为是否恰当,在他们眼中,只要能控制父母,让父母答应自己的要求,关心自己,向自己妥协,他们就会不断复制这种行为。

其实这孩子的这种行为就是在利用父母的爱来威胁父母。

2、表达能力不足,于是用这种错误的方式表达愤怒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1-3岁左右的孩子,如果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比如你没有及时抱他,回应他等等,他就会使劲哭闹,甚至打自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是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已经逐渐萌发自我意识,但是却不具备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他无法清晰地表达他的思想,导致父母无法理解自己的情绪,满足自己的需求,。

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产生挫折感的时候,孩子就会选择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发生打自己的自我攻击现象。

有时候,我们认为这个孩子的性格暴躁,一言不合就伤害自己,实际上,他只是因为无法清楚表达,而选择了错误的行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3、当孩子对他人的“攻击行为”被阻止,攻击目标就转移到了自己身上

有一种父母是“绝对权威”型父母,他们会对孩子控制的非常严,在教育中,也很容易通过责骂暴力等方式来明确自己的权威地位,他们通过打骂孩子解决问题,不允许孩子辩解,反驳,在父母面前不能有任何情绪,你的所有悲伤、郁闷、愤怒都要憋回去。

《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指出:

一个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是由他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事情及他所学到的思考模式决定的。

“绝对权威型父母”的多度控制,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比较强,反映出的行为表现就是喜欢攻击他人。

然而一旦对他人实行攻击性行为,孩子就会被父母责骂后,与此同时,父母又没给出正确的情绪宣泄通道,于是孩子就会另找出口,将这种攻击性转向自身!

4、这是一种自我“救赎”的变态体现。

儿童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中毒的父母》中说:

小孩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心理学认为,孩子早期对自我的评价主要来源于父母对他的评价,而且他很认同这种评价。

特别是敏感型的孩子,他们会很执拗地认同:“我就是个坏孩子。”于是孩子会认为这种孩子并不受大人的喜欢,他就会选择攻击自己,通过伤害自己,来讨好大人,他认为通过这种“自我救赎”的惩罚,父母就会原谅自己,爱自己。

如果父母不重视孩子打自己的不当行为,任其发展,时间久了,有可能孩子会质变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这种自我攻击性行为会变成“自虐型人格”,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因为不顺心的事伤害自己,甚至会出现轻生的举动。

纪录片《镜子》中,一男孩威胁父母说他要跳楼,孩子爸爸的反应是“我不信他有这个胆子,他就是说说,他经常这样威胁我们”。

孩子双眼通红,声音颤抖而激动地对记者说“我并不是说说,父母从来都不尊重我,被逼急了我真的会选择跳下去”。

2017年,江苏一10岁女童因为成绩不好服药自杀。她在遗书中说“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可能不在世了,因为我学习不好,我死不是因为爸妈,也不是因为老师,是因为我自己……”

她还说:“我走了你们也不用天天打我骂我了,虽然爸爸妈妈打我骂我,但我知道都是为了我好。”

从遗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在不停地责怪自己,她认为自己是无能的,是没有用的,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而结束痛苦的唯一方式就是杀死自己。

孩子的不当情绪得不到家长重视,得不到正确的纾解后,最终就会爆发为悲剧。

孩子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的幕后主导者都是不负责任的父母。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改变孩子打自己的不当行为呢?

1、理解和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

作为父母需要第一时间接纳孩子愤怒的情绪。而不是指责孩子的行为,要求孩子停止。

和孩子保持同水平线,目光直视孩子,或者拉着孩子的手,或者拥抱孩子,温柔地问孩子“宝贝,你现在是不是很生气?是因为玩具汽车坏掉了吗?”

家长要做到和孩子共情首先要让孩子意识到“妈妈是懂我的,是理解我的。”只有接纳孩子的情绪,才能获得孩子的认同,才可以得到孩子的倾诉,从而找到问题所在,纠正不当行为。

2、回应孩子的情绪和要求 ,帮助孩子梳理情绪

不要让孩子将不良情绪憋回去,而是应该鼓励孩子将坏情绪抒发出来。对于还不会语言表达的孩子,允许孩子将情绪通过转移到物体上发泄出来。

孩子拥有语言表达能力之后,,要引导孩子用语言把心理的不痛快说出来:,家长认真倾听。当孩子情绪抒发出后,孩子也会变得冷静下来,这个时候再进行下一步的引导。

让孩子明白拥有不良情绪是很正常的事情,谁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但是情绪的宣泄渠道并不是只有暴力这一条,抒发情绪应该以不应该伤害他人,伤害自己为前提。

3、明确地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不当的,并制定规矩

在教育孩子上,不是嗓门大,暴力指数高就能赢得胜利的。而是要会用方法。暴力责骂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糕。

正面管教提出要温柔而坚定地对待孩子。温柔是理解,坚定是底线,在理解孩子,接纳孩子情绪的基础上,明确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告诉孩子界限在哪里,告诉孩子打自己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是错误的。

英国心理教育学家马格特·桑德兰曾说:界限和规则是一门艺术,如果用好了,将会让孩子的社会能力、道德以及情感能力得到发展。

父母给孩子的爱,不应该是无条件的溺爱和无限制的宠爱,而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规则之下,所以要给孩子制定一定的规矩。要让孩子知道规矩的底线爱那里。

同时家长们要注意,如果孩子打自己的行为非常频繁,甚至出现比较严重的自残,譬如用刀片割伤自己,家长就一定要引起重视,求助心理医生。

孩子大哭其实是有原因的,只要父母找对原因正确引导,孩子肯定一会就能恢复好。那么在孩子闹的时候是什么原因呢,该怎么正确引导呢,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说一说。

一方面因为孩子的表达能力尚未成熟,一方面可能因为他的经验是只有哭闹才有人回应,所以在他需要被注意的时候,选择了用哭闹来表达,但其实背后没说清楚的沮丧、焦虑、挫折是:「我有情绪、我有需求,希望你们注意我。」当孩子哭闹,而我们却无能为力时,很容易出现两种反应:忽视,以及打压。也许我们能得到暂时的效果(因为没有人理而放弃哭闹,或者被打被骂而吓到安静),但其实,父母的这两种反应对孩子伤害很大??

忽视,会让孩子渐渐失去安全感。打压,会让孩子自卑地否定自己。孩子的情感需求没有被满足,对未来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千万别觉得「打一打他就乖了」或者「不理他就没事了」,这些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伤痕。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心法、五个步骤,我们一起学习,照顾到孩子的无助与沮丧

一方面因为孩子的表达能力尚未成熟,一方面可能因为他的经验是只有哭闹才有人回应,所以在他需要被注意的时候,选择了用哭闹来表达,但其实背后没说清楚的沮丧、焦虑、挫折是:「我有情绪、我有需求,希望你们注意我。当孩子哭闹,而我们却无能为力时,很容易出现两种反应:忽视,以及打压。也许我们能得到暂时的效果(因为没有人理而放弃哭闹,或者被打被骂而吓到安静),但其实,父母的这两种反应对孩子伤害很大??

忽视,会让孩子渐渐失去安全感。打压,会让孩子自卑地否定自己。孩子的情感需求没有被满足,对未来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千万别觉得「打一打他就乖了」或者「不理他就没事了」,这些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伤痕。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心法、五个步骤,我们一起学习,照顾到孩子的无助与沮丧

先处理事情再处理心情千万别在孩子情绪失控的状态下说教,只会造成反效果!

这个原则其实就贯穿了整个处理的步骤,接下来会一步一步解说

——你以为你在否定行为,孩子以为你在否定他

当我们说:「不准哭!」「不要闹了!」「你又乱丢东西!」「怎么那么皮!」我们心里可能是想纠正孩子此刻的行为,但孩子心里接收到的是「妈咪不喜欢我,妈咪在否定我??」长期下来很容易导致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低落,甚至觉得不被爱,长成难以弥补的伤害,我们能做的,就是戒掉一时的嘴快!

2.——帮助孩子表达,减少无助感,并用语言描述情绪,同理他的感受,前面我们说过,孩子哭闹一部分的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表达,所以我们这时候就可以先帮助他(也是在示范)描述现在的情境以及他的情绪,一方面可以减少孩子的无助感(因为他知道你接收到他想表达的意思了),另一方面也藉由同理孩子的感受,来安抚他当下的心情

「妈咪知道你很生气,因为你现在想要吃饼干。」

「你现在很难过,因为你很想继续玩,还不想回家,对吗?」

有时候,这样简单的句子就能让孩子平静下来,多练习几次就会发现没有那么

3.陪伴孩子找情绪的出口

——憋住的情绪,可能长成暴力/自卑,不如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宣泄,东方含蓄的文化很少教我们如何处理负面情绪,只规定「不能表现出来」,不能哭、不能生气、不能软弱??我们从小被这样教育到大,很自然也会拿这一套来规范孩子,但其实,没有被表达或释放出来的情绪,憋在心中很容易「内伤」,甚至默默长成暴力或自卑,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给孩子久一点时间,陪在他身边,让他知道他可以安心的宣泄情绪,是很好的帮助,也是珍贵的教育机会。难过的时候,可以这样说:「如果难过就先哭一下,妈妈陪着你」,生气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一种安全发泄的建议:「生气的话可以槌这个枕头,发泄一下」

——拥抱、深呼吸帮助孩子平静,让孩子知道用说的比用哭的有效,等孩子发泄得差不多,我们可以拥抱他、和他一起做深呼吸(这两个方法实测满有效的~),前面说「千万别在孩子情绪失控时说教」,当孩子平静下来后,才能真的听进去你说的话,这个时候要做的不是指责或检讨他刚才的行为,而是温和且坚定的告诉他:「刚刚妈咪不知道你要什么,因为你一直哭,妈咪听不懂。下次你可以这样说??」透过一次次教导孩子正确表达,慢慢的孩子就会知道,清楚说出自己的需求,比起哭闹还要能达到目的。

——用正向叙述取代否定句,给孩子「选择」,而非命令

如果只讲否定句(不要拿剪刀!不准画在墙上!),孩子反而会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可能会继续原本的行为),这时候我们可以改说正向的叙述,再加上一个「选择」,给孩子一些自主性和空间,有时候孩子喜欢唱反调,所以比起命令句,给孩子两个选择,他们反而会真的从两者之中做一个选择去做喔!(偷偷说,这招真的很好用~)

当孩子不想睡觉,比起直接命令「去睡觉!」,可以试试这么说:「今天你想盖这条被被,还是想要睡在睡袋里呢?」当孩子画画在墙上,比起说「不准画!画在纸上!」,可以这么说:「我们来画在别的地方看看,你想画在画本上,还是想要画在这张白纸上呢?」

最后要提醒妈咪们的是,这些改变刚开始做起来会觉得很难,而且也不是特效药,不是用了一次就能立刻成功,我们需要时间慢慢改变,孩子也需要时间慢慢学习,在我们感到挫败的时刻,可以这样提醒自己:我们要的不是孩子当下不哭,而是未来,我们无法陪在他身边的时候,他能否自己擦干眼泪,重新出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宝情绪失控哭闹发疯 的文章

 

随机推荐